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模拟调研卷(五)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五模试卷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五模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4a67f4a45177232f60a2fa.png)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五模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弱B .氡的半衰期为3.8天,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就一定只剩下1个氡原子核C .已知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那么,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m 1+2m 2-m 3)c 2D .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的电子发生电离产生的【答案】C【解析】A 、β射线是电子流,不是电磁波,穿透本领比γ射线弱,故A 错误;B 、半衰期具有统计意义,对大量的原子核适用,对少量的原子核不适用,故B 错误;C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得释放的能量是2123(22)E m m m c ∆=+-,故C 正确;D 、β衰变是原子核的衰变,与核外电子无关,β衰变时释放的电子是由核内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的同时释放出来的,故D 错误;故选C .2.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运动,两车的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车的速度方向可能相反B .在t 1到t 2时间内,甲车的加速度逐渐增大C .在t 1到t 2时间内,两车在同一时刻的加速度均不相等D .若t=0时刻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在运动过程中两车最多能相遇三次【答案】D【解析】【详解】A .速度是矢量,速度大于零代表一个方向,速度小于零则代表相反方向,所以两车速度方向相同,选项A 错误;B .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即加速度,在t 1到t 2时间内,甲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选项B 错误;C.平移乙的图像,在t1到t2时间内,有一时刻两车的加速度相等,选项C错误;D.若t=0时刻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可能乙会追上甲,甲再追上乙,甲再被乙反超,两车最多能相遇三次,选项D正确。
山西省长治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五模考试卷含解析
![山西省长治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五模考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5a8cc1ad02de80d4d840a4.png)
山西省长治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五模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质量为m 的小球受到风力作用,作用力大小恒定,方向与风速方向相同。
如图所示,现在A 、B 周围空间存在方向竖直向下的风场,小球从A 点由静止释放,经过6t 到达B 点。
若风速方向反向,小球仍从A 点由静止释放,经过2t 到达B 点,重力加速度为g 。
则小球第一次从A 点下落到B 点的过程中,其机械的改变量为( )A .2212mg tB .214mgtC .2214mg tD .212mgt 【答案】C【解析】【详解】若风场竖直向下,则:1mg F ma += 2116)23h a = 若风场竖直向上,则:2-mg F ma =221(2)2h a t = 解得12F mg =212h gt = 则小球第一次从A 点下落到B 点的过程中,其机械的改变量为2214E Fh mg t ∆==故选C 。
2.如图所示,a 、b 、c 、d 为圆上的四个点,ac 、bd 连线过圆心且相互垂直,置于圆心处带正电的点电荷在a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E。
若在该空间再施加一沿ac方向的大小为2E的匀强电场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的场强大小为3E,方向由c到aB.c点的场强大小为3E,方向由c到aC.b、d两点的场强相同,大小都为5ED.b、d两点的场强不相同,但大小都为5E【答案】D【解析】【详解】A.由点电荷在a点产生的场强与匀强电场方向相反可知,a点的合场强大小为E,方向由a到c,故A 错误;B.由点电荷在c点产生的场强与匀强电场方向相同可知,c点的合场强大小为3E,方向由a到c,故B 错误;CD..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b、d两点的场强方向不同,但大小都为5E,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3.如图所示,把一块不带电的锌板接在验电器上,用紫外线灯照射锌板,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紫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长B.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带正电C.从锌板逸出电子的动能都相等D.若改用红外灯照射,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一定张开【答案】B【解析】【详解】A .根据电磁波谱内容可知,紫外线的频率大于可见光,根据:c f λ=则紫外线波长小于可见光,A 错误;B .发生光电效应时,有光电子从锌板飞出,锌板失去电子带正电,所以验电器带正电,B 正确;C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km 0E h W ν=-但不是所有电子的动能等于最大初动能,C 错误;D .根据光电效应产生条件,当红外灯照射,则红外线频率小于紫外线,因此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现象,则验电器金属箔不一定张开,D 错误。
2021年高三5月模拟练习卷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三5月模拟练习卷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ac5640a5e9856a561260ff.png)
