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第三编 美的实践论共90页文档

合集下载

美学概论第三章

美学概论第三章

• 三、美与真、善的统一立足于审美独立性基础 之上 • 审美是人的一种不同于认识活动、道德实 践的相对独立的创造性活动;美是一种不依附 于或等同于真或善的相对独立的价值;审美是 人的最基本的生命创造活动;美则构成了人的 最基本的生命价值领域。这是美与真、善关系 的基本立足点。
第四节 外观的美与形象的美
第三章 美的本质
闵靖阳
• 米拉贝利(剧中人):“这是真的,当原来爱 你的人不再爱你时,你也就不 好看了……因为 美是爱你的人赐给你的礼物……” • 米兰曼德(剧中人):“……难道没有人称赞 我,我就不美了?!你应当知 道正因为一个人 不美,别人才不去称赞他。你说美是爱人所赐 的礼物,老天爷! 什么东西能赐给被爱的人 呢?……对一个被爱的人来说,除了他自己的 美之外, 不可能有更多的美给他了。” • ——威廉· 康格里夫《世界之路》
• 一、美学史上对两种美的认识 • 外观的美与形象的美之间的区别,早就为 美学家们所注意。
• 二、外观的美与形象的美 • (一)外观的美 • 外观的美是以事物形式的非实用方面为对 象的美。 • (二)形象的美 • 形象的美是以人主观想象所创造的形象为 对象的美。
• 三、外观的美与形象的美的区别与联系 • (一)外观的美与形象的美的区别 • 外观的美普遍但不独立,形象的美独立但 不普遍。 • (二)外观的美与形象的美的联系 • 1.在非艺术中,外观的美往往可以成为 形象的美的条件,有助于形象的美的生成。 • 2.在艺术中,外观的美可以成为形象的 美的表现手段和构成部分。
• 二、从人的本质到美的本质 • (一)人在本质上是审美性的 • 人在本质上是审美性的存在,表明人类劳 动并不纯粹是工具性的活动,而且包含着价值 性的方面。而仅仅显示其工具性方面的劳动, 还不是完整的、本真的劳动。

美学概论 第三章

美学概论 第三章

《美学概论》第三章单项选择题美只能通过()而得到界定。

A.生产实践B.事物本身的美C.形式D.美感经验答案:D一个对象的"美"是()。

A.对象本身的美B.对象形式的美C.美感经验在对象上的附着D.对象的物理品质答案:C美感经验的表现性是指()。

A.情感的宣泄B.对形象的把握C.借景抒情D.通过把握对象或创造形象来呈现人的内在生命答案:D提出"直觉即表现,表现即艺术"的是()。

A.康德B.克罗齐C.弗洛伊德D.黑格尔答案:B"美"与美感经验之间的关系是()。

A.先有"美",然后才有因美而引起的美感经验B.先有美的事物,然后才引起美感经验C.先有美感经验,然后我们才作出美的判断D.先有美的理念,然后才有美感经验答案:C一个人饥饿后美食一顿,这时他所产生的快感是()。

A.自由感B.美感的快感C.生理的快感D.道德的快感答案:C下列说法中,说法正确的是()。

A.美感经验是物理的事实B.美感经验是美的事物引起的经验C.美感经验是非功利或超功利的D.美感经验是一种生理的快感答案:C中国古代的诗学总原则"诗言志",体现了美感经验的()。

A.自由特征B.直觉性特征C.快感特征D.表现性特征答案:D"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谓之大,大而化之之谓圣……"是()说的。

A.老子B.孟子C.孔子D.庄子答案:B多项选择题美感经验与感官感觉的差别在于()。

A.感官感觉是外部刺激的结果,美感经验则是人的心身和情感活动所熔铸为一个整体而形成的B.感官感觉是被动形成的,它没有表现性;美感经验则是创造的和表现性的C.感官感觉是活生生的;美感经验则是纯粹精神的D.感官感觉是具体的;美感经验则是观念的E.感官感觉局限于生理的层次上;美感经验不是纯粹的生理感官层次上的,而是心、身、情感等人的整体生命所突然凝结的状态答案:A,B,E美感经验的快感的来源主要是()。

