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圈渗碳淬火过程的碳浓度场和组织场数值分析

合集下载

渗碳件表面含碳量分析

渗碳件表面含碳量分析

1.3 表面含碳量与渗碳层压应力 σ-值 、变形的 关系 渗碳件经淬回火处理后 , 表层会产生残余压
应力 σ-(见图 9)。其最大值一般位于渗碳层深 50%~60%间 , 在渗碳层与心部交界处残余应力会 由压应力 σ-转变为拉应力 σ+。 渗碳层中的 σ值主要由渗碳层深度 、心部硬度 、表面组织等因素 决定 ;当渗碳层深度和心部硬度一定时 , 表层马氏 体转变愈充分 , 片状马氏体针叶愈细小 , 孪晶密度 愈低 , σ-值就愈大 。 σ-值最大值于渗碳 层深度 约一半处 , 就是因为此处含碳量低于最表面 , 淬火 时马氏体转变最充分 , 体积效应最明显 , 片状马氏 体的孪晶密度最低 。 实践证实 :σ-有助于提高渗 碳件的弯曲 、扭转疲劳强度 。因而 , 理想的含碳量 应使渗碳件表层获得最大的 σ-值[ 4] 。
图 9 钢中渗面层内的应力 分布
图 10 力学性能试样示意图
图 11 凸轮轴实 物示意图
2.2 原工艺 原工艺为常规工 艺 , 其 工艺流程 如图 12 所
示 , 试验数据列于表 1中 , 图 13为常规工艺处理 后有效硬化层的硬度推移曲线 , 图 14~16分别为
零件经过常规工艺处理后的渗碳层最表面和离表 面 0.1 mm处的金相组织 , 及其芯部基体的金相 组织 。
马氏体的性能除了受到渗碳层表面含碳量的 影响外 , 还与渗碳后的淬火方法有关 。当渗碳后 采用降温直接淬火法 , 考虑到组织相变的遗传等 因素 , 渗碳件表面的含碳量几乎完全是奥氏体中 的含碳量 , 淬火后便得到相等的马氏体含碳量。 所以采用该种 方法仍规 定渗碳件 表面 ω(C)在 0.8%~1.0%范围显然是不适宜的 , 而应该取下限 值或在 0.6%~0.8%范围内 。 当渗碳后采用缓冷 重新加热淬火法 , 由于表面含碳量大于共析成份 且加热速度快 , 保温时间短 , 有部分碳化物来不及 完全溶入奥氏体中 , 使得奥氏体中的实际含碳量 并不高 , 再加上奥氏体中成份来不及均匀 , 存在 ω(C)值的起伏 , 淬火后便容易得到隐晶马氏体 。 所以采用此 种方法的渗碳件表面 , ω(C)规定在 0.8%~1.0%是可以的 。考虑到 某些合金渗碳钢 中所含的合金元素会使相图的共析成份点左移 , 其表面 ω(C)范围也 需作相 应调 整 , 取 0.7%~ 0.9%比较适宜 。

齿轮渗碳淬火变形原因及控制措施研究

齿轮渗碳淬火变形原因及控制措施研究

齿轮渗碳淬火变形原因及控制措施研究摘要:齿轮零件在前期加工期间若是遭受到热处理变形作用,将会导致其获取的精度遭受到严重的影响,一旦出现变形即使是使用校直及磨齿等先进的修形技术也难以达到恢复的效果。

尤其是齿轮在遭受到渗碳淬火之后会出现变形情况,具有较大的变形量,该种变形无法通过控制来实现,并且变形过大,也会增加磨削成本及磨削量,对齿轮制造精度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承载能力显著降低,寿命也会随之而下降。

本文着重分析齿轮渗碳淬火变形原因,并提出合理化的变形控制措施。

关键词:齿轮渗碳淬火;变形原因;控制措施前言:在制造硬齿面汽车齿轮期间,目前所使用的主流工艺是渗碳淬火,但是在使用之后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便是出现变形情况,会对齿轮的加工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

有相关的研究报告显示,之所以会导致碳淬火齿轮出现变形,与锻造质量、原材料质量、齿轮的结构设计、毛坯预备热处理有直接关系,并且以上几种因素之间彼此也会出现相互影响的情况,进而增加了上述因素的控制难度。

现如今,在汽车齿轮制造中控制变形量已经成为一项需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

一、齿轮渗碳淬火变形原因(一)渗碳件变形原因渗碳低碳钢,经过对原始相结构进行分析可知,由少量珠光体组织及铁素体共同来构成,经过对整个体积的占比情况进行了解可知,铁素体量的占比高达80%,当加温到AC1以上温度之后,珠光体会向奥氏体进行转变。

当温度为900℃时,铁素体会向奥氏体进行转变。

当渗碳的温度为920℃-940℃时,零件表面的奥氏体区碳浓度的升高度为0.6%-1.2%,碳浓度比较高的奥氏体区碳浓度会增加至0.6%-1.2%,当奥氏体的温度冷却到600-650℃时,会向索氏体及珠光体进行转变[1]。

当低碳奥氏体处于心部区时,若是在900℃的高温下会将其转变为铁素体,当冷却到550℃时,会全部转变完成。

比容增大的过程是心部奥氏体向铁素体进行转变的过程,而通过对表层奥氏体冷却情况进行探究可知,可将热缩量增加变化的整个过程呈现出来,在冷却期间,在生成心部铁素体时,会遭受到表层高碳奥氏体区的压力影响[2]。

哈工大传输原理课程论文(渗碳过程浓度场分布数值模拟)

哈工大传输原理课程论文(渗碳过程浓度场分布数值模拟)

渗碳过程碳浓度分布数值模拟摘要:本文在气体渗碳与离子渗碳方面对渗碳过程碳浓度分布做了主要研究。

基于菲克第一定律与菲克第二定律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碳浓度分布与时间温度及距表面距离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气体渗碳 离子渗碳 渗层碳浓度分布 数值分析一、 问题的提出1、 对于渗碳过程碳浓度的分布,首先有如下假设 (1)20号钢制成半无限大的平表面;(2)零件内部温度均匀一致,且不随时间变化; (3)碳的扩散系数不随浓度变化; (4)环境中碳势不随时间变化;2、基于以上假设,我们分别对气体渗碳与离子渗碳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气体渗碳a 相同温度下,不同时间,碳浓度分布随距表面距离的变化;b 相同温度下,距表面距离不同,碳浓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c 相同时间,不同温度下,碳浓度分布随距表面距离的变化;d 相同温度,相同时间,不同传递系数,碳浓度分布随距表面距离的变化; (2)离子渗碳a 相同温度下,不同时间,碳浓度分布随距表面距离的变化;b 相同温度下,距表面距离不同,碳浓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c 相同时间,不同温度下,碳浓度分布随距表面距离的变化;二、 建立数学模型碳原子在20号钢中扩散遵循菲克第二定律,即碳浓度分布满足方程:c ()c D x x τ∂∂∂=∂∂∂D 与C 无关,方程变为:22c c D x τ∂∂=∂∂1)气体渗碳时:初始条件:(,0)c x c =边界条件:()p x cDc c xβ=∂-=-∂方程的解析解:200(,)()exp()p x c x c c c erfc erfc D ββττ⎧⎫+⎪⎪=+--⎨⎬⎪⎪⎩⎭ (1)式中:C(x,τ)—碳浓度的质量分数(%);β—碳原子的界面传递系数(mm/h );D —碳的扩散系数(mm 2·h -1);τ—渗碳时间(h );x —据表面的距离(mm ); c 0—工件原始碳浓度(%);2)离子渗碳时: 即:初始条件:(,0)c x c =边界条件:(0,)s pc c c τ==方程的解析解:00(,)()p c x c c c erfc τ=+- (2)式中:C(x,τ)碳浓度的质量分数(%); D —碳的扩散系数(mm 2·h -1);τ—渗碳时间(h );x —据表面的距离(mm );c 0——工件原始碳浓度(%); c s ——工件表面碳浓度(%);三、基于所提出的问题,编程生成图像,对图像进行分析简化模型,假设C p 与T 呈线性关系,图形如下所示:程序如下:L1 = '0.77*a + b = 727';L2 = '2.11*a + b = 1148';g = solve(L1, L2);x = 0:0.01:5;y = g.a*x + g.b;plot(x, y);axis([0.77, 2.11, 727, 1148]);xlabel('w(C)%');ylabel('温度/℃');grid on拟合方程为:T = 314.1791*Cp+ 485.08201、气体渗碳a 相同温度下,不同时间,碳浓度分布随距表面距离的变化:对于材料20号钢,其渗碳过程温度为950℃,C0=0.20%,Cp=1.30%;碳的扩散系数D=D0exp(—Q/RT),其中D=0.162cm2/s,Q=137800J/mol,则D=6.3*10-8;碳的传递系数ß=3.969exp(—120830/RT)cm/s,则B=9.5*10-6 cm/s。

