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 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 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ppt导学课件(有答案)-(高二历史)

(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ppt导学课件(有答案)-(高二历史)
兴儒学。
[易错易混]
三教合一并不是三教相互融合。魏晋南北朝时
期,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其统治地位发生动 摇,但并未失去。“三教合一”的主张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 “一教”, 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 调和并吸收佛教、 道教的理论。
二、程朱理学 [教材导学]
[ 易错易混 ]
“格物致知”和我们通常所说的“实践出真
③在认识论上,提出“ 说。 (3)评价 ①继承和发展了 者。
致良知
”“知行合一”的学
陆九渊
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
②其“知行合一”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轻巧识记] 宋明理学
[易错易混]
理学是儒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体系,是儒学
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而非独立于儒学之外的新的哲学流派;心学 是理学的一个流派,也并非独立于理学之外的新哲学。
思考:你知道女性贞节观的形成是受什么思想的影响吗? 提示:程朱理学。
一、三教合一 [教材导学]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适应形势的需要,吸收了佛教、道教 的精神,有 Nhomakorabea新的发展。
2. 隋朝 为主。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以儒学
崇儒 ,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大师 韩愈 率先提出复
[思路引导]
[解析]
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旨在规范人们的
行为和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统治秩序,不仅仅在于提 高个人修养。所以选择 C。
[答案] C
图示理解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 针对训练 ]
鹅湖之会与陆九渊进行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
后,朱熹写下《过分水岭有感》 ,诗曰:“地势无南北,水流有 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 陆九渊的心学 ( ) B.大同小异 D.大异小同

高中历史必修3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3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1.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2.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

由此判断,王阳明()A.反对穷理格物B.教人明辨善恶C.主张静心无为D.阐发禅宗学说3.梁启超说:“到了两宋,当然会产出儒佛结婚的新学派,加以那时候的佛家,各派都衰,禅宗独盛。

禅宗是打破佛家许多形式和理论,专用内观工夫,越发与当时新建设之道学相接近,所以道学和禅宗,可以说是宋、元、明思想全部的代表。

”其提及的“儒佛结婚的新学派”、“新建设之道学”是指()A.道家学派B.道教C.理学D.佛教禅宗4.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

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该材料中的习俗()A.起源于明朝中期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C.受外来文化影响D.受宗法制的影响5.“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

与此观点最接近的思想家是()A.朱熹B.陆九渊C.李贽D.顾炎武6.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7.宋明理学家大多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

其目的是()①巩固封建统治②培养社会责任感③维护社会稳定④禁绝个人欲望A.①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8.《朱子语类》中记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第3课 宋明理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第3课 宋明理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2017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课标要求】: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考点落实】一、宋明理学的概念宋代出现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它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是儒学从道、佛之中吸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

二、宋明理学的流派1.程朱理学:(1)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南宋的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2)主张:①核心思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之源在于天理。

②政治思想:天理和伦理道德相联系,提出“存天理,灭人欲”.③认识论:格物致知,即求“理”的方法.(3)影响:①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备受推崇,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②《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依据。

③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

2.陆王心学:(1)代表:南宋的陆九渊,明朝的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

(2)主张:①核心思想:心是宇宙万物本原,“心即理也”“心外无物”。

②认识论: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1.积极:(1)作为当时儒学主流,对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产生深远影响。

(2)重视主观意志力量,讲求自我克制,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最新)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精品《宋明理学》(含答案)

(最新)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精品《宋明理学》(含答案)

第3课宋明理学背核心语句1.北宋二程兄弟开创了理学;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陆王心学推进了理学新的发展。

2.程朱理学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

3.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记知识纲要一、三教合一1.背景(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2.表现(1)魏晋南北朝时期:①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②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③道教也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3)唐朝:①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②儒学大师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探究升华]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和孔子。

三人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的学派,反映了隋唐以来的“三教合一”的文化现象。

“三教”是指哪三教?这种情况的出现对儒家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1)儒学、佛教、道教。

