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案例

伴随着我校新课改的要求,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课堂,更要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贯穿其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原因,讨论结合,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化学课堂应是鲜活的,变化的。而在实际当中,课堂必不可免的则会遭遇到意外事件或突发事件,而如何处理这些意外也是教师必须接受挑战的新课题。下面是我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一个教学案例:

一、案例主题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实验的参与者和探究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想法。

二、案例背景

本案例是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的内容。在课堂上由于学生的想法与实际的结果背道而驰,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是从容,出现了问题所要考虑的是原因所在。

三、案例描述

在制取氧气这部分内容时,讲到38页的探究实验,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对比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过氧化氢的溶液以及加入mno2的过氧化氢溶液,学生讨论出原因(学生已预习),得出:在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速度比较慢。这时,一学生嚷着:在常温下分解氧气的速度比较慢,那如果是在加热条件下呢?我一听,恩,这想法还是不错的,而且从理论上来说的话,温度越高,产生的氧气越多,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究竟是不是这样呢?我总不能将只是硬塞给学生,这实验也简单,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由事实说话不是更好吗。于是,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而最后,意想不到的结果发生了,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反而熄灭了,怎么办,完全和预想的结果相反啊。一下子,学生也开始骚动起来。我冷静了下,趁着大家的好奇心我顿时脑子一闪,既然出现了问题,何不抓住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其中的原因。于是我让学生静下来,提问到;大家都看到木条没有复燃反而熄灭了,那么大家讨论下,这是为什么呢?课堂上立即显得非常活跃,纷纷讨论。有人说:因为过氧化氢分解不仅产生了氧气同时也有水生成,而且可以在试管上可以看到大量的水珠。还有人说:可能是过氧化氢在加热条件下分解还是比较缓慢,不能产生大量的氧气。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将对这2种猜测的证明放在了下一节课,实验证明,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我由此看到了学生眼中兴奋的表情,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也加深了对催化剂的理解。

四、案例评析

在这节课其实出现了两个突发事件,一是学生的大胆猜想,一是猜想与事实的相反结果。这两个事件的发生是我预先没有考虑到的,但既肯定了学生的想法也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向学生说明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有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不能仅靠理论就下结论。体现了在课堂中师生平等,都是课堂主人的新理念。

当然,这节课也使我感到:教师应认真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还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甚至还应补充些课外的知识。这样才能做到处变不惊,得心应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