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边的关系》综合练习

合集下载

综合算式专项练习题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

综合算式专项练习题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

综合算式专项练习题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在数学中,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为90度。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被称为斜边、邻边和对边,它们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

本文将通过综合算式专项练习题的方式,探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

1. 练习题一: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10,邻边长度为6,求对边长度。

设直角三角形的对边长度为x,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以下等式:x² + 6² = 10²x² + 36 = 100x² = 64x = 8因此,该直角三角形的对边长度为8。

2. 练习题二:已知直角三角形的邻边长度为5,对边长度为12,求斜边长度。

设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y,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以下等式:5² + y² = 12²25 + y² = 144y² = 119因此,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约为10.92。

3. 练习题三: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对边长度为9,斜边长度为15,求邻边长度。

设直角三角形的邻边长度为z,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以下等式:9² + z² = 15²81 + z² = 225z² = 144z = 12因此,该直角三角形的邻边长度为12。

通过以上练习题的解答,我们可以总结出直角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 斜边的长度可以通过求解勾股定理的方程得到。

- 邻边的长度可以通过已知斜边长度和对边长度,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 对边的长度可以通过已知斜边长度和邻边长度,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在实际应用中,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可以用于解决各种几何问题,例如测量难以直接获取的距离、计算斜面的倾斜度等。

综合算式专项练习题的直角三角形边长关系是通过勾股定理求解的。

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利用勾股定理的方程来计算未知边长。

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在解决几何问题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同步练习题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同步练习题

4.1.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基础训练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8,则它的周长为( )A.12B.16C.20D.16或202.△ABC的三边长a,b,c满足关系式(a-b)(b-c)(c-a)=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3.已知△ABC的三条边长分别为3,4,6,在△ABC所在平面内画一条直线,将△ABC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的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 )A.6条B.7条C.8条D.9条4.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它们满足(a-b)2+|b-c|=0,则该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5.三角形按边可分为( )A.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6.下列说法:①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等腰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③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④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7.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则第三边长可能是( )A.6B.3C.2D.118.下列长度的三根小木棒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A.2 cm,3 cm,5 cmB.7 cm,4 cm,2 cmC.3 cm,4 cm,8 cmD.3 cm,3 cm,4cm9.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5,6,10B.5,6,11C.3,4,8D.4a,4a,8a(a>0)10.长为9,6,5,4的四根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选法有( )A.1种B.2种C.3种D.4种1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5,x,则x不可能是( )A.3B.5C.7D.91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连续整数,且周长为12 cm,则它的最短边长为( )A.2 cmB.3 cmC.4 cmD.5 cm13.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其周长为20 cm,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 )A.1 cm<AB<4 cmB.5 cm<AB<10 cmC.4 cm<AB<8 cmD.4 cm<AB<10 cm1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7,则它的周长为( )A.17B.15C.13D.13或17提升训练15.已知△ABC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第三边的长是关于x的方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练习题(含答案)

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练习题(含答案)

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练习题(含答案)
问题一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 cm和4 cm,请计算斜
边的长度。

解答一
根据勾股定理,斜边的长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斜边长度 = \sqrt{直角边1^2 + 直角边2^2}$$
代入已知数值,可得:
$$斜边长度 = \sqrt{3^2 + 4^2} = \sqrt{9 + 16} = \sqrt{25} = 5$$
所以斜边的长度为5 cm。

问题二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0 cm,其中一个直角边长为6 cm,请计算另一个直角边的长度。

解答二
根据勾股定理,直角边的长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直角边长度 = \sqrt{斜边^2 - 另一直角边^2}$$
代入已知数值,可得:
$$直角边长度 = \sqrt{10^2 - 6^2} = \sqrt{100 - 36} = \sqrt{64} = 8$$
所以另一个直角边的长度为8 cm。

问题三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边长为5 cm,另一个直角边长为12 cm,请计算斜边的长度。

解答三
根据勾股定理,斜边的长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斜边长度 = \sqrt{直角边1^2 + 直角边2^2}$$
代入已知数值,可得:
$$斜边长度 = \sqrt{5^2 + 12^2} = \sqrt{25 + 144} = \sqrt{169} = 13$$
所以斜边的长度为13 cm。

