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节奏与旋律》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7.2节奏与旋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7.2节奏与旋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7.2节奏与旋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2节奏与旋律》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理解生活节奏与旋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认识到生活节奏与旋律的相互关联,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节奏和旋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活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

然而,由于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往往对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旋律缺乏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认识到生活节奏与旋律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活节奏与旋律的概念及其相互关联。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活节奏与旋律的概念及其相互关联。

2.如何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节奏和旋律。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活节奏与旋律的相互关联。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小组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促进全班交流。

4.教师点评:总结学生观点,给出专业意见和建议。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7.2节奏与旋律》的相关内容。

2.案例材料:收集生活中的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3.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材料和教学内容。

4.笔记本:用于记录学生讨论和分享的观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节奏和旋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请大家回想一下,生活中有哪些节奏和旋律让你感到愉悦或困扰?”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准备好的案例材料,让学生了解生活节奏与旋律的相互关联。

案例材料可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场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生活节奏和旋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 共奏和谐乐章 第2课时 节奏与旋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 共奏和谐乐章 第2课时 节奏与旋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第2课时节奏与旋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的第2课时,主题是“节奏与旋律”。

本课时教材通过分析不同社会角色和责任,引导学生理解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不同的角色和责任,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从而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教材内容丰富,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他们对社会现象和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但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学生、家庭成员、朋友等,他们对这些角色和责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需要进一步明确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不同的角色和责任。

2.培养学生承担相应义务,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的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不同角色的责任和要求,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2.难点:培养学生承担责任,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团队协作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角色的责任。

2.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不同角色的责任。

4.引导启发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自主得出结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道具和场地。

3.设计好讨论问题和引导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个事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处理方式?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节奏与旋律”。

2.呈现(10分钟)呈现几个不同角色的案例,如学生、家庭成员、朋友等,让学生分析这些角色所承担的责任。

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不同的角色和责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7.2 节奏与旋律 课件(共16张PPT)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7.2 节奏与旋律 课件(共16张PPT)

校这个集体。
小倩是否“出卖”了班集体,而小鑫是否“维 护”了班集体的荣誉?为什么? 小倩没有“出卖”班集体,小鑫没有“维护” 集体的荣誉。因为小倩能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
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而小鑫没有做到。
一、我在多个集体中
2.如何解决角色之间的冲突?
①考虑自己更关注哪个集体、其中的角色和责任的重要性、 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任务的紧迫程度等。 ②应从集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二、集体中的“小群体”
1.什么叫作小群体? 志趣相投 生活背景类似
个性相似
有亲密的友谊
同龄人小群体一般由几个或十几个人组成。
二、集体中的“小群体”
2. 小群体的作用
①在小群体中,彼此互相接纳,相互欣赏,找到自己
的位置,体会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②在小群体中,我们与同伴更容易相互理解、沟通,
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交往,在与同伴的互学共进中 增长才干。
第七课 共奏和谐乐章 节奏与旋律
目标导航 1.正确看待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之间的关系。
2.合理定位小群体,正确处理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家中的子女
共青团的团员
舞蹈队队长 学校的学生
梳理一下你在不同集体中的角色,说一说,当这些角 色之间发生冲突时,你是如何处理的?
一、我在多个集体中
1. 正确认识自己的节奏与集体旋律的关系
①小群体成员间如果沾染上江湖义气,就会将自身利益 置于集体利益之上 ②我们要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行为,坚持集体主义, 反对小团体主义。
课堂小结 我在多个 集体中
节奏与旋律 集体与角色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集体中的 “小群体” “小群体” 反对小团体主义

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人教版《节奏与旋律》说课稿

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人教版《节奏与旋律》说课稿

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人教版《节奏与旋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节奏与旋律》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分析生活中的节奏与旋律,使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案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

他们对社会充满了好奇,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但同时,他们又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和判断能力,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这个阶段,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非常重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节奏与旋律的概念,认识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道德与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了解节奏与旋律的概念,认识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实践活动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关注节奏与旋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展示相关的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节奏与旋律,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3.讨论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体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实践活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魅力。

5.总结提升: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道德与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人教版道德和法治七年级下册 7.2 节奏和旋律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道德和法治七年级下册 7.2 节奏和旋律 课件(共21张PPT)