(2)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和冲击;促使儒学家融合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促进了儒学的发展与进步,为程朱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程朱理学 1.形成(1)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2)形成: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2.思想主张3.影响(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三纲五常的纲常名教,严重地束缚了人的思想和生活。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教材P13“学思之窗”问题提示]请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方法有什么启发?提示:程、朱提出的“格物致知”,就是要求探求事物的本质,具体做法就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积少成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2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2

《宋明理学》导学案【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难点:正确评价理学与心学的历史地位并批判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知识结构】◎三教合一【基础填空】【A】1、汉武帝以后,儒学在的大力提倡下呈现之势。

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儒学吸收、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佛教吸收渐趋中国本土化。

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 ”又“”。

2、隋朝,儒学家提出“ ”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知识拓展】1、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儒学的发展过程2、归纳“三教合一”的背景3、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的挑战与新发展各自表现是什么?3、魏晋南北朝,儒学受到挑战的原因:4、佛教在魏晋时期盛行的原因有哪些?据此说说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5、儒佛道三家相互交融影响的社会环境和概况:6、隋唐时期三教鼎立的原因:7、什么是理学?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是什么?从理学产生的背景上谈谈这反映的实质是什么?8、阅读教材,归纳理学思想的主要内涵:9、对程朱理学的评价:10、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介绍一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主要内容以及外传情况和影响。

11、程朱理学有科学和不科学两面,应正确对待。

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12、结合教材,介绍一下江西庐山历史文化资源。

13、什么是心学?心学产生的社会原因是什么?心学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有哪些?其思想与社会现实的关系说明了什么?14、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相同不同【演练广场】1:“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2: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4:某校高中学生在编演“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该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天行有常,知天命而用之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天人合一”“天人感应”5:下图分别是宋朝的陆九渊和二程、朱熹,他们都是我国的儒学大师。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设计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设计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设计1 / 2第3课 宋明理学 导学案编制:温瑞瑞 王育娟 审核:温瑞瑞【高考链接】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学习目标】1. 掌握理学形成的背景,弄清宋代儒学的发展。

2.列举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影响;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学习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学习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

【基础掌握】【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故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春秋繁露》材料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的一首诗。

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

那个时候,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崇信佛教,纷纷皈依佛闩,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

材料三 曾经有一个关于王阳明的传说,说是王到一座寺庙游玩,见一房门紧闭,好奇之下不顾知客僧苦劝,执意开门,结果大惊,原来房中有位圆寂的老和尚与王之面容极其相似,身后墙上还有一首诗,写道:“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身。

”王黯然,知其乃自己前世,留下诗句:“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阳水底天;闲依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 ——“中华读书网”材料四 陆九渊曾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 ——《宋明理学》 请回答:(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者分别对百姓和天子提出什么要求?(2)据材料二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思想界的状况。

【优化课堂】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优化课堂】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第3课 宋明理学教学目标新课导入新课导入●1以引言部分的内容为素材,告诉学生汉代以后由于社会动荡,人们对传入的佛教有了更多的兴趣,儒学思想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可以从杜牧的诗入手,介绍梁武帝三次入寺院当和尚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设问:1. 汉代儒学刚刚确立了正统地位,为什么汉以后人们对佛教的兴趣日增?2. 佛教的兴盛开始挑战儒学的地位,儒学应该怎么办?新课导入●2同学们知道“程门立雪”的故事吗?请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里的主人翁杨时就是无锡东林书院的创立者。

杨时拜见程颐是求教什么学问呢?理学。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宋明理学。

基础达标1.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B)A.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 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 “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解析现在社会上关于“格物致知”的流行诠释是根据南宋朱熹学说的部分观点,认为“格物致知”就是通过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

《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因此具有“科学”之含义。

2.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说这段话的应该是(A) A. 朱熹 B. 孟子C. 董仲舒D. 荀子解析根据材料中先有“理”后有“气”的观点,可以判断出这一主张是宋代理学家的思想。

3. (冲A)“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这句话反映了(C)A. 孟子的“仁政”B.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 王阳明的“心学”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4. (2014年镇江模拟卷)1283年1月9日,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舍生取义,壮烈殉节。

