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球新石油危机及各国应对措施分析
2011年国际油价的基本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1年国际油价的基本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076a4db307e87101f6962a.png)
而 欧 洲 地 区仍 将 继 续 下 降 。 主 要 量 的 7 %。 这 0 沙特 石 油 需 求 增 长 主 要
( )0 世 界 经济 有 望 继 是受经 合组织 国家经济 增长缓慢 、 来 自石 化 行业 和 发 电行业 用 油增 一 21 1年 节能减排力度加 大影响所致 。 非经 加 , 中石化行业增长 7 其 万桶 /日, 续 恢 复 增 长 , 增 速 放 缓 , 面 临 但 仍 . 25
. . 79
91 .
17 _ 31 .
40 .
1 . 05
2O . 27 .
43 .
96 .
增 长率 为 42 . %,世 界银 行预 测 为
33 联 合 国 预 测 为 31 , 低 于 .%, .% 均
2 0 .0 7年 世 界 经 济 平 均 5O 0 32 0 . % 的增 长率。 ( 表 1 。 见 )
0 0年, 也明显低于过 去 5年的平 / 曰左右 , 长主要来 自中国 (5 增 4 万 预计 2 1 年 油价总 体仍将 上 2 1 0 1 日) 印度 (5万 桶 /日) 沙特 1 、 美 升 , 涨 幅 有 限 , 体 波 动 范 围 为 均 水 平 。 国 际 能 源 机 构 、 国 能 源 桶 / 、 但 总 0 1 1 1 7 .l 510美元 / ,均 价 为 8 .5美 情报 署和 欧佩克均 对 2 1 年 世界 (3万桶 /日)和 巴西 (0万 桶 / 桶 59 认 日) ,这 四国增长 占世 界石油 需求 元 / 。此 外 ,如 果 欧洲 债 务 危 机 石 油需求及 其增速 做 出了预 测 , 桶 0 为了防止经济过 7 187 无 法解决 ,甚至 继续 恶化 的话 , 油 为 世 界 石 油 需 求 在 8 1-8 7万 增量 的 7 %左右 。
国际经济政局持续动荡 全球油气供需冷热不均——2011年全球油气行业发展特点
![国际经济政局持续动荡 全球油气供需冷热不均——2011年全球油气行业发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21496d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7c.png)
国际经济政局持续动荡全球油气供需冷热不均——2011年全
球油气行业发展特点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和化工》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2月9日,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在京发布其最新出版的《2011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
报告分析了2011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特点,展望了2012年发展趋势。
rn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是中国石油集团(CNPC)的直属科研院和主要从事发展战略研究的决策支持机构。
在过去四十年的各个发展阶段,面向石油,服务石油,研究成果丰硕,为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页数】5页(P8-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22
【相关文献】
1.全球油气行业发展2012年回顾与2013年展望 [J], 《2012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课题组
2.技术进步推动全球油气行业持续发展 [J], 杨国丰
3.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总体严峻全球石油供需趋于宽松——2012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展望 [J],
4.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中国油气引领全球市场——2011年中国油气行业主要
特点 [J],
5.全球石油市场艰难平衡发展风险加大——2019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概述及2020年展望 [J], 钱兴坤; 刘朝全; 姜学峰; 徐建山; 戴家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石油危机和美国的政策
![石油危机和美国的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fa65471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5.png)
石油危机和美国的政策石油危机与美国的政策应对石油危机是指由于石油供应中断、价格上涨或两者同时发生而引起的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不稳定。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是一段尤为困难的时期,油价暴涨,供应短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
当时,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缓解危机,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石油危机的背景和原因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
当时,中东地区的几个主要产油国组成了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开始通过减少产量和提价等手段对西方国家进行石油制裁。
这导致了全球石油供应短缺,油价急剧上涨,从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危机。
面对石油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缓解危机。
首先,政府通过向石油公司征收暴利税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同时抑制油价上涨。
此外,政府还推动了能源多元化,鼓励替代能源的发展,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其次,政府还加强了国内石油资源的开发,通过提高国内石油产量来增加供应,以稳定油价。
最后,政府还努力寻求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能源合作,以共同应对石油危机。
石油危机导致了严重的能源短缺和通货膨胀。
为了缓解这些负面影响,美国政府采取了上述措施来稳定油价和增加供应。