以上就是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练习题及其答案。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考数学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数学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数学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综合练习题附答案一、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小红将笔记本电脑水平放置在桌子上,显示屏OB与底板OA所在水平线的夹角为120°时,感觉最舒适(如图1),侧面示意图为图2;使用时为了散热,她在底板下面垫入散热架ACO'后,电脑转到AO'B'位置(如图3),侧面示意图为图4.已知OA=OB=24cm,O'C⊥OA于点C,O'C=12cm.(1)求∠CAO'的度数.(2)显示屏的顶部B'比原来升高了多少?(3)如图4,垫入散热架后,要使显示屏O'B'与水平线的夹角仍保持120°,则显示屏O'B'应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答案】(1)∠CAO′=30°;(2)(36﹣12)cm;(3)显示屏O′B′应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解析】试题分析:(1)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果;(2)过点B作BD⊥AO交AO的延长线于D,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得BD=OBsin∠BOD=24×=12,由C、O′、B′三点共线可得结果;(3)显示屏O′B′应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求得∠EO′B′=∠FO′A=30°,既是显示屏O′B′应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试题解析:(1)∵O′C⊥OA于C,OA=OB=24cm,∴sin∠CAO′=,∴∠CAO′=30°;(2)过点B作BD⊥AO交AO的延长线于D,∵sin∠BOD=,∴BD=OBsin∠BOD,∵∠AOB=120°,∴∠BOD=60°,∴BD=OBsin∠BOD=24×=12,∵O′C⊥OA,∠CAO′=30°,∴∠AO′C=60°,∵∠AO′B′=120°,∴∠AO′B′+∠AO′C=180°,∴O′B′+O′C﹣BD=24+12﹣12=36﹣12,∴显示屏的顶部B′比原来升高了(36﹣12)cm;(3)显示屏O′B′应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理由:∵显示屏O′B与水平线的夹角仍保持120°,∴∠EO′F=120°,∴∠FO′A=∠CAO′=30°,∵∠AO′B′=120°,∴∠EO′B′=∠FO′A=30°,∴显示屏O′B′应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旋转的性质.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平分,交于点,平分,交于点,与交于点,连接,.(1)求证:四边形是菱形;(2)若,,,求的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AE平分∠BAD、BF平分∠ABC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F=AB=BE,从而可知ABEF为平行四边形,又邻边相等,可知为菱形(2)由菱形的性质可知AP的长及∠PAF=60°,过点P作PH⊥AD于H,即可得到PH、DH 的长,从而可求tan∠ADP试题解析:(1)∵AE平分∠BAD BF平分∠ABC∴∠BAE=∠EAF ∠ABF=∠EBF∵AD//BC∴∠EAF=∠AEB ∠AFB=∠EBF∴∠BAE=∠AEB ∠AFB=∠ABF∴AB=BE AB=AF∴AF=AB=BE∵AD//BC∴ABEF为平行四边形又AB=BE∴ABEF为菱形(2)作PH⊥AD于H由∠ABC=60°而已(1)可知∠PAF=60°,PA=2,则有PH=,AH=1,∴DH=AD-AH=5∴tan∠ADP=考点:1、平行四边形;2、菱形;3、直角三角形;4、三角函数3.如图,在△ABC中,∠ABC=∠ACB,以AC为直径的⊙O分别交AB、BC于点M、N,点P在AB的延长线上,且∠CAB=2∠BCP.(1)求证:直线CP是⊙O的切线.(2)若BC=2,sin∠BCP=,求点B到AC的距离.(3)在第(2)的条件下,求△ACP的周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4(3)20【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2∠CAN=∠CAB,∠CAB=2∠BCP判断出∠ACP=90°即可;(2)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即勾股定理即可.试题解析:(1)∵∠ABC=∠ACB,∴AB=AC,∵AC为⊙O的直径,∴∠ANC=90°,∴∠CAN+∠ACN=90°,2∠BAN=2∠CAN=∠CAB,∵∠CAB=2∠BCP,∴∠BCP=∠CAN,∴∠ACP=∠ACN+∠BCP=∠ACN+∠CAN=90°,∵点D在⊙O上,∴直线CP是⊙O的切线;(2)如图,作BF⊥AC∵AB=AC,∠ANC=90°,∴CN=CB=,∵∠BCP=∠CAN,sin∠BCP=,∴sin∠CAN=,∴∴AC=5,∴AB=AC=5,设AF=x,则CF=5﹣x,在Rt△ABF中,BF2=AB2﹣AF2=25﹣x2,在Rt△CBF中,BF2=BC2﹣CF2=2O﹣(5﹣x)2,∴25﹣x2=2O﹣(5﹣x)2,∴x=3,∴BF2=25﹣32=16,∴BF=4,即点B到AC的距离为4.考点:切线的判定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6),点B(6,0).Rt△CDE中,∠CDE=90°,CD=4,DE=4,直角边CD在y轴上,且点C与点A重合.Rt△CDE沿y轴正方向平行移动,当点C运动到点O时停止运动.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2),当Rt△CDE运动到点D与点O重合时,设CE交AB于点M,求∠BME 的度数.(2)如图(3),在Rt△CDE的运动过程中,当CE经过点B时,求BC的长.(3)在Rt△CDE的运动过程中,设AC=h,△OAB与△CDE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请写出S与h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面积S的最大值.【答案】(1)∠BME=15°;(2BC=4;(3)h≤2时,S=﹣h2+4h+8,当h≥2时,S=18﹣3h.【解析】试题分析:(1)如图2,由对顶角的定义知,∠BME=∠CMA,要求∠BME的度数,需先求出∠CMA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外角的定理进行解答即可;(2)如图3,由已知可知∠OBC=∠DEC=30°,又OB=6,通过解直角△BOC就可求出BC的长度;(3)需要分类讨论:①h≤2时,如图4,作MN⊥y轴交y轴于点N,作MF⊥DE交DE于点F,S=S△EDC﹣S△EFM;②当h≥2时,如图3,S=S△OBC.试题解析:解:(1)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6),点B(6,0).∴OA=OB,∴∠OAB=45°,∵∠CDE=90°,CD=4,DE=4,∴∠OCE=60°,∴∠CMA=∠OCE﹣∠OAB=60°﹣45°=15°,∴∠BME=∠CMA=15°;如图3,∵∠CDE=90°,CD=4,DE=4,∴∠OBC=∠DEC=30°,∵OB=6,∴BC=4;(3)①h≤2时,如图4,作MN⊥y轴交y轴于点N,作MF⊥DE交DE于点F,∵CD=4,DE=4,AC=h,AN=NM,∴CN=4﹣FM,AN=MN=4+h﹣FM,∵△CMN∽△CED,∴,∴,解得FM=4﹣,∴S=S△EDC﹣S△EFM=×4×4﹣(44﹣h)×(4﹣)=﹣h2+4h+8,②如图3,当h≥2时,S=S△OBC=OC×OB=(6﹣h)×6=18﹣3h.考点:1、三角形的外角定理;2、相似;3、解直角三角形5.在矩形ABCD中,AD>AB,点P是CD边上的任意一点(不含C,D两端点),过点P 作PF∥BC,交对角线BD于点F.(1)如图1,将△PDF 沿对角线BD 翻折得到△QDF ,QF 交AD 于点E .求证:△DEF 是等腰三角形;(2)如图2,将△PDF 绕点D 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P'DF',连接P'C ,F'B .设旋转角为α(0°<α<180°).①若0°<α<∠BDC ,即DF'在∠BDC 的内部时,求证:△DP'C ∽△DF'B . ②如图3,若点P 是CD 的中点,△DF'B 能否为直角三角形?如果能,试求出此时tan ∠DBF'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①证明见解析;②12或33. 【解析】【分析】(1)根据翻折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可知∠DFQ=∠ADF ,所以△DEF 是等腰三角形;(2)①由于PF ∥BC ,所以△DPF ∽△DCB ,从而易证△DP′F′∽△DCB ;②由于△DF'B 是直角三角形,但不知道哪个的角是直角,故需要对该三角形的内角进行分类讨论.【详解】(1)由翻折可知:∠DFP=∠DFQ , ∵PF ∥BC , ∴∠DFP=∠ADF , ∴∠DFQ=∠ADF , ∴△DEF 是等腰三角形;(2)①若0°<α<∠BDC ,即DF'在∠BDC 的内部时, ∵∠P′DF′=∠PDF ,∴∠P′DF′﹣∠F′DC=∠PDF ﹣∠F′DC , ∴∠P′DC=∠F′DB ,由旋转的性质可知:△DP′F′≌△DPF , ∵PF ∥BC , ∴△DPF ∽△DCB , ∴△DP′F′∽△DCB ∴''DC DP DB DF , ∴△DP'C ∽△DF'B ;②当∠F′DB=90°时,如图所示,∵DF′=DF=12BD , ∴'12DF BD =, ∴tan ∠DBF′='12DF BD =;当∠DBF′=90°,此时DF′是斜边,即DF′>DB ,不符合题意; 当∠DF′B=90°时,如图所示,∵DF′=DF=12BD , ∴∠DBF′=30°,∴tan ∠DBF′=3.【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涉及旋转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等知识,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熟练掌握相关的性质与定理、运用分类思想进行讨论是解题的关键.6.在等腰△ABC 中,∠B=90°,AM 是△ABC 的角平分线,过点M 作MN ⊥AC 于点N ,∠EMF=135°.将∠EMF 绕点M 旋转,使∠EMF 的两边交直线AB 于点E ,交直线AC 于点F ,请解答下列问题:(1)当∠EMF 绕点M 旋转到如图①的位置时,求证:BE+CF=BM ;(2)当∠EMF 绕点M 旋转到如图②,图③的位置时,请分别写出线段BE ,CF ,BM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3)在(1)和(2)的条件下,tan ∠BEM=,AN=+1,则BM= ,CF=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见解析(3)1,1+或1﹣【解析】【分析】(1)由等腰△ABC中,∠B=90°,AM是△ABC的角平分线,过点M作MN⊥AC于点N,可得BM=MN,∠BMN=135°,又∠EMF=135°,可证明的△BME≌△NMF,可得BE=NF,NC=NM=BM进而得出结论;(2)①如图②时,同(1)可证△BME≌△NMF,可得BE﹣CF=BM,②如图③时,同(1)可证△BME≌△NMF,可得CF﹣BE=BM;(3) 在Rt△ABM和Rt△ANM中,,可得Rt△ABM≌Rt△ANM,后分别求出AB、 AC、 CN 、BM、 BE的长,结合(1)(2)的结论对图①②③进行讨论可得CF的长.【详解】(1)证明:∵△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C=45°,∵AM是∠BAC的平分线,MN⊥AC,∴BM=MN,在四边形ABMN中,∠,BMN=360°﹣90°﹣90°﹣45°=135°,∵∠ENF=135°,,∴∠BME=∠NMF,∴△BME≌△NMF,∴BE=NF,∵MN⊥AC,∠C=45°,∴∠CMN=∠C=45°,∴NC=NM=BM,∵CN=CF+NF,∴BE+CF=BM;(2)针对图2,同(1)的方法得,△BME≌△NMF,∴BE=NF,∵MN⊥AC,∠C=45°,∴∠CMN=∠C=45°,∴NC=NM=BM,∵NC=NF﹣CF,∴BE﹣CF=BM;针对图3,同(1)的方法得,△BME≌△NMF,∴BE=NF,∵MN⊥AC,∠C=45°,∴∠CMN=∠C=45°,∴NC=NM=BM,∵NC=CF﹣NF,∴CF﹣BE=BM;(3)在Rt△ABM和Rt△ANM中,,∴Rt△ABM≌Rt△ANM(HL),∴AB=AN=+1,在Rt△ABC中,AC=AB=+1,∴AC=AB=2+,∴CN=AC﹣AN=2+﹣(+1)=1,在Rt△CMN中,CM=CN=,∴BM=BC﹣CM=+1﹣=1,在Rt△BME中,tan∠BEM===,∴BE=,∴①由(1)知,如图1,BE+CF=BM,∴CF=BM﹣BE=1﹣②由(2)知,如图2,由tan∠BEM=,∴此种情况不成立;③由(2)知,如图3,CF﹣BE=BM,∴CF=BM+BE=1+,故答案为1,1+或1﹣.【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函数与旋转与三角形全等的综合,难度较大,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求解.7.已知Rt△ABC中,∠ACB=90°,点D、E分别在BC、AC边上,连结BE、AD交于点P,设AC=kBD,CD=kAE,k为常数,试探究∠APE的度数:(1)如图1,若k=1,则∠APE的度数为;(2)如图2,若3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求出∠APE的度数.(3)如图3,若k=3,且D、E分别在CB、CA的延长线上,(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答案】(1)45°;(2)(1)中结论不成立,理由见解析;(3)(2)中结论成立,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先判断出四边形ADBF是平行四边形,得出BD=AF,BF=AD,进而判断出△FAE≌△ACD,得出EF=AD=BF,再判断出∠EFB=90°,即可得出结论;(2)先判断出四边形ADBF是平行四边形,得出BD=AF,BF=AD,进而判断出△FAE∽△ACD,再判断出∠EFB=90°,即可得出结论;(3)先判断出四边形ADBF是平行四边形,得出BD=AF,BF=AD,进而判断出△ACD∽△HEA,再判断出∠EFB=90°,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如图1,过点A作AF∥CB,过点B作BF∥AD相交于F,连接EF,∴∠FBE=∠APE,∠FAC=∠C=90°,四边形ADBF是平行四边形,∴BD=AF,BF=AD.∵AC=BD,CD=AE,∴AF=AC.∵∠FAC=∠C=90°,∴△FAE≌△ACD,∴EF=AD=BF,∠FEA=∠ADC.∵∠ADC+∠CAD=90°,∴∠FEA+∠CAD=90°=∠EHD.∵AD∥BF,∴∠EFB=90°.∵EF=BF,∴∠FBE=45°, ∴∠APE=45°.(2)(1)中结论不成立,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A 作AF ∥CB ,过点B 作BF ∥AD 相交于F ,连接EF ,∴∠FBE=∠APE ,∠FAC=∠C=90°,四边形ADBF 是平行四边形, ∴BD=AF ,BF=AD . ∵AC=3BD ,CD=3AE ,∴3AC CDBD AE ==. ∵BD=AF ,∴3AC CDAF AE==. ∵∠FAC=∠C=90°, ∴△FAE ∽△ACD ,∴3AC AD BFAF EF EF ===,∠FEA=∠ADC . ∵∠ADC+∠CAD=90°,∴∠FEA+∠CAD=90°=∠EMD . ∵AD ∥BF , ∴∠EFB=90°.在Rt △EFB 中,tan ∠FBE=3EF BF =, ∴∠FBE=30°, ∴∠APE=30°,(3)(2)中结论成立,如图3,作EH ∥CD ,DH ∥BE ,EH ,DH 相交于H ,连接AH ,∴∠APE=∠ADH ,∠HEC=∠C=90°,四边形EBDH 是平行四边形, ∴BE=DH ,EH=BD . ∵AC=3BD ,CD=3AE ,∴3AC CDBD AE==. ∵∠HEA=∠C=90°, ∴△ACD ∽△HEA ,∴3AD ACAH EH==,∠ADC=∠HAE . ∵∠CAD+∠ADC=90°, ∴∠HAE+∠CAD=90°, ∴∠HAD=90°.在Rt △DAH 中,tan ∠ADH=3AHAD=, ∴∠ADH=30°, ∴∠APE=30°.点睛: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构造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8.(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5分,第(3)小题满分5分)已知: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弦//CD AB ,动点P 、Q 分别在线段OC 、CD 上,且DQ OP =,AP 的延长线与射线OQ 相交于点E 、与弦CD 相交于点F (点F 与点C 、D 不重合),20AB =,4cos 5AOC ∠=.设OP x =,CPF ∆的面积为y .(1)求证:AP OQ =;(2)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当OPE ∆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线段OP 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236030050(10)13x x y x x -+=<<;(3)8OP =【解析】 【分析】(1)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之一是证明三角形全等,通过分析已知条件,OP DQ =,联结OD 后还有OA DO =,再结合要证明的结论AP OQ =,则可肯定需证明三角形全等,寻找已知对应边的夹角,即POA QDO ∠=∠即可;(2)根据PFC ∆∽PAO ∆,将面积转化为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之比的平方来求;(3)分成三种情况讨论,充分利用已知条件4cos 5AOC ∠=、以及(1)(2)中已证的结论,注意要对不符合(2)中定义域的答案舍去. 【详解】(1)联结OD ,∵OC OD =, ∴OCD ODC ∠=∠, ∵//CD AB , ∴OCD COA ∠=∠, ∴POA QDO ∠=∠. 在AOP ∆和ODQ ∆中,{OP DQPOA QDO OA DO=∠=∠=, ∴AOP ∆≌ODQ ∆, ∴AP OQ =;(2)作PH OA ⊥,交OA 于H , ∵4cos 5AOC ∠=, ∴4455OH OP x ==,35PH x =, ∴132AOP S AO PH x ∆=⋅=. ∵//CD AB , ∴PFC ∆∽PAO ∆, ∴2210()()AOPy CP x S OP x∆-==, ∴2360300x x y x-+=,当F 与点D 重合时,∵42cos 210165CD OC OCD =⋅∠=⨯⨯=, ∴101016x x =-,解得5013x =, ∴2360300x x y x-+=50(10)13x <<;(3)①当90OPE ∠=o 时,90OPA ∠=o , ∴4cos 1085OP OA AOC =⋅∠=⨯=; ②当90POE ∠=o 时,1010254cos cos 25OC CQ QCO AOC ====∠∠,∴252OP DQ CD CQ CD ==-=-2571622=-=, ∵501013OP <<, ∴72OP =(舍去); ③当90PEO ∠=o 时,∵//CD AB , ∴AOQ DQO ∠=∠, ∵AOP ∆≌ODQ ∆, ∴DQO APO ∠=∠, ∴AOQ APO ∠=∠,∴90AEO AOP ∠=∠=o ,此时弦CD 不存在,故这种情况不符合题意,舍去; 综上,线段OP 的长为8.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 的边AB 在x 轴上,点B 坐标(﹣6,0),点C 在y 轴正半轴上,且cos B =35,动点P 从点C 出发,以每秒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D 点移动(P 点到达D 点时停止运动),移动时间为t 秒,过点P 作平行于y 轴的直线l 与菱形的其它边交于点Q . (1)求点D 坐标;(2)求△OPQ 的面积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 (3)在直线l 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t 值,使S =320ABCD S 菱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点D 的坐标为(10,8).(2)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为S =24(04)220(410)33t t t t t ⎧⎪⎨-+<⎪⎩剟…,S 的最大值为503.(3)3或. 【解析】 【分析】(1)在Rt △BOC 中,求BC,OC,根据菱形性质再求D 的坐标;(2)分两种情况分析:①当0≤t ≤4时和②当4<t ≤10时,根据面积公式列出解析式,再求函数的最值;(3)分两种情况分析:当0≤t ≤4时,4t =12,;当4<t ≤10时,22201233t t -+= 【详解】解:(1)在Rt △BOC 中,∠BOC =90°,OB =6,cos B =35, 10cos OBBC B∴==8OC ∴==∵四边形ABCD 为菱形,CD ∥x 轴,∴点D 的坐标为(10,8).(2)∵AB =BC =10,点B 的坐标为(﹣6,0), ∴点A 的坐标为(4,0). 分两种情况考虑,如图1所示. ①当0≤t ≤4时,PQ =OC =8,OQ =t ,∴S =12PQ •OQ =4t , ∵4>0,∴当t =4时,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16;②当4<t ≤10时,设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 =kx +b (k ≠0), 将A (4,0),D (10,8)代入y =kx +b ,得:4k b 010k b 8+=⎧⎨+=⎩,解得:4k 316b 3⎧=⎪⎪⎨⎪=-⎪⎩, ∴直线AD 的解析式为41633y x =-. 当x =t 时,41633y t =-, 41648(10)333PQ t t ⎛⎫∴=--=- ⎪⎝⎭21220233S PQ OP t t ∴=⋅=-+22202502(5),033333St t t =-+=--+-<Q ∴当t =5时,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503. 综上所述: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为S =24(04)220(410)33t t tt t ⎧⎪⎨-+<⎪⎩剟…,S 的最大值为503.(3)S 菱形ABCD =AB •OC =80. 当0≤t ≤4时,4t =12, 解得:t =3; 当4<t ≤10时,222033t t -+=12, 解得:t 1=5﹣7(舍去),t 2=5+ 7. 综上所述:在直线l 移动过程中,存在t 值,使S =320ABCD S 菱形,t 的值为3或5+7.【点睛】考核知识点: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是关键.10.现有一个“Z “型的工件(工件厚度忽略不计),如图所示,其中AB 为20cm ,BC 为60cm ,∠ABC =90,∠BCD =60°,求该工件如图摆放时的高度(即A 到CD 的距离).(结果精确到0.1m ,参考数据:≈1.73)【答案】工件如图摆放时的高度约为61.9cm . 【解析】 【分析】过点A 作AP ⊥CD 于点P ,交BC 于点Q ,由∠CQP =∠AQB 、∠CPQ =∠B =90°知∠A =∠C=60°,在△ABQ中求得分别求得AQ、BQ的长,结合BC知CQ的长,在△CPQ中可得PQ,根据AP=AQ+PQ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过点A作AP⊥CD于点P,交BC于点Q,∵∠CQP=∠AQB,∠CPQ=∠B=90°,∴∠A=∠C=60°,在△ABQ中,∵AQ=(cm),BQ=AB tan A=20tan60°=20(cm),∴CQ =BC﹣BQ=60﹣20(cm),在△CPQ中,∵PQ=CQ sin C=(60﹣20)sin60°=30(﹣1)cm,∴AP=AQ+PQ=40+30(﹣1)≈61.9(cm),答:工件如图摆放时的高度约为61.9c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得相关线段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ABC中,AC=BC=10,cosC=35,点P是AC边上一动点(不与点A、C重合),以PA长为半径的⊙P与边AB的另一个交点为D,过点D作DE⊥CB于点E.(1)当⊙P与边BC相切时,求⊙P的半径.(2)连接BP交DE于点F,设AP的长为x,PF的长为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当以PE长为直径的⊙Q与⊙P相交于AC边上的点G时,求相交所得的公共弦的长.【答案】(1)409R=;(2)25880320xy x xx=-++;(3)50105-.【解析】【分析】(1)设⊙P与边BC相切的切点为H,圆的半径为R,连接HP,则HP⊥BC,cosC=35,则sinC=45,sinC=HPCP=10RR-=45,即可求解;(2)首先证明PD∥BE,则EB BFPD PF=,即:2024588x yxxxy-+--=,即可求解;(3)证明四边形PDBE为平行四边形,则AG=EP=BD,即:AB=DB+AD=AG+AD=45,即可求解.【详解】(1)设⊙P与边BC相切的切点为H,圆的半径为R,连接HP,则HP⊥BC,cosC=35,则sinC=45,sinC=HPCP=10RR-=45,解得:R=409;(2)在△ABC中,AC=BC=10,cosC=35,设AP=PD=x,∠A=∠ABC=β,过点B作BH⊥AC,则BH =ACsinC =8,同理可得:CH =6,HA =4,AB =45,则:tan ∠CAB =2, BP =228+(4)x -=2880x x -+,DA =25x ,则BD =45﹣25x , 如下图所示,PA =PD ,∴∠PAD =∠CAB =∠CBA =β,tanβ=2,则cosβ5,sinβ5, EB =BDcosβ=(525x )5=4﹣25x ,∴PD ∥BE ,∴EB BFPD PF=,即:2024588x y x xx -+--=,整理得:y 25xx 8x 803x 20-++(3)以EP 为直径作圆Q 如下图所示,两个圆交于点G,则PG=PQ,即两个圆的半径相等,则两圆另外一个交点为D,GD为相交所得的公共弦,∵点Q是弧GD的中点,∴DG⊥EP,∵AG是圆P的直径,∴∠GDA=90°,∴EP∥BD,由(2)知,PD∥BC,∴四边形PDBE为平行四边形,∴AG=EP=BD,∴AB=DB+AD=AG+AD=5设圆的半径为r,在△ADG中,AD=2rcosβ5DG5AG=2r,5=52r51,则:DG550﹣5相交所得的公共弦的长为50﹣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圆知识的综合运用,涉及到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等知识,其中(3),要关键是根据题意正确画图,此题用大量的解直角三角形的内容,综合难度很大.12.如图所示,小华在湖边看到湖中有一棵树AB,AB与水面AC垂直.此时,小华的眼睛所在位置D到湖面的距离DC为4米.她测得树梢B点的仰角为30°,测得树梢B点在水中的倒影B′点的俯角45°.求树高AB(结果保留根号)【答案】AB=(8+43)m . 【解析】【分析】设BE=x ,则BA=x+4,B′E=x+8,根据∠ADB′=45°,可知DE=B′E=x+8,再由tan30°=BE DE 即可得出x 的值,进而得到答案,【详解】如图: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设BE=x ,则BA=x+4,B′E=x+8,∵∠ADB′=45°,∴D E=B′E=x+8,∵∠BDE=30°,∴tan30°=38BE x DE x ==+ ,解得x=4+43 , ∴AB=BE+4=(8+43 )m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边或角关系》专项练习题-附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边或角关系》专项练习题-附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边或角关系》专项练习题-附含答案几何探究类问题一直属于考试压轴题范围 在三角形这一章 压轴题主要考查是证明角的数量关系 或者三角形的三边和差关系等 接来下我们针对这两个版块做出详细分析与梳理。