2021年高三5月模拟练习卷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7题每题6分共42分1.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纤维素、淀粉、脂肪、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都能发生银镜反应C.误食重金属盐而引起的中毒可服用大量豆浆或牛奶进行解救D.脂肪能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钠2. SO2有毒,但葡萄酒里都含有SO2,起保鲜、杀菌和抗氧化作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葡萄酒中的SO2对人体无害,是因为它的含量很少B.葡萄酒中的SO2具有抗氧化作用,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还原性C.从红葡萄酒的颜色判断,其中的SO2没有漂白性D.葡萄酒倒入酒杯摇一摇,可以减少其中SO2的含量3.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46 g有机物C2H6O中含有极性键的数目一定为7N AB.标准状况下,22.4 L四氯化碳中所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4N AC.标准状况下,5.6 L NO和5.6 L 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数为N AD.常温常压下,33.6 L氯气与56 g铁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4.下列各项中,左、右两边说明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5.短周期元素Q、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只有Z为金属元素。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W、X两种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存在相应的单质B.Q、Y分别与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仅含离子键C.Y、Z分别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前者的半径较大D.X、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容易相互发生反应6.常温下,将Cl2缓慢通入水中至饱和,然后向其中滴加0.1mol/LNaOH溶液。
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不考虑次氯酸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B.a~b段,溶液中减小C.b点对应溶液中:c(Cl-)>c(H+)>c(HClO)>c(ClO-)>c(OH-)D.c点对应溶液中:c(Na+)=2c(ClO-)+c(HClO)7.分析化学中常用X射线研究晶体结构,有一种蓝色晶体可表示为:M x Fe y(CN)z,研究表明它的结构特性是Fe2+、Fe3+分别占据立方体的顶点,自身互不相邻,而CN一位于立方体的棱上,其晶体中的阴离子结构如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晶体是原子晶体B.M的离子位于上述立方体的面心,呈+2价C.M的离子位于上述立方体的体心,呈+1价,且M+空缺率(体心中没有M+的占总体心的百分比)为50%D.晶体的化学式可表示为MFe2(CN)3,且M为+1价第II卷(非选择题)二、实验题:共1题每题15分共15分8.工业制得的氮化铝(AlN)产品中常含有少量Al4C3、Al2O3、C等杂质。
2021年高三高考仿真训练理科综合试卷(五) 答案不全
![2021年高三高考仿真训练理科综合试卷(五) 答案不全](https://img.taocdn.com/s3/m/41c37ffc7375a417876f8fc2.png)
2021年高三高考仿真训练理科综合试卷(五) 答案不全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卷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空格内,考试结束时只收答题卡。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 7 C-12 N-14 O-16 F-19 P-31 S-32 Cr-52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6分,共78分。
)1.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可用于观察线粒体、DNA、RNA的分布B.经低温或秋水仙素诱导的根尖制成的临时装片均可观察到联会现象C.观察线粒体、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均处于生活状态D.菠菜叶片可用于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提取和分离光合色素2. 细胞纤连蛋白由多条相似的肽链组成,肽链上大多具有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位点,主要功能是介导细胞粘着,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纤连蛋白对于许多类型细胞的迁移和分化是必需的。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纤连蛋白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中发挥作用B.若该细胞纤连蛋白由n个氨基酸组成且含有m条肽链,则肽键数目为(n-m)C.经提纯后的细胞纤连蛋白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紫色物质D.细胞纤连蛋白的合成需要DNA、RNA以及多种酶和ATP等物质的参与3.下列有关物质说法正确的是A.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的环境的改变无关,所以建议用开水融化加酶洗衣粉B.在医学上检测某人尿液中是否含蛋白质、还原糖时,分别使用双缩脲试剂和健那绿试剂进行检测C.血红蛋白、核酸、脂肪所特有的元素依次是Fe、S、P,所以要堆积脂肪必须补充P元素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到了质量分数8%的盐酸,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用到了质量分数15%的盐酸4.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浸浴和生存的环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多数直接生活在水中,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安徽省铜陵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五模考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铜陵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五模考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4227f348d7c1c708a145b9.png)
安徽省铜陵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五模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原子核A 、B 结合成放射性原子核C .核反应方程是A+B→C ,已知原子核A 、B 、C 的质量分别为A m 、B m 、C m ,结合能分别为A E 、B E 、C E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A 、B 、C 中比结合能最小的是原子核CB .原子核A 、B 结合成原子核C ,释放的能量()2A B C E m m m c ∆=+- C .原子核A 、B 结合成原子核C ,释放的能量A B C E E E E ∆=+-D .大量原子核C 经历两个半衰期时,已发生衰变的原子核占原来的14【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BC .某原子核的结合能是独立核子结合成该核时释放的能量,原子核A 、B 结合成放射性原子核C ,要释放能量,原子核C 的比结合能最大,释放的能量 ()C A B E E E E ∆=-+根据质能方程得()2A B c E m m m c ∆=+-故AC 错误,B 正确;D .原子核的半衰期是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大量原子核C 经历两个半衰期时,未发生衰变的原子核占原来的14,D 错误。
故选B 。