这些措施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成效,帮助美国渡过了石油危机的难关。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首先,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国内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国际能源合作。
其次,能源多元化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应该大力发展替代能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最后,政府在应对危机时需要有果断的决策和有效的协调机制,以迅速采取措施应对突发情况。
未来,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和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石油作为一种传统能源的角色将逐渐减弱。
各国政府需要积极推动能源转型,加强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应用,以实现可持续的能源发展。
此外,国际社会也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能源和气候挑战,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石油危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应对。
2011年国内外十大石油经济新闻——日本大地震引发核危机 各国反思能源发展战略
![2011年国内外十大石油经济新闻——日本大地震引发核危机 各国反思能源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fce84720b14e852459fb572b.png)
作者: 姜鑫民[1];翟田田[1];薛惠峰[2]
作者机构: [1]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2]西北工业大学
出版物刊名: 国际石油经济
页码: 31-34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期
主题词: 能源发展战略;大地震;日本;石油经济;引发;核危机;国内外;新闻
摘要: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当地时间),日本发生9.0级强震。
此次地震的震级是日本有观测纪录以来最高的,引起的海啸也是最严重的,加上其引发的核泄漏事故,导致大规模的地方机能瘫痪和经济活动停滞,东北区域部分城市遭受毁灭性破坏,并造成二战后日本最惨重的人员伤亡。
2011年国际油价趋势及原油采购对策分析
![2011年国际油价趋势及原油采购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1186cdb9f3f90f76c61b2c.png)
中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综合计划处昊东晖 摘要:国际石油市场近年来强势震荡,诸多因素互动突出,本文通过对当前国际油价影响因素的分析 和短期趋势判断,结合中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炼油装置生产结构和特点,尝试分析并提出优化和降低
原油采购成本对策。
关键词;国际油价影响因素短期趋势采购对策
3.影响石油价格的短期因素。
短期影响因素是通过对供求关系造成冲击或短期内改变人 们对供求关系的预期而对石油价格发挥作用的。 (1)突发的重大政治事件。
石油除了一般商品属性外,还具有战略物资的属性,其价
格和供应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势力和政治局势的影响。 (2)石油库存变化。 库存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一个缓冲,对稳定油价有积极作
1.影响石油价格的供给因素。
影响石油价格的供给因素主要包括世界石油储量、石油供 给结构以及石油生产成本。 石油产量必须以石油储量为基础。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 石油资源探明的储量一直在持续增加,2005年底世界石油资源 探明可采储量约为12007亿桶,20年间增加了4303亿桶,增长了 55.8%。到2005年底全球石油储量与产量之间的比例为40.6年, 可以预见,至少在未来10年不会出现全球范围内的石油供给短 缺现象。但是,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国际能源机构 (IEA)预测世界石油产量将在2015年以前达到顶峰,全球石油 供给逐步进入滑坡阶段。 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特点也对石油供给具有重大影响。目 前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方主要包括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 非OPEC国家。OPEc拥有世界上绝大部份探明石油储量,其产量 和价格政策对世界石油供给和价格具有重大影响。而非OPEC国 家主要是作为价格接受者存在,根据价格调整产量。但2002年 以来,受强劲的世界石油需求和高油价刺激,OPEc产量激增, 原油剩余产能从2002年的560万桶/日急剧下降到2006年的140万 桶/日左右,产能利用率高于90%,通过增加产量平抑油价的能 力减弱。迫使市场参与者通过构建商业库存作为应对风险的缓 冲,而库存需求反过来又刺激油价上行。 此外,石油生产成本也将对石油供给产生影响。石油作为 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其生产成本会影响生产者跨时期的产量配 置决策,进而影响到市场供给量,间接地引起石油价格波动。 世界石油价格的下限一般主要由高成本地区的石油生产决定, 而低成本地区的石油决定了价格的波动幅度。 2.影响石油价格的需求因素。
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
![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b8969829cfc789eb172dc89c.png)
摘 要 : 2010 年国际油价继续保持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反弹并震荡上行总体态势,而且年内呈现
出明显的先升后降再反弹的模式,季节性特征凸显。在分析油价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动趋势之后,