类型一、燕尾角模型例1.在社会实践手工课上 小茗同学设计了一个形状如图所示的零件 如果52,25A B ︒︒∠=∠= 30,35,72C D E ︒︒︒∠=∠=∠= 那么F ∠的度数是( ).A .72︒B .70︒C .65︒D .60︒【答案】A 【详解】延长BE 交CF 的延长线于O 连接AO 如图∵180,OAB B AOB ∠+∠+∠=︒ ∵180,AOB B OAB ∠=︒-∠-∠同理得180,AOC OAC C ∠=︒-∠-∠∵360,AOB AOC BOC ∠+∠+∠=︒∵360BOC AOB AOC ∠=︒-∠-∠ 360(180)(180)B OAB OAC C =︒-︒-∠-∠-︒-∠-∠107,B C BAC =∠+∠+∠=︒∵72,BED ∠=︒∵180108,DEO BED ∠=︒-∠=︒∵360DFO D DEO EOF ∠=︒-∠-∠-∠ 36035108107110,=︒-︒-︒-︒=︒∵180********DFC DFO ∠=︒-∠=︒-︒=︒ 故选:A .【变式训练1】如图 若115EOC ∠=︒ 则A B C D E F ∠+∠+∠+∠+∠+∠=____________.【答案】230°【详解】解:如图∵∵EOC =∵E +∵2=115° ∵2=∵D +∵C ∵∵E +∵D +∵C =115°∵∵EOC =∵1+∵F =115° ∵1=∵A +∵B ∵∵A +∵B +∵F =115°∵∵A +∵B +∵C +∵D +∵E +∵F =230° 故答案为:230°.【变式训练2】如右图 ∵A +∵B +∵C +∵D +∵E +∵F +∵G +∵H =__.【答案】360°【详解】解:由图形可知:∵BNP =∵A +∵B ∵DPQ =∵C +∵D ∵FQM =∵E +∵F ∵HMN =∵G +∵H ∵∵BNP +∵DPQ +∵FQM +∵HMN =360°∵∵A +∵B +∵C +∵D +∵E +∵F +∵G +∵H =∵BNP +∵DPQ +∵FQM +∵HMN =360°.故答案为:360°.【变式训练3】如图 求∵A +∵B +∵C +∵D +∵E +∵F +∵G +∵H +∵I =__.【答案】900°【详解】解:连EF GI 如图∵6边形ABCDEFK 的内角和=(6-2)×180°=720°∵∵A +∵B +∵C +∵D +∵E +∵F =720°-(∵1+∵2)即∵A +∵B +∵C +∵D +∵E +∵F +(∵1+∵2)=720°∵∵1+∵2=∵3+∵4 ∵5+∵6+∵H =180°∵∵A +∵B +∵C +∵D +∵E +∵F ∵H +(∵3+∵4)=900°∵∵A +∵B +∵C +∵D +∵E +∵F (∵3+∵4)+∵5+∵6+∵H =720°+180°∵∵A +∵B +∵C +∵D +∵E +∵F +∵G +∵H +∵I =900°故答案为:900°.【变式训练4】模型规律:如图1 延长CO 交AB 于点D 则1BOC B A C B ∠=∠+∠=∠+∠+∠.因为凹四边形ABOC 形似箭头 其四角具有“BOC A B C ∠=∠+∠+∠”这个规律 所以我们把这个模型叫做“箭头四角形”.模型应用(1)直接应用:①如图2 60,20,30A B C ∠=︒∠=︒∠=︒ 则BOC ∠=__________︒;②如图3 A B C D E F ∠+∠+∠+∠+∠+∠=__________︒;(2)拓展应用:①如图4 ABO ∠、ACO ∠的2等分线(即角平分线)1BO 、1CO 交于点1O 已知120BOC ∠=︒ 50BAC ∠=︒ 则1BO C ∠=__________︒;②如图5 BO 、CO 分别为ABO ∠、ACO ∠的10等分线1,2,3,,(,)89i =⋯.它们的交点从上到下依次为1O 、2O 、3O 、…、9O .已知120BOC ∠=︒ 50BAC ∠=︒ 则7BO C ∠=__________︒;③如图6 ABO ∠、BAC ∠的角平分线BD 、AD 交于点D 已知120,44BOC C ∠=︒∠=︒ 则ADB =∠__________︒;④如图7 BAC ∠、BOC ∠的角平分线AD 、OD 交于点D 则B 、C ∠、D ∠之同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答案】(1)①110;②260;(2)①85;②110;③142;④∵B -∵C +2∵D =0【详解】解:(1)①∵BOC =∵A +∵B +∵C =60°+20°+30°=110°;②∵A +∵B +∵C +∵D +∵E +∵F =∵BOC +∵DOE =2×130°=260°;(2)①∵BO 1C =∵BOC -∵OBO 1-∵OCO 1=∵BOC -12(∵ABO +∵ACO )=∵BOC -12(∵BOC -∵A )=∵BOC -12(120°-50°)=120°-35°=85°;②∵BO 7C =∵BOC -17(∵BOC -∵A )=120°-17(120°-50°)=120°-10°=110°; ③∵ADB =180°-(∵ABD +∵BAD )=180°-12(∵BOC -∵C )=180°-12(120°-44°)=142°;④∵BOD =12∵BOC =∵B +∵D +12∵BAC∵BOC =∵B +∵C +∵BAC联立得:∵B -∵C +2∵D =0.类型二、折叠模型例1.如图 在ABC 中 46C ∠=︒ 将ABC 沿直线l 折叠 点C 落在点D 的位置 则12∠-∠的度数是( ).A .23︒B .92︒C .46︒D .无法确定【答案】B【详解】解:由折叠的性质得:46D C ∠=∠=︒根据外角性质得:13C ∠=∠+∠ 32D ∠=∠+∠则1222292C D C ∠=∠+∠+∠=∠+∠=∠+︒ 则1292∠-∠=︒.故选:B .【变式训练1】如图 将∵ABC 纸片沿DE 折叠 使点A 落在点A '处 且A 'B 平分∵ABC A 'C 平分∵ACB若∵BA 'C =120° 则∵1+∵2的度数为( )A .90°B .100°C .110°D .120°【答案】D【详解】解:如图 连接AA ' ∵A 'B 平分∵ABC A 'C 平分∵ACB∵∵A'BC=12∵ABC∵A'CB=12∵ACB∵∵BA'C=120° ∵∵A'BC+∵A'CB=180°-120°=60°∵∵ABC+∵ACB=120° ∵∵BAC=180°-120°=60°∵沿DE折叠∵∵DAA'=∵DA'A∵EAA'=∵EA'A∵∵1=∵DAA'+∵DA'A=2∵DAA' ∵2=∵EAA'+∵EA'A=2∵EAA'∵∵1+∵2=2∵DAA'+2∵EAA'=2∵BAC=2×60°=120°故选:D.【变式训练2】如图把∵ABC沿EF对折叠合后的图形如图所示.若∵A=55° ∵1=95° 则∵2的度数为().A.14︒B.15︒C.28︒D.30【答案】B【详解】解:∵∵A=55°∵∵AEF+∵AFE=180°-55°=125°∵∵FEB+∵EFC=360°-125°=235°由折叠可得:∵B′EF+∵EFC′=∵FEB+∵EFC=235° ∵∵1+∵2=235°-125°=110°∵∵1=95°∵∵2=110°-95°=15°故选:B .【变式训练3】如图 将∵ABC 沿着DE 翻折 使B 点与B'点重合 若∵1+∵2=80° 则∵B 的度数为( )A .20°B .30°C .40°D .50°【答案】C【详解】由折叠的性质可知','BED B ED BDE B DE ∠=∠∠=∠∵1'180,2'180BED B ED BDE B DE ∠+∠+∠=︒∠+∠+∠=︒ ∵11(36012)(36080)14022BED BDE ∠+∠=︒-∠-∠=⨯︒-︒=︒∵180()18014040B BED BDE ∠=︒-∠+∠=︒-︒=︒故选C【变式训练4】如图 将矩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 点C 落在边AB 上的点H 处点D 落在点G 处若111GEF ∠=︒ 则AHG ∠的度数为( ).A .42°B .69°C .44°D .32°【答案】A【详解】由图形翻折的性质可知 111GEF DEF ∠=∠=︒180111AEF ∴∠=︒-︒=69︒1116942AEG GEF AEF ∠=∠-∠=︒-︒=︒90A G ∠=∠=︒ 利用“8”字模型42AHG AEG ∴∠=∠=︒故选:A .类型三、“8”字模型例1.如图 BP 平分ABC ∠ 交CD 于点F DP 平分ADC ∠交AB 于点E AB 与CD 相交于点G 42A ∠=︒.(1)若60ADC ∠=︒ 求AEP ∠的度数;(2)若38C ∠=︒ 求P ∠的度数.【答案】(1)72︒;(2)40︒.【详解】解:(1)∵DP 平分∵ADC ∵∵ADP=∵PDF=12ADC ∠∵60ADC ∠=︒∵30ADP ∠=︒∵304272AEP ADP A ∠=∠+∠=︒+︒=︒;(2)∵BP 平分∵ABC DP 平分∵ADC∵∵ADP=∵PDF ∵CBP=∵PBA∵∵A+∵ADP=∵P+∵ABP∵C+∵CBP=∵P+∵PDF∵∵A+∵C=2∵P∵∵A=42° ∵C=38° ∵∵P=12(38°+42°)=40°.【变式训练1】如图 求∵A +∵B +∵C +∵D +∵E +∵F +∵G +∵H +∵K 的度数.【答案】540°【详解】解:如图所示: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知:∵A +∵B =∵IJL ∵C +∵D =∵MLJ ∵H +∵K =∵GIJ ∵E +∵F =∵GML ∵∵A +∵B +∵C +∵D +∵E +∵F +∵G +∵H +∵K =∵IJL +∵MLJ +∵GML +∵G +∵GIJ =(5-2)×180°=3×180°=540°.【变式训练2】(1)已知:如图①的图形我们把它称为“8字形” 试说明:A B C D ∠+∠=∠+∠.(2)如图② AP CP 分别平分BAD ∠ BCD ∠ 若36ABC ∠=︒ 16ADC ∠=︒ 求P ∠的度数.(3)如图(3) 直线AP 平分BAD ∠ CP 平分BCD ∠的外角BCE ∠ 猜想P ∠与B 、D ∠的数量关系是__;(4)如图(4) 直线AP 平分BAD ∠的外角FAD ∠ CP 平分BCD ∠的外角BCE ∠ 猜想P ∠与B 、D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答案】(1)见解析;(2)26°;(3)()1902P B D ∠=︒+∠+∠;(4)()11802P B D ∠=︒-∠+∠ 【详解】解:(1)A B AOB ∠+∠+∠=180° C D COD ∠+∠+∠=180° A B AOB C D COD ∴∠+∠+∠=∠+∠+∠.AOB COD ∠=∠ A B C D ∴∠+∠=∠+∠;(2)AP CP 分别平分BAD ∠ BCD ∠ 设BAP PAD x ∠=∠= BCP PCD y ∠=∠=则有x ABC y P x P y ADC +∠=+∠⎧⎨+∠=+∠⎩ABC P P ADC ∴∠-∠=∠-∠ ()1122P ABC ADC ∴∠=∠+∠=(36°+16°)=26°(3)直线AP 平分BAD ∠ CP 平分BCD ∠的外角BCE ∠1=2PAB PAD BAD ∴∠=∠∠ 1=2PCB PCE BCE ∠=∠∠ ∵2PAB B ∠+∠=180°-2PCB D ∠+∠ ∵180°()2PAB PCB D B -∠+∠+∠=∠∵∵P +∵P AD =∵PCD +∵D ∵BAD +∵B =∵BCD +∵D ∵=P PAD BAD B PCD BCD ∠+---∠∠∠∠∠ ,P PAB B PCB ∴∠-∠-∠=∠∵P B PAB PCB ∠-=∠+∠∠∵180°()2P B D B -∠-∠+∠=∠即P ∠=90°()12B D +∠+∠.(4)连接PB PD直线AP 平分BAD ∠的外角FAD ∠ CP 平分BCD ∠的外角BCE ∠FAP PAO ∴∠=∠ PCE PCB ∠=∠∵APB PBA PAB +∠+∠=∠180° PCB PBC BPC +∠+∠=∠180°∵APC ABC PCB PAB ∠+∠+∠+=∠360°同理得到:APC ADC PCD PAD ∠+∠+∠+=∠360°∵2APC ABC ADC PCB PAB PCD PAD ∠+∠+∠+∠++∠+=∠∠720°∵2APC ABC ADC PCE PAB PCD PAF ∠+∠+∠+∠++∠+=∠∠720°∵=PCE PCD ∠+∠180° =PAB PAF +∠∠180°∵2APC ABC ADC ∠+∠+∠=360° APC ∴∠=180°-()12ABC ADC ∠+∠。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练习题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练习题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1,2,3 B.2,2,4 C.3,4,5 D.3,4,8
2.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7cm,则此三角形第三边长可能是() A.3cm B.4 cm C. 7 cm D.11cm
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且边长为整数,则腰与底边分别为()
A、5,6
B、6,4
C、7,2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第三边长是偶数,则第三边长可以是() A.2 B.3 C.4 D.5
二、填空题
5.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_.
6、三角形三边为3,5, a,则a的范围是 ______________ 。

