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经典影像征象
傻瓜版胸部医学影像大全(内容清晰)
傻瓜版胸部医学影像征象集萃1、串珠样间隔征胸部高分辨扫描图像上,在肺野周边部或外1/3的肺内小叶间隔表现为不规则、结节状增厚。
这是肿瘤细胞在毛细血管或淋巴管内不规则膨胀性生长以及继发的血管周围和间质水肿及纤维化。
串珠样间隔征的形成,主要是转移瘤细胞或瘤栓经血型或淋巴播散以及逆行性淋巴管转移在肺周边部的毛细血管或淋巴管内,致使转移灶远测血管或淋巴管扩张;转移灶阻塞引起肺间质水肿;病灶在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周围不规则生长;长期间质水肿继发纤维增生;周边部毛细血管或淋巴管内肿瘤生长并填充其间。
该征主要见于肺转移瘤,其次也见于肺结节病和先天性肺小叶周围纤维化。
2、多结节聚合征胸部高分辨CT扫描时,这种表现有三种表现:花瓣状、桑椹样和葫芦状。
花瓣状病灶一般直径在2公分以内,纵隔窗下可见由3~5个1~5mm的小结节聚合而成,每个小结节之间有低密度分隔,形如花瓣;桑葚样病灶大于2公分,由10个左右的小结节聚合而成;葫芦状结构呈多个椭圆形堆彻排列,胸膜侧的结节最大,直径可达3~5公分,其内密度较低,近肺门侧直径较小,直径约1.5公分,形如葫芦状。
花瓣状聚合被认为是周围性肺癌的早期表现;桑葚样多结节聚合征可能是小叶间隔纤维增生,肺癌各部生长不一,肿瘤生长遇到阻力;葫芦样结节被认为是肿瘤组织以连续浸润方式进行扩散,由于肿瘤不断增大,从原发肿瘤脱落下来的流组织经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等侵入并破坏周围正常组织且继续生长(肿瘤成团的充满肺泡腔,并沿肺泡空向周围继续生长,膨胀性扩大)或肿瘤沿肺泡壁伏壁生长,都可以形成此征。
3、反晕征和晕征的表现相反,在高分辨胸部CT肺窗上观察,病灶中心密度低呈磨玻璃状,周围是新月形或环形高密度,厚度至少2mm。
这种表现是由于中心为低密度由肺泡间隔浸润和细胞碎片,周围环形或新月形高密度是肺泡管机化性肺炎或致密、均匀肺泡间细胞浸润所导致的致密气腔实变。
起初认为对诊断隐原性肺泡炎有特异性,但随后发现该征象也见于类球孢子菌病的描述中。
胸部正常影像及常见疾病表现最终版
表现为多形性病灶,如渗出、增殖、干酪坏死、钙化和纤维化等, 易形成空洞和播散。
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改变鉴别
肺水肿
肺栓塞
表现为蝶翼状阴影,肺 门周围血管增粗、模糊。
表现为楔形阴影,尖端 指向肺门,底部与胸膜
相连。
肺不张
肺气肿
表现为肺叶或肺段体积 缩小,密度增高,邻近
结构向患侧移位。
表现为肺透亮度增加, 肺纹理稀疏,膈肌下降。
监测治疗效果
03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影像检查可以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 影像检查将更加智能化,提高诊 断准确性和效率。
多模态影像融合
将不同影像检查技术进行融合, 如CT、MRI、PET等,可以更全 面地评估病情,提高诊断准确性。
密度特征
良性肿瘤密度均匀,多无钙化;恶 性肿瘤密度不均,可出现坏死、囊 变和钙化。
生长速度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长期随访形态 变化不大;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短 期内可出现明显形态和密度变化。
不同病原体感染鉴别
细菌性肺炎
表现为肺叶或肺段实变,密度均匀,边缘模糊,可伴有支气管充 气征。
病毒性肺炎
表现为肺纹理增多、模糊,小片状阴影或磨玻璃样改变。
02
常见胸部疾病影像表现
肺炎
01
02
03
影像表现
肺部出现斑片状、云雾状 阴影,密度均匀,边缘模 糊。
伴随症状
发热、咳嗽、咳痰、呼吸 困难等。
治疗方法
抗感染治疗,同时对症治 疗如止咳、化痰等。
肺结核
影像表现
肺部出现斑点状、结节状、 索条状阴影,密度不均匀, 边缘较清晰。
胸部CT影像征象图解(四)
胸部CT影像征象图解(四)1肺胸膜下弧线影像(即胸膜下线征)是指在胸部CT上位于胸膜下1cm以内的,与胸膜平行的线形影像。
其厚1mm至5mm。
