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校本课程

合集下载

新高中历史读写校本课程

新高中历史读写校本课程

新高中历史读写校本课程介绍新高中历史读写校本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读写能力而设计的一门课程。

通过该课程,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同时提升他们的写作和阅读技巧。

本文档将介绍该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

目标新高中历史读写校本课程的目标如下:-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兴趣-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和研究能力内容该课程将包括以下内容:1. 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将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了解他们的背景、影响和贡献。

2. 文化和社会:学生将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和社会制度,了解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3. 文献阅读和分析:学生将研究如何阅读和分析历史文献,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4. 撰写历史论文和报告:学生将研究如何撰写历史论文和报告,包括选题、调研、写作结构和引用方法。

5. 独立研究项目:学生将有机会进行独立历史研究项目,提高他们的研究和学术能力。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和内容,教师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学生将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发现,促进合作研究和互动交流。

- 文献阅读和分析:学生将阅读和分析历史文献,并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 写作练和反馈:学生将进行写作练,并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反馈,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 独立研究项目:学生将进行独立研究项目,并在学术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研究报告,并参与学术展示和评议。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学生将获得全面的历史知识,提高其读写能力和学术素养。

中国历史校本课程

中国历史校本课程

《中国历史》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中国历史适用年级八年级总课时22课时课程简介(200字内)中国近代史介绍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到新中国成立前的这一段历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

背景分析(500字内)目的和意义:1、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文献资料,欣赏影视作品,参观历史遗迹,了解中国近代历史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内在联系。

2、能够阅读和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从多种角度思考历史问题,尝试对历史问题进行客观的解释,做出正确的评判。

学情分析:1、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

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学习,解决相关问题;采用六人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合作方式完成小课题的探究,逐步锻炼收集与处理科学信息、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通过积极参加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等历史活动,学以致用,提高语言表达概括能力。

3、通过收集老照片、老物件,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历史遗迹等,增强学习历史的直观性。

资源分析:1、学校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各种教学设备,教师自制教具、模型以及学校图书馆的期刊与书籍来完成课程规定的课堂教学、探究活动。

2、社会资源:广泛利用博物馆、历史遗迹等开展实践和探究活动。

3、信息化资源:科学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软件、课件及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充分利用相关视频,图片,形象直观的展现历史史实。

4、个人和家庭资源:利用家中的材料、图书开展相应活动,并可将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和体验相互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课程目标1、能够归纳中国近代抗击西方列强侵略的史实,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能归纳、分析中国近代社会各阶层探索近代化的历程,知道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

3、能够对中国近代落后原因进行分析,认识近代中国遭受过的深重苦难史国内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和外国列强入侵造成的。

小学历史校本课程低年级

小学历史校本课程低年级

小学历史校本课程低年级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小学历史校本课程在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小学历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的事件和人物,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在低年级,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基本认知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 我们的祖先:介绍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家族的故事,培养学生对家庭历史的关注和尊重。

- 过去的生活:讲解过去人们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和娱乐活动,以了解和比较过去与现在的异同。

- 重要的人物:介绍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国家的创建者、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激发学生对英雄和成功人士的敬佩和追求。

- 历史事件:简要介绍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国家的独立、战争的发生等,让学生对历史的变迁有初步的了解。

- 多媒体资源:使用图片、视频和互动游戏等多媒体资源,增加学生对历史内容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目标在小学历史校本课程的低年级教学中,我们的目标是:-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 帮助学生认识家庭历史的重要性,并尊重他人的家庭历史。

-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了解过去与现在的差异。

- 提高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佩和向往。

-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初步认知和理解。

教学方法在小学历史校本课程的低年级教学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观察和讨论: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讨论过去的生活方式和重要人物。

- 故事讲述: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引导学生了解和记忆历史事件和人物。

- 多媒体资源:使用多媒体资源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 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历史相关的手工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总结小学历史校本课程的低年级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引导他们了解过去的人物和事件,以及认识家庭历史的重要性。