7、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25cm和10cm,第三条边与其中一边的长相等,则第三边长为______ 。

8、等腰三角形两边为5cm和12cm,则周长为_______
9、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4,其中一边长为3,则腰长为_____ 。

10、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cm,那么其腰长的范围是 __________
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1cm和5cm,求它的周长。

12、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24cm,腰长是底边的2倍。

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13.小颖要制作一个三角形木架,现有两根长度为8cm和5cm的木棒,如果要求第三根木棒的长度是偶数,小颖有几种选法?第三根的长度可以是多少?
14.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3米多,你相信吗?说说你的理由!。

八年级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八年级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练习题回顾:1、三角形的概念定义:由_______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锐角三角形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3、三角形的重要线段在三角形中,最重要的三种线段是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高。

说明:(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____部。

(2)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______部。

(3)_______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______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是直角顶点;_____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4、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____第三边;推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____第三边;说明:运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可以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也可以检验较小的两边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

5、三角形各角的关系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______度;推论:(1)当有一个角是90°时,其余的两个角的和为90°;(2)三角形的任意一个外角______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三角形的任意一个外角______任意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说明:任一三角形中,最多有三个锐角,最少有两个锐角;最多有一个钝角;最多有一个直角。

三角形的计数例1 如图,平面上有A、B、C、D、E五个点,其中B、C、D及A、E、C分别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以这五个点中的三个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有( )A、4个B、6个C、8个D、10个解析:连接AB、AD、BE、DE。

课件出示答案: C。

小结:分类讨论是三角形的计数中常见的思路方法.举一反三:1、已知△ABC是直角三角形,且∠BAC=30°,直线EF与△ABC的两边AC,AB分别交于点M,N,那么∠CME+∠BNF=()A、150°B、180°C、135°D、不能确定解析:因为∠A=30°,所以∠NMA+∠MNA=180°—30°=150°,所以∠CME+∠BNF=∠NMA+∠MNA=150°。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边的关系同步练习(含答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边的关系同步练习(含答案)

《三角形边的关系》同步练习一、判断题1.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三角形()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3.三角形的三边长可以相等()4用四根一样的火柴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5.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二、单选题1.三角形两边之和()第三边A. 大于B. 小于C. 等于2.三角形两边之差()第三边A. 大于B. 小于C. 等于3.1,2,3厘米的三根火柴()围成三角形A. 能B. 不能4.5,6,7厘米的三根火柴()围成三角形A. 能B. 不能5.有3厘米和4厘米的火柴,加上()厘米的火柴后能围成三角形A. 6B. 7C. 8三、填空题1.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________ 、________ 。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4,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

3.长为10、7、5、3的四跟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有________种选法。

4.三角形的周长是24cm,三边长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则三边长为________。

5.在△ABC中,若a=3,b=5,则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6.△ABD中,∠B的对边是________。

7.如果三条线段的比:(1)5:20:30;(2)5:10:15;(3)3:3:5(4)3:4:5;(5)5:5:10。

那么其中可以构成三角形的比有________。

8.等腰三角形腰长10厘米,周长24厘米,底长________厘米。

9.等腰三角形可以分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10.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

四、应用题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9,求它的周长2.一个等腰三角形,周长为20cm,一边长6cm,求其他两边长3.三角形两边长为5厘米,8厘米,求第三边边长4.有木条4根,长度为12厘米,10厘米,8厘米,4厘米,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则选择的种数有哪几种5三角形两边长为2厘米和7厘米,第三边长是奇数,第三边长多少?答案解析部分一、判断题1.【答案】错误【解析】【解答】要根据边角关系判断【分析】考察了三角形的特性2.【答案】正确【解析】【解答】只要是三角形,必然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分析】考察了三角形的特性3.【答案】正确【解析】【解答】三角形三边相等是等边三角形【分析】考察了三角形的特性4.【答案】错误【解析】【解答】相当于1,1,2三根火柴棒,不能围成三角形【分析】考察了三角形的特性5.【答案】正确【解析】【解答】只要是三角形,两边只差一定大于第三边【分析】考察了三角形的特性二、单选题1.【答案】A【解析】【解答】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分析】考察了三角形的特性2.【答案】B【解析】【解答】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分析】考察了三角形的特性3.【答案】B【解析】【解答】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才能围成三角形【分析】考察了三角形的特性4.【答案】A【解析】【解答】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以围成三角形【分析】考察了三角形的特性5.【答案】A【解析】【解答】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以围成三角形。

九年级数学上册综合算式专项练习题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九年级数学上册综合算式专项练习题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九年级数学上册综合算式专项练习题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九年级数学上册综合算式专项练习题——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直角三角形是数学中常见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具有独特的三边关系。

在九年级数学上册中,有一系列关于直角三角形的综合算式专项练习题,通过解答这些题目,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边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就这些练习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分别为a和b,求斜边的长度c。

解析:根据毕达哥拉斯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长度等于直角边长度的平方和的平方根,即c = √(a² + b²)。

2.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c,直角边长为a,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b。

解析:根据毕达哥拉斯定理,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的长度等于斜边长度的平方减去另一个直角边的长度的平方的平方根,即b = √(c² - a²)。

3.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a,斜边长为c,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b。

解析:根据毕达哥拉斯定理,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的平方等于斜边的平方减去另一个直角边的平方,即b² = c² - a²,再开方可得b = √(c² -a²)。

4.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c,一直角边长为a,另一直角边长为b,求a、b的关系。

解析:根据毕达哥拉斯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即c² = a² + b²。

5.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a和b的长度分别为5cm和12cm,求斜边的长度c。

解析:根据毕达哥拉斯定理,c = √(5² + 12²) = √(25 + 144) = √169 = 13。

通过以上这些练习题的解答,我们可以得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重要结论:1.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长度等于直角边长度的平方和的平方根。

2. 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的长度等于斜边长度的平方减去另一个直角边的长度的平方的平方根。

七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综合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综合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综合练习题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直角(即为90度)。

在直角三角形中,边长之间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运用一些定理和公式来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本文将综合练习一些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题目,帮助七年级学生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题目一:已知直角三角形ABC中,∠B = 90°,BC = 5cm,AC = 12cm,求AB的长度。

解析一: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即AB² + BC² = AC²。

带入已知条件:AB² + 5² = 12²AB² + 25 = 144AB² = 144 - 25AB² = 119AB = √119因此,直角三角形ABC中,AB ≈ 10.92cm。

题目二:已知直角三角形XYZ中,∠Z = 90°,YZ = 9cm,XZ = 15cm,求XY的长度。

解析二:同样利用勾股定理,我们可以得到XY² + YZ² = XZ²。

带入已知条件:XY² + 9² = 15²XY² + 81 = 225XY² = 225 - 81XY² = 144XY = √144因此,直角三角形XYZ中,XY = 12cm。

题目三:已知直角三角形PQR中,∠R = 90°,PQ = 8cm,RP = 10cm,求RQ的长度。

解析三:应用勾股定理,我们有RQ² + PQ² = RP²。

带入已知条件:RQ² + 8² = 10²RQ² + 64 = 100RQ² = 100 - 64RQ² = 36RQ = √36因此,直角三角形PQR中,RQ = 6cm。

初中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测试题与答案

初中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测试题与答案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测试题1、在△ABC 中,AB=5,BC=13,AD 是BC 边上的高,AD=4.求:CD 和sinC2、如图,小亮在操场上距离旗杆AB 的C 处,用测角仪测得旗杆顶端A 的仰角为30°,已知BC=9m ,测角仪高CD 为1m ,求旗杆AB 的高(结果保留根号)。

