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探索立体空间(第一课时)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1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1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了解不同的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2.能够简单描述常见的立体图形,如立方体、球体和圆柱体。
3.能够辨认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感知立体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认识立体图形的基本特点和名称;2.感知立体图形的三维空间特性;3.辨认不同的立体图形。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立体图形?2.常见的立体图形有哪些?–立方体–球体–圆柱体3.如何描述立体图形的特点和形状?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师生互动,通过展示不同的立体图形图片,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
2.新课呈现(10分钟)–介绍什么是立体图形,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例子。
3.教学示范(15分钟)–以立方体、球体、圆柱体为例,展示不同立体图形的特点和名称,让学生直观感知。
4.小组活动(2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周围的物体,描述物体的形状并确定是哪种立体图形。
5.讲评(10分钟)–每组选择一个代表展示他们找到的立体图形,并描述其特点,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讨论。
6.概念复习(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复习并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在家中寻找并记录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拍照或绘制。
2.利用文具或生活用品,动手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模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六、教学反思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辨认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下节课可增加实际操作,让学生参与制作和拼装立体图形,加深对立体图形的理解。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引导学生探索立体图形的奥秘,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一课时认识立体图形
3、小组内讨论交流,派代
师:现在请各个小组的同学用桌子上的物品来搭一种造型。请大家先想想搭什么,然后看看桌子上的物品中哪些可以用上,哪些不可以用。请各小组的同学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这个任务。
2、想一想
师:通过刚才的搭建,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起来方便,圆柱立着搭也比较方便,而球搭起来却很困难呢?
第一课时
课题
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
第34页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他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过程与方法
提供活动机会,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的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4、议一议。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几样物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各小组再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三、交流展示,点拨释疑。
1、选一个物体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玩一玩,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感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操作和体验)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看一看。
师:请各个小组的同学仔细看一看:篮子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
2、说一说。
师:同学们看过这些物品后,请你在自己的小组中向其他同学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向全班同学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是怎样的。
3、分一分。
提问:上面所有的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呢?老师现在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你们认为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蒋蕾)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课题: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一课时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设计者:西安铁一中学蒋蕾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中的第一节,这节课是学生进入中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是学习几何的起始课。
几何研究的对象是图形,在我们生活的立体世界中,周围的物体都是立体图形的原形,因此,我们的几何之旅将从认识立体图形开始。
小学时,学生已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将从对物体形状模糊的、感性的认识,上升为对相对抽象的数学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对于立体图形的表述逐步由描述性的“非数学语言”上升到规范的“数学语言”。
本节内容的学习将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物体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同时利用类比的方法找出图形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将进一步感受到几何的思想和方法。
学生要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也能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开始利用几何直观,借助形象思维,建立基本的空间观念。
本节知识是几何学习的开端,是对学生小学已有的立体图形知识的提高和完善,同时也为今后几何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具有重要的引领地位。
二.学情分析:这节课的授课对象是西安市铁一中的七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
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
他们在小学已经学过简单的立体图形,对一些立体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诸如它们的面积,体积的求法等。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因此他们空间想象能力不强,对于几何体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对更进一步的几何体分类及其基本特征的掌握和数学语言表述,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分析、抽象、归纳、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也有待培养。
该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很大的程度上受兴趣、情感的支配。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1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1(、知识与技能目标:1、锥体的特征;)、在观察、摸索、讨论中直观认识立体图形,了解球体、柱体2()、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实际动手1(、过程与方法:2能力及探索发现能力。
、过程中,建立一种互相了解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激发学生对丰富的图形世界的、)2(.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直觉增进学生的理解力,、)1(兴趣,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直观认识规则的立体图形,正确区分各类立体图形。
难点:、找出各个立体图形的个性特征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掌握对图形认知、归纳的方法。
1 、研究正多面体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之间的关系,得出欧拉公式。
2引导发现法三、教学方法:一辆玩具小公交车、一架玩具小飞车、笔筒四、教具准备:五、教学过程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我们飞向了祖国的蓝天,带领同学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去飞行,,“一架直升机”我准备了今天,页的彩图,这个城1飞呀、飞呀,我们飞到了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的上空,翻开课本看第一章的第市多漂亮啊,我们在欣赏这个城市的美景时,不妨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也是我们数学世界——丰富的图形世界,你能从中发现哪些熟悉的图形?大家先看这辆车是由哪些立体图形组成的?Ⅱ、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从生活中发现熟悉的几何体。
1[议一议])图中有茶杯,笛子,笔筒中的笔杆是圆柱形状,提球的网把球放进去上面一部分是圆锥1(的形状,书架上的小帽子是圆锥的形状。
而圆锥不同点是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的,圆柱和圆锥的相同点是底面都是圆的,)2(只有下底面,最上面只是一个顶点。
1)笔筒的形状我们把它叫棱柱,老师,对不对?3()地球是一个球体,与它形状类似的有足球。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第一课时棱柱的结构特征
五、教学过程分析
创 设 情 景 , 导 入 课 题
师 生 合 作 , 探 究 新 知
提 出 问 题 , 深 化 探 究
巩 固 练 习 , 能 力 升 华
回 顾 小 结 , 提 高 认 识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教学过程
1.观察下面的图片,请将这些图 片中的物体分成两类,并说明分 类的标准是什么?
