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清单货币政策
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清单货币政策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清单 - 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学中,货币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采取的用于影响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金融市场的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中与货币政策相关的基础知识点。
一、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维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
为实现这些目标,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工具,例如利率政策、准备金政策和市场操作等。
利率政策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影响借贷行为和资金供求关系。
准备金政策则以调整商业银行必须保持的准备金存款来影响银行的贷款能力和存款多寡。
市场操作则是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等来调节市场上的流动性。
二、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经济体中流通的货币总量。
它通常由中央银行决定,并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
在现代货币制度中,常用的货币供应量衡量指标包括M0、M1、M2和M3等。
M0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
M1包括M0和活期存款。
M2包括M1和较长期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货币市场基金等。
M3则包括M2和中长期的债券、股票等。
三、利率水平利率是借贷交易中的资金价格。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主体的借贷行为和投资决策。
在市场经济中,短期利率通常由中央银行确定,长期利率则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通过调整利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居民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意愿,从而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四、通货膨胀与物价稳定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经济现象。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以维持物价的稳定。
一般来说,物价稳定意味着通货膨胀率低于一定的目标水平,例如2%。
五、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周期性波动的现象。
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
在经济繁荣时期,通常会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而在经济衰退时期,通常会采取宽松性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1、GDP的概念:全名国内生产总值,是在某一既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GDP用Y表示,Y=C+I+G+NXC为消费,I为投资,G为政府购买,NX为净出口。
2、消费:消费指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物品包括购买的汽车与家电等耐用品,以及食品和衣服等非耐用品。
服务包括理发和医疗这类无形的东西。
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也包括在消费服务中。
3、投资:指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服务的物品的购买。
它是资本储备,存货和建筑物购买的总和。
建筑物投资包括新住房支出。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投资4、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和服务的支出。
包括政府员工的薪水和用于公务的支出。
比如当政府为陆军将军支付薪水,为政府购买,当政府支付解雇人员的失业保证金,为转移支付。
5、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
净出口决定因素:(1)本币对外币的汇率(2)外国对此货物的需求(3)外国的政治状况(4)外国的经济情况(5)本国的生产,科技,经济水平(6)本国的政策6、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真实gdp:指定一年为基年,然后用基年价格来计算所有各年的物品与服务的价值。
名义gdp用当年价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真实gdp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的价值。
7、gdp平减指数只反映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公式: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8、通货膨胀:描述物价水平上升。
要点:是价格水平从低位上升向较高位的过程,一直在高位不叫通货膨胀。
衡量指标:通货膨胀率公式:d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讲解完毕。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二、总产出核算的方法
1、收入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的收入进行汇总。以Y代表总产出,DPI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Z代表折旧基金收入,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则以收入法计算的总产出可以表示为: Y = DPI + Z + T 因为个人收入DPI总可以分解为消费C和储蓄S,企业折旧基金也可以表示为储蓄S,因此上式还可以表示为: Y = C + S + T
三、我国的利率分三种: 第一,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即基准利率, 又称法定利率; 第二,商业银行对企业和个人的存、贷款利率,称为商业银行利率; 第三,金融市场的利率,称为市场利率。其中,基准利率是核心,它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作用,它的变化决定了其他各种利率的变化。
4、结构性通货膨胀 从生产率提高的速度看,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是,一些部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快,另一些部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慢;从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是,一些部门正在迅速发展,另一些部门渐趋衰落;从同世界市场的关系看,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是,一些部门(开放部门)同世界市场的联系十分密切,另一些部门(非开放部门)同世界市场没有密切联系。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不容易使生产要素从生产率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高的部门,从渐趋衰落的部门转移到开放部门,但是,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正在趋向衰落的部门以及非开放部门在工资和价格问题上都要求“公平”,要求向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正在迅速发展的部门以及开放部门“看齐”,要求“赶上去”,结果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由这些原因所造成的通货膨胀就被经济学家称为“结构性”通货膨胀。
业务银行
存 款 D(D = R + C)
准备金 R(R = rD ,r=20%)
宏观经济基础知识
宏观经济基础知识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规律。
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国家、地区或全球范围内的总体经济运行情况,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货币政策等。
本文将简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基础概念和知识。
一、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即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GDP包括国内的消费、投资、政府支出以及净出口额。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分别是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产出法通过统计国家各行业的产值来计算GDP;收入法以工资、利润、利息以及其他收入为基础计算;支出法则通过计算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来得出。
GDP的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二、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度增长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供求关系失衡、货币政策过度宽松等。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着广泛的影响,包括降低货币的购买力、增加企业成本、影响消费者行为等。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一般的目标是保持通货膨胀率在一个可控范围内。
三、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未能找到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失业率是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反映了劳动市场的情况。
高失业率可能导致社会问题和经济不稳定。
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就业政策、培训计划等来降低失业率。
四、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一系列措施,旨在控制货币供应量、调节利率和维护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对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等。
