昆虫行为学

合集下载

昆虫行为学

昆虫行为学

第七章昆虫的社会行为第一节社会性昆虫一、社会性昆虫的特征1、很多个体生活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

群体中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它们互相接近、做伴,长期守卫在一起。

白蚁社群成员之间通过10-100个不合语法规则的信号指令进行有关饥饿、安静、敌意、等级状态或地位、生殖情形等方面的联络。

个体对于群体成员与非群体成员之间的差别有着强烈的意识,亲族关系在群体结构中起重要的作用。

2、全体成员都得按共同的定时定向来活动,并通过相互模仿、协调一致、共同行事。

成员相互间有广泛的交往,具有通讯的意义。

蜜蜂能跳20多种舞蹈,其中,最常见的是侦察蜂跳的“圆圈舞”和“8字舞”。

这些舞蹈告诉同伴蜜源的距离、方向等,同时通过与同伴身体接触告知蜜源的质量等信息。

3、社会中存在明显的生殖优势和等级。

社群中的各昆虫个体是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有统治者和从属者之分。

它们各司其职,密切合作。

4、世代重叠。

子代帮助双亲喂养同胞弟妹。

5、群体情绪现象:在研究蜜蜂行为时发现,蜜蜂世界有一种奇妙的生命现象——群体情绪现象。

当某种群体情绪出现时,蜂群中数以万计的个体便出现了行为一致的奇观。

这种群体情绪现象也存在于其他动物世界,甚至存在于我们人类社会。

二、社会性昆虫的建群方式社会性膜翅目昆虫的两种建群方式:1)从一头或多头生殖雌虫开始,雌虫亲自参与建巢、产卵和育幼,待第一批幼虫发育为成虫后,它们便接替母亲承担社会工作,此后雌虫专司产卵。

2)从一头(多头)雌虫和一群职虫开始,雌虫一开始就专司产卵,社会工作由职虫承担。

白蚁的巢通常是由一对生殖蚁(雌雄一对)奠基的。

偶尔也可能由几头蚁王奠基,若是后一种情况,往往也会逐渐演变为次生单雌制。

三、社会性昆虫的种类具有较为发达的社会行为的昆虫只存在于膜翅目和等翅目昆虫。

膜翅目Hymenoptera:翅膜质,腹部第一节并入胸部,称“并胸腹节”,第二节常缩小成“腰”,称腹柄。

全变态。

等翅目Isoptera:体小,色白,多态型。

第二章--昆虫行为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行为型(文字)

第二章--昆虫行为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行为型(文字)

第二章昆虫行为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行为型第一节昆虫行为学的一些基本概念1. 动物行为谱2. 行为发育的敏感期3. 雌雄同体4. 行为反应的疲劳现象5. 刺激过滤6. 信号刺激1. 行为谱(ethogram):行为谱就是一个物种正常行为的全部名录或记录.积累这方面的资料是行为学家的基本任务之一,在不干扰昆虫日常活动的情况下详尽地记录昆虫的行为表现.只有全面掌握了昆虫的正常行为行为,才能设计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以便研究行为的因果关系.每一种昆虫都有自己的行为谱.昆虫行为谱可分成一些大的行为单元,在此基础上也可再分成许多更小的单元.如求偶行为,取食行为,交配行为等;同时求偶行为是一个过程,它是由许多不同的特定行为组成.例:黄守瓜(Aulacophor fermoralis chinens)的取食行为观察观察: 成虫主要取食黄瓜(Cucumis sativus)和南瓜(Cucurbita moschata)叶片,在取食时常以身体为半径用口器在叶面旋转咬食“划圈” 然后再取食圈内的叶组织,“划圈”取食成为黄守瓜危害的典型特性。

其同属的黄足黑守瓜(A.cattigarensis)则主要取食丝瓜,而且几乎不发生划圈取食行为.两个非常接近的守瓜为何有根本不同的寄主选择性和取食行为?愈来愈多的研究显示守瓜的取食选择性及行为与寄主合成的葫芦素显著相关.⏹生测实验显示,葫芦素B和E可刺激黄足黄守瓜和黄足黑守瓜取食,葫芦素C也刺激黄足黄守瓜取食,但对黄足黑守瓜取食无影响.而葫芦素I虽然在低浓度也能刺激两种甲虫取食,但在中高浓度则显著地抑制它们的取食.葫芦素C和I有协同抑整理用.⏹因黄瓜和南瓜被虫害后可诱导产生葫芦素I,故黄足黑守瓜不取食黄瓜和南瓜.只取食丝瓜.⏹黄足黄守瓜为了克服其诱导产生的葫芦素I,不得不采用划圈方式阻断圈外叶组织被诱导合成的葫芦素I迁移到圈内,以保证能取食圈内的叶组织.⏹而丝瓜在取食前后均只含有刺激取食的葫芦素B和E,使得黄足黑守瓜可直接取食. 昆虫行为观察的原则①熟悉研究对象,坚持长期跟踪观察行为类型多且存在变异性,有些行为只能偶尔看到。

昆虫学中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

昆虫学中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

昆虫学中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昆虫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着昆虫的形态、分类、生态、行为和演化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昆虫学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涌现出许多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

本文将重点介绍昆虫学中的一些热点研究方向和前沿领域。

一、昆虫行为学的研究热点昆虫行为学是昆虫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研究着昆虫的交配行为、亲代照顾行为、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目前,在昆虫行为学中,一些研究热点包括昆虫的声学通信、化学信息传递、视觉系统和群体行为等。

这些研究不仅深化了对昆虫行为的认识,还对人类社会行为的研究有所借鉴作用。

二、昆虫生态学的研究热点昆虫生态学是研究昆虫与其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昆虫生态学的研究也日渐兴盛。