一般认为在石棉肺患者较多见,也见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
有些作者对其病理基础进行了探讨,认为胸膜下线是伴有肺泡扁平和萎陷的早期纤维化,系周围肺不张致支气管和细支气管阻塞所引起,经治疗可消失,是肺纤维化早期病变。
2血管集束征血管集束征在影像上表现为肺结节周围一支或几支血管到达瘤体内或在瘤体边缘截断或穿过瘤体的现象。
其形成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肺血管进入肿瘤内或穿过肿瘤;(2)肺血管受牵拉向病灶移位;(3)肺血管到达肿瘤的边缘截断。
血管集束征的形成是由于肿瘤组织向血管支气管鞘或小叶间隔生长,瘤体内纤维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牵拉临近血管向瘤体集中所致。
其中进肺门侧的血管束、支气管构成,血管壁多为扩张的小动脉,说明肺癌供血丰富;远肺门侧的血管束由扩张的小静脉组成,可能和静脉回流受阻有关。
血管集束征的形成机制是由于恶性肿瘤细胞产生肿瘤生成因子诱发肿瘤形成新生血管,尤其是血供丰富的恶性肿瘤,由于其生长活跃,常致使肿瘤供血的血管代偿性增粗,这些血管长扩张或伴有肿瘤细胞的支气管动脉鞘浸润或瘤栓形成。
这就意味着,肿瘤或结节周围血管是否增粗表明该病变的良恶性程度。
血管集束征的出现与肿瘤或结节的大小有关,小于1公分的病灶较少出现;腺癌出现的的几率较高,因为腺癌供血丰富,纤维化形成的更明显。
尤其要注意的是,一支血管引向结节或肿瘤内,不只仅见于恶性结节,也可见于良性病变如结核球、炎性假瘤或错构瘤。
对于引向两性结节的这支血管可看作血管连接,而不是血管集束征。
多支血管引向病变即出现了血管集束征这在恶性肿瘤出现的机会较高。
此外,肺恶性结节累及静脉的机会更多,病灶不论大小,如果见到结节累及静脉,强烈提示恶性可能。
判断某支血管是动脉还是静脉,主要根据其走形来判断,动脉主要和支气管伴行,静脉主要位于病灶的边缘绕行。
胸部CT常见异常征象【讲课】
毛刺征
毛刺征: 毛刺征表现为自结节边缘向周围伸展的、放射状的、无分支的、直而有力的细短线 条影,近结节端略粗;可密集呈毛刷状。 特点:不与胸膜相连,应与胸膜凹陷相区别; 以宽度2mm为界:<2mm为细毛刺,>为2mm粗毛刺 以长度5mm为界:<5mm为短毛刺,>5mm为长毛刺。
毛刺征的准确定义包括以下方面: 不与胸膜相连,否则定义为胸膜凹陷征 放射状但无分支,此与血管影鉴别 边缘的条索或线状影,而不是表现为尖角或棘突征 结节旁弯曲的线样结构为瘤旁脉管,不应算是毛刺。
常见胸
层数较上面多
纵膈窗:看心脏、血管、淋巴结、骨、肌肉; 肺窗:可以看到肺纹理;
基本结构
气管 支气管 肺纹理(血管) 食管 纵膈(血管、心脏)
肺病科常见疾病CT征象
斑片渗出影
肺实变-肺炎链球菌
肺实变
支气管充气征
肺实变:是指肺泡腔内的气体被病理性液体或细胞替代的状态。 CT表现:形态与大小不一的很高密度影,边界多不清楚,累及大叶时叶间裂处清楚;透过其中不 能见到肺纹理;有时可见空气支气管征。 可见于:普通肺炎性疾病、肺结核、肺创伤、肺不张、肺肿瘤。
肺大疱
空腔:是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如肺大泡、含 气的肺囊肿及肺气囊。
病理上为边缘清晰的、直径大于1cm的扩张气腔,周 围常有一小于1mm的上皮薄壁。
CT表现为圆形、直径大于1cm的局灶性薄壁(常小 于1mm)气腔,常多发并伴有肺气肿的其他征象。
钙化
肺结节
肺内孤立性结节:肺实质内一个不伴有肺门或纵膈淋巴结肿大、 肺不张或肺炎的圆形或卵圆形致密影, 直径≤2.0cm,有足以测量 其直径的有一定锐利度的边缘,病变内可有钙化或空洞。 直径>2.0cm者称为肿块。 结节或肿块可单发或多发;良性或恶性。
常见胸部CT征象
细胞替代的状态。 CT表现:形态与大小不一的很高密度影,边界 多不清楚,累及大叶时叶间裂处清楚;透过其 中不能见到肺纹理;有时可见空气支气管征。 可见于:普通肺炎性疾病、肺结核、肺创伤、 肺不张、肺肿瘤。
CT征象四:肺实变影
CT征象五:结节与肿块
肺内孤立性结节:肺实质内一个不伴有肺门或
CT征象十五:空泡征
CT征象十五:空泡征
CT征象十五:空泡征
CT征象十五:空泡征
CT征象十五:空泡征
CT征象十六:支气管截断征
CT征象十六:支气管截断征
CT征象十七:血管造影征
