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9神经系统
生理学习题集及答案《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名词解释:1、轴浆运输:神经轴突内的胞质颗粒表现为经常地从胞体到末梢(顺向)或从末梢到胞体(逆向)流动的现象。
2、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神经对所支配的组织除能发挥其功能性作用外,还能经常性地释放某些物质,持续地调整被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影响其持久性的结构、生化和生理的变化,称为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3、突触:一个神经元的末梢与其他神经元发生功能联系的部位。
4、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5、突触的可塑性:在一些条件下突出的功能和形态能够发生持久性改变的现象。
6、神经递质:是指由神经元合成,突触前末梢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并产生突触后电位的信息传递物质。
7、肾上腺素能纤维:能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为递质的神经末梢,称为肾上腺素能纤维8、受体: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进行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蛋白质。
9、反射中枢: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10、中枢延搁:兴奋通过反射中枢时比较缓慢的现象。
11、突触后抑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并释放抑制性递质,引起与中间神经元构成突触联系的突触后膜产生IPSP,从而使突触后抑制神经元呈现抑制效应。
这种抑制过程称为突触后抑制。
12、特异性投射系统: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称为特异性系统。
13、痛觉: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时引起的一种不愉快感觉,常伴有情绪反应和防卫反应。
14、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者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
15、运动单位:一个脊髓a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构成的一个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16、脊髓休克:是指人和动物的脊髓在与高位中枢之间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17、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侧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人体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感知外部环境 ,控制身体运动,调节内脏活动,以 及进行认知和情绪等活动。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 元的形态多样,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胞体的大小差异很大,直径在4~ 120μm不等。突起形态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
植物性神经系统主要调节内脏、血管和腺体的活动,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适应外环 境的变化。其功能具有双重性,即既有兴奋作用又有抑制作用,以拮抗方式调节内脏器官 的活动。
04 感觉神经系统
感受器的类型与功能
温度感受器
感受温度刺激,如 冷觉、温觉。
化学感受器
感受化学物质刺激, 如味觉、嗅觉。
01
02
03
脊神经的组成
脊神经由前根和后根在椎 间孔处汇合而成,前根属 运动性,后根属感觉性。
脊神经的分布
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即刻分 为前支、后支,每支内均 含传入、传出纤维。
脊神经的功能
脊神经主要支配躯干和四 肢的肌肉运动和皮肤感觉。
脑神经的结构与功能
脑神经的组成
脑神经是与脑相连的周围 神经,共有12对。
脑神经的分布
脑神经主要分布于头面部, 部分分布于胸、腹腔脏器。
脑神经的功能
脑神经主要支配头面部器 官的感觉和运动,以及部 分内脏器官的感觉和运动。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组成
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分布
交感神经纤维几乎分布于全身各器官,而副交感神经纤维则较局限,主要分布于头面部、 内脏和血管等处。
人体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ppt课件
情绪与行为的神经基础主要涉及边缘系统,包括杏仁核、海马、扣带回等结构。这些结构参与情绪的识别、表达和调 节等过程,同时也与行为决策和动机等密切相关。
情绪与行为的相互作用
情绪可以影响行为决策和执行,同时行为也可以反过来影响情绪体验。例如,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个体 的探索和创新行为,而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导致个体的退缩和回避行为。
学习与记忆的神经基础
大脑皮层是学习与记忆的主要神经基础,尤其是前额叶、颞叶和顶叶等 区域。此外,海马、杏仁核等结构也参与学习与记忆过程。
语言与认知
语言的定义和要素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音、词汇和语法三要素组成。
语言处理的神经机制
语言处理涉及多个脑区,包括布洛卡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威尔尼克区(听觉性语言中 枢)和角回(视觉性语言中枢)等。这些区域分别负责语言的产生、理解和书写等功能。
运动单位
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 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功能 单位。