一般来说,当经济增长过快时,央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当经济增长过慢或面临衰退时,央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
五、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的波动和循环变动。
通常将经济周期分为扩张期、高峰期、衰退期和低谷期。
扩张期和高峰期是经济活动增长的时期,衰退期和低谷期是经济活动下降的时期。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和企业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国民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可以用来衡量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产出(GDP)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劳动力、加大投资等手段来实现。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通常由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热等因素引起。
5.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状况。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控制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政策手段。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从高度增长(扩张期)到低迷(衰退期),然后再回到高度增长的循环过程。
经济周期会引起产出、就业和通胀等变动。
10.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比率,用来衡量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价值关系。
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框架(完整版)
Part
02
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GDP)
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 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总和。
计算方法
有三种方法计算GDP,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作用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和经济 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宏观经济政 策的重要依据。
国民收入
代表人物
保罗·萨缪尔森等。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总结词
坚持国家干预经济,强调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非竞争性。
详细描述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市场机制在长期中是稳定的,但在短期中会出现非竞争性和非充分就业的情况 。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政策工具来稳定经济,减少失业和提高就业率。
代表人物
詹姆斯·托宾、罗伯特·索洛等。
定义
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所获得的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计算方法
国民收入可以通过GDP扣除折旧和间接税净额计算得 出。
作用
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经济福利水平的重要指 标,也是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
失业率
定义
失业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处于失业状态的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
能。
基础设施投资 3 建设和完善交通、通讯、
电力等基础设施,降低交 易成本。
经济发展的挑战
资源环境压力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资源过度消 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体制机制障碍
制度僵化、腐败等问题可能阻碍 经济发展和创新。
收入分配不均
经济增长可能带来收入差距扩大, 导致社会不稳定性增加。
外部经济冲击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如贸易 保护主义、地缘政治风险等,对 经济发展构成威胁。
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国家、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货币政策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主要指标和政策工具等方面,带您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1.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指标,它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水平和规模大小。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期内,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它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影响人们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利用情况的指标,它表示就业人口中没有工作但是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者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的变化会反映出经济的景气状况。
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1. 宏观经济增长率宏观经济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指标,通常用GDP年度增长率来表示。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增长率越高,代表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2. 价格指数价格指数用来反映一定时期内物价总水平的变动情况,常见的价格指数有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等。
价格指数的变化可以表明通货膨胀或通缩的程度。
3. 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是衡量消费者信心程度的指标,它反映了消费者对经济状况和个人财务状况的判断和预期。
消费者信心指数的高低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消费水平。
三、宏观经济学的政策工具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可以对通货膨胀、失业率等问题进行调控。
2.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和税收收入,可以对经济增长、就业等产生影响。
3. 外汇政策外汇政策是国家调控外汇市场的政策。
202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总结
202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总结一、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总结1. 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指标。
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其核心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包括了国民经济的生产、收入和支出三大核算部门,分别是企业部门、家庭部门和政府部门。
3. 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了总量平衡、比例变化和均衡增长。
其中总量平衡是指国民收入、总支出和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比例变化是指宏观经济体系内各个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的变化;均衡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的合理增长。
二、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总结1. 市场经济与市场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体制,市场是指经济活动中供求关系的交汇点。
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 市场均衡和市场失衡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上供求关系达到平衡状态;市场失衡是指市场上供求关系未达到平衡状态。
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均衡是资本、劳动力和产品价值的确定因素。
3. 政府与市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职责包括了资源配置的改善、市场秩序的维护和社会公平的实现。
政府通过税收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调节市场失衡。
三、国民经济目标和政策知识总结1. 国民经济目标国民经济的总体目标包括了国民经济增长目标、实物生活水平提高目标和经济稳定目标。
实现这些目标有利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 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和措施。
主要包括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经济政策的目标是通过调控经济运行状态来达到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
3. 国民经济体制国民经济体制是指国家对经济资源的所有权和资源配置方式所确定的基本制度。
国民经济体制可以分为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和混合经济体制。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框架(完整版)
• 23.下列能扩张货币的政策是( )
• A.降低再贴现率
B.央行卖出有价证券
• C.提高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 )
• A.在10%以内
B.在10%以上和100%以内
• C.在100%以上
D.在200%以上
• 25.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 于( )
• (1)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多少?