美学概论第三章 审美的本质与特性

美学概论第三章 审美的本质与特性
❖ 狄德罗提出“美在于关系” 的论点。
❖马克思:“劳动创造美”,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1828-1889 革命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 哲学家、作家和批评家、文 学评论家. 《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
❖20世纪五十年代美学大讨论。
❖蔡仪:美是客观的。
❖吕荧:美是主观的。
❖《偶然》
❖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惊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什么时候能投入、忘情、 忘了我自己?也真正找到 自己?
❖审美。
❖庄子:与天地精神相往 来;逍遥游;相忘于江湖。
艺术概论
第三章 美的本质和特性
❖一 美的本质
❖1、众多的观点: ❖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就是理念。 ❖普罗丁认为美在于物体分享到 神说“放射”的光辉。 ❖康德认为美是 “认识能力的 自由活动”。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 现”。 ❖克罗齐:“美即直觉即表现”。
❖ 达·芬奇认为美感“完全建立 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 系上。”
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 才子佳人,读书,精神,深远重大的意义
拿破伦越 过阿碑斯 山
法兰西第 一帝国皇 帝拿破仑
❖4、自由性
❖超越现实,精神活跃,构建丰富深刻的意义世界,精神家园, 感悟宇宙人生的真理。
❖布莱克: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 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 劫。 ——李叔同译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美学概论美学导论

美学概论美学导论
Question:在鲍姆嘉通创建美学学科之 前,是否有美学史?
第3页/共35页
返回
Question1
回答是肯定的,在美学学科诞生之前, 中西方对美都有自己的思考,产生了审 美意识和美学思想,我们把这些思考命 名为学科前史,以区分于学科诞生之后 的美学史。
第4页/共35页
返回
审美意识
指尚不成熟、不自觉或不清晰的有某种 审美追求的意识,它往往没有获得系统 性理论性的表述,或者仅仅通过审美实 践活动体现出来;
第17页/共35页
返回
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状况
➢ 第一代(20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 梁启超等;
➢ 第二代(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朱光 潜、宗白华、钱锺书等;
➢ 第三代(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 大讨论;
➢ 第四代(20世纪80年代后):朱立元、 张法等。
第18页/共35页
返回
现代美学的重要转变
返回
美学史上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论争
➢ 鲍姆嘉通、康德: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 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
➢ 黑格尔: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的艺术; ➢ 车尔尼雪夫斯基: 美是生活。
第9页/共35页
返回
中国当代美学界 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观点
✓ 朱光潜: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艺术,美学 是艺术哲学;
✓ 洪毅然: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美学是 关于美的规律的学问;
返回
第15页/共35页
第二节 美学史的简要回顾
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线索; 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状况; 现代美学的重要转变 。
第16页/共35页
返回
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线索
➢ 本体论阶段(古希腊罗马到16世纪) ; ➢ 认识论阶段(文艺复兴—十九世纪) ; ➢ 语言学阶段(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

美学概论 美的界定

美学概论  美的界定

美学概论美的界定美的界定——客观与主观的辩驳提到美,通常来说,我们的反应是一种主观的,认为某某很美,例如某个人,某件事物很美,我们一般都会伴随主观的情感去判断。

但是,现在在这儿提到的美,并不简单地指我们生活中提到的美,它已经和哲学联系到了一起,首先从主观和客观这两种角度,就已经与哲学沾上了边,然后又有辩驳,更是将哲学融入到了一起。

所以,这儿所说的美,不仅是主观的美,而且还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起码这是我自己的观点。

既然提到美,那就肯定要详细介绍一下美的定义。

什么是美?反正我不知道,就我的理解,可以分为浅层的美和深层的美,而浅层的美则可以指外貌,长相的美,就是人们主流的一种观点,都认为美的东西,而深层的美则指自身散发的一种气质,一种涵养,不管外貌怎么样,只要我们人类身心对某一事物有一种愉悦的感受,它包括任何事物在结构的和谐和新奇,色彩的绚丽多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音乐旋律的美妙动听,色香味具佳的食品,爱人和被人爱,男欢女爱,孝顺父母,善待朋友,乐善好施,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事物和美好的感情,只要你热爱生活,你就能发现人间处处都有美,但也会有丑恶的东西,但那是渣滓,那不是主流,渣滓终将被人类所抛弃。

而这种美也就成了我们现在所学的美学,我记得书上对美学的定义是:美学就是一种艺术哲学。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同意这种观点。