细微之处见精神。集体里的一些“琐事”及对“琐事”的评价往往折
射出该集体的精神面貌。细细体会以下的情境及其点评。
情景一:自习课上,教室里很吵闹,很多同学无法安静学习。事后,
杰洋提议:“老师已经很辛苦了,如果他知道了一定很生气,我们还是
别让老师伤神了。”杰洋的提议得到大家的响应。
点评:杰洋很体谅老师。
二、集体中的小群体
(一)小群体的形成及对个人的影响
在班级里,很多人都会有自己的小圈子(小群 体)…… ➢想一想,你所在的小群体带给你哪些积极影响? ➢这个小群体是否存在成员彼此之间的负面影响?
(一)小群体的形成及对个人的影响
在集体生活中,一些志趣相投、个性相似,或者生活背景相似的同 学,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小群体。
(二)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的关系
·个人节奏,需要融入集体旋律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不干涸。 ——雷 锋
(二)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的关系
1.当自己的节奏和集体的旋律和谐时,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融入 集体。 2.当自己的节奏和集体的旋律存在差异时,我们需要调整自己 的节奏。 3.当我们面对不同集体中的角色无法统一节奏时,可能因角色 的冲突给我们带来烦恼。
情景二:有的同学早早到学校抄作业,大家心照不宣地保守着这个
“秘密”。
点评:同学们配合真默契。 你同意这些点评吗?如果由你来点评,你会说些什么? 如果无视这些现象,任其蔓延,结果会怎样?
拓展 空间
·一宿舍6人全考上研究生:
在太原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里,有件事成了大家集中讨论的话题, “一个宿舍6个姑娘都考上研究生啦,太牛了!”
记者调查后发现:他们平时在学习上彼此激励,互相帮助,耐 得住寂寞,吃得了苦……
课堂小结

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人教版《节奏与旋律》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人教版《节奏与旋律》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人教版《节奏与旋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节奏与旋律》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节奏与旋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节奏与旋律的概念及作用;2. 生活中的节奏与旋律;3. 如何欣赏节奏与旋律;4. 创造自己的节奏与旋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生活充满好奇和热情,他们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节奏与旋律,如音乐、舞蹈、体育等。

但他们对节奏与旋律的认识和感受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教学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和感受节奏与旋律,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节奏与旋律的概念及作用,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节奏与旋律,学会欣赏节奏与旋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的人生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节奏与旋律的概念及作用,如何欣赏节奏与旋律。

2.突破策略:通过实例讲解、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节奏与旋律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节奏与旋律。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讲解和展示节奏与旋律。

2.准备音频、视频材料,用于播放和欣赏节奏与旋律。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节奏与旋律的美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节奏与旋律的概念及作用,呈现生活中的节奏与旋律实例,如音乐、舞蹈、体育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节奏与旋律的存在。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7.2《节奏与旋律》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7.2《节奏与旋律》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7.2 《节奏与旋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节奏与旋律》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节奏与旋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节奏与旋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创造美好的节奏与旋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生活充满好奇和热情。

他们生活中充满了各种节奏与旋律,如音乐、舞蹈、体育活动等。

但他们对节奏与旋律的认识还较为肤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节奏与旋律,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节奏与旋律的概念,能分析生活中的节奏与旋律;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节奏与旋律的基本概念,能分析生活中的节奏与旋律;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践、交流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节奏与旋律;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生活中的节奏与旋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节奏与旋律的美,引发学生对课题的思考;2.讲解节奏与旋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节奏与旋律的基本定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节奏与旋律;3.实例分析:展示生活中各种节奏与旋律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自行创造一段节奏与旋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5.交流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7.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节奏与旋律,下节课分享。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节奏:生活中各种有规律的变动•旋律:生活中各种美好的节奏组合•音乐、舞蹈•体育活动、日常生活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参与度、实践能力和审美情趣三个方面进行。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节奏与旋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节奏与旋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节奏与旋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节奏与旋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生活节奏与旋律的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节奏与旋律,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节奏,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安排学习和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节奏感,他们对生活中的节奏和旋律有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活中的节奏和旋律缺乏深入的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加深他们的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如何将生活中的节奏和旋律应用到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存在困惑,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活节奏与旋律的关系,认识到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节奏,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安排学习和生活。

3.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和创造美好的旋律,提升生活质量。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生活节奏与旋律的关系。

2.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节奏。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节奏与旋律,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节奏。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生活中的节奏与旋律的经验和感悟。