2.2 非基本面因素对油价波动的冲击 (1)美元汇率预计会弱势震荡,支撑油价走 高。美元汇率下跌,往往将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原 油期货价格上涨,反之亦然。因此,分析美元汇率的 变化趋势对于油价预测具有重要意义。2010 年,受 美国经济、欧债危机等影响,美元汇率出现了先扬 后抑再反弹的宽幅震荡走势。 2011 年,由于欧债危机再度恶化并引发全球 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较小,美国经济将顺利换档, 全球经济复苏质量不断提升,我们预计,美元汇率 将弱势震荡,保持缓和的贬值趋势,大幅走强的可 能性较小,从而支撑高位油价起伏。但短期内,美 元汇率阶段性走强的机会仍然存在,助推油价小 幅走低。 (2 )投机商持有原油期货净多头的格局还将持 续一段时间,助推国际油价维持高位震荡。在全球 经济发展和政治格局相对平稳的情况下,投机商 对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炒作是造成油价剧烈震荡 的重要因素。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 数据显示,非商业交易者(一般认为是投机商)2010 年一直处于净多头状态,这种多空行情决定 2010 年 国际油价总体上扬的态势。2011 年,投机商的净多 头短期内难以消失,导致国际油价维持高位震荡 的动力充足。 但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虚 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反思,认为过度强 化虚拟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正面发展不利。2010 年 7 月 2 1 日,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正式通过,该 法案针对衍生品的监管措施将力求衍生品市场有 效发挥应有避险功能并避免过度投机发生。因此,
2011年下半年国际石油市场和价格展望
![2011年下半年国际石油市场和价格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36b6b8196294dd88d1d26b52.png)
作者: 陈蕊;钱兴坤
作者机构: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出版物刊名: 国际石油经济
页码: 6-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5期
主题词: 国际油价;中东北非局势;投机;美元贬值
摘要:进入2011年以来,国际油价高开高走,5月初恢复至2008年4-5月份的水平,WTI和布伦特原油价格分别达到113美元/桶和126美元/桶。
当前全球石油市场供应充足,基本面并不支撑国际油价走高,油价走高主要归因于中东北非局势、心理预期、市场投机、美元贬值等因素的影响。
估计目前国际油价中的"泡沫"为2530美元/桶。
高油价增加了脆弱复苏中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但短期内不会改变整体复苏的态势;高油价对石油需求的抑制作用已经显现,经合组织(OECD)部分国家石油需求出现下降,主要机构调低了2011年石油需求增长预估值。
展望2011年下半年,虽然世界石油供应比需求富余30万120万桶/日,但引发油价上涨的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加之高油价对美国的影响明显小于其他国家,美国政府压低油价的意愿不强,因此预计国际油价仍将高位运行。
2011年我国石油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2011年我国石油行业发展趋势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664aca43a8956bec0975e3b0.png)
2011年我国石油行业发展趋势展望国研网行业研究部发布时间:2011-03-0432011年我国石油行业发展趋势展望3.1宏观经济稳步复苏从全球经济形势来看,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稳步复苏的轨道,但由于刺激性政策的逐步退出、结构性经济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很长时间,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继续呈现“双速”复苏的特征,2012年经济增速将有所回升。
这也是2011年1月份世界银行(WB)、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UNDES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各自发布的世界经济形势展望报告达成的“共识”。
威胁世界经济复苏的风险仍然存在。
发达国家的债务问题仍是经济发展的隐患,而新兴市场经济过热、通胀压力快速攀升导致这些国家经济硬着陆的风险正在增加。
表92011年1月主要国际机构对2011、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2010年2011年2012年WB UNDESA IMF WB UNDESAIMF WB UNDESAIMF世界经济 3.9% 3.6% 5.0% 3.3%3.1% 4.4%3.6%3.5%4.5%发达国家 2.8% 2.3% 3.0% 2.4%1.9% 2.5%2.7 2.3% 2.5%发展中国家7.0%7.1%7.1% 6.0%6.0% 6.5%6.1%6.1% 6.5%其中:中国10.0%10.1%10.3%8.7%8.9%9.6%8.4%9.0%9.5%数据来源:世界银行(WB)2011年1月12日发布的最新《2011年全球经济展望》,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UNDESA)2011年1月18日发布的《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1年1月25日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货币政策由积极转为稳健的影响,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但总体仍将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我国经济由政府刺激政策下的恢复性增长向常态增长的基本态势已经初步形成。
石油行业的危机管理与应急响应
![石油行业的危机管理与应急响应](https://img.taocdn.com/s3/m/516be86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a.png)
石油行业的危机管理与应急响应石油行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经常面临各种危机和风险。
在关键时刻,石油公司必须迅速而有效地采取措施来管理危机,减少损失,并确保业务的持续性。
本文将讨论石油行业中常见的危机和应急响应策略,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石油行业的危机类型1.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和飓风可能对石油行业造成重大影响。
这些灾害可能导致供应链的中断、设备损坏和环境污染。
2. 恶劣天气条件:极端天气条件如暴雨、低温等也会对石油行业造成危机。
例如,冬季低温可能导致管道冻结,影响石油的运输和供应。
3. 事故和故障:设备故障、油井事故或运输事故可能对石油行业产生严重的影响。
这些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毁和环境破坏。
