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与压力监测专家共识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动脉穿刺置管术及IBP培训课件

动脉穿刺置管术及IBP培训课件

动脉穿刺置管术及IBP
17
谢谢
动脉穿刺置管术及IB法
患者平卧,上肢外展,掌侧向上,腕下垫纱布卷 , 四指固定使腕部呈背曲抬高30°-45° 在桡骨茎突内侧触及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选其远 端0.5cm处为穿刺点 常规消毒后,以20或22号套管针与皮肤成30°角, 向桡动脉直接刺入 法 ° 见针尾有血液流出,即可固定针芯并将套管针向前 推进,然后将针芯退出 如果针已穿透动脉后壁,可先将针芯退出,以注射 器与套管针相连接并边回吸边缓慢后退,直到回吸 血流通畅后再向前推进 穿刺成功后与冲洗装置相连,并固定
动脉穿刺置管术
【适应证】
1、各类危重病人和复杂的大手术及有大出血的手术 (经静脉快速输血后境况未见改善,需经动脉提高 冠状动脉灌注量及增加有效血容量) 2、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 3、需行低温和控制性降压的手术 4、严重低血压、休克等需反复测量血压的手术 5、需反复采取动脉血样作血气分析等测量的病人 6、需要持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者 7、呼吸心跳停止后复苏的病人 8、不能行无创测压者 9、施行特殊检查或治疗,如选择性血管造影或治疗, 心导管置入、血液透析治疗等
困难,易发生曲折。
足背动脉和尺动脉 较少用,所测收缩压偏高,而
舒张压偏低
股动脉
遇其他动脉穿刺困难是可选用,穿刺
和置管都较容易,尤其对小儿更有优越性,但护理
较困难,置管时间较长易发生感染
动脉穿刺置管术及IBP
7
动脉穿刺置管术
【并发症】 1、最主要的并发症是由于血栓形成和栓塞引起的血 管阻塞,甚至有肢体远端缺血坏死的报道,与置管 时间,套管针的粗细及原有疾病等有关 2、局部血肿 3、感染 4、假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 (pseudoaneurysm,PSA) 指动脉管壁被撕裂或穿破, 血液自此破口流出而被 主动脉邻近的组织包裹而形成血肿,多由于创伤所 致。) 5、动静脉瘘

桡动脉穿刺置管术ppt正式完整版

桡动脉穿刺置管术ppt正式完整版

因穿透法损伤相对较大临床常用直接穿刺法。
直接穿刺法:
• 患者平卧位,前臂伸直,掌心向上并适当固定,腕部垫一小枕, 手背屈曲60°。
• 摸清桡动脉搏动,常规消毒、铺巾、戴手套,必要时局麻以免 穿刺时引起桡动脉痉挛,有条件可行床旁B超定位。
• 在腕褶痕上方1cm处摸清桡动脉后,与皮肤成30°角,与桡动 脉平行进针。
谢谢聆听!
穿刺失败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击不中动
脉,开玩笑的说法是穿了很久连个红细胞都没穿到。第 二种情况是击中动脉无法成功置管,出现动脉损伤和血 肿。
注意事项
• 采用非优势侧手进行穿刺。 • 不宜反复穿刺,否则易造成血管壁损伤,形成血栓、动脉
瘤或血肿。 • 穿刺针推进方向必需与桡动脉走向平行,否则会造成穿刺
针进入血管但外套管推进困难。
注意事项
• 如一次穿刺时未找到血管,皮内回针时需将套管与针芯卡 紧,否则在再次进针时会导致针芯穿透套管,造成穿刺失 败。
• 穿刺失败或拔管后要有效压迫止血,尤其对应用抗凝药的 患者,压迫止血应在5min以上,必要时用绷带加压包扎。
并发症及预防
血栓形成和动脉栓塞 发生率为20-50% 原因:
• 缓慢的将穿刺针向前推进,当穿刺针指示窗见到鲜红色血液时 即证明导管进入血管内。
直接穿刺法:
• 固定金属针芯,先将外套管向前推进,同时金属针芯退出。 • 用胶布或缝线固定。 • 连接压力传感器,加压袋压力保持在300mmHg。 • 用肝素盐水冲洗一次,即可测压。
穿透法:
进针点、进针方向和角度同上。 当见有回血时再向前推进0.5mm左右,然后撤出针芯, 将套管缓慢后退,当出现血液搏动性流出时停止退针,并立 即将套管向前推进,送入时无阻力感且血液搏动性流出,说 明穿刺成功。

