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中觉新的性格特点及其时代特征
浅析巴金《家》觉新、觉慧
浅析巴金《家》觉新、觉慧浅析巴金《家》中觉新、觉慧形象比较贾静[摘要] 觉新的性格具有封建旧家庭出身的青年特有的两面性,在理论上接受了某些新思想,对理想和爱情有追求的欲望,但在感情上未能摆脱旧家庭、旧道德的羁绊,行动软弱,更多地继承了民族性格上“委曲求全”的劣根性;觉慧的性格也具有封建旧家庭刚刚觉醒的青年特有的两面性:敢于反抗,“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成了封建家庭的叛徒,一个革命者,但又具有“幼稚”的一面,思想简单,行动或鲁莽或犹豫。
他们既具有各自不同的独特个性,同时又存在着性格与思想上某些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性格、思想上的异同不仅体现了人类天性中二元对立的倾向,而且还表现出其内在的精神联系,觉慧是觉新的延续,一种精神上的延续与突破。
相比之下,觉慧的幼稚单纯的叛逆,更是对觉新的矫枉过正。
[关键词] 高觉新高觉慧人物形象比较《家》写于1931年,原以《激流》为题在上海《时报》连载,后改为《家》,与《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它是以年轻一代与封建家长的矛盾冲突为线索,描写了、瑞玉等青年女性被封建礼教吞没的悲惨命运,控诉了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揭露了封建家庭的罪恶及其腐朽没落,热情歌颂了青年一代向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叛逆精神及其民主主义的觉醒。
作者巴金就是在那样的家庭中长大的,所以他能如实地描写他的祖父和大哥:一个是“我说了算”的专制家长,一个是逆来顺受的子弟。
同时,还描写了一些勾心斗角,相互倾轧,损人利己,口是心非的男男女女。
而在这一衰败的大家庭中有两个人——觉新、觉慧,其性格既有一脉相承之处,又有迥异之别。
我们首先看一看觉新的形象,觉新是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
他性格上充满了矛盾,是个“有两重人格的人”。
觉新善良,待人诚恳,原是旧制度培养出来的、有较强传统观念的人。
试论巴金《家》中觉新的性格矛盾
试论巴金《家》中觉新的矛盾性格摘要:《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在作品的众多人物中,觉新是作者刻画得形象最丰满的一个典型。
他思想矛盾、性格复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成功的“多余人”之一。
作为同样的一位青年,他也曾为新思潮所触动,偶有奋发进取、希求新貌的一面;他善良,正直,尽管他自己不想作封建家族的叛逆者,却保护了他那些敢于反抗与斗争的弟妹们。
性格懦弱,缺乏“新生”的勇气和力量,面对封建恶势力的重重压迫,他一方面悲痛伤感,另一方面又无可奈何,只得逆来顺受,得过且过。
他既成了旧制度的牺牲品,同时又不断充当着旧制度的维护者。
关键词:觉新性格悲剧矛盾中国是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礼仪之邦,其文化思想渊远流长。
而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世代相传,最主要的方式应该是以“家庭文化”为核心,得以发扬光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要“齐家”,家庭正如一个缩小的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家族文化能否得以发扬光大,又体现在“长子”身上,“觉新”是巴金现实主义著作《家》中的主人公,作为封建家族的“长房长孙”,他身上肩负着整个家庭兴旺发达的历史使命,可是他所处的历史时期(“五四”新思潮)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渴望反抗的灵魂,就是这样,造就了一个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
一、觉新性格的总体表现1、既对现实不满又没有坚决的反抗。
觉新性本善良,又是“在爱的环境中渐渐地长成”的,他憧憬于自己远大的前程和美妙的梦幻:对未来,他想报考北京或上海的大学专修化学,以科学救世;对爱情,他倾心于“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表妹,想望有朝一日能终成眷属。
他接触过新思潮,心里也明白新的人生的方向,灵魂里同样不乏神往与热望。
在高家,高觉新作为长子长孙,理所当然是家族的继承人,但他“不仅是生物意义上延续家庭的承担者,更是家庭伦理道德的承传者”。
因此,长孙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不允许高觉新有“越雷池半步”的思想和言论。
在封建家族文化的长期熏陶下,高觉新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抛弃与梅的爱情,娶了门当户对的瑞珏来维系一个家庭的新兴和后代的繁衍,使之香火永旺,实现高老太爷四世同堂的愿望。
浅析《家》中觉新的性格特点及其时代特征
目录浅析《家》中觉新的性格特点及其时代特征一、礼教与家法使他逆来顺受 (1)二、软弱顺从不抵抗使他成为高家的傀儡 (2)三、夹缝中求生存使他无法生存 (3)四、高觉新形象塑造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4)参考文献 (6)浅析《家》中觉新的性格特点及其时代特征【内容摘要】《家》是巴金的代表作,高觉新是巴金的《家》中的性格最鲜明的人物,是巴金塑造的第一个含有复杂感情的、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存在着的小人物。
30年代是巴金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巴金笔下的高觉新是介于高家封建家长和叛逆青年的特殊地位,性格比较复杂,他能反映我们民族劣根性中“忍让、委曲求全”等特征,能反映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心理,亦具有其特殊的悲剧意义。
高觉新以自己的哀号告诫人们,对于健全民族性格,仍有其认识价值。
【关键词】高觉新人物形象逆来顺受民族性格认识价值高觉新是巴金的《家》中的性格最鲜明的人物,是巴金塑造的第一个含有复杂感情的,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存在着的小人物。