运动神经元
位于脊髓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核 内的神经元,负责将神经冲动传 导至肌肉或腺体,引起肌肉收缩 或腺体分泌。
运动传导通路
上运动神经元
起自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 其轴突组成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
下运动神经元
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 出的神经轴突,是接受锥体束、锥体 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来的冲动的 最后共同通路。
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应急反应,动员机体潜能,适应环境急骤变化
副交感神经系统
休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中枢控制
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等 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人体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题及答案
《人体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题及答案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特异性投射系统2.非特异投射系统3.牵张反射,4.肌紧张5.腱反射6.条件反射7.去大脑僵直二、填空题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突触传递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易疲劳。
3.胆碱能M型受体的阻断剂是_______________,N型受体的阻断剂是_______________;肾上腺素能α型受体的阻断剂是_______________,β型受体的阻断剂是_______________。
!4.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大脑皮质既处于_______________,又能产生_______________。
5.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是通过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完成的。
6.正常成年人的脑电图一般可以分为四种基本波形:____波、_____波、______波、______波。
正常人在安静、清醒、闭目状态时,所记录的脑电图主要是_____波。
7.第一信号系统是指对________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指对__________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
8.反射弧中最容易出现疲劳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
9.心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_______________、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_______________、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1.在化学突触传递的特征中,错误的是()'A.总和B.后放C.双向性传递D.兴奋节律的改变E.对内环境变化敏感2.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A.传入与传出纤维的传导速度B.中枢突触的多少"C.刺激的强弱D.感受器的敏感性E.效应器的敏感性3.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A.乙酰胆碱B.肾上腺素C.去甲肾上腺素D.乙酰胆碱和肾上腺素.E.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4.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婴儿的吸吮反射B.眨眼反射C.跟踺反射D.屈肌反射E.见酸梅出现唾液分泌反射5.下列哪项不是脊休克的表现()!A.血压下降B.粪尿积聚C.发汗反射消失D.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肌紧张减低或消失E.动物失去一切感觉6.下列哪项不属于牵张反射()A.肌紧张B.跟踺反射}C.膝跳反射D.条件反射E.肱三头肌反射四、问答题1.简述兴奋性突触传递与抑制性突触传递的主要不同点。
解剖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
(2)与躯体运动有关:
其对骨骼肌的调节作用,主要是 其下行纤维(网状脊髓束),终
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r细 胞)。
(3)参与调节内脏活动:
脑干网状结构中有呼吸中枢、血 管运动中枢、血压调节中枢和呕 吐中枢等(生命中枢)。
髓节段。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第1—第4颈节 第5颈节—第4胸节 第5—第8胸节 第9—第12胸节 第1—第5腰节 全部骶节和尾节
椎骨的椎体 第1—第4颈椎 (一对一) 第4颈椎—第3胸椎(高一) 第3—第6胸椎 (高二) 第6—第9胸椎 (高三) 第10—第12胸椎 第12胸椎和第1腰椎
神经核—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集中形
成的灰质团块
白质—神经纤维集中处色泽白亮
纤维束—起止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
维集合成束
神经系统
网状结构——灰质、白质混合形成
的结构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节—神经元胞体集中处形成的
结节状结构
神经—神经纤维聚集成束,并被结
缔组织包裹形成圆索状的
结构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四脑室向上经中脑水管通第三脑室,向下通脊髓中央管,并借 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脑干内构特点
