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核战略变化及原因探析
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思想
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思想陈海宏2012-8-31 16:37:25 来源:《理论学刊》(济南)2007年11期第103~108页【专题名称】世界史【作者简介】陈海宏,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山东济南250014【内容提要】冷战时期,美国形成了为其全球战略服务的各种军事战略,包括“遏制战略”和各种核威慑战略,如大规模报复战略、灵活反应战略、限制损伤战略、确保摧毁战略、现实威慑战略、总体威慑战略、有限核威慑战略和新的灵活反应战略。
与此相适应,军事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强调“空军第一”、“争夺制海权”、“质量建军”,并形成了新的作战思想。
这些战略和军事思想使美国赢得了冷战的胜利,但是也产生了许多问题。
【关键词】冷战/美国军事战略/遏制战略/核威慑战略/空军第一/制海权/质量建军美国在“二战”后登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和亚非拉人民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兴起,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
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战争的惨败,使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受到沉重打击。
苏联军事实力空前膨胀并向全球扩张,于是在全世界形成了两强对峙、争夺霸权的局面。
“苏东事变”的爆发使美国终于取得了冷战的胜利。
冷战时期是美国军事战略和思想急剧变化的时期。
一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主要特点是多变。
“二战”之后是美国军事战略最多变的时期。
因为美国受到了世界人民革命、中国和苏联崛起以及核武器这三大因素的影响,出于争夺世界势力范围的考虑,美国军方围绕其全球战略制定了不同的军事战略。
战略家斯特劳斯·海普宣称:“为了美国的利益,最好能适应这样一种世界秩序,即在世界上只有一个势力中心,由这个中心来控制平衡和稳定,而这个控制权最好在美国手里。
”[1](P194)美国这种全球战略的理论基础是所谓的“地缘政治思想”,即以美国为中心,其他地区均属于美国的“边缘地区”。
浅谈美国威慑政策的演变
浅谈美国威慑政策的演变
樊 冰 湖北武汉 407 ) 30 4
( 中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哲 学 院
摘 要 :美国的威慑政策从冷战时期到后冷 战时期经历了逐步地调整。自核武器诞生以来 ,冷战时期 的美 国以核威慑 为 其威慑政策 的核心 内容,并利用核威慑充分实现其利益 目标 。冷战结束后 ,美国的威慑政策呈现 出多样化 的特点,不仅仅单 纯使用硬性的军事威慑手段,而且不断发展依靠制裁和报偿为手段 的新威慑政策。 关键词 :威慑 ;美 国威与分类
“ 威慑 ” 一术语是核时代 的产物 , 这 但威慑本身是一种 很 古老的思想。 历史上 ,国家之间的交往 中常常通 过各种 在 形 式 的 威慑 行为 来 阻 止 对 方 发动 进 攻 。 冷 战 期 间 ,威慑 理 在 论 得 到 了前 所未 有 的 发 展 , 国际 安全 与战 略 理 论研 究 中 具 在 有深远 的影响。在 2 世 纪的今天 ,威 慑理 论在学术界和 政 l 策 界仍 具 有 举足 轻重 的地 位 。 ’ ( 一)威慑 的涵义 关于威慑 的概念 ,国际关系学者们有着不同的阐述 。 亚 历 山大. 治和理查德. 乔 什莫克所认为:“ 在其最一般 的形 式 一 上 , 慑 就 是 让对 手 相 信 , 为 采 取某 种行 动 而 付 出 的代 价 威 他 或 所 冒 的风 险会 大于 收 益 。 格 伦 . 奈 德 认 为 威 慑 就 是 “ ” 斯 胡 萝 加 大 棒 ” 即 “ 方 含 蓄 或 明确 的 以制 裁 相 威胁 ,或 是 , 一 许 诺 报 偿 , 以阻 止 另 一方 做 某 事 。 ”美 国 《 国防 部 军 事及 其 有关术语词典》(9 4年英文版 )对于威 慑的定义 是:“ 18 威 慑 是使对方因俱 怕不堪设想的后果而不敢采取行动 。 威慑 是 由于使 对方受到确实存在 的难 以承 受的报复行动威胁所产 生 的一种心理状 态。 ”关于威慑的大量解释和著作大都关注 于 以惩罚相 威胁 的一面 , 而常常忽视报偿手段 。 正如杰维斯 对 威慑 理论 的批判 中强调 了报偿和 妥协在解决对抗性危机 过程中所起 的作用 。 保罗. 胡思和布鲁斯. 拉两特也重 申了这 样 一种观点: 消极意义上 的以惩罚或制 裁相威胁和积 极意义 上 的报 偿 或 劝诱 ,都是 理 胜威慑 理论 的逻 辑 组 成 部 分 。 者 作 对 这 种 观 点 持认 同态 度 , 认 为 威 慑 是 指 以强 大 的实 力为 基 并 础, 通过报复制裁 或许诺报偿等方式 ,让对方相信改变现状 的收益 比安于现状 的收益要小得多。 ( )威慑 的分 类 二 根据上述对威慑概念的理解 ,即 “ 消极 意义上的 以惩罚 或 制裁相威胁和积极意义上的报偿 或劝诱 , 都是理性威慑 理 论 的逻 辑 组 成 部 分 ” ,作 者 在 这 里将 威 慑 分 为 两 种类 型 , 即 惩罚性威慑和报偿性威慑 。 1 惩罚性威慑 。 . 惩罚性威慑是威慑 中以报复或制裁行动 威胁对方的一种形式 。 惩罚性威慑又可分为军事威慑 和非 军 事威慑 。 以武器性质 来界 定的核威慑和 常规威慑都属 于惩 罚 性威慑 中军事威慑的范畴 。 而运用经济制裁 、 政治挤 压和外 交 孤 立 等制 裁手 段 的 惩 罚 性威 慑 属 于 非 军 事 威慑 范 畴 。
国际局势
2011—2012
一、中美关系与 国家安全
背景:美国全球战略变化
第一阶段:二战结束——1968年之前。 美国全球战略确立和初步发展的时期。 以苏联为主要对手,以欧洲为战略重点, 以亚、非、拉美广大地区为扩张目标,以 控制西欧和 日本为重要基础,最 终达到称霸世界的目 的。
第二阶段:1968年尼克松上台——70年 代末. 美国全球战略大调整的时期。 美苏之间的力量对比不利于美国,盟 友自主性增强,陷入越战泥潭。美国全球 战略重大调整,采取守势的缓和战略。恢 复中美关系。 外交政策灵活、务实与内向,取得了 相当的成功,对后来美国对外关系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军撤离阿富汗会增加中国反恐 和打击分裂主义的压力