目前,一些研究热点包括昆虫的功能多样性、生物入侵对昆虫群落的影响、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等。

这些研究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昆虫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昆虫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昆虫体内分子机制的学科。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昆虫分子生物学领域也涌现出多个研究热点。

其中,一些重要的研究方向包括昆虫的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

这些研究为了解昆虫的基因调控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四、昆虫的应用研究领域除了昆虫学基础研究外,昆虫的应用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

昆虫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昆虫可以作为生物防治的一种手段,用于控制农业害虫和疾病传播媒介;昆虫的食用价值也越来越受到认可,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展了昆虫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此外,昆虫还可以作为生物传感器用于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总结:昆虫学中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涵盖了昆虫行为学、昆虫生态学、昆虫分子生物学和昆虫的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

这些研究不仅拓展了学科的边界,也为我们深入了解昆虫的形态、功能和进化提供了基础。

昆虫行为学昆虫的行为展示了什么

昆虫行为学昆虫的行为展示了什么

昆虫行为学昆虫的行为展示了什么昆虫行为学:昆虫的行为展示了什么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动物类群之一,它们在生态系统的调节、物种交流与进化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昆虫行为学研究了昆虫的行为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对昆虫行为的观察和解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生物行为背后的本质原理。

本文将探讨昆虫行为学的重要性,以及昆虫行为所展示的各种特征和现象。

一、社会性昆虫的行为展示许多昆虫以社会性方式生活,形成了高度分工的群体结构。

其中,蜜蜂、蚂蚁等昆虫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

它们在群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工蜂、雄蜂、雌蜂等,各自负责不同的工作。

社会性昆虫的行为展示了高度协作性和分工合作的特点。

工蜂会为整个群体提供食物和建造蜂巢的需求,而雌蜂则负责繁殖后代。

这种高度配合的行为使得整个昆虫群体能够更好地生存和繁衍,也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借鉴。

二、昆虫的求偶行为与繁殖策略昆虫的求偶行为是昆虫行为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为了吸引异性和保护自己的后代,昆虫们展示出各种独特的行为方式和特征。

以蝴蝶为例,雄性蝴蝶会通过翩翩舞蹈和花香传递来吸引雌性蝴蝶的注意。

雄性蝴蝶的翅膀颜色和花纹也是它们展示自身优势的标志。

昆虫的繁殖策略也是其行为中的重要部分。

有些昆虫选择在特定时间或特定地点交配和产卵,以最大化后代的存活几率。

而另一些昆虫则通过激烈的竞争来争夺交配权,这种行为现象给我们展示了优胜劣汰和性选择的重要性。

三、昆虫的觅食行为和生态系统服务昆虫的觅食行为对于昆虫本身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昆虫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取食物和能量,如吸血虫类通过吸食其他生物的血液来获得营养,蜜蜂则通过采集花粉和蜜蜂王浆来维持生命。

同时,昆虫的觅食行为还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散布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觅食植物花蜜、花粉的过程中,昆虫会将花粉传播到其他花朵上,促进植物的繁殖。

此外,一些果实和种子则通过昆虫的消化系统进行传播,帮助植物的种子扩散到更远的地方。

昆虫行为学研究题

昆虫行为学研究题

昆虫行为学研究题昆虫行为学是研究昆虫在特定环境下的各种行为及其机制的科学学科。

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生物群体之一,了解昆虫的行为对我们认识和保护自然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昆虫的社会行为、求偶交配行为和食物行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昆虫的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指昆虫在集体生活过程中所表现的交流、劳动分工、分工合作和社会秩序等行为。

昆虫的社会行为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蚂蚁和蜜蜂。

在蚂蚁中,有不同种类的个体,如工蚁、兵蚁、雄蚁和雌蚁。

它们之间通过信息素的作用进行相互通信和协作,完成各自的工作。

而蜜蜂则有清晰的劳动分工,包括蜂王负责产卵,工蜂负责采集花粉和蜜等。

求偶交配行为昆虫的求偶交配行为是指昆虫在繁殖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行为。

昆虫的求偶交配行为通常受到环境和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求偶过程中,雄性昆虫会通过释放特定的信息素来吸引雌性昆虫,而雌性昆虫则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雄性进行交配。

在昆虫界中,有一些特殊的求偶和交配行为,如直卧、镰刀交配和伴飞交配等。

食物行为昆虫的食物行为是指昆虫在获取食物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行为。

昆虫的食物行为具有很高的多样性,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取食物,如啃食、吸食、黏附和截猎等。

例如,在哺乳动物中,已经发现了一种昆虫叫做蚂蚁兵蚁,它们可以通过分泌具有杀菌作用的物质来保护食物。

昆虫行为学的研究对于认识昆虫的生活方式、生态习性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昆虫行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昆虫资源,并且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昆虫行为学是一个研究昆虫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及其机制的学科。

昆虫的行为包括社会行为、求偶交配行为和食物行为等。

通过对昆虫行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昆虫的生活方式和生态习性,为保护和利用昆虫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昆虫是地球上生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庞大的类群,它们在各个生态系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昆虫研究的各个领域中,昆虫行为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领域。

昆虫行为学研究昆虫的种种行为,包括飞行、掠食、求偶、寻找食物、规避风险等等。

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已经在科学、医学、农业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卓越成果。

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 田间观察法田间观察法是昆虫行为学研究的基础方法。

这种方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设施,主要靠观察和记录昆虫在其自然栖息地的行为和活动。

通过对昆虫生存环境特点的了解,研究者可以选择合适的观测点和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

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中小型昆虫行为学研究。

2. 实验法实验法是昆虫行为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它可以控制实验环境,减少干扰因素,更好地研究昆虫的行为。

虽然实验法的技术含量高,但是其结果准确性更高。

实验法包括开放式实验、封闭式实验、温室实验和室内实验等多个方面,不同的实验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需求。

