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半岛滨海旅游swot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东半岛滨海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SWOT分析
一、SWOTP内涵
“SWOT分析”是对区域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确定区域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中的竞争环境的优势和劣势,面临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SWOT”主要是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的首个英文字母缩写。

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中SW代表内部因素,主要分析研究对象的内部条件,着眼于研究对象的自身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OT代表外部因素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强调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其对研究对象产生的可能影响,在本文中,优势、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胶东半岛滨海旅游旅游资源自身价值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胶东半岛滨海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外部环境变化及对区域的可能影响上。

二、胶东半岛滨海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SWOT分析
胶东半岛是中国第一大半岛,位于山东省东北面。

其它三面临海,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湾相望,重要的城市有日照、潍坊、青岛、烟台、威海等。

(一)胶东半岛滨海旅游资源规划开发优势分析
1.资源优势
胶东半岛三面临海,在全长3121千米的曲折绵长的海岸线上,分布着众多的天然海湾和美丽的沙滩。

这里沙洁滩缓,水清浪柔,主要由中细砂组成,砂细坡缓,平展宽阔,海水清澈,质量上乘,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2.气候宜人
胶东半岛多是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半湿润,四季变化分明,年均日照量2826h,海陆风有节奏地交替,形成春秋长、夏季短、冬暖夏凉、近海而干爽的特点。

由于受海洋调节,气温日差较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海滨空气清新且富含负氧离子,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碘,氧和臭氧含量比内陆高,有利于人体内维生素的积累和新陈代谢,是天然的海滨疗养场所。

3.区位优势
3.1地理区位——鲜明
地理区位优势独特。

胶东半岛位于欧亚大陆东端的中北部,是欧亚大陆桥的东部出海口。

胶东半岛东望日本和韩国,与日、韩具有良好的承接性;北接辽东半岛,西临京津唐地区,南接长江三角洲,是京津唐地区重要的出海口、中国环黄渤海地区的核心区域,又是环黄渤海经济圈与长江三角洲的交汇点,具有较好的地缘优势。

3.2交通区位——突出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山东公路以密度大、质量好著称,全省公路通车里程7万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超过3000公里。

拥有17处沿海开放港口。

远洋航线可抵达日本、韩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60多个港口。

有济南、青岛、烟台、威海四个机场,以济南、青岛国际机场为枢纽的空中运输通道日趋完善,目前已开辟国内外航线300多条,其中国际航线16条。

(二)胶东半岛滨海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劣势分析
1.水平不高——产业经营管理不到位
景区缺乏综合经营管理,现有旅游发展战略重视了游客数量,忽视了质量和收益问题及产品与市场的匹配;缺乏联合促销;缺少重点品牌和形象建设战略由于景区管理体制等原因,经营管理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一些景区经营管理者对旅游产品存在替代现象的认识不足;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和空间竞争理论缺乏足够的认识。

一味追求门票收入,忽视旅游产业的拉动效应。

产业经营管理者在管理水平上忽视了滨海旅游的战略目标,追逐近期利益现象明显。

2.力度不够——胶东半岛滨海旅游规划与开发欠火候
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得到充分挖掘,许多海洋旅游项目还有待开发。

许多海岛在旅游开发上更是一片空白,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严重。

半岛200多海岛除威海刘公岛开发较好,田横岛、灵山岛等初步开发外,其他绝大多数岛屿尚处于待开发阶段。

3.不平衡——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与旅游业发展趋势脱节
首先,受行政管理体制制约,作为全省划定的海滨旅游区,并未实现区域整体性规划开发。

长期以来旅游开发始终以各地级市为中心独立运作,因区位条件、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旅游资源及融资渠道的差异,各地市旅游业发展水平差距很大。

滨海国际旅游业主要集中在青岛、威海、烟台等少数大中城市,日照市起步较晚,旅游业相对落后,但近期发展势头正猛,其它滨海城市旅游业规模很小。

其次,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旅游业的规模较小,尚未成为滨海地区的支柱产业。

这主要是滨海旅游产品开发特色不突出,缺乏有吸引力的旅游商品,经营较粗放,服务水平不高;旅游线路短,内容较单调,多为短期观光旅游而开辟。

缺乏非观光型的滨海旅游产品。

第三,海岛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且很不平衡。

山东可供旅游开发的海岛众多,但开发主要集中在三大热点城市附近,长岛、养马岛、刘公岛、田横岛等。

因距烟台、青岛、威海较近,具有一定的规模,形成了较好的基础,其它大多数海岛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

这种地区性差异导致了整个滨海旅游区旅游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不均衡发展状态。

目标市场趋同性导致内部市场竞争加剧。

(三)胶东半岛滨海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机会分析
1.胶东半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机遇
近几年,胶东半岛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一直都保持在9%左右,国民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这将进一步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对于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来说,这一方面有助于推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精品的建设;另一方面也能积极地刺激旅游需求的增加,提高居民的出游率。

据统计,当一个国家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美元时,居民将普遍产生旅游动机,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1000美元时,则进入全民旅游阶段。

加上滨海地区得天独厚的天然疗养条件。

胶东半岛的滨海旅游必然呈现一片盎然生机。

2.奥运契机
2008奥运帆船项目落户青岛,这是胶东半岛经济以及滨海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难得的机遇,届时青岛乃至胶东半岛必将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胶东半岛的滨海旅游将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产生质的飞跃。

由于体育盛事带来的机会必将使胶东地区相关产业享受一顿饕餮大餐。

——相约北京,扬帆青岛,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紧紧把握机遇,把胶东半岛滨海旅游做大作强。

3.大型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目前,旅游集散中心将游览、购物、休闲等旅游服务实行一条龙服务,将滨海旅游景点和周边地市的旅游景点进行有效整合,建立类似旅游“超市”的服务大厅,统一售票、统一发车、规范服务、集中管理。