作品中觉新是作为一个悲剧人物出现的,作者通过觉新的悲剧表明:在封建势力与叛逆势力的搏斗中,代表民主势力的叛逆青年的胜利和封建顽固派的失败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的。
只有站在反封建的民主势力的一边,才有出路,才有前途和新生;违背时代潮流,维护封建统治,只能同这种制度一起趋于灭亡,成为这种制度的殉葬品。
本文试从觉新性格反映民族文化心理的普遍性及其悲剧意义,试析高觉新的人物现象。
一、礼教与家法使他逆来顺受觉新生活在四川成都一个姓高的封建大家庭里。
他身为大少爷,却性格懦弱,奉行“作揖主义”。
他爱表妹钱梅芬,却没有争取婚姻自主的勇气。
他的父亲用拈阄的办法决定他与瑞钰结了婚。
他服从了父亲的意志,但在感情上却十分痛苦。
他的妻子温柔善良,对他体贴入微,总算给他一点精神安慰。
浅析论巴金《家》中的觉新形象
浅析论巴金《家》中的觉新形象摘要:觉新的个性性格和处世态度的形成是封建礼教使然。
他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而他就是那个时代社会悲剧的牺牲品。
关键词:觉新多余人新旧掺半悲剧一、觉新是中国“多余人”的代表几千年的封建传统的影响和五四新思想的冲击,造成了觉新的双重性格。
五四新思潮,使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多余的人”,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
他理论上接受了一些新思潮,而感情上、行动上却仍然留恋旧家庭,以致在专制和压迫面前妥协屈从。
他每一次向恶势力退让都以牺牲别人为代价,而他自己也在罪恶的泥沼中难于自拔。
不过他毕竟是个善良的弱者,思想与行动的矛盾使他经常陷于极度的痛苦之中,清醒而又懦弱使他不能摆脱严酷的自我谴责,这些都大大加强了人物的悲剧性。
高觉新毋庸置疑是一个矛盾体。
巴金先生在行文中就明确地提出,觉新“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在旧家庭里他是个暮气十足的少爷;他跟他的两个兄弟在一起的时候他又是一个新青年”(《家》第六节)。
二、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觉新是巴金现实主义著作《家》中的主人公,他生在一个世代簪缨的“诗礼”之家,自幼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恪守封建孝道,再加上他是高家的长房长孙和一切事务的执掌者,传统的文化与其在家庭的特殊地位和身份对觉新的基本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觉新虽然生长在封建的旧家庭当中,受到的更多的是封建传统思想的熏陶,但是由于他所处的时期是新思想注入旧社会的一个特殊时期,他同时受到两种思想体系的影响,因此常常徘徊在痛苦的边缘。
他在理论上接受了西方新思潮,而在行动上却依旧是留恋旧家庭的做派,以致在专制和压迫的面前妥协屈从。
但新文化与旧文化的交锋,就像战争一样无法两全。
追求中立,无非是两种结局,不是爆发,就是灭亡。
商场被烧将觉新埋藏最深的愤怒引爆了:“什么有心无心,我实在受够了!”觉新迸出哭声,打岔地说。
《家》觉新封建家庭中的叛逆与觉醒
《家》觉新封建家庭中的叛逆与觉醒在巴金先生的《家》中,觉新这一人物形象复杂而又深刻,他深陷封建家庭的泥潭,内心却又有着叛逆的火种,在痛苦与挣扎中逐渐觉醒。
觉新出生于一个封建大家庭,从小就被灌输着传统的礼教观念和家族责任。
他温文尔雅,聪明懂事,深得长辈们的喜爱和信任。
然而,也正是这种成长环境,让他背负了沉重的枷锁。
在婚姻问题上,觉新的命运被封建家长无情地操纵着。
他原本与梅表妹情投意合,却被迫接受了长辈安排的婚姻,娶了瑞珏。
这一无奈的抉择,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他明明心中有爱,却无法抗争,只能默默忍受着失去真爱的痛苦。
这种被迫的顺从,是他对封建礼教的第一次屈服。
婚后的觉新,努力扮演着一个好丈夫的角色。
他对瑞珏关怀备至,夫妻之间也有着一定的感情。
然而,他内心深处对于梅表妹的思念和愧疚从未消失。
当梅表妹再次出现在他的生活中时,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他想要关心梅表妹,却又碍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不敢越雷池一步。
觉新在家庭中承担着长子长孙的责任,他努力维护着家庭的表面和谐。
对于长辈们的不合理要求,他总是唯唯诺诺地应承下来。
他为了家族的利益,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选择了一份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
他默默地承受着工作的压力和内心的苦闷,却不敢有丝毫的反抗。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觉新内心的叛逆之火开始逐渐燃烧起来。
当他看到家族中的种种丑恶现象,看到自己的弟弟觉慧勇敢地追求自由和爱情时,他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和妥协是多么的可悲。
觉新的觉醒在瑞珏的难产事件中达到了高潮。
由于封建迷信的影响,长辈们不让瑞珏在家里生产,将她搬到城外。
觉新虽然心中不满,但还是不敢违抗长辈的命令。
最终,瑞珏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而死去。
这一悲剧让觉新彻底清醒,他意识到正是自己的软弱和顺从,导致了妻子的死亡。
他开始痛恨封建礼教的荒谬和残酷,决定不再做封建家庭的傀儡。
从那以后,觉新逐渐变得坚强起来。
他开始支持觉慧的出走,鼓励他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试析《家》中高觉新的形象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试析巴金《家》中高觉新的形象样文内容摘要高觉新是《家》中的男主人公,是小说里面塑造得比较成功的形象。
他生长在封建没落的大家庭中,作为高家的长房长孙,他养成了懦弱、服从的性格。
无抵抗主义、作揖主义成为他的哲学。
他与梅相爱,却因母亲间的嫌隙无缘结合,他不敢反抗也不反抗,至使其郁闷痛苦,梅也因此郁郁一生,年轻早逝。
然而他的性格是复杂的,因为,觉新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新旧交替时代,五四思想影响了一代人。
觉新在这样的年代里,既有向往新生活的想法,又有被旧时代旧思想的束缚,成为一个夹缝人,使其性格具有双重性。
