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二十二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本类药与吗啡镇痛作用的比较
本类药 机制 抑制PG的合成
作用部位
外周
吗啡 兴奋阿片受体
中枢
应用
钝痛
剧烈疼痛
三 抗炎、抗风湿作用
抑制环加氧酶(COX),使PG合成减少,产 生抗炎、抗风湿作用。
PG是参与炎症反应的体内活性物质,对致炎 致痛物质有增敏作用。
除苯胺类外,都可以控制风湿,类风湿病的症 状。但不能根治,也不能控制并发症。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扑热息痛、醋氨酚)
对乙酰氨基酚为非那西丁的体内 代谢产物,非那西丁毒性大(肾脏及 血红蛋白),已不单用。
[特点]
1.无抗炎、抗风湿作用;
2.解热镇痛作用和阿斯匹林相当,常用于感 冒发热、头痛、关节痛、神经痛和肌肉痛等; 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耐受的人可用。
3.胃肠反应较轻,凝血系统障碍影响很小;
COX 概念 ( 1995 )
花生四烯酸
内毒素 , 细胞因子 , 有丝分裂原
COX-1
COX-2
血栓素 A2 前列环素 前列腺素 E2 (血小板) (胃肠粘膜) (肾)
炎性前列腺素
生理保护功能
非甾体类药物
促发炎症
副作用
抗炎镇痛作用
解热镇痛抗炎药分类
按对COX选择性不同分 非选择性COX抑制药 选择性COX抑制药 按其结构不同分 1. 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 2. 苯胺类,如扑热息痛; 3. 吡唑酮类,如保泰松; 4. 其他有机酸类,如吲哚美辛。
五、昔康类
吡罗昔康(炎痛喜康)
1. 镇痛、解热、抗炎、抗痛风作用较强, 速效、强效、长效; 2.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种 原因疼痛,痛风.
选择性COX-2抑制药
2024年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主要用于缓解疼痛、降低发热和减轻炎症反应。
本文将介绍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分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一、分类1.非甾体抗炎药(NSDs):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萘普生等。
2.硫酸酯类药物:如硫酸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等。
3.吲哚美辛类药物:如吲哚美辛、依托考昔等。
4.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二、作用机制1.解热作用:这类药物可以抑制下丘脑中的前列腺素合成,降低体温调节中枢的敏感性,从而使体温下降。
2.镇痛作用:这类药物可以抑制疼痛区域的炎症反应,减少疼痛物质的合成和释放,减轻疼痛。
3.抗炎作用:这类药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中的前列腺素合成,减少白细胞的聚集和活化,减轻炎症反应。
三、临床应用1.疼痛:如头痛、牙痛、肌肉疼痛、关节炎等。
2.发热:如感冒、流感、急性感染等。
3.炎症: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四、不良反应1.消化系统:如胃肠道出血、溃疡、肝损伤等。
2.泌尿系统:如肾功能不全、急性肾衰竭等。
3.血液系统:如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等。
4.心血管系统: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5.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哮喘等。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安全。
在上述内容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不良反应。
这类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反应,有些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和掌握这些不良反应,对于临床合理使用解热镇痛抗炎药具有重要意义。
一、消化系统不良反应1.胃肠道出血: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胃黏膜的前列腺素合成,降低胃黏膜的防御能力,容易导致胃溃疡和出血。
长期使用或大剂量使用这类药物的患者,胃肠道出血的风险更高。
2.胃溃疡:解热镇痛抗炎药可以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酸对胃黏膜的侵蚀作用,从而导致胃溃疡的形成。
20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一.学习要点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其作用机制在于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的合成,亦称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药物分类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1.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
2.苯胺类,如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