2011年9月美国提出 新丝绸之路计划 军事战略 经济战略
西亚
油气资源 地缘政治
中亚
反恐基地 战略要冲
南亚
联印抗中 能源通道
建立切实安全合作框架
缅甸叫停密 松水电站,实际 变成政治问题
湄公河事件凸显航道安全重要性
3、 2012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展望
增加美国海军实力 维持美国海上优势
中国崛起的 不确定性
中美战略焦虑期
中美战略竞争加剧
实力增长必然导致军事扩张
发达国家
传统安全 地区强国
霸权国家
欠发达国家
摆脱历史宿命,避免发生激烈冲突, 非传统安全 塑造更加均衡的地区秩序
中美竞争加剧
形成多层次地区体系
2011年11月美国主导建成TPP (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积极参加东亚峰会,塑造亚太多边结构
目 标 构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途 径
中国战略空间 借助APEC、TPP、东亚峰会
美国的《核态势审议》报告-析美国核威摄战略的变化
响 。
了美 国进 行 核 战略 调 整 的 必 要 性 。美 国所 面 临 的 安 对 , 现 在 美 国 要 面 对 多 个 目前 无 法 确 定 的 潜 在 对 而
到直接的安全威 胁和挑战 , 体形势对美 国有利 , 总 将 关 心 的 是 各 种 各 样 的 国 家 在 核 生 化 武 器 运载 领 域 不 地 区大 国 的 霸 权倾 向列 为美 国最 大 的 安 全 威 胁 和挑 断增 长 的 能 力 。 因 此 , 国 对 正 在 发 展 这 些 能 力 的 美 战 ” …布 什 在 其 当 选 总 统 前 后 的 一 系 列 活 动 中 , 。 一 些 国家 特 别 关 注 。 主要 防 务 目标 发 生 变化 。 为 了 再强 调 将 致 力 于 发 展 和 部 署 导 弹 防 御 系 统 。2 0 实 现 四个 主 要 防务 目标 , 00 即确 保 、 阻 、 止 和 击 败 , 劝 慑 年 8月 3 E , 什 接 受 共 和 党 总 统 提 名 后 发 表 的 演 并 为 实 现 这 些 目标 确 定 所 需 的能 力 。力 量 规划 的 出 l布 说 中声 称 , 如 能 当选 , 的 政 府 将 尽 早 部 署 国 家 导 发 点 同 时 也 发 生 了 变 化 。 过 去 美 国 战 略 核力 量 的 规 “ 他
维普资讯
第 6卷 第 6期 ( 第 3 总 8期 )
Vo . o. e ea . 8 1 6 N 6 G n r lNo 3
新 疆 石 油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OUR NAL OI P ROL UM = ET E EDU T ONAL I n 丌E NJANG CA I N OF XI I
当今世界的核问题与危机
当今世界的核问题与危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核问题成为当今国际安全领域的热点问题。
无论是核武器扩散还是核能源利用安全,都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当今世界的核问题与危机,并分析影响和解决途径。
一、核武器扩散问题核武器扩散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核问题之一。
目前在全球已经有九个国家拥有了核武器,分别是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朝鲜。
其中,美俄两国拥有的核武器数量最多,分别占世界总数的93%。
这些国家拥有核武器的原因有多种,但是主要原因是为了自卫和威慑。
然而,核武器扩散也带来了很多风险和挑战。
首先,核武器扩散会增加核战争的可能性,从而威胁全球安全。
其次,核武器技术的扩散会向恐怖主义组织和非国家行为者传递核安全威胁。
作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大国,美国一直在寻求控制和限制核武器的扩散。
例如,美国领导的“核不扩散条约”旨在遏制核武器扩散,并通过谈判和外交手段鼓励那些想要发展核能力的国家放弃发展核武器的意图。
二、核能源利用安全问题核能源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能源,但是它也存在着安全问题。
例如,核能源的生产和运输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而核辐射的泄漏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另外,核能源的利用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和挑战。
例如,核能源开发可能导致核泄漏或核事故,从而引发环境污染和人员伤亡。
近年来,日本福岛核电站的事故是核能源开发安全问题的一个突出例证。
为了保障核能源的安全,各国采取了很多措施。
例如,多数国家都建立了独立的核能源监管机构,负责对核能源开发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和管理。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机构,其目标是通过监管和检查保障核能源的安全和和平利用。
此外,一些国家也在国内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例如通过开展核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技术装备的更新和更新等,来提升核能源的安全性。
三、解决核问题的途径如何解决核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缓解核问题带来的威胁和挑战,各国采取了各种措施。
美国核力量与核军控裁军政策走向的初步分析
美国核力量与核军控裁军政策走向的初步分析作者:常青来源:《当代世界》2008年第07期美国是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也是迄今核武器发展最为完善和技术最为先进的国家。
美国的核武器技术和由此形成的核力量对国际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也对其核力量结构和核政策做出了调整,从中可以初步预见美国未来核军控裁军的政策走向。