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与压力监测专家共识参考幻灯片

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与压力监测专家共识参考幻灯片
并发症与处 • 血理栓形成 持续冲洗装置可减少栓塞的机
• 会局。部出血和血肿形成 拔除穿刺针,局部加压止血3• 感5mi染n。 一般保留3-4天应拔除测压套管,术后发现局部有
炎症时,应及时拔除。
13
动脉压波形及影响因素
动脉压波形
• 患者在不同的动脉段记录血压时,可以看到从主动脉到外周小动脉, 收缩压逐渐增高而舒张压逐渐降低,平均动脉压也逐渐降低。
4
适应症与禁忌症
禁忌 1. 症改良Allen试验阴性;
2. 穿刺部位或附近存在感染、外伤; 3. 凝血功能障碍,机体高凝状态; 4. 有出血倾向或抗凝治疗期间; 5. 有血管疾病; 6. 手术操作涉及同一范围部位;
改良Allen试验
Allen试验
利用监护仪SPO2脉搏波和数字判断 举高穿刺手,双手同时按压尺、桡动 脉,波形和数字消失。放低手,松开 尺动脉,屏幕上出现波形和数字,即 为正常。表明尺动脉供血良好。
冲洗动脉,发现血凝块应抽出,不可注入; 4. 测量取血时应尽量避免空气进入连接管路和血样,若有少许空气进
入,拔针后立即排尽; 5. 注意观察,及时发现血管痉挛、血栓、巨大血肿等并发症,一旦发
现血栓形成和远端肢体缺血时,必须立即拔除测压导管,必要时手 术探查取出血凝块,挽救肢体;
12
注意事项与并发症
• 其他穿刺部位:尺动脉、肱动脉、 股动脉和足背动脉。
• 解剖学位置:桡侧腕屈肌腱和桡 骨下端之间纵沟中,第二掌纹处 可扪及动脉搏动。
• 随着与心脏距离的增加,收缩压 升高,舒张压降低,平均动脉压 逐渐降低。
前臂前部肌肉、血管和神经解剖
3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 1. 症复杂、重大手术,需持续监测血压变化者;

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与压力监测的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与压力监测的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03
压力监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压力监测设备选择
01
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临 床验证的品牌。
02
确保设备具有高精度、 高稳定性和可靠性。
03
根据临床需求选择合适 的监测范围和分辨率。
04
考虑设备的便携性和易 用性,以便于在紧急情 况下快速部署。
压力传感器校准与调零
在进行压力监测前,必须对压 力传感器进行校准,以确保测
桡动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通过穿 刺桡动脉并置入导管,以进行血 液动力学监测或治疗的技术。
目的
该技术主要用于实时监测动脉血 压、采集动脉血样、进行连续有 创血压监测等,为临床诊断和治 疗提供重要依据。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包括各类危重病人、大手术病人、需实时监测动脉血压的病人等。此外,对于 难以进行无创血压监测的患者,如休克、严重低血压等,也可考虑采用该技术 。
禁忌症
主要包括穿刺部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脉管炎、雷诺现象等。对于存在严重 心脑血管疾病或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应谨慎评估风险后决定是否采用该技术 。
操作前准备
患者准备
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过程和可能的 风险,取得患者配合。对于紧张、焦 虑的患者,可给予适当的镇静剂。
环境准备
选择安静、整洁、光线适宜的操作环 境。对于危重患者,应在具有抢救设 备的监护室内进行。
04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的 重要性
学员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1
学员对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2
学员在压力监测方面的实践经验与心得体会
3
学员对并发症处理与患者教育方面的认识与提高
展望未来进展方向和趋势
01 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拓展与 优化