3.吲哚基和茚基乙酸类,如吲哚美辛。
4.芳基丙酸类,如布洛芬。
5.芳基乙酸类,如双氯芬酸。
6.烯醇类,如吡罗昔康。
7,吡唑酮类,如保泰松。
8.烷酮类,如萘丁美酮。
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药: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
共同作用1.抗炎作用:大多数解热镇痛药具有抗炎作用,对控制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有肯定疗效,但不能根治。
2.镇痛作用:具有中等程度镇痛作用,对临床常见的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或关节痛、痛经等有良好镇痛效果,并且不产生欣快感与成瘾性。
3.解热作用:降低发热者的体温,而对正常者几乎无影响。
作用机制都是通过抑制环加氧酶而抑制PG合成产生作用。
(一) 阿司匹林作用与用途1.解热镇痛及抗风湿作用: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及感冒发热等;抗炎、抗风湿作用也较强,控制急性风湿热的疗效迅速而确实。
2.影响血小板的功能:PG合成酶(环加氧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失活,减少血小板中TXA2的生成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小剂量用于防止血栓形成。
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包括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及进展性心肌梗死患者,能降低病死率、再梗死率及脑缺血。
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较大剂量口服引起胃溃疡及不易察觉的胃出血。
2.加重出血倾向:抑制环加氧酶,强而持久性抑制血小板TXA2合成,较少抑制血管壁PGI2合成,致使血小板聚集受到抑制,出血时间延长;大剂量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引起凝血障碍,加重出血。
3.水杨酸反应:使用剂量过大(≥5g/d)引起。
4.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可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
制药第十六章解热镇痛抗炎
在某些情况下,可将不同种类 的解热镇痛抗炎药联合使用, 以增强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 但联合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 行,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或加重 不良反应。
个体化治疗策略
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剂量
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
考虑患者的特殊需求
不同患者的疼痛、发热和炎症程度不 同,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 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治疗方案设计
一般治疗
对症治疗
联合用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合 适的解热镇痛抗炎药进行治疗 。对于轻度疼痛、发热和炎症 ,可选用非处方药进行治疗; 对于中度至重度症状,建议在 医生指导下使用处方药。
针对不同症状,采取相应的治 疗措施。如对于头痛患者,可 选用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对 于发热患者,可选用具有解热 作用的药物。
药理作用
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它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 而产生抗炎、镇痛、解热作用。
临床应用
阿司匹林广泛用于缓解轻度或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月经痛、肌肉痛及关节痛等,也可用于感冒和流感 等引起的发热。此外,阿司匹林还可用于防治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等。
03 药物作用机制与药理作用
解热作用机制
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通过抑制该中枢,使周围血管扩张,血 流量增加,出汗增多,散热增加,从而 起到解热作用。
VS
阻断致热原的作用
某些解热镇痛药可阻断致热原对体温调节 中枢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
镇痛作用机制
要点一
抑制外周炎症组织局部前列腺素 的合成
注意事项
长期使用解热镇痛抗炎药可能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 量服药,避免过量使用。
解热镇痛抗炎药
非那西汀(phenacetin)
本身无药理活性 需在体内代谢成代谢物→ 1)扑热息痛 2)对氨苯乙醚:可引起溶血和生成 高铁血红蛋白,仅在少数国家使用 (含中国)
NHCOCH 3
非那西丁
NHCOCH 3
对乙酰氨基酚
P450 素 胞色
OC 2H 5 NH 2
对氨苯乙醚
OH
细
OC 2 H 5
血液毒性
Key points 1.掌握本类药物的共同作用及与前列
腺素之间的关系;
2、掌握阿司匹林的作用, 应用和不
良作用;
3. 了解药物的分类和每类药物的作
用特点和临床适应症.