3. 录像技术利用高清摄像机对昆虫行为进行录像,是昆虫行为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类似于田间观察法和实验法,录像技术也可以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

这种方法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观察和分析昆虫行为的细节。

昆虫行为学的应用1. 生物防治昆虫作为植物病虫害的主要传播媒介,其行为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和控制农业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

利用昆虫对化学物质和气味等敏感性,我们可以通过粘虫板、种植驱虫植物等方式实现昆虫防治的目的。

2. 医学研究昆虫行为学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

例如,在蚊子疟疾传播途径研究中,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成为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对蚊子生态学和行为学特点的了解,我们可以有效地预测和防控疟疾等疾病的流行。

3. 活体显微镜技术昆虫行为学研究中,用显微镜结合影像技术可以让我们观察昆虫的活体细胞和细节动作,这样可以更好地探究某些昆虫行为的本质和机制。

例如,在观察蚂蚁的食物获取过程中,可以用活体显微镜来监测和分析蚂蚁的觅食、搜寻、通信等过程。

昆虫的行为与适应性

昆虫的行为与适应性

昆虫的行为与适应性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生物类群之一,它们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在物种个体数、饮食习性、形体特征等方面都表现出极端多样化的分布和发展情况。

面对这些丰富多彩却又神秘莫测的小生物,我们不禁要问:昆虫何以如此多样化和适应性强?对此,我们尝试从昆虫的行为特征和适应性方面进行探究。

一、昆虫的行为特征昆虫行为学是一个关于昆虫行为的研究领域,它旨在探究昆虫如何感知环境、作出反应、进行交流和协作以及如何适应各种环境压力等行为机制。

在昆虫中,许多行为现象十分独特和有趣,比如:1.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指种群中昆虫个体之间相互认识、交流和协作的组织形式,通常由雄性和雌性、工蜂和女王等不同角色组成。

蚂蚁和蜜蜂是典型的社会昆虫,在它们的社会中,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如寻找食物、守卫巢穴或繁殖后代。

2.仿生行为仿生学是一门模拟动物行为、结构和功能的学问,很多昆虫的行为表现出极高的仿生特征。

比如,蚂蚁制造与其体型相适应的巢穴,苍蝇的飞行速度和机体特征都显示出了高度的飞行效率,而蜘蛛则有着精湛的捕食技巧。

3.求偶行为求偶行为是昆虫个体为了找到适当的配偶而进行的行为,通常会表现出一系列独特的动作和声音特征。

其中一些求偶行为非常诱人和耐人寻味,如花天牛交配时不断变幻的颜色和形态。

二、昆虫的适应性昆虫之所以可以生存和繁衍在许多环境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小生物高度的适应性。

根据研究成果,我们将昆虫的适应性分为两大类——生理适应性和行为适应性。

1.生理适应性生理适应性主要指昆虫针对外部环境的生物学特征变化,形成适应机制来应对不利变化的能力。

比较典型的就是昆虫的生存能力强大和繁殖率高,这归功于它们进化出了高度互补和复杂的内在生理机制和适应策略,比如结构特化、代谢调控和抗逆能力等等。

2.行为适应性行为适应性指昆虫在面对不利变化环境时所表现出的行为机制和适应策略。

昆虫普遍是冷血动物,因此,在气候或天气变化时,它们必须通过行为调整体温,以便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

昆虫行为生态学

昆虫行为生态学

昆虫行为生态学昆虫行为生态学是研究昆虫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与其生态适应性之间关系的学科。

昆虫作为地球上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动物群体,与自然界中其他生物和环境紧密相互作用。

通过对昆虫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昆虫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从而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做出贡献。

一、昆虫行为的分类昆虫行为可分为三大类:运动行为、觅食行为和繁殖行为。

运动行为主要研究昆虫的定位、寻找食物和逃避捕食者的方式;觅食行为研究昆虫的寻找、选择和获取食物的行为过程;繁殖行为则关注昆虫进行交配和育种的方式。

这些行为与昆虫在特定环境中的适应性息息相关。

二、昆虫行为与环境的关系昆虫行为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不同的昆虫种类对环境的适应性也有所不同。

比如,一些昆虫在寒冷的环境中会通过进入冬眠状态来降低能量消耗,以求生存;而一些昆虫则会选择离开低温地带,迁移到更适宜的环境中。

三、昆虫行为与食物链的关系昆虫是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既是其他动物的食物,也是食物来源。

通过觅食行为,昆虫能够选择到适合自己生存和繁殖的食物,从而保证个体的生存和种群的延续。

同时,昆虫也可以通过寄生和捕食其他昆虫来获取养分和能量。

昆虫的食物链角色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影响。

四、昆虫行为对环境的影响除了受到环境的影响外,昆虫的行为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一些昆虫通过收集花粉传播花朵的花粉,起到了传粉的作用,促进了花卉的繁衍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而其他一些昆虫则可能对农作物和森林等生态系统带来破坏。

因此,对昆虫行为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生物的生态适应性,还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五、昆虫行为生态学的应用价值昆虫行为生态学的研究对于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昆虫的行为模式和生态需求,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策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同时,昆虫行为的研究也有助于发掘昆虫的生物资源和开发生物农药等环保产品。

昆虫行为学的研究

昆虫行为学的研究

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动物类群之一,其数量和分布对生态系统的维持和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昆虫行为学则是对昆虫行为的科学研究,旨在了解和解释昆虫在自然环境下的行为策略和适应性机制,以及探究昆虫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和互动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认识不断提高,昆虫行为学已成为生物学、生态学、农业学、林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热点和关注的重要方向。