让学生根据多面体的特征, 说出棱柱的面,棱,顶点。
5. 巩固练习,能力升华 教学过程
1以下图形有多少对平行平面?能作为棱柱底 面的有多少对?
设计意图
2 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的 几何体是棱柱吗? 3长方体按如图截去一角后所得的两部分还是 棱柱吗?
探究思考,进而归纳总结出 棱柱的特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教法、学法分析
1、在教法上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 概括出几何体的结构特征。通过直观实验,吸引学 生主动、认真观察图形的特点,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去,并且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归纳概括。培养学 生的自学能力及概括能力。 2、在学法上,以观察探究为主线,采用“小 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法”进行学习。
提出问题,留下悬念, 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 望。 通过探究,直观感知, 得出多面体的定义
3. 提出问题,深化探究 教学过程 请仔细观察下列几何体,说说 它们的共同特点.
通过仔细观察下面几何 体,总结出其共同特征,
设计意图
进而归纳总结出棱柱的 定义。
4.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定义: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其余 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 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 由这些面围成的多面体称为棱柱. 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 棱柱的底面;其余各面叫做棱柱 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 棱柱的侧棱;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 点叫做棱柱的顶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一课时观察物体9篇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是在一年级下册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的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够理解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物体的三个面;并能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为了达到上面所述的目标,课前在教具上作了充分的准备,找到了各种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及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发现。
但是,教学效果较好,但在做题时并没有达到我所预料的结果。
反思教学觉得有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体验还是不够。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可能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物体的三个面。
由于学生多不好组织,我就只好采取把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放在讲桌上,让学生变换角度进行观察。
结果没有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的观察体验,尤其是对“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三个面”体验不深刻。
如果采取小组观察,效果会好一些。
二、在观察用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图形时,学生观察的少体验也不够深刻。
我让学生在课下去实践,可多数学生没有去实践。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2看一看(一)在观察活动中,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通过观察教室的讲台,使学生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为了描述的需要,把这三个面分别叫做正面、侧面和上面。
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到仅仅从一个面或两个面是无法确定一个物体形状的;引导学生学会从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一个侧面观察物体,并初步感受只有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才能准确把握物体形状。
看一看(二)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转化,发展空间观念。
“看一看(二)”通过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辨认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实际上,这就是把空间图形(三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二维图形)的过程。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明暗与立体》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明暗与立体》人教版一、课程背景本课程为六年级下册美术课程中的第一课,主要内容为明暗与立体。
本课程将通过学习灯光和影子的运用,了解到明暗表现形式,掌握认识、理解和应用明暗关系的基础知识,为之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明暗的概念,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2.了解立体的表现方式,掌握几何体的基本形状和特点;3.利用明暗和立体的表现形式,画出立体感强、明暗分明的画作。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暗的标准运用和应用;2.教学难点:对光影和遮蔽的认识和掌握。
四、教学准备1.中考调色板、水彩笔、画笔、铅笔等绘画工具;2.黑白彩色印刷图集、几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等可视物品。
五、教学过程1. 自然光和人工光自然光和人工光是形成影子的两种光源。
在教室内,我们可以使用一盏灯作为人工光,从不同的角度照射观察物品,在物品的不同位置观察到不同的影子效果。
2. 立体和几何体立体是指有高度、宽度和深度的物体,几何体是立体图形的基本单位。
在教室内,我们可以利用几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等可视物品进行观察和比对,让学生了解几何体的基本形状和特点。
3. 用明暗表现立体感和深度利用明暗可以表现出几何体的立体感和深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明暗表现画作的立体感和深度。
4. 绘制作品利用教师提供的教材或工作纸,学生可以尝试绘制自己的作品。
教师可以在画作完成后进行评价,互相交流和分享。
六、教学评估1.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主动参与程度;2.学生的绘画作品创意和技巧;3.学生对于明暗与立体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家庭作业请学生带回家自行完成一个绘画作品,要求利用课程中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表达。
八、教学延伸1.可以观赏名著中画家的画作,进一步了解明暗和立体表现方式;2.可以深入探究明暗关系和色彩关系的连贯性,在画作中运用这两个因素,创造出更多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艺术作品。
九、教学反思本课程的难度并不算太高,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立体图形的认识》ppt课件
易错提醒
错解分析:
因为我们常见的圆柱都是比较大 的,而一元硬币比较扁,很难和圆柱 联系在一起,因此观察物体属于哪一 类时,一定要看它的主要特征与哪类 相同。
学以致用
1.连一连。
学以致用
2.数一数。 3 2 2 4
学以致用
3.数一数,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 5)个
( 4)个
课堂小结你学会了哪 些源自识?探索新知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不易滚动。
探索新知
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6 个面大小一样,不易滚动。
探索新知
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上下两 个底面圆圆的、平平的,易滚动。
探索新知
圆圆的,易滚动。
情景导入2
拼一拼,搭一搭, 能搭成什么?
