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理想导学卡(学案)
理想 导学案
《理想》导学案何学芬【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树立远大理想,激发自己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进取精神。
【方法指导】1.通过课前预习,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作者、作品。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熟悉诗歌的内容,了解诗歌抒发的真情和深意。
3.通过评论、讨论交流等方式,加深对人生理想的认识。
【学习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主旨。
2.赏析诗歌的语言。
【学习难点】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在诗中阐述的关于人生理想的哲理。
课时安排:两节第一课时【内容导航】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
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成功)那么,什么是理想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课前留给学生问题思考)【知识链接】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县人,生于1931年。
早在解放前,他在成都二中读书时,就是一个追求光明、酷爱文学的少年。
他加入了进步学生团体“十月读书会”,并在进步报刊上发表文章。
新中国成立时他17岁,正在四川大学农化系读书。
他痛恨自己的地主家庭,决计脱离它而独立生活,毅然辍学前往山区当了小学教员。
1952年转入四川省文联搞专业创作。
1957年1月,流沙河、白航等四位年青诗人在成都创办《星星》诗刊。
“反右”开始,《星星》被指控为“反党刊物”,1979年底,身穿破棉袄的流沙河又回到《星星》编辑部。
他一边在复刊后的《星星》作编辑工作,一边勤奋地写作。
22年的灾难,不仅没有使他消沉,反而使他的诗更充满激情,更深沉感人。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窗》,诗歌集《农村夜曲》《告别火星》,组诗《草木篇》,诗歌评论集《台湾诗人十二家》《隔海说诗》《十二象》等。
理想导学案
5、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6、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整理学案】
【达标测评】
1、模仿诗句,以友谊为话题写一段诗: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友谊是,。友谊是,。
友谊是,。友谊是,。
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学习重点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成都人。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57年因在《星星》诗刊上发表具有广泛影响的散文诗《草木篇》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而长期搁笔。1979年复出,诗情勃发,创作走向成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出版20种。本文选自《流沙河诗集》。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3)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3、积累下面句子:
(1)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3)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理想,就比漫无目的的混日子人走得要快。——莱辛
会不会使心灵微微地颤抖,但它是不是可爱的,如我的忧郁?
1.诗歌从哪两个角度来写欢乐的?请简要说明。
2.你是应该怎样理解“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这一诗句的?
3.对诗歌内容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节是从触觉、视觉的角度来写欢乐。诗人敏锐地抓住了欢乐的沁人心脾、暖人身心的深层审美特质及体验。
B.第三节,诗人将动态的视觉、嗅觉、听觉交替使用,抓住了欢乐如水中花、雾中月的飘忽不定、倏忽即逝和清香郁洁的美及其与人若即若离的距离和关系。
理想导学案
【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知识与能力1、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及主要句子的含义。
2、学习领会诗歌的语言表现力,学习比喻、顶真的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朗读中感悟句子的含义,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理解诗歌的主旨。
情感与价值观认识和学习理想的重要意义,树立自己远大的人生理想。
【学习重点】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把握主题,体会修辞【学习难点】抓住关键词语揣摩富有哲理的诗句【知识链接】(走近、靠近、亲近,让距离成为过去!)1.题目解读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理想,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理想,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理想。
“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是对美好未来的设想。
流沙河的《理想》是一首哲理诗,打种种比方,用种种意象,阐述理想之于人生的决定意义。
这首诗歌,写出了诗人饱经磨难之后对理想深刻而真切的感悟。
2. 走近作者流沙河,1931年生,原名余勋坦。
四川金堂人。
1948年(高中时期)开始发表作品。
五十年代初任编辑开始写诗。
1956出版开始第一部发表诗集《农村夜曲》;1957年1月参与创办诗刊《星星》并发表散文诗《草木篇》,由此为诗界文学界瞩目。
但后者不久即遭到公开批判,由此被打为右派,1966年遣送回原籍劳动糊口,共12年。
1978 年回归文坛,仍然以诗作为主,记叙自己以往的生活遭遇和心理体验,后结集《流沙河诗集》(1982),《故园别》(1983)、《游踪》(1983)等。
3.相关资料《理想》是一首哲理诗。
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的“理想使……”,使每节诗的形式整齐统一,同时节与节之间整齐中显现出一种参差美、节奏美、和谐美,使理想内涵得到多角度的揭示,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相得益彰。