昆虫行为学研究方向广泛,包括取食行为、交配行为、生长发育行为、迁飞行为、社会行为等多个方面。

其中,取食行为一直是昆虫行为学家们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昆虫采食既与种群的生存息息相关,同时也涉及到生态环境、寄主适应性和行为选择等多个方面。

昆虫取食行为涉及到对多样性食物的选择、对食物的感应和识别、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利用、以及对其他同类、异类的干扰和竞争等多个方面,这种研究不仅可以为探究昆虫适应性进化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能促进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另外一个昆虫行为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是交配行为。

昆虫作为最为成功的陆地生物类群之一,其繁殖方式和交配策略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机制也是昆虫个体生命史进化的重要内容。

昆虫的交配行为和交配系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选择性压力、性别比例、季节变化、寄主资源、环境温度等,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动态的交配生态系统。

昆虫行为学家们通过对不同昆虫类群和不同交配行为的观察和实验研究,深入探究了昆虫的交配模式、性选择和后代遗传等方面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这些研究不但有助于理解昆虫进化历程,同时也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动物繁殖行为和生命史进化。

除了取食和交配行为,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方向还包括逃避行为、生长发育行为、竞争和合作等方面。

这些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昆虫生态、行为和进化机制,探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以及促进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利用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在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上,观察、记录、实验和建模是主要的手段。

昆虫行为学研究新进展

昆虫行为学研究新进展

昆虫行为学研究新进展概述:昆虫行为学是一门研究昆虫行为的学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对昆虫行为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领域以及一些新的重要发现。

一、研究方法1.实地观察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是实地观察。

研究人员会亲自前往昆虫的栖息地,通过直接观察昆虫的行为来了解它们的习性和生活方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获取真实、直接的观察数据,但也存在一些困难,比如有一些昆虫的生活环境较为复杂,不易观察。

2.实验室研究实验室研究是昆虫行为学的常用方法之一。

研究人员将昆虫置于受控制的环境中,通过调整条件来观察昆虫的行为反应。

这种方法可以排除外界环境的干扰,集中研究某种特定行为。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观察昆虫对于特定化学物质的反应,或者研究昆虫的觅食行为等。

二、研究领域1.社会行为昆虫的社会行为一直是昆虫行为学的研究重点。

蜜蜂、蚂蚁等社会性昆虫有复杂的社会组织和协作行为,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它们的群体行为和通讯方式,揭示了昆虫群体的组织结构和分工合作的原理。

最近的研究进展表明,昆虫的社会行为除了遵循固定的规则外,还受到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2.周期行为昆虫的周期行为是许多昆虫行为学家关注的一个领域。

周期行为是指昆虫在一定时间内重复出现的行为,例如迁飞、季节交配等。

研究人员利用定位系统和数据记录器等技术手段,对昆虫的周期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揭示昆虫如何通过内部节律和外部环境因素来调节行为。

3.个体行为除了群体行为和周期行为外,昆虫的个体行为也是昆虫行为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个体行为包括觅食、逃避捕食者、繁殖等行为。

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研究人员可以了解昆虫的行为策略和行为适应性。

例如,有研究表明,一些蝴蝶在觅食时会选择特定的植物,以获取更多的营养和避免捕食者的袭击。

三、新的研究进展1.基因调控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昆虫行为学的研究也逐渐融入了基因调控的视角。

研究人员通过对昆虫的基因进行定位和表达分析,揭示了一些与昆虫行为相关的基因,以及这些基因在行为调控中的作用机制。

昆虫学昆虫的行为与社会性

昆虫学昆虫的行为与社会性

昆虫学昆虫的行为与社会性昆虫学是研究昆虫的科学,昆虫是地球上物种最多的生物群体,也是自然界中最为重要的生物角色之一。

它们以其多样的行为和复杂的社会性而闻名,本文将探讨昆虫学中关于昆虫行为和社会性的研究。

一、昆虫行为研究1.1 昆虫行为的分类根据昆虫的行为表现,可以将其分为觅食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觅食行为可以揭示昆虫的食性习性,繁殖行为则与繁殖策略和生殖成功密切相关,迁徙行为则表明昆虫对资源和环境的适应能力。

1.2 昆虫觅食行为与花粉传播昆虫对花粉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昆虫类别在觅食过程中会选择不同类型的花朵。

比如,蜜蜂通常选择大量含有花蜜的花朵,而蝴蝶则更倾向于吸食花蜜时需要伸长吻管的花朵。

昆虫觅食行为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昆虫与植物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3 昆虫繁殖行为与交配系统昆虫的繁殖行为涉及到交配行为和繁殖策略。

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各自不同的交配系统,如单交配、多交配、无交配等。

例如,一些蝴蝶种群中的雄蝴蝶会通过破坏竞争对手的精子来提高自己的交配成功率。

昆虫的繁殖行为研究对于理解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和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昆虫社会性研究2.1 昆虫社会性的种类在昆虫界中,有些物种表现出高度的社会性,它们组成相对复杂的社会结构,如蚂蚁、蜜蜂、白蚁等。

这些昆虫的社会性可以分为半社会性、泛社会性和复杂社会性。

2.2 昆虫社会性与分工合作昆虫社会性的一大特点是分工合作,不同个体承担不同的任务。

比如,在蚁群中,存在着工蚁、兵蚁、王后和雄蚁等不同的角色和职责。

这种分工合作使得整个昆虫社会更加有序,每个个体都为整个社群的生存和繁衍做出贡献。

2.3 昆虫社会性对进化的影响昆虫社会性对进化的影响是昆虫学中的研究热点之一。

通过研究昆虫社群内的基因流动、群体选择和亲属选择等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性昆虫的进化机制和社会行为的形成过程。

结论昆虫学对于我们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运作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昆虫行为学探索昆虫的行为模式和习性

昆虫行为学探索昆虫的行为模式和习性

昆虫行为学探索昆虫的行为模式和习性昆虫行为学是动物行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昆虫的行为模式和习性。