2.如图所示为四分之一圆柱体OAB 的竖直截面,半径为R ,在B 点上方的C 点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小球轨迹恰好在D 点与圆柱体相切,OD 与OB 的夹角为60°,则C 点到B 点的距离为( )A .RB .2RC .34RD .4R 【答案】D【分析】由几何知识求解水平射程.根据平抛运动的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得到初速度与小球通过D 点时竖直分速度的关系,再由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分位移公式列式,求出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即可得到C 点到B 点的距离.【详解】设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 0,将小球在D 点的速度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解,则有0tan 60yv v =︒,解得:gt v = 小球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x =Rsin 60°,x =v 0t ,解得:202Rg v =,232y Rg v =, 设平抛运动的竖直位移为y ,22y v gy =,解得:34R y =, 则 BC =y -(R -Rcos 60°)=4R , 故D 正确,ABC 错误.【点睛】本题对平抛运动规律的直接的应用,根据几何关系分析得出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的大小,并求CB 间的距离是关键.3.一种比飞机还要快的旅行工具即将诞生,称为“第五类交通方式”,它就是“Hyperloop (超级高铁)”。
江西省抚州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五模考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抚州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五模考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83f851b52acfc789ebc993.png)
江西省抚州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五模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卢瑟福通过分析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B.图乙:用中子轰击铀核使其发生聚变,链式反应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C.图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D.图丁:汤姆孙通过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内还有复杂结构【答案】C【解析】【详解】图甲: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图乙:用中子轰击铀核使其发生裂变,裂变反应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故B错误.图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故C正确;图丁:汤姆孙通过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有复杂结构,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内还有复杂结构.故D错误.故选C.2.把图甲所示的正弦式交变电流接在图乙中理想变压器的A、B两端,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R t为热敏电阻(温度升高时其电阻减小),R为定值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 t处温度升高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变压器输入功率变大B.R t处温度升高时,电压表V1、V2示数的比值不变C.在t=1×10﹣2s时,穿过该矩形线圈的磁通量为零D.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36sin50πt(V)【答案】A【解析】【详解】副线圈电压不变,若R t电阻原来大于R,则温度升高时,电压表V2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乘积增大,若R t电阻原来小于R,则电压表V2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乘积变小,当R t处温度升高时,电阻减小,则副线圈总功率增大,所以原线圈功率增大,即电压表V1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乘积一定变大,故A正确;R t处温度升高时,电阻减小,电压表V2测量R t的电压,则电压表V2示数减小,V1示数不变,则电压表V1示数与V2示数的比值变大,故B错误;在图甲的t=0.01s时刻,e=0,则磁通量最大,此时矩形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故C错误;根据图甲可知,E m=362V,T=0.02s,则ω=220.02Tππ==100πr ad/s,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362sin100πt(V),故D错误。
2021-2022年高三5月高考模拟理综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5月高考模拟理综试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6771ad5acfa1c7aa00ccfe.png)
2021年高三5月高考模拟理综试题含答案试卷共 12 页试卷总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 16 I:127一、单项选择题(本题6小题,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有关遗传学发展史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推断染色体与基因有明显的平行关系C.艾弗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D.克里克等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2.下丘脑在人体稳态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说法与其功能相符的是()①体温调节中枢②分泌抗利尿激素③人体渴觉中枢④血糖调节中枢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研究发现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胚芽鞘、茎枝切段等离体器官均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某研究小组围绕生长素和赤霉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得到如图一所示结果。