• (2)平均预算乘数是多少?若政府税收与 政府购买同时增加100,则国民收入如何变 化?
• 假设货币需求L= 0.2Y- 5r,实际货币供给 M=100;消费函数C= 40+0.8Yd,税收 T=50,政府支出G=50,投资I=140-10r。 试求:
• (1)IS和LM 方程;
经济学基础宏观部分小结
国民收入核算
典型题目
• 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IS–LM模型表示 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 (1)货币存量不变;(2)用适应性货币 政策保持利率不变。并说明两种情况下的 经济后 果区别。
• 1. 下列各项应计入GDP的是( )
•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购买普通股票
B.边际储
蓄倾向为0.5
• C.边际消费倾向为0.75 费倾向为0.8
D.边际消
• 13.如果由于货币供给的增加LM曲线向外移动了100亿元,而且货币 交易需求量为收入的一半,则货币供给增加了( )
• A.40亿元
B.50亿元 C.100亿元 D.200亿元
• 14.在IS 曲线与LM曲线相交时表示( )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 6.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 A、对 B、不对 C、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框架完整版
通货膨胀的定义和类型
定义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上升的现象。
温和通货膨胀
价格水平缓慢上涨,对经济影响较小。
恶性通货膨胀
价格水平急剧上涨,货币迅速贬值。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由于成本上升导致价格上涨,通常出现在工资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时。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
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曲线,通常认为在短期内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高失 业率可能伴随低通货膨胀率,反之亦然。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分析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原因、影 响及如何解决。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研究国民收入水平如何决定,以 及影响国民收入的因素有哪些。
探讨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规律和原 因,以及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研究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来调节经济,实现经济增 长、就业、物价稳定等宏观经济 目标。
经济发展的目标
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经济增长、减少贫困 、消除不平等、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之间存在 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关系,需要综合考虑和平衡发展。
04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的分类和原因
摩擦性失业
由于市场信息不充分和工作转换 而引起的临时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换 代而引起的长期失业。
间接法:利用各种价格指 数,将国内生产总值换算 成现价或不变价国内生产 总值。
国民收入的基本构成
工资收入
指居民通过提供劳动所获得的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 贴等。
利润收入
指企业通过经营所获得的净收益,包括企业所得税后的净 利润、企业留存收益等。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的运行和变化的规律,包括国民经济总量、总的价格水平、经济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经济周期等宏观经济指标。
下面来谈谈宏观经济学的一些知识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目标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其目标是研究如何使整个经济体系保持稳定和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的目标包括以下方面:1、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使整个经济体系实现最优资源配置,从而达到最大化社会福利的目的。
这涉及到如何合理调配国民经济中各种资源的使用,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资本资源等。
2、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的目标也包括维持经济增长的平稳状况,避免出现经济过热或经济危机等不良情况。
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如调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以实现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的平稳增加。
3、维持稳定的价格水平宏观经济学的目标还包括维持良好的价格水平,避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出现。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价值下降,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而通货紧缩则会拖累经济发展、抑制消费需求。
4、实现高就业率目标宏观经济学的目标还包括实现全员就业或最大就业目标。
这要求国家要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关注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变化,加强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等。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和分析是建立在基本假设的基础上的。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主要有以下几个:1、市场经济具有自我调节机制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
它具有自我调节的机制,当市场经济内部出现某种变动时,市场会通过价格等信息传递调整机制来实现自我调节。
例如,当供需失衡时价格会自动变动来达到市场均衡。
2、人们理性行为并追求利益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假设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的决策时是基于理性行为的。
他们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希望通过自己的经济活动获得更多的利益。
3、经济体系处于长期稳态宏观经济学假设整个经济系统从长期来看处于稳态,受到内部和外部冲击时,经济体系会通过自我调节机制向长期平衡的方向演变。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复习GDP与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复习GDP与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复习:GDP与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国家或地区的总产出、总就业、总消费、总投资以及价格水平等宏观指标。
其中,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是宏观经济学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和劳务的总值。
一、GDP的计算方法GDP的计算有三种方法:支出法、产出法和收入法。