3.实践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尝试调整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创造美好的生活旋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实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2.准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生活用品,如钟表、日历等,以便学生在实践环节进行操作。

3.准备课堂所需的PPT、图片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或展示一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节奏与旋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相关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节奏与旋律。

例如,展示一个学生的一天,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中的生活节奏和旋律。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7.2 《节奏与旋律》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7.2 《节奏与旋律》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7.2 《节奏与旋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节奏与旋律》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节奏与旋律,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活动等形式,使学生认识到节奏与旋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运用节奏与旋律来提升生活质量。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节奏与旋律的概念理解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生活中的节奏与旋律有一定的感知,但未必能将其上升为理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节奏与旋律的概念,认识到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节奏与旋律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节奏与旋律上升为理论,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节奏与旋律的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节奏与旋律的认识和感受。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体验节奏与旋律的魅力。

4.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节奏与旋律,并将其上升为理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实践活动素材。

2.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案例、讨论题目、实践活动指导等。

3.准备时间控制器,确保教学过程按时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系列生活中的节奏与旋律,如音乐、舞蹈、体育、饮食等,让学生初步感受节奏与旋律的魅力。

教师引导 students to observe and think about the existence of rhythm and melody in dly life.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节奏与旋律的概念。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节奏与旋律》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节奏与旋律》

《节奏与旋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素养目标:增强责任意识,体会集体生活中的责任感;树立大局意识、集体观念,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力目标:能够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提高处理集体与小群体之间矛盾冲突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知识目标:明确在不同集体中承担的责任;理解集体主义原则,反对小团体主义。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急速变化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社会角色变化,希望承担责任,彰显自我能力,而丰富多彩的初中生活也要求他们扮演众多的角色。

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将关注中心由自己转为周围的人,渴望在校园生活中与他人建立联系,保持往来,获得友情,而集体中的小群体为他们提供了所需要的氛围。

但他们的身心发展不平衡,有时因为不能灵活自如地转换角色,处理不好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引发角色间的冲突,部分学生甚至会过分沉湎于自己的小圈子中,沦为小团体主义,与集体的共同目标发展需求产生冲突。

这就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冲突、解决冲突,学会排解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辩证看待集体中的小群体,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设计思路】“注重活动、强化体验、关注学生”是本节课的基本理念。

依据新课标“成长中的我”中“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以及“我与他人和集体”中“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的相关内容,联系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思想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展示“津津”这个人物所代表的集体生活中的冲突事件,一例贯之,将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创设了“互动调查”、“津津的烦恼(一、二)”、“故事续写”、“分享展示”等教学活动,采用访问、辩论、情境体验、探究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探讨中学会辩证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梳理角色冲突、小群体与集体冲突中的处理方法,以理性态度面对角色冲突和小群体与集体冲突,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获得人生的经验财富。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7.2 节奏与旋律 PPT课件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7.2 节奏与旋律 PPT课件

课堂活动:探究与分享
(2)请问:你有什么“金点子”帮小文摆脱烦恼?
知识梳理
2.处理角色冲突的方法? ——P68 ①我们应考虑自己更关注哪个集体,角色和责任的重要性, 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任务的紧迫程度; ②我们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③我们要学习过共同生活、集体生活,让自己更好地融入集 体,感受集体生活带给我们成长的快乐。
知识点拨5:正确处理好集体与小群体之间的关系。
课堂活动:畅所欲言
思考:什么是小团体主义?
小群体内成员之间的友 谊如果沾染上江湖义气,往 往会将自身利益置于集体利 益之上,沦为小团体主义。
课堂活动:探究与分享3
请阅读教材第70页。思考:
如果你在集体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形,你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
我们需要“心怀一把尺子”,不为成见所“扰”,不为人言 所“惑”,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行为,坚持集体主义,反对 小团体主义。
小群体
表现
影响
① 讨论学习问题
有利于自身学习水平的提高
② 讨论篮球
有利于班级荣誉的获得