1.由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构成。 2.中央管开放形成第四脑室底(菱形窝), 使灰质核团由腹背方向排列变成内外方向排 列。感觉柱位于界沟的外侧;运动柱位于界 沟的内侧;与内脏相关的靠近界沟;与躯体 相关的则远离界沟。 3.神经纤维左右交叉(锥体交叉、内侧丘系 交叉、三叉丘系交叉、斜方体、小脑上脚交 叉)使灰质柱断裂成细胞团块。即包括脑神 经核、非脑神经核、网状核、中缝核。
-考研-西医综合-章节练习-生理学-(九)神经系统(共94题)
-考研-西医综合-章节练习-生理学-(九)神经系统(共94题)1.与眼视近物所作的调节无关的反射活动是解析:略答案:( C )A.双眼会聚B.晶状体变凸C.瞳孔对光反射D.瞳孔调节反射2.能阻碍突触前末梢释放递质而影响突触传递的物质是解析:略答案:( C )A.α-银环蛇毒B.有机磷酸酯C.肉毒梭菌毒素D.三环类抗抑郁药3.能改善帕金森病运动减少症状的药物是解析:略答案:( D )A.利血平C.育亨宾D.左旋多巴4.能改善舞蹈病运动增多症状的药物是解析:略答案:( A )A.利血平B.哌唑嗪C.育亨宾D.左旋多巴5.痛觉敏感器所具有的生理特性包含解析:略答案:( ABC )A.适宜刺激B.换能作用C.编码作用D.快适应现象6.易化肌紧张的中枢部位有解析:略答案:( AC )A.前庭核B.纹状体C.小脑半球中间部D.大脑皮层运动区7.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部位延髓(P181)(D错)是调节呼吸循环的基本生命中枢。
答案:( C )A.枕叶皮层B.外侧膝状体C.中脑D.延髓8.视网膜中央凹处视敏度极高的原因是解析:视网膜中央凹处大量分布且仅分布有视锥细胞,视锥细胞直径小,与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形成单线联系(D对),这种联系方式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是视网膜中央凹处视敏度较高的原因。
答案:( D )A.感光细胞直径小,感光系统聚合联系B.感光细胞直径大,感光系统单线联系C.感光细胞直径大,感光系统聚合联系D.感光细胞直径小,感光系统单线联系9.在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中,属于气传导的有解析:气传导是指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骨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卵圆窗膜进入耳蜗的传导途径,即声波-鼓膜-听骨链-卵圆窗膜-耳窝内淋巴的传导途径属于气传导(A对)。
此外,鼓膜的振动也可引起鼓室内空气的振动,再经圆窗膜传入耳蜗,这一途径也属于气传导,即声波-鼓膜-鼓室空气-圆窗膜-耳窝内淋巴的传导途径也属于气传导(C对)。
骨传导是指声波直接作用于颅骨,经颅骨和耳蜗骨壁传入耳蜗的途径。
什么是神经系统
什么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系统,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组成。
它在人体内传递信息并协调各种身体功能,在我们的思维、感觉和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大脑是我们的智力和感觉运动的中心。
它分为大脑的两个半球,即左脑和右脑,每个半球又分为不同的叶片或叶状回。
左脑和右脑分别控制着身体的不同侧面,而叶片或叶状回则负责不同的功能,例如语言、记忆、情感等。
脊髓是主要负责将信息从大脑传递到其他身体部位的通道。
外周神经系统是连接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分的网络。
它包括神经纤维和神经节。
神经纤维分为两类: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
传入神经纤维将感觉信息从感觉器官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而传出神经纤维则将指令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到肌肉和腺体。
神经节是外周神经系统中聚集的神经细胞群,起到信息处理和传递的作用。
神经系统的核心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神经末梢组成。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体部分,树突和轴突则分别用于接收和传递信息。
神经末梢是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或靶细胞(如肌肉)之间传递信号的区域。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冲动传递信息。
当刺激接触到神经元的树突时,神经元会产生电化学反应,形成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随后沿着神经元的轴突传播,并通过神经末梢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或靶细胞。
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使神经系统能够高效地协调身体的各种生理和行为反应。
除了传递信息外,神经系统还参与许多其他重要的生理功能。
例如,自主神经系统负责调节心率、呼吸和消化等自主过程;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着内分泌活动;免疫神经系统参与调节免疫反应等。
总之,神经系统是人体内一个至关重要的系统,负责传递信息、协调身体功能,并参与各种生理和行为过程。
它的复杂性和精密度使得人类能够思考、感知和行动。
我们应该重视并保护好我们的神经系统,以维持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2024年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完整)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完整)一、引言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负责传递、处理和储存信息,以协调和控制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本课件旨在介绍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信号的产生、传递和处理过程。
通过学习本课件,您将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保持神经系统的健康。
二、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组成。
