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以“引导自学型课堂”推进“学生单元自主式”学习(合肥市行知学校 张正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引导自学型课堂”推进“学生单元自主式”学习
-----合肥市行知学校2010届实验班数学课堂改革纪实
合肥市行知学校张正茂
之所以把自己课堂的这次改革写成纪实,是因为我确实看到了孩子们的可喜的变化,而且有些变化是我意料之外的,还有这个实验虽进行近两年了,孩子们初中学习阶段已过大半了,也就意味着这个课堂的改革已过半个周期了,这次整理与提炼也算是自己对实验的中期系统的诊断、反思与评估吧。
一、改革的背景:
2010年暑期,当我接到学校带这一届实验班数学的工作以后,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课改到底改什么?老师们都知道,改课堂,那课堂怎么改?我的主要精力是用在让全体学生集中听讲,一起思考问题,维持教师良好的秩序,把活动控制在一个方向上,还是把我的精力集中在深入地观察每个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以诱发学习,组织交流各种各样的意见或发现,开展多样化的与学生的互动,让学习活动更丰富,从而让孩子们的经验更深刻?前者还是“穿新鞋,走老路”但后者与传统教学有着本质的变化,那就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酝酿中我的脑海中时而浮现何炳章的《教育原点》、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布雷氏中学、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小林宗作校长的巴比园中的孩子们的好奇、快乐与充实,于是在开学前的有一天,我在教学随笔上写下了两点:一、要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帮助孩子们用最少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对付应试,二、最大限度地拓展素质教育的空间,培养孩子们自信、有责任心、善于思考、善于表达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正是这两点成了我从事一切活动的中心或者总基调。
二、改革的铺垫:
一个班级50名孩子,小学毕业于不同的学校或者说班级,每位同学爱好和学习的习惯可以说没有相同的,可以说众口难调,真正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还是个新鲜的东西,这种学习方式的开展有两个要求比较高:一是阅读理解力;二是班级小组内的凝聚力。但恰恰刚刚跨入初中阶段学习的孩子们最缺乏这两种能力。于是从9月10日起和班主任陈静老师一起做两件事:一是建立班级图书角,和孩子们通读一本书,持续大力推动学生阅读;二是借鉴我校周向荣老师的小组捆绑评价经验,一切活动以组为单位进行评
价,包括每天的一日常规卫生、纪律、作业等,现在每周小组都要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本组的工作计划,计划制定好后,组员都要签字,一周的组内活动,按计划进行。前者侧重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增加孩子们的学习文化知识的智力背景;后者侧重于加强小组内孩子们的团结互助、相互接纳。
这样进行了两个月后,到2010年11月初,我就开始逐步对部分章节和课题试探自主学习实验,结果发现效果不是很好,虽然课堂上有读---圈----标----划---算,交流也热热闹闹,但总给我感觉还是表面现象,孩子们没有深入投入,通过我的细致观察发现:还是大部门孩子不会自学,缺乏方法的指导,导致自学课效果不佳,甚至一个组中有一个孩子有问题就会影响这一组,从而影响全班。这样就让我“重操旧业”,在这一届配套使用讲学稿继续实施何炳章先生的“自育自学”实验中的一个子课题:引导自学型课堂。对于这个实验我有了5年的经历,充分相信这种课型“明确自学重点”、“围绕重点自学”、“讨论自学未解”、“点拨自学得失”、“巩固自学成果”五个环节”有纲有线,环节环环相扣,对于孩子在课堂上自学能力的起始培养非常具有指导意义。讲学稿对于自学方法和习惯的形成,尤其是初期起到了夯实作用,因为它能够引导孩子自学重点是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更加有针对性自主学习。
三、改革的深入:
这样半年多下来,到2011年5月份,我基本做到了,每个单元的抽出几节由学生自学,力求做到不讲或少讲,一个星期8节数学课,尽量做到讲4~5节课,而且提前一个多月结束了学期新课任务,那时候,我明显地看出来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和活力,并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了,但对期末的检测结果还没有十足的把握,没想到就在2011年6月底的区统考中,班级平均分竟达到146.93分,优秀率和及格率都是100%,这样的结果为我在八年级继续加大改革试验奠定了信心和勇气。
在20111年暑假之初,我就向学校建议:到八年级把我班数学课由每周8节减少为6节,有的老师不可理解,都说越到高年级数学难度越大,课时虽不增加不能减少,但我还是决定每周拿2节课出来作为孩子们自己阅读。由于课时的减少,我不得不将课堂改革进一步深入,将试水到“深水区”----打破章节,进行单元式自主学习,每个小组集体准备一节内容,并派代表在全班授课,在学生授课所有章节后,我再利用一节课对本单元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提炼数学思想和方
法、常见问题的处理和经典题、易错题的讲解和强调,最后有学生命题小组自己命题进行单元测试。为了说清这一程序,我就八年级下册《四边形》单元举例如下:
【案例】八年级下册《四边形》,在教师用书上划分正常是21个课时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而在我班是这样进行的:安排2个课时连同晚上(家庭作业),每位同学将本单元通读自学一遍,并尝试完成课后的练习题;我再将本单元划分为7节分别为:多边形的内角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菱形、中心对称图形和梯形,抽课题分给班级有8个小组,但只有7节内容,对于相对重要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就由两个小组同时准备,待最后抽签登台上课。上课的基本要求两条:按教材设计讲清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讲透组内推选的关于本节知识的经典例题。我坐在教室后排听课,并适时给予点评或纠正,这一单元的学生上课占用7个课时。接着由我利用1个课时,对这一单元做系统提炼:这一单元是关于解决四边形的问题,总体思想是将四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来处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为:
依据“转化”的思想,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路及辅助线的作法有:
1.基本思路:梯形问题――→转化分割、拼接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
2.常见辅助线的作法:
最后我精讲了以下两道题:
1、如图所示△ABC 中,点O 是AC 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 作直线MN ∥BC,设MN 交∠BCA 的平分线于点E,交∠BCA 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
(1) 求证: EO=FO.
(2)点O 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 =DC =5,AD =6,BC =12.动点P 从D 点出发沿DC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Q 从C 点出发沿CB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B 点运动.两点同时出发,
当P 点到达C 点时,Q 点随之停止运动.
(1)梯形ABCD 的面积等于________;
(2)当PQ ∥AB 时,P 点离开D 点的时间等于______秒;
(3)当P 、Q 、C 三点构成直角三角形时,P 点离开D 点多长时间?
讲完之后,让孩子当晚就整理到自己的经典题集上去,最后用2个课时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