探索新知
长方体
立体图形
拼搭时一定要平面与平面 紧密相接才稳固。
立体图形的认识
学习目标
1. 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 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2.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 球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 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景导入1
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与下面 这些形状相同。
探索新知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占有一定 的空间,我们把这类图形称为立体图形。
探索新知
把相同的面紧密贴在一起,可 以拼成一个新的长方体。
探索新知
用圆柱拼搭,平面和平面紧 密贴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新的 圆柱。
情景导入3
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把较大的面紧密贴在一起,一个接一个 地摞起来,就能搭得稳。
典题精讲
1.数一数。
正方体有( )个,长方体有( )个, 球有( )个 ,圆柱有( )个。
典题精讲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13课时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及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长方体的特征1.教学例1(1)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学生交流。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1.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教学和探究教学为主。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探究教学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来说,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实物展示:通过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等实物,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例如,通过观察实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立体图形的特征;通过操作模型,学生能够理解立体图形的空间结构;通过比较不同立体图形的特点,学生能够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此外,本节课还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能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立体图形的掌握情况。测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应用题,考察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和性质的理解。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问题,显示出对立体图形的良好掌握。
4.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表现出对立体图形学习的重视。通过作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紧密相连,旨在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图形的认知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通过学习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学生能够从实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的特征,理解立体图形的空间结构,并能够运用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信息技术_三维造型初体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三维造型初体验》版本:泰山版年级:第6册第1课课时:1课时时间:年月日星期任务一:(操作步骤)1、双击打开Cnstu3D软件。
2、左下角打开“视图”3、分别点击“左视图”“右视图”“前视图”“后视图”“顶视图”“底视图”六选项。
4、把观察到的结果填写到下面的表格中。
任务二:(操作步骤)1、在上方菜单栏选择“添加”-“网格”-“经纬球”2、在“视图”中选择“四格视图”3、利用球体上的三个方向箭头拖动球体到正方体的上方嵌入其中。
4、选择“材质”-“新建”-“漫色”选择红色。
任务三:(操作步骤)1、选择控制箭头2、拖动横向箭头把正方体拉成长方体。
3、添加3个小球4、分别设置红、绿、黄三种颜色。
二、任务驱动,学习新知1、任务一师:要学习三维造型设计,让我来一同学习cn3d软件进行三维物体的观察与设计。
首先,双击打开cn3d软件,再打开时候会弹出两个窗口,注意不要关闭,进行耐心等待。
进入软件界面后,在工作区会发现已经建立好一个正方体。
师:对于正方体,我们应该如何在软件中如何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观察呢?同学们操作导学案上的操作步骤,完成对正方体前后左右顶底六个方向的观察,并把观察结果填在导学案上。
【板书】“视图”观察物体【师巡视指导】师:请一位同学愿意展示下他观察的结果?师:同学们对不对,和你们的结果一样吗?那这位同学你能不能上台演示下,你是如何操作的吗?师:很好,本轮操作正确的同学请举手,小组长统计自己组内同学得分,每做对一人得5分。
2、任务二师:除了正方体,球体也是我们常见的基础立体图形,那同学们能不能在软件添加一个的球体呢?把小球放于正方体上方,半嵌入其中,球体颜色设置为红色。
参照导学案,完成任务。
再设置颜色的时候,注意向左拉滚动条会有你要找的内容。
【板书】添加物体,设置颜色【师巡视指导】师:哪位同学上台演示下?师:完成的同学请举手。
小组长对本组内完成操作的同学进行计分。
3、任务三师:同学们学会了那多的操作,让我们利用刚才的所学,设计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红绿灯把。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一课时
圆柱体
总结词
圆柱体由一个矩形绕其一边旋转而成 ,具有一个圆形底面和一个曲面侧面 。
详细描述
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圆 柱体的体积为$V = pi r^2 h$,表面积 为$S = 2pi r(h + r)$。圆柱体的侧面展 开后为一个矩形。
圆锥体
总结词
圆锥体由一个直角三角形绕其一直角边旋转而成,具有一个圆形底面和一个曲面 侧面。
有些软件可以将二维图像 转换为三维立体效果,如 Cinema 4D等。
立体字制作软件
如Photoshop、GIMP等 图像处理软件,可以制作 出各种立体文字效果。
立体图形的打印与展示
3D打印
将3D模型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成 实体的立体模型。
展示架
将立体图形放置在合适的展示架上, 以便更好地展示其立体效果。
05
立体图形的发展趋势与未来 展望