但是说实话,既然已经谈到了美学,那么讨论美学客观性与主观性是避免不了的。

观点一:美是事物的客观属性。

比如先前说到的,我们通常品自己的意识去判断某某事物的美,而这种即表示已经承认那些美的事物是客观的存在,就算我们不说他们美,她们的美也是一种客观的表现。

我们做的判断并不是关于事物本身固有的某种自然属性的真实性的判断,而是对那些自然属性的客观评价,这种评价并不产生于事物的单方面,而是产生于人与事物形成的关系之中。

如果没有这种关系,所以说它也可以说成没事事物的客观的属性,只不过会有很多的漏洞。

其实,确确实实,当我们欣赏美的事物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设定美是客观事物的自然属性,我们对美的感受只是对事物所特有的自然属性的反应。

(完整版)美学概论

(完整版)美学概论

(完整版)美学概论《美学概论》作业题第一编导论美学学科与美学基本问题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的形成第一节丰富多彩的人生与审美现象1、人与世界有哪些关系?2、怎样理解审美现象的丰富性?3、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对象有几个层次的关系?第二节审美的历史性1、说说“美”和“艺术”概念在中外的演变情况。

2、理解审美历史性有何重要意义?第三节美学学科的诞生1、审美意识、美学思想与美学的关系怎样?2、鲍姆加登是如何定义美学的?第二章美学的历史与学科定位第一节美学发展简明线索1、理一理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简明线索。

2、谈谈20中国美学发展概况。

第二节美学的研究对象1、归纳一下美学研究对象的演变情况。

2、今天文明应该怎样确立美学研究对象。

第三节美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1、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什么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美学?3、为什么说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第三章美学的基本问题第一节美学的哲学基础1、主客关系中实践、生存与语言关系各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理想性生存?什么是非理想性生存?第二节美学的内在问题1、审美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2、审美活动中,感性经验有什么变化?3、审美活动中主体怎样?第二节审美与人生1、如何理解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2、为什么说美是一种人生境界?3、本编特别突出了“生存”与“实践”概念,你认为这两个概念在审美中有何重要意义?第二编审美活动论第一章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第一节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1、人的需要与动物需要的不同表现在哪里?2、审美需要的特点是什么?答:(1)它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植根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

(2)从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互区别和联系的角度看,审美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

从根本上说,审美需要作为人所独有的一种本质力量,不仅能唤起人不断创造自己生命价值的强烈激情,而且赋予人有限的生命以无限的意蕴。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美学及其对象●学习美学的意义●学习美学的方法第一节美学及其对象美学是研究现实美、艺术美和审美感受的科学。

一、美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人类审美意识萌芽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人的审美意识是在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中萌芽和发展起来的。

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了美,发现了美,产生了对美的认识和反映,产生了审美意识和观念。

2. 古代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先秦时期“以和为美”的思想史伯:“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

“和六律以聪耳”;“物相杂故曰文”;“和五味以调口”。

以和为美,意即美是差异因素的协调统一,单一雷同不会有美。

★古希腊时期的“美是和谐”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就是和谐与比例”;赫拉克利特:“对立造成和谐”★孔子的“成于乐”、“游于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二、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提出与确立鲍姆嘉通是美学学科确立的奠基人把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来看待;第一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1750年正式出版美学专著,初步确立了美学的对象和任务。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美学观建立在科学实践观和唯物史观基础上;坚持了科学方法论原则三、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现实美、自然美天体宇宙、山水风光、朝霞彩虹、花草虫鱼、社会美人类的创造活动和成果、人物美。

●研究艺术美艺术美是现实美集中深刻典型的反映,是人们对现实审美关系的最高形式。

●研究主体的审美心理研究审美活动中的美感问题,研究审美知觉、审美联想和想象等等当代西方美学的“移情说”、“异质同构说”、“距离说”四、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美学和哲学区别:内容上各自对象范围不同;形式上一个高度抽象一个相对具体。

联系:一方面,哲学为美学提供方法论指导;另一方面,美学研究成果又推动哲学发展2. 美学与伦理学区别:对象不同联系:起初两者都包含在哲学中;美以善为基础;社会作用上两者相辅相成3. 美学与心理学区别:对象、范围不同联系:一方面,美学研究与发展要借助于心理学成果;另一方面,美学发展又促进心理学发展。

教学课件 美学概论(第三版)