齿轮表面渗碳及渗碳深度

齿轮表面渗碳及渗碳深度

仪器在400倍以上的放大倍数下测量压痕。

测定应在各方约定的位置上,在制备好的试样表面上的两条或更多条硬化线上进行,并绘制出每一条线的硬度分布曲线二.齿轮固体渗碳工艺(一)渗碳剂的成份及其作用:固体渗碳剂主要是由木炭粒和碳酸盐(BaCO3或Na2CO3等组成。

木炭粒是主渗剂,碳酸盐是催渗剂。

木炭颗粒均匀,并要求3—6mm左右的占80%,1—3mm左右占20%左右,1mm以下的不大于1%,如果是大零件渗碳,大颗粒木炭应多些,小零件,小颗粒应多些。

常用的渗碳剂成份如表1所示。

常用渗碳剂的成份渗碳加热时,炭与其间隙中的氧作用(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2C+O2—→2CO 一氧化碳在渗碳条件下,是不稳定的。

活性碳原子被钢件表面吸收,并向内部扩散。

整个反反应过程可用下式示意表示:C+CO2—→2CO—→CO2+[C]单独用木炭进行渗碳,周期长,效果差,为了增加渗碳剂的活性,增加活性碳原子数量,一般加入一定数量的碳酸盐作为催渗剂。

催渗剂在高温下与木碳产生如下反应:BaCO3+C—→BaO2+CO Na2CO3 + C(木炭) —→ Na2O + 2CO 2CO —→ CO2 + [C]渗碳过程中,木炭受到了烧损,但催渗剂分解氧化物,在开箱冷却时与空气接触,如按下方程式进行还原,这使催渗剂消耗大为减少。

BaO+CO2—→BaCO3,Na2O+CO2—→Na2CO3 为了提高催渗剂再生效果,在此介绍一种有效的方法,即将高温下倒出来的渗碳剂,立刻用水喷洒(水的重量是渗碳剂重量的4—5%)。

通过这样的处理,碳酸盐可得较完全的再生,其原因是:BaO+CO2—→BaCO3这个过程随温度下降而缓慢,如果在高温下喷水,就能使BaO变成氢氧化钡,而氢氧化钡向碳酸钡转变不受温度的限制。

其反应如下:BaO+H2O—→Ba(OH)2 Ba(OH)2+CO2—→BaCO3+H2O 喷水还可以减少木炭的烧损和促进少量甲烷发生,甲烷吸附在木炭的孔隙中,也能加速渗碳。

浅谈齿轮渗碳后淬火的质量分析

浅谈齿轮渗碳后淬火的质量分析

$#&
自来水 自来水是最经济而又清洁的淬火介质 ! 一些含碳
量低 " 淬透性差且形状简单齿轮的调质淬火和感应加 热淬火 # 可用自来水冷却 ! 自来水的冷却特性是 $ 工件 处于高温阶段时冷得很快 # 低温阶段冷却得也很快 ! 冷 却速度快可以使淬透性差和尺寸较大的工件淬硬 ! 但 是 # 用自来水淬火有三大缺点 #第一是低温冷却太快使 多数钢种和工件容易发生淬裂 ! 第二是工件高温阶段 冷却太快 # 细长或薄壁的工件容易因为入水方式不当 而发生淬火变形 ! 第三是随着水温升高 #蒸气膜阶段会 增长 # 且工件处于中低温阶段时的冷却速度也逐渐降 低 ! 因此当工件采取较密集的堆放方式入水淬火时 #水 穿过外围工件时温度会升高 ! 堆中的工件接触的水温 较高 ! 致使堆内 "外工件的淬火冷却效果不同 ! 外部的 工件冷却快 #淬火后硬度高 #并容易淬裂 ! 堆放在内部 的工件冷却慢 # 淬火后硬度低 ! 工件堆放得越密集 # 淬 火时水的流动越不通畅 #这种差别就越大 ! 这一缺点使 自来水不适用于淬密集堆放的小工件 ! 使用油淬火时 # 油温提高 #冷却的蒸气膜阶段稍有缩短 # 而油温升高使 油的粘度降低流动性变好 # 有利于提高油的冷却速度 # 能使堆放得较密集的工件内外冷却效果基本一致 ! 应 当说 # 这是用油淬火的一个优点 ! 选用自来水作为淬火液时 # 应当知道它的优点和 缺点 ! 用好它的优点 #而避免它的缺点 ! 设法控制好水 的温度 ! 采取堆放方式淬火时 # 要设法使工件堆放得疏 松一些 # 并通过搅动促使淬火液通畅地从工件之间流 过 # 以减小内部的水温差 !
第 $ 期 # 总第 $% 期 %
机 械 管 理 开 发
()*$ #+,- ()*$% %

20CrMnTi齿轮渗碳淬火

20CrMnTi齿轮渗碳淬火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王慧学号:20921209系部:模具技术系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热处理)题目:20CrMnTi减速机齿轮的渗碳淬火指导者:陈宁评阅者:2013年 3 月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摘要热处理工艺是金属材料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对机械零部件的要求愈来愈高,因此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变材料的加工艺性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

为获得理想组织性能,保证零件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就必须从工件的特点、要求和技术条件,正确选择材料;再根据生产规模、现场条件、热处理设备提出几种可行的热处理方案,最后确定出一种最佳方案。

20CrMnTi钢具有晶粒细、渗碳淬火性能良好、工艺性能成熟可靠且成本低廉等优点,目前生产量大致占渗碳齿轮钢的70% ,齿轮在使用过程中,担负着传递动力的任务,在冲击、交变应力等作用下以齿根断裂和齿面接触疲劳为主要失效形式,因此齿轮钢应有良好的强韧性、耐磨性以承受冲击、弯曲和接触应力;此外,还要求变形小、精度高,噪声低。