昆虫作为地球上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生物群体之一,其行为模式的研究对于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和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索昆虫行为学的研究领域、方法和价值,并介绍一些典型的昆虫行为模式和习性。

一、昆虫行为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A. 研究领域1. 求偶行为:昆虫通常通过求偶行为来寻找和选择配偶。

例如,雄性蜜蜂舞蹈语言中传递信息来吸引雌蜂。

2. 繁殖行为:昆虫繁殖行为多样,有的昆虫会进行群体产卵,有的昆虫会进行孤立产卵。

3. 合作行为:一些昆虫建立社会群体,具有分工合作现象。

例如,蚂蚁将工作分配给不同的个体,形成高度有组织的社会结构。

4. 交互行为:昆虫之间存在着丰富的信息交流和社会互动,这些行为对于维持群体稳定和协作具有重要意义。

B. 研究方法1. 实地观察:研究人员通过在自然环境中观察昆虫行为来获取数据和现象。

2. 试验研究:利用实验室条件,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来刺激或观察昆虫的行为反应。

3. 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对昆虫基因和神经系统的研究,揭示行为背后的基因调控和神经机制。

4. 数学模型:运用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研究昆虫行为,从而解释和预测昆虫行为的规律与模式。

二、典型的昆虫行为模式和习性A. 社会昆虫的行为模式和习性社会昆虫如蚂蚁、蜜蜂和蚁后,具有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分工合作现象。

蚂蚁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蚁群,不同类型的个体负责不同的任务,如工蚁、兵蚁和蚁后。

这种分工合作是通过信息交流和化学信号来实现的,蚂蚁们会释放出特定的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

此外,社会昆虫还会进行集体建筑和集体防御等行为。

B. 求偶行为的行为模式和习性求偶行为是昆虫寻找和选择配偶的重要方式。

例如,雄性孔雀会通过展示色彩斑斓的羽毛来吸引雌性孔雀的注意。

雄性昆虫通常会通过视觉、声音和化学信号等多种方式传达自己的信息,并与雌性进行交流和争夺。

昆虫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昆虫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昆虫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昆虫行为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昆虫行为与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通过深入了解昆虫的行为习性,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昆虫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昆虫行为生态学的研究领域。

一、观察研究法观察研究法是昆虫行为生态学最简单且常见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野外或实验室中昆虫的行为,可以了解它们的觅食习性、交配行为、育儿行为等。

观察时需要注意记录时间、地点、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以及昆虫行为的细节表现。

观察研究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建立起对昆虫的基本认识,打下研究的基础。

二、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昆虫行为生态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在控制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研究者可以更加精确地探究昆虫的行为特征。

实验常常包括觅食实验、交配实验、环境适应性实验等。

在实验中,研究者需要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指标、采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研究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昆虫的行为机制。

三、追踪定位技术追踪定位技术是昆虫行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使用GPS追踪设备、射频识别技术等工具,研究者可以实时定位昆虫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路线。

这些技术可以为昆虫的栖息地选择、种群分布等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追踪定位技术在昆虫行为生态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四、化学分析技术昆虫的行为受到许多化学因素的影响,因此化学分析技术在昆虫行为生态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昆虫的信息素、气味物质等化学物质,可以研究昆虫的交配行为、食物选择行为等。

化学分析技术在昆虫行为生态学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五、遗传分析技术遗传分析技术在昆虫行为生态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分析昆虫的基因组,研究者可以了解昆虫的种群遗传结构、种群遗传变异等信息。

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理解昆虫的进化历程、适应性演化等。

遗传分析技术为昆虫行为生态学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

综上所述,昆虫行为生态学的研究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

《昆虫的行为学》课件

《昆虫的行为学》课件
迁徙类型
昆虫的迁徙行为可以分为成虫迁徙、幼虫迁徙和蛹迁徙等类型。
迁徙方式
昆虫的迁徙方式包括飞行、爬行、跳跃和滑翔等。
昆虫的扩散行为
扩散定义
昆虫的扩散行为是指昆虫在生境内从一个地点移 动到另一个地点,但不一定需要跨越生境边界。
扩散类型
昆虫的扩散行为可以分为随机扩散、繁殖扩散和 强迫扩散等类型。
扩散方式
觅食行为
昆虫根据食物的分布和营养成分进行觅食,具有高效的食物获取能力。
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昆虫的行为, 了解其适应环境和生存 策略。
实验法
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研 究昆虫行为,以揭示其 内在机制。
数学模型
利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和 预测昆虫行为,以便更 好地理解其生态学意义 。
THANK YOU
06
昆虫的行为生态学
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昆虫与自然环境
昆虫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受到气 候、土壤、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 响。
昆虫与人类环境
昆虫在人类居住和工作环境中也 普遍存在,与人类关系密切。
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适应性行为
防御行为
昆虫通过伪装、警告色、释放化学物质等手段 进行自我保护。
繁殖行为
昆虫通过复杂的求偶和交配行为,确保繁殖的 成功。
分工与合作
在昆虫社会中,分工与合作是相辅相成的,分工使得每个 个体能够专注于某一任务,而合作则有助于提高整个群体 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信息交流与社会协调
1 2 3
信息交流的方式
昆虫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如触角接触、 化学物质释放和声音等,这些信息交流有助于协 调群体成员的行为和活动。
社会协调的重要性
《昆虫的行为学》ppt课件

昆虫行为学的研究进展

昆虫行为学的研究进展

昆虫行为学的研究进展昆虫行为学是研究昆虫行为模式及其演化、生态背景及其适应性的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更新,昆虫行为学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为我们理解昆虫行为提供了更深入的认识。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昆虫行为学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昆虫行为的观察与描述昆虫行为的观察与描述是昆虫行为学的基础工作,对于研究昆虫行为模式和行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研究人员主要通过现场观察和记录的方式来描述昆虫的行为,这种方法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且存在主观偏差。