教学课件 美学概论(第三版)
美学概论
···
第一章 什么是美学
我感到, 高尚的思想带来的欢乐搅动了 我的心;这是一种绝妙的感受—— 感到落日的余晖、广袤的海洋、 新鲜的空气、蔚蓝的天空 和人心这些事物总有什么 已经远为深刻地融合在一起; 是一种动力和精神,激励一切 有思想的事物和思想的对象, 并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
…………
我知道大自然 从没有叫这颗爱她的心失望, 所以就这样祈求:请给以殊荣, 让她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引导我们 从快乐走向快乐。因为她 会告诉我们的内心,会用宁静 和美打动。会用高尚的思想灌输, 使一切恶毒的话、轻率的判断、 自私者的讥嘲、假惺惺的祝贺 以及和沉闷生活的日常接触 都不能对我们发生影响,不能 来干扰我们满怀喜悦的信仰, 并使我们所看到的充满祝福。
…………
导读烛光
学习目的
主要学习美学这门学科是怎 样形成的,美学学科在学科划 分中的依据是什么,它的性质 是什么,它研究什么样的问题, 研究这些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方 法,以及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美 学。
一句话,树立美学作为一门 学科的基本概念。
学习要求
分清感受美和研究美之间 的区别,重点掌握美学学科 划分的原则、美学研究的基 本问题、美学学科的性质和 研究美学的方法。
本章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3
第一节 美学学科的发展史
1
01
03
毕达哥拉斯学派
02
亚里士多德
0
探究了诸如 身体、音乐 和图形中能 够带来和谐 美感的比例 关系。因之 成为西方从 形式角度研 究美和艺术 的滥觞。
.
柏拉图
认为在所有 的美的事物 中有一个美 的共相,它 是一切美的 事物之所以 美的最终原 因。
01
我们不应该在物质的 对象上去寻找美,也 不应该在我们的主观 心理中去寻找美,而 应该在创造的过程中 发现美的存在中心。

美学概论3

美学概论3

贡献在于将“实践”范畴引入了有关美的本质的思 考中。李泽厚认为,作为个体的人之所以能够从审美的角 度欣赏自然,是因为作为类的人的“实践”改变了自然与 人之间的关系,使本来是与人对立的自然然”。 探求美的本质, 主要不能依据个体心理意识层面的所谓反映,而应依据群 体人类物质实践层面的创造。 缺陷在于:首先,过于强调了集体的、理性的、历 史的内容,忽略了对个体性、感性因素的强调,这就导致 了他的文化心理结构成为一块令人窒息的壁垒。他也因此 遭到了后来许多人的攻击,他本人在80年代以后也开始 着手改造自己的美学体系,提出“情本体”。其次,无法 解释那些未经人类实践改造的对象何以美的问题。
人的美感只能反映美,而不能改变美。这 一派鲜明地坚持了唯物论的反映论观点, 但也遇到不少理论困境。将美看作与人无 关,这显然是不对的,美本来就是与人相 关的一种价值。再者,典型的东西也并不 一定就是美的,如典型的癞蛤蟆、跳蚤、 毒蛇等就不怎么美。
第三种,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
首先在美学观点上,他认为,美既不单纯在主观,也 不单纯在客观,而在于主观与客观的结合:“美不仅在物, 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为了论证这一理 论,他还引用了苏轼的《琴》诗作为证明:“若言琴上有 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 听。”这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两种学说的偏执, 而且朱光潜后来对主客观统一论作出了进一步的修改,使 其带有了不少实践论色彩。
因此,他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理念,这 是内容、目的;其二是感性显现,这是外 在的表现;其三是这两方面的统一。黑格 尔的这一精致的美学思想在当时的欧洲引 起了巨大的反响,其影响力一直贯穿到今 天,并对他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产生了 直接的启发。

美学概论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美学概论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阿尔塔米拉山洞壁画
旧石器时代遗物
宋元时期的山水画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二)自然美的各种现象及其根源
作为人的生活环境而出现,或者是为人们提供生 活资料的来源 未经劳动改造的自然美和生活实践的联系有一个 重要的中间环节,就是形式美的问题
自然美的某些特征与人的性格品质相似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社会美和自然美
社会美与社会实践的直接关系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社会美与社会功利性密切联系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社会美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联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四)社会实践主体——人的美
社会实践主体——人的美

人体美
心灵美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人 体 美:介于自然美和社会美之间 ,基本上属于自然美 人体美的实质 1、人体美主要通过人体的自然因素表现出来 2、以自然因素为基础构成的人体美,是劳动实践的产物 人体美的特征
《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
第三章
二、自然美
社会美和自然美
自然美就是现实世界中自然食物的美
(一)自然美的产生——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二)自然美的各种现象及其根源 (三)自然美重在形式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一)自然美的产生——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从自然美产生和发展的总过程来看,自然美领域的逐渐 扩大是和社会生活发展的进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归根结 蒂它是一定社会实践或社会生活的产物。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公共选修课
《美 学 概 论》
主 讲:李 道 先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中心
第三章
社会美和自然美

