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材分析1

合集下载

初中音乐《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初中音乐《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欣赏《春江花月夜》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叫,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江花月夜》,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科书,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课。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本单元编文章不仅反映了音乐的自律美,而且还从音乐中折射出广阔的精神文化内涵。

本课主要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上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曳的江南美景。

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无限美妙的世界。

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主要的乐器是琵琶、筝、箫等。

它原是一首琵琶古曲,原名为《夕阳箫鼓》、《夕阳箫歌》等,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郑觐文、柳尧章首次将其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并改名为《春江花月夜》。

之后,经过许多艺术家的精雕细刻,这首乐曲已成为我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2、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我确立了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熟悉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了解民族音乐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春江花月夜》培养他们民族自豪感和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以及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3)、能力目标: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另外我将本课的学习重点放在了解琵琶、箫、筝的音色以及表现力(琵琶、箫、筝是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也是我们民族管乐队中的重要乐器。

掌握和了解它们的音色和表现力,对今后的民族音乐欣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分析学情:我就本节课特点分析一下本课的学情:我们初中的学生以前没有开设音乐欣赏课,所以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比较差,而且对民族音乐欣赏的比较少,兴趣不浓。

学生们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和点拨。

三、说教法根据学生和音乐的特点,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主要是:(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有个性的联想,开发创新思维。

音乐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只有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有个性的联想,才能进一步的提高对音乐的理解,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往往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是不同的。

音乐教案教材分析模板范文

音乐教案教材分析模板范文

一、教案名称《春江花月夜》音乐教案二、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古曲,源于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篇。

这首乐曲通过音乐语言,描绘了春江月夜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

2. 教材特点(1)内容丰富:教材以《春江花月夜》为主题,涵盖了音乐欣赏、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2)层次分明:教材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技能,提高音乐素养。

(3)注重实践:教材通过听、唱、奏、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3.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创作手法,掌握乐曲的结构和主题。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学会演唱《春江花月夜》。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欣赏《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特点,感受乐曲的意境。

(2)学会演唱《春江花月夜》,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教学难点(1)理解乐曲的结构和主题,把握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2)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意境。

(2)介绍《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创作手法。

2. 新授(1)分析乐曲的结构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乐曲的内涵。

(2)教授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指导学生演唱。

3. 练习(1)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2)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演唱情况。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教学重点。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演唱表现等方面。

2. 演唱评价:根据学生的演唱技巧、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3.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

(花城版)音乐四下第3课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四下第3课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四下第3课春江花月夜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春江花月夜》是花城版音乐教材中的一首经典曲目,它以我国著名的古典诗词《春江花月夜》为歌词,曲调优美,富有诗意。

这首歌曲描绘了春天的江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这首歌曲的演唱和欣赏,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审美需求,我对本节课的学情进行了如下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高、节奏、和声等,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

2.学生对古典诗词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理解《春江花月夜》的歌词内涵。

3.学生对民族音乐感兴趣,愿意学习并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

4.部分学生可能对英文歌曲更感兴趣,对中文歌曲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春江花月夜》的曲调和歌词,能够熟练演唱。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了解其艺术特点。

3.通过学习《春江花月夜》,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培养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春江花月夜》的曲调和歌词,以及民族音乐的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和表达歌曲中的情感,熟练掌握民族音乐的演唱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进行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2.运用讲解法,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内涵和民族音乐的特点。

3.采用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分组演唱,互相交流学习。

4.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频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歌词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唱:教师示范演唱,讲解歌曲的曲调和歌词,学生跟随学习。

3.欣赏: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4.练习:分组演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演唱技巧。

5.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6.总结:讲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民族音乐。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春江花月夜》曲调:优美、富有诗意歌词:描绘春天江景,表达美好生活向往民族音乐特点:1.旋律: circular melodic line2.和声: sparse harmony3.节奏: flexible rhythm4.乐器: traditional instruments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演唱《春江花月夜》的熟练程度。

《春江花月夜》教学教案及赏析

《春江花月夜》教学教案及赏析

《春江花月夜》教学教案及赏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春江花月夜》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意境,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美。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原文讲解:对《春江花月夜》进行逐句解析,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张若虚的生活年代、生平经历以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3.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修辞手法等,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春江花月夜》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作者生平及文学地位的了解。

