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二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课时4反应焓变的计算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焓变课件鲁科版选修4 (1)

高中化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焓变课件鲁科版选修4 (1)

2.反应热的测定 (1)仪器——量热计
反应前后 混合 均匀
保温
(2)原理:Q=___-__C__(T__2-__T__1)___,其中C表示溶液及量热计 的__热__容___,T1、T2分别表示____反__应__前__和__反__应__后________
体系的温度。
[自我测评 ]———————(做一做 ) 1.判断正误 (1)伴随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过程,都是化学变化。( × ) (2)由冰变成水蒸气需要吸收热量,是吸热反应。( × ) (3)放热反应不需加热就可以发生。( × ) (4)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也有个别化合反应是吸热反 应。( √ )
[特别提醒] 用简易装置测量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注意事项 (1)搅拌器的作用:匀速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2)不能用同一个量筒、温度计测量盐酸和 NaOH 溶液的体积和 温度。因为量筒内、温度计上的酸(或碱)会和碱(或酸)发生中和 反应而使热量散失。 (3)酸、碱混合时,要把烧杯中的 NaOH 溶液快速倒入量热计中 而不能缓缓倒入,若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 (4)宜用有 0.1 分刻度的温度计,量程 100 ℃。中和前,酸和碱 溶液的温度要相同,都为室温,且测量时应尽可能读准,并估 读到小数点后第二位。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要完全浸没在溶液
2.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测定及误差分析 (1)中和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步骤
绝热装置的准备 —— 减少热量损失

量取反应物,
用稀盐酸、
测反应前温度 —— NaOH稀溶液
↓混合反应物,Fra bibliotek测反应后混合
测反应后温度 —— 液的最高温度

重复实验 —— 减小实验误差

计算反应热 —— ΔH=-CT2-T1 kJ·mol-1

高中化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3课时)反应焓变的计算教学设计2鲁科版选修4

高中化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3课时)反应焓变的计算教学设计2鲁科版选修4

第1章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3课时反应焓变的计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学会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及焓变。

(2)了解焓的定义,了解化学过程中的焓变,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掌握盖斯定律及焓变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过程分析的方法,运用抽象与概括、对比异同点进行思维加工,形成概念。

(2)提高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起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体验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2)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理论知识的科学美。

(3)增强认识科学世界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反应焓变的计算1.概念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都是一样的。

2.解读(1)反应热效应只与始态、终态有关,与过程无关。

(2)反应热总值一定。

如图表示始态到终态的反应热,则ΔH=ΔH1+ΔH2=ΔH3+ΔH4+ΔH5。

3.利用盖斯定律计算焓变若一个化学方程式可由另外几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化学反应的焓变即为这几个化学反应焓变的代数和。

[思考探究]盖斯:瑞士化学家,一生致力于化学热效应的测定工作,于1836年发现在任何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不论该反应过程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反应所放出的总热量相同,并于1840年以热的加和性守恒定律(盖斯定律)公诸于世。

问题思考:(1)为什么焓变与化学反应过程无关?【提示】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在指定的状态下各种物质的焓变数值都是确定且唯一的,因此,不论反应一步完成还是分步完成,最初的反应物和最终的反应产物都是一样的,因此焓变与反应途径无关。

(2)已知:①C(s)+O 2(g)===CO 2(g) ΔH 1=-393.5 kJ·mol -1 ②CO(g)+12O 2(g)===CO 2(g) ΔH 2=-283.0 kJ·mol -1怎样利用盖斯定律求C(s)+12O 2(g)===CO(g)的ΔH? 【提示】 (1)“虚拟路径”法 根据盖斯定律知ΔH 1=ΔH +ΔH 2ΔH =ΔH 1-ΔH 2=-393.5 kJ·mol -1+283.0 kJ ·mol -1=-110.5 kJ·mol -1(2)“加和”法②变形为CO 2(g)===CO(g)+12O 2(g) ΔH =283.0 kJ·mol -1,和①相加得C(s)+O 2(g)+CO 2(g)===CO 2(g)+CO(g)+12O 2(g) ΔH =-110.5 kJ·mol -1,即C(s)+12O 2(g)===CO(g)ΔH =-110.5 kJ·mol -1利用盖斯定律计算焓变的方法1.虚拟途径法 (1)方法先根据题意虚拟转化过程,然后根据盖斯定律列式求解,即可求得待求的反应热。

2021-2022年高二化学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知识精讲 鲁科版选修4

2021-2022年高二化学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知识精讲 鲁科版选修4

2021-2022年高二化学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知识精讲鲁科版选修4【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原理》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目的: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2、理解反应热、焓变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

3、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

4、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焓变。

二. 重点、难点: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三. 知识分析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人们广泛利用一些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如何定量描述一个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呢?用什么方法可以测定、计算这些热量呢?(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定义:化学上规定,当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与产物的温度相同时,反应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表示符号:通常用Q表示,且反应放热时,反应体系减少热量,Q为负;反应吸热时,反应体系增加热量,Q为正。

3、决定因素:对于一个给定的化学反应,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状态及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有关。

4、测量方法:反应热的数据可以用量热计测量。

在测量反应热的实验中,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可以通过反应前后体系温度的变化来计算:Q=-C(T2-T1)其中,C代表溶液及量热计的热容,T2、T1分别代表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热力学温度(T= t +273.15℃)。

(二)化学反应的焓变1、焓变(1)定义:为了描述与反应热有关的能量变化,引入了一个叫做“焓”的物理量,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化学反应的焓变。

用焓变来描述与反应热有关的能量变化。

(2)表达式:△H = H(产物)-H(反应物)(3)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如果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的是等压反应,而且没有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能量转化,则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即Qp=△H。