4. 市场波动:石油行业常常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价格的剧烈变化可能对石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计划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危机管理策略1. 建立危机管理团队:石油公司应当建立一个专门的危机管理团队,负责制定危机管理计划、培训员工和组织演练。
这个团队应当由跨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安全、环境和通信等领域的专家。
2. 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石油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及早发现潜在危机。
这些系统可以包括实时监测设备、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以及定期的风险评估报告。
3. 发布应急计划:在面临危机之际,石油公司应当及时发布应急计划,指导员工和相关利益相关者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反应。
应急计划应包括逃生和救援程序、紧急通信系统和危机指挥链等内容。
4. 建立紧急响应中心:石油公司应当建立一个专门的紧急响应中心,负责协调和指挥危机期间的应急工作。
该中心应设有专业人员,能够接收和处理各种紧急报告,并协调相关部门的行动。
三、应急响应措施1. 事故调查和报告:在发生事故后,石油公司应立即展开调查,并制定详细的事故报告。
这有助于了解事故原因、分析责任和采取改进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 危险品处理和泄漏应对:在发生危险品泄漏时,石油公司应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应对。
2011年国内外十大石油经济新闻——日本大地震引发核危机 各国反思能源发展战略
![2011年国内外十大石油经济新闻——日本大地震引发核危机 各国反思能源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72b4e3ce5fbfc77da269b166.png)
福岛核事故给 日本造成 了巨大 的人 员伤亡和 业开工 不足甚至停业 ,一些制造用零部件 出现供 物质财 富损失 ,以及难 以估 量的长 期影响 ;更促 货 紧张 和价格 上涨 ,影响到欧美 、亚洲下 游生产 使世 界各国重新 审视 能源战略 ,不仅使全球核 电 商的正常生产 。 发展速度放缓 ,而且对 石油 、天然气等传统化石 能源 的供应格局 ,以及 风能 、太阳能等可再生能
本境 内5 座核反应 堆 中只有8 4 座仍 在运 营 。核反
人为 因素是福 岛核 事故发生后进一步恶化 的 时间向堆 芯 内注入硼水进行废堆操作 ,而是 采
和缓 解 严 重核事 故 作为 第 三代核 电站 的必要 条
件 。同时 ,为预 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各 国普遍
2 启示与建议 .
( )事 故 处理要 始 终把公 众安全 利益放 在 1
对核 电站安全标准 提出更高要求 ,并进一步 完善 首位
安全配套设施 ,加速 第二代 向第三代转型 。
核 辐射污染 ,当地6 万人 失业 。 日本 原子 能安全 扰 、正处于缓 慢复苏 的世界经济蒙 上了阴影 。由
保安院将本次核事故等级核定为最高的第七级 。
1 地震与核危机 的影 响深远 .
于 F本 制造业在全球分工 中处于产业链 的重要环 t 节 ,其国 内电力供应短缺和交通设施 损毁 导致企
至 四号机组相继发生爆炸 ( 后经硼水冷却后成为 至2 2 3 %和2 7 7 %,从 而使 1本成 为发达 国家历史 3 废堆 ),造成放射性物质大 量泄漏 ,导致 方圆2 上财政状况最差的国家 。 0 公里 内约1 万居 民被迫疏散 ,饮水及农作物受到 . 4 日本 强震 、核 危 机也 给 受 国 际金 融危 机 困
中国应对石油危机的解决策略
![中国应对石油危机的解决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a49020284254b35effd341f.png)
中国应对石油危机的解决策略关于《中国应对石油危机的解决策略》,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03 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快,当时的原油价格为31 美元/ 桶;而经过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原油的价格攀增到147.25 美元/ 桶。
因此,石油资源的价格不仅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同时也左右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石油供给和需求现状分析1. 石油资源的供给当前世界石油的主要产地在中东地区。
如果按照国家来划分,石油资源的主要产地在中东、美国和俄罗斯;根据美国能源部情报署网站的数据可以看出,石油的供给主要操控在中东和俄罗斯手中,美国大权旁落。
而对中国来说,我国石油的自产量仅仅是世界总产量的5%,远远无法满足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
因此我国的石油资源主要靠进口。
2. 石油资源的需求发达国家的石油资源需求主要靠自己的供给。
但是中国石油资源因中国经济的增长消耗量也在扩大,增长的速率每年5%.从1999 年到2010 年的十年之间,中国石油资源的使用量达到了全球的50%;在2009 年中国因自身经济的需求,先后向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西等地签署了“贷款换油”项目,涉及花费金额400 亿美元。
二、石油能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1. 石油能源影响中国的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石油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而且中国现在面临石油资源短缺的状况,而且这个能源缺口很大。
一组数据显示,在石油资源的价格提升了100% 以后,我国石油加工业和炼焦业的综合平均价格为53.03% 和 6.89%.对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政治军事以及海上空中交通运输业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当今的中国还是以工业化产业为主导,促进国家经济的增长,这就导致了工业耗能高,没有合理的预警机制,导致了中国石油市场的反应缓慢,制约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2. 石油资源影响社会产业链的完整发展石油资源是社会的主要能源,为社会提供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对生产行业来说,石油资源是主要的工业原料,对社会生产有着重大影响,首先是对石油石化行业的影响,其次是对石油作为能源燃料对整个社会生产的影响。
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的国际突破口探析
![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的国际突破口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101ed23186bceb19e8bbdf.png)
