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酸钠的生产
丙酮酸的化学方程式。
![丙酮酸的化学方程式。](https://img.taocdn.com/s3/m/11bc8de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c.png)
丙酮酸的化学方程式。
丙酮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3H4O3,化学式为
CH3COCOOH,是一种酸性化合物,可用于制造染料、香料、医药等。
丙酮酸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CH3COCH3 + O2 → CH3COCH2COOH
即,丙酮被氧气氧化后生成丙酮酸。
丙酮酸还可以通过其他化合物的反应制得。
例如,苯甲醛和丙酮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丙酮酸,反应式为:
C6H5CHO + CH3COCH3 + 2NaOH → CH3COCH2COOH + C6H5CH2OH + 2NaHCO3
即,苯甲醛和丙酮在碱性媒介下反应生成丙酮酸、苯甲醇和碳酸氢钠。
丙酮酸可溶于水、乙醇和乙醚等溶剂,在酸性条件下具有酸性反应,能和碱反应生成丙酮酸盐。
丙酮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生成丙酮酸钠,反应式为:
CH3COCH2COOH + NaOH → CH3COCH2COONa + H2O
即,丙酮酸和氢氧化钠在碱性媒介下反应生成丙酮酸钠和水。
丙酮酸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
1.在食品行业中,丙酮酸可以作为酸味剂、防腐剂和酸化剂使用,能够增强食品的口感和保持食品的新鲜度。
2.在制药行业中,丙酮酸可以用于合成某些药物,例如头孢菌素等。
3.在化妆品行业中,丙酮酸可以用于口红、香水、染发剂等化妆
品的生产中,能够增强其香味和稳定性。
4.在工业生产中,丙酮酸可以用于染料、塑料等的合成和生产中。
总之,丙酮酸作为一种重要有机化合物,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
应用和重要作用。
丙酮酸钠质量标准
![丙酮酸钠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6b25dd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da.png)
丙酮酸钠质量标准丙酮酸钠是一种常用的化工原材料,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药物制造、染料工业等领域。
为了确保丙酮酸钠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制定丙酮酸钠的质量标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丙酮酸钠的质量标准及其相关要求。
一、产品品质要求 1. 外观丙酮酸钠的外观应为白色结晶粉末,无明显杂质。
2.纯度丙酮酸钠的纯度应不低于99%,通过化学分析等方法进行检测。
3.水分丙酮酸钠的含水量应控制在5%以下,通过烘干后称重或其他相应方法进行测定。
4.酸度丙酮酸钠的酸度应符合标准要求,通过酸碱滴定、pH值检测等方法进行检测。
二、检测方法 1. 纯度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气相色谱法(GC)等先进仪器对丙酮酸钠样品进行检测,通过峰面积或峰高比进行定量分析。
2.水分检测方法将丙酮酸钠样品置于105℃的恒温干燥器中,烘干至恒重后进行称重,通过样品质量的变化计算得到水分含量。
3.酸度检测方法采用酸碱滴定法或pH检测仪器对丙酮酸钠样品中的酸度进行测定。
三、包装与储存要求 1. 包装丙酮酸钠应采用密封的塑料或复合纸袋包装,包装袋应标明产品名称、纯度、净重等信息。
2.储存丙酮酸钠应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库房中,避免与酸性物质接触,远离明火,避免阳光直射。
储存期间,应定期检查包装是否完好,避免潮湿和日晒。
四、质量控制 1. 质量跟踪在生产过程中,应建立质量跟踪记录,对原材料、生产环境等关键因素进行监控,确保丙酮酸钠的质量稳定可靠。
2.质量检验生产出的每批丙酮酸钠产品应进行质量检验,检测项目包括纯度、水分、酸度等,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3.异常品控制如果发现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对生产过程进行调查,找出问题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确保后续产品质量稳定。
总结:丙酮酸钠的质量标准对确保产品的品质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严格遵守质量标准的要求,建立科学的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体系,可以保证丙酮酸钠的质量稳定,满足广泛的应用需求。
工业化发酵法生产丙酮酸
![工业化发酵法生产丙酮酸](https://img.taocdn.com/s3/m/d8fefc2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c.png)
工业化发酵法生产丙酮酸发酵科技通讯第38卷丙酮酸是一种重要的小分子有机酸,它既具有羧酸和酮的性质,又具有α-酮酸的性质。
丙酮酸是最简单的α-酮酸,属于羰基酸,也是生物体内产生的三碳酮酸,它是糖酵解途径的最终产物,在细胞质中还原成乳酸供能,或进入线粒体内氧化生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完成葡萄糖的有氧氧化供能过程。
因此,丙酮酸是糖代谢中具有关键作用的中间产物。