图二表示赤霉素对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的调节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主要由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合成,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B.图二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有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很可能是通过促进该过程中酶的活性实现的C.色氨酸一般是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通过被动运输吸收获得D.根据图一得出的结论有:IAA和GA均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但IAA的促进效应较GA明显;两种激素同时存在时,有明显增效作用4.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
如图①表示一个正在分裂的雌性动物细胞,结合图②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①处于图②中的BC段B.此细胞产生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的概率是0C.图①下一个时期的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D.图②中C→D形成的原因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5. 下列关于DN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D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B.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鉴定雅安地震中遇难者的身份C.当(A+T)/(C+G)的比值增大时,解旋的温度要降低D.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6.下列关于生物工程中常见的几种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连接酶可把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黏性末端的碱基黏合,形成重组DNAB.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中可使用胶原蛋白酶使细胞分散,以便传代培养C.胚胎移植时需使用胰蛋白酶使早期胚胎处于游离状态,为胚胎的收集提供可能D.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获得原生质体,便于植物杂交育种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麦芽糖与蔗糖的水解产物均为葡萄糖,且均为二糖B、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C、赤潮、白色污染、绿色食品中的“赤”“白”“绿”均指相关物质的颜色D、乙烯、氯乙烯、苯乙烯都是不饱和烃,均可用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8 g C2H4中含有2 N A个碳原子B.常温常压下,22.4L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2N AC.1mol S在足量O2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6 N AD.0.1 mol·L-1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含钠离子数为0.1N A9. 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H4+、Ag+、NO3-、I-B、Na+、K+、AlO2-、OH-C、Ca2+、Fe2+、ClO-、Cl-D、Mg2+、Al3+、CO32-、SO42-10、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甲苯萃取溴水中的Br2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B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 42-:依次滴入Ba(NO 3)2溶液和稀盐酸C .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D .配制AlCl 3溶液时,将AlCl 3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11.有关右图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两电极直接连接,e -由外电路流向锌极B .若锌接电源负极,石墨接电源正极,锌上有气泡C .若两电极直接连接,则负极反应:Zn -2e - = Zn 2+D .若锌接电源负极,石墨接电源正极,则Cu 2+向石墨极移动12.下列实验“实验操作”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 结论A向Fe(NO 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 2SO 4 ,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HNO 3分解生成了NO 2 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l 3饱和溶液,煮沸至红褐色液体 制备Fe(OH)3胶体 C常温下,向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说明常温下 D 向纯碱中滴加足量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溶液变浑浊 酸性:盐酸>碳酸>苯酚13.如图所示,将一个质量为m 的球固定在弹性杆AB 的上端,今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缓慢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在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增大的过程中,AB 杆对球的弹力方向为( )A .始终水平向左B .始终竖直向上C .斜向左上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D .斜向左下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14.如图所示,一绝热容器被隔板K 隔开成a 、b 两部分.已知a 内有一定量的稀薄气体,b 内为真空.抽开隔板K 后,a 内气体进入b,最终达到平衡状态.在此过程中( )A .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B .气体不做功,内能不变C .气体压强变小,温度降低D .气体压强变大,温度不变15.下列关于热学现象和热学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A .热量能从高温传到低温物体,但不可能从低温传到高温物B .压缩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可能增加C .物体的温度为0℃时,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为零D .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明显16.一个质量为0.3kg 的物体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图线a 表示物体受水平拉力时的v —t 图象,图线b 表示撤去水石墨 锌 CuCl 2溶液平拉力后物体继续运动的v—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平拉力的大小为0.1N,方向与摩擦力方向相同B.水平拉力对物体做功为1.2JC.撤去拉力后物体还能滑行7.5mD.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二、双项选择题(本题2小题,共12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选项中有错的不得分。