血管造影征:增强扫描 前可见病变以肺叶,肺段分 布,呈楔形的实变,病变尖 端指向肺门;外围与胸膜相 连,密度均匀一致,边缘平 直,也可以稍外凸或内凹, 无支气管充气征;增强扫描
CT征象十三:支气管血管集束征
恶性肿瘤血管集束征阳性率较高。 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程度间接预示肺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10mm周围型肺癌绝大多数没有支气管血管集束征。 >10mm以上的周围型肺癌出现支气管血管集束征机会增加。 随着肺癌病理分期的提高,出现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比例增高。 支气管集束征在瘤体的4个象限均可以出现,但以肺门和外周
CT征象十四:胸膜凹陷征
CT征象十四:胸膜凹陷征
CT征象十四:胸膜凹陷征
CT征象十五:空泡征
空泡征为肿瘤内小的低密度影,大小多为2-3mm,1个或多 个,CT扫描仅限于1-2个层面见到,边缘光滑。
病理基础:空泡征是未闭塞的小支气管或肺泡,主要原因
同支气管空气征一样,为癌细胞呈伏璧生长,部分肺泡腔和 细支气管未被肿瘤组织填充,再加上肿瘤内的纤维组织或瘢 痕组织的牵拉而扩张,常常为气肿状态 空泡征多见于腺癌,尤其是肺泡癌。
胸部ct解剖及典型病例CT征象
胸腔积液的病因
胸腔积液的病因可能有很多种,包括 炎症、肿瘤、结核等。根据患者的临 床表现和CT征象,医生可以初步判断 病因。
03
胸部CT在病例诊断中的应用
肺癌的诊断与分期
诊断
胸部CT能够清晰显示肺部肿瘤的 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 织的关系,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良 恶性。
分期
通过胸部CT,可以对肺癌进行准确 的分期,为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 估提供重要依据。
支气管分支形成支气管 树,末端形成肺泡。
肺和支气管在CT图像上 表现为低密度影,而肺 泡则表现为高密度影。
纵隔
纵隔是位于胸腔中部的一个区域,包 含许多重要的器官和结构。
纵隔内的器官和结构包括心、肺、食 管、胸腺等。
纵隔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和后纵隔, 其中中纵隔是最常见的病变区域。
纵隔在CT图像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
肺结核的治疗需要长期、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同时需要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 。
肺气肿
肺气肿的CT征象
肺气肿在胸部CT上通常表现为肺 部透亮度增高,肺纹理稀疏,膈 肌低平等特征。根据肺气肿的类 型和程度,CT表现可能会有所不
同。
肺气肿的分类
肺气肿可分为腺泡中央型、腺泡 周围型和全腺泡型三种类型。不 同类型的肺气肿在CT上表现出不
同的特征。
肺气肿的治疗
肺气肿的治疗主要包括戒烟、氧 疗、药物治疗等。对于严重肺气
肿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的CT征象
胸腔积液的治疗
胸腔积液在胸部CT上表现为胸腔内液 体密度影,通常与胸膜相连。根据积 液量和时间,CT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
胸腔积液的治疗方法包括穿刺抽液、 置管引流、病因治疗等。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医生会制定合适的治疗方 案。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断实践二八六文件材料
纵隔肿瘤
纵隔内出现占位性病变, 可能是良性和恶性肿瘤。
胸腺病变
胸腺体积增大或出现占位 性病变,可能是良性和恶 性肿瘤。
心脏大血管病变
心包积液
心腔扩大
心包内液体聚集,可能是炎症、肿瘤 能是心脏 肥大、心衰等原因引起的。
冠状动脉钙化
冠状动脉壁上出现钙质沉积,与动脉 粥样硬化有关。
03
胸部其他病变CT征象
胸膜病变
01