朗读时要感情饱满,语调适当高亢一些,尤其要从整齐的句式中读出气势。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1、找出文中相关的生字,写在下面,并注音。
莹.莹()倔强..()寂寥..()玷.污.()监贞.()扒窃..()功勋.()诅咒..()可望而不可及:2、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
理想 导学案
开县云枫初级中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理想课题:《理想》课型:精读课文执笔:罗雪蕾执教时间:班级:组别: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品位诗歌语言的凝练、优美2、联系实际生活、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追求美好人生,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
【学习重点】体会是个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特点,理解是个蕴含的哲理。
【学习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感情。
【学习过程】预习导学:预习等级:组长签字: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饥寒()蜕化()缀连()倔强()洗濯()玷污()怨恨()扒窃()诅咒()海天相吻()2、解释下列词语。
寂寥:洗濯:玷污:诅咒:倔强:浪子回头:绝处逢生:海天相吻:碌碌终身:可望不可即: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你给每个部分添上一个小标题。
)4、熟读诗歌。
要求:(1)读得字正腔圆。
默读全诗,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读准字音。
(2)读得抑扬顿挫。
课堂研讨: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范读课文录音。
2、根据原文填空。
(1)理想使你微笑地;理想使你倔强地。
(2)给罪人新生,理想是;唤浪子回头,理想是。
(3)理想开花,;理想抽芽,。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语言。
1、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2、怎样理解“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这句话?3、诗人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身,可笑第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你同意这样些说法吗?为什么?开县云枫初级中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4、最后一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5、细读诗歌,勾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在小组内交流,请组长把交流后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在纸上,全班讨论交流,共同归纳总结。
5、说说《理想》与《在山的那边》的内在联系吗?找出这两首诗中内涵相同的诗句。
6理想导学案
《理想》导学案一、预习目标通过一节课时间的预习,能熟读课文,熟悉文章写作背景,掌握生字词及文学常识,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目的,谈自己学文章之后的感受及体会,积累课内外有关雪的佳句妙词,小写作——和“雪”话题有关的片断第一课时学习要点:生字正音、词语解释、有感情朗诵、学习品读第1-4 小节一、朗读1、播放音频文件范读2、再次播放范读,跟读一遍3、生有感情地跟读(将范读播放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听其中的语调、音律和词语的轻重缓急,自己轻声地跟着朗读一遍,体会诗中的情感和韵味。
)4、正音、正字。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蜕变tu i 倔强ju e 洗濯zhu o 玷污di n 扒窃p a诅咒zu 寂寥li O 夸耀脊梁j i 贪婪IO 怨恨yu dn 鬓发bn(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1)倔强:刚强不屈,固执。
(2)玷污:弄脏,污损。
多用作比喻。
(3)诅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现指咒骂。
(4)寂寥:寂静而空阔。
(5)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即,靠近、接触。
5、自读师:好的,刚才已经听了两遍范读,前几个星期我们已经反复地强调过,朗读要根据文中内容和情感的变化来调整语气和节奏。
在这首诗中,共有12 个小节,根据内容和情感的转换,我们要注意对朗读语气作这样的把握:第1 小节,明朗坚定的语气,2~7小节,悲壮沉思的语气,8~11小节,劝告警醒的语气,12 小节,欢快奋发的语气。
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训练,揣摩这些语气的不同。
6、分小组朗读师:下面,我们要进行一个小型的诗歌朗读选拔赛,每组读3 小节,其他三组做评委,对朗读的这一组做出点评,看看哪一组读得最好。
7、各小组作朗读点评师:通过刚才的朗读比赛,同学们的朗读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了,很好。
我们反复强调,语文,尤其是诗歌,只有通过不断地朗读,背诵,才能逐步理解诗句的含义,品味作者的情感。
下面,我们具体来探讨每一小节的诗句。
精心设计导学卡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第一组:猴子逗孩子第二组:孩子追猴子第三组:船长救孩子
【例】太阳小组的同学认为描写水手笑的这组画面(三句话)很精彩,精彩原因是:
同学甲:文章中对水手主要进行了神态描写,抓住了三次笑,每句都只有八个字,写得简炼又生动,“哈哈大笑”、“又大笑”、“更欢了”让我看到了水手笑得越来越厉害、越来越放肆的样子。尤其是那个“欢”字,我想有的水手一定笑得直不起腰了,有的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课堂探究部分的交流反馈,则是以小组的合作展示为主,教师要善于调控,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学习,我们总是带领着学生经历一个从“认识一实践一迁移”的认知过程,而这一环节就是紧扣实践环节展开,在学生学习认识一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运用。这一部分设计的关键在于练习题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能力培養目标进行,检验的是目标的达成度,使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对学生给予指导,做出正确的评价。比如:
同学乙:要是没有水手的这三次笑,猴子肯定不敢那么“放肆”,孩子也不会气得不顾一切的去追猴子,更不会爬到桅杆的最顶端,那也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所以我想说水手在整个故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的这三次笑真是太重要了!
同学丙:这三次笑的确很重要,后果也太严重了,差一点就让孩子送了命,所以我想说:水手啊,开玩笑可不能太过分!
三、课堂探究——精心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实现以学为核心的教学转变,重点是探索丰富的教学策略。课堂探究部分是学案导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课前的精心备课,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然后以相应的问题形式去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这个环节要注意,问题设置指向的是本节课的核心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是教师在备课时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之后才确立的,关键在于难易程度要适合学情;另一方面,问题确立了,就需要考虑具体的学习活动的设计,一堂课由一连串扎实有效的学习活动串联而成,学习效果才能得到保证。
五年级主题班会导学案-让理想起航 全国通用
五年级主题班会导学案-让理想起航一、班会目标通过本次班会,我们的学生将能够:1.了解并明确“理想”的概念;2.了解做事需要有理想支持的道理;3.通过游戏与互动活动激发学生对理想的热爱;4.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合作意识。
二、班会内容1. “理想”是什么?在这个环节中,班主任会向学生介绍“理想”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什么是理想。
讨论题目:1.什么是理想?2.你所理解的理想是什么?3.你的理想对你的生活有什么意义?2. 理想的力量在这个环节中,班主任会向学生介绍做事需要有理想支持的道理,并通过一些具体案例来让学生了解理想的力量。
案例:1.李娟同学因为理想想要成为一名老师,她每天都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最终成功进入了师范大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2.张家豪同学的理想是做一名潜水员。
他在学校学习水性,通过阅读学习国内外潜水知识,每周去游泳馆锻炼身体,最终也通过了潜水员的考试,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3. 游戏与互动活动在这个环节中,班主任会设计一些与理想相关的游戏与互动活动,通过参与决策、合理分工与合作来体验理想的力量。
游戏与互动活动:1.理想岛:学生们需要分组进行讨论,设计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岛,分享理想的来源、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2.理想城:学生们需要分组设计自己的理想城,讨论各自的职责,合理分工并共同建设自己心中的理想城。
4. 学生观点分享在这个环节中,班主任会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于理想的看法,以及自己正在努力实现的理想。
班主任可以通过学生分享的方式引导班级其他学生去了解并认识到理想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
分享议题:1.我的理想是什么?2.我的理想来源与规划。
3.我将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三、班会总结通过本次班会,学生们认识到了“理想”的重要性与意义,并了解了理想的力量。
通过游戏与互动活动,学生们感受到了实现理想需要合理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学生观点分享,班主任引导学生去了解并认识到理想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
七年级上理想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2.掌握如何制作和使用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3.能够根据教学案的指导,进行课堂导学和学生训练。
教学重点:1.理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的基本内容。
2.掌握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如何根据教学案的指导进行课堂导学和学生训练。
教学准备:1.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资料。
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一、导学(10分钟)1.引入学生对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的概念和作用。
讲解教学案概念,并与学生实例进行交流讨论。
2.介绍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的基本内容,如目标、导学过程、学生训练等。
二、示范(20分钟)1.按照教学案的要求,进行课堂导学的示范。
教师将以一些具体知识点为例,使用相应的教学案进行课堂导学。
让学生理解教学案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示范完成后,与学生共同分析教学案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三、练习(30分钟)1.学生自主制作教学案。
教师给予学生需要制作教学案的具体知识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掌握,制作教学案。
2.学生相互交流和比较各自制作的教学案,并互相给予建议和改进。
四、讨论(2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2.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分析各组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五、总结(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课堂点评。