细胞体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负责维持神经元的生命活动。
树突是神经元的输入部分,负责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
轴突是神经元的输出部分,负责将神经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靶细胞。
突触是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或靶细胞之间的连接点,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2.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或树突组成的纤维状结构,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神经纤维分为有髓鞘和无髓鞘两种类型。
有髓鞘神经纤维的传递速度较快,主要负责传递长距离的神经信号。
无髓鞘神经纤维的传递速度较慢,主要负责传递短距离的神经信号。
3.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组成的复杂网络,负责传递和处理神经信号。
神经网络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负责处理和储存信息。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负责传递信息。
三、神经信号的产生和传递1.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神经元在静息状态下的电位差,一般为-70毫伏。
静息电位的存在是由于神经元细胞膜对离子的选择性通透性。
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差导致离子通过细胞膜,形成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神经元在兴奋状态下的电位变化,用于传递神经信号。
当神经元接收到足够的刺激时,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导致离子流动,使细胞内外的电位迅速反转。
这个过程称为动作电位的产生。
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速度可达每秒数十米。
3.突触传递突触传递是神经信号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当动作电位到达神经元的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产生新的动作电位。
神经9-生理学课件
突触小泡中兴奋性递质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Na+(主) K+通透性↑
Na+内流、 K+外流 去极化
EPSP
生理教研室 lixu
生理学课件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Ca2+内流:降低轴浆粘度和 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 突触小泡中抑制性递质释放
NE--------使输精管平滑肌收缩
神经肽Y (NPY)---不能直接收缩输精管,但可抑制 突触前NE的释放量
生理教研室 lixu
生理学课件
(4)神经调质的概念 神经调质的作用是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调节
和改变原有的突触传递效能,并不直接引起突触 后电位。
神经肽
生理教研室 lixu
生理学课件
2.中枢主要的神经递质
生理教研室 lixu
生理学课件
① 传入侧支性抑制(afferent collateral inhibition)
传入纤维兴奋某一中枢神经元的同时,其侧支兴奋另一抑制性 中间神经元,通过抑制性递质转而抑制另一中枢,后者常为功能相 反的中枢,故又称交互抑制(reciprocal inhibition)。
AB
A
B
生理教研室 lixu
机制生:理学课件先刺激轴B
轴B兴奋释放递质(GABA)
轴A部分去极化
B
在此基础上再刺激轴A
B
A
轴A产生AP幅度↓
A
轴A Ca2+内流量↓
轴A释放递质量↓ 胞EPSP幅度↓
特征:是去极化抑制。
胞不易总和达到阈电位而兴奋 = 胞抑制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①促代谢型受体:11种 ②促离子型受体:海人藻酸受体5种,AMPA-R4种 , NMDA-R6种。
46
三、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一)反射的分类
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生
来就有、数量有限、比较固定和形式低级的反射。 包括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等。
30
递质和调质的分类
分类 家族成员
胆碱类 乙酰胆碱
胺类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组 胺
氨基酸 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γ-氨基丁酸 类
肽类
下丘脑调节肽、血管升压素、催产素、阿片肽、脑 -肠肽、血管紧张素II、心房钠尿肽等
嘌呤类 腺苷、ATP
气体 一氧化氮、一氧化碳
脂类 花生四稀酸及其衍生物(前列腺素类)
糖尿病
6
2、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类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①生理完整性 ②绝缘性
③双向性 ④相对不疲劳性
7
(二)神经胶质细胞
1.在周围神经:
卫星细胞,又称被囊细胞 (Satellite cell;
Capsular cell)
施万细胞,又称神经膜细胞 (Schwann’s cell;Neurolemmal cell)
胞体
N元
树突
突起
轴突
4
神经元基本功能
接受刺激、传递信息 ①感受刺激 ②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③可将神经信息传给效应器
5
2、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类
功能:传导兴奋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 0.4~120m/s 影响因素: ①直径:正比; (有髓f)6×直径(m); ②有无髓鞘: 有髓Nf快(跳跃式传导); ③髓鞘厚度: 轴索/总直径=0.6时最佳 ④温度:一定范围内正比.
生理学【神经系统】名称解释总结.