支出法是通过对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投资以及净出口进行统计得出的;产出法是通过对各产业部门价值的累加得出的;收入法是通过统计各因素报酬的总和得出的。
1. 支出法:GDP = C + G + I + NXC表示个人消费支出,G表示政府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NX表示净出口(净出口=出口-进口)。
2. 产出法:GDP = ∑(各产业最终产品价值)通过对各产业的产出进行统计,并将其价值进行累加,得到GDP 的值。
3. 收入法:GDP = ∑(劳动者报酬 + 利润 + 折旧 + 息税净收入)通过统计各因素报酬(如劳动者报酬、经营者利润等)以及折旧和息税净收入的总和,得到GDP的值。
不同的计算方法可以互相验证,通常在国内用支出法计算GDP,而国际上则多采用产出法。
二、经济增长与GDP经济增长是指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GDP的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通常被认为是国家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1. 增长率的计算:GDP增长率 = (本期GDP-上期GDP) / 上期GDPGDP的增长率可以用来衡量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幅度。
2.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劳动力、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制度环境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 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 资本积累: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积累更多的物质资本和提高人力资本的素质,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总量的变化、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层面的问题。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一、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总量。
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GD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计算 GDP 有三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
支出法是通过计算经济中对各类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总和来得到GDP。
包括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即 GDP = C + I + G + NX 。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收入的角度来计算 GDP,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
二、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议题之一。
经济增长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总量不断增加。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强调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内生增长理论则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技术进步是内生的,是由人力资本、知识积累等因素决定的。
三、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它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对经济产生多种影响。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通常有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 GDP 平减指数等。
通货膨胀的成因包括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结构性因素等。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人找不到工作的状态。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
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等原因导致的短期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则与经济周期相关,是经济衰退时产生的失业。
山东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梳理
山东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梳理一、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学科,着眼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它主要关注的是国民经济的总量和总体性质,对宏观经济运行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用于描述和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
常用的核算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消费、储蓄和投资等。
其中,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宏观经济运行与经济增长宏观经济运行包括短期经济波动和长期经济增长两个方面。
短期经济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需求方面的消费、投资、净出口、货币政策等;长期经济增长受到劳动力、资源、技术、投资等因素的制约。
四、货币与金融货币是经济交换媒介,金融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组织形式。
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和利率是宏观经济中重要的因素。
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运行密切相关,它对经济增长、消费和投资都有重要影响。
五、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研究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
贸易是国际经济往来的重要形式,国际贸易对国家的产业结构、就业、国际收支等产生重大影响。
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也是国际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规模的增加,发展则包括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改善。
经济发展不仅仅追求经济规模的增长,还追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护环境、改善社会制度等综合发展。
七、供给与需求供给与需求是经济体中两个基本力量,它们通过市场机制相互作用来决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供给方面包括生产者和企业,需求方面包括消费者和政府。
供需的平衡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
八、就业与失业就业是指劳动力得到合适工作并从中获得收入;失业是指劳动力寻找工作但无法找到合适工作。
就业和失业状况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政府通常采取相应的就业政策来促进就业。
九、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通货紧缩则是货币供应不足导致物价下降。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