他对家庭有一种无奈的责任感,他顺应时代,又按耐不住内心的彷徨恐惧、对于弟妹的追求,先是反对,最后于梅、瑞珏的死使他产生了叛逆之心,背着家庭给弟妹以支持,将希望寄予觉慧身上,显示出他的思想已发生巨变,也预示着封建大家庭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关键词高觉新《家》懦弱服从目录一、懦弱的服从与内心的呐喊 (3)(一)高觉新的服从性 (3)(二)内心中的呐喊 (4)二、彷徨、痛苦中生存的夹缝人 (5)三、无奈的责任、胆怯的反抗 (6)参考文献 (7)试析《家》中高觉新的形象巴金的作品《家》可以说是对人们想象中的‚家‛的一个颠覆,他不是第一个颠覆的,也不一定是颠覆地最彻底的那个,但他用他笔下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向我们展示了别样的‚家‛。
在巴金笔下,‚家‛不再是所谓的‚避风港‛,不再是所谓的‚灵魂寄托‛,而是如觉慧笔下所言:‚我们的家庭好像是一个沙漠,又像是一个‘狭的笼’‛。
一方面,巴金在《家》对封建专制家庭制度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在《家》中,高老太爷是高公馆的主人,在高公馆中享受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同时,作为封建思想的卫道者,他正是高公馆里所有罪恶的制造者。
他凭借自己的意愿决定子孙、仆人的命运,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他抵制一切新事物,不惜以牺牲别人的幸福为代价。
觉新的性格特征
特点
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有着“双重性格”的 悲剧人物:一方面,他受到了五四新思想 的熏陶,同情弟弟们的斗争,另一方面, 他委曲求全、逆来顺受,长房长孙的地位 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怯弱忍让、逆来 顺受,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 维护者的形象。
作揖主义、无抵抗主义
事例 1、觉新和梅表妹青梅竹马,
高觉新形象是巴金的独特创造和发现。这一形象 有极其深刻的典型意义。高觉新是巴金在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树立的一个痛苦的灵魂的典型形 象,在他身上表现出新旧社会交替嬗变中的复杂 性、曲折性和艰巨性。揭穿了封建制度、封建礼 教、封建道德、封建文化的极端腐朽、残酷和虚 伪。高觉新是一个受害者,同时他又间接损害和 毁灭自己所爱的人。他的悲剧命运说明,在反封 建斗争中,妥协、调和、屈从是绝无出路的,从 而宣告了作揖主义、不抵抗主义的彻底破产。
但冯乐山做媒、高老太爷做主,让 他另有所娶时,他竟无力反抗,违 心应允。过后,只得凭借梅花来慰 藉那颗受伤的心,然而梅却终被折 磨得香消玉殒、“零落成泥”。
2、觉民吸取他的教训,大胆逃
婚了,他自己余痛未消,却迫 于压力四处奔走寻找,不惜求 助于觉民的恋人琴表妹,要觉 民屈服,为的是不失这个家的 “体面”。
瑞珏之死
高老太爷死后,瑞珏的产期到了。为 了避开高老太爷的灵柩,免得有血光之灾, 陈姨太要瑞珏去城外生养。觉新没有反抗, 到城外找了一处潮湿的房子,送瑞珏到城 外生产。四天后,觉新来看瑞珏,听到她 凄惨的叫声,因为陈姨太的要求,却没有 人敢来为他开门。瑞珏叫着觉新的名字痛 苦地死去了,两人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3、当陈姨太以产妇的血光会使
老太爷尸体大出血,引起“血 光之灾”为名,要瑞珏到乡下 分娩时,他也竟屈从于这鬼话, 把他的又一个亲人送上了绝路。ຫໍສະໝຸດ 简述《家》中觉新和梅的爱情悲剧
性格决定命运——浅析巴金《家》中觉新的形象
( 二 ) 家 庭 环 境
高家是 觉新 生存 的依 托 ,这 个大 家庭 环境影 响 了他们 的成长 。 : 勾了维护所 谓 的书香 门第 的统治 秩序 ,维护封建大 家长 的尊严 ,以 高 老太爷 和克 明为代表 的封建卫 道者们 ,不惜 以牺 牲青年 子女 的幸 福 为代 价 。作 为高 家长 房 长孙 的觉 新 ,恭 恭敬 敬地 遵 从 家庭 的传 统 。他 隐忍 地 活着 ,不 为 自己 ,只 为整 个高 家 表面 上 的平 和 。就 这 点来 说 ,觉新所遭 遇 的悲 剧并不是 由他个 人造成 的 ,而是他 的整 个 家族 以及 社 会共 同导 致 的 。 (三 )社 会 更 替 辛 亥革 命 以后 ,封建 制度 、礼 教趋 于瓦解 ,即使像 高 家这 种 I 钟 鸣鼎食 的家庭 也逐渐 溃败 。曾经年少有 为 、有 远大抱 负的进步 青年 高觉新 也深刻 地认识 到他所处 的封建 家庭 的种 种弊 端 ,认识到 封建家 庭制 度必将走 向衰 败的下 场 ,但他懦 弱的本性 并不 足以让叛
响 ,觉新 的 内心倾 向于走 新 的道路 ,可长房 长孙 的他 必须承担 起封
处事 方 式 来敷 衍 。
建和家 庭给予 的重任 ,他 的作 揖主义 和不抵 抗主义让 他在家族 中难 求生 存 。
一
、
觉 新 性 格 形 成 的 原 因
五 四过 后 的中国 ,封建主 义并未 完全退 出历 史舞 台 ,新 的文 化 思想又 没充分 发展起 来 ,生活在 这个 时代 的年 轻人饱受 着传统 家庭 观与 自由信 仰 的双 重煎 熬 。 ( 一 )觉 新 的 个 人 经 历 觉新 是封 建大 家庭 中的长 子 ,他从小 受正 统的儒 家思 想教 育 , : 芷新 旧交 替 的时代 ,又 因个 性解 放思潮 的影响 ,具有初 步的觉醒 意 识 。青 年 时代 的觉 新 是幸 福 的 ,他对 化学 很感 兴 趣 ,打算 毕 业后 出 国留 学深 造 。他 与梅 芬有 情并 私定 终 身 ,但造 化 弄人 ,他 与青 ; 晦竹 马 的表 妹 的姻 缘 因长 辈们在 麻将 桌上 的摩擦 而被 拆散 。之后 , 他 父亲用 抓 阄这 样一种 滑稽 的方法决定 他 的婚姻 大事 ,他便与 一个 : 泰昧平 生 的少 女 拜堂 成 亲 。父亲 的 死 ,让 “ 家 ” 的重担 过早 的压 在 他肩上 ,他更深 刻地体会 到长房 长孙 的责任 。他所 经历 的事情都 不 是 自己愿 意承 受 的 ,作为 一个 失掉 了 个性 、 自我 的年轻 人 ,为 了维 护那个 “ 春 也似冬 ,秋 也似 冬 ”的封建 大家 庭 的秩序 和礼教 , 而充 当 了封建 势力 的驯服工 具 。
高觉新人物形象分析
高觉新人物形象分析高觉新人物形象分析长篇小说《家》,是文学大师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长篇巨制。
在小说中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手段,塑造了众多的富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