原因: 抑制血小板聚集; 大量长期用抑制凝血酶合成。 措施: 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元血 症,VitK缺乏症忌用。 术前1~2周停用。
3.过敏反应:皮疹、休克;血管神 经性水肿;“Aspirin哮喘” (肾
上腺素无效),用糖皮质激素、抗
组胺药。
原因:抑制COX—PG减少,IL增多
预防:过敏体质、哮喘者禁用
五、芳基乙酸类
双氯芬酸(diclofenac)
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强于 吲哚美辛; 主用于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 关节炎、骨关节炎。
六、烯醇类
吡罗昔康—t1/2 50h 美洛昔康—选择性抑制COX-2
不良反应轻 主用于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
炎,疗效与阿斯匹林相当。
七、吡唑酮类 保泰松(phenylbutazone) 羟基保泰松 (oxyphenylbutazone)
舒林酸
作用持久、不良反应较轻。
四、芳基丙酸类
布洛芬(ibuprofen,异丁苯丙酸) 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 主用于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 炎,疗效低于阿斯匹林,但胃肠道反 应较轻; 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 常用于 镇痛。
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讲解
发作间歇期
①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醇。
②促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轻中度肾功不全者)、丙磺舒 (无肾结石、肾功正常者用)
慢性痛风和痛风性肾病
抑制尿酸生成——别嘌醇(尤适于尿酸高或排尿酸药无效时)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苯溴马隆
联合用药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关节炎反复发作而控制不佳
别嘌醇+秋水仙碱/吲哚美辛
急慢性关节炎疼痛,发 •与其他NSAID有交叉过敏 热、痛经、牙痛
代表药物 美洛昔康
尼美舒利
解热镇痛抗炎药
适应症
注意事项
类风湿性关节炎 、疼痛性骨关节 炎(关节病、退 行性骨关节病) 的症状治疗
•溃疡及出血风险小 •小剂量开始使用 •溃疡慎用 •注意查肝肾功能
慢性关节炎、术 后疼痛
鼻咽部炎症疼痛
发热
选择性环氧酶-2抑X制型药包题括 AB
A.美洛昔康 B.氯洛昔康 C.吡咯昔康 D.布洛芬 E.水杨酸钠
治疗慢性痛风的药X物型有题AC
A.丙磺舒 B.羟基保泰松 C.别嘌磷醇 D.秋水仙碱 E.水杨酸钠
X型题
阿司匹林引起胃出血和诱发胃溃疡的原因是 A.抑制PG合成 B.凝血障碍 C.变态反应 D.局部刺激 E.水杨酸反应 ABD
NSAID
药物的相互作用
合用药物 其他NSAID
后果 生物利用度,不良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
肾毒性**
抗凝血药/抗血小板 药(除外塞来昔布、
出血**
萘丁美酮)
利尿药
补足水分防肾衰
AT1受体阻断剂 受体阻断剂
肾衰 降压效果
环孢素
肾毒性
锂盐
毒性浓度
用药监护
权衡NSAID的获益与所致溃疡和出血的风险 (1)注意溃疡病史 (2)注意心血管风险 (3)注意年龄、饮酒、阶梯式加量 关注NSAID药潜在的心血管风险 心血管病史慎用,尽量小剂量使用 解热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注意补水
18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
选择性COX-2抑制药
塞来昔布 罗非昔布
尼美舒利
解热镇痛抗炎药
常用复方制剂
1. APC :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因 2. 速效伤风胶囊(氨咖黄敏胶囊 ):对乙 酰氨基酚+咖啡因+氯苯那敏 +人工牛黄 3. 幸福伤风素: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 + 去氧肾上腺素+VitB1 4. 白加黑(白):对乙酰氨基酚+右美沙芬+ 伪麻黄碱 5. 白加黑(黑):对乙酰氨基酚+右美沙芬+ 伪麻黄碱+苯海拉明
特点:
①除苯胺类外,均有抗炎、抗风湿作用。
②对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肯定,
但无根治作用,亦不能防止合并症的发生。
解热镇痛抗炎药
2.镇痛作用 特点:
①中度镇痛:对严重剧痛及内脏绞痛无效。 对慢性钝痛如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痛、 月经痛等有良效。
②无药物依赖性、无成瘾性、无呼吸抑制作用。
③部位主要在外周,抑制PG合成和释放。
全世界各国指南均推荐阿司匹林 用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
美国糖尿病协会
中华医学会
美国心脏协会
美国医师学会
美国心脏病学会
欧洲心脏病协会 欧洲动脉粥样 硬化协会
欧洲高血压协会
推动阿司匹林广泛使用,从我做起
“我做到了,你呢?”