2. 教学难点:诗歌中意象、意境的把握,古典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原文及艺术特色。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欣赏法:播放相关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诗歌的美。

五、教学进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张若虚及其文学地位。

2. 诗歌原文讲解:逐句解析《春江花月夜》,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诗歌背景介绍:讲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修辞手法等,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美。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阅读其他古典诗歌。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 小组讨论评价: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合作态度、分享内容等方面。

春江花月夜教材分析1

春江花月夜教材分析1

阐发的哲理、抒写的离情。都围绕一“月” 字,在诗中,月已不再是月,而成了一种 情感的载体,这就是江月夜(景) 孤月轮空——人生思考(理) 楼月徘徊——思妇相思(情) 落月西斜——游子离愁(情)
本诗以“月”为中心、以月出、月 悬、月斜、月落的时间顺序为线索 展开
哲理:
与他们相比,面对滔滔江水,皎皎孤月,诗 人的宇宙意识中浮现了大唐的时代风貌。诗人哀 而不伤,有所解脱——个体生命的短暂须臾融入 到群体生命的连绵不绝之中。
【江水之意象】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江水不仅是个空间概念,更喻指历史的长河 ,是个时间概念。表现出人生短暂空漠之感 ,更显深沉悠远。
《春江花月夜》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这门选修课既是 对学生以前诗歌学习的继续,也是对学生诗歌学习 的深化。作为选修内容,本教材更是一个专题,旨 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积累古诗文鉴赏的方法。第一 单元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二单元是“置 身诗境、缘景明情”,重在通过对古典诗歌意象的 把握,发挥审美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 有的意境美。 《春江花月夜》作为单元首篇,最能体现诗歌意 境美的特点。本诗是流传千年的经典,被闻一多先 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是本单元的 重点赏析篇目,也是整本教材中有代表性的篇章。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关于“月亮”的诗句,激发学生的阅 读兴趣和情感体验。
●导入 出示幻灯片——古人的月亮情结,概括月亮在诗歌中 的象征意义。迅速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使他们不由 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
古人的月亮情结
时 间 空 间

初中音乐_《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演唱、演奏、背唱乐曲主旋律,加深对乐曲主旋律的理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

2、初步了解民族五声音阶,复习中国传统音乐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了解我国传统优秀的音乐文化。

3、了解乐器分类以及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乐曲主旋律,感受乐曲的民族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对中国古代名曲的欣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

教具准备:钢琴、古筝、口风琴、多媒体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欣赏课教学过程:一、导入:用一首藏头诗:春风吹处灯如火,江水绕山过,花影落,月光穿云,夜如梭。

引出课题—《春江花月夜》。

二、新授1、作品简介:《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

它源于清末的一首琵琶古曲,原名《夕阳箫鼓》。

在1925年将其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

乐曲共分为十段: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及尾声。

2、第一乐段(引子+主题旋律)欣赏:(1)出示视频,聆听并感受江楼钟鼓描绘的意境。

(2)从音乐情绪、力度、速度方面分析产生意境的原因。

3、出示主题旋律:(1)熟悉及背唱主题旋律。

(2)初步了解民族五声音阶、复习创作手法鱼咬尾。

(3)吹奏口风琴、师生合作巩固主题旋律,加深学生对主题旋律的理解。

4、全曲欣赏《春江花月夜》:(1)认识乐器,掌握乐器的两种分类方法。

(2)了解民族管弦乐的乐队编制。

三、拓展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感受民族管弦乐的丰富表现力。

不仅可以演奏中国作品还可以驾驭外国作品。

四、小结《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在我们民族音乐宝库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崇高声誉。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春江花月夜》,整体感受这部作品的魅力。

《春江花月夜》学情分析1、初中学生已具有初步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经过训练能够做到自己识谱视唱。

高中语文_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及意义。

②分析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情感。

③培养学生在诵读中体悟、感知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朗读借助联想与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之美。

②赏析本诗意象的内涵,品味诗歌蕴涵的哲理与情感。

③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诗歌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习诗歌,增强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②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远大的生活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①品读诗歌选取的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品味诗歌情感。