然而,随着高清摄像技术的应用,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远程监控和录像技术对昆虫行为进行更全面、准确的观察和描述。

同时,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也为昆虫行为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自动识别和跟踪昆虫的行为。

二、昆虫行为的神经生理机制研究昆虫的行为是由其神经系统所调控的。

近年来,神经生理学和遗传学等交叉学科的发展,为研究昆虫行为的神经生理机制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研究人员通过昆虫脑部电生理记录和成像技术,揭示了昆虫行为的神经基础。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蜜蜂在进行花蜜采集时,其追踪和记忆能力与脑部特定神经元的活动强相关。

这些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昆虫行为的神经调节奠定了基础。

三、昆虫行为的进化适应研究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庞大的生物类群之一,其行为模式的多样性与其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密切相关。

昆虫的行为进化适应研究是昆虫行为学的重要方向。

不同的昆虫种群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适应环境和选择优势行为策略,形成了多种行为模式。

例如,一些昆虫可以通过模仿其他有毒昆虫的颜色和形态,来避免捕食者的攻击。

这种类似性行为在昆虫种群的进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行为进化的基本原理。

四、昆虫社会行为的研究昆虫中存在着许多以社会方式组织的物种,如蜜蜂、蚂蚁等。

对于昆虫社会行为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昆虫行为的复杂性和分工性,还有助于我们了解群体行为的起源和演化。

社会昆虫中的“蜂后”和“工蜂”之间的分工合作是昆虫社会行为的典型例子之一。

昆虫行为学

昆虫行为学

1、昆虫纲的主要特征:体躯由若干环节组成:这些环节集合成头、胸、腹三个体段。

头部是取食与感觉的中心。

胸部是运动与支撑的中心,3个体节。

腹部是生殖与代谢的中心。

2、昆虫的头部:为感觉和取食的中心有触角1对,为感觉器官,司嗅觉和触觉。

复眼1对。

头部前方或腹面有取食器官称为口器,通常由上唇、上颚、舌、下颚及下唇组成,根据口器的形状和取食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多种型式如咀嚼式(蜚蠊)、刺吸式(蚊、蚤、虱)和舔吸式(蝇)等。

3、昆虫的胸:为运动中心,前胸、中胸、和后胸三个胸节。

各胸节的腹面有足1对分别称前足、中足和后足。

足分5节由基部向端部依次称基节、转节、股节、胫节和跗节。

跗节又有15分节跗节末端具爪。

多数昆虫的中胸及后胸的背侧各有翅1对分别称前翅和后翅。

双翅目昆虫仅有前翅后翅退化成棒状的平衡棒。

4、昆虫的腹:为代谢与生殖中心,部分节通常由11节组成。

雌虫的尾端具有各种式样的产卵器雄虫的尾端具有构造复杂的外生殖器形态结构。

5、变态: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称为胚后发育它经历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及行为上的一系列变化此过程。

6、体节和体段:组成昆虫体躯的每一个环节就是一体节;组成昆虫体躯的一系列体节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

7、附肢和附器:胚胎发育时期,除头前叶和尾节外,昆虫的每一体节两侧都有1对管状突起,孵化前,一部分突起消失,其余的则演化成了分节或不分节的附肢;附器是指通常不在虫体体节的两侧,也不分节,与胚胎时的管状突起没有同源关系的附属器官8、初生分节和次生分节:初生分节是以节间褶为分界线的体躯分解方式;次生分节是以节间膜为体节分界线的分节方式。

9、沟和缝:骨板常在适当的部位向内凹陷,凹陷部位的外面留下1条狭窄的槽,称为沟;缝是相邻的两块骨片并接后相对继续骨化所留下的一条膜质线。

1.多胚生殖:是指1个卵内可产生两个或多个胚胎,并能发育成正常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孤雌生殖:指一些昆虫的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昆虫行为学中的趋光性研究

昆虫行为学中的趋光性研究

昆虫行为学中的趋光性研究昆虫是自然界中最为繁衍和多样化的生物类群之一,它们的行为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

昆虫行为学研究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昆虫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规律、生理和生态特征等方面。

趋光性(Phototaxis)是昆虫行为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内容,也是昆虫适应环境中的一种生理特征,良好的趋光性可以帮助昆虫快速适应环境并找到更适合的生存场所。

本文将从趋光性的概念、趋光性的分类、趋光性的调节机制以及趋光性的应用研究等角度展开论述。

一、趋光性的概述趋光性是指生物在光线照射下前进或转向的行为。

在自然界中,趋光性是昆虫的一种基本生物行为,可以帮助昆虫向阳光较充足的环境里飞行或行走,增强其生存的竞争优势。

此外,趋光性还有助于昆虫进行交配和产卵等活动,从而促进物种繁殖和进化。

二、趋光性的分类趋光性可以分为正趋光性和负趋光性两种类型。

正趋光性:指昆虫在光线强度越高的方向上运动的行为。

例如,蝴蝶、蜜蜂等昆虫在飞行时喜欢选取阳光充足的位置,这就表明它们具有正趋光性。

负趋光性:指昆虫在光线强度越低的方向上运动的行为。

例如,蟑螂、蜘蛛等昆虫在夜间活动时往往会躲避光源,选择阴暗的环境,这就表明它们具有负趋光性。

三、趋光性的调节机制昆虫趋光性的调节机制与其感光细胞有关,感光细胞分布在昆虫的眼睛和皮肤等组织中,接受光的刺激并将其转化成神经信号,然后通过神经系统向肌肉组织传递,完成趋光性行为。