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的国际突破口探析中东北非局势进入2011年以来,中东北非局势动荡,波及十几个国家,在利比亚等国家甚至发生战乱。
这一地区是世界的石油宝库,又是世界的“火药桶”,各种矛盾错综复杂。
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也门内战不断,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中东北非地区似乎进入了三十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
政治动荡来源于社会矛盾、经济停滞和政治不满,人们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改善生活环境。
然而,政治动荡并非总是带来新的幸福生活,一些国家或地区反而因此进入了政治动荡的恶性循环,人民生活每况愈下,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究其原因是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为了获取石油利益,强行划分了中东北非地区的国界线,埋下了日后长期存在的国与国之间、教派与教派之间的纷争,确立了以资源、劳动力出口为主的殖民地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对抗主导了中东北非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埃及等一些国家又形成了依赖外国援助的“乞讨经济”。
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中东北非地区一家独大,埃及、沙特、巴林、约旦等国对美国过渡依赖,利用美国提供的支持对抗经济改革的要求。
因此,中东北非地区苦难的政治史使其畸形的经济结构长时期延续下来。
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
突尼斯、埃及政变后,新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
利比亚、也门的政局令人担忧,因为部族势力的存在,长期陷入内政的可能性不可排除,人民将因此而被抛入绝望的深渊。
中东北非局势或接力推高油价中东北非地区的动荡局势不仅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同样也给全球石油市场造成巨大震荡。
鉴于石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这场“政治危机”已然转变成了“石油危机”,而“石油危机”又进而威胁到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
石油行业危机管理应对危机与灾害的最佳实践与应急预案
![石油行业危机管理应对危机与灾害的最佳实践与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18595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5.png)
石油行业危机管理应对危机与灾害的最佳实践与应急预案石油行业危机管理:应对危机与灾害的最佳实践与应急预案石油行业作为全球重要的能源供应行业之一,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
从石油价格波动到环境灾害,这些危机都对石油行业运营和社会稳定造成了重大影响。
因此,石油行业必须采取有效的危机管理措施,包括危机应对策略和应急预案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并保障人员安全。
一、危机管理概述危机管理是指通过防范、应对和恢复等措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影响。
石油行业危机管理的核心在于提前预警、建立风险评估机制以及制定应对策略和应急预案等。
二、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1.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石油行业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以识别和评估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危机因素,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等。
2.加强技术监测与预警:通过技术手段,如监测设备、传感器等,及时获得石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信息,从而及早发现潜在危险信号。
3.信息共享与合作:建立石油行业危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行业内外交流合作,共同应对危机。
三、危机应对策略1.事前应对策略(1)建立危机管理团队:设立专门的危机管理团队,负责危机应对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2)制定灾难预警指标:基于风险评估,建立灾难预警指标体系,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判断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程度,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3)加强技术安全管理:完善生产设施安全措施和操作规程,加强设施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安全的同时减少事故的发生可能。
2.事中应对策略(1)组织协调应急行动:一旦危机发生,及时启动危机应急预案,组织各方力量进行事故应对和灾后救援。
(2)建立信息发布渠道:确保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和相关利益相关方发布危机信息和应对进展,维护公众权益和公司形象。
(3)责任追究和事后总结: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追究责任,总结教训,改进管理措施,为未来应对危机提供经验。
四、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是指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责任分工、救援组织以及资源调配等进行规划和安排。
石油行业的危机应对应对石油行业危机和突发事件的有效策略
![石油行业的危机应对应对石油行业危机和突发事件的有效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1aae86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b.png)
石油行业的危机应对应对石油行业危机和突发事件的有效策略石油行业的危机应对:应对石油行业危机和突发事件的有效策略石油行业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供应行业之一,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危机。