02
03
胸膜增厚
胸膜的厚度超过正常范围, 可能是炎症、肿瘤等原因 引起的。
胸腔积液
胸腔内液体聚集,可能是 炎症、结核、肿瘤等原因 引起的。
胸膜钙化
胸膜上出现钙质沉积,可 能是陈旧性结核、炎症等 原因引起的。
纵隔病变
纵隔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体积增大,可能是 炎症、肿瘤转移等原因引 起的。
肺气肿
总结词
肺气肿的CT征象主要包括肺透亮度增加、 肺纹理稀疏等。
详细描述
肺气肿是由于肺泡结构破坏、气体滞留等原 因引起的肺部疾病。在CT图像上,肺气肿 的典型表现为肺透亮度增加,即肺部出现透 亮区域,同时可伴有肺纹理稀疏,即肺血管 影变细、模糊不清的影像。此外,肺气肿还 可能引起胸膜下肺大泡等征象。
详细描述
肺肿块在CT图像上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密度增 高影,边缘清晰或模糊,可伴随分叶、毛刺等征象。常见于 肺癌、炎性假瘤、结核球等疾病。
胸腔积液
总结词
胸腔积液是指胸膜腔内出现异常液体,导致胸膜腔内压力增高,影响呼吸功能。
详细描述
胸腔积液在CT图像上表现为胸膜腔内低密度区域,可伴随肋骨聚拢、纵隔向患侧 移位等征象。常见于结核性胸膜炎、肺炎旁胸腔积液、肿瘤胸膜转移等疾病。
2024版胸部影像14种经典肺结节影像值得收藏学习
MRI即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 和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产生 信号,并通过计算机重建图 像。MRI对于软组织分辨率高, 无辐射损伤,但价格昂贵且 扫描时间长,一般不作为肺 结节的首选检查方法。
PET-C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 描与CT的融合技术,能够同 时提供功能代谢信息和解剖 结构信息。PET-CT在肺结节 的良恶性鉴别和肿瘤分期方 面具有较高价值,但价格昂 贵且辐射剂量较大。
24
提高对罕见病例的认识和警惕性
罕见病例的学习
加强对罕见病例的学习和认识,提高诊断水平。
多学科协作
对于疑似罕见病例,应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和讨论,共同制定 诊疗方案。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对于已经确诊的罕见病例,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 识体系。
2024/1/27
25
06
收藏学习价值与未来发展 趋势探讨
27
加强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诊断水平
2024/1/27
参加专业培训课程
积极参加胸部影像相关的专业培训 课程,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 能,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诊断能 力。
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主动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交流 活动,与同行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和 探讨,分享经验和心得,共同提高 诊断水平。
28
2024/1/27现
肺结节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也可能 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 症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结节的性质、 大小、位置等有关。
诊断依据
肺结节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如 X线胸片、CT等。对于疑似恶性结节, 还需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2024/1/27