美学概论 第三章 第三节关于美的本质问题

美学概论 第三章 第三节关于美的本质问题
——张法,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四届霍英东基金奖获得 者。
名家点评:
•(3)读朱先生的书,是从这本书到那本书的跋涉,那光景有时也确乎可以让人忘记这其实 不过是端坐书斋在想象中游目骋怀。光潜先生追求的是对书中之理的抽绎,编织,条贯,一 生在书中过活。他读了那么多书,又那么有耐心一向我们介绍这些书中密如蛛网而且常常晦 莫如深的思想线索,叫人不得不佩服。
• (二)美在主观说。
• 认为美是人的意识、情感活动的产物或外射表现,这种理论在审美意识、审 美心理、审美感情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代表人物有休谟、康德、柯罗 齐 认为美既不在客观,也不在主观,而在二者的结合中。但在论说中有倾向于
客观的,也有倾向于主观的。 • (四)超自然说。 • 认为美是上帝、神或某种超越主、客观的"第三力量"创造的。 • (五)社会实践说。 • 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自然的人化,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
名家点评:
•(1) 孟实先生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这种‘宏观的眼界和豁达 的胸襟’,值得学者深思。文艺理论当有以观其会通,局于一方一隅,是不会有真知灼见的。
——朱自清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家
•(2)学习美学也好,学习艺术也好,关键不在能否掌握一、两种技能,而是要看我们能否 达到一种化境。人生的境界有很多种,能够达到朱光潜先生所崇尚的‘艺术化的人生’,则 可以说‘今生无愧矣’。
• 所谓客观:是指事物的客观固有属性以及人对它的客观认识,它不同于事 物的价值属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 所谓主观:是指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价值属性以及人对它的态度。
三、美是主客观的同一
• 在审美活动的超现实性当中:存在自由、超越,在自由与超越之中,主客 体的对立消失了,

美学(第三章讲义)

美学(第三章讲义)
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方面,涉及人类对美的认识、感受 和创造的全过程。
美学的历史发展
01
02
03
04
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美学、 启蒙美学和现代美学三个阶段

古典美学主要关注美的本质和 美的理想,强调美的普遍性和
客观性。
启蒙美学则强调理性的自由和 个体的独立,对美的认识从客
观转向主观。
质和行为习惯。
认知拓展
美具有拓展认知的功能。通过欣 赏和理解美的事物,人们可以拓 展自己的认知视野,了解不同的 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增强对
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美育的意义
培养审美素养
美育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审美素养,提高人们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通过美育,人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文学、音乐等美的表现形式,增强审美体验和审美判断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现代美学则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强调美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注重审美体验和审美创造。
美学的学科定位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哲 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有着密
切的联系。
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哲学思辨、 实证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等,旨在 深入探讨美的本质和审美体验的
机制。
美学在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 地位日益重要,对于推动人类文 明进步和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美学(第三章讲义)
目录
• 美学的基本概念 • 美的本质和特征 • 美的创造与欣赏 • 美的价值与功能 • 现代美学的发展趋势
01 美学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美学
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审美体验和审美创造的科学,旨在探讨美的本质、审美标准 和审美感受等方面的内容。
美学的概念源于古希腊,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现代美学的基本框架和 体系。

实践论美学

实践论美学

实践论美学
实践论美学是指在人们对于美的认知过程中,美学并不只是一种理论性的体系,而是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去体会、去发现、去创造美的过程。

因此,实践论美学强调了美学体验的过程,接纳世界的现实,以及美与现实的关系。

美学通常被理解为一种叙述美的哲学或学问学科,主要强调美学的理论性和思考性,而忽略了美与现实的实际联系。

而实践论美学则不同,它需要人们由实践中去发现美,挖掘美,并进行美学的探索和思考。

它注重美学的过程,强调人们必须从实践中去寻找和发现美的真谛。

在实践中体验美的过程对于认知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人们通过实践去体验和发掘美的时候,他们会去理解和认识周围的世界,进而能够更深刻的洞悉其中的奥秘。

同时,这种实践体验也能够激发人们的内心情感,使得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理解美的本质。