本设计便是对20CrMnTi减速机齿轮热处理工艺进行详细的说明,从选材下料到热处理工艺路线,以及最后的质量检验、可能产生的缺陷及预防措施等,都进行逐一分析,尽可能的将整个过程详尽的展现出来,从而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20CrMnTi;减速机齿轮;渗碳淬火;缺陷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摘要Title: 20CrMnTi Reducer Gear Carburizing and QuenchingAbstract:Heat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metallic material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je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 of machinery parts and components of the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so the heat treatment can change the material and process performance,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tential, improve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workpiece. In order to obtain the ideal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guarantee the component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quality, stability and service life, must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kpiece, requirements and technical conditions, prope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n according to the scale of production, site conditions, heat treatment equipment and puts forward several feasible heat treatment scheme, finally determine a kind of optimum scheme.20CrMnTi steel has fine grain size, good performance, carburizing and quenching process is mature and reliable performance and low cost, the current production capacity accounted for roughly70% of carburized gear steel, gear during use, charged with the transmission of dynamic task, in shock, alternating stress under the action of taking root fracture and tooth surface contact fatigue as the main the failure forms of gear steel, therefore, should have good strength and toughness, abrasion resistance to withstand impact, bending and contact stress; in addition, also called little deformation, high precision, low noise.This is designed for20CrMnTi reducer gear heat treatment process in detail, from material selection under the expected heat treatment technology route, as well as the final quality inspection, the possible defect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so on, are analyzed and explained, as far as possible the whole process detailed show hill, thus all of you to help.Keywords:20CrMnTi; Reducer gear;carburizing and quenching; defect目录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摘要 (I)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摘要 ................................................................... I I 目录 (IV)第一章绪论 (1)1.1 减速机齿轮的应用 (1)1.2 减速机齿轮的作用 (4)1.3 齿轮用钢的分类与生产 (5)1.4 国内外汽车齿轮发展现状 (6)1.5 减速机齿轮的性能要求 (9)1.6 加工工艺性能要求 (9)1.7 材料的选择 (10)第2章热处理工艺选择 (11)2.1 预备热处理的工序位置 (11)2.2 最终热处理的工序位置 (11)2.3 最终热处理工艺方法选择 (11)第三章热处理工艺特性对齿轮质量和寿命的影响 (12)3.1 淬透性 (12)3.2 变形开裂倾向 (12)3.3 淬硬性 (12)第四章20CrMnTi钢的基本性质 (13)4.1 钢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13)4.2 含碳量及合金元素作用 (14)4.3汽车变速箱变速齿轮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16)4.3.1 服役条件 (16)4.3.2 失效形式 (16)4.3.3 性能要求 (17)第五章20CrMnTi变速齿轮加工工艺 (18)5.1 减速机齿轮常用的加工工艺路线 (18)5.2 各种工艺路线的分析 (18)5.2.1 等温正火 (18)5.2.2 渗碳+淬火+回火 (18)5.2.3 喷丸处理 (20)5.2.4 检验 (20)第六章热处理后的金相组织 (21)6.1 20CrMnTi等温正火后金相组织 (21)6.2 20CrMnTi经渗碳后淬火、回火处理金相组织 (21)第七章质量控制与检验方法 (23)7.1 随炉试样检验 (23)7.1.1 表面硬度 (23)7.1.2 心部硬度 (23)7.1.3 有效硬化层深度 (23)7.1.4 表层组织 (24)7.2 齿轮热处理质量检验 (25)7.2.1 外观 (25)7.2.2 齿面硬度 (25)7.2.3 有效硬化层深度 (25)7.2.4 畸变 (26)第八章热处理工艺过程中的质量检验 (27)8.1 渗碳淬火后齿轮的检验项目、内容和要求 (27)8.2 渗碳齿轮的常见缺陷及防止措施 (28)8.3 渗碳淬火后畸变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29)8.3.1 渗碳淬火后畸变原因分析 (29)8.3.2 减小渗碳淬火齿轮畸变的措施 (32)结论 (35)致谢 (36)参考文献 (37)第一章绪论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经济各个部门迫切需要各种各样质量优、性能好、效率高、能耗低、价格廉的机械产品。

我公司20crmomn钢大型重载齿轮深层真空渗碳淬火实际热处理工艺研究及结果分析

我公司20crmomn钢大型重载齿轮深层真空渗碳淬火实际热处理工艺研究及结果分析

我公司20CrMoMn钢大型重载齿轮深层真空渗碳淬火热处理工艺研究及结果分析1 工艺参数20CrMnMo钢大型重载齿轮基本参数和工艺要求如表1所示,为保证大型重载20CrMnMo钢齿轮渗碳质量,以渗扩比1:22执行真空渗碳工艺,进行完整热处理工艺过程。

具体热处理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齿轮实物如图2所示;升温阶段首先650℃保温1.5h进行一次预热,目的在于使齿轮受热均匀,减小工件内部热应力,然后加热至930℃进行真空渗碳;渗碳结束后对齿轮工件在高压N2下进行气冷正火,消除渗碳层中可能存在的网状碳化物;680℃高温回火目的在于使渗碳层析出含Cr的碳化物,进一步消除网状碳化物,并使碳化物球化。

为保证随炉试样更具有代表性,放置随炉齿形试样4个,均匀悬挂于齿轮上,工艺结束后对4个随炉试样进行分析,从而保证随炉试样更能真实反应实际齿轮工件真空渗碳结果。

2 试验结果及分析表1 20CrMnMo钢大型重载齿轮基本参数及渗碳工艺要求外径Φ法向模数M齿轮厚度h内孔单件重量齿轮参数1435mm20mm340mm440mm2800kg 工艺要求 1.渗碳层深度4.2~4.5mm;2.齿面硬度55~58HRC;3.碳化物级别小于3级。

图1 20CrMnMo钢大型重载齿轮深层真空渗碳淬火热处理工艺曲线图2 20CrMnMo钢大型重载齿轮实物和渗碳层组织(a)渗碳前(b)渗碳后(c)渗碳层金相组织(d)尖角处金相组织0.0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400500600700800900显微硬度/HV1距表面距离/mm图3 20CrMnMo钢大齿轮深层真空渗碳淬火随炉试样显微硬度随距表面距离变化表2 20CrMnMo钢大型重载齿轮深层真空渗碳淬火处理结果类别随炉试样1随炉试样2随炉试样3随炉试样4大齿轮表面碳浓度/wt%0.860.850.860.87渗层深度/mm 4.4 4.4 4.4 4.4淬火后硬度/HRC62.863.261.763.461.3 1次回火硬度/HRC60.660.959.761.160.5 2次回火硬度/HRC58.359.058.059.458.3 3次回火硬度/HRC57.858.156.558.057.5 20CrMnMo钢大型重载齿轮处理后如图2所示,从图2(a)、(b)可以看出,大齿轮真空渗碳淬火后表面状态良好,由于真空渗碳淬火过程中隔绝“氧”,所以处理后没有氧化层,呈金属银白色;从(c)和(d)可以看出20CrMnMo钢齿形试样处理后平面和尖角处碳化物均呈细小颗粒状,碳化物级别为1~2级。

渗碳过程碳浓度的分布

渗碳过程碳浓度的分布

渗碳过程碳浓度的分布渗碳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工艺,用于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在渗碳过程中,碳原子在材料表面通过扩散进入到材料内部,形成碳浓度的分布。