通过观察、讨论和多媒体资源的使用,我们将帮助学生在低年级建立起对历史的基本认知和思考能力。

校本课程 趣味历史 四年级

校本课程 趣味历史 四年级

校本课程趣味历史四年级
介绍
本文档是关于四年级校本课程《趣味历史》的详细介绍。

该课程旨在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历史的重要性。

以下是该课程的内容和研究目标。

内容
1. 古代文明
- 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学生将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如埃及、希腊和罗马等。

- 学生将参与模拟考古挖掘活动,了解考古学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 通过阅读古代神话故事,学生将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

2. 名人传记
- 学生将研究并撰写一份著名历史人物的传记,如中国历史上的孔子、诸葛亮等。

- 通过研究这些名人的生平事迹,学生将学会欣赏和尊重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 学生还可以通过展示他们撰写的传记,增强他们的演讲和表达能力。

3. 历史地图
- 学生将研究如何阅读并绘制历史地图,了解不同时期的地理界限和变化。

- 通过制作和分享自己的历史地图,学生将加深对历史事件和地理位置的理解。

4. 时间线和事件检索
- 学生将研究如何制作时间线和事件检索表,以便更好地组织和记忆历史事件。

- 通过合作项目和小组研究,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

研究目标
通过参与《趣味历史》课程,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下研究目标:
1.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和欣赏;
3. 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地理和时空思维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希望通过《趣味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将更加热爱历史,认识到历史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并培养出对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人文历史类校本课程设计

人文历史类校本课程设计

人文历史类校本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人文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掌握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人文历史的基本知识,理解我国历史的演变脉络,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掌握历史的基本研究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课堂讨论、研究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人文历史,使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我国的历史为主线,涵盖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部分。

内容主要包括:1.古代部分:讲述中国古代的历史,包括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遗产。

2.近代部分:介绍我国近代的历史,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

3.现代部分:讲述我国现代的历史,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等重要历史事件。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主要包括: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2.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4.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历史实验,体验历史的真实情况。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主要资源有:1.教材:选用权威的人文历史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4.实验设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遗址等,亲身体验历史的真实情况。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新学期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新学期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新学期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课程的校本化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和文化的了解,本校制定了新学期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二、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1. 提供丰富全面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2. 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历史的认识;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内容和教学方法1. 内容:课程内容将涵盖本地历史、国家历史和世界历史三个层面,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内容。

2.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实地考察等,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四、实施步骤1. 制定教材:编写符合校本课程需求的历史教材。

2. 培训教师:组织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3.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课程要求,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表。

4. 实施教学:根据计划进行教学活动,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学生互动。

5. 评估与反馈:定期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反馈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评估方法1. 考试评估:定期进行历史考试,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 作业评估:布置历史作业,通过作业评估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实践评估:通过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对历史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六、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本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预期能够达到以下效果:1.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了解程度显著提高;2. 学生的历史思考和分析能力得到有效培养;3.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明显提升;4. 学校的历史校本课程实施得到较好的效果和反馈。

结论通过本实施方案的实施,有望在新学期内使学生对历史课程产生更高的兴趣与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历史思考和分析能力,并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推动学校历史校本课程的发展。

以上是新学期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合作!*注:该文档仅供参考,实施时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教案
教学内容: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兴起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重要人物、事件等知识;
3. 能够理解和分析古希腊和罗马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哲学思想;
2. 罗马的共和政体和征服扩张。

教学难点:
1. 理解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影响;
2. 分析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异同点。

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料:PPT、教材、图片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出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兴起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20分钟)
1. 介绍古希腊文明的起源和特点;
2. 讲解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哲学思想;
3. 介绍罗马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历程;
4. 讲解罗马的共和政体和征服扩张。

三、讨论(15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异同点;
2. 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古希腊和罗马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四、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短文,包括对其起源、特点和影响的描述。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希腊和罗马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修养。

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推进历史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文化传承能力,我
们制定了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构建具有时代特色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历史学科教育体系。