丙酮酸可通过乙酰辅酶A和三羧酸循环实现体内糖、脂肪和氨基酸间的互相转化,因此,丙酮酸在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联系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世界上许多专家学者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丙酮酸盐具有加速脂肪消耗、减轻体重、增强人体耐力、提高竞技力、吞噬自由基和抑制自由基生成的显著效果,使其最初是在运动领域中脱颖而出,随后又风靡全社会成为一种新型膳食补充剂,并作为一种全新的减肥保健新概念,在美国一上市便被评为A级膳食补充剂,荣获1997年度美国医药发明奖,1998年成为全美减肥产品销量冠军。
以丙酮酸钙为主的减肥品迅速风靡全球。
丙酮酸盐的开发应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新的用途不断被开发,发展前景十分广阔[1]。
目前生产丙酮酸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法、酶转化法和生物发酵法。
自1977年日本研究所率先实现由酒石酸为原料化学合成法生产丙酮酸的工业化,丙酮酸工业化生产的历史已有30余年[2]。
直至20世纪90年代,工业上还一直沿用化学法生产丙酮酸,产率可达到50%~55%,该法工艺简便易行,是国内生产丙酮酸的主要方法,但是化学方法生产的丙酮酸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设备损耗大,且丙酮酸产品是消旋体[3]、底物转化率低、生产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酶转化法虽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在工业化方面有较大的困难,迄今还未见工业化生产成功的报道。
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
日本学者经过近四十多年的研究选育出了丙酮酸的高产菌株,并于1989年实现了工业化发酵生产,其发酵产酸水平最高达67.8g/ L,转化率0.494g/g[4]。
丙酮酸生产工艺
![丙酮酸生产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5b60175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9.png)
丙酮酸生产工艺丙酮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丙酮酸的生产工艺。
一、丙酮酸的生产方法丙酮酸的主要生产方法有氧化法、醋酸酯化法和乙炔法。
1. 氧化法:这是目前丙酮酸的主要生产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丙酮作为原料,经过氧化反应得到丙酮酸。
具体的反应过程如下:丙酮 + 氧气 -> 丙酮酸氧化法具有反应速度快、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且对环境友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2. 醋酸酯化法:该方法是利用醋酸与乙醇进行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然后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酸解反应,得到丙酮酸。
具体的反应过程如下:醋酸 + 乙醇 -> 乙酸乙酯乙酸乙酯 + 酸 -> 丙酮酸醋酸酯化法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但是反应过程较为复杂,产率相对较低。
3. 乙炔法:该方法是利用乙炔与二氧化碳进行反应,生成乙酸乙炔酯,然后经过水解反应得到丙酮酸。
具体的反应过程如下:乙炔 + 二氧化碳 -> 乙酸乙炔酯乙酸乙炔酯 + 水 -> 丙酮酸乙炔法具有反应简单、原料易得等优点,但是乙炔的生产和储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
二、丙酮酸的工业生产过程以氧化法为例,介绍丙酮酸的工业生产过程。
1. 原料准备:将纯度较高的丙酮与氧气进行混合,并将混合气体送入反应釜中。
2. 反应: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将混合气体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氧化反应,生成丙酮酸。
反应过程需要控制好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以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产率。
3. 分离纯化:将反应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常采用蒸馏等方法。
通过蒸馏,可以将目标产物丙酮酸从其他杂质中分离出来,得到高纯度的丙酮酸。
4. 后处理:对分离纯化后的丙酮酸进行干燥、包装等处理,使其符合工业要求。
三、丙酮酸的应用领域丙酮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1. 化工领域:丙酮酸可以作为溶剂和中间体,在聚合物、树脂、涂料等的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https://img.taocdn.com/s3/m/f013c1eae009581b6bd9eb50.png)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点击: 436 次发布时间: 2006-12-31 12:23:00丙酮酸(Pyruvic acid),又称2-氧代丙酸、α-酮基丙酸或乙酰基甲酸,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呈醋酸香气和愉快酸味,是最重的α-氧代羧酸之一。
丙酮酸不仅在生物能量代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多种有用化合物的前体,因此,它在化工、制药和农用化学品等工业及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虽然作为一种化工产品,丙酮酸早已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工业上生产丙酮酸还都在沿用Howard and Fraser(1932)开发的酒石酸脱水脱羧法,没有什么大的改进。