②古典诗歌的拓展阅读,关注古典诗词常见意象的内涵,提升学生鉴赏诗歌能力。

三、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探究(以合作探究为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四、学情分析学生已进入高二,在此之前已学习了许多古代诗词,背诵了许多名家名篇,但还只是初始阶段,我们有必要进行拓展阅读,学生通过诗歌语言的感知,展开联想与想象,再现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意境及主旨,提高学生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境界。

五、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和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唐朝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出现了许多优秀诗人,同时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其中有一位诗人一生仅留两篇诗歌,却能“孤篇压全唐”,他就是诗人张若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代表作《春江花月夜》,去领略其中的艺术魅力。

(多媒体图片展示)2、学习目标:(幻灯片):提醒学生明确重点,把握方向。

(1)诵读诗歌,了解内容,感悟情感。

(2)精读诗文,解读主要意象,了解其内涵。

(3)探究拓展,概括古典诗词常见意象的内涵。

3、诗歌地位:(幻灯片)提醒学生明确本诗重点鉴赏之处。

盛唐诗歌的妙处在于兼备“风骨”“声律”“意境”,初唐贡献:风骨——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声律——沈佺期和宋之问,意境——张若虚,可见其地位之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3.1.1春江花月夜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3.1.1春江花月夜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 3.1.1春江花月夜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第一节《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后被改编为同名民族管弦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夜晚,月光下的江边美景,以及人们欣赏美景的愉悦心情。

本节课将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音乐改编的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介绍《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作者张若虚;2. 分析《春江花月夜》的诗歌内容和意境;3. 欣赏民族管弦乐版的《春江花月夜》;4. 讨论音乐改编的技巧和特点。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意境,欣赏民族管弦乐版的《春江花月夜》,并能够分析音乐改编的技巧和特点。

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唐代著名诗歌,学生在小学阶段可能已经有所接触,对唐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夜晚和月光下的美景。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音乐和诗歌有较高的兴趣,喜欢通过欣赏和讨论来学习。

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启发来提高。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欣赏民族管弦乐版的《春江花月夜》时,可能会对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方面感到困惑,难以理解和分析。

同时,学生可能对音乐改编的技巧和特点缺乏了解,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指导。

四、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教材包括《春江花月夜》的诗歌原文和民族管弦乐版的音乐资料。

此外,还需要准备《春江花月夜》的解析和欣赏指导书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图片和图表包括《春江花月夜》所描绘的春天的夜晚和月光下的江边美景,以及唐代诗人张若虚的画像。

《春江花月夜》教学教案及赏析

《春江花月夜》教学教案及赏析

《春江花月夜》教学教案及赏析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及作者张若虚。

分析并欣赏《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文内容,赏析诗歌意境。

难点:掌握诗歌的艺术特色,深入理解诗中的文化内涵。

1.3 教学准备教师讲义:《春江花月夜》全文及赏析。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影像资料。

1.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文背景、作者生平及诗歌赏析要点。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情景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景,增强学生体验。

第二章:《春江花月夜》诗文解析2.1 诗文背景介绍作者张若虚的生活年代及文学地位。

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及社会环境。

2.2 诗文逐句解析逐句翻译诗句,解释生僻字词。

分析每句诗意,讲解诗句间的逻辑关系。

2.3 诗歌意境分析探讨诗中的“春、江、花、月、夜”如何构成美妙的意境。

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自然美和哲理。

第三章:艺术特色赏析3.1 韵律与节奏分析诗中的韵脚、平仄,讲解古典诗词的节奏韵律美。

指导学生朗读,体验诗歌的韵律感。

3.2 修辞手法讲解诗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欣赏修辞带来的艺术效果。

3.3 意象与象征解析诗中的意象,如“江水”、“月光”等。

探讨这些意象背后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文化内涵。

第四章:文化内涵解读4.1 诗中的哲学思想分析诗中所体现的“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人生哲学的关系。

4.2 诗中的审美观念解读诗中蕴含的审美观念,如“意境深远”、“辞藻华丽”。

讨论这些审美观念在现代社会的适用性。

4.3 诗教意义讲解诗歌在传统文化中的教化作用。

引导学生从诗中汲取正能量,提升个人素养。

第五章:课堂活动与作业布置5.1 课堂活动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赏析《春江花月夜》。