3、如图,Rt △ABC 是一防洪堤背水坡的横截面图,斜坡AB 的长为12 m ,它的坡角为45°,为了提高该堤的防洪能力,现将背水坡改造成坡比为1:1.5的斜坡AD ,求DB 的长.(结果保留根号)4、如图,某货船以20海里/小时的速度将一批重要的物资由A 处运往正西方向的B 处,经16小时的航行到达,到达后便接到气象部门通知,一台风中心正由A 向北偏西60°方向移动,距台风中心200海里的圆形区域(包括边界)均会受到影响.在B 处的货船是否会受到台风的侵袭?说明理由.ACDD CB A5、一艘轮船自西向东航行,在A 处测得北偏东60°方向有一座小岛F ,继续向东航行80海里到达C 处,测得小岛F 此时在轮船的北偏西30°方向上.轮船在整个航行过程中,距离小岛F 最近是多少海里?(结果保留根号)6、某商场为缓解我市“停车难”问题,拟建造地下停车库,下图是该地下停车库坡道入口的设计示意图,其中, AB ⊥BD ,∠BAD =18o ,C 在BD 上,BC =0.5m .根据规定,地下停车库坡道入口上方要贴限高标志,以便告知驾驶员所驾车辆能否安全驶入.小明认为CD 的长就是所限制的高度,而小亮认为应该以CE 的长作为限制的高度.小明和小亮谁说的对?请你判断并计算出正确的结果.(结果精确到0.1m )7、水务部门为加强防汛工作,决定对程家山水库大坝进行加固.原大坝的横断面是梯形ABCD ,如图(9)所示,已知迎水面AB 的长为10米,60B ∠=°,背水面DC 的长度为103米,加固后大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ED 若CE 的长为5米. (1)已知需加固的大坝长为100米,求需要填方多少立方米;(2)求新大坝背水面DE 的坡度.(计算结果保留根号........)_ 北_ 东30° FC60°A8、 据交管部门统计,高速公路超速行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我县某校数学课外小组的几个同学想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检测车速,渝黔高速公路某路段的限速是:每小时80千米(即最高时速不超过80千米),如图,他们将观测点设在到公路l 的距离为0.1千米的P 处.这时,一辆轿车由綦江向匀速直线驶来,测得此车从A 处行驶到B 处所用的时间为3秒(注:3秒=12001小时),并测得∠APO =59°,∠BPO =45°. 试计算AB 并判断此车是否超速?(精确到0.001).(参考数据:sin59°≈0.8572,cos59°≈0.5150,tan59°≈1.6643).9、如图,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A 看一栋大楼顶部B 的俯角为30°,看这栋大楼底部C 的俯角为60°,热气球A 的高度为240米,求这栋大楼的高度.10、 如图所示,城关幼儿园为加强安全管理,决定将园的滑滑板的倾斜角由45°降为30°,已知原滑滑板AB 的长为4米,点D 、B 、C 在同一水平面上. (1)改善后滑滑板会加长多少米?(2)若滑滑板的正前方能有3米长的空地就能保证安全,原滑滑板的前方有6米长的空地,像这样改造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141.12=,732.13=,449.26=,以上结果均保留到小数点 后两位.)AB C11、 某乡镇中学数学活动小组,为测量教学楼后面的山高AB ,用了如下的方法.如图所示,在教学楼底C 处测得山顶A 的仰角为60︒,在教学楼顶D 处,测得山顶A 的仰角为45︒.已知教学楼高12CD =米,求山高AB .1.73 1.41==,精确到0.1米,化简后再代参考数据运算)参考答案1、解:在Rt △ABD 中,由勾股定理,得:BD=322=-AD AB∴ CD=BC-BD=10 在Rt △ADC 中,AC=29222=+AD CD∴ sinC=292922924==AC AD 2、解:过D 作DE ⊥AB ,垂足为E在Rt △ADE 中,∠ADE=30°,DE=9DEAEADE =∠tan ABCD333930tan =⨯=︒⋅=DE AE ∴ AB=AE+EB=133+(米) 答:旗杆AB 的高为(133+)米3、解:在Rt △ABC 中 ABBCABC AB AC ABC =∠=∠cos ,sin 262212sin =⨯=∠⋅=ABC AB AC 262212cos =⨯=∠⋅=ABC AB BC 在Rt △ADC 中, AC:DC=1:1.5, DC=29 ∴ DB=DC-BC=23(米) 答: DB 的长为23米.4、解:过B 作BD ⊥AC ,垂足为D在Rt △ABD 中,∠BAD=30° AB=20×16=320海里由AB BDBAD =∠sin得:BD=20016032021<=⨯所以在B 处的货船会受到台风的侵袭. 5、解:过点F 作DF ⊥AC ,垂足为D在Rt △ADF 中,∠FAD=30°ADDFFAD =∠tan DF FAD DF AD 3tan =∠⋅=在Rt △CDF 中,∠FCD=60°CDDFDCF =∠tan D_ 北_ 东30° FC60°ADDF DCF DF CD 3tan =∠⋅= ∵ AC=AD+CD=80 ∴80333=+DF DF ,解,得:320=DF (海里) 答:距离小岛F 最近距离为320海里.6、解:在△ABD 中,∠ABD =90 ,∠BAD =18 ,BA =10∴tan ∠BAD =BABD…………………………………2分 ∴BD =10×tan 18∴CD =BD―BC =10×tan 18―0.5…………………………4分 在△ABD 中,∠CDE =90―∠BAD =72∵CE ⊥ED ∴sin ∠CDE =CDCE…………………………………6分 ∴CE =sin ∠CDE×CD =sin72×(10×tan 18―0.5)≈2.6(m )………9分 答:CE 为2.6m ……………………………………10分7、解:(1)分别过A D 、作AFBC ⊥、DG BC ⊥,垂足分别为F G 、,如图(1)所示,在Rt ABF △中,10AB =米,60B ∠=°. ∴sin AFB AB∠=,即sin 6010AF =°, 310532AF ∴=⨯=, ………………………………………………… 2分 ∴53DG =……………………………………………………………………3分所以11522DCE S CE DG =⨯⨯=⨯⨯=△ ∴需要填方100=(立方米). ……………………………6分(2)在Rt DGC △中,DC = 所以GC15==,………………………………7分所以15GE GC CE =+=+∴背水面DE 的坡度i =DGGE ==………………………………10分 答:(1)需要土石方立方米;新大坝背水面DE 的坡度4i =.………………10分8、解:设该轿车的速度为每小时x 千米∵AB AO BO =-,45BPO ∠= ∴0.1BO PO ==千米又tan590.11.6643AO OP =⨯=⨯ ··················· 5分 ∴0.11.66430.10.10.66430.06643AB AO BO =-=⨯-=⨯= ······· 6分 即0.066AB ≈千米 ·························· 7分而3秒=12001小时 ∴0.06643120079.716x =⨯≈千米∕时 ················· 9分∵79.716<80 ∴该轿车没有超速. ················· 10分 9、解:过点A 作直线BC 的垂线,垂足为点D .则90CDA ∠=°,60CAD ∠=°,30BAD ∠=°,CD =240米.1分在Rt ACD △中,tan CDCAD AD∠=,tan 60CD AD ∴===°3分在Rt ABD △中,tan BDBAD AD∠=, tan 3080BD AD ∴===·°. 5分∴BC CD BD =-=240-80=160.答:这栋大楼的高为160米.6分(注:只要正确求出BC 的值,没答不扣分)C10、解:(1)在Rt △ABC 中,∠ABC=45°∴AC=BC=AB ·sin45°=22224=⨯……………2分 在Rt △ADC 中,∠ADC=30°∴AD=24212230sin =÷=oAC ……………………2分 ∴AD-AB=66.1424≈-∴改善后滑滑板会加长约1.66米. ……………4分(2)这样改造能行,理由如下: ……………………5分 ∵989.462332230tan ≈=÷==oAC CD ……………6分∴07.22262≈-=-=BC CD BD …………………7分 ∴6-2.07≈3.93>3∴这样改造能行. …………………………………8分11、解:过D 作DE AB ⊥于E ,则DE BC ∥设AB h =米,在Rt ABC △中,60tan30BC h h =︒=︒·cot ? (2分)在Rt AED △中,tan 45tan 453AE DE BC =︒=︒= 又12AB AE BE CD -===12h ∴= (2分)36(318186 1.7363h ∴====+=+⨯1810.3828.4=+≈(米)(2分)答:山高AB 是28.4米。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巩固练习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巩固练习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根底〕稳固练习【稳固练习】一、选择题1.一位同学用三根木棒拼成如下图的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的是()2.如下图的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3.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 cm和9 cm,那么以下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边的是() A.13 cm B.6 cm C.5 cm D.4 cm4.为估计池塘两岸A、B间的距离,杨阳在池塘一侧选取了一点P,测得PA=16m,PB=12m,那么AB间的距离不可能是()A.5m B.15m C.20m D.28m5.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是()A.直线B.线段C.射线D.以上答案都不对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的内部B.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的内部C.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的内部D.三角形必有一高线在三角形的内部7.如图,AM是△ABC的中线,那么假设用S1表示△ABM的面积,用S2表示△ACM的面积,那么S1和S2的大小关系是()A.S1>S2B.S1<S2C.S1=S2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8.如图,一扇窗户翻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A.三角形的稳定性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垂线段最短二、填空题9.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________,由这个定理我们可以得到三角形的两边之差________第三边,所以,三角形的一边小于________并且大于________.10.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 cm和6 cm,第三边长是奇数,那么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长为________cm.1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cm和7cm,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12.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那么∠______=∠______=12∠_______;BE是△ABC的中线,那么________=_______=12________;CF是△ABC的高,那么∠________=∠________=90°,CF________AB.13.如图,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中线,AD=5cm,CE=6cm,那么△ABE和△ABC 的面积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14.如果知道三角形的一边之长和这边上的高,三角形________确定.(填“能〞或“不能〞)三、解答题15.判断以下所给的三条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1)5cm,5cm,a cm(0<a<10);(2)a+1,a+2,a+3;(3)三条线段之比为2:3:5.16.如图,在△ABC中,∠BAD=∠CAD,AE=CE,AG⊥BC,AD与BE相交于点F,试指出AD、AF分别是哪两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BE、DE分别是哪两个三角形的中线?AG是哪些三角形的高17.如下图,AD,AE分别是ΔABC的中线、高,且AB=5cm,AC=3cm,那么ΔABD与ΔACD 的周长之差为多少,ΔABD与ΔACD的面积有什么关系.18.利用三角形的中线,你能否将图中的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四局部(给出3种方法)【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D;2.【答案】C;【解析】三个三角形:△ABC,△ACD,△ABD.3.【答案】B;【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展判定.4.【答案】D;【解析】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可知.只有C选项中3+4>5.应选C (2)画图分析,不难判断出选C.(3)因为第三边满足:|另两边之差|<第三边<另两边之和,故16-12<AB<16+12 即4<AB<28应选D.5.【答案】B;6.【答案】C;【解析】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与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一定都在三角形内部,但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不确定:当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时,那么交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当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时,交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外部.7. 【答案】C;【解析】两个三角形等底同高,面积相等8. 【答案】A;二、填空题9. 【答案】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小于,另外两边之和,另外两边之差;【解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0.【答案】5cm或7cm;11.【答案】15cm或18cm;【解析】按腰的不同取值分类讨论.12.【答案】BAD CAD BAC;AE CE AC;AFC BFC ⊥13.【答案】15cm2,30cm2;【解析】△ABC的面积是△ABE面积的2倍.14.【答案】能;三、解答题15.【解析】解:(1)5+5=10>a (0<a <10),且5+a >5,所以能围成三角形;(2)当-1<a <0时,因为a+1+a+2=2a+3<a+3,所以此时不能围成三角形,当a =0时,因为a+1+a+2=2a+3=3,而a+3=3,所以a+1+a+2=a+3,所以此时不能围成三角形.当a >0时,因为a+1+a+2=2a+3>a+3.所以此时能围成三角形.(3)因为三条线段之比为2:3:5,那么可设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2k ,3k ,5k ,那么2k+3k =5k 不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16.【解析】解:AD 、AF 分别是△ABC ,△ABE 的角平分线.BE 、DE 分别是△ABC ,△ADC 的中线,AG 是△ABC ,△ABD ,△ACD ,△ABG ,△ACG ,△ADG 的高.17.【解析】解: (1)ΔABD 与ΔACD 的周长之差=(AB +BD +AD)-(AD +CD +AC),而BD =CD.所以上式=AB -AC =5-3=2.(2)S ΔABD =21BD ·AE ,S ΔACD =21CD ·AE 。