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及压力监测专家共识

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及压力监测专家共识
冲洗动脉,发现血凝块应抽出,不可注入; 4. 测量取血时应尽量避免空气进入连接管路和血样,若有少许空气进
入,拔针后立即排尽; 5. 注意观察,及时发现血管痉挛、血栓、巨大血肿等并发症,一旦发
现血栓形成和远端肢体缺血时,必须立即拔除测压导管,必要时手 术探查取出血凝块,挽救肢体;
注意事项与并发症
并发症与处理
• 穿刺者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自穿刺部位由远至近依次轻放于 患者桡动脉搏动最强处,指示患者桡动脉的走形方向,食指所指部 位即穿刺的“靶点”,穿刺点在桡骨茎突近端0.5cm即第二掌横纹 处,感觉动脉搏动。三指所指路线即进针方向。
三点定位法
穿刺操作
具体操作
直接穿刺法
选好进针点,局麻或全麻 诱导后穿刺。针尖指向与 血流方向相反,针体与皮 肤 夹 角 一 般 为 30°-45° , 缓慢进针,当发现针芯有 回 血 时 , 再 向 前 推 进 12mm 固 定 针 芯 , 这 时 套 管尾部仍有向外搏动性喷 血,说明穿刺成功。
2.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如严重创伤、器官功能衰竭和各类休克患者; 3. 术中需要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的患者; 4. 无法测量无创血压者; 5. 指导心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及持续血药浓度的监测; 6. 需反复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等检查的患者; 7. 在采血困难时,用此方法获得大量血标本; 8. 通过动脉压力波形提供诊断信息; 9. 根据收缩压变异度评价容量治疗的反应。
• 其他穿刺部位:尺动脉、肱动脉、 股动脉和足背动脉。
• 解剖学位置:桡侧腕屈肌腱和桡 骨下端之间纵沟中,第二掌纹处 可扪及动脉搏动。
• 随着与心脏距离的增加,收缩压 升高,舒张压降低,平均动脉压 逐渐降低。
前臂前部肌肉、血管和神经解剖

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与压力监测护理课件

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与压力监测护理课件

穿刺置管技术
培训内容应包括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操 作步骤、技巧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置管后护理
培训内容应包括桡动脉置管后的护理 要点,如固定、清洁、消毒等,以及 如何预防感染和血栓形成。
培训方法
可以采用理论授课、视频演示、模拟 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使学员全 面掌握桡动脉置管操作技术。
在桡动脉置管过程中,应确保压力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异常处理
若发现桡动脉内的压力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处理。如出现低血压症状, 应及时补充血容量;如出现高血压症状,应及时给予降压药物。同时,应保持患 者的呼吸道通畅,防止因缺氧而加重病情。
桡动脉穿刺置管的具体步骤
麻醉
消毒
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铺无菌巾 。
定位
在穿刺点周围注射适量的麻醉药 。
穿刺
用穿刺针在已消毒的部位以30°~ 60°的角度进行穿刺,有突破感后 拔出针芯,缓慢将导管送入血管 内。
固定
触摸桡动脉搏动,选择搏动最强 点作为穿刺点。
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用无菌敷 料覆盖。
操作后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压力监测的原理与意义
压力监测原理
通过压力传感器将动脉内的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经由 监护仪进行放大和显示,以实时监测动脉内的压力变化。
压力监测的意义
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诊断循环系统的异常情况,如低血压、高 血压、休克等,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有助于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和抢救措施。
压力监测在桡动脉置管中的应用方法
提供参考。

置管期间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预防出血
在置管过程中应轻柔操作,减 少血管损伤,置管后应适当压