立体图形的发展历程
古代立体观念的萌芽
现代立体图形的创新
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和数学家就 开始探索三维空间的概念,为立体图 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立体图形的创作和应用得到了极大的 拓展,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的立体图形
视觉传达
立体图形将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广告、包 装、展示等领域提供更加生动、立体的表现形式,提升视 觉冲击力和吸引力。
THANKS
产品设计领域
产品设计领域中,立体图形的运用同样重要。产品设计中的 立体图形可以用于创造产品的外观、结构和功能。
通过运用立体图形,产品设计师可以创造出独特、美观且实 用的产品。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以及家具 、餐具等家居用品,都可以通过立体图形来提升其外观和功 能。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1.1 空间几何体 1.1.2 棱柱、棱锥和棱台的结构特征》_8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一)》教学设计1、章节内容:本章学习空间几何体。
课时安排为8课时,本章重点是认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直观图,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由空间图形说出其结构特征,由结构特征想象出空间几何体,进行空间图形与其三视图的相互转化。
1.1节安排两课时,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认识空间几何体;1.2安排两课时,学生可以在平面上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直观图;1.3安排两个课时,学生可以了解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计算简单组合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后面一节“实习作业”,一节习题课,本章教学层层递进,学生可以深刻体会空间几何体图形来自于生活实际,又为研究实际物体图形服务。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一)》是人教版A版新课程高一数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这一章是是立体几何学习初步,教师在教学时要层层递进,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感。
2、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我觉得新课程标准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重在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是新课程立体几何部分的起始课程,重在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感,所以本节教学应加强几何直观的教学,通过实物结合,得出空间几何体的概念。
同时,通过学生激趣学习、类比学习,增强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意愿。
其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够经历观察、归纳、分类、抽象、概括这一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3、教材及学生学情分析:空间几何体是新课程立体几何部分的起始课程,新课标改变以往立体几何先研究点、直线、平面,再研究由它们构成的几何体,而改为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再研究组成空间几何体的点、直线和平面.这样设计巧妙解决了立体几何入门难的问题,强调几何直观,淡化几何论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笨节为空间几何体第一课时,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数学课程“空间与图形”已有所涉及,但高中阶段要求不同,素材更为丰富,学习的深度和概括程度加大.教学时要领会新课标的意图,加强几何直观的训练,在引导学生直观感受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同时,学会类比,学会推理,学会说理.本节在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在归纳总结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时,不能从现实生活空间中抽象出空间图形。
《观察立体图形》(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观察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知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2.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3.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分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及分类。
2. 教学难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知及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如粉笔盒、魔方、茶叶筒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
2. 新课(1)认识立体图形通过观察实物,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探索立体图形的特征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并在黑板上展示。
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8个顶点。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8个顶点。
圆柱:有3个面,两个底面是圆形,一个侧面是曲面,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球:一个面,曲面,无棱无顶点。
(3)立体图形的分类根据立体图形的特征,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分为两类:有规则的面和无规则的面。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P32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了解了它们的特征,并能对它们进行分类。
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哪些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尝试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拼组成不同的物体,培养空间想象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物、讨论交流、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认识了立体图形,了解了它们的特征,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