“一天一片阿司匹林,
可以提高美国人民
的素质……”
1985年美国卫生部部长 玛格丽特.赫克勒
血浆蛋白结合率80-90%
3.肝代谢----药动学:
小剂量(﹤1g),一级动力学消除,t1/2 2-3h,
《药理学》第16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PHARMACOLOGY药理学第十六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学习目标●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及作用机制;阿司匹林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熟悉: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了解: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2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一、定义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且大多数还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因其化学结构及抗炎机制与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不同,故又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二、作用及作用机制(一)解热作用人体正常体温的维持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对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精细调节的结果。
当各种外热原(如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组织损伤、抗原—抗体复合物等)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并释放内热原,内热原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刺激该处PG合成酶,增加PG(主要为PGE2)合成和释放,使体温调定点上调至37℃以上,这时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引起发热。
NSAIDs通过抑制体温调节中枢PG合成酶活性,减少PG的合成,阻断内热原对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恢复到正常水平,通过散热增加而降低发热者体温。
二、作用及作用机制(二)镇痛作用当组织受损或有炎症时,局部产生和释放某些致痛化学物质,如缓激肽、PG、组胺等,作用于神经末梢,可以致痛。
NSAIDs通过抑制外周组织及炎症局部PG的合成,对此类由致痛化学物质所致的慢性钝痛(如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及月经痛等)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对严重创伤性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目前认为本类药的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无呼吸抑制作用,长期应用一般不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临床应用较广。
二、作用及作用机制(三)抗炎抗风湿作用炎症是机体对外界伤害性刺激产生保护性病理反应的一种复杂过程。
17-解热镇痛抗炎药
(3) 选择性COX2抑制剂:主要抑制COX2的制剂,如
美洛昔康、尼美舒利、萘丁美酮、依托度酸 等。
基本药理作用
解热作用 镇痛作用 抗炎作用
一、解热作用:可降低发热者的体温, 使病人的体温恢复正常。而对正常人 的体温则没有影响。
感染原和细菌内毒素等外源性致热源
机体 内热原(细胞因子如:IL-1、IL-6、TNF等)
保泰松
消炎抗风湿作用强,解热镇痛作用弱,毒性大 。主要 用于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性风湿脊椎 炎等。 较大剂量下,可减少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促进 尿酸的排泄,故对急性痛风有效。
羟基保泰松
由保泰松在体内经肝药酶代谢在苯环上羟化后形成。
除无排尿酸作用外,其它作用、用途似保泰松,不良 反应也与保泰松基本相同,但胃肠刺激症状较轻。
布洛芬(异丁苯丙酸 /芬必得) 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消炎作用,其效力近 似阿司匹林。对炎性疼痛的疗效比创伤性强。 主要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特点是 胃肠道的副作用较阿司匹林少,病人易于耐 受。 双氯芬酸(扶他林) 对环氧酶和脂氧酶都有抑制作用。 抗炎、解热、镇痛作用均强 临床一线用药,常用于抗风湿和镇痛。 有外用制剂
的先河
• 20世纪50年代合成了吡唑酮类
• 20世纪60年代合成了吲哚乙酸类
• 20世纪70年代后又相继合成了丙酸类、苯乙酸类等
基本作用机制
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
生物合成
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 PGs
NSAIDs的分类
依椐NSAIDs 对COX同工酶抑制作用的强度和选择
性不同,分类如下: (1) 特异性COX1 抑制剂:如小剂量阿斯匹林<0.5g/d (2) 非特异性COX抑制剂:指对COX1和COX2具有不 同抑制作用的制剂,如大多数常用的NSAIDs。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七、吡唑酮类 保泰松(布他酮)
羟基保泰松
1. 作用持久(t1/2 50-65h,血浆蛋白结合率 90%),滑膜腔浓度高(50%血药浓度, 持续三周)
2. 抗炎抗风湿强,解热镇痛较弱。 3.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
柱炎,不良反应多,已少用。
八. 烷酮类 萘丁美酮(nabumetone)
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较好的疗效。
环氧化酶1和环氧化酶2
花生四烯酸
环氧化酶-1
非选择性 NSAIDs
胃肠道粘膜 前列腺素
血小板 血栓素
胃肠道保护作用 止血作用
环氧化酶-2
环氧化酶2 抑制剂 前列腺素
引起炎症、疼痛和 发热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同药理作用
一、解热作用:可降低发热者的体温, 使病人的体温恢复正常。对正常人的体 温无影响。
阿司匹林(aspirin)
(乙酰水杨酸 acetylsalicylic acid)
主要有:
水杨酸钠、乙酰水杨酸等。水镇痛、抗炎、抗风湿 2.抑制血小板聚集 (30~100mg/d) 3.其他作用:老年痴呆;先兆子痫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水杨酸反应 凝血障碍 过敏反应
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升高(发热)
非致热源性发热
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外伤 、出血、炎症等。 (2)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 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3)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肤 病、心力衰竭等。
解热镇痛药与氯丙嗪降温作用比较?