具体来说,趋光性的调节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光信号识别:昆虫的眼睛、皮肤、触角等感受器官,可以识别不同光线强度和波长的信号,从而实现正趋光性和负趋光性的区分。

2.神经调节:光刺激感受器官后,神经组织可以传递刺激信息,包括时间和光强度等参数信息,从而调节趋光性行为。

3.肌肉调节:神经系统传递的刺激信息会影响肌肉组织的收缩,从而实现昆虫的转向或前进等趋光性行为。

四、趋光性的应用研究趋光性的研究对于人类生存和健康有很大的意义,近年来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虫行为学 什么是昆虫?昆虫隶属:动物界Animalia节肢动物门Arthopoda 昆虫纲Insecta 。

昆虫纲的特征1.体躯由若干环节组成,明显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2.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具3对口器附肢和一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 3.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 4.腹部是生殖的中心,含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 5.昆虫具有变态。

昆虫纲与节肢动物门其它纲的区别昆虫纲的特点1. 种类多,数量大.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为繁盛的一个类群,地球上的昆虫种类可能达1000万种,约占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一半。

2.分布广.从赤道到两极,从高山到海底,它们几乎分布于地球的各个角落。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虫与人类的关系通常指昆虫对人类的经济利益和传播疾病所造成的危害或为人类创造了财富。

因此有害虫和益虫之分,也有一些昆虫与人类关系不大。

1.昆虫的有害方面 害虫:主要指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危害栽培作物,侵害生活资料和危害建筑设施的昆虫。

1)危害农作物昆虫48.2%是植食性的,28%是捕食性的,17.3%是腐食性的,2.4%是寄生性的 。

项目 体段触角(对)足(对) 翅(对)举例 昆虫纲 头、胸、腹1 32 蝗虫、蚂蚁蛛形纲 头胸、腹4 0蜘蛛、螨、蝎 甲壳纲 头胸、腹2 至少5节0 蟹、虾 唇足纲 头、胴 1 1对/节,第一节成毒爪0 蜈蚣 重足纲 头、胴 1 除前3-4、末1-2节,余各节2对 0 马陆 结合纲头、胴11对/节,第一节不成毒在人类的栽培植物中,没有一种不受昆虫的为害。

全世界5种重要作物(稻、麦、玉米、棉和甘蔗)每年因虫害的损失达2000亿美元(FAO)。

我国常见的农业害虫约1000种,每年所造成的损失至少占农作物总产值的1/5以上。

2)传播植物病害蚜虫、飞虱、叶蝉传播病毒病,害虫为害后的伤口有利于病原菌侵染、发生。

3)与人畜健康的关系(卫生害虫或家畜害虫)对人蓄的直接取食、蜇刺、骚扰。

吸血可致慢性贫血。

蜇、刺造成皮肤损伤。

传播疾病。

2.昆虫的有益方面益虫:包括直接或间接对人类有利的昆虫,如家蚕吐丝、白蜡虫分泌白蜡等。

1)天敌昆虫捕食性、寄生性昆虫2)传粉昆虫在显花植物中,自花授粉和借风传粉的只占5%和10%,约有85%属于虫媒植物。

传粉昆虫包括蜜蜂、胡蜂类、榕小蜂类及一些蚁类、蝇类、蛾类、甲虫类、蝽类、蝶类、蓟马类等。

3)环境保护资源昆虫净化环境(如草原“清洁工”蜣螂)。

4) 科研材料昆虫果蝇cDNA2000年测出了黑腹果蝇全基因组序列。

生物学家选择研究昆虫作为科学研究材料,从中揭开了很多自然之谜,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以果蝇(Drosophia melanogaster)为材料发展起来的遗传学。

以昆虫为研究材料的优点:昆虫易于饲养,生活周期短,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个体;昆虫是开放循环的动物,器官和内分泌腺的移植比较容易,无脊椎动物的生理问题很多都是以昆虫为实验材料研究的;昆虫作为研究材料不像灵长类动物容易受到社会和道德约束。

5)工业原料昆虫绢丝昆虫(蚕、蚱蚕),五倍子(五倍子蚜),虫蜡(白蜡虫),胭脂等。

6)药用昆虫《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药用昆虫21种,《本草纲目》和《本草纲目拾遗》两书共记载药用昆虫88种。

如冬虫夏草、斑蝥、蚂蚁等现已知有药用价值的300余种。

7)食用昆虫8)饲料昆虫黄粉虫、家蝇是禽、畜、鱼、鸟等的优良饲料。

9)观赏昆虫包括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形态奇特、鸣声动听、好斗成性,能发营光的昆虫。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研究昆虫行为的意义昆虫行为学Insect ethology昆虫行为学是研究昆虫的行为类型、模式及其行为产生机制的一门科学。

昆虫行为学又有昆虫行为生态学、昆虫行为生理学、昆虫行为遗传学等分支。

行为(behavior): 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

主要指个体行为和种群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如飞翔、攻击、跳等),还包括静止的姿势(如装死)、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如拟态)、发声(如蝉鸣),以及气味的释放(如多种昆虫释放外激素以吸引异性)等。

行为可以有多种定义方式,行为不仅包括动物做什么,还包括动物何时、如何、在哪以及为什么做这种行为。

行为是一系列行动,每个行动都有开始、中间以及结束,虽然每个行为可能和另一个行为重叠。

应该根据行为发生的情景来考虑,而不应该孤立的看待,否则就会导致错误理解。

行为受到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

基因:一个动物从遗传继承而来的趋向或体质,表现出一种特定行为。

环境:动物当时所处的特定情况。

学习:动物的过去经历以及从中学到的东西。

行为的生物学意义行为是昆虫应付环境变化的一个主要手段。

昆虫为了生存,就要取食、御敌……;为了繁衍后代,就要生殖,这一切都是通过行为来完成的。

行为生物学上讨论的一个行为事件必然是具有一定生物学功能,或者说具适应意义的一段活动,如整个生殖行为。

自然,这还可再细分为求偶、交配、育幼等次一级的行为事件,分解到最后便只有个别动作了。

(1)行为是昆虫应付环境变化的一个主要手段。

昆虫为了生存,就要取食、御敌……;为了繁衍后代,就要生殖,这一切都是通过行为来完成的。

行为是昆虫在个体层面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内在生理状况的改变所做出的整体性反应并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昆虫只有借助于行为才能适应多变的环境,以最有利的方式完成取食、寻找配偶、御敌和繁殖后代等各种生命活动,以便最大限度地确保个体的生存和子代的延续。