六、拓展(10分钟)1.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教师提供相关资源和资料,让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究。
2.学生进行资源分享,将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
以上仅为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的一个简单示例,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通过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的使用,既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七年级上《理想》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教案
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理想的定义,了解理想对人们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一、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话题,例如:“你们对理想是什么样的定义?”“你们认为理想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二、学习
1.定义理想
理想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向往的境界,是一种精神追求和精神寄托。
理想是人们前进的动力和源泉,是人们追求更好生活的动力。
2.理想的意义
理想可以给人以希望和信念,让人有前进的动力。
有了理想,人们才会不断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真正的幸福。
三、例析
举例说明理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世界上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等成功的人士都有自己的理想,他们通过不断努力实现理想,改变了世界,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许多伟大的作品、发明都是源于人们的理想,比如:《梦想的天空》、手机、电脑等等。
四、训练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写作等方式进行思考训练:
1.你认为自己有没有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
2.如果有一天你的理想实现了,你会感到什么样的快乐?
3.如果你的朋友缺乏理想,你会怎么劝导他?
五、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个理想,以及自己将如何努力去实现这个理想。
六、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理想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追求、实现自己的理想,并且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不忘初心,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共120页)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目录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第2课时分数乘分数第3课时小数乘分数第4课时分数乘法的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第5课时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第6课时第1单元达标测评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1课时位置与方向(1)第2课时位置与方向(2)第3课时位置与方向(3)第3单元分数除法第1课时倒数的认识第2课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第3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第4课时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第5课时解决问题(1)第6课时解决问题(2)第7课时解决问题(3)第8课时解决问题(4)第3单元综合实力评价第4单元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第2课时比的基本性质第3课时比的应用第4单元综合实力评价第1课时 分数乘整数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学习重点: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
学习难点: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复习和自主学习部分,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带★的题可选做。
课前热身1.(自学课本P2---P3页) 2.想一想,填一填(1)5+5+5+5=( )× ( ) 表示( )个( )相加。
(2)1.2+1.2+1.2+1.2+1.2=( )×( )表示( )个( )相加。
(3)13 + 13 + 13 +13 =( )×( )表示( )个( )相加。
自主学习1.看图填空。
(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仔细推理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性。
)(1)()+ ()+ ()= ()×()=()(2)()+ ()+ ()+()= ()×()=()我发现:(1)以上两个加法算式的特点是()。
(2)几个相同()数的和,可以改写成()算式。
理想导学案
《理想》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中哲理性的语句。
3.领悟理想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课前导学】1.你认识流沙河吗?请读读下面的文字吧。
流沙河(193 1~ ),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
生于四川成都。
幼学古文,做文言文。
1947年入四川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转习新文学,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9年进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学习。