氯丙嗪
NSAID
效应 抑制体温调节
也用于一般解热镇痛。
五. 杂环芳基乙酸类 双氯酚酸(diclofenac)
1. 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强于吲哚美辛 2. 常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
解热镇痛抗炎药
27
解热镇痛抗炎药仅有中等程度镇痛作用, 对各种严重创伤性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绞 痛效果一般; 对临床常见的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痛、 神经痛、肌肉或关节痛、痛经等则有良 好镇痛效果; 不产生欣快感与成瘾性,故临床广泛应 用。
28
镇痛机制
一般认为,本类药物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 外周,另外可能还有中枢机制参与。
PGs合成增加
组胺、缓激肽、5-HT等释放 扩张血管、毛细血管通透 性增加,致痛
扩张血管、毛细血管通 透性增加,痛觉增敏
炎症 (红斑、水肿、疼痛等 )
35
四、不良反应:
NSAIDs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占所 有药物不良反应的1/3 。
36
消化道不良反应:所有NSAIDs在治疗 时均有可能发生程度不同的胃肠道反 应。 肾不良反应:如低钠血症、高钾血症、 水肿、氮质血症等。 心血管不良反应:个别敏感患者出现 轻度升高血压等。 另外,还有凝血障碍、过敏反应等, 在后面将会讲到。
46
两药厂生产的阿司匹林肠溶片的生物利用度 不一,在用药量为每日1.8g时,病人的血药浓度 有差别: 南京第二制药厂的阿司匹林为200-230μg/ml, 上海信谊制药厂的阿司匹林为125-165μg/ml。
47
排泄:
从肾脏排泄,尿液pH值对水杨酸盐排泄影 响很大,水杨酸为弱酸性,尿液碱化时药物解 离多,肾小管重吸收少。 如药物过量中毒时,可用NaHCO3碱化尿液, 使排泄加速,降低血药浓度。
12
13
14
多数NSAIDs与AA竞争环氧酶的活性 部位,阿司匹林使环氧酶发生不可 逆变化而抑制酶活性。
15
NSAIDs对环氧酶(COX)的作用机制
解热镇痛抗炎药
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因
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解热镇痛作用强,无明显抗炎作用
抑制中枢PG合成酶,对外周环氧酶没有明显作用
对胃肠刺激较小,不引起胃肠出血
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应用:各种慢性疼痛:
感冒发热:小儿退热首选
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肝坏死,肾损害,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性贫血
吡唑酮类
保泰松
药理作用及机制:
抗炎抗风湿作用强
解热镇痛作用弱抑制PG生物合成
临床应用:
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急性痛风:促进尿酸排泄
不良反应
胃肠反应: 溃疡病患者禁用
钠水潴留: 高血压、心衰患者禁用
过敏反应: 皮疹、剥脱性皮炎、粒细胞减少、再障等
控制急性风湿热症状及鉴别诊断首选药之一
2.影响血小板功能:
小剂量(50~100mg):预防血栓形成
大剂量:促进血栓形成
机制:小剂量:抑制血小板环氧酶,使血小板中
TXA2 (抗凝)
大剂量:抑制血管壁PG合成酶,PGI2合成
不良反應
胃肠反应:食欲减退、恶心、腹痛、上消化道溃疡等
中枢神经系统:前额头疼、眩晕、精神失常
造血系统: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再障
过敏反应:皮疹、哮喘
禁忌症
妊娠、哺乳期妇女、儿童
精神失常
溃疡病
癫痫、帕金森病
肾病
“阿司匹林哮喘”者禁用
芳基丙酸类
口服吸收迅速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可缓慢进入滑膜腔,并在此保持高浓度
解热镇痛抗炎药药理学2021优秀文档
氢化可的松
甾体的一般结构
阿司匹林
药物发展史
1828年:从柳树皮中提取出水杨苷,水解后为水杨酸和葡萄糖 1853年:用水杨酸和醋酐合成乙酰水杨酸 1899年:拜耳(Bayer) 药厂合成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开创了NSAIDs发展的先河 20世纪50年代:合成了吡唑酮类(保泰松) 20世纪60年代:合成了吲哚乙酸类(吲哚美辛) 20世纪70年代:合成了丙酸类(布洛芬)、苯乙酸类等