全球能源需求的不确定性、市场波动以及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都对石油行业的稳定运营提出了巨大的考验。
因此,制定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对于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多元化能源布局石油行业的危机主要源于能源需求和供应的不稳定性。
为了减少对单一能源的依赖,石油公司应该积极推动能源多元化发展,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投资力度。
通过发展与石油业相互补充的能源形式,如太阳能、风能等,可以有效降低石油行业面临的供需风险,提升企业抵御危机的能力。
二、建立全球合作网络石油行业的危机往往跨越国界,因此,建立全球合作网络对于应对突发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石油公司可以积极参与国际能源组织和机构,在国际合作中分享信息、资源和技术,提高危机应对的效率和能力。
同时,与其他国家的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市场波动和供求不稳定性,增加市场份额。
三、推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石油行业应对危机的重要工具。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石油公司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环境风险。
例如,利用先进的勘探技术和开采技术,开发难以开采的深海油田和页岩气资源,可以拓宽石油供应渠道,降低市场紧缺风险。
同时,应注重环保技术的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
四、提高危机应对能力石油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危机应急预案,制定灵活、有效的危机管理措施,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这包括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和监测系统,及时了解市场变动和潜在风险;建立紧急物资储备和应急响应机制,迅速应对突发事件;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的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
五、注重社会责任在危机应对过程中,石油公司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通过参与公益事业和环境保护活动,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沟通,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
德勤盘点2011年油气行业十大首要问题
![德勤盘点2011年油气行业十大首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ccea3ef81c758f5f61f6725.png)
德勤盘点2011年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十大首要问题——亚洲国家石油公司收购活动成为关注重点在德勤公司主办的“亚太自然资源论坛”上,德勤公司发布了其对油气行业2011年趋势与问题分析报告,将亚洲各国国家石油公司并购活动、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中东国家天然气短缺以及亚洲引领LNG走向等作为十大行业首要问题进行了盘点与分析。
其中一些观点值得我们关注。
1.亚洲国家石油公司疯狂收购上游资产——亚洲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基于对能源供应的战略需求,愿以高于市价的价格买单2010年韩国石油公司(KNOC)成功收购英国达纳(Dana)石油公司的案例引起人们极大关注,担心亚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为了收购国外资产保障其未来石油天然气的供给会不择手段,包括政府为此类交易提供的支持和资金。
从20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的境外收购为发端,目前已扩展至其他亚洲国家企业,韩国石油公司的收购案例将是国家石油公司大举从事境外收购趋势的兴起。
亚洲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对能源供给颇具战略兴趣,愿意为高于市价的价格买单;成长型项目融资难以到位,现金匮乏的私有企业仍十分脆弱。
以上二者使得兼并和收购交易极具关注力。
受中国、韩国和印度国家石油公司的推动,未来数月交易活动将再度兴起,新的关注焦点将集中在进军非洲西部。
该地区宽松的监管制度、新发现的油气资源加之众多本地小型公司构建了交易的有利环境。
2.就绪-装配-钻探——中国将优先开采国内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非常规天然气的发现一举扭转了美国和澳大利亚面临的能源形势,中国目前亦紧随而至。
政府推出一系列激励措施,并乐观地表示,新的上游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广泛部署。
这些近期动向可能对瞄准中国及其能源需求的LNG出口商造成严重影响。
若中国实现了非常规天然气和LNG等上游技术的自给自足,西方油气公司长期占据的技术优势将不复存在。
2010年6月初,中国宣布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提高25%,新的天然气定价策略旨在支持中国不依赖进口,自给自足,满足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
2011年17月国内外石油与化工事故分析
![2011年17月国内外石油与化工事故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48778971fe910ef12df829.png)
<品√,二:烈.萎掣莲寻
L L L“‘j
“小丑州∽∞o I帆 碌
困2不同经营类型的事故起冀和死亡人数分布 由图2可知,2011年l一7月,国内外石油和
化工事故按企业经营类型分析,事故起数和死亡 人数排在前3位的经营类型都是化工生产、储存 运输和石油炼制,事故起数分别为135起、127起 和46起,分别占事故总数的39.4%、37.0%和 13.4%,而死亡人数分别为38人、22人和7人,分 别占总死亡人数的55.9%、32.4%和10.3%。 1.3按泄漏、火灾、爆炸和其他等4种事故类型 分析(图3)
加拿大北部阿尔贝塔省5月14日发生山林 大火,到5月18日过火面积达26万公顷。当地石 油公司为了保护员工和财产,5月15日关闭了向 美国供应原油的彩虹管道,导致5月17日原油减 产近5万桶/日.5月18日减产逾10万桶,日。
3建议 在对国内外石油与化工行业l一7月事故分析
的基础上,通过重大自然灾害对行业影响以及重 大事故对企业乃至产业影响的分析,提出以下几 点建议。