2024/1/27
3
定义及发病原因
定义
肺结节是指肺部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cm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影像学表现 为密度增高的阴影,可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晰或不清晰。
胸部CT影像征象图解
1
肉芽肿样病变
1.基本概念:肉芽肿样病变是 一种形态学上介于实变和肿块 之间的阴影,似肿块非肿块、 似实变非实变的不规则斑块影。 常呈多发病灶,也可单发。
2
.病理基础:累及多个腺泡、
肺小叶或肺段的增殖肉芽肿性 病变、慢性炎性病变、机化性 纤维母细胞灶、小血管炎或出 血坏死性病变或肿瘤性病变等。
小叶内间质(intralobular interstitium):
是肺小叶内的间质性网状组织,包
括肺泡壁内细小的网状结缔组织 (又称隔性间隔或实质性间质)和 小叶内延伸到肺泡导管和肺泡囊的 支气管血管周围的间质(中轴间 质)。
小叶间质增厚—轻度网状改变
小叶核心 (LOBULAR CORE) 二次肺小 叶的中央部分,包括供应肺小叶的 肺动脉和细支气管分支以及支持性 的支气管血管周围或“中轴”结缔 组织
结节
平片和CT:结节在胸片上的表现是:圆形 高密度影,边界清楚或者不清,直径月3cm。 (a)腺泡结节为圆形或者卵圆形,边界不 清,直径5~10mm,一般认为是实变导致腺 泡实变造成的。本用法只适用于多发病灶 时。(b) 假结节可以可以类似肺结节,可能 是肋骨骨折,皮肤病变,体表的设备,解 剖变异或者重叠影。在CT上,结节表现为 圆形或者不规则的密度增高影,边界清楚 或者不清楚,直径小于3cm。
淋巴周围性分布
解剖:本征象的特征是病变在肺内沿着或 者邻近淋巴管分布。淋巴组织位于支气管 血管束、小叶间隔、肺部大静脉和胸膜。 肺泡内无淋巴组织。
CT.—
沿肺内淋巴系统路径发生的病变,即肺门 病变、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病变、小叶中心 间质病变,小叶间隔病变、胸膜下病变, 均为淋巴周围性分布。典型情况见于结节 病(结节病)和癌性淋巴管炎。
胸部CT影像征象高清图解-V1
胸部CT影像征象高清图解-V1
【正文】
胸部CT影像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手段,可以用于观察胸部内部组织
结构的情况。
通过对胸部CT影像的分析,医生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从而诊断出患者的疾病情况。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胸部CT影像征象的高清图解。
一、心脏
1. 心包积液:心包是紧贴心脏表面的一层薄膜,如果在心包腔内积聚
了大量液体,就会形成心包积液。
在胸部CT影像中,心包积液表现为
心脏周围呈现出低密度区域。
2.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如果出现在左心室前壁,
则在胸部CT影像中可以看到左心室前壁区域呈现出低密度区域。
二、肺部
1. 肺实变:肺实变是一种肺部感染性疾病,可以表现为肺内结构模糊,密度增加。
在胸部CT影像中,肺部实变表现为密度增高的区域。
2. 肺结节: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在胸部CT影像中表现为
圆形或椭圆形阴影区域,密度以及边缘均匀。
3. 肺癌: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如果在胸部CT影像中发现肺部阴影
密度越来越大,边缘越来越不规则,则极有可能是肺癌。
三、胸膜及纵隔
1. 胸膜增厚:胸膜增厚是一种肺部疾病,可以在胸部CT影像中表现
出胸膜厚度增加。
2. 纵隔淋巴结肿大:纵隔淋巴结肿大是由某些疾病引起,在胸部CT
影像中可以看到纵隔部位肿大的淋巴结。
以上就是胸部CT影像征象高清图解的详细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具体的疾病诊断,还需结合临床病史、体征以