首先,我们将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

历史课程应当贯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
世界历史发展的主线,突出历史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我们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历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习,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我们将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丰富历史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同时,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历史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在评价体系上,我们将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头答辩,
我们还将引入课堂表现、作业表现、课外阅读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历史学习成果。

同时,我们也将注重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注重学生的历史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最后,我们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通过
定期的教研活动和专业培训,不断提升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历史教育服务。

总之,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推进历史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历史
素养和历史文化传承能力。

我们将不断完善和调整该方案,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历史教育服务,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

标题: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发历史校本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和实施这一课程。

我们强调了校本课程开发对于提升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一、引言历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供了对过去的理解,也为学生提供了对现在和未来的视角。

然而,传统历史教学往往局限于教材,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兴趣和经验。

因此,开发历史校本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历史校本课程的设计1.课程目标的设定:我们的历史校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理解和解释历史事件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2.教学内容的选择:我们选择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且与学生的生活和未来发展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如地方历史、社会变迁等。

3.教学方式的创新:我们尝试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如实地考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增加课程的互动性和实践性。

三、历史校本课程的实施1.课堂教学: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和活动,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2.实地考察:我们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历史遗址,让他们亲自感受历史的痕迹,增强对历史的直观理解。

3.小组讨论:我们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各自对历史的看法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效果与反思实施历史校本课程后,我们观察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有了显著提升。

同时,他们也开始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等。

对此,我们进行了反思并调整了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结论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历史理解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初中历史校本课教案

初中历史校本课教案

初中历史校本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华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2. 掌握中华古代文明的特点和贡献。

3. 培养学生对中华古代文明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1. 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2. 中华古代文明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教学难点:
1. 掌握中华古代文明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2. 理解中华古代文明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准备:
1. 教材《历史》
2. 多媒体设备
3. 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中华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25分钟)
1. 介绍中华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2. 分析中华古代文明的特点和贡献。

3. 讲解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三、讨论(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讨中华古代文明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性和价值。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调研或写作任务,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古代文明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华古代文明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培养了对中华文明的兴趣和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激发他们对中华文明的广泛兴趣。

优秀历史校本课程

优秀历史校本课程

优秀历史校本课程优秀历史校本课程是指在学校设置的与历史相关的课程,具有一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特色。

这种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文化素养。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介绍优秀历史校本课程。

一、教学目标优秀历史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发展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优秀历史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基础知识:包括历史的概念、历史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的分类等;2.历史事件和人物: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生平事迹等;3.历史文化:包括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传承等;4.历史思维和方法:包括历史思维方式、历史研究方法等。

三、教学方法优秀历史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具体的教学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讲授法:通过讲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方式展示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四、评价方式优秀历史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应该全面客观,能够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

具体的评价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考试评价:通过历史知识考试,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2.作业评价:通过布置历史作业,评价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3.实践评价: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4.综合评价:通过学生的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和小组合作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方案 新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方案 新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方案新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方案一、方案背景为了更好地开展高中历史教育,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特制定本校本课程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研究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修养。

2. 原则:简洁性、针对性、实用性、综合性。

三、课程设置1.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 必修课: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共计500课时。

- 选修课: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需求,设置多元化的选修模块,如:文化史、经济史、政治史、艺术史等。

四、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1. 中国古代史:重点研究从远古先秦时期到清朝末年的历史事件、人物与文化。

2. 中国近现代史:重点研究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政治发展与经济建设。

3. 世界现代史:重点研究从欧洲文艺复兴到二战结束的国际关系、历史事件和文化交流。

4. 选修课内容和安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师资力量灵活确定。

五、教学方法与资源1.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

2.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课本、多媒体教具、实物文物、学术期刊等。

六、评价方式1.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项目研究、课堂表现、作业等。

2. 评价要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历史意识的培养。

七、实施与改进1. 学校应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教师培训、教材选用和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