1952年调入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星星》编辑。
1957年被错误打成“右派"后,从事多种劳作,1966年又押回家乡,劳动糊口,工作之余研读诸子百家。
1978年到金堂县文化。
1979年底调回成都。
复出文坛,又发表许多作品,已出版20余种,如《流沙河诗集》等。
现为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
代表作有散文诗《草木篇》、诗《故园六咏》《就是那一只蟋蟀》等,诗论《十二象》及《庄子现代版》。
幽默的流沙河诗人流沙河不仅诗写得好,而且为人为文挺幽默。
他写的《Y先生事录》,诙谐之中含着令人心痛的记忆,提醒人们对一个尚未走远的时代(注:指文化大革命和极左时期)的继续反思。
他娴熟于正话反说,直话曲说,庄话谐说。
因此,文章之中总是弥散着一股不同凡俗的怪异之趣。
2.读读下面文字,你就会知道本文的写作背景。
流沙河是一位经历丰富的诗人。
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1966年被迫回乡做锯木工谋生,历时12年的经历给了诗人更多的思考,也给了诗人一种为理想执著追求的独特个性。
《理想》这首诗很脱俗。
流沙河又是一个长于思考的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理想的追求使诗人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待人生、理想。
读者一定会重新审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人类理想的关系,懂得个人只有融入社会,融入人类理想,才会变得伟大。
诗人流沙河前半生很坎坷,历经共和国几个重大时期,遭遇一些重大事件,但仍坚持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
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初中语文】理想导学设计 鄂教版
《理想》导学设计一、明确目标【学习目标】《理想》是一首哲理诗。
作者运用一连串的比喻,从多角度赞美理想,用种种意象,打种种比方,阐明理想之于人生的决定意义,富有哲理性。
鼓励我们要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实现人生目标,可能会遭受误解、挫折、甚至失败,但只要不懈努力,不怕牺牲,坚定信念,理想之花一定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为了更好的领悟本诗,你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1.整体把握全诗含义,弄清每一节大意。
理清本诗的思路,把握本诗的结构。
2.仔细想一想,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揣摩本诗的思想内容,理解本诗的主旨。
3.细致品一品,体会本诗形象化的语言,领会本诗诗句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4.相互说一说,你树立了怎样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并为之而奋斗的?诗是语言的艺术。
诗人的语言就好比画家笔下的线条或色彩,带有一定的灵动性。
理解鉴赏诗歌,就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反复咀嚼这些诗句,细心揣摩诗人的心理历程。
从准确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入手,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感悟诗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技巧。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这首诗,重点在于把握诗歌表现出来的主题。
难点是如何理解在对理想的追求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几种结果。
【课前准备】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二、初读感知:【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
倔强..( ) ( )鬓.发( ) 洗濯.( ) 庸.人( ) 船舶.( ) 连zhuì( ) tuì( )变哭qì( ) diàn( )污zǔzhòu( ) ( )2.解词。
可望不可即:寂寥(liáo):洗濯:绝处逢生:玷污:碌lù碌终生:离乱:倔强:怨恨:海天相吻:浪子回头:坚贞:3.本诗作者______,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原名余勋坦,这首诗从多角度_______,告诉人们______的道理。
《理想》预习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理想》预习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预习目标1、朗读诗歌,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饥寒ji 离乱 luan 缀连(zhuì)远行xing 倔强(jué jiàng)洗濯:(zhuó)玷污(diàn)扒窃 paqie 诅咒(zǔ zhòu)浓阴 yin 海天相吻 wen 浪子回头 lang 碌lulu碌终生绝处逢生 feng 可望不可即 ji寂寥(liáo)(2)解释词语饥寒:饥饿寒冷离乱:战争、叛乱、自然灾害等造成的亲人分离、社会混乱的现象。
...缀连:联结。
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洗濯:洗。
玷污:弄脏,比喻辱没。
扒窃:从别人身上偷窃(财物)。
诅咒: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浓阴:茂密的树阴浓郁阴密。
海天相吻:天空与海面互相连接合为一体。
浪子回头:二流子。
不务正业的人改邪归正。
【碌碌终生:形容人事务繁杂,辛辛苦苦度过了一辈子。
绝处逢生:绝处:死路。
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即,靠近、接触。
2、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读出作者的感情。
3、了解作者《理想》导学案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了解课文中抒发的真挚感情和深刻含义。
②学习诗中用形象来概括历史事实和现实生活。
③学习本诗借助比喻手法,阐述理想,赞美理想。
④培养朗读兴趣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②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揣摩感情基调。