书中人物不下七十余个,我今日来说说其中的高觉新。
《家》中的高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他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感到不满。
他的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
高觉新具有美妙的素养,才资优异,聪慧好学,有着美妙的志向和追求。
高觉新自小就是个听话、孝顺的好孩子,这是一种合于传统礼教的孝子贤孙的志向性格,是父母心目中的“宁馨儿“,却也是导致他悲剧命运的致命弱点。
他是成果名列全校第一的优秀生,也曾经有过幻想,想做化学家,曾想毕业后接着上高校,甚至去德国留学深造。
但作为在“五四”之前成家立业的人,他接受了封建正统观念,奉为行动的准则。
虽然五四运动的新思潮对他有所触动,但他难以摆拖封建思想的束缚。
觉新的思想性格被封建宗法观念和封建礼教严峻地扭曲:他怜悯弟弟们的斗争,但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逆来顺受。
觉新的青春朝气和青年的幻想在沉闷的实际生活中慢慢消逝,生活磨钝了他的感觉,但自身又无力摆脱逆境,常常陷于极度的苦痛之中。
高觉新自幼生活在一个封建大家庭,受到过充分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教化,封建道德意识在他的思想意识中是特别深刻的。
“孝道”要求子女无条件地听从父母的意愿,为了实现父母的意愿,哪怕是自己吃再多的苦,受再大的委屈都是天经地义的。
在祖父与父母面前,他必需要“孝”,父母死后,他必需担当起“长兄如父”的责任而走向自己的人生悲剧。
高觉新的父母早亡,继母周氏懦弱无能,又不是高觉新父亲的原配夫人,而觉民、觉慧与淑华年龄还小,在整个高家都没有充分的发言权。
这样身为“长子”的高觉新就不得不自觉地担当起“长兄如父”的重担。
由于固执的封建势力和社会思想的桎梏,再加上觉新自己的的特别身份与幼年遭受,才造成了他的妥协与软弱。
觉新的性格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觉新的性格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家》作为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以高公馆为中心,以民国初年四川成都的社会变动为背景,描述了高公馆三代主仆的命运遭际,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专制主义本质,表明了青年一代对专制家庭所应有的态度,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家》以娴熟的手法成功塑造了多个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
《家》中塑造了思想腐朽而专制的高老太爷,旧社会的勇敢叛逆者觉慧,敢于以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丫鬟鸣凤,荒淫残忍的道貌岸然的冯乐山等等,但让人印象最为深刻,对之感情最为复杂的非觉新莫属。
他接受过五四新思潮的激荡,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礼和教育。
他曾经胸怀远大抱负,毕业后想去北京或上海上学继续深造,或者去德国留学,他有他自己的青春理想,有着自己的追求,有着对自己爱情的向往。
但是父亲病逝后,他所在的有着严格的宗法礼教制度的封建大家庭把本来是长房长孙的觉新过早的推向了当家的位置。
从出世就注定了命运的他不得不在这种封建思想的束缚下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放弃了自己心爱的梅表姐,放弃了自己的青春和自由…虽然这些并非他自己所愿,但是懦弱和奉行“不抵抗主义”的他被迫接受了一切。
家族的表面平和,和睦的和暗地里的内部矛盾像多支无形的箭不断向他袭来,逆来顺受的他只能清醒的糊涂着。
他在高老太爷的安排下浑浑噩噩地结了婚,然后在父亲的安排下去了一个公司当了办事员。
他懦弱,他无心卷入家族内的勾心斗角,于是赔笑,陪着政敌——四婶、五婶打麻将求平安。
结婚生子后,他逐渐地被生活琐事消磨了斗志全无,但是在他内心深处却仍然忘不了曾经钟爱的姑娘——梅,而曾经与觉新深深相爱过的梅在觉新结婚后也远嫁他乡。
后来,觉新的妻子瑞珏最后也在高老太爷去世后因为要躲避所谓的“血光之灾”而被迁到郊外生产,由于缺乏必要的医疗护理而惨死于难产。
本科毕业论文-浅析《家》中的觉新形象
精品赣南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析《家》中的觉新形象姓名:报名号:011111100425专业:汉语言文学——浅析《家》中的觉新形象摘要:高觉新是巴金的代表作《家》中的一个主要人物,也是贯穿于《激流三部曲》中的一个中心人物。
作为封建时代的长子形象,他既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积极维护传统的封建秩序,又受过“五四”新思想和先进文化的影响,并始终对其怀着一种热爱与向往。
高觉新的性格具有多重对立的因素,这种性格的形成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五四”新文化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高觉新的悲剧亦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具有广泛性的社会悲剧,他只不过是这场悲剧的牺牲品罢了。
这一形象意义,主要不在于其不幸的遭遇,而在于其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渐渐趋向崩溃时期某些旧家庭出生的青年身上的双重性,反映了我们民族劣根性中“忍让,委曲求全”等特征。
正确认识这一人物形象,对于我们理解整部作品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觉新人物性格的多重性、复杂性,性格形成的思想根源及其形象意义,分析高觉新的人物形象。
《家》是一部家庭的历史,也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它生动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和封建势力的没落。
它无意描绘一个具体家庭的兴衰变化,而是要通过高公馆的崩溃揭示出整个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使读者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和希望。