备战中考数学复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专项综合练习附答案

备战中考数学复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专项综合练习附答案

备战中考数学复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专项综合练习附答案一、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如图,山坡上有一棵树AB,树底部B点到山脚C点的距离BC为63米,山坡的坡角为30°.小宁在山脚的平地F处测量这棵树的高,点C到测角仪EF的水平距离CF=1米,从E处测得树顶部A的仰角为45°,树底部B的仰角为20°,求树AB的高度.(参考数值:sin20°≈0.34,cos20°≈0.94,tan20°≈0.36)【答案】6.4米【解析】解:∵底部B点到山脚C点的距离BC为6 3 米,山坡的坡角为30°.∴DC=BC•cos30°=3=⨯=米,639∵CF=1米,∴DC=9+1=10米,∴GE=10米,∵∠AEG=45°,∴AG=EG=10米,在直角三角形BGF中,BG=GF•tan20°=10×0.36=3.6米,∴AB=AG-BG=10-3.6=6.4米,答:树高约为6.4米首先在直角三角形BDC中求得DC的长,然后求得DF的长,进而求得GF的长,然后在直角三角形BGF中即可求得BG的长,从而求得树高2.已知: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 AB∥CD,∠ACB =90°, AB=10cm, BC=8cm, OD 垂直平分 A C.点 P 从点 B 出发,沿 BA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 1cm/s;同时,点 Q 从点 D 出发,沿 DC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 1cm/s;当一个点停止运动,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过点P作 PE⊥AB,交 BC 于点 E,过点 Q 作 QF∥AC,分别交 AD, OD 于点 F, G.连接 OP,EG.设运动时间为 t ( s )(0<t<5),解答下列问题:(1)当 t 为何值时,点 E 在BAC 的平分线上?(2)设四边形 PEGO 的面积为 S(cm2) ,求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3)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 t ,使四边形 PEGO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连接 OE, OQ,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 t ,使 OE⊥OQ?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4s t =;(2)PEGO S 四边形2315688t t =-++ ,(05)t <<;(3)52t =时,PEGO S 四边形取得最大值;(4)165t =时,OE OQ ⊥. 【解析】 【分析】(1)当点E 在∠BAC 的平分线上时,因为EP ⊥AB ,EC ⊥AC ,可得PE=EC ,由此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2)根据S 四边形OPEG =S △OEG +S △OPE =S △OEG +(S △OPC +S △PCE -S △OEC )构建函数关系式即可. (3)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4)证明∠EOC=∠QOG ,可得tan ∠EOC=tan ∠QOG ,推出EC GQOC OG=,由此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1)在Rt △ABC 中,∵∠ACB=90°,AB=10cm ,BC=8cm , ∴22108-=6(cm ), ∵OD 垂直平分线段AC , ∴OC=OA=3(cm ),∠DOC=90°, ∵CD ∥AB , ∴∠BAC=∠DCO , ∵∠DOC=∠ACB , ∴△DOC ∽△BCA , ∴AC AB BCOC CD OD ==, ∴61083CD OD==, ∴CD=5(cm ),OD=4(cm ), ∵PB=t ,PE ⊥AB , 易知:PE=34t ,BE=54t ,当点E 在∠BAC 的平分线上时, ∵EP ⊥AB ,EC ⊥AC ,∴PE=EC ,∴34t=8-54t ,∴t=4.∴当t 为4秒时,点E 在∠BAC 的平分线上. (2)如图,连接OE ,PC .S 四边形OPEG =S △OEG +S △OPE =S △OEG +(S △OPC +S △PCE -S △OEC ) =1414153154338838252524524t t t t t ⎡⎛⎫⎛⎫⎛⎫⎛⎫⨯-⨯+⨯⨯-+⨯-⨯-⨯⨯- ⎪ ⎪ ⎪ ⎪⎢⎝⎭⎝⎭⎝⎭⎝⎭⎣ =281516(05)33t t t -++<<. (3)存在.∵28568(05)323S t t ⎛⎫=--+<< ⎪⎝⎭,∴t=52时,四边形OPEG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683.(4)存在.如图,连接OQ . ∵OE ⊥OQ ,∴∠EOC+∠QOC=90°, ∵∠QOC+∠QOG=90°, ∴∠EOC=∠QOG ,∴tan ∠EOC=tan ∠QOG , ∴EC GQOC OG=, ∴358544345t tt -=-, 整理得:5t 2-66t+160=0, 解得165t =或10(舍弃)∴当165t=秒时,OE⊥OQ.【点睛】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多边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3.如图,在△ABC中,AB=7.5,AC=9,S△ABC=814.动点P从A点出发,沿AB方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B点匀速运动,动点Q从C点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CA方向向A点匀速运动,当点P运动到B点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以PQ为边作正△PQM (P、Q、M按逆时针排序),以QC为边在AC上方作正△QCN,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1)求cosA的值;(2)当△PQM与△QCN的面积满足S△PQM=95S△QCN时,求t的值;(3)当t为何值时,△PQM的某个顶点(Q点除外)落在△QCN的边上.【答案】(1)coaA=45;(2)当t=35时,满足S△PQM=95S△QCN;(3)当t=2733-s或2733+s时,△PQM的某个顶点(Q点除外)落在△QCN的边上.【解析】分析:(1)如图1中,作BE⊥AC于E.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BE,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2中,作PH⊥AC于H.利用S△PQM=95S△QCN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分两种情形①如图3中,当点M落在QN上时,作PH⊥AC于H.②如图4中,当点M在CQ上时,作PH⊥AC于H.分别构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1)如图1中,作BE⊥AC于E.∵S △ABC =12•AC•BE=814,∴BE=92, 在Rt △ABE 中,AE=22=6AB BE -,∴coaA=647.55AE AB ==. (2)如图2中,作PH ⊥AC 于H .∵PA=5t ,PH=3t ,AH=4t ,HQ=AC-AH-CQ=9-9t , ∴PQ 2=PH 2+HQ 2=9t 2+(9-9t )2, ∵S △PQM =95S △QCN , ∴34•PQ 2=9354⨯•CQ 2, ∴9t 2+(9-9t )2=95×(5t )2, 整理得:5t 2-18t+9=0,解得t=3(舍弃)或35. ∴当t=35时,满足S △PQM =95S △QCN . (3)①如图3中,当点M 落在QN 上时,作PH ⊥AC 于H .易知:PM ∥AC , ∴∠MPQ=∠PQH=60°,∴PH=3HQ , ∴3t=3(9-9t ), ∴t=273326-.②如图4中,当点M 在CQ 上时,作PH ⊥AC 于H .同法可得PH=3QH , ∴3t=3(9t-9), ∴t=27+33, 综上所述,当t=2733-s 或27+3326s 时,△PQM 的某个顶点(Q 点除外)落在△QCN 的边上.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4.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CD ⊥AB 于H ,过CD 延长线上一点E 作⊙O 的切线交AB 的延长线于切点为G ,连接AG 交CD 于K . (1)求证:KE=GE ;(2)若KG 2=KD•GE ,试判断AC 与EF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若sinE=,AK=,求FG 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AC∥EF,证明见解析;(3)FG= .【解析】试题分析:(1)如图1,连接OG.根据切线性质及CD⊥AB,可以推出∠KGE=∠AKH=∠GKE,根据等角对等边得到KE=GE;(2)AC与EF平行,理由为:如图2所示,连接GD,由∠KGE=∠GKE,及KG2=KD•GE,利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得出△GKD与△EKG相似,又利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到∠C=∠AGD,可推知∠E=∠C,从而得到AC∥EF;(3)如图3所示,连接OG,OC,先求出KE=GE,再求出圆的半径,根据勾股定理与垂径定理可以求解;然后在Rt△OGF中,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得FG的长度.试题解析:(1)如图1,连接OG.∵EG为切线,∴∠KGE+∠OGA=90°,∵CD⊥AB,∴∠AKH+∠OAG=90°,又∵OA=OG,∴∠OGA=∠OAG,∴∠KGE=∠AKH=∠GKE,∴KE=GE.(2)AC∥EF,理由为连接GD,如图2所示.∵KG2=KD•GE,即,∴,又∵∠KGE=∠GKE,∴△GKD∽△EGK,∴∠E=∠AGD,又∵∠C=∠AGD,∴∠E=∠C,∴AC∥EF;(3)连接OG,OC,如图3所示,∵EG为切线,∴∠KGE+∠OGA=90°,∵CD⊥AB,∴∠AKH+∠OAG=90°,又∵OA=OG,∴∠OGA=∠OAG,∴∠KGE=∠AKH=∠GKE,∴KE=GE.∵sinE=sin∠ACH=,设AH=3t,则AC=5t,CH=4t,∵KE=GE,AC∥EF,∴CK=AC=5t,∴HK=CK-CH=t.在Rt△AHK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H2+HK2=AK2,即(3t)2+t2=(2)2,解得t=.设⊙O半径为r,在Rt△OCH中,OC=r,OH=r-3t,CH=4t,由勾股定理得:OH2+CH2=OC2,即(r-3t)2+(4t)2=r2,解得r= t=.∵EF为切线,∴△OGF为直角三角形,在Rt△OGF中,OG=r=,tan∠OFG=tan∠CAH=,∴FG=【点睛】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垂径定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圆周角定理,平行线的判定,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定理及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5.如图13,矩形的对角线,相交于点,关于的对称图形为.(1)求证:四边形是菱形;(2)连接,若,.①求的值;②若点为线段上一动点(不与点重合),连接,一动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沿线段匀速运动到点,再以的速度沿线段匀速运动到点,到达点后停止运动.当点沿上述路线运动到点所需要的时间最短时,求的长和点走完全程所需的时间.【答案】(1)详见解析;(2)①②和走完全程所需时间为【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2)①构造直角三角形求;②先确定点沿上述路线运动到点所需要的时间最短时的位置,再计算运到的时间.试题解析:解:(1)证明:四边形是矩形.与交于点O,且关于对称四边形是菱形.(2)①连接,直线分别交于点,交于点关于的对称图形为在矩形中,为的中点,且O为AC的中点为的中位线同理可得:为的中点,②过点P作交于点由运动到所需的时间为3s由①可得,点O以的速度从P到A所需的时间等于以从M运动到A 即:由O运动到P所需的时间就是OP+MA和最小.如下图,当P运动到,即时,所用时间最短.在中,设解得:和走完全程所需时间为考点:菱形的判定方法;构造直角三角形求三角函数值;确定极值时动点的特殊位置6.如图,湿地景区岸边有三个观景台、、.已知米,米,点位于点的南偏西方向,点位于点的南偏东方向.(1)求的面积;(2)景区规划在线段的中点处修建一个湖心亭,并修建观景栈道.试求、间的距离.(结果精确到米)(参考数据:,,,,,,)【答案】(1)560000(2)565.6【解析】试题分析:(1)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CAE,再根据正弦的性质求出CE的长,从而得到△ABC的面积;(2)连接,过点作,垂足为点,则.然后根据中点的性质和余弦值求出BE、AE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试题解析:(1)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在中,,所以米.所以(平方米).(2)连接,过点作,垂足为点,则.因为是中点,所以米,且为中点,米,所以米.所以米,由勾股定理得,米.答:、间的距离为米.考点:解直角三角形7.问题探究:(一)新知学习:圆内接四边形的判断定理:如果四边形对角互补,那么这个四边形内接于圆(即如果四边形EFGH的对角互补,那么四边形EFGH的四个顶点E、F、G、H都在同个圆上).(二)问题解决:已知⊙O的半径为2,AB,CD是⊙O的直径.P是上任意一点,过点P分别作AB,CD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N,M.(1)若直径AB⊥CD,对于上任意一点P(不与B、C重合)(如图一),证明四边形PMON内接于圆,并求此圆直径的长;(2)若直径AB⊥CD,在点P(不与B、C重合)从B运动到C的过程汇总,证明MN的长为定值,并求其定值;(3)若直径AB与CD相交成120°角.①当点P运动到的中点P1时(如图二),求MN的长;②当点P(不与B、C重合)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如图三),证明MN的长为定值.(4)试问当直径AB与CD相交成多少度角时,MN的长取最大值,并写出其最大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直径OP=2;(2)证明见解析,MN的长为定值,该定值为2;(3)①MN=;②证明见解析;(4)MN取得最大值2.【解析】试题分析:(1)如图一,易证∠PMO+∠PNO=180°,从而可得四边形PMON内接于圆,直径OP=2;(2)如图一,易证四边形PMON是矩形,则有MN=OP=2,问题得以解决;(3)①如图二,根据等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可得∠COP1=∠BOP1=60°,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可得∠MP1N=60°.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P1M=P1N,从而得到△P1MN是等边三角形,则有MN=P1M.然后在Rt△P1MO运用三角函数就可解决问题;②设四边形PMON的外接圆为⊙O′,连接NO′并延长,交⊙O′于点Q,连接QM,如图三,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QMN=90°,∠MQN=∠MPN=60°,在Rt△QMN中运用三角函数可得:MN=QN•sin∠MQN,从而可得MN=OP•sin∠MQN,由此即可解决问题;(4)由(3)②中已得结论MN=OP•sin∠MQN可知,当∠MQN=90°时,MN最大,问题得以解决.试题解析:(1)如图一,∵PM⊥OC,PN⊥OB,∴∠PMO=∠PNO=90°,∴∠PMO+∠PNO=180°,∴四边形PMON内接于圆,直径OP=2;(2)如图一,∵AB⊥OC,即∠BOC=90°,∴∠BOC=∠PMO=∠PNO=90°,∴四边形PMON是矩形,∴MN=OP=2,∴MN的长为定值,该定值为2;(3)①如图二,∵P1是的中点,∠BOC=120°,∴∠COP1=∠BOP1=60°,∠MP1N=60°,∵P1M⊥OC,P1N⊥OB,∴P1M=P1N,∴△P1MN是等边三角形,∴MN=P1M.∵P1M=OP1•sin∠MOP1=2×sin60°=,∴MN=;②设四边形PMON的外接圆为⊙O′,连接NO′并延长,交⊙O′于点Q,连接QM,如图三,则有∠QMN=90°,∠MQN=∠MPN=60°, 在Rt △QMN 中,sin ∠MQN=,∴MN=QN•sin ∠MQN ,∴MN=OP•sin ∠MQN=2×sin60°=2×=,∴MN 是定值.(4)由(3)②得MN=OP•sin ∠MQN=2sin ∠MQN .当直径AB 与CD 相交成90°角时,∠MQN=180°﹣90°=90°,MN 取得最大值2. 考点:圆的综合题.8.许昌芙蓉湖位于许昌市水系建设总体规划中部,上游接纳清泥河来水,下游为鹿鸣湖等水系供水,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形成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部分.某校课外兴趣小组想测量位于芙蓉湖两端的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他沿着与直线AB 平行的道路EF 行走,走到点C 处,测得∠ACF=45°,再向前走300米到点D 处,测得∠BDF=60°.若直线AB 与EF 之间的距离为200米,求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215.6米. 【解析】 【分析】过A 点做EF 的垂线,交EF 于M 点,过B 点做EF 的垂线,交EF 于N 点,根据Rt △ACM 和三角函数tan BDF ∠求出CM 、DN ,然后根据MN MD DN AB =+=即可求出A 、B 两点间的距离. 【详解】解:过A 点做EF 的垂线,交EF 于M 点,过B 点做EF 的垂线,交EF 于N 点在Rt △ACM 中,∵45ACF ∠=︒, ∴AM=CM=200米,又∵CD=300米,所以100MD CD CM =-=米, 在Rt △BDN 中,∠BDF=60°,BN=200米 ∴115.6tan 60BNDN =≈o米, ∴215.6MN MD DN AB =+=≈米 即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约为215.6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正确做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已知,在O e 中,弦AB 与弦CD 相交于点E ,且»»AC BD=. (1)求证:AB CD =;(2)如图,若直径FG 经过点E ,求证:EO 平分AED ∠;(3)如图,在(2)的条件下,点P 在»CG上,连接FP 交AB 于点M ,连接MG ,若AB CD ⊥,MG 平分PMB ∠,2MG =,FMG ∆的面积为2,求O e 的半径的长.【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O e 10. 【解析】 【分析】(1) 利用相等的弧所对的弦相等进行证明;(2)连接AO 、DO ,过点O 作OJ AB ⊥于点J ,OQ CD ⊥于点Q ,证明AOJ DOQ ∆≅∆得出OJ OQ =,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可得结论;(3)如图,延长GM 交O e 于点H ,连接HF ,求出2FH =,在HG 上取点L ,使HL FH =,延长FL 交O e 于点K ,连接KG ,求出22FL =,设HM n =,则有2LK KG n ==,222FK FL LK n =+=+,再证明KFG EMG HMF ∠=∠=∠,从而得到tan tan KFG HMF ∠=∠,KG HFFK HM=,再代入LK 和FK 的值可得n=4,再求得FG 的长,最后得到圆的半径为10. 【详解】解:(1)证明:∵»»AC BD =,∴»»»»AC CBBD CB +=+, ∴»»AB CD =, ∴AB CD =.(2)证明:如图,连接AO 、DO ,过点O 作OJ AB ⊥于点J ,OQ CD ⊥于点Q ,∴90AJO DQO ∠=∠=︒,1122AJ AB CD DQ ===, 又∵AO DO =, ∴AOJ DOQ ∆≅∆, ∴OJ OQ =,又∵OJ AB ⊥,OQ CD ⊥, ∴EO 平分AED ∠.(3)解:∵CD AB ⊥,∴90AED ∠=︒,由(2)知,1452AEF AED ∠=∠=︒, 如图,延长GM 交O e 于点H ,连接HF ,∵FG 为直径,∴90H ∠=︒,122MFG S MG FH ∆=⨯⋅=, ∵2MG =,∴2FH =,在HG 上取点L ,使HL FH =,延长FL 交O e 于点K ,连接KG , ∴45HFL HLF ∠=∠=︒,45KLG HLF ∠=∠=︒, ∵FG 为直径,∴90K ∠=︒,∴9045KGL KLG KLG ∠=︒-∠=︒=∠,∴LK KG =, 在Rt FHL ∆中,222FL FH HL =+,22FL = 设HM n =,2HL MG ==,∴GL LM MG HL LM HM n =+=+==, 在Rt LGK ∆中,222LG LK KG =+,22LK KG ==,222FK FL LK =+=, ∵GMP GMB ∠=∠,∵PMG HMF ∠=∠,∴HMF GMB ∠=∠, ∵1452AEF AED ∠=∠=︒, ∴45MGF EMG MEF ∠+∠=∠=︒,45MGF KFG HLF ∠+∠=∠=︒, ∴KFG EMG HMF ∠=∠=∠, ∴tan tan KFG HMF ∠=∠,∴KG HFFK HM=,∴2222222nn =+,4n =, ∴6HG HM MG =+=,在Rt HFG ∆中,222FG FH HG =+,210FG =10FO = 即O e 10 【点睛】考查了圆的综合题,本题是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以及三角函数等的综合应用,适当的添加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边AB 上的一动点,点F 在边BC 的延长线上,且CF AE =,连接DE ,DF ,EF . FH 平分EFB ∠交BD 于点H .(1)求证:DE DF ⊥; (2)求证:DH DF =:(3)过点H 作HM EF ⊥于点M ,用等式表示线段AB ,HM 与E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22EF AB HM =-,证明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1)根据正方形性质, CF AE =得到DE DF ⊥.(2)由AED CFD △△≌,得DE DF =.由90ABC ∠=︒,BD 平分ABC ∠, 得45DBF ∠=︒.因为FH 平分EFB ∠,所以EFH BFH ∠=∠.由于45DHF DBF BFH BFH ∠=∠+∠=︒+∠,45DFH DFE EFH EFH ∠=∠+∠=︒+∠, 所以DH DF =.(3)过点H 作HN BC ⊥于点N ,由正方形ABCD 性质,得222BD AB AD AB =+=.由FH 平分,EFB HM EF HN BC ∠⊥⊥,,得HM HN =.因为4590HBN HNB ∠=︒∠=︒,,所以22sin 45HNBH HN HM ===︒.由22cos 45DFEF DF DH ===︒,得22EF AB HM =-.【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 CD =,90EAD BCD ADC ∠=∠=∠=︒. ∴90EAD FCD ∠=∠=︒. ∵CF AE =。