桡动脉穿刺 ppt课件

桡动脉穿刺 ppt课件
• 5 、注意观察,及时发现血管痉挛、血栓、巨大血肿等 并发症,一旦发现血栓形成和远端肢体缺血时,必须立 即拨除测压导管,必要时可手术探查取出血凝块,挽救 肢体。
14
并发症及处理
• 1、血栓形成 持续冲洗装置可减少栓塞的 机会。
• 2、局部出血和血肿开成 穿刺置管成功后 拨除穿刺针,局部压迫止血3~5min
16
• 2、将患者手下垂,并自然伸展手指与手掌, 松开对尺动脉的压迫,但是保持对桡动脉 压迫,观察手指与手掌颜色恢复情况;
• 3、一般认为:5s内变红,尺动脉侧支代偿 供血良好;6~15s变红为可疑;>15s变红为 异常。
5
适应症
• 1、接受复杂、重大手术,如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或肝 移植手术,需持续监测血压变化者。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改良Allen试验
• 1、检查者将患者手举过头部并要求患者紧 握拳约30s;用手指分别同时压迫按压尺动 脉与桡动脉,终止其血流;
幕中央位置。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局部麻醉后,以
45°~60°角插入留置针。轻微挑动留置针,并调
整探头保证针头在屏幕上清晰显影。针尖向动脉推
进过程中,注意倾斜探头,保证针尖一直可见。每
隔一定时间确定针尖位置,保证其一直动脉血管上
方。留置针插入血管腔后,检查其反应,或有无血
液回流,确定针尖位置正确。调整留置针至水平,
影响直接动脉压测定准确性的因素?1动脉留置不当或堵塞?2压力传递和转换系统?3传感器和仪器故障?4动脉传感器的校零?5导管内气泡01ml小气泡会引起动脉血压增加小气泡会引起动脉血压增加05ml大气泡会产生低血压假象

桡动脉穿刺术ppt课件

桡动脉穿刺术ppt课件
和意事项。
艾伦实验
一.嘱咐患者用力握拳,以收缩上肢肌肉,促进血液流向手掌。 二.操作者用双手手指同时按压患者桡动脉和尺动脉,以阻断通往手部的
血流。 三.解除对尺动脉的压迫,但继续保持压迫桡动脉,观察患者手掌颜色变
化。如果手掌颜色在5-15秒内迅速变红或恢复正常,表明尺、桡动脉间 侧支循环良好,即艾伦试验阳性,表明可穿刺桡动脉。相反,如果手掌 颜色未发红,则示尺动脉供血不良,艾伦试验阴性,表明手掌侧支循环 不良,应寻找其他穿刺动脉。
二.优点:※脉管粗,易触及,成功率高。
○ 疼痛较轻,病人不可见,易配合。 缺点:不易压迫,易形成血肿,易错 抽静脉血。
○ 提示:肱动脉穿刺时,进针避免过深,过深易碰到臂丛神经下行的分支。
物品准备:一次性采血针、采血试管、消毒物品等。
穿刺人员:工作时间一年以上的护士。
核对患儿,协助取合适体位:患儿平卧,操作者左手握紧穿刺侧 手掌,掌面相上,待患儿自然握拳,以拇指固定患儿手掌,食指 置于穿刺点处绷紧皮肤。其余三指放置患儿手掌背侧托于腕关节 处,使之仰伸35—45度,掌面相上,手腕掌侧外四分之一处有 一隆起即为桡动脉。
同时可结合左手食、中指触摸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为穿 刺点;术者左手掌托住患儿穿刺侧手背,拇指置于其掌心, 将手掌轻轻拉向手背约40 °,患儿的手掌背伸能使桡动 脉固定而不易滑动,常规消毒皮肤及术者左手食、中指; 右手持针翼以20~30 °进针。进针部位在触摸到的动脉 搏动以下约5mm。
○ 采血完成后,观察穿刺部位5分钟,看有无血肿形成迹 象。
4.选择表浅易触及、穿刺方便的部位,临床 上常选用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选择穿 刺部位皮肤应无破溃和硬结,不要在循环不 良和输液的部位采血。
5.触摸法:用右手触摸手腕掌侧外侧,摸到 的搏动处即为桡动脉,选择搏动最明显处为 穿刺点。