实践论美学主张美与现实的统一,认为美学并不是一个超越现实的虚无概念,而是要承认美与现实之间本就具有密切的关系。

实际上,美正是在现实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因此,我们必须从现实中去发掘和感知美,通过实践去深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认识美。

事实上,实践论美学的核心理念是:“实践是一切认识的起点。

”它基于人们通过实际行动进行认识的理论,并将这一理论引入到美学中。

它主张我们应该通过亲身实践去感受美的存在,从而通过此过程创造出令人心动的美。

最后,实践论美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性的美学体系,更是一种应用性的美学观。

它强调通过实践去探寻美,摆脱了单纯的学术性探讨,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美的本质。

通过这种实践理念,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通过实践去创造出值得我们欣赏的美的作品。

美学概论第三节

美学概论第三节
(三)不存在美感经验之外的“形式美” 一些学者另辟蹊径,试图从纯粹形式方面来揭示“美的本质”,
认为美就是对象的形式。这种路径同样暗含着一种理论上的设定, 那就是摆脱美感经验来讨论或追问一种纯粹客观的美。
但是,如果摆脱美感经验,也不存在“纯粹的形式美”。任何 形式如果没有经过审美活动中直觉和表现的作用,它就仍只是自然 的和物理的元素,并没有任何美的含义。只有在审美活动中,一个 对象的自然的和物理的形式才能通过直觉的和表现的方式,获得情 感和内在生命的投射,变成具有意味的形式。
美学概论
第三节 美感经验与美
结论: 第一,设定有所谓“纯粹客观的美”,或者认为“美的现象”
就是一种自然的、客观的事实等,这些观点都是对“美的现象” 的巨大误解。
第二,“本质设问”在自然领域里的正当性在“美的现象” 领域则是无效的。
第三,客观的“美本身”是不存在的,“美”起于审美活动。
美学概论
第三节 美感经验与美
而是审美活动的创造。 因此,“美”或“美的现象”,只能通过美感经验而得到界定和
确认。任何企图摆脱或脱离美感经验来讨论“美”或“美的现象”的 努力,都势必滑入误解的路途。
美学概论
第三节 美感经验与美
二、美感就是美
(一)美感经验是美的现象的根源 美感经验是一切美的现象的根源和萌发之地。
(1)美或美的现象都源于美感经验的形成。 (2)只有在一个对象进入审美活动过程并卷入美感经验之中时, 才能就它作出美的判断。 (3)既然一切美的现象都形成和萌生于美感经验的形成过程中, 那么美就是美感经验的结果,或者说是美感经验所形成的一种品 质。
美学概论
第三节 美感经验与美
(一)绕开美感经验来追问“美本身”的失误 企图绕开美感经验来探讨“美本身”,这是沿袭了许多世纪

美学概论第三编 美的实践论共90页文档

美学概论第三编  美的实践论共90页文档
Enter
角度
形成的夹角不同,即有了平视镜头、俯视镜头和 仰视镜头:
平视镜头,画面效果接近于正常的视觉效果; 俯视镜头能使被摄物体的体积压缩,易使观众产
生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觉心理,多用来展示比较开 阔的场面和空间环境; 仰视镜头能夸大物像的体积,常被用来模仿儿童 的视觉,易使观众产生一种压抑感或崇敬感,多 用来营造一种悲壮和崇高的效果。
返回
艺术美欣赏的一般要求
1、“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2、想象与情感的介入; 3、再创造与再评价。
back
想象与情感的介入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 ➢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有机统一; ➢ 雕塑艺术是形体美与性格美的统一; ➢ 雕塑艺术所使用的物质材料本身也具有一
定的审美价值。
back
西方雕塑欣赏
back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
back
现代雕塑欣赏
back
表演艺术欣赏
表演艺术是通过人的
演唱、演奏或人体动作、 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 情绪、情感从而表现生 活的艺术。代表性的门 类通常是音乐和舞蹈。 有时将杂技、相声、魔 术等也划入表演艺术。
✓ 如果说,审美直觉是主体偏重于对客体外在感性形式的 直观把握,那么,审美领悟则是主体借助想象和情感活 动,透过客体外在有限形式的把握,去领会和品味形式 所蕴涵的内在的无限意味;
✓ 审美领悟获得的愉悦、享受和教益要比审美直觉稳定、 深刻、持久得多。