关键词:高觉新;性格复杂;思想根源;形象意义;熏陶懦弱一、觉新的多重性格30年代的中国,不少人都在原有的旧家庭接触了一些新思想,可根深蒂固的旧意识,却差使他们时常上演着同样的悲剧。
巴金的家是一个世代为官的大家庭,他亲眼目睹了一件件惨事,让他对这样的家庭失望至极。
后来得知长兄李尧林自杀的消息,更激起了他对这个大家庭的愤恨。
老家就是一个可怕的阴影,罩在了巴金的身上。
于是在探索社会和人类解放的过程中,以老家为人生思考的起点,以熟悉的老家为写作素材,以自己身边的人为创作原形,创作了《激流三部曲》。
在《激流》中,他愤怒地控诉了旧制度,旧礼教的灭绝人性的罪恶,宣判了旧制度必然衰落败坏以至最后崩溃的历史命运,尖锐地批判了向旧制度,旧礼教妥协、屈从的思想——“作揖哲学”和“不抵抗主义”,颂扬了“五四”时代的民主“激流”——一代新人的诞生。
浅析家中觉新的性格特点及其时代特征
浅析《家》中觉新的性格特点及其时代特征内容摘要:《家》是巴金的代表作,高觉新是巴金的《家》中的性格最鲜明的人物,是巴金塑造的第一个含有复杂感情的、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存在着的小人物。
30年代是巴金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巴金笔下的高觉新是介于高家封建家长和叛逆青年的特殊地位,性格比较复杂,他能反映我们民族劣根性中“忍让、委曲求全”等特征,能反映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心理,亦具有其特殊的悲剧意义。
高觉新以自己的哀号告诫人们,对于健全民族性格,仍有其认识价值。
关键词:高觉新; 人物形象; 逆来顺受; 民族性格; 认识价值高觉新是巴金的《家》中的性格最鲜明的人物,是巴金塑造的第一个含有复杂感情的,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存在着的小人物。
作品中觉新是作为一个悲剧人物出现的,作者通过觉新的悲剧表明:在封建势力与叛逆势力的搏斗中,代表民主势力的叛逆青年的胜利和封建顽固派的失败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的。
只有站在反封建的民主势力的一边,才有出路,才有前途和新生;违背时代潮流,维护封建统治,只能同这种制度一起趋于灭亡,成为这种制度的殉葬品。
本文试从觉新性格反映民族文化心理的普遍性及其悲剧意义,试析高觉新的人物现象。
一、礼教与家法使他逆来顺受觉新生活在四川成都一个姓高的封建大家庭里。
他身为大少爷,却性格懦弱,奉行“作揖主义”。
他爱表妹钱梅芬,却没有争取婚姻自主的勇气。
他的父亲用拈阄的办法决定他与瑞钰结了婚。
他服从了父亲的意志,但在感情上却十分痛苦。
他的妻子温柔善良,对他体贴入微,总算给他一点精神安慰。
但是,觉新的思想始终处于矛盾中。
他受“五四”新思潮的洗礼,相信新的理论是好的,但却没有勇气冲出旧的生活环境。
在家族之间的矛盾斗争中,他忍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求得家庭的暂时平静。
巴金《家》中觉新的形象特征
巴金《家》中觉新的形象特征第一篇:巴金《家》中觉新的形象特征很显然,巴金笔下的高觉新是一个矛盾集合体。
觉新渴望无拘无束的生活和美好的前途,但他又驯服于封建家庭对他生活道路的安排;他爱梅表妹,但对家长“拈阄”的包办婚姻却没有勇气反抗;他疼爱自己的妻子瑞珏,她是他在这个大家庭中唯一安慰,但却眼看着瑞珏被所谓“血光之灾”逼近死亡,他却不敢也不能挺身而出保护她;他有知识懂科学,明知世上无鬼,却又顺从地参与五姨太、三叔等人的“捉鬼”的勾当;他自己饱尝了包办婚姻带来的无穷痛苦,却又苦苦哀求弟弟觉民不要逃婚;他痛恨使他吃尽苦头受尽磨难的旧家庭,却不敢与之决裂,还努力维护大家庭的面子;他被宣传新思想的“五·四”报刊激动得热血沸腾,但却不敢象觉惠那样起来斗争;他身为老一辈的“长房长孙”,屈从于封建传统和家族统治,但屈从中有不满和痛苦;他又身为少一辈的大哥,同情受压制的青年人,但同情中又有对封建礼制的助纣为虐。
觉新是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他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不满,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在与觉慧、觉民等年轻人在一起时,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
由于他承受着太重的旧文化的因袭重担,在封建意识的压迫和自我思想矛盾的痛苦中,无力自拔。
他在梅林里的憧憬,他在洞房外月下的独叹,他在面对梅前来避难时借酒抒怀,点点滴滴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懂风情,有学养,会思考有灵气的觉新形象。
而正是这样一个人物做出了许多令人难以理解的选择。
这选择恰恰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这种悲剧的意味更加耐人寻味,其实,觉新的思索结果常常是源于长房长孙的所谓“责任”,处在那样一个时代里,“责任”往往是封建制度的一种无形的工具,其不合理的部分让觉新倍尝心酸,屡受沧桑。
而也是这种责任感的驱使,当弟弟要离开这个“家”,奔向光明时,他又掏出了与死去的瑞珏共同为三弟准备的盘缠。
这一笔的处理,使整个高觉新的思想轨迹清楚明白的呈现出来,使人物的层次变得丰富而统一。
浅析巴金《家》中的高觉新形象
浅析巴金《家》中的高觉新形象1.封建家庭中的软弱者高觉新是巴金《家》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形象复杂而矛盾。
作为封建家庭的长子长孙,他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对传统观念持有坚定的信念。
他的一生都在努力维护家族的荣誉和地位,为了家族的利益,他甚至可以牺牲个人的幸福和理想。
这种对封建家庭的维护,使得他成为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的软弱者。
高觉新的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
一方面,他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对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性有一定的认识,甚至同情弟弟们的斗争。
另一方面,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逆来顺受,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