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与压力监测的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与压力监测的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穿刺点选择
通常选择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即腕横纹上方1-2cm处作为穿刺 点。
消毒范围
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至少15cm 的区域进行消毒,确保无菌操作 环境。
穿刺针选择与进针角度
穿刺针选择
根据桡动脉直径和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合适的穿刺针,一般使用20-22G的 穿刺针。
进针角度
与皮肤呈30°-45°角进针,注意避免进 针过深或过浅,以免损伤血管或导致 穿刺失败。
正常压力波形识别
01
正常桡动脉压力波形呈现出规律的波动,波峰和波谷清晰可辨 。
02
通过观察波形的形态、振幅和频率等特征,可以判断患者的血
压状况。
正常波形是判断患者血压是否稳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03
异常压力波形分析
异常波形可能表现为波形消失、振幅减小、频率 改变等特征。
异常波形的出现可能提示患者存在低血压、高血 压、心律失常等病理状况。
禁忌症
该技术的禁忌症包括桡动脉搏动消失或严重硬化、局部感染或炎症、雷诺现象、 凝血功能障碍等。此外,对于不合作或躁动不安的病人,也应谨慎选择该技术。
操作前准备
病人准备
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和过程,取 得合作。对于紧张不安的病人, 可给予适当的镇静剂。同时,评 估病人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
,以确保操作安全。
避免并发症的操作建议
避免反复穿刺
尽量一次性穿刺成功,避免在同一部 位反复穿刺,以减少血管损伤和局部 血肿的发生。
定期检查导管通畅性
置管后需定期检查导管通畅性,及时 发现并处理导管堵塞、打折等问题。
预防感染
穿刺和置管过程中需严格无菌操作, 定期更换敷料和消毒穿刺点,以降低 感染风险。

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与压力监测的专家共识解读

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与压力监测的专家共识解读

的患者。
9. 需根据收缩压变异度评价容量治疗反应的患者。
三、操作
1. 直接穿刺法
2. 穿透法
3. B超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四、注意事项
1. 穿刺前应评估近端动脉搏动以证实没有血栓形成。 2. 确定穿刺部位是操作成功的关键,末梢循环不良时,应更换穿刺部位。 3. 注意无菌操作,管理好动脉通道,尽量减轻动脉损伤,经常用无菌肝素
液需要。 7. 术后需长期输液或静脉抗生素治疗,以及全胃肠外营养治疗。 8. 需经中心静脉导管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 9. 需暂时行血液透析的患者。 10. 其他 如预计术中出现空气栓塞发生率较高或需要抽吸气栓等。
压监测都没有区别。
(3)坐位:可置于耳后,以反映大脑部位血压。
5.导管内气泡 监测系统中加入0.1ml的小气泡会引起动脉血压增加, 0.5ml的 大气泡会产生低血压假象。
6. 传感器的位置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时,压力传感器应平齐第四肋间 腋中线水平,即相当于心脏水平,低或高均可造成压力误差。有 研 究表明,当压力传感器低于心脏时,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 当心脏跳动频率一定时,血压的升高与高度差成正比;当压力传 感器高于心脏时,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
水冲洗动脉(或用无菌肝素水加压至300mmHg持续冲洗),发现血凝块 应抽出,不可注入。 4. 测量取血时应避免空气进入连接管路和血样;若有少许空气进入,要立 即排尽。 5. 注意观察,及时发现血管痉挛、血栓、巨大血肿等并发症,一旦发现血 栓形成和远端肢体缺血时,必须立即拔除测压导管,必要时可手术探查 取出血凝块,挽救肢体。
二、监测前评估
(一)适应证 1. 术前存在严重创伤、脱水、休克、失血量较大、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等。 2. 行较大手术、手术复杂或时间长、预计术中有体液或血液丢失。 3. 手术本身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显著改变。 4. 术中需施行血液稀释或控制性降压。 5. 在难以评估尿量的情况下(如肾衰竭患者),需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容量评估。 6. 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困难或患者需要迅速补充血容量,而外周静脉通路不能满足补