2. 持续改进,根据实践情况对课程方案进行修订和优化。

以上即为本校本课程方案的概要内容,希望能为高中历史教育提供有益的指导。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方案模板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初中历史校本课程》二、课程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我校特制定本校本课程方案。

三、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 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课程内容1. 中国古代史:从夏、商、周到明清,重点讲述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 中国近现代史: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重点讲述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

3. 世界史:从古代文明到现代文明,重点讲述世界各国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4. 地方史:介绍我校所在地的地方历史,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五、课程实施1.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图片等,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

3. 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六、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参与活动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通过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教育部推荐的历史教材,并结合校本课程内容进行补充。

2. 多媒体资源:收集整理历史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丰富课程内容。

3. 校外资源:联系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的机会。

八、课程特色1. 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注重地方史教育,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3. 强调实践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历史。

初中历史学科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历史学科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历史学科校本课程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脉络,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发展趋势。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感。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及特点2. 鸦片战争与中华民族的觉醒3. 太平天国运动与洋务运动4.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5. 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6.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和特点,引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近代史的了解和认识。

二、主体教学(30分钟)1. 鸦片战争与中华民族的觉醒:教师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及影响,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觉醒。

2. 太平天国运动与洋务运动:教师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3.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教师讲解戊戌变法的经过及其失败原因,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 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教师阐述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5.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教师讲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要事件,培养学生对胜利的自豪感。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师介绍新中国成立的经过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三、课堂讨论与思考(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分享自己的观点。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近代史的发展趋势和启示。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历史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对历史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编写一篇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小论文,内容可包括对某一重要事件的看法、感受等。

2. 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或纪念馆,了解近代史的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和观点分享。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教案大全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教案大全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教案大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相关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对历史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历史材料,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2.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源:历史教科书、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 教学环境:保持教室安静整洁,确保教学效果。

3.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某个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
1. 开场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授课内容:介绍历史事件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让学生对事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历史事件中的关键人物、重要事件和影响,让学生理解事件的复杂性。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探讨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5. 总结提问: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历史知识。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提高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对历史的热爱和认识。

历史校本课程设计方案(共5篇)

历史校本课程设计方案(共5篇)

历史校本课程设计方案(共5篇)第一篇:历史校本课程设计方案历史校本课程设计:《中国现代人物研究》系列课程一、选题背景1、中国现代史在中国国家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国近现代史是我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渡的历史,而中国现代史更是记载了辛亥革命后现代民主政治以及现代化思想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我国目前发展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和挑战都是在那段转型期埋下的伏笔。

对中国现代史这一段历史时期进行讨论,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我国历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2、人物研究对于历史研究和学生历史理解的作用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生与发展的历史,故而从某种程度上说,一切历史都是人物史。

历史人物的思想、言行,以及他们所做出的决策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轨迹。

故而对历史长河中的人物进行研究有利于帮助学生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一种同情心和同理心。

同时,以人物为课程的主角,有利于丰富课程资源,提升课程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时代背景:民国热、知识分子研究热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对民国史和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研究热潮。

无论是学术探讨,还是通俗类的历史读物层出不穷。

本课程的设置也是迎合了社会大众对于这一历史问题的兴趣,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对社会上流传的通俗读物进行一定的甄别,引导学生从他们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进行历史思考。

4、与高中历史课相衔接在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中,中国现代史是缺失的,在1912到1937年间的历史中只有抗日战争出现在了课本里。

这就导致学生对中国现代史的认识和了解是很不够的。

希望通过这一系列课程可以对此进行一些弥补。

二、课程目标1、记住并能说出若干个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影响;2、通过对人物的具体分析,能理解在特定历史情境下不同人物做出的不同选择,并能够进行分析和评价;3、对中国现代史历程中国家转型的整个过程形成较为宏观的理解,能够对当下中国发展应如何应对西学与东学的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4、感悟历史人物为国家发展做出的牺牲与贡献,能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家国情怀。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历史》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发展脉络,提高历史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教学内容:一、中国古代史概述1. 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阶段划分2. 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二、夏商西周1.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2. 商朝的繁荣与衰败3. 西周的建立与分封制三、春秋战国1.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2. 百家争鸣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阶段划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难点:运用历史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视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3.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参考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发展脉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分享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1. 讲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阶段划分,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2. 讲解夏商西周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分析夏朝的兴衰、商朝的繁荣与衰败、西周的建立与分封制。