生理学【神经系统】名称解释总结.生理学【神经系统】名称解释总结1.M样作用(毒蕈碱作用):M受体激活后可产生一系列的自主神经效应,包括心脏活动受到抑制,支气管和胃肠平滑肌、膀胱逼尿肌、虹膜环形肌收缩,消化腺、汗腺分泌增加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等。
2.γ-环路:由脊髓γ-运动神经元的传出纤维兴奋,使梭内肌纤维收缩,增加肌梭的敏感性,则可增加肌梭的传入冲动,从而使α-运动神经元兴奋,梭外肌收缩。
意义是使肌肉维持于持续收缩的状态。
3.γ-僵直(γ-rigidity):由于高位中枢的下行性作用,首先提高γ-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使其γ-纤维传出冲动增加,使肌梭敏感性提高,传入冲动增多,转而使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提高,α-纤维传出冲动增加,导致肌紧张加强而出现的僵直。
4.第二信号系统:由抽象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
人类在社会劳动和交往中产生了语言、文字,它们是具体信号的抽象。
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即具体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即抽象的语言图文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统称为第二信号。
6.电突触:以电紧张扩布形式传递信息的突触。
7.调质:能增强或削弱递质信息传递作用的物质。
由神经元合成,作用于特定受体,但并不在神经元之间直接起信息传递作用。
8.反射中枢: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9.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指由丘脑的第三类细胞群(主要是髓板内核群)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的区域,不产生特点的感觉,仅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的投射系统。
10.非突触性化学传递:某些神经元与效应细胞间无经典的突触联系,化学递质从神经末梢的曲张体释放出来,通过弥散,到达效应细胞,并与其受体结合而达到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效应。
11.后发放(after discharge):指在反射过程中,当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仍可在一定时间内发放神经冲动的现象,反射仍持续一段时间。
人体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
接受后根纤维,与内脏感觉有关。
位于骶2~4段,与内脏运动有 关(副交感的节前神经元)。
胸核
中间内侧核
中间外侧核
3、前角: 由运动神经元组成。
1)内侧群:支配躯干肌 2)外侧群:支配四肢肌
前角外侧群
前角内侧群
前角有两种运动神经元
1)α-运动神经元:
大型,支配梭外肌纤维, 直接引起运动。
2)γ-运动神经元:
腰骶膨大:与下肢的神经支配有关。 enlargement
后
脊髓圆锥:脊髓末端变细。
脊髓圆锥conus medullaris
正 中
终丝:连于脊髓下端的细丝。
沟
终丝filum terminale
表面有沟 前正中裂:内有脊髓前动脉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有脊神经前根穿出 后外侧沟:有脊神经后根进入
前正中裂
灰质后连合
合 灰质前连合
中央灰质
中间带 前索 后索 外侧索
白质前连
网状结构
在横切面上可见中央管,灰质在中央,白质在周围。
后角(后柱)
(一)灰质 中间带
侧角(侧柱)
前角(前柱)
灰质连合gray commissure
后角 posterior horn
中央管
中间带 intermediate zone
前角anterior horn
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3节(-3) 对第11、12胸椎
对第1腰椎
马尾: 脊髓节段高于同序数椎骨,而脊神经根仍然从相应的椎间孔 出椎管,以致腰、骶、尾部的脊神经在椎管内几乎垂直下行, 围绕终丝形成马尾。
马尾的临床意义:马尾位于终池的脑脊液中,临床 马
上在此穿刺比较安全。
尾
二、脊髓内部结构
生理学 神经
除嗅觉外的各种感觉传导通路都要在丘脑内换神经元,然 后向大脑皮质投射。
丘脑是最重要的感觉接替站,同时也能对感觉传入信息进 行粗略的分析与综合。
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一)特异投射系统:
除嗅觉外,各种感觉传入冲动由脊髓、脑干上行,到丘 脑换元后,发出特异投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 这一投射系统称为特异性投射系统。
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
(二)自主神经活动的生理意义
1、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范围较广泛,其作用是使机体 迅速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
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时,常伴有肾上腺髓质分泌 增多,故称这一系统为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2、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范围较小,其作用是促进消 化吸收、积蓄能量及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
脊休克表现:躯体和内脏反射消失、骨骼肌紧张下降, 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消失,尿粪潴留等。
脊休克产生的原因: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 调控。
三、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 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范围较大,分布于脑干中央区域的背
外侧部。 作用:加强肌紧张和肌运动。
(二)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 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较小,位于延髓网状结构的腹内侧部。 作用:抑制肌紧张和肌运动。
阻断剂:阿托品
1.胆碱能受体
(2)烟碱受体(N-R):能与烟碱结合的胆碱能受体,称为烟 碱受体。
分布:
N1-R受体:位于自主神经节细胞膜 N2-R受体:位于神经-肌接头的终板膜
作用:
Ach + N1受体→神经节细胞兴奋 Ach + N2受体→骨骼肌细胞兴奋
阻断剂 : N1和N2-R:筒箭毒碱 N1-R:六烃季胺 N2-R:十烃季胺
生理学中的神经系统
生理学中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内的重要调节系统之一,在生理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负责传递和集成信息,以实现机体各种功能的调控和协调。