收稿日期:201l-10—26 作者简介:付靖春,工程师,2005年毕业于中国
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 获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事故应急救援技 术、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以及事故研究。
万方数据
口囝墨囫圈
2011年第”卷第12期
18.4%;第三位是6月,事故59起,占17.2%。5月 死亡人数最多,死亡18人,占总死亡人数26 5%; 其次是4月,死亡14人,占20.6%;第三位是6 月,死亡12人,占17.6%。从1月至7月,事故起 数总体上呈逐月上升趋势,7月达到高峰.且事故 起数从5月开始到7月一直较多,都在59起以 上。而死亡人数呈现倒“v”型曲线分布,5月死亡 人数最多。 1.2按石油开采、石油炼制、化工生产、储存运输 和其他等5种经营类型分析(图2)
2011年国际油价走势回顾及2012年展望
![2011年国际油价走势回顾及2012年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c6e22a6ba8956bec0975e340.png)
2011年国际油价走势回顾及2012年展望作者:韩惠民来源:《集装箱化》2012年第01期1 2011年国际油价走势回顾1.1 原油供需关系由松转紧2011年世界经济发展不如年初预期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9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将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再次下调至4.3%(1月、4月和6月预测的全球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5%,4.4%和4.3%),主要原因如下:(1)美国和日本经济走弱,第二季度经济发展甚至出现停滞;(2)各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同程度地受累于后危机时代的通货膨胀和债务问题以及突发自然灾害等。
从需求来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发达经济体的原油需求下降,但在一定程度上被新兴经济体的原油需求增加所抵消。
一方面,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导致其第二季度的原油需求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95万桶/d和16万桶/d,美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其上半年的原油需求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10万桶/d和50万桶/d;另一方面,中国、印度、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原油需求预计将保持3%以上的增长率。
从供应来看,利比亚内战导致其原油产量急剧下降,造成全球原油供应减少,原油供应基本面从过剩逐渐转为紧平衡,库存进入下降通道;另外,利比亚危机使低硫原油供应受到限制,虽然沙特阿拉伯生产的低硫原油在产量上有所弥补,但在质量上却难以匹配,导致高硫原油与低硫原油的价差扩大。
1.2 风险事件促使油价大幅波动2011年以来,利比亚内战、日本大地震、核危机扩散、北非局势动荡、本·拉登被击毙、欧洲债务危机等风险事件频发,导致国际油价大幅波动,比如,2011年有10个交易日的单日涨跌幅度超过3%(约5美元/桶)。
由于油价连续大涨的风险累积、美国政府抑制投机、美国经济数据不佳、高盛公开看空等不利因素在本·拉登被击毙后集中释放,2011年5月5日西得克萨斯中间基(West Texas Intermediate,WTI)原油价格和布伦特原油价格甚至大幅下跌10美元/桶左右。
经济学人 2011年石油危机
![经济学人 2011年石油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e247d14469eae009581bec4a.png)
The 2011 oil shock2011年石油危机More of a threat to the world economy than investors seem to think其对世界经济的威胁超出了投资者的预期Mar 3rd 2011 | from the print editionTHE price of oil has had an unnerving ability to blow up the world economy, and the Middle East has often provided the spark. The Arab oil embargo of 1973, the Iranian revolution in 1978-79 and Saddam Hussein’s invasion of Kuwait in 1990 are all painful reminders of how the region’s combustible mix of geopolitics and geology can wreak havoc. With protes ts cascading acrossArabia, is the world in for another oil shock?油价有一种令人不安的引爆世界经济的能力,中东往往是其导火索。
1973年的阿拉伯石油封锁,1978-79年的伊朗革命和1990萨达姆。
侯赛因对科威特的入侵,这些都是有关这个地区一触即发的地缘政治以及地理位置所带来巨大破坏的痛苦回忆。
随着抗议活动迅速在阿拉伯世界蔓延,是否世界会迎来下一次石油危机呢?There are good reasons to worry.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produce more than one-third of the world’s oil. Libya’s turmoil shows that a revolution can quickly disrupt oil supply. Even while Muammar Qaddafi hangs on with delusional determination and Western countries debate whether to enforce a no-fly zone (see article), Libya’s oil output has halved, as foreign workers flee and the country fragments. The spread of unrest across the region threatens wider disruption.我们有理由去担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全球新石油危机及各国应对措
施分析
发布时间:2011-05-03 08:52:04
原油价格拥有令人不安的重创世界经济的力量,中东地区往往是导火索。
1973年的阿拉伯石油禁运、1978~1979年的伊朗革命,以及1990年萨达姆入侵科威特,这些惨痛的教训提醒着人们: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和地理条件的易燃组合,会造成巨大的破坏。
随着抗议之声再次席卷阿拉伯地区,世界将面临新一轮的石油危机?