渗碳过程中,碳浓度的分布对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渗碳过程中,碳原子以固溶态进入材料晶格的间隙中,取代原有的金属原子。

由于碳原子的尺寸较小,相比金属原子,可以更轻易地占据晶格的间隙。

渗碳过程中,最常用的金属基体载体包括铁、钢、高温合金等。

渗碳过程中,碳浓度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渗碳时间、温度、渗碳介质、渗碳方法等。

渗碳时间指的是渗碳过程中材料所处的时间,温度则是渗碳过程中的处理温度,渗碳介质则是指用于渗碳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渗碳方法则是指渗碳过程中采用的工艺方法。

在渗碳过程中,常用的渗碳方法包括气体渗碳、液体渗碳和固体渗碳。

气体渗碳通过将材料暴露在富含碳原子的气体中,让碳原子进入金属基体载体。

液体渗碳则是将材料浸泡在富含碳原子的液体介质中,使碳原子进入金属基体载体。

固体渗碳则是将含有碳的固体材料直接接触到金属基体表面,使碳原子扩散到金属基体内。

渗碳过程中,碳浓度的分布通常呈现出自渗层和外渗层的特点。

自渗层指的是渗碳层中离材料表面最近的部分,也是碳浓度最高的部分。

外渗层则是离材料表面较远的部分,其碳浓度较低。

碳浓度的分布取决于渗碳时间、温度和渗碳介质。

在渗碳过程中,渗碳时间越长,碳原子的扩散距离越远,因此碳浓度的分布越均匀。

同时,温度的提高也会促进碳原子的扩散,使得碳浓度更加均匀。

渗碳介质的选择也会对碳浓度的分布产生影响。

比如,气体渗碳中,渗碳气体的流动性能会影响碳原子的扩散速率和均匀性。

渗碳过程中,碳浓度的分布对材料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高浓度的碳原子可以增加材料的硬度和抗磨性,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

然而,过高的碳浓度可能会导致材料的脆化,降低其韧性和强度。

因此,在渗碳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碳浓度的分布,以满足不同材料的要求。

综上所述,渗碳过程中碳浓度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渗碳时间、温度、渗碳介质和渗碳方法等。

实验六 渗碳钢的微观组织观察及渗碳层的测定

实验六 渗碳钢的微观组织观察及渗碳层的测定

实验六渗碳钢的微观组织观察及渗碳层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渗碳工艺。

2、了解钢渗碳时渗碳层深度与渗碳温度和渗碳时问的关系。

3、熟悉渗碳及热处理后的组织特征。

4、掌握金相法测定渗碳层厚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渗碳是目前机械制造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化学热处理方法。

增加钢件表面含碳量的化学热处理称为渗碳,渗碳的目的是使钢件获得硬而耐磨的表面,同时又保持韧的中心。

对于进行渗碳的钢材,其碳的质量分数一般都小于0.3%,渗碳温度一般取900~930℃,即使钢处于奥氏体状态,而又不使奥氏体品粒显著长大。

近年来,为了提高渗碳速度,也有将渗碳温度提高到1000℃左右的,渗碳层的深度根据钢件的性能要求决定,一般为l mm左右。

钢渗碳缓冷后的显微组织符合铁-碳平衡相图,表面到中心依次是珠光体和渗碳体、珠光体、珠光体和铁素体,一直到钢材的原始组织。

渗碳的过程是碳原于在γ-Fe中的扩散过程,根据扩散的费克第二定律,如炉内的碳势一定,则渗碳层深度与渗碳时问和渗碳温度有如下关系:X=其中,0Q RTD D e−=⋅测量渗碳层深度可用显微硬度法和金相法。

本实验采用金相法,即在显微镜下通过测微目镜测量。

渗碳层的深度是从表面量到刚出现钢材的原始组织为止。

另外,还可用显微硬度法测量渗碳层厚度,即试样抛光后不要腐蚀,直接打显微硬度,最表面一点压痕离试样表面0.05mm为宜,这一点也可作为表面硬度值,然后向里每移动0.10 mm测一压痕,一直测到心部或低于450 HV处为止,然后将各点所测硬度值绘制成硬度分布曲线,并求有效硬化层深度。

有效硬化层深度是由表面垂宣至550HV处的距离,用D C表示。

渗碳一般在气体或固体的渗碳介质中进行。

煤油是常用的气体渗碳介质。

气体渗碳的一个主要优点是可以控制碳势。

控制碳势的方法有露点仪、红外CO2分析仪和氧探头等几种。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井式渗碳炉、金相显微镜(带测微目镜)、40Cr钢(齿轮)。

四、实验内容1、从渗碳处理后的40Cr钢(齿轮)上取20个5-10mm长度的试样。

大型齿圈的热处理渗碳淬火

大型齿圈的热处理渗碳淬火

大齿圈热处理工艺预案两个品种的大齿圈(工号分别为JG22006、JG14024,数量分别为2件和4件,材料均为20CrMnMo)即将投入热处理进行渗碳淬火,为争取顺利完成热处理试制任务,特分析此次试制任务难点并制订工艺预案与应急预案如下:1.任务难点1.1齿圈热后金相组织要求高:按JB/T6141.3标准检验,碳化物≤3级、残余奥氏体和马氏体≤2级、铁素体≤4级、晶粒度≤5级,其中尤以马氏体级别难于满足。

1.2与金相组织相比,变形问题是更大的困难所在。

齿圈齿顶直径分别为Ф2530、Ф2740,如此大的齿圈我厂从未生产过,无经验;齿圈壁厚相对较小,工艺尺寸分别为250、220mm,易产生椭圆变形,以直径更大、壁厚更小的JG14024为甚;JG14024齿宽260mm,与直径之比为0.095,太小,易出现端面挠曲变形;双联齿的JG22006总高度达945mm,太高,不易产生端面挠曲,但会带来上下两端锥度畸变。

目前热前齿顶圆和公法线尺寸系参照其他厂经验而设定,按此,渗碳淬火后需产生 1.7‰左右的平均涨大量方能较好地符合图纸要求和后序磨齿需要要因我厂与其他厂的生产过程条件可能存在差异,此次试制能否达到该平均涨大量目标还未为可知,如实际涨大量小于或远小于目标量,则很可能出现齿面磨不光的情况。

为防止此情况发生,热处理过程中须采取各种措施,除尽量实现该目标涨大量外,还应尽量减小前述畸变量,较为理想的目标是:齿顶椭圆≤1.5mm、端面挠曲≤0.8mm、全齿公法线长度变动量≤1.2mm(JG22006:≤1.5mm)。

2.工艺预案2.1工艺曲线按前述难点分析和要求,制订渗碳淬火工艺曲线如下:2.2工艺说明及要求2.2.1装炉2.2.1.1装炉量从经济性和为获得更大的涨大量出发,最好取大的装炉量。

装炉量大,可方便获得高的淬火油温,油温越高,涨大量越大。

如2件JG22006和4件JG14024分别共炉,单炉工件散热面积低于大重行星轮工件散热面积,因此应不存在额外的淬火安全隐患;尽管油温高会降低冷却能力,但仍不会低于重齿的盐浴冷速。