2021年高三第五次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第五次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bc6ebf58fafab068dc0276.png)
2021年高三第五次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含答案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O 16,Na 23,Al 27,S 32,Cl 35.5,Fe 56,Zn 651.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
a 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 A>B>D>C B.原子序数 d>c>b>a C.离子半径 C>D>B>A D.单质的还原性 A>B>D>C2.离子方程式CO32- + 2H+ == H2O+ CO2↑中的CO32-代表的物质可以是()A.CaCO3B.Na2CO3C.BaCO3D.NaHCO33.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
且氧气中1 mol O=O 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4.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
A.酒精和碘B.苯和水C.乙酸和水D.溴和四氯化碳5.下列各项反应对应的图像错误的是A.图1: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B.图2:将稀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偏铝酸钠溶液中C.图3:将二氧化硫逐渐通入一定量氯水中D.图4:将铜粉逐渐加入一定量浓硝酸中6.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某学生分别在它们的侧管中装入1.06 g Na2CO3和0.84 g NaHCO3,A、B中分别有10 mL相同浓度的盐酸,将两个侧管中的物质同时倒入各自的试管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装置的气球膨胀速率大B.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一定小于或等于1 mol/L C.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则盐酸的浓度一定大于或等于2 mol/L D.最终两试管中Na+、Cl-的物质的量一定相同7.醋酸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 +H+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入醋酸钠,平衡向左移动,B、加入碳酸钠,平衡向右移动C、加水稀释,C(H+)减小D、加水稀释,溶液中仅有的三种离子浓度都减小。
2021-2022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3a266565ce050877321310.png)
2021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Fe-56 Cu-64 Zn-6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每小题6分。
)1.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唾液淀粉酶的合成及运输途径中直接有关的具膜结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B.醋酸洋红染液能将洋葱根尖细胞内的染色体染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突触前膜甘氨酸的释放体现膜的流动性D.相对于心肌细胞,胰岛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更快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材料或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观察DNA和RNA的分布B.可用菠菜叶肉细胞观察线粒体C.通常用层析液分离和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研究色素的种类和含量D.恩格尔曼利用好氧细菌检测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部位3. 下列有关人类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种遗传病患者可能不携带致病基因,但该病可能遗传给后代B.免疫系统一般不能识别自身的癌变细胞,故癌症发病率较高C.糖尿病人因胰岛素缺乏造成糖原合成增加导致血糖浓度高于常人D.HIV破坏免疫系统后,病毒可侵入红细胞等细胞内进行增殖4.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浸浴和生存的环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多数直接生活在水中,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5.植物生长发育与激素调节息息相关,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顶芽的幼嫩细胞可利用苏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成生长素B. 果实发育过程中仅生长素发挥重要作用,而促进果实成熟的主要是乙烯C.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生理状态相同的插条,生根数可能相同D. 休眠的种子经脱落酸溶液处理后,种子的休眠期将会被打破6.环境容纳量的实质是有限环境中的有限增长,下图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
2021-2022年高三5月高考模拟理科综合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5月高考模拟理科综合试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9fc61508a1284ac950431f.png)
2021年高三5月高考模拟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多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关于细胞内以下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能够在生物膜上完成的过程是2、5、6、7、8B.过程3、4都是以基因为单位进行的,都需要酶的催化C.图中7过程需要1过程的参与,而8过程中同时进行了2过程D.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线粒体通过2过程合成的ATP比叶绿体通过2过程合成的ATP用途单一2.下列与细胞衰老和凋亡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衰老的产物B.衰老细胞的清除可通过细胞凋亡,也可通过免疫系统来实现C.细胞衰老染色体固缩,会影响细胞中基因的表达D.老年人头发变白是因为细胞中不能合成酪氨酸酶,黑色素无法合成3.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正常机体在受到某种抗原感染后,产生的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而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受刺激后,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前膜能分泌神经递质B.受刺激后,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后膜难以产生动作电位C.受刺激后,神经—肌肉突触前膜完成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适当注射药物抑制抗体产生,可以缓解重症肌无力的症状4.下图是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 a、b、c表示相应物质,①和②表示相应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 从细胞核转移到核糖体上需通过核孔B.一种 c 物质可以转运多种氨基酸C.要完成②过程,核糖体必须沿着 b 运行D.①过程必须有 RNA 聚合酶的催化5.下图是探究诱导植物根愈伤组织分化因素的实验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①中生长素可以渗入根的愈伤组织B.本实验体现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C.根愈伤组织分化是由实验①中根产生的“某物质”直接诱导D.实验②④分别排除了玻璃纸和琼脂块对实验的干扰6.图6为细胞分裂某阶段的模式图。