美学概论第三节

美学概论第三节

而是审美活动的创造。
因此,“美”或“美的现象”,只能通过美感经验而得到界定和 确认。任何企图摆脱或脱离美感经验来讨论“美”或“美的现象”的 努力,都势必滑入误解的路途。
美学概论
第三节
美感经验与美
二、美感就是美பைடு நூலகம்
(一)美感经验是美的现象的根源
美感经验是一切美的现象的根源和萌发之地。 (1)美或美的现象都源于美感经验的形成。 (2)只有在一个对象进入审美活动过程并卷入美感经验之中时, 才能就它作出美的判断。 (3)既然一切美的现象都形成和萌生于美感经验的形成过程中, 那么美就是美感经验的结果,或者说是美感经验所形成的一种品 质。
美学概论
第三节
美感经验与美
课后思考题:
1.从你自己在阅读或观赏一件艺术品所产生的感触,谈谈什么是 美感经验? 2.美国作家爱迪生说:“我们走遍了全世界想找到美,其实我们 还必须将美随身携带。否则,我们就不能发现美。”爱迪生的意 思是什么?他的意思与我们所说的“美感经验是美的现象的唯一见 证”这个意思一样吗? 3. 许多人会因为觉得一个人的美或一个自然事物的美,而坚信 “美是事物的客观属性”。你能根据这一点来反驳本书的观点吗? 或者做支持的论述? 4.一个人可能一生也没有经历过审美的“意义生成事件”,也从 来没有进过美术馆,但是有份收入不错的职业,你认为这样的生 活值得过吗?可以进行分组进行辩论。
美学概论
第三节
美感经验与美
(四)“美”只能通过美感经验而得到界定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已经清理出了思考“美的现象”的这样几个 “底线原则”: (1)“美的现象”是“属人的”,而不是物理的、自然的事实; (2)美感经验是“美的现象”的唯一见证,“美”只出现于美感 经验之中,没有美感经验之外的“美的客观存在”或“美本身”; (3)“美的现象”不是理性认识的对象,也不是审美活动的对象,

美学第3章

美学第3章

第三种观点 美是(美的)理念 • 这种观点力图找出“使美成为美”的那个 东西。 • 即:美的规定性。 • 但这里的“理念”又是神秘抽象的。同时 否认了美的形式因素。
第四种观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 强调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 这里的“理念”可以理解为“绝对精神”。 • 但这里的理念和绝对精神还是较为抽象的。
• 动物只有性感,没有美感。
• 美必须依赖人类社会而存在。在人类出现 以前,宇宙太空的美的事物,无所谓美, 也无所谓丑,亦如无所谓真,无所谓伪, 无所谓善,无所谓恶一样。不过是一些纯 粹的自然的存在物而已,还未取得所必须 具备的社会属性。
• “打动我的并非山野风景中所形成的一堆堆 的东西,而是人类想象力赋予他们的壮 观”。——高尔基
• 美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 物,它必然受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制约,只 有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美也才能不 断丰富和发展起来。
• 当然,美必须以事物的自然属性作为物质 基础,但美之所以为美,关键还在于这些 自然属性同人类社会生活的联系。
(二)美根源人的实践活动——自由的创造
自由与自由创造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第一节 问题的回顾
请评价以下观点
• 一、美是事物的客观属性。是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美的事物的特性有:均衡、 对称、和谐、小巧、光滑、圆润、鲜艳等 等。 • 二、美是主观的。美是人的内心对事物的 一种感受。美与客观事物的属性无关。 • 三、美是(美的)理念(理式)。 • 四、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 五、美是生活。
并非一切劳动和劳动产品都是美的
• 劳动产生了美,但并非一切劳动产品都是 美的。
• 1、并非所有的产品都能体现人的自由创造。 只有体现了先进的生产水平的自由创造才 是美的。 • 2、产品要达到美,除了内容以外,还有一 个自然形式问题。 • 3、“劳动异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艺术美欣赏的一般要求
1、“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2、想象与情感的介入; 3、再创造与再评价。
back
想象与情感的介入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 ➢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美 的 本 体








第三编 美的实践论: 美的欣赏和创造
第六章 美的欣赏; 第七章 美的创造
第六章 美的欣赏
第一节 美的欣赏的一般过程 第二节 艺术美的欣赏
back
林黛玉欣赏《牡丹亭》
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 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欢 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 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 断井残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 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 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 章,可惜世人只知道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必, 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 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 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 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 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 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 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 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 眼中落泪。
back
审美直觉
1、含义:指主体对客体外在审美 性质的感觉、知觉、表象以及在 原先积淀的理智、情感作用下的 审美感受。
2、目的:获得感官快适,即“悦 耳悦目” 。
3、特点:直接性 。
back
审美领悟
➢ 1、含义:指欣赏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 通过对客体感性形式的把握,充分调动自 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丰富的想 象和情感,去深刻理解和领会客体所包含 的内在意蕴,从而获得悦心悦意的审美享 受的一种积极感应活动 。
✓ 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 ✓ 绘画艺术欣赏要求; ✓ 中外名画欣赏。
back
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
1、平面直观的 造型美;
2、视觉凝聚的 静态美;
3、形神兼备的 意蕴美。
back
绘画艺术欣赏要求