《三角形边的关系》综合练习

《三角形边的关系》综合练习

《三角形边的关系》综合练习
一、判断。

1、3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
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
3、三角形的三条边长能够相等。

()
4、用4根同样长的小棒能摆出一个三角形。

()
二、根据下面各组数据,判断能否画出三角形,能的在()里画“√”。

1、5厘米 4厘米 8厘米()
2、6厘米 6厘米 6厘米()
3、2厘米 4厘米 7厘米()
4、1厘米 1厘米 3厘米()
三、在长度分别是6厘米、5厘米、4厘米、3厘米、2厘米的小棒中,任意取出3根小棒,摆出3种不同的三角形,能够怎样取小棒?
四、选择。

1、假如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3厘米和9厘米,那么第三条边的长可能是()厘米。

A. 12
B. 13
C. 7
2、由3根长度分别是3.2厘米、3.7厘米和3.7厘米的小棒组成的封闭图形一定是()。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5厘米,底边长7厘米,腰长()。

A. 12
B. 18
C. 9
4、假如用a、b、c分别表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那么下面式子成立的是()。

A. a+b<c
B. b+c>a
C. a-b>c。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三角形边的关系同步练习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三角形边的关系同步练习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边的关系同步练习题班级:姓名:表现:三角形边的关系》分层练基础题1.实验小棒长度与次数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小棒长度①小棒长度②小棒长度③1 4 5 62 4 5 103 5 6 104 4 6 102.选择题:1) 下面的线段中,哪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选项如下:A。

1厘米、4厘米、7厘米B。

2厘米、4厘米、2厘米C。

2厘米、4厘米、3厘米D。

2厘米、4厘米、6厘米答案:C2) 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厘米和10厘米,那么第三边的长可能是多少厘米?A。

14厘米B。

13厘米C。

15厘米D。

6厘米答案:B3.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7厘米和9厘米,那么三角形的第三条边的长度有可能是多少厘米?答案:略能力题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长4分米和9分米,求它的周长。

答案:22分米。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0厘米,一边长为6厘米,求其他两边的长。

答案:7厘米和7厘米或6厘米和8厘米。

3.如果三角形两边的长度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可能是多少厘米?答案:5厘米或8厘米。

4.两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5厘米和10厘米,要用它们摆成一个三角形,第三根小棒的长度可能是多少厘米?(取整厘米数)答案:10厘米。