史学家分析文天祥就义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

这里的“社会心理基础”指(B)A. 法家思想B. 程朱理学C. 王阳明心学D. 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解析本题考查程朱理学的积极影响。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学法指导】1 •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从课本中获取信息。

2 •要注意准确把握朱熹、王阳明的思想内涵,重点放在理学产生的背景和社会影响方面。

解释清楚基本概念:如“理”,“格物致知”,“心学”等。

比较归纳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并综合其本质作用。

【学习过程】一、三教合一1 •背景(1) 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2)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 ____________ 也广为传播。

2 .表现(1) 魏晋南北朝:儒学、佛教、道教相互影响。

(2) 隋朝:儒学家提出“ _________________ ”的主张,又称“ ______________ :。

(3)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________ 提出复兴儒学。

细节点拨学习宋明理学之前,要注意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当时佛、道兴盛的表现。

二、程朱理学1 •形成:北宋时,__________ 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2 •“二程”(程颐、程颢)(1) 核心: _______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2) 把天理和 _____________ 直接联系起来。

(3) 提出“ _____________ __ '的认识论。

(4) 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

3 •朱熹(1) 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即 ________________ ,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2) 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强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4 .影响(1)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 朱熹的《 __________________ 》,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课宋明理学学案(有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课宋明理学学案(有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课宋明理学学案(有答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三课宋明理学导学案主编人:审核人:领导签字:【学习目标】1、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2、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教学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自主学习】一、什么是理学?(含义)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从而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二、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产生背景:(1)汉末,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佛、道两教兴起,直接冲击着儒学独尊的地位。

(3)唐末五代之后,儒学不断受到质疑,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奠基:北宋的程颢、程颐(合称“二程”)①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

②把天理和直接联系起来。

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③提出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2.成熟:南宋时期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课堂探究】阅读下列材料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

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义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

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202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暑假自学弯道超车导学案 第三课 宋明理学(解析版)

202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暑假自学弯道超车导学案   第三课  宋明理学(解析版)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新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暑假预习导学案第3讲 宋明理学【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并分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

难点:理解理学与心学的主要内涵,辨析其精华与糟粕,评价其历史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理学产生的背景,识记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陆王心学的代表及观点。

2.从时代背景、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影响等方面掌握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和影响。

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地位。

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正确评价传统文化,评价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基础知识】一、“理”由何来?1.儒学的发展脉络春秋:儒学创立 → 战国:蔚然大宗 → 秦朝:“焚书坑儒” → 汉武帝:儒学独尊 → 魏晋南北朝:佛教 盛行, 道教 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受到冲击。

→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 唐朝:统治者奉行 三教并行 的政策,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2.宋代理学兴起的背景(1)政治:宋代为加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

(2)经济: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 商品经济 繁荣,奢靡之风冲击礼制。

(3)思想文化: ① 科技文化 的进步;②从魏晋至唐,儒、 佛 、 道 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①佛道对儒学的冲击;②复兴儒学的需要;③理学家的学术创新; ④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 ⑤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的需要 原因笔记记它(儒学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但儒学的干教条、汉代粗糙的天命观、以及儒学思辨性不强、未上升到哲学高度的缺点无法使儒学适应时代需求而地位巩固;佛道的冲击使儒学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感,韩愈等儒学大师提出复兴儒学的口号,刚好宋初刚刚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需要一种欺骗性更强的学说以加强统治,于是理学应运而生。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配套习题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配套习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3课《宋明》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1 宋代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

生,仁也”。

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1、 (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2 朱熹提出“存天,灭人欲”,这里的“天”是指2、 (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伦道德规范 D、“天人感应”说3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非者便是人欲。

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

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的本意是 3、 (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人欲与天是一致的4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4、 ( )A、知德合一B、格物致知、内心反省 D、穷格物5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5、 ( )A“人伦者,天也” B“存天,灭人欲”“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D“心外无物”“心外无”6 宋明家普遍倡导“存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6、 ( )A、修生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树立的统治地位 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7 公元1175年,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讲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