动脉穿刺置管术PPT课件

动脉穿刺置管术PPT课件
离主动脉近,侧支循环丰富,穿刺和置管
都较容易,适用于较长时间置管,但导管固定较困
难,易发生曲折。
10
需要准备的物品
11
冲洗装置:肝素2-4ml/h的速度连续冲洗管道, 防止白细胞凝集阻管 浓度:成人2-4U/ml,儿童1-2U/ml
连接管道:连接病人到传感器之间的管道水力学传递 通道,内径为2-3mm、长约60cm的硬质连接管为宜, 至多不超过120cm,并保证测压系统内不能有气泡。
19
12
穿刺部位选择----桡动脉
患者置于仰卧位,将穿刺 手臂外展,外展的角度以 穿刺时体位舒适,但不给 患者造成不适为前提。
将桡动脉尽可能的处于绷 直状态,有利于穿刺置管, 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穿刺时摸准动脉,在动脉 的正上方下针。
13
解剖标记物:桡动脉在第二腕横纹处是紧靠 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
14
穿刺成功后连接传 感器,归零
传感器的零点水
平置于平病人心
脏(右心房)位置
传感器的零点水
平置于平病人
(第四肋间平腋
中线)
15
旋转三通,关闭动脉通道,使传感器压力通道和大 气相通,按下归零键,当屏幕上压力线变成直线与 基线重合、同时压力数字(动脉收缩压、舒张压、 平均压)为0时表示零点校正完毕。此时旋回三通, 使传感器与动脉相通,监护仪上立即出现压力曲线 和数字。
6
7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并发症
1·血肿
2·感染
抗感染治疗,强调无菌操作,留置时间3-4天不超过7天
3·穿刺部位血栓形成
·注意肝素冲管,推荐加压袋持续冲管(加压袋压力推荐 300mmhg)
·发现血栓形成宜更换穿刺部位,防止血栓脱落致穿刺手 远端缺血坏死

动脉穿刺置管术与有创血压监测PPT课件

动脉穿刺置管术与有创血压监测PPT课件

在建立有创动脉 血压监测后,应严 格无菌操作,加强 穿刺点皮肤的护 理,每日用0.5% 碘伏消毒穿刺点, 并更换透明敷贴。
若有污染应及时 更换,保持局部清 洁干燥。
用肝素稀释液冲 洗测压管,可致患 者凝血时间、凝 血酶原时间和凝 血酶时间延长。 应加强观察穿刺 部位有无渗血!肿 胀等现象,对于老 年和肝肾功能不 良者尤其应注意 有无出血情况。
2、穿透法:进针点、进针方向和角度同上。当见有回血 时再向前推进0.5cm左右,后撤针芯,将套管缓慢后退 当出现喷血时停止退针,并立即将套管向前推进,送入 无阻力并且喷血说明穿刺成功。
精选ppt课件最新Biblioteka 10常见的问题及处理
*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不成功 *穿刺针刺入桡动脉,穿刺针尾部血流不畅 *穿刺针回血良好,但送入导丝时阻力较大 *置入鞘管时阻力较大
精选ppt课件最新
2
冲洗装置
套管针穿刺成功后,连接冲洗装置,用肝素盐水以2-4mL/h的 速度连续冲洗管道,以防血细胞凝集阻管.冲洗液中肝素的浓度成 人为2-4U/mL,儿童为1-2U/mL为抵制动脉血反流,应向含肝素液 的塑料输液袋外加压至300mmHg(1mmHg=0.133kPa),而且由 于整个管道内充满肝素液,心动周期血液反流的机会更少,虽然冲 洗系统的压力可高达300mmHg,由于注速甚慢,与动脉导管尖端 的压力相差不超过2%,故不会影响血压的测量值。
精选ppt课件最新
5
【禁忌证】
• 局部感染 • 凝血功能障碍 • 动脉近端梗阻 • 雷诺现象 • 脉管炎 • Allen试验阳性
精选ppt课件最新
6
穿刺途径
• 常用桡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其次是尺动脉、肱动脉。 由于桡动脉(最常用左侧)部位表浅,侧支循环丰富,为 首选,其次为足背动脉和股动脉。股动脉较粗大,成功率 较高,但进针点必须在腹股沟韧带以下,以免误伤髂动脉 引起腹膜后血肿,足背动脉是股前动脉的延续,比较表浅 易摸到,成功率也较高。肱动脉在肘窝上方,肱二头肌内 侧可触及,但位置深,穿刺时易滑动,成功率低,并且侧 支循环少,一旦发生血栓、栓塞,可发生前臂缺血性损伤, 一般不用。