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胸部征象]“铺路石征”的影像表现与临床意义
[胸部征象]“铺路⽯征”的影像表现与临床意义铺路⽯征【名词】铺路⽯征英⽂:crazy paving appearance。
⼜名:碎⽯路征。
【影像表现】这是薄层CT中的常见表现,在胸部薄层CT或者⾼分辨CT (HRCT)上表现为呈地图状分布的、重叠有⽹状的光滑细线影的散在或弥漫的磨玻璃影,由于好似由⽯头或⽔泥块铺成的⼩路,故名。
见图1⾄图5。
图1艾滋病患者右上肺铺路⽯征图2肺泡蛋⽩沉积症患者显⽰铺路⽯征图3肺泡蛋⽩沉积症患者左上肺铺路⽯征图4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患者右下肺铺路⽯征图5肺泡微结⽯症患者显⽰铺路⽯征【病理机制】铺路⽯征⾸先由Murch等在19g9年的肺泡蛋⽩沉积症病例中发现并报道,认为是⼩叶间隔增厚的结果,以后的研究表明⼩叶间质增厚也参与此征的形成。
在肺泡蛋⽩沉积症中,铺路⽯征相应的病理改变多为肺泡内富含磷脂蛋⽩样物质充盈,肺泡间隔淋巴细胞浸润、⽔肿、成纤维细胞增⽣及胶原沉积形成⼩叶内间隔和⼩叶间隔增厚所致。
在其他间质性肺部病变中也有类似的组织学改变。
但Kang等根据CT病理对照提出在肺泡蛋⽩沉积症中的⽹影是在肺泡内的周期性Schiff阳性物质堆积在邻近⼩叶间隔上的结果,⽽不是间隔的增厚。
多数CT与组织学的⽐较可见到:细线影多为肺泡实变,其次为间质纤维化,或为两者都有,总之,60%病例都未见到⼩叶间隔增厚,因此,CT上的铺路⽯征在诊断上并⽆特异性,它可以是单纯由于⽓腔实变⽽致,此时肺泡内的物质呈线状沉着,正好位于肺的基本单位如腺泡、⼩叶等的边缘⽽出现⽹状结构。
因此,当在CT上见到铺路⽯征时要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加以鉴别诊断。
【临床意义】铺路⽯征是肺泡蛋⽩沉积症的特征性胸部CT表现。
肺泡蛋⽩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 PAP) 指原因不明的肺泡内弥漫性蛋⽩沉着,⾸先由 Rose 于 1958 年报道,迄今⽂献报告400?500例,国内于1965年⾸例报道。
常见的X线胸片
常见的异常胸片征象导语:X线胸片作为一种经济简便的常规检查,可以较好地显示出胸廓、肺组织与肺血管、心脏、胸部血管等的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虽然其精确性不如新兴的断层成像手段,但因其简、便、廉和可重复性等优点,仍然有着独特且重要的参考作用。
临床上对某些疾病,例如主动脉夹层,考虑到此病可能比诊断出此病更为重要,而胸片往往是患者入院后第一手影像学资料,如果可以从胸片的异常征象中发现心血管病的蛛丝马迹,进而诊断出相关疾病,特别是主动脉夹层这种需紧急处理的疾病,则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以最常见的后前位胸部平片作引,扒一扒那些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异常胸片征象。
(一)正常胸片中的心脏与大血管1-1图 1-1 正常胸部 X 线平片(后前位)正常胸部解剖结构及后前位胸片如上图所示。
胸片可见:1. 右心缘:上段为上腔静脉,下段为右心房右缘;2. 左心缘:上段为主动脉结(即主动脉弓投影);中段为肺动脉段,由肺动脉主干构成;下段为左心室缘;3. 心胸比率:心脏横径/经右侧膈肌顶端测量的胸廓内壁横径,可衡量心脏在胸腔内相对大小,如图,即 (a1+a2)/b ,正常值为 0.44±0.03,且不超过 0.5。
心胸比率在 0.51-0.55 时,为轻度增大;0.56-0.60 为中度增大;大于 0.6 则为重度增大。
(二)异常胸片中的心脏与大血管1. 普大型心:又称为球形心,见于全心衰、心肌炎、心包积液,胸片特点为:各房室均增大。
多由左右心室、心房同时扩大或者心包内渗出、心影呈烧瓶样扩张所致。
2-1图 2-1 普大型心,左右心房、心室均扩大,肺动脉段平直2.梨形心:也称二尖瓣型心,见于二尖瓣瓣膜病变、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等。
胸片特点为:主动脉结小,肺动脉段突出,房室增大。
多由二尖瓣病变导致左房、右室及肺循环负荷增大所致。