美国现役核力量的状况美国自1945年7月首次试验原子弹成功以后,先后设计出91种不同类型的核弹,包括34种核炸弹、10种核炮弹、4种反潜核武器、5种核地雷、51种导弹核弹头。
核武器库存量在1966年达到历史最高峰(31323枚,其中战略核武器9014枚,战术核武器22309枚)。
此后美国核武器库存量处于波动状态,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冷战结束时,美国核武库总量约为21000个弹头,此后美国加快了核武库的削减步伐。
到2003年,美国宣布完成了先前的削减计划,专家评估核武库总量大约是10500个弹头。
2004年,小布什总统宣布到2012年将美国的核武库削减“几乎一半”。
2007年12月18日,美国宣布2004年的削减计划已提前5年完成。
据此,美国原子科学家公报的专家认为截至2008年1月,美国核库存大约拥有5400个核弹头,包括约4075个现役的或实战部署的核弹头,其中3575个战略弹头和500个非战略弹头;另外还有约1260枚弹头保存在非现役的或快速反应的库存中。
洲际弹道导弹(ICBM)。
美国从2007年7月12日开始对民兵Ⅲ导弹力量进行削减,蒙大拿州马尔姆斯特罗姆空军基地第341空间大队的第564导弹中队的50枚洲际弹道导弹(以及5个发射控制中心)首批退出现役。
空军计划到2008年中期,将洲际弹道导弹力量从500枚削减至450枚。
为了弥补削减造成的能力降低,空军用新弹头对一些弹道导弹进行了升级。
从2006年10月起,在怀俄明州沃伦空军基地,威力更大的W87弹头(从MX和平卫士洲际弹道导弹上退役下来的)开始代替W62弹头。
艾森豪威尔的核战略与核政策
艾森豪威尔的核战略与核政策艾森豪威尔上台执政后,制定了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新面貌”安全战略。
“大规模报复”军事战略是“新面貌”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全面核大战”核战略又是“大规模报复”军事战略的核心部分。
该军事战略和核战略出台后,曾引起广泛争议。
国内外学界对它的研究比较多,但只是侧重于政治学、国际关系、军事学等单个方面进行研究论述。
比较全面的论述艾森豪威尔的核战略和核军备政策的论文却没有。
本论文想从冷战开始的背景入手,综合考察该核战略出台前的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论述其出台的原因、过程、主要内容、及在该核战略下美国的核军备发展情况。
探讨其失败的原因。
以及对苏联的影响。
希望本文能丰富冷战史学术界美国的核战略研究。
加深对美国军事战略和核战略转变的认识,吸取美苏核军备竞赛的教训。
艾森豪威尔核战略出台的国际政治背景是冷战爆发前后的国际政治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有着巨大的影响。
随着战时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急剧扩张,美国追求世界霸权的野心越来越大。
表现在对外政策上,便是美国从战前的孤立主义迅速转向全球扩张主义。
由于美苏两国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不同,以及两国领导人、官员的传统敌意等因素,冷战终于爆发了。
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而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第一次公开宣布将“冷战”作为国策。
国际经济背景是:二战后初期,美国的经济实力在全世界上出于绝对优势。
为了帮助西欧度过经济困境和遏制苏联、抑制西欧共产党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帮助欧洲度过了战后最困难的时期,使西欧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国际军事背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的武装力量得到很大发展,它的军事力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武装力量。
1949年4月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美国通过北约从政治和军事上,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在欧洲大陆形成了遏制苏联、东欧的军事集团。
为了反对美国的核垄断,苏联积极研制核武器,在1949年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的动因及对中东局势的影响
当代世界2018年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由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签署的伊朗核问题《联合全面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伊朗核协议),并在过渡期后,重新实施美国取消的与伊朗核问题有关的制裁措施。
尽管美国的退出未必意味着国际法意义上的伊朗核协议自然终结,但特朗普总统随即发布了一份《国家安全总统备忘录(NSPM)》,指示财政部和其他部门采取必要行动落实其决定。
根据特朗普总统的指导意见,美国财政部将能源和能源出口相关的船运、港口和银行业过渡期设为180天,其他行业则为90天,全面制裁将在过渡期结束后立即恢复。
伊朗核协议作为奥巴马政府的政治遗产,在竞选总统期间就曾遭受特朗普抨击,被其认为是“最糟糕的协议”,并扬言要“解除与伊朗的灾难性交易”。
在特朗普当选后,他本人并没有轻言退出核协议。
依据美国国会在2015年伊朗核协议达成前通过的《伊朗核协议审查法》,总统必须每隔90天向国会“认可”伊朗履行了协议承诺,以确保协议的延续。
特朗普总统曾于2017年4月和7月连续两次“认可”伊朗履行了协议承诺。
而在10月13日,他正式宣布“不能也不会做出认可”,并“责成行政部门与国会合作处理协议的众多漏洞,包括对弹道导弹缺乏限制等内容”。
2018年1月,特朗普最后一次延长美国对伊朗核问题的制裁豁免期,并将5月12日定为修改伊朗核协议的最后期限。
但在5月8日,即最后期限三天前,特朗普就迫不及待地对外界宣布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的决定。
特朗普政府此次单方面退出伊朗核协议,不仅再次体现了其将商业关系与国际关系密切关联的交易型外交风格,也进一步表明美国对伊朗政策的战略调整和转向,势必对中东局势带来更为深刻的影响。