本文将从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神经传递的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1.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组成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是体内信息处理和调控的中心。
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组成,分布于整个身体各个部位。
神经纤维负责信息的传递,而神经节则是神经元的重要聚集点。
2. 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具有三个基本功能:感觉功能、整合功能和运动功能。
感觉功能使人体能够接受来自外部环境和内部有害刺激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神经电信号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
整合功能指中枢神经系统对感觉信息的处理、分析和综合,产生相应的反应。
运动功能通过神经冲动的传递,使肌肉和腺体能够产生适当的运动和分泌。
3. 神经传递的机制神经传递是指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
它分为化学传递和电传递两种方式。
化学传递是指神经元通过突触间隙释放神经递质,将信号转化为化学物质,再通过受体结合并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电传递则是指神经元内部的电位变化通过细胞膜的电活动传递。
4. 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协调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实现对机体各种器官和组织的调节和协调。
例如,在运动功能中,大脑通过下达指令,导致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从而产生运动。
在整合功能中,神经系统对感觉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产生相应的反应,如疼痛的避免反射。
总之,神经系统在生理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作用,实现对机体内外环境的感知、调节和协调。
神经传递的机制以及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协调过程,使人体能够适应不同的生理状态和环境要求。
了解和研究神经系统对于深入理解生理学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的功能(多场合)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的功能引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的科学,其中神经系统作为生命体的控制中心,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对维持生命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在生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负责接收、处理和整合信息。
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组成,负责将信息传递到各个器官和组织。
二、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1.感觉功能神经系统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和内部环境的信息,如温度、压力、疼痛、味道等。
感觉神经纤维将这些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经过处理和分析,形成感觉体验。
2.运动功能神经系统控制肌肉和腺体的活动,实现生物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
运动神经纤维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递到肌肉和腺体,使其产生相应的收缩或分泌反应。
3.调节功能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
中枢神经系统可以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使生物体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4.认知功能神经系统参与思维、记忆、语言、情感等高级心理活动。
大脑皮层是认知功能的关键部位,负责处理复杂的信息,实现语言、记忆、情感等功能的集成。
5.生殖功能神经系统对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是生殖功能的主要调节途径,神经系统通过分泌激素,影响生殖细胞的和性腺的发育。
三、神经系统的功能分区1.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负责处理复杂的信息,实现认知功能。
大脑皮层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感觉区、运动区、联合区等,各功能区协同工作,实现各种生理功能。
2.间脑间脑包括丘脑、下丘脑和松果体等结构。
丘脑是感觉信息的传递站,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中心,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参与生物钟的调控。
3.中脑中脑包括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红核、黑质等结构。
中脑参与调节运动、姿势、视听等功能,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神经胶质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 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
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形成髓 鞘的施万细胞,神经节内的卫星细胞。 胶质细胞的特征:无树突和轴突之分,不能 产生AP,细胞间不形成化学性突触,普遍存 在缝隙连接,终生具有分裂增殖能力。
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回返性抑制 例:脊髓闰绍细胞对前角运动 神经元的抑制。 意义: 使神经元活动及时终止
2.突触前抑制
仅兴奋末梢A:运动神经元 产生EPSP
仅兴奋末梢B:运动神经元 膜电位不发生变化 末梢先兴奋B ,一定时间 后末梢再兴奋A:运动神经 元产生的EPSP明显减小
末梢A释放兴奋性递质,末梢B使末梢A释放的兴奋性递质 量减少,进而导致运动神经元产生的EPSP减少。
逆向轴浆运输(轴突→胞体)