2-22-3图 2-2 普大型心,该例为心包积液,心胸比率约 0.642.图 2-3 梨形心,左房、右室扩大,肺动脉段突出(箭头示),肺纹理增粗。
(整理)胸部医学影像征象集萃
[转] 胸部医学影像征象集萃1、串珠样间隔征胸部高分辨扫描图像上,在肺野周边部或外1/3的肺内小叶间隔表现为不规则、结节状增厚。
这是肿瘤细胞在毛细血管或淋巴管内不规则膨胀性生长以及继发的血管周围和间质水肿及纤维化。
串珠样间隔征的形成,主要是转移瘤细胞或瘤栓经血型或淋巴播散以及逆行性淋巴管转移在肺周边部的毛细血管或淋巴管内,致使转移灶远测血管或淋巴管扩张;转移灶阻塞引起肺间质水肿;病灶在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周围不规则生长;长期间质水肿继发纤维增生;周边部毛细血管或淋巴管内肿瘤生长并填充其间。
该征主要见于肺转移瘤,其次也见于肺结节病和先天性肺小叶周围纤维化。
2、多结节聚合征胸部高分辨CT扫描时,这种表现有三种表现:花瓣状、桑椹样和葫芦状。
花瓣状病灶一般直径在2公分以内,纵隔窗下可见由3~5个1~5mm的小结节聚合而成,每个小结节之间有低密度分隔,形如花瓣;桑葚样病灶大于2公分,由10个左右的小结节聚合而成;葫芦状结构呈多个椭圆形堆彻排列,胸膜侧的结节最大,直径可达3~5公分,其内密度较低,近肺门侧直径较小,直径约1.5公分,形如葫芦状。
花瓣状聚合被认为是周围性肺癌的早期表现;桑葚样多结节聚合征可能是小叶间隔纤维增生,肺癌各部生长不一,肿瘤生长遇到阻力;葫芦样结节被认为是肿瘤组织以连续浸润方式进行扩散,由于肿瘤不断增大,从原发肿瘤脱落下来的流组织经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等侵入并破坏周围正常组织且继续生长(肿瘤成团的充满肺泡腔,并沿肺泡空向周围继续生长,膨胀性扩大)或肿瘤沿肺泡壁伏壁生长,都可以形成此征。
3、反晕征和晕征的表现相反,在高分辨胸部CT肺窗上观察,病灶中心密度低呈磨玻璃状,周围是新月形或环形高密度,厚度至少2mm。
这种表现是由于中心为低密度由肺泡间隔浸润和细胞碎片,周围环形或新月形高密度是肺泡管机化性肺炎或致密、均匀肺泡间细胞浸润所导致的致密气腔实变。
起初认为对诊断隐原性肺泡炎有特异性,但随后发现该征象也见于类球孢子菌病的描述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晕征
● 和晕征的表现相反,在高分辨胸部 CT 肺窗上观察,病灶中心密度低呈磨玻璃状,周围是新月形 或环形高密度,厚度至少 2 mm。这种表现是由于中心为低密度由肺泡间隔浸润和细胞碎片,周 围环形或新月形高密度是肺泡管机化性肺炎或致密、均匀肺泡间细胞浸润所导致的致密气腔实变。
● 起初认为对诊断隐原性肺泡炎有特异性,但随后发现该征象也见于类球孢子菌病的描述中。和晕 征相似,当该征象见于多种疾病后,可能失去其特异性。
● 血流分配到那些正常肺组织区的密度则增高,表现为相应肺密度区域的增高。这种异常的低密度 和正常肺组织的相对高密度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所谓的「马赛克分布」。
● 这种征象的形成主要有小气道疾病、血管性疾病如肺栓塞、浸润性肺病如卡氏非囊虫肺炎、慢性 嗜酸性肺炎、过敏性肺炎及化脓性肺炎等。
芽树征
● 树芽征是指病变累及细支气管时,由于炎性渗出物或分泌物堵塞细支气管,CT 表现为小叶中心 分枝状线影和与其相连的细支气管横断面结节影,状如春天里挂满枝芽的「树」,即「树芽征」。
● 印戒征是支气管扩张的 CT 表现,它是支气管壁弹性组织和肌肉组织破坏而导致的局部支气管不 可恢复的异常扩张,是受累支气管多种病理过程共同的最终结果。支气管扩张的病理改变主要是 管腔扩张和管壁增厚。
桃尖征
● 桃尖征是指肿块某一边缘尖角状突起形似桃尖,是炎性假瘤包膜的粘连牵拉,为良性肿块尤其是 炎性假瘤特有。
花朵征
● 花朵征这里主要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早期表现。
● 肺窗上观察,肺血管纹理显著增强,一般在小叶范围渗出,主要为间质渗出,因此密度较淡,往 往呈磨玻璃样密度,外形如「花朵」样,即增粗的血管纹理为「花柄」,小叶范围的渗出影像为 「花冠」,散布其间的肺血管分支犹如「叶脉」,形成一朵朵根在肺门,朝向胸膜下的含苞欲放 的「鲜花」,彼此界限清。