分享环节: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赏析成果。

5.2 作业布置请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中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上课分析课件

春江花月夜上课分析课件
详细描述
这首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 了江景、夜色和月光的美丽,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诗 中还通过描绘花的盛开和江水的流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 景的热爱和感慨。
诗词艺术手法分析
总结词
采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情景交融、比喻、象征等,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 力。
详细描述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非常出色,作者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情感与景物融为一 体,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诗中还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等手法,使诗 歌更加形象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春江花月夜的课堂讲解
讲解方法
多媒体展示
互动讨论
利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 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色,增 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春江花月夜 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鼓励学生发表 自己的见解。
比较分析
情境模拟
将春江花月夜与其他同类诗歌进行比较, 分析其独特之处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 鉴赏能力。
文化氛围
唐代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为诗 人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张若 虚的创作也受到了这一文化氛围 的影响。
个人背景
张若虚的人生经历
张若虚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这些经 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 悟和思考。
文学追求
张若虚在诗歌创作中追求文采和意境 的完美结合,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
提问与回答
提问技巧
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有针对性 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课堂互动。
回答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可以采用点名、自 愿回答、小组讨论后回答等多种方式,以增 加学生的参与度。
分组讨论

《春江花月夜》文本解析教案

《春江花月夜》文本解析教案

《春江花月夜》文本解析教案文本解析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文所选课文为宋代词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该词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开头作为词牌,描绘了春江之美,海上之美以及月下之美。

全词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富有意境和情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词牌的背景,掌握词牌的诗意,理解作者的抒情情感,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训练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发现自然之美,感受世界之美,增强自然保护意识,传承文化。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词牌的情感表达,作者抒情的手法,文章的构思和体现的意境。

教学难点:词牌的情感表达体现的意境的分析,探求文章中的意义和深意。

四、教学方法1.演讲式教学。

通过演讲、讲解的方式展示词牌、作者、文章内容,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达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综合效果。

2.互动式教学。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诗意和情感的交流,增强学生对作品和文化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交流能力。

3.阅读式教学。

通过让学生诵读诗歌,增强对手法的认识,理解到语言的魅力,体验文章的美妙境界,形成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词汇的积累。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此次文本解析教案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词牌是《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积极展开学习思维。

2.新课学习(35分钟)a.了解词牌《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作者,介绍其诗意。

b.根据学生的阅读自述,了解学生对文章的基本了解和认知水平。

c.分析本词的词牌,讲解词牌中的美,分析作者的抒情情感,展示文章的写作技巧。

d.对全文按照诗歌步骤进行分析和解释课文的细节,调动学生的语言素质,让学生感受文学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抒情。

3.课外拓展(10分钟)让学生自己阅读一定量的古代诗词,并写下所感所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表达和交流能力。

《春江花月夜》教案11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11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11篇《春江花月夜》教案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江花月夜》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春江花月夜》教案1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步骤:一、导入: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

所以说,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同时,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会引起无限遐想。

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及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等等等……描写月亮的诗句,不胜枚举。

而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一)、作者: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

被誉为吴中四士。

初中音乐_音乐欣赏课《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音乐欣赏课《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欣赏《春江花月夜》课标分析教学目标设计(1)认知目标: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回顾“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和中国“五声调式”的概念,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和学生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加深对乐曲各段的理解。

能力发展目标:(2)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在欣赏中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启发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情感培养目标:(3)通过对中国古代名曲的欣赏,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悠久传统,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变奏法。

(2)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演唱、演奏乐曲主旋律,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合奏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2、难点: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唤起学生潜在的创造想象力。

一、导入新课根据《新年好》的旋律创编歌进行师生问好。

根据《春江花月夜》在民族音乐中的地位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探索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听作品让学生带着对音乐作品的神秘感听赏全曲。

问题:听完这首音乐作品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三、介绍作品《春江花月夜》这首音乐作品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利用乐器的演奏技巧和创作手法,形象地描绘祖国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

它中国一首古典乐曲, 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为《夕阳箫鼓》,后来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