解决游客来半岛后缺乏系统的服务问题,使国内外游客到我市旅游,来而忘返,提高旅游资源的增加值。

旅游集散中心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整合国有旅游企业,吸引民间等资本参股,实行股份制公司制。

车辆、导游、门票等统一管理。

促进大旅游格局的形成。

届时,势必形成以青岛为中心的成辐射状的旅游网络。

4.日、韩出境游的最佳旅游目的地
胶东半岛与中国第一、第二大入境客源国日本、韩国一衣带水,市场区位极为优越。

开发“黄金海岸”,大力发展滨海旅游,是主攻日本、韩国市场,与日韩共筑国际旅游“金三角”,提
高区域旅游竞争力。

(四)胶东半岛滨海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威胁(挑战)分析
1.市场的挑战
目前国内旅游项目纷纷上马,区域旅游竞争日益激烈。

胶东半岛的一些旅游资源与辽宁半岛地区相似,并且旅游客源市场又有重叠的部分。

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在争夺旅游客源市场份额上,胶东半岛滨海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中需求市场略显不足。

同时在与海南地区的滨海旅游资源的风度和发展旅游业的力度上,无论是景观特色,还是知名度、美誉度上,胶东半岛都可圈可点。

2.旅游业新的发展趋势带来的挑战
世界旅游业正面临着转型,由观光旅游逐渐向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休闲性、旅游方式转变,度假休闲旅游趋势日益突出。

所以,旅游业新的发展趋势,是一个重要机遇"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胶东半岛滨海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能否适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仍然是个严峻的问题。

SWOT分析结果表明,胶东半岛滨海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与劣势同在的形势,权衡利弊,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基于此提出胶东半岛滨海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竞争策略。

三、胶东半岛滨海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竞争对策
(一)地区“硬核”的建立
强化青岛的旅游业综合发展的核心作用,均衡胶东半岛滨海旅游带的整体发展,健全区域旅游协作机制,增强胶东半岛滨海区域旅游协作的稳定性。

青岛作为胶东半岛滨海旅游带的“龙头”,其核心带动作用不够强,这从滨海旅游带各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一方面,这是由青岛自身的综合实力决定的,另一方面,这折射出山东半岛滨海旅游带的区域合作尚处于较低的水平上。

在胶东半岛滨海旅游带的合作中应当把青岛的核心作用进一步突出出来,明确确立青岛的核心地位,青岛也应当加强与滨海旅游带其他城市的合作,起到核心城市应当起到的作用带动其他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二)区域旅游协作机制的健立
通过政府间的磋商协调机制,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从宏观层面上消除行政边界的障碍与壁垒,通过民间组织的制度化谈判博弈机制,建立行业监管体系,从中关层面上走向理性的区域交融和产业整合,通过企业间的市场化调节机制,构建产业结构体系,从微观层面上提升资源配置的区域一体化优势。

协同制定发展战略,进行统一、明确的形象定位。

协同制定发展战略,将胶东半岛滨海旅游资源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旅游规划与开发,突出各市的资源特色,避免区内竞争,造成资源内耗。

明确整体旅游形象定位。

(三)统筹的思想的建立
统筹区域发展是整合与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战略之一。

一方面,胶东半岛滨海旅游带的发展应当加强与环渤海旅游区各城市的合作,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定位,同时学习国内为先进的旅游资源规划和开发经验,吸取海南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发展旅游项目的创意,参与大范围的竞争和区域性合作,为半岛滨海旅游带提供更稳定的客源基础,提升其竞争力,增强其发展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加强与半岛城市群内部资源整合与协调区域之间的竞争冲突,促进滨海旅游地和半岛城市群域内客源流动,强化旅游业内生能力和外在潜力,实现半岛滨海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切实加强区域旅游协作体系的建设与管理,共同打造中国“黄金海岸旅游线”这一极富价值的旅游品牌,有效提高抵御各种经营风险与危机的能力。

(四)合理开放的投资开发政策的建立
制定海洋旅游开发的优惠政策,旅游资源配置与开发应更加市场化,打破传统的由资源所有
者和所在地组织开发的格局,实行统一规划下的成片租赁开发、委托开发、招标开发等方式,试行企业集团整区、整岛开发的建设模式。

广辟资金来源,提高投资效益,胶东旅游资源开发的一大制约因素是资金不足,因此必须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体一齐上的方针,通过多种渠道开辟资金来源:在争取省和中央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投入的同时,成立开发投资公司,对有发展前途的景点和开发项目,实行跨行业、跨地区的股份制投资形式,做到谁投资,谁受益;同时,要重视利用外资和侨资"目前外资多用于旅馆业,在资源开发方面还需要一步挖掘“收取旅游资源开发费”。

目前,一些单位、企业和个体无偿地享受着旅游资源利益,造成对国家利益的损害,因此建议对位于主要旅游街区、旅游景区、旅游点、旅游线上的宾馆、饭店、商店、交通、个体摊点收取定量的旅游资源费,其资金用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鼓励全社会共同办旅游”。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应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办的旅游方针。

开发初期,由于投资大、风险大、收益小,应给予开发者一定的优惠政策,如通过减免税等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柴寿升. 青岛海洋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
[2].孙希华.山东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及其问题.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05
[3].山东.蓬莱的滨海旅游资源.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03
[4].马勇等.旅游规划与开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8
[5].丁文恩等.安阳市旅游业的SWOT分析与开发构想.经济师,2006年第1期
[6].柴寿升. 滨海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思索. 海岸工程,2002-01
[7].叶勇宏.旅游规划的SWOT战略分析法探讨.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