【不良反应】- Aspirin
正常胃粘膜
胃粘膜溃疡
2. 凝血障碍 治疗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出血时间延长。 大剂量、长期:抑制凝血酶原形成, 加重出血(Vit k对抗)。 注意: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术前停用
【不良反应】-Aspirin
3. 过敏反应
少数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 哮喘患者易出现“阿司匹林哮喘” 。 原因:抑制cox途径,使lox途径加强,LTs生成过多。 治疗:肾上腺素无效。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治疗。 哮喘患者禁用。
六、其他抗炎有机酸类
吲哚美辛 (Indomethacin,消炎痛)
【药理作用及应用】
最强的PG合成酶抑制药之一 ; 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强。抗炎作用为aspirin的10~40倍; 不良反应多,仅用于其他药物不能耐受或疗效不显著者。 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痛风性关节炎。 关节强直性脊椎炎。 癌性发热。
发热及NSAIDs解热机制
NSAIDs
PG合成减少
体温调定点恢复至正常
散热↑ 产热↓
体温降至正常
↓
↓
↓
(-)
实验证明,将微量PG尤其是PGE2注入动物脑室内,动物也会发热;我们对其使用NSAIDs,动物的体温会降至正常么?为什么?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
配伍禁忌原则及注意事项
01
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组合
尽量减少用药种类,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组合,以降低相互作用的风险。
02 03
注意药物性质和给药途径
考虑药物的酸碱度、溶解度等性质,以及给药途径对相互作用的影响。 例如,某些药物在胃肠道中可能发生相互作用,而改变其给药途径(如 改为注射)可能避免这种相互作用。
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 环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 官。不同药物在组织中 的分布有差异,与药物 的脂溶性、血浆蛋白结 合率、组织血流量等因 素有关。
解热镇痛抗炎药在体内 主要经过肝脏代谢,通 过一系列生物转化反应 ,将药物转化为无活性 或活性较低的代谢产物 。代谢过程涉及多种酶 系,如细胞色素P450酶 系等。
在药物研发初期,通过毒理学研究评价药物的潜在毒性, 为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这有助于筛选出安全性较 高的候选药物进入临床研究。
剂量选择依据
通过比较不同剂量下药物的毒性反应,为临床试验选择合 适的剂量范围提供依据。这有助于确保临床试验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
风险效益评估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通过对已上市药物的毒理学研究数据 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药物治疗的风险与效益。这有助于指 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缓解轻度或中度疼痛, 如头痛、关节痛、牙痛等,也可 用于感冒、流感等引起的发热。
不良反应
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溃疡、出 血等,长期使用可能对肝肾功能 有一定影响。
其他常见药物
吲哚美辛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发挥解 热镇痛抗炎作用,主要用 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 治疗。
美洛昔康
一种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 制剂,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主要用于骨关节炎等疾 病的治疗。