这种矛盾的性格使得他在面对家族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时,总是选择妥协和忍让,以期维持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高觉新的软弱还体现在他对于自己命运的无力改变上。
他曾经有过美好的理想和追求,但这些都被封建家庭的专制和腐朽所粉碎。
他无法摆脱家庭的影响和束缚,只能默默忍受生活的痛苦和挣扎。
他的软弱和妥协,,使他成为封建制度的牺牲品,也使他的生活充满了悲剧色彩。
高觉新是封建家庭中软弱者的典型代表。
他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扭曲和压迫,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面对新旧思想冲突时的迷茫和挣扎。
他的悲剧命运,既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也是他所处时代和社会环境的产物。
很抱歉,我暂时不能提供您所需的回答。
如有其他需要,请随时提问。
2.新思想的接受与旧礼教的束缚在巴金的《家》中,高觉新形象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人物,他身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下,既受到了新思想的洗礼,又被旧礼教深深地束缚。
这种矛盾性在他的性格和行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方面,高觉新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他渴望自由,追求个性解放,对封建家庭的陈规陋习感到不满。
他对于封建家长制的反抗,对于个人命运的争取,都显示出他内心的新思想火花。
他试图通过学习和思考,寻找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试图摆脱旧有体制的束缚,追求真正的自我。
另一方面,高觉新又被旧礼教深深地束缚。
觉新的人物形象分析
觉新的人物形象分析长篇小说《家》,是文学大师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长篇巨制。
在小说中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手段,塑造了众多的富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
书中人物不下七十余个,我今天来说说其中的高觉新。
《家》中的高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他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感到不满。
他的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
高觉新具有美好的素质,才资优异,聪明好学,有着美好的理想和追求。
高觉新自小就是个听话、孝顺的好孩子,这是一种合于传统礼教的孝子贤孙的理想性格,是父母心目中的“宁馨儿“,却也是导致他悲剧命运的致命弱点。
他是成绩名列全校第一的优秀生,也曾经有过梦想,想做化学家,曾想毕业后继续上大学,甚至去德国留学深造。
但作为在“五四”之前成家立业的人,他接受了封建正统观念,奉为行动的准则。
虽然五四运动的新思潮对他有所触动,但他难以摆拖封建思想的束缚。
觉新的思想性格被封建宗法观念和封建礼教严重地扭曲:他同情弟弟们的斗争,但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逆来顺受。
觉新的青春朝气和青年的梦想在沉闷的实际生活中渐渐消失,生活磨钝了他的感觉,但自身又无力摆脱困境,经常陷于极度的痛苦之中。
高觉新自幼生活在一个封建大家庭,受到过充分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教育,封建道德意识在他的思想意识中是非常深刻的。
“孝道”要求子女无条件地顺从父母的意愿,为了实现父母的意愿,哪怕是自己吃再多的苦,受再大的委屈都是理所当然的。
在祖父与父母面前,他必须要“孝”,父母死后,他必须承担起“长兄如父”的责任而走向自己的人生悲剧。
高觉新的父母早亡,继母周氏软弱无能,又不是高觉新父亲的原配夫人,而觉民、觉慧与淑华年龄还小,在整个高家都没有充分的发言权。
这样身为“长子”的高觉新就不得不自觉地承担起“长兄如父”的重担。
由于顽固的封建势力和社会思想的桎梏,再加上觉新自己的的特殊身份与幼年遭遇,才造成了他的妥协与懦弱。
他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五四时期家庭伦理关系的变化和处于新旧思想交替时期人们的精神特征。
《家》中觉新是怎样的人物简介 怎么评价觉新
《家》中觉新是怎样的人物简介怎么评价觉新(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家》中觉新是怎样的人物简介怎么评价觉新【导语】:觉新是《家》中的重要人物,关于觉新是怎样的人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本店铺来给大家介绍觉新的人物简介,应该要怎么评价觉新呢?本店铺来给大家分享。
读书心得——巴金《家》中高觉新的悲剧形象分析
读书心得——巴金《家》中高觉新的悲剧形象分析在《家》中,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都非常鲜明,其中高觉新等人的性格特征非常典型,高觉新也是其中塑造最为成功的人物。
就高觉新的性格特征及其悲剧形象,以下将展开深入分析。
一、家庭环境下的矛盾冲突高觉新所处的家庭环境为封建大家庭,在这个家庭中他作为长孙、长房,需要承担高家的重担。
因此,高觉新也被剥夺了学业、剥夺了爱情,中学毕业的那天便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婚。
觉新受过新思想的熏陶,虽然不满家庭的独裁专制,但因为长孙、长房的位置,做不到反抗,因而觉新与家庭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从而也必然会导致觉新的悲剧命运[1]。
从觉新的家庭环境来看,觉新的父母早逝,长辈当中继母周太太善良、懦弱,是典型封建社会的女性,高老太爷则是封建旧势力的集中,四叔和五叔又不成器,而其弟弟、妹妹也都受到过新思想的熏陶和影响,在这其中三叔和觉新则成为了封建旧势力和新思想中间的桥梁。
在这样的家庭结构当中,整个家庭又是封建大家庭,高觉新作为长孙、长房则必然要承担起封建势力与新思想的冲突和矛盾[2]。
因此,高觉新一方面要和封建势力周旋,另一方面要为觉慧、觉民等新思想影响下的“叛逆”行为买单。