大型内齿圈渗碳淬火过程有限元模拟及后续工艺分析

大型内齿圈渗碳淬火过程有限元模拟及后续工艺分析

大型齿圈在行星机构中应用广泛 , 由于其 体积较大 , 且属于薄壁结 构 ,齿部强度要求较 高 ,这给加工工艺 和热处 理工艺带来相 当大 的难 度。热处理过程中 , 碳是热处理过程很普遍 而且很重要的一部分 , 渗 齿 部的接触强度和抗 弯强度的提高很大程度 取决 于渗碳过程的效果 。渗 碳淬火齿圈的变形 明显 , 后续的磨削工艺 的加 工余 量受其影响很大 , 磨 削过深又削弱了渗碳层 最佳的力学性能 ,对热 处理过程和机加工过程 准确 的把握是齿圈制造厂家 面临 的难题_ I I 。 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 发展到现今这个 高度 ,完全可以对金属零件 的热处 理做一定范 围内的模拟 , 通过建立热处理过程 的传 热传质 、 组织 转变 和热力学 的物理冶金模 型 ,能够预测工件在热处 理过程不同时刻 的温度场 、 金相组织和力学性 能的分布状态 , 从而 为生产 提供 更准确的 信息 。本文采用一台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内的大型内齿圈为分析 目标 , 对其 在热处理 的过程进行数 值模 拟 ,根据模拟 的结果 对后续的加工提 供参考 。

¨ ”畿


图 4马氏体的体积分数
Stp 34 e 2
V o ̄m e h cb on
图 I单齿 的有 限元 网格模 型 对热处理 渗碳 工艺的描 述 : 在渗碳加热前 , 低碳 钢的原始相结构是 由铁素体 和少 量珠光体组成 , 索体量约 占整个体积 的 8 %, 铁 0 珠光体 占 2 %。 0 由铁碳合金相图可知 , 当加 热至 以上温度时 , 珠光体开始转变 为奥氏体 , 当加热到 9 0C , 0  ̄时 铁索 体全部转变 为奥氏体 。然后 加热到 9 0 9 0 渗碳 , 2 ~ 4 ̄ C 采用 气体渗碳 , 渗碳之前 有个 7 0C 1 时左右 ) 0 o( 小 的 排气过程 。渗碳大体分 为强渗 和扩渗两个阶段 , 时间在 l 个 小时左 总 2 右 , 件表面奥氏体区碳浓度在 O8~1 %之间 ( 细工艺时 间温度 如 零 . . 2 详

齿轮加工中渗碳淬火和渗碳质量分析

齿轮加工中渗碳淬火和渗碳质量分析

齿轮加工中渗碳淬火和渗碳质量分析一、前言齿轮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较多的机械产品,它的性能的好坏对产品的机械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齿轮在渗碳淬火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淬火后硬度不够、渗层深度不够、淬火后心部硬度过高、变形大、油淬后表面光亮度不够甚至开裂。

影响淬火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原材料成分、热处理工艺以及淬火后的冷却过程。

本文主要论述以上几个方面对齿轮渗碳淬火质量的影响。

二、材料成分对齿轮渗碳淬火质量的影响2.1 材料成分对心部硬度的影响20CrMnMo齿轮的主要合金元素是Cr、Mn和Mo元素。

Mo和Cr元素可以大大降低渗碳层中贝氏体形成的敏感性,Mn元素可以提高淬透性。

虽然Mn元素对提高心部淬透性来说是最经济有效的元素,但是Mn含量过多会产生如淬透性带失控等问题,淬透性越高,畸变量越大,因此要严格控制合金元素含量。

2.2 材料成分对内氧化的影响在热处理期间,在合金表面的下方形成氧化物的现象称为内氧化。

在气体渗碳中,Mn和Cr是容易与介质中的氧原子发生氧化的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会导致钢表层的合金元素流失,Mo元素则对内氧化的影响较小。

对于Mn元素,它的流失会导致淬透性降低,以及表层中非马氏体组织(在渗碳淬火件表面中经常出现连续或不连续的网状或块状黑色组织,此处恰好不是表层压应力最大的区域,被公认是由于内氧化而贫化合金元素导致形成屈氏体类组织,也被成为非马氏体组织)的形成;Cr元素的损失则使渗层中碳化物的形成变得困难。

只要表面转变为马氏体组织,较浅的表面氧化对疲劳特性无明显影响,而严重的氧化会因从奥氏体中消耗大量的合金元素而降低其淬透性,导致形成其它一些非马氏体组织(如屈氏体、珠光体组织),这些组织会降低表面压应力,对疲劳性能不利。

因此在渗碳过程中要注意减少和避免表面氧化,但实际生产过程中,考虑到目前普遍应用的渗碳气氛都含有氧化物,所以渗碳过程或多或少都会发生内氧化。

渗碳过程碳浓度的分布

渗碳过程碳浓度的分布
20#钢渗碳过程浓度分布数值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
1、用matlab软件模拟离子渗碳过程中碳浓度分布曲线
2、用matlab软件模拟离子渗碳过程中碳浓度分布曲线
3、在离子渗碳模型中层深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温度一定)
4、在离子渗碳模型中层深与温度的关系曲线(时间一定)
实验原理
物理描述
本实验是研究的是一维平表面问题,20#钢气体渗碳过程和离子渗碳过程中碳浓度在钢内部的分布曲线,以及根据离子渗碳碳浓度分布模型,得出当温度一定时,层深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当时间一定时,层深与温度的关系曲线。本实验认为扩散系数与碳浓度无关。
2、离子渗碳中碳势和渗碳时间相同,不同温度下钢的碳浓度的分布曲线(碳势为1.2%,时间为300s)
图2
图2中渗碳不同温度分别为860℃,900℃,930℃,950℃。由图可以看出,在相同碳势和时间下,不同温度的碳浓度分布不同,随着温度的升高,在距离钢表面相同位置处,碳浓度的值也逐渐升高。
3、离子渗碳中相同渗碳时间和温度,不同碳势下钢的碳浓度分布曲线(时间为300s,温度为930℃)
图3
图3中的碳势分别为0.8%,1.0%,1.2%,1.5%。由图可以看出,钢在不同环境中碳浓度的分布曲线不相同;环境中的碳浓度越高(碳势越高),钢内部的浓度也越高。
4、气体渗碳中碳势和温度相同,不同时间下钢中碳浓度的分布曲线。(碳势为1.2%,温度为930℃)
图4
5、气体渗碳中碳势和渗碳时间相同,不同温度下钢的碳浓度的分布曲线(碳势为1.2%,时间为300s)
6、气体渗碳中相同渗碳时间和温度,不同碳势下钢的碳浓度分布曲线(时间为300s,温度为930℃)
7、离子渗碳过程中在一定温度下,层深和时间的关系曲线(温度为930℃)

差速器齿轮渗碳淬火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

差速器齿轮渗碳淬火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

差速器齿轮渗碳淬火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孟江涛摘要:对差速器齿轮渗碳淬火的常见质量缺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并对各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同时对各质量缺陷应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了方向性的论述,旨在提高差速器齿轮的热处理质量。

关键词:齿轮;渗碳;热处理;缺陷差速器齿轮渗碳淬火的质量缺陷大致可分为:外观缺陷(氧化、锈蚀),硬度、有效硬化层不合格(硬度高、硬度低、硬度不均匀,有效硬化层深、有效硬化层浅),金相组织缺陷(马氏体、碳化物、心部组织级别超标、表层非马超标),热处理变形(缩孔、锥度、圆度及畸变),下面就齿轮渗碳淬火生产中常见的质量缺陷,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及补救对策实施阐述。