5.用一根10厘米的绳子围成一个三角形,如果边长取整厘米数,有多少种围法?写出每种围法的三条边的长度。

答案:两种围法,分别为3、3、4厘米和2、4、4厘米。

提升题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厘米和6厘米,则第三边长是()厘米。

答案:略。

备战中考数学复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专项综合练习及答案解析

备战中考数学复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专项综合练习及答案解析

备战中考数学复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专项综合练习及答案解析一、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如图,海上观察哨所B 位于观察哨所A 正北方向,距离为25海里.在某时刻,哨所A 与哨所B 同时发现一走私船,其位置C 位于哨所A 北偏东53°的方向上,位于哨所B 南偏东37°的方向上.(1)求观察哨所A 与走私船所在的位置C 的距离;(2)若观察哨所A 发现走私船从C 处以16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逃窜,并立即派缉私艇沿北偏东76°的方向前去拦截.求缉私艇的速度为多少时,恰好在D 处成功拦截.(结果保留根号)(参考数据:sin37°=cos53°≈,cos37 =sin53°≈去,tan37°≈2,tan76°≈)【答案】(1)观察哨所A 与走私船所在的位置C 的距离为15海里;(2)当缉私艇以每小时617D 处成功拦截. 【解析】 【分析】(1)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CB =90°,再解Rt △ABC ,利用正弦函数定义得出AC 即可;(2)过点C 作CM ⊥AB 于点M ,易知,D 、C 、M 在一条直线上.解Rt △AMC ,求出CM 、AM .解Rt △AMD 中,求出DM 、AD ,得出CD .设缉私艇的速度为x 海里/小时,根据走私船行驶CD 所用的时间等于缉私艇行驶AD 所用的时间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详解】(1)在ABC △中,180180375390ACB B BAC ︒︒︒︒︒∠=-∠-∠=--=. 在Rt ABC V 中,sin AC B AB =,所以3sin 3725155AC AB ︒=⋅=⨯=(海里). 答:观察哨所A 与走私船所在的位置C 的距离为15海里.(2)过点C 作CM AB ⊥,垂足为M ,由题意易知,D C M 、、在一条直线上. 在Rt ACM V 中,4sin 15125CM AC CAM =⋅∠=⨯=,3cos 1595AM AC CAM =⋅∠=⨯=.在Rt ADM △中,tan MDDAM AM∠=,所以tan 7636MD AM ︒=⋅=. 所以222293691724AD AM MD CD MD MC =+=+==-=,.设缉私艇的速度为v海里/小时,则有2491716v=,解得617v=.经检验,617v=是原方程的解.答:当缉私艇以每小时617海里的速度行驶时,恰好在D处成功拦截.【点睛】此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结合航海中的实际问题,将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有机结合,体现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思想.2.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P在线段BC上(不含点B),∠BPE=12∠ACB,PE交BO于点E,过点B作BF⊥PE,垂足为F,交AC于点G.(1)当点P与点C重合时(如图1).求证:△BOG≌△POE;(2)通过观察、测量、猜想:BFPE=,并结合图2证明你的猜想;(3)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其他条件不变(如图3),若∠ACB=α,求BF PE的值.(用含α的式子表示)【答案】(1)证明见解析(2)12BFPE=(3)1tan2BFPEα=【解析】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P与C重合,∴OB="OP" ,∠BOC=∠BOG=90°.∵PF⊥BG ,∠PFB=90°,∴∠GBO=90°—∠BGO,∠EPO=90°—∠BGO.∴∠GBO=∠EPO .∴△BOG≌△POE(AAS).(2)BF1PE2=.证明如下:如图,过P作PM//AC交BG于M,交BO于N,∴∠PNE=∠BOC=900,∠BPN=∠OCB.∵∠OBC=∠OCB =450,∴∠NBP=∠NPB.∴NB=NP.∵∠MBN=900—∠BMN,∠NPE=900—∠BMN,∴∠MBN=∠NPE.∴△BMN≌△PEN(ASA).∴BM=PE.∵∠BPE=12∠ACB,∠BPN=∠ACB,∴∠BPF=∠MPF.∵PF⊥BM,∴∠BFP=∠MFP=900.又∵PF=PF,∴△BPF≌△MPF(ASA).∴BF="MF" ,即BF=12 BM.∴BF=12PE,即BF1PE2=.(3)如图,过P作PM//AC交BG于点M,交BO于点N,∴∠BPN=∠ACB=α,∠PNE=∠BOC=900.由(2)同理可得BF=12BM,∠MBN=∠EPN.∵∠BNM=∠PNE=900,∴△BMN∽△PEN.∴BM BNPE PN=.在Rt△BNP中,BNtan=PNα,∴BM=tanPEα,即2BF=tanPEα.∴BF1=tanPE2α.(1)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由AAS 证得△BOG ≌△POE .(2)过P 作PM//AC 交BG 于M ,交BO 于N ,通过ASA 证明△BMN ≌△PEN 得到BM=PE ,通过ASA 证明△BPF ≌△MPF 得到BF=MF ,即可得出BF 1PE 2=的结论. (3)过P 作PM//AC 交BG 于点M ,交BO 于点N ,同(2)证得BF=12BM , ∠MBN=∠EPN ,从而可证得△BMN ∽△PEN ,由BM BN PE PN =和Rt △BNP 中BNtan =PNα即可求得BF 1=tan PE 2α.3.在矩形ABCD 中,AD >AB ,点P 是CD 边上的任意一点(不含C ,D 两端点),过点P 作PF ∥BC ,交对角线BD 于点F .(1)如图1,将△PDF 沿对角线BD 翻折得到△QDF ,QF 交AD 于点E .求证:△DEF 是等腰三角形;(2)如图2,将△PDF 绕点D 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P'DF',连接P'C ,F'B .设旋转角为α(0°<α<180°).①若0°<α<∠BDC ,即DF'在∠BDC 的内部时,求证:△DP'C ∽△DF'B . ②如图3,若点P 是CD 的中点,△DF'B 能否为直角三角形?如果能,试求出此时tan ∠DBF'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①证明见解析;②12或33. 【解析】【分析】(1)根据翻折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可知∠DFQ=∠ADF ,所以△DEF 是等腰三角形;(2)①由于PF ∥BC ,所以△DPF ∽△DCB ,从而易证△DP′F′∽△DCB ;②由于△DF'B 是直角三角形,但不知道哪个的角是直角,故需要对该三角形的内角进行分类讨论.【详解】(1)由翻折可知:∠DFP=∠DFQ , ∵PF ∥BC , ∴∠DFP=∠ADF , ∴∠DFQ=∠ADF ,∴△DEF 是等腰三角形;(2)①若0°<α<∠BDC ,即DF'在∠BDC 的内部时, ∵∠P′DF′=∠PDF ,∴∠P′DF′﹣∠F′DC=∠PDF ﹣∠F′DC , ∴∠P′DC=∠F′DB ,由旋转的性质可知:△DP′F′≌△DPF , ∵PF ∥BC , ∴△DPF ∽△DCB , ∴△DP′F′∽△DCB ∴''DC DP DB DF = , ∴△DP'C ∽△DF'B ;②当∠F′DB=90°时,如图所示, ∵DF′=DF=12BD , ∴'12DF BD =, ∴tan ∠DBF′='12DF BD =;当∠DBF′=90°,此时DF′是斜边,即DF′>DB ,不符合题意; 当∠DF′B=90°时,如图所示,∵DF′=DF=12BD , ∴∠DBF′=30°,∴tan ∠DBF′=3.【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涉及旋转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等知识,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熟练掌握相关的性质与定理、运用分类思想进行讨论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在△ABC中,∠ABC=90°,以AB的中点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交AC于点D,E是BC的中点,连接DE,OE.(1)判断D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证:BC2=2CD•OE;(3)若314cos,53BAD BE∠==,求OE的长.【答案】(1)DE为⊙O的切线,理由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OE =356.【解析】试题分析:(1)连接OD,BD,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到∠ADB为直角,可得出△BCD为直角三角形,E为斜边BC的中点,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CE=DE,从而得∠C=∠CDE,再由OA=OD,得∠A=∠ADO,由Rt△ABC中两锐角互余,从而可得∠ADO与∠CDE互余,可得出∠ODE为直角,即DE垂直于半径OD,可得出DE为⊙O的切线;(2)由已知可得OE是△ABC的中位线,从而有AC=2OE,再由∠C=∠C,∠ABC=∠BDC,可得△ABC∽△BD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即可证得;(3)在直角△AB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OE的长即可求得.试题解析:(1)DE为⊙O的切线,理由如下:连接OD,BD,∵AB为⊙O的直径,∴∠ADB=90°,在Rt△BDC中,E为斜边BC的中点,∴CE=DE=BE=BC,∴∠C=∠CDE,∵OA=OD,∴∠A=∠ADO,∵∠ABC=90°,∴∠C+∠A=90°,∴∠ADO+∠CDE=90°,∴∠ODE=90°,∴DE⊥OD,又OD为圆的半径,∴DE为⊙O的切线;(2)∵E是BC的中点,O点是AB的中点,∴OE是△ABC的中位线,∴AC=2OE,∵∠C=∠C,∠ABC=∠BDC,∴△ABC∽△BDC,∴,即BC2=AC•CD.∴BC2=2CD•OE;(3)解:∵cos∠BAD=,∴sin∠BAC=,又∵BE=,E是BC的中点,即BC=,∴AC=.又∵AC=2OE,∴OE=AC=.考点:1、切线的判定;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三角函数5.如图①,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2,0)、B(4,0)、C(0,3)三点.(1)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 是y 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A ,试求5PA+4PC 的最小值;(3)如图②,若直线l 经过点T (﹣4,0),Q 为直线l 上的动点,当以A 、B 、Q 为顶点所作的直角三角形有且仅有三个时,试求直线l 的解析式. 【答案】(1)233384y x x =-++;(2)5PA+4PC 的最小值为18;(3)直线l 的解析式为334y x =+或334y x =--.【解析】 【分析】(1)设出交点式,代入C 点计算即可 (2)连接AC 、BC ,过点A 作AE ⊥BC 于点E ,过点P 作PD ⊥BC 于点D ,易证△CDP ∽△COB ,得到比例式PC PD BC OB =,得到PD=45PC ,所以5PA+4PC =5(PA+45PC )=5(PA+PD ),当点A 、P 、D 在同一直线上时,5PA+4PC =5(PA+PD )=5AE 最小,利用等面积法求出AE=185,即最小值为18 (3)取AB 中点F ,以F 为圆心、FA 的长为半径画圆, 当∠BAQ =90°或∠ABQ =90°时,即AQ 或BQ 垂直x 轴,所以只要直线l 不垂直x 轴则一定找到两个满足的点Q 使∠BAQ =90°或∠ABQ =90°,即∠AQB =90°时,只有一个满足条件的点Q ,∴直线l 与⊙F 相切于点Q 时,满足∠AQB =90°的点Q 只有一个;此时,连接FQ ,过点Q 作QG ⊥x 轴于点G ,利用cos ∠QFT 求出QG ,分出情况Q 在x 轴上方和x 轴下方时,分别代入直接l 得到解析式即可 【详解】解:(1)∵抛物线与x 轴交点为A (﹣2,0)、B (4,0) ∴y =a (x+2)(x ﹣4) 把点C (0,3)代入得:﹣8a =3 ∴a =﹣38∴抛物线解析式为y =﹣38(x+2)(x ﹣4)=﹣38x 2+34x+3 (2)连接AC 、BC ,过点A 作AE ⊥BC 于点E ,过点P 作PD ⊥BC 于点D ∴∠CDP =∠COB =90°∵∠DCP =∠OCB ∴△CDP ∽△COB ∴PC PDBC OB= ∵B (4,0),C (0,3)∴OB=4,OC =3,BC ∴PD =45PC ∴5PA+4PC =5(PA+45PC )=5(PA+PD ) ∴当点A 、P 、D 在同一直线上时,5PA+4PC =5(PA+PD )=5AE 最小 ∵A (﹣2,0),OC ⊥AB ,AE ⊥BC ∴S △ABC =12AB•OC =12BC•AE ∴AE =631855AB OC BC ⨯==n ∴5AE =18∴5PA+4PC 的最小值为18.(3)取AB 中点F ,以F 为圆心、FA 的长为半径画圆 当∠BAQ =90°或∠ABQ =90°时,即AQ 或BQ 垂直x 轴,∴只要直线l 不垂直x 轴则一定找到两个满足的点Q 使∠BAQ =90°或∠ABQ =90° ∴∠AQB =90°时,只有一个满足条件的点Q∵当Q 在⊙F 上运动时(不与A 、B 重合),∠AQB =90° ∴直线l 与⊙F 相切于点Q 时,满足∠AQB =90°的点Q 只有一个 此时,连接FQ ,过点Q 作QG ⊥x 轴于点G ∴∠FQT =90°∵F 为A (﹣2,0)、B (4,0)的中点 ∴F (1,0),FQ =FA =3 ∵T (﹣4,0) ∴TF =5,cos ∠QFT =35FQ TF = ∵Rt △FGQ 中,cos ∠QFT =35FG FQ = ∴FG =35FQ =95∴x Q =1﹣9455=-,QG 125==①若点Q 在x 轴上方,则Q (41255-,)设直线l解析式为:y=kx+b∴40 412 55 k bk b-+=⎧⎪⎨-+=⎪⎩解得:343kb⎧=⎪⎨⎪=⎩∴直线l:334y x=+②若点Q在x轴下方,则Q(41255--,)∴直线l:334y x=--综上所述,直线l的解析式为334y x=+或334y x=--【点睛】本题是二次函数与圆的综合题,同时涉及到三角函数、勾股定理等知识点,综合度比较高,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第三问能够找到满足条件的Q点是关键,同时不要忘记需要分情况讨论6.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边AB上的一动点,点F在边BC的延长线上,且CF AE=,连接DE,DF,EF. FH平分EFB∠交BD于点H.(1)求证:DE DF⊥;(2)求证:DH DF=:(3)过点H作HM EF⊥于点M,用等式表示线段AB,HM与E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22EF AB HM =-,证明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1)根据正方形性质, CF AE =得到DE DF ⊥.(2)由AED CFD △△≌,得DE DF =.由90ABC ∠=︒,BD 平分ABC ∠, 得45DBF ∠=︒.因为FH 平分EFB ∠,所以EFH BFH ∠=∠.由于45DHF DBF BFH BFH ∠=∠+∠=︒+∠,45DFH DFE EFH EFH ∠=∠+∠=︒+∠, 所以DH DF =.(3)过点H 作HN BC ⊥于点N ,由正方形ABCD 性质,得222BD AB AD AB =+=.由FH 平分,EFB HM EF HN BC ∠⊥⊥,,得HM HN =.因为4590HBN HNB ∠=︒∠=︒,,所以22sin 45HNBH HN HM ===︒.由22cos 45DFEF DF DH ===︒,得22EF AB HM =-.【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D CD =,90EAD BCD ADC ∠=∠=∠=︒. ∴90EAD FCD ∠=∠=︒. ∵CF AE =。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练习题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练习题

第2课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材例3、4P62)一、小蚂蚁要回家,哪条路最近?用线描一描。

二、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

(单位:cm)1.2.(×) (√)3.4.(√)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判一判。

1.任意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2.周长是12 cm的三角形,其中两条边的长度可以是4 cm和6 cm。

(×)3.一辆自行车的三角架的长度分别是80 cm、75 cm、160 cm。

(×)4.由整厘米长线段围成的三角形中,如果一条边长3厘米,一条边长5厘米,则另一条边最长7厘米,最短3厘米。

(√)四、选一选。

1.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3 cm和4 cm,第三条边不可能是(C)。

A.5 cm B.6 cm C.7 cm2.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24厘米,那么它的任意一条边一定(B)12厘米。

A.等于B.< C.>五、在长度分别是4 dm、6 dm、8 dm和10 dm的小棒中取出3根摆成三角形,能摆几种?①4 dm,6 dm,8 dm;②4 dm,8 dm,10 dm;③6 dm,8 dm,10 dm。

能摆出3种不同的三角形。

六、再拿一根几厘米长的木条就可以钉成三角形?9-6<第三边<9+6,3<第三边<15,即第三根木条长度大于3厘米,小于15厘米就可以。

七、一个巨人的腿长1.28 m,他一步能走3 m吗?为什么?1.28+1.28=2.56(m) 3 m>2.56 m答:不能。

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可知,一个人所走的步长必须小于两条腿长的和,所以他一步不能走3 m。

口算25+35=6072-18=5477+35+23=13524×25=600338-54-46=238125-25=100 36+24=60 55×20=1100 72×125=9000 225+34+775=1034。

三角形边的关系练习题

三角形边的关系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三角形、()三角形和()三角形。

2. 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角;直角三角形中必定有一个是()角;钝角三角形中也必定有一个角是()角。

3. 在三角形中,已知∠1=55°,∠2=48°,∠3=()。

4. 等腰三角的顶角是60°,它的一个底角是(),它又叫()三角形。

如果底角是70°,顶角是();如果底角是45°,它的顶角是(),它又叫()三角形。

5. 任何一个三角形都具有()特性,都有()条高。

二、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1. 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2. 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3. 钝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4.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的大小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都是180°。

()5. 任何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三、根据要求做题。

1. 画出下面每个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2. 根据条件画三角形。

①两条边分别是2厘米和5厘米,它们的夹角是60°。

②两条边都是3厘米,它们的夹角是90°。

四、∠1、∠2、∠3分别是三角形中的三个内角。

①∠1=140°,∠2=25°,求∠3。

小学四年级三角形复习课练习题(1)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个锐角,最多有()个钝角。

(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40度,它的顶角是()度。

(4)一根90厘米长的铁丝,围一个腰长为40厘米的等腰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厘米。

(5)直角三角形有()条高。

A 、1 B、2 C、3(6)当三角形中的两个内角之和等于第三个角时,这是一个()三角形。

A、锐角B、直角C、钝角(7)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65°,另外两个角可能是()。

A、95°20°B、45°80°C、55°70°(8)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4厘米,6厘米,第三条边一定比()厘米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判断。

1、3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
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
3、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可以相等。

()
4、用4根同样长的小棒能摆出一个三角形。

()
二、根据下面各组数据,判断能否画出三角形,能的在()里画“√”。

1、5厘米 4厘米 8厘米()
2、6厘米 6厘米 6厘米()
3、2厘米 4厘米 7厘米()
4、1厘米 1厘米 3厘米()
三、在长度分别是6厘米、5厘米、4厘米、3厘米、2厘米的小棒中,任意取出3根小棒,摆出3种不同的三角形,可以怎样取小棒?
四、选择。

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3厘米和9厘米,那么第三条边的长可能是()厘米。

A. 12 B. 13 C. 7
2、由3根长度分别是3.2厘米、3.7厘米和3.7厘米的小棒组成的封闭图形一定是()。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5厘米,底边长7厘米,腰长()。

A. 12
B. 18
C. 9
4、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那么下面式子成立的是()。

A. a+b<c
B. b+c>a
C. a-b>c
五、知识点展望。

1.三角形两边之和______第三边;
2.三角形两边之差______第三边。

六、想一想。

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5cm和8cm,那么第三条边最小是()cm,最大是()cm。

(填整厘米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