如此一来,高觉新本身所处的家庭环境,则使得其性格特征非常矛盾,这也为其悲剧命运做了铺垫。
二、对待爱情的态度高觉新的性格以及悲剧形象来源于其家庭,但是在对待爱情方面,其悲剧形象以及矛盾的性格更为突出[3]。
高觉新在毕业那天,接受父亲的安排不继续学业回家娶妻放弃了梅,这是觉新对待自己第一段爱情的态度和选择。
觉新娶妻之后,幸运的是碰到了瑞珏,瑞珏可以说是青春、美好的象征。
她能够与觉新的弟弟妹妹相处地很好,并且对待觉新以及弟弟妹妹们也是非常宽容和慈祥的。
在婚后的相处当中,觉新爱上了瑞珏,两个人琴瑟和谐。
在爱情的滋润下,高觉新甚至认为和瑞珏之间的爱情是他向封建势力妥协的战利品,并且逐渐要忘记封建势力曾经带给他的痛苦。
但是,处在封建家庭当中,即使高觉新能够与瑞珏琴瑟和鸣,最终觉新还是要面对封建势力随时带来的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家》中觉新的性格特点及其时代特征内容摘要:《家》是巴金的代表作,高觉新是巴金的《家》中的性格最鲜明的人物,是巴金塑造的第一个含有复杂感情的、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存在着的小人物。
30年代是巴金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巴金笔下的高觉新是介于高家封建家长和叛逆青年的特殊地位,性格比较复杂,他能反映我们民族劣根性中“忍让、委曲求全”等特征,能反映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心理,亦具有其特殊的悲剧意义。
高觉新以自己的哀号告诫人们,对于健全民族性格,仍有其认识价值。
关键词:高觉新; 人物形象; 逆来顺受; 民族性格; 认识价值高觉新是巴金的《家》中的性格最鲜明的人物,是巴金塑造的第一个含有复杂感情的,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存在着的小人物。
作品中觉新是作为一个悲剧人物出现的,作者通过觉新的悲剧表明:在封建势力与叛逆势力的搏斗中,代表民主势力的叛逆青年的胜利和封建顽固派的失败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的。
只有站在反封建的民主势力的一边,才有出路,才有前途和新生;违背时代潮流,维护封建统治,只能同这种制度一起趋于灭亡,成为这种制度的殉葬品。
本文试从觉新性格反映民族文化心理的普遍性及其悲剧意义,试析高觉新的人物现象。
一、礼教与家法使他逆来顺受觉新生活在四川成都一个姓高的封建大家庭里。
他身为大少爷,却性格懦弱,奉行“作揖主义”。
他爱表妹钱梅芬,却没有争取婚姻自主的勇气。
他的父亲用拈阄的办法决定他与瑞钰结了婚。
他服从了父亲的意志,但在感情上却十分痛苦。
他的妻子温柔善良,对他体贴入微,总算给他一点精神安慰。
但是,觉新的思想始终处于矛盾中。
他受“五四”新思潮的洗礼,相信新的理论是好的,但却没有勇气冲出旧的生活环境。
在家族之间的矛盾斗争中,他忍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求得家庭的暂时平静。
觉新是一个被封建礼教腐蚀了头脑、磨去了锐气的大少爷,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人”,他善良懦弱,既是一个深受封建伦理道德熏陶和迫害的地主少爷,又是一个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的青年,一方面他同情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一方面又反对受害者(包括他自己)进行的反抗。
惨痛的生活教训和现实,最终使他有了初步的觉醒和反抗。
觉新的性格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民族性格劣根性中“忍让、委曲求全”的本质。
高觉新曾经是有理想、有追求的进步青年,受到过“五四”新空气的影响,渴望自由和个性解放。
书中写道:“他打算在中学毕业后再到上海或北京有名大学里继续深造,想到德国去留学……”,“同时,他还有一个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人,那是他的表妹,有一个时期他甚至梦想他的配偶就是她”。
但是他这美好的前程和美妙的幻梦很残酷地被打破了,尽管他绝望地哭,关上门,用铺盖蒙住头哭,但他没能彻底背叛封建家庭。
在封建家庭中,他看到了里面的“仇恨和斗争”,他与有自己的不平、不满和愤恨。
然而他始终没有走出封建家庭的樊篱。
主要原因是他在封建礼教的熏陶下成长,封建正统观念在他头脑中已根深蒂固,他无法摆脱这一束缚。
他维护着这个家庭“被人玩弄着,象一个傀儡”,求得它的平静、它的和睦,他一天天走上了与青年人格格不入的卫道者的道路,奉行着一种逃避现实的逆来顺受的不抵抗主义和“中庸”之道的“作揖哲学”。
父母之命,媒约之言,葬送了他的前途、他的爱情、他的婚姻,他成了封建礼教的受害者。
而在父亲去世后,他作为长房长孙,又不得不挑起了大家庭的重担,担负起中兴这个家庭的历史责任,从而也肩负起维护封建秩序的职责。
“他活着只是为了挑起肩上的担子,他活着只是为了维持父亲遗留下的这个家庭。
”是严酷的宗法制度,把他推上了家长的位置,从此他成为这个封建家庭的支撑者和代言人,他生活的全部意义,不过是代替高老太爷维护着一个“和平共处”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
二、软弱顺从不抵抗使他成为高家的傀儡矛盾、顺从、回避和不抵抗是觉新性格的主要特点,造成觉新这种矛盾性格的根源是封建“作揖主义”正统观念与专制主义压制的结果,是封建教育的作用,因而制造悲剧的真正元凶不是个人,而是个人背后的旧制度。
由于地方军阀混战,已经作了寡妇的钱梅芬逃难来到高家,两人见面,十分伤心。
后来钱梅芬受尽了精神上的痛苦而死去,觉新认识到梅的死是封建礼教“杀死的”。
但他仍然逆来顺受。
他的爱人瑞钰即将临产,陈姨太打着高老太爷的招牌信奉迷信,逼瑞钰到乡下,使其难产而死。
这件事情给觉新以极大的刺激。
他认识到:夺去他妻子的是旧礼教、旧制度和迷信的罪恶,开始觉醒进而支持觉慧出走,去寻求新的生活。
他觉得“我们这个家庭需要一个叛徒”。
觉慧离家出走,觉新开始支持,他积极地给觉慧筹借路费,帮助觉慧离开罪恶的家,去寻求新的生活。
作为长房长孙的觉新,他无法摆脱封建礼教封建家长的束缚,他的懦弱顺从的不抵抗主义,不仅使自己在家庭中成为封建礼教的不幸受害者,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断送了几个青年女性的生命,断送了他一生最爱的梅与瑞钰的性命,尽管表面上看梅死于肺病,而实质上是死于不幸的婚姻,而造成这种不幸的根源,是她没有能够与从小青梅竹马的觉新成为眷属,苦不堪言,终至郁郁而死,至死不得瞑目。
是觉新的懦弱顺从慑于父母之命的不抵抗,是家长的一时意气,是封建专制主义、封建礼理杀死的。