这种工艺简单易行:将酒石酸与硫酸氢钾混合物在220℃下蒸馏。
馏出物再经真空精馏即可得到丙酮酸。
其主要缺点是:(1)丙酮羧产率较低(对酒石酸质量产率为0.29~0.30g/g);(2)得到1g丙酮酸需要消耗5g硫酸氢钾。
以目前酒石酸(1.5万元/吨)和硫酸氢钾(0.6万元/吨)的市场价格计算,仅原料成本就至少需要8万元/吨,为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丙酮酸的价格居高不下,推广应用自然也受到限制。
以丙酮酸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为例,尽管它是一种很有潜力的酸味剂,但由于其在价格上其它有机酸相比过于昂贵,因此,几乎没有厂家愿意在饮料或食品中添加丙酮酸来改善风味。
一个昂贵的产品在生产过剩的时候,其价格必然下降。
1995年,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发表了关于丙酮酸钙在减肥保健上具有独特疗效的报道后,国外(主要是美国)对丙酮酸钙的需求量激增。
国内一些中小型化工厂得到这一信息后,一拥而上,一时间,国内丙酮酸(化学法)的生产能力达到2000吨/年左右(估算数据)。
丙酮酸及其盐的市场价格也由当时的28万元/吨跌至目前的不到9万元/吨。
已经有许多采用化学法生产丙酮酸的小型化工厂因不能承受这一价格而被迫停产。
目前,只有试剂级丙酮酸的价格还比较高,保持在30~32元/100ml。
一种丙酮酸钠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丙酮酸钠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0c74f61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8.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067437.5(22)申请日 2018.01.24(71)申请人 常茂生物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长江北路1228号(72)发明人 高有军 骆许峰 万屹东 潘春 陈阳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代理人 史晶晶(51)Int.Cl.C07C 51/09(2006.01)C07C 59/19(2006.01)C07C 67/313(2006.01)C07C 69/716(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丙酮酸钠的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丙酮酸钠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丙酮酸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乳酸乙酯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氧化反应,然后经水解、中和得到丙酮酸钠;其中,所述催化剂为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9-氮杂双环[3.3.1]壬烷-N-氧基化合物、9-氮杂双环[3.3.1]壬-3-烯-N-氧基化合物、4,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4-氨基-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提供的丙酮酸钠的制备方法,相比于现有常用的溴素来说,提高了氧化的反应速率,并且在氧化反应时,反应更平稳、安全;另外还减少了副产物—黄色油状物,后处理也简单一些。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CN 108191634 A 2018.06.22C N 108191634A1.一种丙酮酸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乳酸乙酯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氧化反应,然后经水解、中和得到丙酮酸钠;其中,所述催化剂为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9-氮杂双环[3.3.1]壬烷-N -氧基化合物、9-氮杂双环[3.3.1]壬-3-烯-N -氧基化合物、4,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4-氨基-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工艺概述
丙酮酸钠的提取方法
丙酮酸钠常用的提取方法主要有减压蒸馏法, 有机溶剂提取法,离子交换法等。这边以丙 酮酸钠发酵液为对象,通过运用超滤,纳滤 二膜,过膜浓缩手段,结合树脂除杂,醇沉 结晶,形成了完整的发酵法生产丙酮酸钠提 取工艺。 研究手段:1.对材料的选择; 2.对超滤工艺的选择; 3.对纳滤工艺的选择; 4.对离子交换脱色除杂工艺的确定; 5.对醇沉的pH确定等。
研究手段
研究手段:1.对材料的选择; 2.对超滤工艺的选择; 3.对纳滤工艺的选择; 4.对离子交换脱色除杂工艺 的确定; 5.对醇沉的pH确定等。
发酵
丙酮酸钠是丙酮酸系列产品的一种十 分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它在化工 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也可见一斑,目前 市场上供应的丙酮酸(盐)多为化学 合成产品,受生产方式的局限,该产 品的传统生产工艺不可避免的存在生 产率低,成本高,污染大等诸多缺陷。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丙酮酸的规模 化生产一直成为该行业的发展方向, 也是国内众多科研院所研究的热点。
发酵的类型