桡动脉穿刺操作与压力监测专家共识

桡动脉穿刺操作与压力监测专家共识
桡动脉穿刺操作与压力 监测专家共识
作者:
目录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桡动脉穿刺操作流程
03
桡动脉穿刺技术要点
04
桡动脉压力监测规范
05
桡动脉穿刺并发症预防与处
06
桡动脉穿刺操作培训与质量

提升
Part One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桡动脉穿刺操作流 程
操作前准备
确认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 准备手术器械和药品 消毒手术部位 核对手术包的有效期和灭菌情况
固定方法:穿刺成功后, 需用胶布或绷带妥善固定 桡动脉,防止移位或脱落 ,确保监测的准确性。
拔针与压迫止血
拔针时机:在动脉血流量减少 、管腔缩小的情况下拔针
压迫力度:适度用力,以不出 血为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压迫止血:拔针后立即用无菌 纱布或棉球加压压迫,避免出 血和血肿形成
添加标题
压迫时间:持续压迫5-10分钟 ,确保止血效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定 期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 痛等感染征象
添加标题
假性动脉瘤:穿刺后应定期检 查桡动脉搏动情况,发现异常 及时处理
Part Six
桡动脉穿刺操作培 训与质量提升
培训计划与实施
培训内容:桡动脉解 剖、操作流程、并发 症处理等
培训目标:提高桡动 脉穿刺操作技能和理 论知识
处理原则:一旦发现异常 压力,应立即停止操作, 重新评估患者情况,并采 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处理方法:根据具体情况 ,可采取调整导管位置、 重新校准压力监测设备、 给予药物治疗等措施。
注意事项:在处理异常压 力时,应保持镇静,避免 盲目操作,同时加强患者 监护,确保患者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NTENTS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01
概述
02
适应症与禁忌症
03
穿刺操作
04
注意事项及并发症
05 动脉压波形及影响因素
概 述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具体操作
B超引导下穿刺
确定穿刺点后,移动探头位置使桡动脉成像处于屏幕中央位置。 轻微挑动留置针,并调整探头保证针头在屏幕上清晰显影。
45°~60°
15°~30°
超声横断面定位下置管
超声纵向定位下置管
穿刺操作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适应 1. 症复杂、重大手术,需持续监测血压变化者;
2.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如严重创伤、器官功能衰竭和各类休克患者 ;
3. 术中需要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的患者; 4. 无法测量无创血压者; 5. 指导心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及持续血药浓度的监测; 6. 需反复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等检查的患者; 7. 在采血困难时,用此方法获得大量血标本; 8. 通过动脉压力波形提供诊断信息; 9. 根据收缩压变异度评价容量治疗的反应。
具体操作
光压鉴别动脉、静脉
超声探头的频率范围 保 持 在 5~13 MHz 。
注意事项与并发症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注意事项
1. 穿刺前应评估近端动脉搏动以证实没有血栓形成; 2. 确定穿刺部位是操作成功的关键,末梢循环不良时应更换穿刺部位