3. 讲解春秋战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了解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三、案例分析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如“烽火戏诸侯”、“商鞅变法”等,引导学生分析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人物,如孔子、墨子、老子等,分析他们的思想、贡献和影响。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阶段划分、重要事件和人物。

高中历史教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高中历史教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高中历史教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计划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和重要事件;- 理解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读当代社会问题;- 培养跨时空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培养良好的历史素养和文化意识。

2. 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 古代文明和历史进程;- 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发展阶段;- 国内外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研究。

3.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教师讲授;- 学生讨论和互动;- 视听材料的使用;- 小组合作研究;- 案例分析等。

4. 教学评估学生的研究成绩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 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课堂讨论和小组项目成果评估。

二、教案第一课:古代文明及历史进程概述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文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几个古代文明的代表性内容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理解历史进程的概念及其在不同文明发展中的表现。

教学重点- 古代文明的基本概念和代表性内容;- 历史进程的概念及示例。

教学内容1. 古代文明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几个古代文明的代表性内容的介绍;3. 历史进程的概念及相关示例。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 学生讨论和互动。

教学评估-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一份有关古代文明的简单报告;-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三、参考资料1. 教材:《高中历史教材》;2. 文献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教育资源网站等。

高中历史优秀校本课程

高中历史优秀校本课程

高中历史优秀校本课程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还可以引导我们思考现在和未来。

在高中阶段,历史课程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许多学校都开设了优秀的校本课程。

本文将介绍一门高中历史优秀校本课程的特点和意义。

这门优秀的校本课程名为《历史与人类文明》。

它的特点在于将历史与人类文明紧密结合,通过深入研究历史事件和人物,探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这门课程不仅注重历史的事实和数据,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首先,这门课程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课程设置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包括历史文献、图片、音频和视频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阅读历史小说和参观历史遗址等方式,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同时,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讨论,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其次,这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是指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研究,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历史事件和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这门课程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历史观点的辨析和历史问题的解决,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最后,这门课程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明的兴衰和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共同性。

这门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比较不同文明的历史和文化,帮助学生超越狭隘的民族观念,增强他们的全球意识和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优秀校本课程《历史与人类文明》通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教案(3篇)

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教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朝的建立背景、发展历程及盛世特征。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唐朝的盛世特征、重要历史事件及影响。

难点:唐朝盛世的原因及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历史图片、唐朝盛世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唐朝的历史,了解唐朝的盛世特征。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讲述唐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唐朝是如何从一个边陲小国发展成为繁荣昌盛的大国的?2.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

第二环节:新课讲解1. 唐朝的建立与发展- 介绍唐朝的建立者李渊,以及唐朝的都城长安。

- 讲解唐朝的疆域、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

- 引导学生思考:唐朝为何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2. 唐朝的盛世特征- 介绍唐朝的盛世时期,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

- 讲解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 引导学生了解唐朝盛世的特征。

3. 唐朝盛世的原因- 分析唐朝盛世的原因,如统治者明智、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

- 引导学生思考:唐朝盛世的原因有哪些?4. 唐朝盛世的影响- 讲解唐朝盛世对后世的影响,如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

- 引导学生思考:唐朝盛世对后世有哪些影响?第三环节:课堂活动1. 教师展示唐朝盛世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唐朝盛世的特征及原因。