《宏观经济学》选择(15*2分)名词解释(5*3分)计算(2*10分)问答(2*10分)论述(1*15分)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二、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绿色GDP1、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1)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2)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3)GDP=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2、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1)根据增值法,增值就是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2)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3、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GDP=C+I+G+NX4、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绿色GDP,GGDP)=GDP-能源等自然资源消耗-环境破坏绿色国内生产净值(绿色NDP,EDP)=NDP-能源等自然资源消耗-环境破坏=GDP-折旧(物质资本损耗)-能源等自然资源消耗-环境破坏三、名义GDP与实际GDP1、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是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3、实际GDP剔除了价格影响因素,能够反映实际产量的变动,是一个更明确的经济福利衡量指标。
将一国某一年的实际GDP除以该国人口数,可得到该国该年的人均GDP。
四、与GDP相关的其他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GNP),是经济社会(一国或地区)成员在一定时期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山东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梳理与解题技巧
山东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梳理与解题技巧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规律。
在山东省考研经济学的复习中,宏观经济学是一个关键的考点。
本文将对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提供一些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一、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梳理1. GDP和GDP的构成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计算:产出法和支出法。
产出法是通过统计各个产业的产值来计算GDP,而支出法是通过统计不同领域的支出来计算GDP。
GDP的构成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
2.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经济总量的增加,反映了经济的发展水平。
经济周期是经济增长的波动。
一般分为扩张期、高峰期、衰退期和低谷期。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考生需要了解其定义和特点。
3. 货币政策和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的一种政策手段。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定时期内流通的货币总量。
货币政策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了解其原理及政策工具对于宏观经济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4. 政府财政政策和国家收支平衡政府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支来实现经济管理和调控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国家收支平衡是指政府财政收支之间的平衡状态。
政府财政政策和国家收支平衡对于经济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考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二、宏观经济学解题技巧1. 熟悉题型与考点在复习过程中,考生需要熟悉宏观经济学的常见考点和题型,并注意记忆和理解重点知识点。
这样可以帮助考生在考试中更加准确地把握问题的重点和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
2. 多做题目,总结解题规律经济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宏观经济学更是如此。
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解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总结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规律。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宏观经济学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
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
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JHenderson)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2024年公务员考试经济学基础内容
2024年公务员考试经济学基础内容经济学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它在教育与就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2024年的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学基础内容将继续是被广泛关注的热点。
本文将就2024年公务员考试经济学基础内容展开探讨。
一、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等方面的知识。
在2024年公务员考试中,考生应掌握以下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1. 国内生产总值(GDP):考生需要了解GDP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在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率中的作用。
2. 通货膨胀与价格指数:考生应掌握通货膨胀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价格指数的计算和解释。
3. 失业率与就业:考生需要了解失业率的概念、测算方法,以及失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考生应熟悉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工具,以及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调控经济周期中的作用。
二、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的经济行为和市场交易等方面的知识。
在2024年公务员考试中,考生应掌握以下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1. 供给与需求:考生需要理解供给与需求的概念和关系,以及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
2. 市场结构:考生应了解不同市场结构(如垄断、寡头垄断、完全竞争)对市场竞争和价格形成的影响。
3. 生产成本与效率:考生需要掌握生产成本的分类、计算和分析方法,以及效率的定义和测算。
4. 税收与公共产品:考生应熟悉税收的种类和作用,以及公共产品的特点和供给方式。
三、国际经济学基础知识国际经济学研究国际间的经济关系和国际经济交流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公务员考试也有一定的要求。
在2024年的公务员考试中,考生应掌握以下国际经济学基础知识:1. 国际贸易理论:考生需要了解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等,以及它们对国际贸易的解释和对策的影响。