第20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一、NSAIDs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2)疼痛和镇痛机制:
第一节 概述
一、NSAIDs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3.抗炎和抗风湿作用 (1)除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外,其他药均
可有效控制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2) NSAIDs可抑制体内环 PLA2 花生四烯酸 环氧酶 环内过氧化物
(一) 大剂量 aspirin 血栓形成
PGI2呈动态平衡TXA2
PGI2合成酶
(血管内皮)
TXA2合成酶
(血小板)
(一) 小剂量 aspirin 抗血栓 形成
PGI2 扩张血管、 抑制血小 板聚集, 抗凝
PGF2 收缩血管 收缩支气 管
PGE2 诱发炎症 发热致痛 扩张血管
第四节 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药 --- 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和尼美舒利 特点:
(1)对环氧酶(COX-2)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低, →因而其抗炎作用强 但心血管疾病发生的 危险性增高。 (2)不抑制环加氧酶(COX-1)→副作用小 (3)适应证: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4)目前临床用的不多,有质疑。
谢的各个环节发挥抗炎作用。
环氧酶(COX) 作用类型的比较
COX-1(结构型) COX-2(诱导型) 生成 功能 固有的,存在于正 诱导产生,存在于受 常组织中 损伤
稳定细胞膜,保护 具有强烈的致炎、致 胃肠、调节血小板 痛作用。物理、化学、 聚集、外周血管阻 生物、细胞因子(IL力、肾血流分布等。 1、 IL-6、 IL-8); TNF;ICAM-1诱导表达 被抑制后 不良反应 治疗作用
林,APC),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牙痛、
首选 (2)大剂量能迅速缓解关节炎症状(24-48h),可做为 急性风湿热的鉴别诊断依据。抗风湿最好用至最 大耐受量,一般成人3-5g/日,分4次于饭后服用。 关节痛、肌肉痛等慢性钝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酰水杨酸(Aspirin)
一、阿斯匹林的药动学 ➢ 酯解 ➢ 代谢 代谢物与甘氨酸、葡萄醛酸结合 ➢ 排出 10% 原型排出
二、药理作用、机制与用途
1.机制
Aspirin + COX → COX-CO-CH3 Salicylate + COX Salicylate-COX
➢ 病理 COX2-PGs 炎症介质之一 红、肿、热、痛
COX-1和COX-2的特性
生成 功能
抑制剂
选择性
COX-1
固有的
生理学:
保护胃肠 调节血小板聚集(TXA2) 调节外周血管阻力(PGI2) 调节肾血流量分布(PGI、
PGE)
COX-2
需经诱导
生理学:妊娠时,PG生 成增加
病理学:生成蛋白酶、 PG及其他致炎介质,引 起炎症
禁忌症:有出血性倾向的疾病、临产妇、孕妇、 VitK缺乏、重症肝病
B.血栓形成 选择性COX-2抑制剂:Celecoxib、rebecoxib
3. 肾功能的影响 A. PGs参与肾血流量、水钠排出的调节 B. 肾损伤 ?
禁忌症:严重肝肾损害 4、CNS反应 眩晕、耳鸣、共济失调、精
神行为异常 5、 过敏反应
➢ 特殊应用 强直性脊柱炎、动脉导管未闭、先 兆流产
2、吲哚美辛(indomethacin) ➢ 对cox无选择性,抑制作用最强,除cox作用小,
可抑制磷脂酶A2
➢ NSAIDs药理作用强,不良反应多见且严重, 20%出现CNS反应 眩晕、意识模糊、抑郁、妄想、幻觉、惊厥(癫 痫)、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高血K+
➢ 临床用于其它NSAIDs疗效不佳的病例
一般过敏反应 血液系统 肺、肝脏
四. NSAIDs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 NSAIDs 药动学特性: 高血清蛋白结合率
有机酸NSAIDs从肾小管排出
➢ 药动因素 ➢ 药效因素
口服抗凝药 双香豆素
磺酰脲类 降血糖药 甲磺丁脲 弱酸类药物 丙戊酸、呋噻咪、青霉素
糖皮质激素 酒精
思考题
1. 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有哪些不 良反应?为什么会有这些不 良反应?