3.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唐朝盛世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影响。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唐朝盛世的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2. 收集唐朝盛世的相关资料,整理成一份小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唐朝的盛世,使学生了解唐朝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及盛世特征,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和民族自豪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课程概况………………………………………………第一节概况………………………………………第二节随葬品………………………………第三节景区建设…………………………第四节发现过程…………………………………第五节挖掘过程…………………………………第六节陶埙……………………………第七节景点建设及资金拨付情况……………………火烧沟文化遗址【课程概况】火烧沟文化遗址是甘肃六大古文化遗址之一,出土于1976年。

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后期的人类文化遗址,距今约3700年。

该遗址位于玉门市清泉乡境内312国道边,范围约20平方公里,中心面积0.2平方公里,距玉门市区20公里。

因火烧沟文化的出土地周围是一片红土山沟,土色红似火烧,所以这一古文化遗址被考古界称为"火烧沟文化"。

1976年甘肃省文物考古队对其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在遗址中心边缘发掘古墓葬312座,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陶器、铜器、玉器、骨器和部分金银器。

因其遗址内有红土山沟,土色红似火烧,被考古界称为"火烧沟文化"。

概况火烧沟遗址以墓葬为主,已发掘清理出的古墓有312座,出土文物中彩陶、石器与金银器、铜器共存。

最为突出的当推大量的陶器,它们大多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其中不少属于珍品。

如人型彩陶罐、人足彩陶罐、鱼型陶埙、鹰嘴壶、三狗方鼎等已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出土的20多只陶埙是远古时代的一种吹奏乐器,是国内已经出土的古代乐器中年代较为久远的古乐器之一,极富特色。

鹰嘴壶、三狗方鼎等造型优美,制作细腻,形象逼真,表现了远古时期的火烧沟人高超的智慧和审美能力。

火烧沟出土的陶罐有98种,质地繁多,图案花纹各异,极具艺术性,富有观赏价值。

随葬品古墓中的随葬品有狗、猪、牛、马、羊等,其中羊骨多而普遍。

墓葬中的男女都佩带着金银首饰、松绿石珠、玛瑙珠等,证明当时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已经很发达了。

墓葬中男女的装束、发饰、发具等,都表现了古代游牧民族的一种风俗习惯。

联想其发达的畜牧业,这里很可能是古代羌族部落的生活遗迹。

景区建设为了充分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展示火烧沟文化的深厚内涵,1994年,玉门市人民政府投资70万元在原火烧沟文化遗址的西侧,建成火烧沟原始部落村。

该旅游景点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位于312国道10米处,内有展示原始部落生产、生活场景的展棚6个,文物展厅和展馆各1个,已及墓葬房、接待办公用房等设施,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绿化和美化。

随着火烧沟原始部落村的建设,这里的林业、交通、建筑、商贸、金融、餐饮、住宿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使过去的不毛之地,逐渐变成了丝绸之路上的现代驿站。