● CT 不能显示直径小于 2 mm 支气管,故正常小叶支气管 CT 扫描时不显示,但当小叶支气管发 生病变时,CT 就可以显示出来。
● 树芽征的相关疾病有:肺支气管的感染性病变、免疫性疾病如变应性支气管肺型曲霉菌病、先天 性疾病如囊性肺纤维化及纤毛运动异常综合征(Dyskinetic’s 综合征)、吸人刺激性物质等。
● 软组织密度环代表扩张的支气管,其内低密度为扩张支气管内所含的气体,小圆形软组织密度影 代表与扩张支气管伴行的肺动脉。
● 受累的支气管常见于中等管径的支气管,因为主、叶及段支气管软骨较硬较厚,对扩张的抵抗力 较大,而在严重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中,远端小支气管常有闭塞,数量减少,故仅有中等大小的支 气管才能明显的扩张。
● 病变严重时,「花朵」可融合,形成「花丛」样外观;纵隔窗上常不显影;纵隔淋巴结不大;早 期空气支气管征不多见,进一步实变时明显;动态观察,进展迅速,但吸收慢,和临床症状不同 步,后期纤维化明显;常在背部坠积性发病,而支气管开口向上的肺叶、段发病相对少见;可以 上肺野发病为主。
印戒征
● 印戒征的影像表现由一个小的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和一个圆形低密度区的较大的环形软组织密度影 相连而成,形似印戒。
腹水鉴别
● 1. 膈肌征:横隔顶向头侧凸出,低密度影在膈外周为胸水,在膈内为腹水。
● 2. 膈脚移位征:胸水时压迫膈脚向前、向外侧移位。
● 3. 界面征:肝与肺在层面上的分界一般是清晰的,腹水时也清晰明确,而当胸水时则肝肺分界不 清晰。
● 4. 肝裸区征:肝的背侧内部肝与膈肌直接相贴,此为裸区,产生腹水时液体不在此区潴留。
胸部经典影像征象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毛刺征
● 在平片或 CT 肺窗上常常可以看到自肺内肿块或结节边缘向肺周围实质伸展的、不与胸膜相连的 放射状无分支短线状影。
● 小于 5 mm 的毛刺称为短毛刺,大于或等于 5 mm 的称为长毛刺。肺结节或肿块边缘有很多种情 况,锯齿、尖角、三角形、分叶等,其中前三种情况称作棘突征;边缘线条影如果和胸膜相连则 称作胸膜凹陷征;如果边缘线条有分支,则为血管影。
● 真菌感染的早期 X 线表现可能正常,之后出现但发或多发边界不清的周围性斑片状影,最后呈大 片状或结节、或肿块抑或粟粒状,大约半个月后出现空气半月征(发生率约 50%)。
马赛克征
● 马赛克征表现为肺密度增高区和肺密度减低区夹杂相间呈不规则的补丁状或地图状。吸气相上的 马赛克征可能是由浸润性肺疾病、空气潴留或血管阻塞引起。呼气相的马赛克征更加明显,则可 确定有空气潴留引起。
● 由于肿瘤大多位于肺的浅表部位,邻近胸膜常出现炎性反应,继之局限性的胸膜增厚、粘连,于 肿物边缘可见类似胸膜幕状粘连的尖角状表现,这种尖角和肿块连在一起酷似一个桃子的桃尖。
● 毛刺征主要见于周围型肺癌,是肿瘤细胞向邻近血管鞘或局部淋巴结浸润,或者促结缔组织生成 反应形成的纤维带。良性结节如炎性假瘤和结核球,边缘也可见毛刺,不过常常是长毛刺。
空气半月征
● 该征象通常被认为是曲菌移植到已有的空洞内或在血管侵袭性曲菌病中梗死的肺收缩的结果。但 该征象也见于其他情况,包括结核病、Wegener 肉芽肿、空洞内出血和肺癌。
铺路石征
● 碎石路征或称铺路石征,是胸部 CT 上的一种影像学征象,主要表现为在弥漫性或散在分布的毛 玻璃样浸润影中,有小叶间隔增厚、小叶内线状影重叠存在。
● 碎石路征最初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病例中发现,并认为是 PAP 特征性的胸部 CT 表现; 但实际上,感染性疾病、肿瘤、特发性肺弥漫性疾病(DPLD)、吸人性病变等都也可以出现。
串珠样间隔征
● 肺转移瘤 CT 检查时,肺间质显示重要改变即间隔不规则增厚和串珠样改变,尤其在肺高分辨 CT 图像上,在肺野周边部或外 1/3 的肺内小叶间隔表现为不规则、结节状增厚。并把这一表现 称作「申珠样隔征」。
● 这一表现的病理基础被认为是肿瘤细胞在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内生长及继发血管周围和间质水肿及 纤维化所致。该征主要见于肺转移瘤,其次也见于肺结节病和先天性肺小叶周围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