全曲分为十段,都有一个形象的小标题:引子与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náo)鸣远濑、欸(aí)乃归舟、尾声。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一、课题:——《春江花月夜》二、教材分析:《春江花月夜》是中国民族民间朗诵中一首重要的欣赏曲目。

《春江花月夜》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管弦乐曲。

描绘了一幅淡淡的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岸边轻轻地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致,一幕幕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三、教学目标:1.通过对该作品的赏析,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族民间朗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世界优秀朗诵文化的瑰宝,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品。

2.《春江花月夜》的朗诵形象是鲜明的。

让学生感受它的旋律古朴典雅,节奏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3.通过该课的学习,了解我国优秀朗诵文化的悠久历史传统,悠久的朗诵文化知识,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朗诵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朗诵文化的意义。

四、教学重点:1、《春江花月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欣赏价值,通过赏析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点,使该作品成为学生十分熟悉的作品。

五、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受朗诵所描绘的深远的意境。

六、课时安排:45分钟七、教具:多媒体八、教法设计:朗诵是听觉艺术,依靠想象和联想来感受朗诵,需要用启发式教学。

在课堂上要时刻使学生沉浸在朗诵中,分别可以采用讲授、提问、讨论、阅读、启发等方法。

九、教学步骤:新课:(1)请同学们在标题中找出关键词?(夜晚、春天、江水、月亮、花影)(2)《春江花月夜》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管弦乐曲。

描绘了一幅淡淡的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岸边轻轻地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致,一幕幕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3)《春江花月夜》原为一首琵琶独奏曲,名为《夕阳箫鼓》,曲名最早见于清朝晚期。

按照朗诵标题的理解,乐曲内容可能描绘夕阳西下时,江面船上演奏箫鼓的情景。

该曲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等。

在二十世纪20年代,上海的新式朗诵社团“大同乐会”将它改编为一首民乐合奏曲,并且根据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给它起名为“春江花月夜”。

初中音乐_《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乐_《春江花⽉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创设情境激趣导⼊1、今天⽼师想跟⼤家分享⼀段古诗。

春江潮⽔连海平,海上明⽉共潮⽣。

滟滟随波千万⾥,何处春江⽆⽉明!2、哪位同学知道诗作者是谁?(唐张若虚)这段诗描写了什么景⾊?3、给诗配乐。

设计意图:本环节为预热环节,提前让同学们熟悉此曲主题⾳乐。

⼆、聆听体验学唱主题1、聆听、跟⾳乐模唱主题旋律。

主题旋律由那⼏个⾳组成?1 2 3 5 6 民族五声商调式。

2、跟⽼师⼀起唱,注意每⼀句的结尾⾳跟下⼀句的开头⾳有什么关系?——“鱼咬尾”创作⼿法。

3、填词完整演唱。

4、介绍《春江花⽉夜》背景及作者。

此曲为中国的⼗⼤古曲之⼀,原名《⼣阳箫⿎》,20世纪20年代上海“⼤同乐会”将其改编为民乐合奏曲,并最终更名为《春江花⽉夜》。

今天我们听到的民族管弦乐作品,是由彭修⽂先⽣订谱版的。

彭修⽂(1931—1996)指挥家、作曲家。

中国当代杰出的民族⾳乐⼤师、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队创始⼈之⼀,为我国的民族⾳乐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改编创作的作品达500⾸以上,包括《春江花⽉夜》、《梅花三弄》、《步步⾼》、《彩云追⽉》、《⼆泉映⽉》、《瑶族舞曲》、《花好⽉圆》《将军令》等⼴受全国各族⼈民⽿熟能详的作品。