湖北省武汉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五模考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五模考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617366f90f76c660371a4c.png)
湖北省武汉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五模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动能增加,其内能也一定增加B.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是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C.一定质量的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气体内能一定增加D.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间的引力、斥力都减小【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物体的内能由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构成,与宏观的机械能大小无关,A错误;B.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热运动,B错误;∆=+可知一定质量的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吸放热情况未知,所以气体内C.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 Q W能不一定增加,C错误;D.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间的引力、斥力都减小,D正确。
故选D。
2.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t=0时刻物体的速度为1m/s,加速度为1m/s2,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C.t=5s时刻物体的速度为6.25m/s D.t=8s时刻物体的速度为12.2m/s【答案】D【解析】【详解】A.物体的加速度在增大,做变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像知质点的加速度随时间增大,根据v=v0+at可知,物体的速度与时间一定不成正比,故B错误。
C.由图知a=0.1t+1(m/s2),当t=5s时,a=1.5 m/s2,速度的变化量1 1.5Δ5m/s=6.25m/s 2v +=⨯ 知t=5s 时的速度为v=v 0+△v=1m/s+6.25m/s=7.25m/s故C 错误。
D.a-t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则0-8s 内,a=0.1t+1(m/s 2),当t=8s 时,a=1.8 m/s 2,速度的变化量1 1.8Δ8m/s=11.2m/s 2v +=⨯ 知t=8s 时的速度为v=v 0+△v=1m/s+11.2m/s=12.2m/s故D 正确。
2021-2022年高三第五次高考模拟考试 理综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第五次高考模拟考试 理综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8193f0bcd126fff7050be5.png)
2021年高三第五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有关细胞的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的化合物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 B.脂肪酸和核酸都含有氮和磷元素C.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含有Mg元素 D.脂肪、糖原和淀粉都是贮能物质2.下列有关遗传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是不均等的B.测交实验对推理过程中提出的假说进行了验证C.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一定出现4种基因型和9种表现型D.基因型为Dd的个体产生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3.神经一体液一免疫网络是当前公认的维持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垂体的活动只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的调节B.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D.系统性红斑狼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4.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温度和pH影响动物细胞培养的细胞周期B.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C.细胞凋亡和癌变过程中DNA和mRNA都会改变D.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结构、形态及功能会改变5.某林区在30年前发生过火灾,焚毁所有林木。
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表。
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地区进行调查。