2. 汇率与国际支付:考生应了解汇率的定义,以及汇率对国际支付、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表现和运行方式的学科。
通过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发展和政策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基础概念,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失业率和货币政策等。
通过了解这些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原理和经济学家们的研究成果。
一、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总量的指标。
它代表了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区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作为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GDP可以用来衡量经济增长、生产能力和繁荣程度。
它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主要部分。
二、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的是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供应量过多,或者需求过高而供应不足时,就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削弱货币的购买力。
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实施合理的货币政策,政府可以试图稳定通货膨胀水平。
三、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力市场上未就业人口所占比例的指标。
它通常以百分比表示,是经济活动和就业机会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失业率的变化可以反映出经济景气度和劳动力市场的表现。
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就业政策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四、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控制经济活动和稳定物价水平的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利率、汇率和信贷条件等,从而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
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而收紧货币政策则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五、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周期性波动的现象。
通常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危机期和复苏期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的波动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货币供应、投资水平和国际贸易等。
对于宏观经济学家和政府决策者来说,了解和预测经济周期是至关重要的,以便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总结: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是我们理解经济体系运行和政策影响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M = 100 + 80 + 64 + 51.2 + · · · · · · = 100 [ 1 +(1 - 0.2)1 +(1 - 0.2)2 +· · · · · ·+(1 - 0.2)n -1 ] = 100 / 0.2 = 500(万元) 3.货币乘数 如果用M表示货币供给,R表示中央银行发 行的现金,r 表示准备金率,则: M = R· 1/r
5
第二章 消费、储蓄与投资
一、消费、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
1. 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 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 所有支出。 2. 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 之间的依存关系。 如果我们以C代表消费,以Y代表收入,则上述 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C = c(Y) (满足条件dc / dy > 0;dc2 / d2y< 0) 如果我们把该函数视作一个简单的线性函数, 则其表达式为: C = a + bY (1 > b > 0)
宏观经济学基本知识
第一章 总产出
一、总产出核算的指标
1、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1)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 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2)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全 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14
货币市场的均衡
r
R0
R1
0
L = kY - hr M0 M1 M2 L,M
上图说明,在现代货币市场中货币供求的均衡主要是 由政府控制的。政府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确定货币 供应量的多少,并根据货币供应量的多少来调控市 场利率水平。上图中,当货币供给由M0扩大至M1 时,利率水平则由r0降低至r1;反之,如果货币供 给由M1减少至M0,利率水平则由r1上升至r0。
28
第五章 汇率
一、概念 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 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二、种类 ①固定汇率。是指由政府制定和公布,并只能在一 定幅度内波动的汇率。 ②浮动汇率。是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汇率。其 涨落基本自由,一国货币市场原则上没有维持汇 率水平的义务,但必要时可进行干预。 三、 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
9
(3)投机性货币需求:指人们通过买卖有价证券所 动用的货币。
r
r1 L 2 = f(r)= -hr
L 2 = -hr
r0
0
L2
10
货币总需求 L = L1 + L2 = k Y - h r
r
L = kY - hr
0 L2
11
二、货币供给 1. 现金货币:由一个国家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 2.存款货币:由一个国家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创造的 货币。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 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 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 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ratio。存款准备金, 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 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 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存款准备金率。超额 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存款 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 为资产运用把该函数视作一个简单的线性函数, 则其表达式为:I = α- ßr
8