特朗普政府“退群”与伊朗核协议的存续自伊朗核协议签署并生效以来,尤其是特朗普总统执政后,围绕伊朗核协议的执行和存续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2017年10月13日,特朗普拒绝认可“伊朗履行了协议承诺”,并表示如不纠正核协议中存在的“严重缺陷”,美国政府将退出伊朗核协议。
核战争与国际关系的演变
核战争与国际关系的演变核战争,作为一种最具毁灭性的战争形式,与国际关系产生着密切的联系。
核武器的威力使任何战争都有可能演变成全球性的灾难,其对国际秩序和平衡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核战争对国际关系的演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一些思考。
一、冷战时期:核战争的风险与控制冷战时期是核武器开始崭露头角的时代。
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通过核武器的威胁来稳固自身的地位,形成所谓的"平衡恐怖"。
两国之间毫发无损的相互保证摧毁了对方,确保了相对的和平。
然而,这种相互威慑的平衡状态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安全。
彼此之间构建的核武器库,使得整个国际社会都处于核战争的悬崖边缘。
这段时期的国际关系被严重的两极化所主导,世界被分为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
核战争的风险阴影笼罩了整个地球,政治家们和战略家们都在努力寻求合适的方式来控制这种风险。
通过裁军谈判和建立限制核扩散的体系,国际社会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如《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CWC)等。
这些协议为核武器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框架和规则,有利于维护国际秩序和稳定。
然而,冷战时期仍然存在巨大的核战争潜在风险。
核扩散问题成为全球焦点,尤其是在朝鲜半岛和中东地区。
核武器的威胁逼迫国际社会寻求更严格的控制措施,以避免危险的爆发。
此外,冷战期间的核战争理论和战略也在发展,各国对核战争的预防和反击能力进行探索,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
二、后冷战时期:从相互威慑到非扩散与裁军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不确定性增加的时期。
核战争的威胁没有消失,但国际关系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核武器并不再仅仅是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工具,而是成为了更多国家谋求保护和影响力的手段。
国际社会继续推动禁止核扩散的努力,如《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和伊朗核问题谈判等,以防止核武器的进一步扩散。
最近,朝鲜问题再次引发了全球的关注,有关各方一直在寻求通过谈判解决危机,防止核战争的爆发。
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关于核报复战略的内部争论
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关于核报复战略的内部争论 [摘 要]研究“核威慑”这⼀军事理念正式形成的50年代美国核战略的决策史,有助于认识今天再度得到强化的美国核战略态势。
有关档案⽂献显⽰,在军事战略领域⾸次正式将威慑理论付诸实践的艾森豪威尔政府,在“新⾯貌”战略特别是其中的“⼤规模报复战略”的具体实施问题上,⼀直存在严重分歧并为此展开了持久的争论。
这既是出于对美苏核军备竞赛所加剧的全⾯战争危险和美苏可能最终形成战略均势的深切担忧,也是因为该战略在扼阻地区冲突⽅⾯的明显局限性。
但由于对外部威胁的基本判断没有改变,加上现⾏战略的内在⽭盾,艾森豪威尔政府始终⽆法彻底改弦更张,只能作⼀些局部的修补,因⽽未能摆脱战略上的困境。
[关键词]核威慑;“新⾯貌”;⼤规模报复;杜勒斯;艾森豪威尔⼀ 1953年10⽉30⽇,艾森豪威尔正式批准题为《国家安全基本政策》的NSC162/2号⽂件,[1](p577~597)标志着战后美国军事外交战略的⼀次重⼤调整已经完成。
⽂件所确⽴的国家安全战略通常被称为“新⾯貌”战略,其核⼼内容有两点:其⼀,提出了“⼤平衡”的⽬标:“应付苏联对美国安全的威胁,同时避免严重削弱美国经济或损害美国的基本价值和制度”,即新战略必须兼顾外部“安全”与内部“繁荣”两⼤⽬标;其⼆,决定在军事上奉⾏以“核威慑”为理论基础、以原⼦武器为主要⼿段的“⼤规模报复”战略。
艾森豪威尔政府修订国家安全战略的指导思想是搞“⼤平衡”。
NSC162/2号⽂件试图通过倚重美国的战略优势尤其是核优势来平衡外部“安全”与内部“繁荣”这⼀对⽭盾,但⽂件对核武器的使⽤、威慑的对象和范围、关键地区与“灰⾊地区”的关系、全⾯战争与局部战争的关系等问题的界定相当模糊。
例如,在核武器使⽤问题上,⽂件既宣称“在敌对状态下,美国将把核武器看做是像其他军⽕⼀样能够使⽤的武器”,同时⼜承认,核武器具有很⼤的局限性,苏联核⼒量的增长可能消除美国原⼦⼒量“对苏联在边缘地区进⾏侵略的威慑效应”,“把诉诸全⾯战争作为对地区性侵略的制裁也越来越不可能”。
从武器效应观看美国核战略变化
总而 言之 . 从第 一颗 原 子弹诞 生 到 现在 . 国关 于核 武器 效 美
应 的主导 认识 并 没有 根本 变化 。 一直追 求核 武力 优 势 , 它 致力 于
理 的软毁 伤称 为 心理 效应 武器 效 应是 武器 的物理 效应 和 心理
效应 的统 一体
以核 武 力 优 势 为 威 慑 基 础
在美 国这 个 核大 国里 .武器 的心理 效应 观念 在 核武 器 上并
没有 得 到充 分体现 。 这不 是说 美 国关 于核 武 器 的认识 先 天 缺失 心理 效应 观 其
实 . 国在 初次 使用 原子 弹 时 . 美 已经 考虑 到如 何 实现 心理 效应 以
充分 发挥 原子 弹 打击 效果 的问题 . 其结 论 是把 原子 弹 投在 “ 一个
会对 尽 可能 多 的 日本人 ‘ 造成 深 刻心 理影 响 ’ 的地 区”
但 这一认 识 此后并 没 有得 到发 展 。 量资 料显 示 . 大 自广 岛原
应 战略 : 当美 国处 于均 势 时 . 战 略则 表 现 出维 护 现状 的意 图 , 核 如尼 克松 时期 的充 足战 略 、 特 时期 的抵 消 战略 ; 卡 当苏联 核力 量