讨论学生会工作 有利于校学生会工作更好的开展

买零食、欺负同学 影响自己和班级同学的上课,破坏班级、学校纪律
知识梳理
3.集体中小群体的作用? ——P70 ①积极作用:体会归属感和安全感;在互学共进中增长才干; 感受集体生活的美好;积极参与集体的建设。 ②消极作用:如不能融入集体生活中,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如沾染江湖义气,就会沦为小团体主义。
二、集体中的小群体
请问:班委、小组是不是班级的“小群体”?为什么?
校园故事:小文的课间观察
每到下课时间: ①有几个同学总是讨论学习问题; ②有几位名男生是铁杆球迷,总是兴高采烈地谈着球赛,他们也 是班级篮球队中的主力; ③小丽和其他三名同学由于都是校学生会成员,则经常聊学生 会工作; ④还有几位男生常常约好一起去校内小店买零食,还常常迟到, 影响老师上课,其他同学说他们,他们还联合起来欺负那些同 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上面的“我”有哪些角色和责任? (2)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么处理?请说明理由
提示:以4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师友补充指正;师友展示 时间3分钟
我们同时属于多个集体,每个集体都有自己的旋律 。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 的责任。
在排解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时,需要我们考虑自己 更关注哪个集体,或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的重要性, 也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任务的紧迫程度等。
2. 班集体中往往会存在一些小群体。对小群体的认识,以下说
法正确的是 ( C ) ①小群体就是小团体主义
②集体中的小群体都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③一些志趣相投、个性相似,或者生活背景类似的同学,往往
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小群体
④在小群体中,我们与同伴更容易相互理解、沟通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1)如何评价乐乐的观点? (2)你怎样看待小强的观点?
要求:以4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师友补充指正;师友展示; 时间3分钟
(1)乐乐没有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没 有正确处理小群体节奏和集体旋律的关系。这种做 法可能会产生与小群体之外的其他同学的矛盾和冲 突,甚至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产生矛盾与冲突。乐乐 应该培养集体荣誉感与归属感,积极融入集体生活 的旋律,积极参与集体的建设。
1、角色与责任的关系?(p67) 2、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的关系?(p67) 3、排解角色冲突的策略有哪些?(P68) 4、当遇到不同集体之间的冲突时应该怎么办?(P68) 5、怎样认识小群体(产生、影响)?(P69) 6、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P70) 7、如何理解小团体主义?(产生、危害、态度(P70)
我在多个
1.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责任

集体中
2.正确处理个人节奏与集体旋

律的关系

旋 律
集体中的
1.正确认识集体中的小群体
小群体
2.怎样理解小团体主义
要求:默读课本P66-P71内容,找出以上问题的答案,并 把确定的答案先用铅笔划出来。待答案明确之后,再用 其他颜色的笔迅速补充完善自己的预习结果。时间3分钟
学校足球队教练:比赛在即,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习课时间 进行强化训练。 数学老师:我们班期中考试数学成绩很不理想,我会利用 自习课带着大家好好复习,为期末考试冲刺。 我:校队比赛很重要,我作为主力队员之一,不应该缺席 训练。 可是,期末考试在即,我希望花更多时间复习语文。
(2)小强不是在维护集体利益,小强所在群体 将自身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是小团体主义的体 现。小强的做法不仅会害了朋友,还会损害班集体 的利益。面对这种情况,小强应该明辨是非,坚持 正确的行为,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
1、我们在不同的集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同集体的角色 往往发生冲突。每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 我们应( D ) A只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管其他因素 B只考虑班集体的荣誉问题,把学校的利益放在一边 C从局部利益出发,维护班集体的利益 D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 益服从集体利益
当遇到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从整体利益 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 从集体利益。
材料一:乐乐平时学习很刻苦,成绩也非常好。在班上,她 和三个学习比较好的同学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乐乐平时对 班集体不太关心,集体活动也基本不参加。她认为和三个好 朋友把学习弄好比什么都重要。 材料二:小强在班里有一帮“铁哥们儿”,他们经常在一起 上网、打游戏。他们订立了一个协议:不论谁违反了纪律, 都要相互“帮助”,不准出卖朋友。一次,一个朋友在校外 与别人打架,当学校进行调查时,小强帮他隐瞒真相,逃避 责任。老师知道了真实情况后,严厉地批评了小强,而他却 说他是在维护集体利益。
《保卫黄河》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请在欣赏中通过击 掌等方式 感受其节奏,体会节奏在作品中的作用。
1.学会正确处理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的关系。 2.培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能力,掌握正确 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的方法。 3.正确认识自己在不同集体中的角色,明确角色不 同,责任不同;调整自己的节奏,更好地融入集体 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