下列说法错误的A.该林区30年间发生了次生演替B.外地植物在引入前后发生了进化C.研究该地区的范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D.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比实际大6.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中不能检测出蛋白质B.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用澄清的石灰水可准确判断其呼吸方式D.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以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各种群的数量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苏打可用作糕点的膨化剂B.二氧化硫可用作食品的漂白剂C.PX(对二甲苯)是生成塑料、聚酯纤维和薄膜的主要原料D.PM2.5指数是雾霾天气监测中的重要指标8.X 、Y 、Z、W、M均为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Z、W处于同一周期,X 、Y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Z、W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Y 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X、W 的简单离子X2-、W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M为短周期中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2021年高考模拟调研卷(五)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模拟调研卷(五)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f9a0da580216fc710afd5c.png)
绝密★启用前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调研卷(五)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題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老、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签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題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娠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題区域均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题卷和签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B:H 1 B 11 C 12 Na 23 Fe 56 As 7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C1.生物膜的结构嗚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
下列冇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按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溶酚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酚会破坏细胞结构C.细胞核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2•和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的实验中,加入青蒿琥酯(Art),随着Art浓度升高•凋亡蛋白Q表达量增多•癌细胞的凋亡率升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中细胞凋亡相关的信号通路出现障碍B.口服凋亡蛋白Q可以起到加速癌细胞凋亡的作用C.编码凋亡蛋白Q的基因存在于所有的休细胞中D.为检测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须设置不含Art的对照实验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和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出汗后只补充水,血浆渗透压会升高B.温度下降时甲状腺激索会定向运输给产热器官C•静息电位时,神经细胞膜内K十通过协助扩散排岀细胞外D.吞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侵入体内的不同抗原•再呈递给B或T细胞4•下列有关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任何群落只要时间足够长最终都能演替成顶级群落B.发展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C•生态系统中的物种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D•人类的活动能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5•在东方红太空育种蔬菜示范基地展厅里有几艘火箭模型,展厅里还有一些植物种子和照片,种子有香炉瓜种子、特大南瓜种子等,照片中有太空蛋茄.航椒一号等。
河南省濮阳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五模考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濮阳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五模考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c6cd34b0717fd5360cdccb.png)
河南省濮阳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五模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科学家研究发现,由于潮汐作用,现阶段月球每年远离地球3.8cm ,在月球远离地球的过程中,地球正转得越来越慢,在此过程中月球围绕地球的运动仍然看成圆周运动,与现在相比,若干年后( )A .月球绕地球转动的角速度会增大B .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将会增大C .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将会减小D .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将会减小【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 .对月球绕地球转动,则 22Mm G m r rω=ω= 随着月球绕地球转动半径的增大,角速度减小,选项A 错误;B .对地球的同步卫星,由222()Mm Gm r r Tπ=可知,T 变大,则r 变大,即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将会增大,选项B 正确; C .对近地卫星,由22Mm v G m r r= 可得v =可知,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不变,选项C 错误;D .由2GM g R=可知,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将不变,选项D 错误。
故选B 。
2.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约翰·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这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基本粒子。
下列有关电子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核是有内部结构的B .β射线也可能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C .光电效应实验中,逸出的光电子来源于金属中自由电子D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核外电子的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答案】C【解析】A.电子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是有内部结构的,无法说明原子核有内部结构。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故A错误。