持续增 长 时 .里 根 时期则 提 出战 略防御 计 划 。尽管 核 战略在 调 整 . 美 国并 没 有停 止 发 展核 力 量 、 加 弹 头库 存 量 行 为 , 但 增 而是 采用 战与 慑两 手准 备 .主要是 战 .把 注 意力集 中在增 强打 击能
美军冷战后历次军事 战略调整的深层动因
02 “扩展”战略
“参与和扩展”战略
克林顿时期
1994年7月,克林顿政府发表上任后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 略报告》,将“扩展战略”发展为“参与和扩展战略”,在 “扩展”美国的利益、价值观和政经模式的同时,更加突出 美国对国际事务的介入和参与,反击退回“美国堡垒”的主 张,坚称只有“参与”才能“扩展”。参与和扩展战略”的 提出,表明冷战后美全球战略的理论框架最终确定,标志着 美国全球战略基本完成了从“冷战型”向“冷战后型”的 转轨。
04 反恐战略
军事行动(三)——阿富汗战争
2001年阿富汗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2001年10月7日起对基地组织和塔 利班的一场战争,该战争是美国对九一一事件的报复,同时也标志着反恐战 争的开始。
最终以完成消灭奥萨 马及其恐怖组织和打 击庇护它的塔利班武 装的目标而结束
军事行动(四)——伊拉克战争
军事行动(一)——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是美军自越南战争后主导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在战 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 电磁优势。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 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
1990年9月,在海湾危机爆发不久,布什即正式提出建立“世 界新秩序”的战略构想.
03
“塑造—反应—准备” 三位一体新战略了《面向新世纪的国家安全战略 报告》,在“参与和扩展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塑 造—反应—准备”三位一体的全球战略新构想。
强调维护当前利益与应付未来挑战相结合
“塑造—反应—准备”战略构想的提出,是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调整过 程中推出的一个重大举措,它既是对“参与和扩展战略”的有力补充,更 意味着美国全球战略已完成了“冷战后”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转型,将 着眼于21世纪,以更加灵活多样和富于进攻性的手法参与国际斗争.
中美核能关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国际政治经济学2011年第6期中美核能关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王海滨 何 韵内容提要 1978年至今,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核能合作经历了曲折变化的过程:1978-2001年,中美核能合作虽然偶有进展,但没有实质性突破。
2001年之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此背景下,美国对发展与中国的核能合作的态度变得积极起来,中国的积极性也提高。
结果是十年来,中美两国核能关系得到较大发展。
总结32年来中美核能关系的变化,可以看出两国处理对外核能关系的主导因素不同。
美国对华核能考量的高级政治特征更明显,即更偏向安全考虑。
相比之下,中国的对美核能考量中,经济考虑是主要因素,高级政治的特征不明显。
国家主义是我们理解中美核能关系的最佳理论工具。
关键词 中国;美国;核能合作;高级政治;经济外交作者简介 王海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博士后;何韵,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研究生。
(北京 邮编:100084)中图分类号 D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9550(2011) 06-0143-13*本文受到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资助(资助编号:20100470339)。
笔者感谢清华大学阎学通教授、李彬教授和 世界经济与政治 杂志两位匿名审读专家为本文提供的意见和建议。
文中疏漏由笔者负责。
一 引言1978年12月4日,邓小平提出中国打算引进外国技术建设核电站, 这标志着中国核电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实现关系正常化。
之后不久,卡特(Ji m m y Carter)政府内部就开始讨论发展和中国的核能关系。
1984年,在美国总统罗纳德 里根(Rona l d Reagan)访华期间,中美政府草签了 和平利用核能协定 。
1985年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访美期间,中国副总理李鹏和美国能源部长约翰 赫林顿(John S.H errington)正式签订了 中美和平利用核能协定 。
1950-1963年美国对华核威慑政策演变研究
1950-1963年美国对华核威慑政策演变探究引言:20世纪50时期至60时期初,冷战期间,美中两国之间紧张的干系随着朝鲜战争和台海危机而进一步升级。
美国作为西方民主国家的领导者,通过实施核威慑政策来遏制共产主义在东亚地区的扩张。
本文旨在探究1950至1963年期间,美国对华核威慑政策的演变,分析政策变迁的原因和结果。
一、1950-1953年:对华核威慑政策的初步形成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苏联支持北朝鲜,而美国则支持南朝鲜。
毛泽东认为美国可能会将战争扩大到中国领土并推动“解放中国”,这引发了中美之间的严峻冲突。
为了向中国表达威慑和警告之意,美国派遣了一支强大的第七舰队,并挟持了中国沿海的海峡。
1953年韩战结束,冷战趋于稳定,中美之间的冲突但会临时缩减。
不过,中国对华核威慑政策在这一时期已初步形成,为后续的决策奠定了基础。
二、1954-1955年:台海危机和美国对华核威慑政策的激化1954年,争夺或控制台湾成为了中美之间的主要冲突。