1. 外观缺陷(1)表面氧化产生原因可能是热处理炉密封差而导致漏气,另外还有可能是渗碳介质纯度不够(含有水分)。

防范措施即为检查炉子密封性和提高渗碳介质纯度。

(2)表面锈蚀、污物、金属瘤产生原因可能是进炉前零件没有彻底清洗干净,热处理前机加工时切削液不合格,没有清洗干净。

零件表面沾有碎切屑,热处理加热过程中熔化粘结于零件表面。

防范措施即为采用弱碱性清洗液对进炉前零件进行认真彻底清洗,确保进炉前零件的清洁度。

2. 有效硬化层深度、表面硬度、心部硬度缺陷(1)有效硬化层深度又叫淬硬层深度,一般用显微硬度计检测,从表面一直测至界限硬度处的直线距离;而渗碳层深是指渗碳层的深度,一般用金相法来检测,合金渗碳钢从表面测至过渡区。

因零件的渗碳层深仅指对合金钢渗入碳的深度,是齿轮热处理生产中的一个过程指标,不能很好地反映齿轮的热处理最终结果,故正规的技术文件,大多以有效硬化层深度作为零件热处理后的检测、考核指标。

有效硬化层深度缺陷又分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有效硬化层深度浅,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原材料的淬透性差、端淬值低;淬火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差;渗碳保温时间短、强渗及扩散期的碳浓度低,导致渗碳层深度不够;渗碳炉的有效加热区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不同区域零件渗碳层深度不够。

渗碳过程碳浓度分布数值模拟

渗碳过程碳浓度分布数值模拟

姓 名:学 号: 课程名称:传输原理实验名称:渗碳过程碳浓度分布数值模拟实验序号: 实验日期:2012.12.1 实验室名称:同组人:实验成绩:总成绩:实验报告教师评语:教师签字:年月日一、知识储备1.1间隙扩散(渗碳) 非稳态过程 1.2扩散方程的建立:在传质方向上微体积单元中进行质量平衡计算流入质量—流出质量=其中质量的累积∴流入率—流出率=累积率流入率=1)(JA ; 流出率=dx xJA JA ∂∂+)()(1 累积率ττ∂∂=∂∂=cAdx Adx c )]([τ∂∂=∂∂-c x J 即:τ∂∂-=∂∂∂-∂-c x x cD)()(xcD x c ∂∂∂∂=∂∂τ ——菲克第二定律 注: D 为扩散系数,单位s m /2; 且)exp(0RTQ D D -=二、物理描述(图像为大致走势)2.1气体渗碳 (20#钢)2.1.1浓度分布(局部铁碳相图翻转)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D21出J入JdxTX (mm ) 920 ℃0.22.1.2 表层浓度与时间关系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离子渗碳(20#钢)2.2.1浓度分布C%T(局部铁碳相图翻转)2.2.2表层浓度与时间关系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数学模型及其解3.1扩散方程:)(xc D x c ∂∂∂∂=∂∂τ,若D 与浓度无关,则22x c D c ∂∂=∂∂τ3.2初始边界条件X(mm) 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τ920 ℃ X(mm)0.2初始:0)0,(c x c =边界:)(0c c xc D p x -=∂∂-=β3.3方程解:3.3.1气体渗碳⎭⎬⎫⎩⎨⎧++--+==)2()exp()2()(),(200D D x erfc D x D x erfc c c c x c c p τβττββττ传递系数)120830exp(96.3RT-=β cm/s 3.3.2离子渗碳(∞→β))2()(),(00ττD xerfc c c c x c p -+=四、浓度分布4.1气体渗碳(温度930℃置于碳势1.2%环境渗碳,时间从初始的10分钟往上逐次递增,递增量为1小时。

18CrMn2SiMo钢齿轮渗碳后的组织与性能

18CrMn2SiMo钢齿轮渗碳后的组织与性能

cooling, is high carbon martensite and retained austenite in carburized layer, and bainite ferrite and austenite in non car2
burized area. The gear made of 18C rM n2SiMo steel has excellent carburization p roperties and good com bination of
图 1是 18C rM n2SiMo 钢 920 ℃奥氏体化空冷 + 300 ℃回火的光学及透射电镜组织 。由图 1a可以看 出 , 18C rM n2SiMo钢的组织呈板条状 ,通过 X 射线物 相分析 ,其组织由板条贝氏体铁素体及残留奥氏体组 成 。从图 1b的透射电镜照片中可以看出贝氏体铁素 体和残留奥氏体的形貌和分布状态 ,残留奥氏体分布 在贝氏体铁素体板条之间 ,是一种新型贝氏体组织 ,属 于无碳化物贝氏体或非典型贝氏体组织 ,这种新型贝 氏体与典型贝氏体最大区别在于残留奥氏体代替了典
40
《金属热处理 》2006年第 31卷第 12期
表 1 18CrM n2SMi o渗碳钢与常用渗碳钢的力学性能比较 Table 1 Com par ison of m echan ica l properties of 18CrM n2SMi o carbur iz ing steel and comm on carbur iz ing steels
σ b
/M Pa
1290 ≥1175
1220 ≥1080
σ012 /M Pa
1060 ≥835 1060 ≥850
δ 5

渗碳过程碳浓度分布数值模拟

渗碳过程碳浓度分布数值模拟

渗碳过程碳浓度分布数值模拟模拟一、 实验目的建立渗碳过程中碳浓度分布的数学模型,通过matlab 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绘制气体渗碳过程曲线、离子渗碳过程曲线以及层深与时间和温度关系曲线,分析不同条件下渗碳过程中碳浓度的分布关系及影响因素,进而深入了解渗碳过程这一材料处理工艺。

二、 实验器材装有matlab 的计算机三、 实验模拟参数材料:20#钢温度:860℃、900℃、950℃、1000℃初始碳量:0.80%、1.00%、1.20%、1.50%四、 实验原理(一)、首先建立一个关于渗碳过程的数学模型。

考虑一初始浓度均匀分布,其值为0c 的半无限厚介质(y ,z 方向无限大,x 方向半无限大),当t>0时,碳势为p c 。

随着时间的增加,浓度变化逐深入介质的内部。

扩散仅沿x 方向进行。

扩散过程中,介质另一侧的浓度始终维持不变。

1、 方程:c c =D x x τ∂∂∂∂∂∂() 若假设D 与c 无关,则有22c c =D xτ∂∂∂∂ 2、 初始和边界条件:边界条件:0c -D ()p x c c x β=∂=-∂ 3、 方程的解:气体渗碳:200(,)()()exp()()22p x x x c x c c c erfc erfc D D D D ββτττβττ⎡⎤+=+--+⎢⎥⎣⎦ 式中,0exp()Q D D RT =-,Q=137800J/mol, 0D =16.22mm s ,扩散系数,单位2mm s12083039.6exp()RTβ=-,传递系数,单位mm s 离子渗碳:(当β−−→∞时)00(,)()()2p x c x c c c erfc D ττ=+- 4、 渗碳层厚度与时间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前提条件是β−−→∞,有00(,)()()2p x c c c c erfc D δττ=+-。

取含碳量为0.38%时的层深,即令(,)c δτ=0.38%时模拟层深与时间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齿圈渗碳淬火过程的碳浓度场和组织场数值分析