B.β-射线是核内中子衰变为质子时放出的电子形成的,与核外电子无关。
故B错误。
C.根据光电效应现象的定义可知光电效应实验中,逸出的光电子来源于金属中的自由电子。
故C正确。
D.玻尔理论认为电子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故D错误。
内蒙古乌海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五模考试卷含解析
![内蒙古乌海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五模考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57af1d84868762caaed5c1.png)
内蒙古乌海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五模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图甲中的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匝数1n 与副线圈匝数2n 之比为10:1,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如图乙所示的正弦交流电,电阻1220R R ==Ω,与电容器C 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电容器的击穿电压为8V ,电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开关S 处于断电状态,则( )A .电压表的读数为10VB .电流表的读数为0.05AC .电阻2R 上消耗的功率为2.5WD .若闭合开关S ,电容器会被击穿【答案】C【解析】【详解】A .开关断开时,副线圈为R 1和R 2串联,电压表测量R 2的电压,由图可知原线圈电压为2V ,所以副线圈电压为2V ,则电压表的读数是R 2的电压为2V≈7.07V ,故A 错误;B .由A 的分析可知,副线圈电流为2212102A 0.252A 2020U I R R ++=== 所以原线圈电流为21110.0252A n I I n == 故B 错误;C .电阻R 1、R 2上消耗的功率为2220.25()220 2.5W P I R ⨯===故C 正确;D .当开关闭合时,R 1与R 3并联后和R 2串联,电容器的电压为并联部分的电压,并联部分电阻为R 并=10Ω,所以并联部分的电压为210102102V V 20103C R U U R R ⨯++并并===最大值为102202V8V33⨯=<,所以电容器不会被击穿,故D错误。
故选C。
2.如图所示,一个有矩形边界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内.一个三角形闭合导线框,由位置1(左)沿纸面匀速运动到位置2(右).取线框刚到达磁场边界的时刻为计时起点(t=0),规定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则图中能正确反映线框中电流号时间关系的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先由楞次定律依据磁通量的变化可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再由感应电动势公式E BLv=和欧姆定律,分段分析感应电流的大小,即可选择图象.【详解】线框进入磁场的过程,磁通量向里增加,根据楞次定律得知感应电流的磁场向外,由安培定则可知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电流i应为正方向,故BC错误;线框进入磁场的过程,线框有效的切割长度先均匀增大后均匀减小,由E=BLv,可知感应电动势先均匀增大后均匀减小;线框完全进入磁场的过程,磁通量不变,没有感应电流产生.线框穿出磁场的过程,磁通量向里减小,根据楞次定律得知感应电流的磁场向里,由安培定则可知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电流i应为负方向;线框有效的切割长度先均匀增大后均匀减小,由E BLv=,可知感应电动势先均匀增大后均匀减小,故A正确,D错误.3.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的斜面体,其斜面倾角α=30°、斜面长x=1.6m,底端与长木板B上表面等高,B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左端与斜面接触但不粘连,斜面底端与B的上表面接触处平滑连接。
辽宁省大连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五模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大连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五模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f55ab4bd64783e09122bf1.png)
辽宁省大连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五模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是某型号的降压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现原线圈两端接上正弦交流电,副线圈接一负载电阻,电路正常工作,若( )A .负载空载(断路),则原线圈电流为零B .负载空载(断路),则副线圈两端电压为零C .负载电阻阻值变小,则输入电流变小D .负载电阻阻值变小,则副线圈两端电压变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B .把变压器看做一个电源,副线圈所连电路为外电路,负载断路,相当于电路的外电路断路,则副线圈两端仍有电压,但是电路中无电流,A 正确B 错误;CD .负载电阻变小,根据1122U n U n =可知副线圈两端电压不变,所以副线圈中电流增大,根据1221I nI n =可知,21n n 不变,2I 增大,则1I 也增大,即输入电流变大,CD 错误。
故选A 。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恒流源可为电路提供恒定电流0I R ,为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均可视为理想电表,不考虑导线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改变变阻器L R 接入电路的阻值,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并依次填写在下表中。
由数据可以判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12345 6 7 8 ()V U 14.0 12.0 10.0 8.0 6.04.02.0()A I0.30 0.40 0.50 0.60 0.70 0.80 0.90 1.00A .实验过程中L R 逐渐增大B .实验过程中恒流源输出功率逐渐减小C .恒流源提供的电流0I 大小为2.00AD .电路中定值电阻R 的阻值为10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U I的比值在减小,而电压表测量L R 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L R 电流,即L U R I =,L R 逐渐减小,A 错误;B .L R 逐渐减小,根据串并联电路电阻规律可知电路总电阻减小,而电路总电流恒定,根据2P I R =可知恒流源输出功率逐渐减小,B 正确;C .第8次实验时电压表示数为零,即L R 连入电路的电阻为零,L R 所在支路为一根导线,电阻R 被短路,此时L R 所在支路的电流等于恒流源提供的电流,故大小为1.00A ,C 错误;D .第一次实验时电流表示数为0.3A ,所以第一次实验时通过电阻R 的电流为01 1.000.30.7A I I I =-=-=由于R 和L R 并联,所以第一次实验时R 两端的电压为14V U =故R 的电阻为1420Ω0.7U R I === 故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