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水域进行海军演习,企图恐吓中国,以保卫台湾。
而中国则坚决主张“解放台湾”,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
台海危机使得美国对华核威慑政策进一步激化。
美国通过向台湾提供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救助,加强对台湾的保卫,并在亚洲建立了军事基地,以作为对华威慑的工具。
此外,美国还加强了对盟友的外交压力,以维持一个对华强硬的前沿。
三、1956-1957年:和平共处政策和美中对话1955年,中国推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试图通过对话和协商来推行国际干系。
这一政策被视为中国对美国核威慑政策的一种反应。
在这一时期,由于苏联和中国之间的分歧开始显露,美国决定与中国进行对话。
1957年,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访问了中国,这是自1949年以来的首次高级别美中会晤。
尽管尼克松的访问并没有实现重大冲破,但它在某种程度上缩减了美中两国之间的敌对情绪。
四、1958-1963年:中美干系的冷却与对华核威慑政策的调整自1958年起,中美干系开始冷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动了大跃进和反右派斗争,导致经济和社会混乱,增加了美国对华核威慑政策的可行性。
美国国防部发布《2018核态势评估》报告概要 (2018-03)
美国国防部发布《2018核态势评估》报告概要导言2017年1月27日,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指示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起草一份新的《核态势评估》。
总统明确指出,他的第一要务是保护美国、同盟国和伙伴。
他还强调了消除核武器的长期目标以及在核武器从世界上被谨慎地消除之前美国拥有现代、灵活和抗打击的安全和有把握的核能力的要求。
美国仍然致力于在全球最终消除核、生物和化学武器的美国的努力。
美国已经将核武器储备从冷战时期的最高峰减少了85%,而且在二十多年来没有部署新的核能力。
尽管如此,全球核威胁的状况从2010年《核态势评估》以来有明显的恶化,包括来自潜在敌人的越来越明确的核威胁。
美国现在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更加多样化和先进的核威胁环境,潜在敌人非常活跃地进行核武器及运载系统的开发和部署。
正在演变和不确定的国际安全环境在美国持续减少核武器的数量和突出地位的同时,包括俄国和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却一直走着相反的道路。
他们在自己的武器库中添加了新类型的核能力,在他们的战略和计划中加强了核武力的突出地位,而且不断增加咄咄逼人的行为,包括在外层空间和网络空间。
北韩继续其非法的核武器和导弹项目,直接违反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决议。
伊朗已经在《联合全面行动计划》中同意限制其核项目。
然而,他们仍然保留其技术能力和在决策以后一年之内开发出一件核武器所必须的大部分能力。
目前存在的威胁,其范围和混合类别史无前例,包括重大的常规、化学、生物、核、空间和网络威胁,还有非国家的暴力团体。
这些发展产生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在我们制定政策和策略,并开始维持和更新美国核力量时,从2010年《核态势评估》以来这种迅速恶化的威胁环境现在必须主宰我们的思维。
这份2018年《核态势评估》对过去在更良性的核环境下和更温和的大国关系中制定的核政策与规定做出评估。
其重点是在美国、同盟国和伙伴面临日益恶化的威胁环境时确定保护美国所需要的核政策、核战略以及相应的核能力。
从小布什到奥巴马政府的美国核战略和核不扩散政策演变
三位一体” 的核力量。( ) 3 大幅降低核武器使用门
槛 。报告 确立 了美 国使用 核武器 的三项原 则 , : 即 出 现 常规武 器攻 击无法 完 成 的军 事 目标 、 发生对 美 国
准的 《 核态势评估报告 》 N c a Ps rR v w) ( ul r ot e ei e u e
“ 令人吃惊 的” 程度。此外 , 值得关注的是 , 该报告
只字 未 提美 国 自卡特 政 府 以来 一直 遵 循 的 不 对无
核国家首先使用核武器 的原则 。
根据新确立 的核武器 战略 目 和使用原则 , 标 小 布什政府 启动 了 “ o pe 0 0 计划 。 Cm l 23” x 据有 关机 构
的核不扩散 政策 , 成 了严重 的消极 后果 。2 0 年 造 09 4月 5日,美 国新任 总统 奥 巴马在捷 克共 和 国首都 布拉 格发 表 演讲 , 出 了实 现 “ 核武 器 世 界 ”的 提 无 理念 。【 1 本文试 就美 国的核 战略 和核军控 政 策发生
攻 性色彩 的新版 《 态势评估报 告 》 核 。 据媒 体 披露 出来 的信 息 ,02年版 的 《 20 核态 势 评 估 报告 》 确立 的核 战略是 : 1 以两 极 对抗 为 背 ( ) 景 的 “ 于威 胁 ”的核 战 略转 变 为 “ 于能 力 ”的 基 基 核 战略 。 ( 建 立 “ 三位一 体 ” 2) 新 的核力 量 。f 告 2 报 认 为 装备 大 规模 杀 伤性 武 器 的恐 怖 主 义 分子 和 所 谓 “ 流氓 国家 ” 将严 峻 考验美 国对 其盟 友 和朋友 的 安 全承诺 , 仅依 靠进 攻性 战 略核 力量 已不能 成功 威
。 崔建树
【 内容提要¨、 布什政府执 政期 间 , 奉行 单边主 义核 战略 和核 军控政 策 引发一 系列严 重 负面效应 , 别是 特
7核战略与核威慑
南非后来在联合国的监督之下终止了其核武器项目计划。
1993年3月24号,德克勒克总统宣布南非已经制造出了核武器并称 这个装置在1991年7月10号(南非加入了NPT)之前已经被销毁了。
核武器具有很大的威慑作用。一旦有效拥有,他国便不敢对你实施“亡国灭种”。 核武器在发射架上的作用要远比发射出去时大。在核平衡的条件下,核武器的象征
作用越来越大于其实战作用。 核威慑与核讹诈的区别在于:如果对手超越底线,你是否真的会动手? 在目前的核国家中,对中国真正构成核威胁的国家只有美国。因为日本没有能力、
迄今为止,南非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成功制造出核武器而后又自 动放弃的国家。
5
日本是无核国家吗?