运输被神经末梢摄取的物质,如神经生长因子、 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毒素等。
4.神经纤维对效应器的作用
功能性作用:神经纤维将兴奋传至神经末 稍,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改变受支配组织的 功能活动(如肌肉收缩,腺体分泌)。 营养性作用:神经末梢经常释放一些营养 性因子,持续地调节所支配组织内在的代 谢活动,持久性影响其结构和生理功能。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
AP传到突触前膜,前膜 Ga2+内流→前膜释放抑 制性递质,与后膜受体 结合→后膜Cl-内流,后 膜超极化,形成IPSP →IPSP总和,突触后神 经元兴奋性↓
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
一个突触后神经元常与 多个突触前神经末梢构成突 触,产生的突触后电位既有 EPSP也有IPSP。 突触后膜电位改变的总 趋势取决于EPSP和IPSP何者 占优势。
室管膜细胞 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元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胶质界膜
三、突触生理
1.突触(synapse):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 经元与效应器之间发生功能接触的部位。
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的突触也称为接头(如神经—肌接头)
2.突触的细微结构
突触前膜(前膜内侧轴 浆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和 含神经递质的囊泡) 突触间隙
递质共存:两种或两种以上递质(包括调质)共存 于同一神经元内的现象,协调某些生理过程。 递质的代谢:合成、储存、释放、降解、再摄取 和再合成。如ACh在突触间隙被胆碱酯酶水解, 突触前末梢重摄取NE
(二)受体(receptor)
受体: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递质、 激素等)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 殊生物分子。 配体: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化学物质。 激动剂 :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产生特定效应。 拮抗剂:与受体特异性结合,但不产生效应,同 时因占据受体而产生对抗激动剂效应。 受体调节:膜受体数量和亲和力发生改变。 受体上调:递质不足时出现。 受体下调:递质分泌过多时出现。
(三)主要的外周递质及其受体
1.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及其受体
胆碱能神经元:以ACh为递质的神经元 胆碱能纤维:以ACh为递质的神经纤维 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纤维 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如支配心脏、胃 肠道的迷走神经) 少数交感节后纤维(支配汗腺)
胆碱能受体:能与ACh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2.运动单位(motor unit)
概念:一个脊髓前角α 运动神经元(脑干运动
神经元)及此神经元所
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组成
的一个功能单位。
二、姿势的中枢调节
(一)脊髓的调节功能
1.脊休克 定义:脊髓与高位中枢断离后,断面以下脊髓 支配的躯体和内脏暂时丧失反射能力,进入无 反应状态。 原因: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控制。
(3)牵张反射的感受器:肌梭
肌梭传入纤维:终止 于脊髓前角α运动神 经元。主要作用是兴 奋α运动神经元。 支配梭内肌的纤维: 脊髓前角γ运动神经 元发出的γ传出纤维。
肌肉被拉长,肌梭 随之被拉长
γ传出纤维活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强
肌梭感受器兴奋 传入纤维
兴奋脊髓α运动神经元
肌梭所在的同一块肌肉肌肉收缩
(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Nervous System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一、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神经元功能:接受和传递信息。 2.神经纤维的功能:传导兴奋。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完整性;绝缘 性;双向性;相对不疲劳性。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与神经纤维 的直径、有无髓鞘和温度有关。
特点: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引起 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突触后膜产生IPSP
2. 突触前抑制(presynaptic inhibition)
结构基础:轴突—轴突式突触 机制: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导致 突触后膜EPSP下降。
1.突触后抑制
传入侧枝性抑制 例:屈肌反射 意义:使不同中枢间活动 相互协调。
非特异投射系统:丘脑非特 异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 层广泛区域的神经通路。
特异投射系统
非特异投射系统
传入信息 各种特异感觉的 非特异性,接受脑干网状 传入冲动 结构上行冲动
传入通路 三级神经元传递 多级神经元传递
丘脑核团 特异感觉接替核 非特异投射核 投射特点 点对点投射到皮 弥散投射到皮层广泛区域 层特定区域 作 用 产生特定感觉 维持皮层兴奋性,维持觉 醒状态 是产生特异感觉的基础
内脏病变 心 脏 牵涉痛部位 心前区、左肩、左上臂
胆囊炎 胆石症
阑尾炎 胃溃疡 胰腺炎
右肩区
上腹、脐周 左上腹、肩胛间
肾结石
腹股沟区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一、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
1.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 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
脊髓α运动神经元是躯体运动 和反射的最后公路。
神经纤维的分类:
根据传导速度:A,B,C三类,A又分为Aα,Aβ,Aγ,Aδ四个亚 类。多用于传出纤维。 根据直径和来源:Ⅰ,Ⅱ,Ⅲ,Ⅳ。多用于传入纤维。
3. 轴浆运输(axoplasmic transport):
定义:在轴浆内借助轴浆流动而运输物质的现象。
顺向轴浆运输(胞体→轴突)
快速顺向轴浆运输:运输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如递质囊泡、线粒体、分泌颗粒等 慢速顺向轴浆运输:轴浆内可溶成份随微管和 微丝等结构不断向前延伸而发生移动,
同侧(患侧)?