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

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

2017秋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含答案 精品

2017秋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含答案 精品

学案3 宋明理学[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知识点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同时,儒学也深深影响着佛教、道教。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唐朝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易混易错] “三教合一”≠“三教合并”“三教合一”并不表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而是佛、道、儒的融合、渗透,为儒学的新发展、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思维点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其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但并未失去。

“三教合一”的主张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融合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探究点:三教合一材料“域中有三教,曰儒、曰释、曰道。

儒教本乎圣人为生民立命,乃治世之大经大法;而释氏之明心见性,道家之炼气凝神,亦与吾儒存心养气之旨不悖。

且其教皆主于劝人为善,戒人为恶,亦有补于治化。

”思考(1)儒、释、道三教各有何作用?(2)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思想发展的什么趋势?为什么?答案(1)儒可以治国,释可以治心,道可以治身。

(2)儒、佛、道三教合一。

因为材料中指出儒教是治国的大经大法,是“圣教”“正统”;而佛教、道教“劝人为善、戒人为恶”与儒教相结合,能起到“致君泽民”的作用,是统治者可以利用的。

知识点二程朱理学1.形成北宋时,儒学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其中成就最突出的有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所以“理学”又称为“程朱理学”。

2.内容(1)“二程”①理学思想的核心:他们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②他们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

③在认识论上,他们提出“格物致知”。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 Word版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

同时,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使儒学在融合中得到发展。

(2)儒学在两宋时期汲取了佛、道教义有益的内容,形成理学,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进入发展的新阶段,这其中“二程一朱”起了决定作用。

(3)儒学到明朝中期最终发展为心学,它受佛教禅宗影响较大,变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而为主观唯心主义。

2、过程与方法1、过程:把探究学习引入课堂,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发现问题→探究式解决问题→拓展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历史素养。

2、方法:①布置学生分组探究,通过图书馆、阅览室、互联网在课下完成课本背景知识的认知,内容包括:佛、道教的兴起、二程、朱熹、陆九渊和王阳明等人的生平及主张。

②课堂设置启发性思考题,鼓励学生讨论、争鸣,在探究中加深认识与感悟。

③提取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诗词、名言,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进一步使学生认识思想发展的规律。

④教师驾驭课堂,积极引导,并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介绍,名词解释等服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儒学发展演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意识,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意志,树立科学、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2)三教合一的局面出现,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补充,说明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也说明不管外来文化还是中国文化,都必须与中国国情结合才能生根成长。

(3)宋明理学以明心见性之空言扼杀知识分子的自然欲求,但它对中国人的个性、道德的形成也有积极影响。

【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并分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

2、难点:理解理学与心学的主要内涵,辨析其精华与糟粕。

评价其历史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两张好像风马牛不相及的图片:明治天皇、王阳明,及梁启超的一句话:“日本维新之治,心学之为用也”。

人教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第3课 宋明理学

人教版历史必修3导学案 第3课 宋明理学

班级: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审批学会了吗?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远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二、陆王心学学什么?王阳明对理学的继承和发展,王阳明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的影响。

怎么学?从认识论角度分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联系和区别,程朱理学属哲学上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而陆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程朱理学向陆王心学的演变,说明理学走向极端。

结合以上所学,请指出宋明理学的特点(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1)提出对的看法和多种,儒学进一步化(2)更加突出(3)儒学更多的吸收、因素宋明理学的影响积极:①理学主张家庭社会和谐稳定、重视道德操守、崇尚知行合一,对培养现代社会的诚信观念、进取精神、务实作风有积极作用,有利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②格物致知的探究精神、博学慎思、明辨善问的学习方法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消极:①用三纲五常来扼杀人的自然欲望,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②理学宣传的尊卑等级、重男轻女、重利轻义、重礼轻法对人们的观念产生不良影响。

【合作探究】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当堂检测】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材料1:朱熹:“存天理,去人欲”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3:王阳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4: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材料5: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材料6: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第3课宋明理学学会了吗?C【合作探究】相同点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许倩倩 第3课 宋明理学导学案