↑(-) NSAIDs
特点:对正常体温无降温作用
2. 镇痛作用
外周疼痛感觉器 中枢
降低痛阈
特点:无呼吸抑制,不产生药物耐受性及依赖性 用途:慢性疼痛、钝痛
炎症与NSAIDs抗炎作用
急性期
亚急性期
组织修复期
炎症介质 充血 Bradykinin 肿胀 Histamine 疼痛 5-HT
PGs LTs PAF
双氯芬酸为五大支柱产品,合计年销售额 达50多亿美元 ➢ 21世纪,塞来昔布、 罗非昔布等新药陆续 上市,并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 近两年,上述新药低毒副作用受到质疑
常见NSAIDs :
阿斯匹林(Aspirin) 、吲哚美辛(indomethacin)、 对 乙酰氨基酚 (acetaminophen 、扑热息痛) 、保泰松 (phenylbutazone) 、舒林酸(sulindac)、 布洛芬 (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酮洛芬 (ketoprofen) 、吡罗昔康(piroxican) 、美洛昔康 (meloxicam) 、尼美舒列(nimesulide)
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BK
白细胞 IL-1,2,6,8 HT
浸润 TNFα 5-HT
GM-CSF PGs
Chemokins LTs
清除外来异物
PAF
及坏死组织
组织修复 纤维组织增生
组织
生物因子 物理刺激 化学刺激
3. 抗炎作用与抗风湿作用
PGs 炎症-红、肿、热、痛 用途: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三、 NSAIDs共同的毒副作用与禁忌症
1.胃肠道反应及出血,溃疡形成
恶心 、呕吐、上腹痛、腹泻、便秘、黑便、呕血 局部刺激 抑制胃壁PG合成 粘膜损伤,溃疡形成、出血 今用 misoprostol COX-2选择性 NSAIDs:
celecoxib、rofecoxib
2.血凝障碍
A.出血倾向 大剂量NSAIDs 凝血酶原合成↓Vit K Aspirin
四、 Aspirin中毒与处理
中毒:轻、中、 重度中毒 处理:停药 灌胃 碱化尿液
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纠正酸中毒
吸氧
其它NSAIDs
1、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paracetamol, 扑热息痛)
➢ 只有镇痛、解热作用 抑制中枢cox-3 ➢ 药动学 5%羟化代谢物有肝毒性
短期大剂量或长期使用 肝损伤、肝坏死 ➢ NSAIDs通常的不良反应少
吲哚美辛、阿司匹林、 吡罗昔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罗非昔布、 塞来昔布 美洛昔康、尼美舒利
非选择性
萘普生、布洛芬、双氯芬酸钠
NSAIDs对COX的选择性
二、 NSAIDs的药理治疗作用及临床用途
1. 解热作用
内毒素
致热原 白细胞
病毒
interleukin-1
组织损伤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PGE2合成↑,体温调定点上调
新NSAIDs:塞来昔布(celecoxib) 罗非昔布(rofecoxib)
一、共同的药理作用机制
可逆或不可逆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的合成
1.炎症介质前列腺素
前列腺素(PG)的功能
➢ 生理功能 C节OX1-PGs 参与局部组织细胞 的血流、功 能调 胃壁 肾 血液凝固 TXA2/PGI2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algesic-antipyret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中山大学 中山医学院 药理学教研室 陈汝筑 教授
临床疾病常见症状
➢ 发热 ➢ 疼痛 ➢ 红肿
NSAIDs用于缓解上述症状,并不影响疾病 进程
解热镇痛药现状与发展
➢ 应用已有150余年历史 ➢ 年产量已达20余万吨,制剂几千亿片 ➢ 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
2.药理作用与用途
A. 解热 B. 镇痛 C. 抗炎 D. 抗血小板凝集
E. 减少结肠癌发病率 0.325g/day
E.减少结肠癌发病率 0.325g/day
水 杨 酸 盐 药 效 学 与 并 发 症
三、Aspirin毒副作用
1.NSAIDs共同毒副作用 2.Aspirin过敏 Aspirin哮喘 3.瑞氏综合征(Reyes synd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