5、聆听“江楼钟⿎”部分。

此段⾳乐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说出曲中出现的主要乐器有哪些?琵琶、箫。

6、简介琵琶、箫及民族乐器分类。

7、欣赏变奏⼀、⼆、三(⽉上东⼭、花影层叠、⽔云深际),找出三段旋律与主题⾳乐的关系?都是由主题⾳乐发展⽽来,有相同的结尾。

这种在乐曲变化中寻求和谐统⼀,在统⼀中变化发展的创作⼿法叫做“换头合尾”。

8、聆听“渔歌唱晚”。

(1)本段运⽤哪些⽅法将画⾯通过旋律展现给我们?(2)跟⾳乐在⽊鱼处打响指。

前半段连续下⾏的模进,配以⽊鱼的敲击声,使⾳乐更加⽣动风趣,接着乐队演奏速度加快,声势浩⼤,表达渔民愉快归来的⼼情。

9、聆听“回澜拍岸”。

《春江花月夜》教学教案及赏析

《春江花月夜》教学教案及赏析

《春江花月夜》教学教案及赏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春江花月夜》,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赏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弘扬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春江花月夜》的意境,掌握诗词中的关键字词。

2. 教学难点: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领悟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知识。

2. 互动法: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3. 赏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境、修辞手法等,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作者张若虚。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诗词,理解大意,体会意境。

3. 讲解分析:讲解诗词中的关键字词、修辞手法,解析意境。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 赏析指导:引导学生从意境、修辞等角度赏析诗词。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春江花月夜》。

2. 写一篇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赏析文章,不少于300字。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张若虚的其他作品,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春江花月夜》。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和修辞手法。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春江花月夜》原文及注释。

2. 参考资料: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赏析文章、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背景、作者,自主学习,讲解分析。

2. 第二课时:互动讨论,赏析指导,总结拓展。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对于学生的赏析文章,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化的解读。

高中语文_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本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经过在初中对诗歌进行了系统学习之后,他们对诗歌的有一定的感知、欣赏能力, 能够透过诗歌中的景和关键语句体悟诗人或主人公的情感。

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敏感期,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维比较活跃。

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透过文本,去挖掘文本深层的内涵,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及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以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只做一名引导,适时点拨。

长期以来诗歌教学给学生带来了两种感觉:一、要背诵;二、要分析诗人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种教学方式冻结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动情读书的欲望,把诗歌变成了公式,把思考变成了形式,把书本变成了枷锁,把课堂变成了囚笼,从而导致学生只能初步感知到诗歌的内容,却讷于对其意象、情感、意境等的理性分析和深度表达。

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动情地诵读,自由地涵咏,自主地探究。

要让他们的思维拓展开来,老师就不能包办,不能代替。

要放开手脚,让他们敢“说”,敢“思”,敢“表达”,真正地“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

每一个学生都是好胜的,哪怕是成绩非常差的学生,也期盼能在课堂上答对一个问题,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由于种种的原因,始终有一部分学生不敢举起自己的手,自信大胆的发言,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应该考虑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我想只要我们不断的想办法,一定会收到意外的惊喜。

《春江花月夜》学习效果分析《春江花月夜》是张若虚的一篇经典之作,是一篇非常好的教材。

高一的学生对诗歌有了一定的感知、欣赏能力。

所以在备课《春江花月夜》时,我大胆取舍,用一课时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利用早读课反复朗读,在45分钟的时间里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诗歌景、情、理水乳交融的特点,赏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老师明确目标,学生能对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了然于心。

音乐教案教材分析模板范文

音乐教案教材分析模板范文

一、教材概述本教案所选取的音乐教材为《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管弦乐曲。

该曲原为琵琶曲《夕阳箫鼓》,后经改编成为民族管弦乐版本。

乐曲描绘了春江月夜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春江花月夜》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构成。

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

每个乐段前面都有一个小标题,分别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

2. 教材特点(1)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乐曲采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如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等。

(2)音乐语言丰富:乐曲运用了多种音乐手段,如旋律、节奏、和声等,形象地描绘了春江月夜的美丽景色。

(3)意境深远:乐曲通过音乐语言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听众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3. 教材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有关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通过欣赏《春江花月夜》,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策略1. 导入新课(1)播放《春江花月夜》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2)介绍乐曲的背景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

(2)分析乐曲的结构特点,讲解每个乐段的主题和变奏。

(3)让学生通过演唱、演奏等方式,进一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4)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3.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江花月夜》的民族特色和音乐美感。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春江花月夜》,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学生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演唱、演奏等表现,以及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春江花月夜》说课稿蚌埠九中陈俊安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春江花月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赏析示例课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在高中学生古诗文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并深化古诗文的学习,引导学生积累并掌握古诗文鉴赏的方法。