许倩倩 第3课 宋明理学导学案
5.“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但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这句话应出自()
A.董仲舒B.朱熹
C.陆九渊D.王阳明
6.北宋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作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
材料二俗学陋行,动言名教(即礼教、理学),敬若天命而不敢渝,畏若国宪而不敢议,……上以制其下而不能奉之。则数千年来三纲五伦之惨祸烈毒,由是酷焉矣。“明之所在,不唯关其口,使不敢昌言,乃并锢其心,使不敢涉想……”
----谭嗣同《仁学》
请回答:据材料一、二,两位作者是怎样评价宋明理学的?他们如此评价的历史原因。
①适应了_________的需求,南宋以后逐渐发展为_________________。
②朱熹编的___________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四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还流传到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很大影响。
2、陆王心学
1)南宋:
主张:①哲学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③D.②④
1.(10浙江)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是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2.(10广东)“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所反映了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探究一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宋代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韩愈、李翱等复兴儒学的主张,成为了理学创立的先声。

2宋代封建经济发达和知识分子的活跃,冲击了传统的社会伦理规范。

3宋代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科举制的改革推动了新儒学的产生。

4佛、道两教对儒学的渗透,为儒学的发展提供了新养分;宋代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对书籍的传布和文化的普及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有利于广大平民子弟加入到读书人的队伍中去,为新儒学的产生提供了群众基础;宋代宽松的文化政策,促进了儒学复兴运动。

问题探究二依据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主张?并指出其消极影响?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道德观天理即是三纲五常;认识论上,格物致知;个人修行上,存天理,灭人欲。

消极影响: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不利于科学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问题探究三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良知即天理;方法论:“致良知”,即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问题探究四依据上表的内容,和先秦儒学相比,宋明理学的特点是什么?
宋明理学的特点
(1)宋明理学是哲学化的儒学
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哲学化。

作为一种思想流派,儒学在哲学形而上的层面上,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

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由于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所以,如何从哲学本体论上论证儒家思想的正当性与必然性,成为儒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宋代的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学的形上学,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又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例如被称为“五经之首”而最具形上学性质的《周易》,《孟子》与《中庸》中关于“性”与“天”的内容等。

利用这些外来的和传统的文明成果,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形上学的本体论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如周敦颐的“无极”、邵雍的“太极”、张载的“太虚”、二程和朱子的“天理”、王安石和二苏的“道”、陆象山和王阳明的“心”等。

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由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2)宋明理学是以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的儒学
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宋明理学作为哲学思潮或者作为儒学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于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

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它包括儒家所提倡的伦理道德
以及其中的“所以然”与“所当然”的道理。

这里,宋明理学表现出一种想要摈弃汉唐训诂之学而直接面向儒家元典、回复圣人之道的气势,颇有一点“文艺复兴”的味道。

但是,宋明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也有自己的特色。

就内容而言,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宋明理学的义理,重点并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儒学元典相比,宋明理学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

宋明理学家在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

无论是理学哲学各种各样的本体论、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宋明理学是佛道化的儒学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

宋明理学的佛道化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上学,建构儒学的伦理道德的形上学;其二是借鉴佛道二教的传教谱系,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即儒学的“道统”;其三是把佛教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并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3.宋明理学的评价
地位: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逐步演变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的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

同时还影响亚洲的日本与朝鲜,甚至远及欧洲。

作用
(1)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2)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通情、自我节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3)理学家们致力于社会道德的教化工作,建立了生活秩序,诸如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等级伦理,怜贫恤寡、扶助乡里的社会道德,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的个人品格
(4)这些道德标准,一方面强化了小农经济的封建秩序,不少内容属于旧道德范畴,应当批判。

三纲五常在理学推动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天经地义的伦理道德与行为规范,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同时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朝中叶后不务实际的清谈之风。

不利于向近代化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 另一方面,也包含诸如和谐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力行意识等传统美德,应继续发扬。

(①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②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实践意识: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
如何做: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