(2)行为具有种的特异性每个物种都具有自己所特有的行为型和行为特性。

在自然界,行为型常常是近缘物种的种间隔离和种间辨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所以萤科昆虫都是靠雌萤发出闪光来吸引雄萤的,但每种萤的闪光频率是不同的,而雄萤只对本种雌萤发出的闪光频率才有反应,这就从行为上避免了种间杂交。

(3)行为总是有利于基因的存活。

行为不一定有利于昆虫个体的存活(如利他行为),但总是有利于基因的存活。

行为的另一个定义:是动物所做的有利于眼前自身存活和未来基因存活的任何事情。

研究昆虫行为的意义一、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昆虫,控制和防除对人类有害的昆虫。

二、揭示昆虫行为的起因、行为的功能、行为模式的发育、行为的进化和发展等。

为昆虫的保护、培育、繁殖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揭示昆虫生长发育及其行为之规律,掌握自然规律,管理昆虫、控制有害昆虫,使其“有害不害,有益更易”。

三、重要益虫的开发,确定用于开发合适种类。

提高存活率、提高生长速度、提高产量。

四、通过对昆虫进行观察、收集、饲养和试验,不断地思考生命,学会尊重生命,去发现和感受生命之美。

第二节昆虫行为学研究简史行为生物学的研究阶段1859年出版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开拓了早期行为学的研究工作。

1906年,动物学家詹宁斯(H.S.Jennings)写出了第一本专门论述行为的著作《原生动物的行为》一书。

19世纪末期,动物学家罗曼内斯(H.S.Reimarus)建立了比较行为学这一学科。

在动物研究的历史中,形态和行为最先受到注意。

人类几千年来驯养家畜采用的方法,实际上就是经典式和操作式条件反射的方法。

但人们对动物行为的解释却长期停留在臆测水平,出之于有神论或拟人论。

直到19世纪,人们才第一次获得科学研究动物行为的理论武器和实验手段。

1859年出现的进化学说把行为视为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手段,促使人们去探讨行为的生物学功能,并进一步根据比较研究推导行为的进化历史。

20世纪的欧洲行为生物学家K.Z.洛伦茨和N.廷伯根等代表了这个传统。

他们依据在自然环境中的观察,对昆虫和鸟类的“本能行为”作了大量研究。

另一方面,自19世纪开始的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学的进展,则使人们能在实验的基础上研究行为的生理机制和发育过程。

行为科学的先驱和研究者查理·达尔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他的进化论、自然选择的学说是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

他一生著作很多,其中许多涉及到动物行为。

《物种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1859)《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The V ariation of Animals and Plants Under Domestication ,1868)《人类由来及性的选择》(The Descent of Man ,1871)《人类和动物的表情》(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in Animals and Man,1872)等。

亨利·法布尔(J. Henri Fabre 1823-1915)他是最先在自然环境中仔细观察动物行为的科学家之一,并将观察到的材料以优美生动的文字清楚记录下来的人。

他45岁以后全身心投注在昆虫身上,他的所有的研究、思想与生活都完整地记录在十册《法布尔昆虫记全集》中。

康纳德·劳伦兹(K. Lorenz)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是现代行为学的奠基人,被称为“现代行为学之父”。

著有《行为的进化和变异》、《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动物和人类行为的研究》等。

符瑞西(K. von Frisch)他的突出贡献是极详尽地研究了蜜蜂的行为。

数十年如一日,细心观察蜜蜂的各种活动,终于揭开了蜜蜂“语言”的奥秘。

解释了侦察蜂的两种舞蹈(圆舞、摆尾舞)是向其同伴通报蜜源方向、距离等信息的一种方式。

尼可·廷伯根(N. Tinbergen)他在英国为牛津大学创办了动物行为学系。

研究海鸟行为声誉最高的科学家之一。

著有:《鲱鸥的世界》、《本能的研究》、《鸟类的生活》、《动物的群居行为》等。

1973年劳伦兹, 廷伯根和符瑞西三人因为在动物行为领域中的出色工作和优异成绩,获得了国际上有史以来第一次颁发给行为生物学方面的诺贝尔奖。

西沃图·薛纳拉(T. C. Schneirla)研究蚂蚁,揭示出气味刺激是左右蚂蚁集群行为的主要因子。

第三节昆虫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动物行为的研究一直受到各界的重视。

目前的研究主要环绕着下面4个方面:行为的生物学功能、行为的生理机制、行为的遗传和发育以及行为的进化。

行为的生物功能和进化行为生物学派最先强调研究行为的适应意义。

K.Z.洛伦兹和N.廷伯根根据在自然环境下的观察和实验,探讨了多种行为的生物学功能。

动物行为的研究一直受到各界的重视。

对于昆虫的行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研究。

目前的研究主要环绕着下面4个方面:行为的生物学功能、行为的生理机制、行为的个体发育、行为的遗传进化。

行为的生物功能和进化行为生物学派最先强调研究行为的适应意义和对动物个体的存活价值。

K.Z.洛伦兹和N.廷伯根根据在自然环境下的观察和实验,探讨了多种行为的生物学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