齿圈渗碳淬火过程的碳浓度场和组织场数值分析
p o e y t e w r p e e a t a ts e u t. r v d b h o k ic cu l e t s l r s Ke r s n mei a i lt n e n ;c r uii g u n h n y wo d : u r l s c mua i ;g a r g a b r n ;q e c ig o r i z
i l y i d s u e st e p r c s a e u r.O e b i o i lt n r s l rc r u zn r c s .t e s u - f al t it b t sa h e e t -h p d c ne n r i f S n t a s fs h s mu ai e u t f ab r ig p o e s h t c o so i r
(. 1 沈阳航空工业学 院材料工程系 , 宁 103 2 一汽集团技术 中心 , 辽 104;. 吉林 10 3 ) 0 0 4
摘要: 根据齿圈的热处理工艺 , 基于渗碳过程 的有 限元数学模 型 , 齿圈 的变碳 势渗碳过 程进行 了数值 模 对
拟。模拟结果表明 , 在强渗期表面碳浓度升高较快 , 在扩散期则缓 慢降到炉气 碳势值 , 最终具有 理想的 s形 曲
轮边减 速桥是 国内外汽 车厂家 新开 发的重 型
元 法对其 渗碳 过程 的碳 浓 度场 和淬火过 程组 织场
卡车后桥的新型结构 , 该结构特点是行星减速机 构的齿轮等各零部件之间的配合精度要求很高,
不能 有偏 载现象发 生 。齿 圈 作为轮 边减 速桥 的最 关键 零件 , 求 加工 精 度 要 高 , 处 理变 形 要 小 , 要 热
frG a igC rui n n u n hn rc s o erR n ab r iga dQ e c igPoes z

渗碳淬火齿面硬度值离散分布原因分析

渗碳淬火齿面硬度值离散分布原因分析

1情况概述斜齿轮轴ϕ200*1000mm,材质17CrNiMo6,齿面硬度HRC59-62。

生产中发现,某炉次40件产品齿顶硬度、随炉试棒金相组织、机械性能均满足技术要求后转机加工磨齿成品,但有7件(排除磨削烧伤等因素)磨齿成品后齿面硬度不均且部分硬度低于技术要求而报废。

2研究方法及过程2.1实物工件解剖及分析选取硬度最低的一件进行解剖分析。

用线切割随机从齿部中间位置切取弧高60mm、厚12mm的弓形试块,再将试块按左、中、右方向分别切割成②、①、③三块分析用试片。

2.1.1试片①金相检测①按标准JB/T6141-1992齿面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级别无法评定;②齿面节圆处有效硬化层为0mm(按测至Eht550HV1为有效硬化层)且心部硬度很低仅为22-23HRC;③齿顶处有效硬化层深仅为0.224mm。

产生以上现象的可能原因:①材质不正确;②渗碳层过浅或碳浓度梯度分布不合理;③渗碳工艺操作存在问题。

2.1.2进一步工艺试验试片①从非渗碳层区钻孔取样化验结果材质合格;试片②、③分别作淬火、退火试验。

试片②淬火后金相组织、硬化层深度、心部硬度符合技术要求;试片③退火后共析层深度0.8mm,总渗碳层1.0mm符合技术要求。

试片②、③试验表明渗碳过程产品质量合格。

2.1.3齿面硬度“合格品”解剖分析通过上述试验,40件产品有必要抽取“合格品”进行解剖分析是否存在磨齿后齿面硬度合格,有效硬化层、心部硬度等不符合技术要求情况。

从“合格品”中抽取一件进行线切割,金相组织检测:齿面有效硬化层0.364mm、未磨削齿顶有效硬化层深0.701mm、心部硬度24HRC均低于技术要求。

“合格品”的齿轮轴各项渗碳指标结果不能满足技术要求,这样的“合格品”其实并不合格。

2.2二次淬火加热时间和齿面硬度的关系调用多炉同批次工件工艺记录并进行分析比较。

①到温后总加热时间达到8h的炉次齿面硬度均达到技术要求;②到温后总加热时间低于7h则部分齿面硬度低于技术要求;③总时间最短的即是7件失效的一炉。

齿轮渗碳层碳含量分布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方法探讨

齿轮渗碳层碳含量分布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方法探讨

齿轮渗碳层碳含量分布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方法探讨张晓菊;李建龙【摘要】表面碳含量、渗碳层深度、碳含量分布等因素对渗碳齿轮的性能影响重大.实验以两种不同渗碳工艺条件下的齿轮试样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整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工作条件,确定试样表面碳含量、渗碳层深度及碳含量分布状态的定量分析方法最佳条件为:加速电压10 kV,电子束流200 nA,束斑20 μm.同时,将两齿轮心部碳含量测试结果与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仪测试结果进行了比对;将碳含量分布与硬度梯度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电子探针分析仪测试得到的心部碳含量值与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仪测试值相近;电子探针测试的两试样碳元素分布趋势与在硬度计上检测的硬度梯度分布趋势相似.因此,利用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不仅能准确测定渗碳层碳元素的含量,而且能直观地反映出各渗碳工艺条件下样件整个渗碳层碳元素含量的分布状况.【期刊名称】《冶金分析》【年(卷),期】2016(036)001【总页数】4页(P67-70)【关键词】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渗碳层;碳含量分布;定量分析【作者】张晓菊;李建龙【作者单位】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工程研究院,陕西西安710119;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工程研究院,陕西西安710119【正文语种】中文齿轮作为传动系统重要组件,具有传动扭矩、改变运行速度和旋转方向的作用,其在现代机械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硬齿面齿轮已受到大多数齿轮制造国家的普遍青睐。

采用这种齿轮是提高齿轮强度及承载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齿轮传动的主要发展趋势[1]。

通过渗碳淬硬工艺[2-3]可获得硬齿面齿轮,而其性能则主要取决于渗碳层表面碳含量、渗碳层深度、碳含量分布等因素。

因此,控制好渗碳工艺,对增强齿轮受载能力、延长齿轮寿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EPMA),具有分析元素范围广、样品制备简单、空间分辨本领高、无损原位分析等优势,在显微结构分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A na lys is o f C arbon Concentration F ield and Structure F ield V alue for G ear R ing C arburizing and Q uench ing Process
Song Guangsheng , M eng Q inghua , Xu X iangq iu
碳含量 ; 时间 ; 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系数; 碳传递系数 ;
作者简介 : 宋广胜 ( 1971 程数值模拟。
4
大型铸锻件 ! H EAVY CAST ING AND FORG I NG
No . 1 January 2008
Cf Cs
炉气碳势; 工件表面碳含量。
氏体 相变 , 马 氏体 相 变遵 循 Ko istinen M arburger [ 8, 9] 方程 : V = 1 - exp[ 式中, T 是温度; (M s - T ) ] ( 9) 是常数, 反映马氏体的转变速
∀ Wm (C f - C ) d s = 0(m = 1 , 2 , #, n ) 式中 Cm Wm 试探函数 ; 加权函数。
( 4)
采用任意形状和大小的 4节点四边形等参单 元将求解区域离散化 , 设单元 e 的节点 i、 j、 k、 l碳 浓度分别为 C i、 C j、 C k、 C l, 单元的形函数为 N i、 N j、 N k、 N l, 则单元内任一点的碳浓度可表示为 Ci C e (x, y, t ) = [N i, N j, N k, N l ] Cj Ck Cl 把单元 e 看作求解域的 D 的一个子域, 在这 个子域内多元函数 I (C (x, y, t ) ) 极值问题的表达 式为
2
( 1)
方程 ( 1) 为抛物线型方程 , 其初始条件和边 界条件都是已知的, 表达式分别为 C | t= 0 = C 0 -D 式中 C t D C | n= 0 = n (C f - C s ) ( 2) ( 3)