根据发酵的特点和微生物对氧的不类物质发酵、石油发酵 及废水发酵等类型。 2,按发酵产物来区分:如氨基酸发酵、有机酸发 酵、抗生素发酵、酒精发酵、维生素发酵等。 3,按发酵形式来区分,则有:固态发酵和深层液 体发酵。 4,按发酵工艺流程区分则有:分批发酵、连续发 酵和流加发酵。 5,按发酵过程中对氧的不同需求来分,一般可分 为:厌氧发酵和通风发酵两大类型。
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
目前市场上供应的丙酮酸(盐)多为化学合成产品, 受生产方式的局限,该产品的传统生产工艺不可避 免的存在生产率低,成本高,污染大等诸多缺陷。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生活的 这个环境,以及自身的身体健康以后,在不久的将 来化工企业也会转向绿色化生产工艺,丙酮酸钠也 会以发酵的方法生产,丙酮酸钠的化工企业也会转 型。使得人们不在一提到化工企业就说对于人体怎 么怎么毒性,对于环境怎么怎么的破坏性,让人们 重新认识化工。通过转变生产方式,利用生物工程 技术进行丙酮酸的规模化生产一直成为该行业的发 展方向,也是国内众多科研院所研究的热点,具有 代表性之一的是江南大学对丙酮酸钠发酵工艺的研 究
发酵工程的发展概况
发酵法是指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试剂,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由于霉菌 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发芽的炮制方法。而发酵工程由来已久, 20世纪20年代的酒精、甘油和丙酮等发酵工程,属于厌氧基发酵。从那时起, 发酵工程又经历了几次重大的转折,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20世纪40年代初,随着青霉素的发现,抗生素发酵工业逐渐兴起。由于青霉 素产生菌是需氧型的,微生物学家就在厌氧发酵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地引进 了通气搅拌和一整套无菌技术,建立了深层通气发酵技术。它大大促进了发 酵工业的发展,使有机酸、微生素、激素等都可以用发酵法大规模生产。 1957年,日本用微生物生产谷氨酸成功,如今20种氨基酸都可以用发酵法生 产。氨基酸发酵工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代谢控制发酵新技术的基础上的。科 学家在深入研究微生物代谢途径的基础上,通过对微生物进行人工诱变,先 得到适合于生产某种产品的突变类型,再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培养,就大量 产生人们所需要的物质。目前,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已经与核苷酸、有机酸和 部分抗生素等的生产中。 20世纪70年代以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的开发,使发酵工 程进入了定向育种的新阶段,新产品层出不穷。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学科之间的不断交叉和渗透,微生物学家开始用数 学、动力学、化工工程原理、计算机技术对发酵过程进行综合研究,使得对 发酵过程的控制更为合理。在一些国家,已经能够自动记录和自动控制发酵 过程的全部参数,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它是一级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 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重点发展的二级学科,在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起着关 键作用。
发酵工程的整体内容
1)“发酵”有“微生物生物学严格定义的发酵”和“工业发 酵”,词条“发酵工程”中的“发酵”应该是“工业发酵”。 2)工业生产上通过“工业发酵”来加工或制作产品,其对应 的加工或制作工艺被称为“发酵工艺”。为实现工业化生产, 就必须解决实现这些工艺(发酵工艺)的工业生产环境、设备 和过程控制的工程学的问题,因此,就有了“发酵工程”。 3)发酵工程是用来解决按发酵工艺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工程学 问题的学科。发酵工程从工程学的角度把实现发酵工艺的发酵 工业过程分为菌种、发酵和提炼(包括废水处理)等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工程学问题,一般分别把它们称为发酵 工程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工程。 4)微生物是发酵工程的灵魂。近年来,对于发酵工程的生物 学属性的认识愈益明朗化,发酵工程正在走近科学。 5)发酵工程最基本的原理是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原理。
发酵的定义
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发面、酿酒等都是发酵的应用。也作酦酵。 汉词-发酵作为名词表示一个过程,作为动词表示一种行动。 (1)微生物生理学严格定义的“发酵”: 有机物被生物体氧化降解成氧化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统称为生物氧化。 微生物生理学把生物氧化区分为呼吸和发酵,呼吸又可进一步区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因此,发酵 是生物氧化的一种方式。 发酵是这样一种生物氧化方式:在没有外源最终电子受体的条件下,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细胞对能源有机 化合物的氧化与内源的(已经经过该细胞代谢的)有机化合物的还原相耦合,一般并不发生经包含细胞 色素等的电子传递链上的电子传递和电子传递磷酸化,而是通过底物(激酶的底物)水平磷酸化来获得 代谢能ATP;能源有机化合物释放的电子的一级电子载体NAD,以NADH的形式直接将电子交给内源的 有机电子受体而再生成NAD,同时将后者还原成发酵产物(不完全氧化的产物)。 