第二 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Y
L1 = f(Y)= k Y
0
L1
一、 货币需求 1. 货币需求的动机 (1)交易性货币需求:指人们因生活消费和生产 消费所需要的货币。 (2)预防性货币需求:指人们为了应付突发性事 件所保留的货币。
3
2、支出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 人和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进行汇总。 以Y代表总产出,C代表居民最终消费,I代表国 内私人投资,G代表政府购买,则以支出法计算 的总产出可以表示为: Y=C+I+G 如果考虑进出口,以X代表出口额,以M代表 进口额,则上式需要改写为: Y = C + I + G +(X-M) 式中(X-M)称“净出口”。
27
二、失业的分类 自愿意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失业有很多种类,根据主观愿意就业与否, 即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又可以分成这样几种类型,可以分 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三、失业的种类 1,失业威胁着作为社会单位和经济单位的家庭的稳 定。 2,失业影响经济增长。 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 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 点。
23
3、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相互作用下的通货膨 胀 西方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任何实际的通货 膨胀过程极少可能或者只是需求拉动的, 或者只是成本推进的,大多通货膨胀的发 生总是包含了需求和供给(成本)两方面因 素的共同作用,把通货膨胀简单地归为需 求拉动型和成本推进型,会使通货膨胀发 生过程中的需求和供给因素失去了原有的 非对称性。
2
二、总产出核算的方法
1、收入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 门的收入进行汇总。以Y代表总产出,DPI代表个人可 支配收入,Z代表折旧基金收入,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 则以收入法计算的总产出可以表示为: Y = DPI + Z + T 因为个人收入DPI总可以分解为消费C和储蓄S,企业折 旧基金也可以表示为储蓄S,因此上式还可以表示为: Y=C+S+T
12
业 存 款D 务 (D = R + C) 银行
A银 行 B银 行 C银 行 . . . n银 行 100万元 80万元 64万元 . . . 0
准备金 R (R = rD ,r=20%)
20万元 16万元 12.8万元 . . . 0
贷款C (C = D - R )
80万元 64万元 51.2万元 . . . 0
26
第四章 失业
一、失业(Unemployment)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失业指的是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分离的一种状 态。在这种状态下,劳动者的生产潜能和主观能 动性无法发挥,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还对社会经 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狭义的失业指的是有劳动能力的处于法定劳动年龄 阶段的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没有得到有 报酬得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
20
(5)按照产生原因的不同区分 —— 第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第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第三,混合型通货膨胀。 第四,结构型通货膨胀。
21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 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 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需求拉 动通货膨胀理论是一种比较老的通货膨胀 理论,这种理论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 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下图常被用来 说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4
三、总产出核算的校正
消费价格平减指数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用当期市场价格计算,没有 扣减物价上涨因素。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用某一基期的市场价格计算, 扣减物价上涨因素。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消费价格 平减指数(通货膨胀率) 名义GDP=实际GDP×消费价格平减指数(通 货膨胀率) 实际GDP=名义GDP / 消费价格平减指数(通 货膨胀率)
24
4、结构性通货膨胀 从生产率提高的速度看,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 是,一些部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快,另一些部门生 产率提高的速度慢;从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社会经 济结构的特点是,一些部门正在迅速发展,另一些 部门渐趋衰落;从同世界市场的关系看,社会经济 结构的特点是,一些部门(开放部门)同世界市场的 联系十分密切,另一些部门(非开放部门)同世界市 场没有密切联系。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不容易使生产 要素从生产率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高的部门,从 渐趋衰落的部门转移到开放部门,但是,生产率提 高慢的部门、正在趋向衰落的部门以及非开放部门 在工资和价格问题上都要求“公平”,要求向生产 率提高快的部门、正在迅速发展的部门以及开放部 门“看齐”,要求“赶上去”,结果导致一般价格 水平的上涨。由这些原因所造成的通货膨胀就被经 济学家称为“结构性”通货膨胀。
19
3)按照对价格的不同影响区分 —— 第一,平衡型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 相同比例上升。 第二,非平衡型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 的比例不完全相同。 4)按照表现形式的不同区分 —— 第一,公开型通货膨胀,指通过物价水平统计反 映出来的通货膨胀。 第二,隐蔽型通货膨胀,指没有通过物价水平统 计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 第三,抑制型通货膨胀,指价格管制条件下,通 过排队、搜寻、寻租等途径 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
6
二、储蓄、储蓄函数与储蓄倾向
1. 储 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 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2. 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 依存关系。 S = s(Y) (满足条件ds / dy > 0;dc2 / d2y > 0) 储蓄是收入减去消费后的余额,即S = Y – C;在线性条件下,将C = a + bY,代入有S = Y (a + bY),经整理则有: S = - a + (1-b) Y (1 > b > 0)
16
一、 通货膨胀概述 1.通货膨胀的定义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经济 增长需要的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 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17
2.通货膨胀的度量
n t t P ∑ iQ i t t t t t t P Q P Q P Q 1 1 2 2 n n π in 100 1 100 0 t 0 t 0 t P Q P Q P Q 0 t 1 1 2 2 n n P ∑ iQ i i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