1、从形式美与形式 感入手;
➢ 2、注重技巧与物质 媒介性;
➢ 3、观照历史文化的
积淀,把握时代特 征;
✓ 2、目的:悦神悦志。 ✓ 3、特点:超越具体的物象的局限,而感受
到无限的宇宙、历史、人生等等的意蕴。
back
第二节 艺术美的欣赏
艺术美欣赏的一般 要求;
门类艺术欣赏;
➢ 造型艺术欣赏;
➢ 表演艺术欣赏;
➢ 语言艺术(文学)欣 赏;(略)
➢ 综合艺术欣赏。
返回
造型艺术欣赏
➢ 绘画艺术欣赏; ➢ 书法艺术欣赏; ➢ 雕塑艺术欣赏 。
[唐]颜真卿的《祭侄稿》,是他怀着悲愤,奋笔疾 书亡侄在和安禄山叛军斗争中英勇殉国的事迹的。 全篇运笔畅达,多次出现渴笔枯笔。[元]陈深新评: “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 鲜于枢评:“英风烈气,见于笔端。”
返回
颜真卿及其《祭侄稿》
返回
《祭侄稿》
返回
审美超越
✓ 1、含义:指欣赏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 经由反复的审美领悟,凝聚为一种对审美客 体的哲理把握,升腾到“至美至乐”的精神 自由的审美极境。
✓ 如果说,审美直觉是主体偏重于对客体外在感性形式的 直观把握,那么,审美领悟则是主体借助想象和情感活 动,透过客体外在有限形式的把握,去领会和品味形式 所蕴涵的内在的无限意味;
✓ 审美领悟获得的愉悦、享受和教益要比审美直觉稳定、 深刻、持久得多。
返回
领会和品味无限味
对于书法,停留在审美直觉的欣赏,也就只能感 到感得“好看”或“不好看”,如果说欣赏能够 进入审美领悟阶段,就会透过线条粗细、刚柔、 断续等等见到书法家的才学、志向,体会到他书 写时的情感;
back
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 (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 , 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 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空间艺 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摄 影、书法、实用工艺等。
ENTER
绘画艺术欣赏
绘画能比语言文学更真实更准确地将自然万象
表现给我们的知觉。
——达·芬奇
➢ 4、寻找独创性与个 性;
➢ 5、重视自我感受, 达到最佳审美境界。
back
问题:比较下面两副画,说说中西 绘画的区别?
目录
第 美第 第 第 美第 第 第 美第 第 第 第 美第 绪
八 育四 七 六 的三 五 四 感二 三 二 一 论一 论
章 论编 章 章 欣编 章 章 论编 章 章 章 编
审 美 教 育
美 的 功 能
美 的 创 造
美 的 欣 赏
赏 与 创 造 美的实践
审 美 心 理
审 美 感 受
美美美美 的的的的 主范形本 体畴态质
返回
美的欣赏的一般过程
一、审美注意 ; 二、审美直觉 ; 三、审美领悟; 四、审美超越。
返回
审美注意
1、指的是欣赏主体在接触到审美客体(对 象)时摆脱了日常意识,而以审美的眼光 把注意力集中和停留在对象上面的是一种 的审美心理状态。 2、特点: (1)摆脱了个人实用功利的羁绊; (2)注意力只集中于对象的的形式(线条、 色彩、形状、声音、时间、空间、节奏、 起伏、协调、和谐等 )。
➢ 2、目的:悦心悦意。 ➢ 3、特点
back
审美领悟的特点(与审美直觉相比)
✓ 审美直觉主要是由客体引起的一种无意识的反应,审美 领悟则是主体积极参与的活动;
✓ 审美领悟阶段的自觉、主动、再创造性,主要是主体积 极展开想象和情感活动,甚至是设身处地去体验客体的 审美性质——在对象世界中体验自身的生命活动,达到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物我为一,人我为一的境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