日本的核聚变技术研究位居世界科技最前沿,计算机仿真核爆能力也在强国之列, 在关键的运载技术方面也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更为重要的是日本有充足的核原料 储备。
日本借口解决核电站原料供应,已从欧洲购进超过50吨的钚和40吨的浓缩铀,是亚 洲储存核物质最多的国家。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指出,遍布日本国内的快速增殖核 反应堆,可有效提炼可裂变的核材料钚-239。
作 业 标 准 记 得牢, 驾轻就 熟除烦 恼。2020年 10月 30日 星期五 2时18分 58秒14:18:5830 October 2020
好 的 事 情 马 上就会 到来, 一切都 是最好 的安排 。下午 2时18分 58秒下 午2时 18分14:18:5820.10.30
专 注 今 天 , 好好努 力,剩 下的交 给时间 。20.10.3020.10.3014:1814:18:5814:18:58Oct-20
美苏核战略与冷战期间的紧张对峙
美苏核战略与冷战期间的紧张对峙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核战略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对峙,不仅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也让人们深切感受到核武器带来的恐怖和不可预测性。
本文将从核武器的发展、战略思维的演变以及对峙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核武器的发展是冷战期间紧张对峙的基础。
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苏联意识到核武器的重要性,也开始加紧研发。
从此,美苏两国展开了一场核武器的竞赛。
这种竞赛不仅加剧了两国之间的对抗,也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担忧。
核武器的发展和使用催生了一种“恐怖平衡”,即相互威慑的局面。
两国都拥有足够的核武器来摧毁对方,这种平衡使得双方都不敢轻易采取军事行动,以免引发全面核战争。
其次,冷战期间的核战略思维发生了演变。
早期,美国采取了“互相保证毁灭”(MAD)的战略,即如果任何一方发动核战争,双方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这种战略思维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美苏之间的关系,但也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不安。
后来,美国提出了“灵活反应”(Flexible Response)的战略,试图通过灵活运用军事力量来应对各种威胁。
苏联则采取了“限制性反击”(Limited Retaliation)的战略,即只在受到核攻击后进行有限的核反击。
这种战略思维的演变反映了双方对核战争的认识和对抗策略的调整。
最后,美苏核战略与冷战期间的紧张对峙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核战略的威慑作用使得冷战期间没有爆发全面战争,避免了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灾难。
然而,这种威慑也带来了一种持续的紧张局势,让人们时刻担心核战争的爆发。
其次,美苏核战略的对峙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军备竞赛,各国纷纷加强核武器的研发和生产,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的不稳定。
最后,冷战期间的核战略对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美苏之间的对抗让其他国家不得不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做出选择,形成了所谓的“第三世界”国家。
总之,美苏核战略与冷战期间的紧张对峙是当时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 国所 面 临 的核 威 胁 己发 生 实 际转 变 。 当前时 代 背景 下, 巴马 届政府都不同程度地认为,“ 奥 美国有义务在道义上领导世界” 。 对 美 国核 战略 作 出调 整 主要 是 基于 以下几 个方面 的 考虑 : 正是 由于这 种 根深 蒂 固的外 交理 念 , 国在 推行 其外 交 政 策时 , 美
章, 呼吁世界各国努力减小对核武器的依赖 , 阻止核武器扩散到 巴马在竞选过程中对选民们的承诺。 削减核武可 以减轻政府财
潜 在 的危 险分 子 手 中, 从根 本 上消 除核 武器 对整 个 世界 的威 胁 。 奥 巴马政 府上 台后 , 美 国面 临 的 核威 胁 重 新 作 出了判 断 , 为 对 认 政压力, 有助 于 美 国经济 的复 苏。 文化 思 想 因素 。 国一 向拥 有 “ 义领 导 ”的思 想 。 国历 美 道 美