发现过程火烧沟,是玉门市清泉乡一个古老的地名。

因其地沟壑纵横,山峦起伏,而山沟山峁又多呈火红色,所以人们将其地命名为火烧沟。

1976年,玉门市清泉公社计划修建公社中学,并将建校地址选定在了公社以东的一片古墓群上,该古墓群就坐落在距公社驻地只有几百米的火烧沟。

修建计划付诸实施后,当破土动工、平整地基的命令一发,施工队伍很快地便在距地表不深的地方挖出了一些石制器具、陶罐和铜制品。

当时的施工队伍和公社领导并不知道这是一个古文化遗址,所以工程照常进行。

为了争取时间,早日完成修建任务,施工队还开来了推土机,把一些凸起的墓葬推平。

在推土机作业和人工开挖地基的过程中,大多数的出土文物被破坏,少量完好的文物,被人们因好奇而拿去争相传看。

幸运的是当时有几个兰州下乡知识青年正在清泉乡插队落户,其中有名男知青无意中到了施工现场。

当他看到那些支离破碎的陶罐后,马上想到自己的一个亲戚是搞考古的,曾给自己讲过许多考古学方面的知识,自己也见过许多从其他地方发掘出来的文物。

而眼前这些支离破碎的陶片,都应该是些珍贵的文物,可却遭到了如此大的破坏,实在有些可惜。

于是捡了一些,拿回到了知青点。

不久,这位家在兰州的知识青年回家时,把这些陶罐带回了兰州,并把它们送到了在考古队工作的亲戚那儿鉴定。

考古队的那位同志一看,便断定这是一些年代非常久远的文物,立即将此事报告了省文物考古队。

过了几天,省文物考古队便派人下来实地查看。

得到了情况属实的报告后,省文物考古队便报省文化厅批准,正式组织人力前来玉门发掘。

于是,甘肃6大古文化遗址之一的火烧沟遗址发现了,这是建国后甘肃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由于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后期,人们脑海中"破四旧"的思想意识还很浓厚,很少有人有"文物保护"这个概念。

加之这个遗址的文化价值发现迟,报批手续又很繁琐,所以等到省上组织人力前来玉门发掘时,清泉公社的中学已经落成了。

因此,火烧沟遗址的发掘工作,实际上是以已经落成的清泉中学为中心,在中学周围的白土梁、骟马城、惠回堡一带开展的,而遗址的中心,也许就在已经建成的清泉中学下面。

挖掘过程火烧沟遗址的发掘工作,是在省文物考古队的专家的带领下开展的。

从遗址的发掘情况看,整个遗址主要是墓葬群,而墓葬又分上中下3层。

最上面的一层,离地面约30到100公分;处在中间的一层,离地面约1到2米;最下面的一层,基本都在2米以下。

考古工作者对上中下3层墓葬进行了清理,共出土了312座古墓。

据考古专家推断和碳同位素测定,处在上面的一层,主要是魏晋墓和汉代墓;处在中间的一层,多数是汉代墓;而最下面的一层,为新石器时代后期的墓葬,距今约3700年左右,约与夏代同时。

因此,火烧沟遗址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它的第三层。

专家们认为,这一文化遗址基本属于齐家文化类型,但有些方面又很独特,便因其地命名为"火烧沟文化"。

火烧沟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锄、刀、斧、镰、锤和磨盘等农具,这些农具大多数是石制器具,也有不少铜制器具,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工具已有较大进步。

在许多陶器和棺木中,贮存着栗粒和植物种子。

在部分墓坑中,还出土了制作精美彩陶方杯、人形陶罐等酒器。

酿酒业的出现,是农业有相当发展的标志,这说明在当时的玉门已经有了较为发达的原始种植业。

火烧沟遗址的墓葬中,用大量的羊作随葬品,出土了大量的羊头、羊骨,并伴有猪骨、牛骨、马骨和狗骨。

其中第277号墓用羊多达44头。

这一情况说明当时玉门的畜牧业是相当发达的,而且是最主要的经济门类。

火烧沟遗址中,还出土了20多个彩绘陶埙。

埙体呈鱼形,以交叉的双条黑线修饰表面,装饰简约,形体美观。

张开的鱼嘴是吹孔,埙体上有3个音孔,能吹宫、角、徵、羽4个骨干音,有的埙还能吹出清角,说明当时至少已经有了以宫、羽为主的四音阶调式,陶埚已经发展成了相当规范的乐器。

火烧沟遗址墓葬的形式,大多是竖井带台的侧穴墓,墓坑大多都是东西方向,呈长方形,并且尸骨都是头东脚西,这显然体现了少数民族的一种葬俗。

佩带金银首饰并用其作陪葬品,是火烧沟遗址的一大特点。

在许多墓坑中,死者不论男女,大多佩带金耳环。

有一部分墓葬,无论男女,都在头部有一枚骨针,似为古人的椎发工具。

鼻饮环,发椎结,耳垂金银铜宝,显然是一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

联系我国古代典籍中夏商之时甘青大部分地区都是羌族活动场所的记载,可以肯定,在中原地区的夏代末期,在西北地区的火烧沟生活的,一定是古代羌戎部落的一支。

陶埙远古洪荒之时,我们的祖先在狩猎耕作的闲遐时光里,总是要把生产进程中的艰辛、挫折、困难、胜利,生活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劳动历程中的的太多太多的感受,用艺术夸张的手法抒发和表达出来,将狩猎时的追杀与搏击,耕作时的努力与满足,以歌舞的形式加以讴歌、肯定,借以再现、总结、回味和感悟生产生活经历,安慰自己疲惫的身心,于是,古朴纯真而具有永恒魅力的原始音乐和舞蹈产生了。