《有趣好玩立体书》第一课时
-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体会到了学习几何学的乐趣,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 学生在解决制作立体书时遇到的问题时,锻炼了克服困难、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态度。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有趣好玩立体书》第一课时的教学,旨在深化学生的几何核心素养,培养其空间观念、逻辑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关联课本知识,实现以下核心素养目标:首先,空间观念方面,学生能够运用几何知识,识别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立体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立体书,深化对立体图形构成的理解,形成直观的空间感知能力。其次,在逻辑思维方面,学生通过探究立体图形的相互转换,学会运用逻辑推理,分析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严谨的思考习惯。再者,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学生将在制作立体书的过程中,发挥创意,尝试不同的设计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学科知识,更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实现全面发展。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立体图形相关的拓展知识,如立体图形在建筑、艺术等领域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立体图形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立体图形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立体图形定位」教案:探索立体图形的空间定位原则,并给予相关实践指导
立体图形定位教案:探索立体图形的空间定位原则,并给予相关实践指导一、教学目标1、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征。
2、探索立体图形的空间定位原则。
3、提供相关实践指导,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立体图形的定位方法。
二、教学内容1、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征立体图形是在三维空间中存在的实体,其具有长、宽、高三个维度,并且可以通过旋转或折叠改变其形状。
与二维图形相比,立体图形在其空间性质和视觉特征上有很大的不同。
2、空间定位原则的探索在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后,我们需要了解空间定位原则,从而能够准确地描述和定位立体图形的位置和方向。
空间定位原则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方向感知:方向感知是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中的朝向和方向。
比如,可以通过顶点、边或面的方向来确定立体图形的朝向和方向。
(2)面的关系:面的关系是指立体图形各个面之间的坡度和伸缩程度。
掌握这些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描述立体图形的形态和空间结构。
(3)构形距离:构形距离指的是两个立体图形之间的距离和位置关系。
通过掌握构形距离,我们可以准确地描述并比较不同的立体图形之间的位置和方向。
三、实践指导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来探索立体图形的空间定位原则:1、绘制立体图形并进行旋转、翻转、平移等操作。
通过手工制作或使用绘图软件绘制立体图形,并进行一系列的操作,例如旋转、翻转、平移等操作,来感知立体图形的朝向和方向,以及不同操作对形态的影响。
2、比较不同的立体图形之间的位置和方向。
制作不同的立体图形,并比较它们之间的位置和方向关系,通过观察不同的构形距离、角度和面的关系等因素来比较立体图形。
3、寻找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探索立体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建筑结构、机械工程、产品设计等领域,了解如何在实际应用中正确地描述和定位立体图形。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在课堂中,老师可以对立体图形的概念、特征进行讲解,并提供基本的空间定位原则,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为后续实践探索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
第1课探索立体空间(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平行透视作图法再现六面体的功能,感受用科学方法艺术的表现空间层次的神奇魅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平行透视的知识,知道视平线、消失点和消失线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平行透视来表现六面体。
过程与方法:观察立体物,归纳立体物的平行透视现象,设置视平线、消失点和消失线,绘制六面体或方形空间。
二、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透视现象,掌握作图方法
三、教学难点:
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艺术作品创作中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和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画一画教师准备的石膏六面体,学生普遍不会画,激起学生想知道怎么画的求知欲。
教师出示的正确画法进行对比,引出课题《探索立体空间(一)》
二、新授
1、掌握基础知识
什么透视现象?(图片欣赏)
站在铁轨中间,向远处望去,你就会发现脚下的枕木越往远处就变得越小。
两边的树也是如此。
以类近大远小的现象,称为透视现象。
有高度、宽度和深度的立体空间,也称为三维空间。
产生透视的原因是距离(还有高度和方向),学习透视的意义是创造空间感。
什么是视平线:P5
什么是消失点:P5
实例巩固
2、学习平行透视
学生观察平行透视下的石膏体,引出平行透视相关知识
什么是平行透视?
平行六面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而另一个面与画面成90度角。
平行透视特点:一个消失点,一个面与画面平行
3、加深印象
实例巩固:《方体建筑的平行透视现象》和《方盒的平行透视》
4、画一画平行透视
教师演示并讲解作画步骤
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绘制平行透视下的六面体
三、作业
《长长的走廊》、《运用平行透视规律绘制的作业》、《方盒的平行透视》任选其一临摹四、小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