示支持。 巴马政 府成 员的态度对近期核 军控领域所取得的进 奥
展 起 到 了一定积 极作 用 。
经 济 领 域 。 融 危 机 后 , 济 复 苏是 美 国接 下来 需 要解 决 金 经
长 佩 里、 参 议 院 军 事 委 员会主 席 纳 恩 四 位 重 量 级 前政 要就 联 的首要问题 , 国有必要对发展与维护核武器所需的巨额财政 前 美 名 在 《 尔 街 日报 》 表 题 为 “ 个 没 有 核 武 器 的世 界 ”的文 支 出进行 削减 。同时, 决 国 民就 业 问题 , 善 国民 生活 也 是 奥 华 发 一 解 改
军事领域 。 冷战后, 作为军事强国的中、 俄等国对美国的军 或多或少地都带有推广美国意识形态的动机 和行为 。 无论是奥
事 威 胁 目益 减 小 。 俄 之 间不 再 存 在 意 识 形 态 的对 立 , 方 矛 巴马 “ 核世 界 ”的倡 议 , 是 美 国所提 出的 “ 美 双 无 还 在核 裁 军 方 面 美 盾在 冷 战 后 大 为 缓 解 , 展 双 边 关 系 , 进 双 边 合 作 成 为 两 国 发 促
国带头” 等口号, 近年来美国在核军控领域的一系列积极举动,
关 系 发 展 的主 流 。 中美 之 间发 生军事 冲 突 的可 能性 极小 , 不 均有 抢占道义制高点, 而 更 争取积极舆论导向, 大美国意识形态影 扩 会 轻 易使 用核 武 器 。 与此 同时, 谓试 图发 展核 武 器 的 “ 赖 国 响力 的文 化 意味 。 所 无 家 ”以及非传 统 安全 领域 的 核威 胁 曰益增 大 。 对 于这 种威 胁 , 而 此 外 , 战 后至 今核 领 域 权 力 结 构 背 景及 核 安 全 环 境 的 变 冷
格 签 署 的 《 一 步 裁 减 和 限制 进 攻 性 战 略武 器 措 施 的条 约 》尤 多边合 作 、 外 干 预 。 外 交 政 策 目 排 序上 : 进 对 在 标 共和 党 倾 向于 将
其引人注 目。 0 9 月5 美国总统奥巴马正是在此发表了名 安全 排 在 第一 位 , 民 主党有 时 将人 权与 民主 排 在 第一 位 , 时 2 0 年4 日, 而 有 为“ 无核世界”的倡议演讲, 承诺美国将致力于创造一个没有核 又将 经 贸 排 在 第 一位 。 因此 在 核 军 事领 域 , 理 由对 奥 巴马 ” 有 武器的和平与安全的世界。 一年后条约的签署, 除兑现其竞选承 时期 美国的核军控持乐观 态度。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也是核裁 军
诺外 , 昭示 着 美 国整 体 核 战略 的转 变 。 也
的积极倡导者, 并对美俄 间削减战略武器谈判表示拥护。 此外,
美 国 国防 部 长 罗伯 特 ・ 茨 也 对 与俄 罗斯 就 核 裁 军 达 成 协 定表 盖
美国对核认知 的转 变及原因
早 在 2 0 年 1 , 国前 国务 卿 基 辛格 和 舒 尔 茨、 国 防部 07 月 美 前
研 究
美国核 战略变化 及原 因探析
赵 骞
【 要 】 对核战略作出 摘 美国 调整主要是基于军事、 政治、 经济和文化思想等因素的考虑, 在维护美国核优势的前提下
恢 复与完善 核不扩散 机制。 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其核战略 的转 变对核 裁军及 国际安全格局将产生深 远影响 。 但其核
美国常规 军事力量优势 的日益增强也间接降低了美国使用核武 进 世 界格 局朝 着 对其 有 利 的方 向发 展成 为其 国家 战 略 的首要 任
器 的可能 性 , 美 国核 战略 的转 变 起 到 一定 的推 动 作用 。 对 务 。 目前全 球 安 全 领域 的权 力 结构 而 言, 国在 总体 上无 疑 拥 就 美
削减战略武器新条约的签署、 美国颁布新 《 核态势评估》报告、
《 的是相对优势的提升。“ 在防务、 外交政策方面, 共和党主张强 位悄然发生了变化。 其中, 美俄于2 1年4 日在捷克首都布拉 大国防、 0 0 月8 独善其身、 相对孤立。 而民主党则倡导裁军、 集体安全、
传 统 的 核 威慑 战 略 收 效不 大 , 规模 庞 大 的核 武 库 反 而 更 容 易加 化也 是 美 国核 战 略转 变 的重 要 原因 之一。 战后 , 国成 为 唯 一 冷 美 剧核 原 料 的遗 失与外 流 , 从而 对 国家 安 全造 成 不 利影 响 。 外, 此 的超 级 大 国, 护 其 在 现 有 世 界 格 局 下 的超 级 大 国地 位 , 促 维 并
战略的本质仍是维护美国在核军事领域的绝对优势, 因此核军控进程难 以取得实质性进 展 。
【 关键 词 】 战略武器 军备控制 利益博弈 核战略
2 1年是 核 军控 领域 重 要 的一 年 , 00 核安 全 峰会 的 召开、 俄 美 政 治 领 域 。 巴 马政 府 倾 向于 推动 美 国核 战 略 的 转 变 。 奥 与 布 什 政 府 注 重 提 升 美 国 自身 绝 对 实 力不 同, 巴马 政 府 更 注 重 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