同样,瑞钰作为高公馆最温存善良的一位女主人,却为避免冲撞老太爷丧事的所谓“血光之灾”,而被活活折腾而死。
作为丈夫的觉新,因为承担不起“不孝”的罪名,为了表现自己的忠孝,忍痛割爱去逆来顺受地不得不去保护死去的爷爷,而不敢去保护活着的爱妻,他最终不自觉地成了封建制度的奴才和帮凶。
在封建家长的要求下,他根本不能看清楚封建制度的罪恶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更不能觉悟自己的两面讨好的处世方法。
他认为事事顺从两面讨好,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和命运,求得一时家庭的安宁。
殊不知妥协和退让更助长了恶势力的气焰。
从上所知,在两种势力、两种思想的斗争中,他总是优柔寡断,迁就退让,最终妥协于恶势力,使梅与瑞钰都在痛苦中凄凄惨惨、冷冷清清地死去,这尤使人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三、夹缝中求生存使他无法生存觉新处在封建家长和叛逆青年两种敌对势力之间的特殊地位上,各种矛盾冲突都同他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一直在其中痛苦地周旋,难以摆脱,难以自拔。
他是高家两种势力争夺的焦点,双方都在对他施加压力,他介于这两种不可调和的势力之间也常常是犹豫的,内心里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他一方面为封建家庭的没落和无可挽救感到悲哀,另一方面出于心地善良和骨肉之情而同情觉慧、觉民这些实质上在挖封建家庭墙脚的叛逆者;一方面屈从封建家长和礼教统治而使自己也沾上杀人者的血迹,另一方面他和他的亲人也遭到这封建专制和礼教的严重伤害,成为一个个牺牲品。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尽管他的内心有这么多的矛盾,他到底是不自觉地站在封建家庭的维护者的立场上的。
为了维护传统的封建秩序,为了维护传统的封建迷信秩序,为了维护这个摇摇欲坠的大家庭,他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献出了一片赤诚。
他说:“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就只有做牺牲者的资格。
”为谁牺牲?为封建制度牺牲,为封建传统牺牲,为活着的和死了的那些封建家长牺牲。
他曾说:“为了妈,我就是牺牲一切,就是把我的前程完全牺牲我也甘愿”。
其实他所牺牲的,不只是自己的前程、青春以及他最难忘的爱情,还有他真诚爱过并且一直爱着他的梅芬,他的敦厚善良的妻子瑞钰以及别的许多人。
他本来很懦弱的,在长辈面前总是唯唯诺诺;但到后来,当克安、克定两个叔叔要变卖田产的时候,他却不能听之任之,说:“如果我们再不管,高家什么都会光了。
”总之,他要顾全这个“家”,保全高家的产业,以延缓高家的崩溃,这就是他“牺牲”的“目的”。
正因为这样,他在两种敌对势力的矛盾冲突中,总是站在觉慧、觉民的对立面,或者总是以封建家长的代言人身份从中周旋,而目的总是说服那些叛逆者象他一样向封建势力屈服投降。
如他阻止觉慧参加运动,劝觉民听从爷爷的话答应冯家结亲。
他说:“自已作主的话,是不好对爷爷说的……不过,在我们家十九岁结婚已经不算早了,我也是十九岁结婚的……”“我劝你还是顺从爷爷吧!”当觉民逃出家后,他又要求觉慧说出觉民住址。
自然他也很同情觉民,不愿觉民走自己的路,想帮助觉民,但又不得不帮助祖父压迫觉民。
为了维护这个没落的封建大家庭,觉新确实是竭尽全力、尽心尽职的。
但是,他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并不能挽救封建家庭崩溃的命运。
尤其可悲的是,他越是为这个封建家庭效忠尽孝,他自己遭到的损害和灾难就越惨重!特别是他妥协让瑞钰到乡下分娩而遭来横祸对他打击更重,以致他四处碰壁碰得头破血流、牺牲无数,精神痛苦崩溃。
作为在“五四”之前成家立业的觉新,他接受了封建正统观念,并奉为行动的准则。
于是在其熏陶下,他不自觉地成了一个孝顺的封建阶级的奴仆,因而被他父亲、被克明这些封建家长选为接替他们挽救高家命运的人。
可另一方面,他又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只因双方母亲的小矛盾而毁灭了他与梅的婚姻,愚昧的封建迷信,又夺去爱妻瑞钰的生命。
他在痛苦中迎来了“五四”运动,他不能不为新思潮所触动,因而他对封建家庭的腐败、对自己的屈辱生活产生了不满。
可见,尽管叛逆的火种同样在他心里萌生,只因旧的思想包袱太重,他要支撑这个家,他难以燃烧起来。
于是,他一面维护着旧家庭,一面又不满旧家庭,一百受封建伦理之害(自己的前途和婚姻),一面又帮着封建家长做害人害己的事(逼觉民顺从婚事,让瑞鈺到乡下分娩)。
新文化和旧文化分别拉扯着他的两只手,他发现自我的失落,想要找回自我,然而又孱弱得无力找回自我。
他承受着封建势力压迫的痛苦,又承受着叛逆弟弟的批判之苦,同时又自吞着爱情精神上自责的痛苦和自身思想的矛盾之苦,像这样的人很可能在痛苦中毁灭自我,但作品中作者似乎不忍心有这样的结局,还给觉新一个如人心意的结局,因高家的崩塌而得以解脱成立了小家庭。
总之,觉新的软弱性,是在于他所接受的过多封建文化腐蚀了他那年青的心,特别是刘半农的“不抵抗主义”,使他与现实结合起来。
目睹觉新处世的“作揖哲学”和“不抵抗主义”,使许多无辜及他本人都被封建礼教和恶势力所摆布、所摧残、所宰割、所吞筮,这固然令人愤恨,然而,他却没失掉做人的人性情感,他的血液里仍流淌的有爱憎、是非和善恶。
他同情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善良、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痛苦、自虐,一生在痛苦痛心中熬煎。
觉新是一个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悲剧性命运的懦夫,他决不是愚昧麻木的,“五四”新空气使他和弟妹们一样清楚地认识到封建家庭制度必然走向崩溃的命运,他清楚自己的前途、青春和爱情被封建礼教所扼杀,他承认觉民的婚姻自主逃婚是“正当的”,他清楚的认识到“真正夺去他妻子的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这一切全压在他肩上,把他压了许多年,给他夺去了青春,夺去了幸福,夺去了前途,夺去了他所最爱的两个女人……”“他想把它摔掉”,觉新是一个多情重情感的人,他虽被礼教压制得没有反抗精神,但他没有泯灭掉人性情感,他有良心发现和良心谴责,在心灵深处、在情感世界里他是负责的,可以说觉新是当时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物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