注意事项与并发症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并发症与处理
• 血栓形成 持续冲洗装置可减少栓塞的机会 • 。局部出血和血肿形成 拔除穿刺针,局部加压止血3• 感5m染in。一般保留3-4天应拔除测压套管,术后发现局部有
炎症时,应及时拔除。
具体操作
直接穿刺法
选好进针点,局麻或全麻 诱导后穿刺。针尖指向与 血流方向相反,针体与皮 肤 夹 角 一 般 为 30°-45° , 缓慢进针,当发现针芯有 回 血 时 , 再 向 前 推 进 12mm 固 定 针 芯 , 这 时 套 管尾部仍有向外搏动性喷 血,说明穿刺成功。
穿刺操作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动脉压波形及影响因素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动脉压波形
• 患者在不同的动脉段记录血压时,可以看到从主动脉到外周小动脉 ,收缩压逐渐增高而舒张压逐渐降低,平均动脉压也逐渐降低。
• 通过动脉波形可以粗略估计循环状态。在心室快速射血期,形成动 脉波形的上升支。心排血速度快,输出量大则上升支的斜率和幅度 大。心室舒张,动脉血压继续下降形成下降支。在舒张期开始,由 于主动脉瓣的关闭,在下降支中形成一个切迹。外周阻力大时,下 降支下降速度较慢,切迹位置较高,反之亦然。
; 3. 注意无菌操作,管理好动脉通道,尽量减轻动脉损伤,用肝素盐水
冲洗动脉,发现血凝块应抽出,不可注入; 4. 测量取血时应尽量避免空气进入连接管路和血样,若有少许空气进
入,拔针后立即排尽; 5. 注意观察,及时发现血管痉挛、血栓、巨大血肿等并发症,一旦发
现血栓形成和远端肢体缺血时,必须立即拔除测压导管,必要时手 术探查取出血凝块,挽救肢体;
物品准备
• 皮肤消毒用品
• 无菌肝素盐水 2.5-5U/ml
• 动脉留置针 • 利多卡因等 • 压力传感器
BD Arterial Cannula
穿刺操作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具体操作
• 患者仰卧位,左上肢外展20-30°,手掌朝上,手指指向穿刺者,将 塑料小枕放置患者腕部,使腕关节抬高5-8cm,保持腕关节过伸状 态。
Allen试验
改良Allen试验
利用监护仪SPO2脉搏波和数字判断
举高穿刺手,双手同时按压尺、桡动 脉,波形和数字消失。放低手,松开 尺动脉,屏幕上出现波形和数字,即 为正常。表明尺动脉供血良好。
穿刺操作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适应症与禁忌症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禁忌 1. 症改良Allen试验阴性;
2. 穿刺部位或附近存在感染、外伤; 3. 凝血功能障碍,机体高凝状态; 4. 有出血倾向或抗凝治疗期间; 5. 有血管疾病; 6. 手术操作涉及同一范围部位;
具体操作
穿透法
进针点、进针方向和角度 同上。当见有回血时再向 前 推 进 5mm 左 右 , 然 后 撤出针芯,将套管缓慢后 退,当出现喷血时停止退 针,并立即将套管向前推 进,送入时无阻力感且喷 血,说明穿刺成功。
穿刺操作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桡动脉是最常用的动脉穿刺部位 ,通常选用左侧桡动脉。
• 其他穿刺部位:尺动脉、肱动脉 、股动脉和足背动脉。
• 解剖学位置:桡侧腕屈肌腱和桡 骨下端之间纵沟中,第二掌纹处 可扪及动脉搏动。
• 随着与心脏距离的增加,收缩压 升高,舒张压降低,平均动脉压 逐渐降低。
前臂前部肌肉、血管和神经解剖
适应症与禁忌症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穿刺者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自穿刺部位由远至近依次轻放于 患者桡动脉搏动最强处,指示患者桡动脉的走形方向,食指所指部 位即穿刺的“靶点”,穿刺点在桡骨茎突近端0.5cm即第二掌横纹 处,感觉动脉搏动。三指所指路线即进针方向。
三点定位法
穿刺操作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