本 文基于某型号齿圈的渗碳淬火工艺 , 利用有限
收稿日期 : 2007 09 27 ) , 博士 生, 副教授 , 研究方向 热处理过
图 2 齿圈渗碳淬火工艺 F igure 2 T he carbur izing and quench ing process for gear r ing
齿圈的材质为 22C r M o 钢, 齿数为 74 , 模数为 3 mm, 齿顶圆和齿根 圆的直径分别为 226 . 4 mm 和 241 . 79 mm, 最大外圆直径为 260 mm, 轴向宽 度为 93 mm。整个渗碳淬火工艺过程在 IPSEN 连 续炉内完成 , 渗碳温度为 910 & 。强渗期和扩散 期的炉气碳势分别为 1 . 05 %和 0 . 9 % , 强渗期和 扩散期的时间分别为 240 m in 和 60 m in , 目的是 在齿圈表面获得约为 0. 8 % 的含碳量。淬火油的 温度为 120 & 。 5
- 7 -4 [ 6]
浓度由 0 . 21 % 提高到约 0 . 8% 。齿廓表面上分别 位于齿顶和齿根部位的 B 、 C、 D 三点 (三点位置如 图 3 所示 ) 的碳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 5所示, 由图 示可知 , 在渗碳过程初始的半小时内 , 表面碳浓度 值很快升到较高值, 然后缓慢地增大 , 在强渗期结 束时达到最大值 , 在扩散期内又缓慢地降到炉气 碳势值。并且由图示结果可知, 齿廓不同部位的 碳浓度值是不同的, 凸出部位要高一些, 凹入部位 要低一些。 图 6 为渗碳过程中, 不同时刻的渗碳层碳浓 度分布 ( 对应的位置为图 3 中沿直线 BA 方向距 离 B 点不同距离的点 ), 由图示结果可知 , 在强渗 期内, 渗碳层具有较陡的碳浓度分布 , 在扩散期结 束时, 则变得较为平缓 , 具有较理 想的 S 曲线分 布。淬火过程中不同时刻马氏体含量的分布如图 7 所示, 由图示结果可知, 在整个淬火过程 中, 各 点的马氏体含量与该点的碳含量成反比, 即碳含 量越高的部位马氏体含量越低 , 反之则越高。最 终的分布结果是渗碳层表面马氏体含量最低, 由 表面至基体成分的位置, 马氏体含量逐渐增至最 大值。在图 3 中沿直线 BA 方向 , 取距表面距离 为 0、 0 . 6 mm、 1 . 2 mm 的三点 , 分别用 1 、 2 、 3表 示 , 三点的马氏体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8 所示,
No . 1 January 2008
大型铸锻件 ! HEAVY CA ST I NG AND FORG I NG
4 有限元模拟计算及参数选取 因为齿圈轴向宽度尺寸 ( 93 mm )远大于其径 向厚度尺寸 ( 齿顶圆处厚度为 16 . 8 mm, 齿根圆处 厚度为 9 . 1 mm ) , 所以可取轴向中截面进行计算, 模型视为平面变形问题。利用其对称性 , 取齿圈 1 / 148 部分为研究对象, 平面模型如图 3 所示, 采 用四节点平面应变单元进行剖分 , 共 459个单元, 506个节点。在应力、 应变场的计算中 , 位移约束 为 : 直线 AB 上的节点在 X 方向的位移为零 , 直线 EF 上的节点在该直线法线方向位移为零; 在渗碳 浓度场及淬火温度场的计算中, 曲线 AF、 BC、 CD 及 DE 为与外界进行碳原子或热量交换的边界。 齿圈渗碳过程的计算 , 碳传递系数取 1 . 316 % 10 m / s, 扩散系数取为 1. 123 % 10 mm / s 。 在温度场计算中 , 22Cr M o 钢的导热系数和比
轮边减速桥是国内外汽车厂家新开发的重型 卡车后桥的新型结构, 该结构特点是行星减速机 构的齿轮等各零部件之间的配合精度要求很高, 不能有偏载现象发生。齿圈作为轮边减速桥的最 关键零件 , 要求加工精度要高, 热处理变形要小, 有适当的强度和高的表面硬度。热处理是齿圈生 产过程的一道重要工序, 它包括渗碳、 淬火和回火 过程。在热处理过程中, 特别是在渗碳和淬火过 程中, 齿圈本身要发生明显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 组织的转变、 内应力的产生和发生塑性变形。因 此 , 热处理过程对齿圈的使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可对热处理过程的各种场变量 进行计算, 进而对热处理过程的组织转变、 变形量 等进行预测 , 以达到优化热处理工艺的目的
e Wm C Wm C I C = ∀ ∀ D( + ) + Wm dx dy + e Cm x x y y t
= [N ] {C } e ( 5)
图 1 齿圈 F igure 1 G ear r ing
∀ Wm (C f - C ) d s
e
( 6)
将式 ( 6 ) 中各分量表达式代入 , 作积分运算, 并写成矩阵表达式的形式为 I e e e C e - {P } ( 7) e = [K ] { C } + [N ] t {C } e I 先将各个单元 e 加以 集合, 对于 求解区 {C } 域的全部节点可得到如下方程组 [ K ] { C } t + [N ] C = {P } t t t
Abstract : A cco rd ing to the heat treatment pro cess o f g ear ring , as we ll as on account o f the finite e lem ent m athe m atica l model fo r ca rbur izing process , the carbon potential num erical si m ulation o f carbur izing process fo r gear ring has been perfor m ed . Its si m ulation results ind icates tha t the surface carbon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qu ick ly dur ing the deep ca rbur izing per iod , and then dur ing the d iffusion per iod it slow ly decreases to the carbon po tential value of furnace g as , finally it distributes as the perfect S shaped curve . On the basis of si m ulation results for carbu rizing process , the struc ture d istr ibution num er ica l si m ulation of quench ing process also has been perfor m ed . Its resu lts indicates that the ma r tensite transfor m ation content is inverse ly propo rtional to the carbon con tent . Further m ore , th is conclus ion has been proved by the w orkpiece actua l test results. K ey word s : nume rical si m ulation; g ea r ring ; carbur izing ; quenching
率 , 多数钢为 0 . 011 ; M s 是马氏体相变点, 其值随 碳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地降低。 对于计算渗碳 件淬火过程中 马氏体的 转变 量 , 必 须 要 考 虑 碳 含 量 的 影 响, 本 文 采 用 公 [ 10 , 11] 式 ( 10)计算: M s = 520- 321 % ( % C ) - 50 % (% M n ) - 30 % (% C r) - 20 % ( % N i+ % M o) - 5 % ( % Cu+ % S i) 3 齿圈及其热处理工艺 所模拟齿圈的实体模型及其渗碳淬火工艺分 别如图 1、 图 2 火过程组织场 的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 并对淬火后组织分布模 拟结果进行验证。 1 渗碳浓度场计算数学模型 通常情况下 , 工件在渗碳过程中渗碳层的碳 浓度分布遵循 F ick 第二定律 为 C = D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