第二单元的鉴赏方法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重在把握意象,发挥审美想象,体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春江花月夜》是本单元赏析示例课文,学好本课将为学习本单元“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文内容分析《春江花月夜》突破了乐府旧题单纯写春情闺怨的局限,以旧题发新思,用不同凡响的艺术构思,将诗情、画意、哲理水乳交融为空灵邈远、令人心醉神迷的意境。

这首诗韵律和谐,意境纯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3.教学目标(1)说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诗歌散文选修的课程目标: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2)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赏析诗歌中的美景、哲理和离情。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以诵读为基础,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景、理、情水乳交融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情趣。

4.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赏析诗歌中的美景、哲理和离情。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以诵读为基础,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景、理、情水乳交融的意境美。

5.课时安排二.说教法情境设置法——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如悠扬的音乐、诗意的课件、优美的教学语言等),为学生营造诗歌意境,这既能让课堂氛围生动,还能引领学生尽快进入诗歌意境;提问法——教师巧妙设疑,问题设置具有台阶性,让学生逐步达到学习目的;点拨法——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点化,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对问题的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难点解析
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
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
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
思。这是欣赏诗歌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我把提高学生 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把 赏析诗歌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 力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对古代诗歌已经有一定的接触与了 解,积累了一些鉴赏方法,但对古代诗歌阅读兴 趣不甚浓厚,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 艺术魅力还会遇到一些障碍。 学生联想和想象不够,使得鉴赏活动流于形式。 面对这一情况,教师要运用丰富的文学语言尽力 为学生营造诗境,引领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学生难以体会诗篇用字用词的妙处。这是炼字 的问题,也是诗歌鉴赏的难点。教师及时点拨,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一些字词运用得 精彩之处。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关于“月亮”的诗句,激发学生的阅 读兴趣和情感体验。
●导入 出示幻灯片——古人的月亮情结,概括月亮在诗歌中 的象征意义。迅速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使他们不由 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
古人的月亮情结
时 间 空 间
刘禹锡《石头城》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阐发的哲理、抒写的离情。都围绕一“月” 字,在诗中,月已不再是月,而成了一种 情感的载体,这就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明月 情结。
【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
月共潮生——春江月夜(景) 孤月轮空——人生思考(理) 楼月徘徊——思妇相思(情) 落月西斜——游子离愁(情)
本诗以“月”为中心、以月出、月 悬、月斜、月落的时间顺序为线索 展开
四、 教法分析
1.自主发现,探索发问; 2.朗读吟诵,感受意境; 3.启发想象,意境再现; 4.合作探究,分析综合; 5.纵横拓展,重点突破。
四、教法分析(4种)
听读 朗读 品赏 迁移
●诵读教学法
诗歌中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有 着和谐的韵律,最适合出声朗读。
通过教师和多媒体音像资料反复的声情并 茂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 音韵美。 通过反复吟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 情境。
在同学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拓展了古人 对人生探索的内容,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在对比中去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也落实了教学中的情感目标。
【落花之意象】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 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 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 象,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 。
哲理:
与他们相比,面对滔滔江水,皎皎孤月,诗 人的宇宙意识中浮现了大唐的时代风貌。诗人哀 而不伤,有所解脱——个体生命的短暂须臾融入 到群体生命的连绵不绝之中。
【江水之意象】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江水不仅是个空间概念,更喻指历史的长河 ,是个时间概念。表现出人生短暂空漠之感 ,更显深沉悠远。
一、教材分析
《春江花月夜》这篇文章选自高二选修课 本《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高中语文 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必修课 反映基础性选修课反映选择性。选修课考虑学 生的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 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 展。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 拓展与提高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诗词 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 来说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 力和创造潜能。 采用“自主学习了解课文——确定个性化的合 作研究内容——集体讨论深化理解课文内容—— 扩展延伸到其他作品”的教学程式。
●讲析法、点拨法
由于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有限,知识和人生 经历有限,很难理解诗歌中作者所发出的深 沉的宇宙人生的思索,因此在教学中补充一 些其他人所发的感慨以及进行简要的点拨就 很必要了。
迁移
教学延伸
针对前人对此诗的相反的评价,我们来 讨论,并适当的设置一些较有难度的问题来 引起同学们的讨论。让他们畅所欲言使他们 的思维呈发散型,拓宽他们的思路。 问题①:有人说这首诗“哀而不伤, 艳而不糜”。怎么理解这句话。 问题②:本诗写的明明是离别相思之 苦,为什么还说是情美?
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 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 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 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 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 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 的一丝欣慰;尽管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写来柔婉似 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 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这首诗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 废。它表现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青春年华的珍 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
●整体感知