③通过启示、点拨和讨论等方式,分析诗歌抒发的真挚感情和深刻含义,把握作者高超的语言能力和修辞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生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进取精神。
二.学习方法1.通过课前预习,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与本课有关的常识。
如作者流沙河的人生经历、诗歌的朗读技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八: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
酸辛。
课题
6课
姓名
七年级班组
第二课时
兼馨设计
学习方法
学习内容
方法总结
须细心细致阅读诗歌,并学会联系上下文,整体把握,紧扣思想和内容来回答问题。
整体把握,学会走出文本,做到书越读越薄。厚积才能薄发,提炼精神实质和内涵
2、第一节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顶真:以上句后分句或上句末尾的词语作为下句前分句或开头词语的一种修辞手法。又称“联珠”、“蝉联”。例如:<<井冈翠竹>>:“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三、自由朗读2-7节,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例一: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课题
6课
姓名
七年级班组
第一课时
兼馨设计
学习方法
学习内容
方法总结
仔细领会目标,切实把握重难点,提炼核心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并认真落到实处。
认真预习,扫清字词障碍,了解作者和文学常识及文体资料。这样才能为下步理解和领悟诗歌的内容和思想做准备
整体把握和提炼
理清作者的思路,才可以把握诗的结构,更好的掌握诗的主题。
掌握修辞,弄懂吃透
意象是诗人借助某一事物来表达感情,一定好好体会。
进行必要的联想和想象,要发散思维。对诗要读懂、理解、吃透。
6、理想流沙河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3、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老师导学:同学们,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作者简介,先了解一下作者吧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著名诗人、作家。1948年高中时期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农村夜曲》。1957年1月参与创办诗刊《星星》,并发表散文诗《草木篇》,由此为诗界、文学界瞩目。其作品有《流沙河诗集》(1982)、《故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打算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九、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配套练习。
2、预习下一课。
11、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12、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13、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
六、语言运用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爱心是,
爱心是,
爱心是,
爱心是,
七、拓展延伸
你能说说《理想》与《在山的那边》的内在联系吗?找出这两首诗中内涵相同的诗句。
8、揣摩第7节的意思说了什么,为什么理想带来的荣誉是“副产品”?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9、揣摩第8节的意思,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10、第9节、10节的意思怎样?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例1: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例2: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例3: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五、深入研究和思考,小组讨论
1、自读第一节,说说这一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4、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5、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6、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7、第6节揣摩的意思是什么,你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
例二: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荧荧光无尽。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例三: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进取的心。
例四: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例五: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例六: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基础预习过关1、读准下面的字音
缀连()船舶()海天相吻()倔强()鬓发()洗濯()
寂寥()玷污()扒窃()蜕作()功勋()诅咒()
2、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课文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诗歌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主旨?(提示:从分析诗歌结构入手)
二、赏析第一节1、你怎样理解第一节四个比喻的喻意?
联系实际,感悟生活,产生共鸣,能学为所用。学有所得。
抓住题眼,结合课文,参考资料和同步学习上问题,善于和小组同学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大胆模仿,学以致用,厚积才能薄发,不断进步。
从主题思想上找内在联系。
大胆说出自己的理想,关键是如何实现!
第二课时
四、自读8——12节,找出你认为最富哲理的句子,细细品味,或跟同桌共同研讨赏析这个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