细胞中的NAD是有限的,如果作为一级电子载体的辅酶NAD不能得到再生,就不能被回用,有效的电子 载体就会愈来愈少,脱氢反应就不能持续进行下去了。因此辅酶NAD的再生是生物氧化(包括发酵)继 续进行下去的必要条件。 (2)工业生产上定义的发酵——“工业发酵” 工业生产上笼统地把一切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而实现的工业 利用秸秆发酵制成沼气 生产均称为“发酵”。这样定义的发酵就是“工业发酵”。工业发酵要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生命活 动依靠生物氧化提供的代谢能来支撑,因此工业发酵应该覆盖微生物生理学中生物氧化的所有方式:有 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 近百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已经从利用自然界中原有的微生物进 行发酵生产的阶段进入到,按照人的意愿改造成具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发酵产品的 新阶段。 (3) 专业词汇“发酵(fermentation)” “发酵”这个词汇在生活中往往是人联想到发面制作大饼,油条,包子,或者联想到食品酸败物品霉烂。 “发酵”作为专业词汇其含义不但覆盖发面制作大饼、油条、馒头、包子,更重要的是指用发酵的手段 工业化生产酒及酒精饮料、食品及食品添加剂、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药品、化工材料等等。
发酵工程的整体内容
1)“发酵”有“微生物生物学严格定义的发酵”和“工业发酵”,词条“发酵工程”中的“发酵” 应该是“工业发酵”。 2)工业生产上通过“工业发酵”来加工或制作产品,其对应的加工或制作工艺被称为“发酵工艺”。 为实现工业化生产,就必须解决实现这些工艺(发酵工艺)的工业生产环境、设备和过程控制的工 程学的问题,因此,就有了“发酵工程”。 3)发酵工程是用来解决按发酵工艺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工程学问题的学科。发酵工程从工程学的角度 把实现发酵工艺的发酵工业过程分为菌种、发酵和提炼(包括废水处理)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 都有各自的工程学问题,一般分别把它们称为发酵工程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工程。 4)微生物是发酵工程的灵魂。近年来,对于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属性的认识愈益明朗化,发酵工程正 在走近科学。 5)发酵工程最基本的原理是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原理。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和有活性的离体酶的某些功能,为人 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直接用微生物参与控制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人们熟知的利用 酵母菌发酵制造啤酒、果酒、工业酒精,乳酸菌发酵制造奶酪和酸牛奶,利用真菌大规模生产青霉 素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已经进入能够人 为控制和改造微生物,使这些微生物为人类生产产品的现代发酵工程阶段。现代发酵工程作为现代 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有目的地改造原有 的菌种并且提高其产量; 已经从过去简单的生产酒精类饮料、生产醋酸和发酵面包发展到今天成为生物工程的一个极其重要 的分支,成为一个包括了微生物学、化学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机械工程和计算机软硬件工 程的一个多学科工程。现代发酵工程不但生产酒精类饮料、醋酸和面包,而且生产胰岛素、干扰素、 生长激素、抗生素和疫苗等多种医疗保健药物,生产天然杀虫剂、细菌肥料和微生物除草剂等农用 生产资料,在化学工业上生产氨基酸、香料、生物高分子、酶、维生素和单细胞蛋白等。
发酵的特点
发酵和其他化学工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生物体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其主要 特点如下: 1,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反应安全,要 求条件也比较简单。 2,发酵所用的原料通常以淀粉,蜜糖或其他农副产品为主,只要加入少量的 有机和无机氮源就可进行反应。微生物因不同的类别可以有选择地去利用它 所需要的营养。基于这—特性,可以利用废水和废物等作为发酵的原料进行 生物资源的改造和更新。 3,发酵过程是通过生物体的自动调节方式来完成的,反应的专一性强,因而 可以得到较为单—的代谢产物。 4,由于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反应机制,能够专一性地和高度选 通风发酵池示意图 择性地对某些较为复杂的化合物进行特定部位地氧化、还原等化学转化反应, 也可以产生比较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5,发酵过程中对杂菌污染的防治至关重要。除了必须对设备进行严格消毒处 理和空气过滤外,反应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如果污染了杂菌,生产上就 要遭到巨大的经济损失,要是感染了噬菌体,对发酵就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因而维持无菌条件是发酵成败的关键。 6,微生物菌种是进行发酵的根本因素,通过变异和菌种筛选,可以获得高产 的优良菌株并使生产设备得到充分利用,也可以因此获得按常规方法难以生 产的产品。 7,工业发酵与其他工业相比,投资少,见效快,开可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