对侧(健侧)?
2. 丘脑的核团
丘脑是感觉的总转换站(除嗅觉外)
丘脑核群 功能作用
特异性感觉接替 各种特异感觉传导路径中转站
联络核
非特异投射核
感觉在丘脑与其它脑区之间的水平联系
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二)感觉投射系统
特异投射系统:丘脑特异 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至大 脑皮层特定区域的神经通 路。
根据痛觉性质:刺痛、灼痛、钝痛 根据致痛病因:外周性痛、中枢性痛、原因不明痛 根据产生部位:皮肤痛、躯体深部痛、内脏痛
3.内脏痛特点 ① 定位不准确,内脏痛最主要的特点; ② 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 ③ 对扩张、牵拉、痉挛、缺血、炎症刺激 敏感。对切割、烧灼等引起皮肤痛的刺 激不敏感。
4.牵涉痛(referred pain) 概念:某些内脏病变引起远隔体表部位疼痛 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三)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单线式联系:有较高分辨能力 辐散式联系:使与之相联系的 神经元同时兴奋或抑制 聚合式联系:使兴奋或抑制在 同一神经元上发生整合 链锁式联系:空间上扩大其作 用范围 环式联系:发生负反馈停止, 或正反馈使兴奋延续
(四)中枢抑制 1. 突触后抑制(postsynaptic inhibition)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一、躯体感觉的中枢分析
痛觉
浅感觉 躯体 感觉 深感觉
温度觉
粗略触—压觉 位置觉 运动觉 振动觉
本体感觉
精细触—压觉
神经元功能分类: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一)脊髓和丘脑对感觉的分析功能 1. 深、浅感觉的上传途径
精细触—压觉、 本体感觉
浅感觉: 传入纤维
先交叉后上行
2.脊髓对姿势的调节 屈肌反射——保护性反射 对侧伸肌反射——维持姿势
3.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
⑴概念:骨骼肌受外力牵拉,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 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⑵牵张反射分类
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表现为受牵拉肌 肉快速明显缩短。保护性反射。 肌紧张: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表现为受牵 拉肌肉紧张性收缩,阻止被拉长。维持姿势。
(三)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
第一感觉区(中央后回)
投射规律:
躯干、四肢部分交叉投 射,头面部双侧投射;
倒置的空间安排(头面 区内部正立); 投射区域大小与感觉分 辨程度有关。
(三)痛觉
1.痛觉: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一种复杂 的生理心理现象。 痛觉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是化学感受器。
2.痛觉的分类:
突触后膜(存在与神经 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的 受体或化学门控通道)
3.突触的分类
轴突—轴突式突触
轴突—胞体式突触
轴突—树突式突触
4.突触传递的过程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至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去极化 突触前膜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 突触小泡中的递质向突触间隙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通透性改变 EPSP
α1受体:突触后膜
阻断剂:酚妥拉明 α 受体:突触前膜 2 β1受体:心肌
β受体
β2受体:血管,子宫,小肠,支气管等
阻断剂:普萘洛尔 β 受体:脂肪 3
(四)中枢神经递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