而埙是当时最重要、最具表现力的吹奏乐器。

我们目前见到的最早的埙,是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埙,但它只能吹奏6、1或3、5两个音阶。

而玉门火烧沟出土的陶埙,已经能吹较为完整的五声音阶,其音阶发展已与现在的七音阶接近,音乐的表现力已大大增强。

玉门火烧沟遗址属于父系氏族社会晚期的文化遗址,距今约3700多年。

当时,在玉门火烧沟周围广阔的原野上,生活着被中原华夏部落称为西方牧羊人的羌氐部落。

他们在靠近白杨河和骟马河的高地上,搭建成半裸露半地穴式的窝棚。

白天,男人们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狩猎和放牧,为了向远处的同伴表达或相互协作、或互通有无、或共同回家的信息,便以陶埙为工具,吹奏着事先约定、彼此都能领会的声音,那嘹亮而悠远的埙声常常回响在圹野的高空。

女人们则在附近的河水冲积区去耕作,于是男人们的埙声便成了女人们的无线通讯工具和计时工具。

她们凭着这埙声,了解着男人们在外的安危;凭着这埙声,知道了应何时生火做饭。

晚上,当人们回到住地吃过晚饭后,就在黑色的天幕下,围坐在篝火旁,敲击着石头,吹奏起陶埙,跳跃奔放,扮演着各种飞禽走兽的形象和动作,再现着白天劳作时的场景,回味着收获过程中的艰辛和喜悦。

晚间的音乐和舞蹈,是他们睡前必不可少的文艺节目,犹如今天的乡村电影、露天舞会、卡拉OK演唱会等。

就是这些简单而又质朴、古拙而又率真,甚到野性十足的表演、亦或是发泄,安抚着他们在艰难中跋涉而倍受煎熬的心灵。

只有在这种亦歌亦舞的狂欢中,他们的神经得到了松弛,精神得到了振奋。

于是,陶埙就成了给他们带来欢乐、带来愉悦的精美器物,即使进入墓坑,也还要带上陶埙陪葬,所以在火烧沟遗址中,发掘出了20多枚陶埙。

景点建设及资金拨付情况概况火烧沟文化遗址是甘肃省六大古文化遗址之一,是火烧沟文化的主体,属于新石器时代后期,距今约3700年。

该遗址位于玉门市清泉乡境内312国道边,范围约20平方公里,中心面积0.2平方公里,距玉门市区20公里。

1976年甘肃省文物考古队对其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在遗址中心边缘发掘古墓葬312座,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陶器、铜器、石器、玉器、骨器和部分金银器。

因其遗址内有红土山沟,土色红似火烧,被考古界称为"火烧沟文化"。

1981年9月10日,火烧沟文化遗址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自1976年发掘以来,甘肃省文物考古所对该遗址出土文物进行了长达23年的研究,认定其价值极高,与著名的齐家文化、四坝文化、马家窑文化等齐名,而且由于该遗址中心部分尚未发掘,面纱未全部揭开,研究结果未完全出来,其历史文化价值远不止于此,完全可以达到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档次。

文物火烧沟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中最为突出的当推大量的陶器,它们大多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其中不少属于珍品。

例如人型彩陶罐、人足彩陶罐、鱼形陶埙、鹰嘴壶、三狗方鼎等已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中人型彩陶罐1989年出土后,于1990年由国家文物局、甘肃省文物局推荐,在北京十一届亚运会期间进行了展出,为当时甘肃省选送的8件精品文物之一,现存于北京国家博物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