先欣赏民族音乐《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再 听配乐诗朗诵《春江花月夜》,旨在营造一 种优美的气氛。
让同学们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 最喜欢的句子及原因,题目共五个字,你认 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并感受本诗主 要写了什么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 思考的能力。

“月”是全诗的灵魂:全诗描写的景物、
《春江花月夜》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这门选修课既是 对学生以前诗歌学习的继续,也是对学生诗歌学习 的深化。作为选修内容,本教材更是一个专题,旨 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积累古诗文鉴赏的方法。第一 单元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二单元是“置 身诗境、缘景明情”,重在通过对古典诗歌意象的 把握,发挥审美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 有的意境美。 《春江花月夜》作为单元首篇,最能体现诗歌意 境美的特点。本诗是流传千年的经典,被闻一多先 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是本单元的 重点赏析篇目,也是整本教材中有代表性的篇章。
本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置 身诗境,缘景明情”,即在欣赏写景抒情类诗歌的时候, 反复吟诵,把握意象,进入意境,体会感情。 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春江花月夜》时候,要 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 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 象的世界中,进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 体会诗歌的意境,赏析诗人抒发的情感,得到审美享受。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能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 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 美力。
作业:欣赏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并谈谈 《望月怀远》与《春江花月夜》有何异同。 旨在让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怎么样来欣赏 诗歌。并让他们找出异同,提高他们的判断 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欣赏水平 。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更穷绝的宇宙意识!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 境界!诗人与‚永恒‛猝然相遇,一见如故,于是谈开 了……对每一问题,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 默的微笑,他更迷茫,然而也满足了。于是他又把自己 的秘密倾诉给那缄默的对方,那‘妆镜台’边的‘离 人’……在这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 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 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 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
品赏
●诗歌赏析
给学生介绍一点欣赏诗歌的方法和理念,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分三个步骤来讲解诗歌。 读 1、欣赏诗歌的景物美。 2、领悟诗歌的哲理美。

3、鉴赏诗歌的情感美。
【合作探究】
赏析月之美景 品味月之离情
感悟月之哲理
【赏析月之美景】
置身诗境-- 脑海作画
第一步:粗笔勾勒 第二步:给景物着色彩 第三步:让画面动起来 第四步:细节亮化 境美:以“春、江、花、月、夜”五字逐 步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 现出月下静谧、朦胧、纯净、澄澈的优美诗境。
必修一现代新诗单元,《沁园春》、《雨巷》、《再 别康桥》等,学习用精炼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来表达情意。 培养学生在鉴赏时着重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 感受情感。 必修二第二单元,学习了从先秦到南北朝的诗歌。 《诗经》、《离骚》、《孔雀东南飞》等,学生在反复吟 咏中体会诗的思想情感,注意不同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 创性,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 必修三唐诗单元,我们学习了《蜀道难》、《杜甫诗 三首》、《琵琶行》等,培养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 进入诗歌的意境,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在朗读背诵 中提高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必修四宋词单元: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培 养学生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 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品味月之离情】
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触动了诗人怎么 的情感?
思妇相思: 楼月、妆台、衣砧、鱼龙、鸿雁。 游子离愁: 落花、春半、江水、残月、海雾、江树。
《春江花月夜》美在何处?
景——春江月夜美景
理——宇宙人生哲理 情——游子思妇相思 完 美 融 合
全诗美在诗歌和谐的韵律,美在春江月夜迷人 的景色,美在思想深邃的哲理,美在缠绵浓郁的 离情,更美在景、理、情水乳交融的意境!
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展开联想想象,选 取自己喜欢的诗句,用优美的语言和文字 描绘出画面意境,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 活动中去。从而落实教学初所定的能力目 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