这个问题当然值得担忧,中东和北非地区占世界原油产量的比例超过1/3。
利比亚的骚乱证明一场动荡能迅速扰乱石油供应。
当卡扎菲在幻想中挣扎,西方国家争论是否设立禁飞区的时候,随着外籍劳工撤离、国家陷入分裂,利比亚的石油产量已经减半,而动乱在该地
区不断扩散,对石油供应会有更大的威胁。
然而,这次市场对此的反应却波澜不惊。
利比亚爆发动乱后,布伦特原油价格曾经上涨了15%,达到过120美元/桶,但随后沙特承诺提高产量后,原油价格回落。
原油价格尽管比年初高出20%,但远低于2008年的峰值。
大部分经济学家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全球经济的增速会略有下降(千分之几),但并不
足以损害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
这种情绪掩盖了两个重大风险。
首先,严重的石油供应不足,或者对发生这种情况的恐慌,会导致原油价格飙升。
第二,原油价格上涨会加剧通胀——进而促使货币紧缩,遏制经济复苏。
所以,接下来就要看各国央行的本事了。
石油储备、沙特与稳定
目前为止,石油供应受到的影响还微不足道。
利比亚的动乱让全球石油产量下降了1%,而1973年危机的时候这个数据大约是7.5%。
石油市场有了更多的应对之策,相比1973年各国政府现在有大量石油储备,甚至超过2008年油价见顶时期的数量。
作为石油市场中的央行,沙特拥有的备用石油资源足以取代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和其他一些石油小国所占的份
额。
而且沙特也公开表明愿意提高石油产量。
尽管如此,石油供应危机仍不能完全排除。
石油业极其复杂:在正确的时间把合适的原油送到正确的地点非常重要。
另外,沙特本身也有变数,很多其他地方造成骚乱的因素在这个国家同样存在。
一旦显露出局势不稳的迹象,恐慌情绪就会蔓延。
即使供应不会出现问题,迫使油价上涨的原因还有备用石油资源正在减少。
世界经济的强劲走势使石油需求增长的速度快于现有供应。
所以,中东地区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让已经
抬头的油价急剧上涨。
这回会有怎样的影响?目前令人欣慰的是,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世界经济在高油价面前并没有那么脆弱了。
全球经济对石油的依赖性相对减弱,通胀率更低,工资不太会跟随能源引致的价格上涨,因此各国央行无须采取强硬的措施。
不过,抵抗力增加不等于免疫。
油价上涨暗示着石油消费国与生产国之间的供求关系将发生转变,由于后者要提高售
价,这预示着全球的石油需求会减弱。
经验证明油价每升高10%,全球经济增长率就会下降0.25%。
目前世界经济的增长率是4.5%,也就是说只有油价超过2008年150美元/桶的最高水平时才会影响到复苏。
当然,就
算是小幅度的涨价也会削弱经济增长,加剧通货膨胀。
各国央行应对措施
在美国,美联储面临的选择相对简单。
对石油的极度依赖,造成美国经济对油价的涨跌十分敏感。
然而美国的通胀率极低,经济尚有巨大潜力,这让美联储即使面对油价突然蹿升
也能稳如泰山。
在欧洲,由于对燃油的征税相对更高,短期内油价上涨带来的效应不会太明显。
但是欧洲各国央行已经对油价攀升表现出更多的忧虑。
正因为如此,有人担心他们在采取防范手段时会矫枉过正,使欧洲依然脆弱的经济再次滑向衰落。
相反,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危机则是不采取任何行动。
石油价格上升会引发通货膨胀,尤其是以推高食品价格的方式——在中国、巴西和印度,食品消费仍是人们最主要的开支。
没错,这些国家的央行一直在提高利率,但总有些亡羊补牢的意思。
货币政策仍然过于宽松,
导致通胀预期不断升高。
不幸的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却对食品和燃油行业提供价格补贴,试图以此抑制通胀,平息民众的不满。
此举不但会使消费者对物价上涨无所察觉,更让政府付出高昂的代价。
最坏的结果是,危机周而复始,油价上涨与政局动荡互相催化。
即使可以避免这种结局,世界经济的短期前景也要比很多人意识到的更加不稳定。
可凡事总有好的一面:其他国家现在终于可以想想如何解决对石油和中东地区的过度依赖了。
他们该做的事情显而易见,比如投入资金开发电动汽车产业基础建设,以及给二氧化碳排放定价。
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或许2011年的这次危机也能
有同样的功效,并且付出的代价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