从上面的关系式可以看出:当△H>0时,产物总焓大于反应物总焓,反应是吸收能量的,为吸热反应;相反△H<0时,为放热反应。

反应焓变的计算++课件-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反应焓变的计算++课件-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C燃烧时不可能全部生成CO,总有一部分CO2生成,因此该反应的 反应热无法直接测定。
怎么计算该反应的反应热呢?
思考与交流 请判断哪种方法生成2molNO2(g)的反应热最少?
①N2 (g) + O2 (g) === 2NO (g) ②2NO (g) + O2 (g) === 2NO2 (g) ③N2 (g) + 2O2 (g) === 2NO2 (g)
高温
待求反应:C(s) + H2O(g)===CO(g)+ H2(g) ΔH=?
已知反应: ①C(s)+O2(g)===CO2(g) 1 ②CO(g)+ 2 O2(g)===CO2(g) 1 ③H2(g)+2 O2(g)===H2O(l)
④H2O(l)===H2O(g)
ΔH1=-393.5 kJ·mol-1 ΔH2=-283.0 kJ·mol-1 ΔH3=-285.8 kJ·mol-1 ΔH4=+44.0 kJ·mol-1
(4)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 不同( )
(5)在
中,存在关系式:ΔH1=ΔH2+ΔH3。( )
2.按照盖斯定律,结合下述反应方程式回答问题,已知:
①NH3(g)+HCl(g)=NH4Cl(s)
△H1=-176kJ/mol
②NH3(g)+H2O(l)=NH3(aq)
△H2=-35.1kJ/mol
③HCl(g) +H2O(l)=HCl(aq)
△H3=-72.3kJ/mol
④NH3(aq)+ HCl(aq)=NH4Cl(aq) △H4=-52.3kJ/mol
⑤NH4Cl(s)+2H2O(l)= NH4Cl(aq) △H5=?

高中化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教案鲁科版选修4

高中化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教案鲁科版选修4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化学反应热效应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在定量的水平上重新认识与描述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联想.质疑”等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活动探究”等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定量实验的基本训练;通过“交流研讨”等学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获取、分析处理、归纳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拓展视野”“资料在线”“方法导引”“追根寻源”等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全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能从能量角度比较深刻的了解化学科学对人类的贡献,通过进一步了解化学的研究特点,激发学习的兴趣,建立基本的化学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等压、等温)下的反应热——焓变的概念。

难点:定量测定反应热的实验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述、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四、教学仪器和药品仪器:量热计药品: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盐酸溶液、硝酸溶液。

五、教学过程:1、我们以前所学过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是从哪个角度来说明的?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形式有哪些?定性角度。

形式有燃烧、电能等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能量的变化,其中大部分都是热量的变化,为了更准确的描述反应,我们讲述了反应热的定义。

一、反应热定义:表示符号:QQ>0 反应吸热Q<0 反应放热在物理学上采用什么方法测量物质的热能变化?为了测定反应热,专门设计了测量的仪器:量热计出示量热计实物,讲解构造及各部分作用。

根据实验步骤,测出氢氧化钠与盐酸、氢氧化钾与盐酸、氢氧化钠与硝酸三个反应的反应前后的温度值,领会量热计的使用过程。

如何求得反应热?根据初中物理所知识,可得:Q=-C.m.△t在此可用:Q=-C.(T2-T1)来表示。

其中C表示热容,T为热力学温度。

1、热力学温度: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数值为T(K)=t(℃)+273.152、在表示时一般用△X表示,故本公式课表示为:Q=-C.△T为什么这三个反应的热效应相同。

第一章第一节第三课时反应焓变的计算(15页ppt)高二化学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第一节第三课时反应焓变的计算(15页ppt)高二化学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
3、写出对已知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变形后的新方程式 4、对变形后的新方程式ΔH加减
随堂练习2
某次发射火箭,用N2H4(肼)在NO2中燃烧,生成N2、液态H2O。 已知: N2(g)+2O2(g) 2NO2(g) ΔH1= 67.2 kJ·mol-1 N2H4(g)+O2(g)N2(g)+2H2O(l) ΔH2= - 534 kJ·mol-1 假如都在相同状态下,请写出发射火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H2(g)+ O2(g) H2O(g) ΔH3
A.ΔH3>ΔH2>ΔH1 B.ΔH1>ΔH2>ΔH3
C.ΔH1=ΔH2>ΔH3 D.ΔH2<ΔH1<ΔH3
C. 二氧化碳分子的比例模型: B正确;
B.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 D.NH4Br的电子式:
子完全离解成气态原子所吸收的能量分配给结构式中各 C. 二氧化碳分子的比例模型: D.NH4Br的电子式:
D.升高反应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
个共价键的能量。
随堂练习3
C
2、活化能:∆H=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 定义:指化学反应中,由反应物分子到达活化分子所需 的最小能量。
4P(白,s)+5O2(g)===2P2O5(s) ΔH1
4P(红,s)+5O2(g)===2P2O5(s) ΔH2 则ΔH 和ΔH 的关系正确的是( C ) 故2N选H3:(gD)⇌。N2(g)+3H2(g)
故若答将案 丁为溶:液否滴;入过乙量溶的液1 中Ba,Cl2发必现须2有要白用色Na沉2C淀O生3除成去,;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应为NaOH和Al2(SO4)3的反应,则丁为NaOH,乙为Al2(SO4)3,丁溶液滴入甲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

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焓变的计算课件鲁科版选修4

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焓变的计算课件鲁科版选修4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要求。 (1)遵循一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一般不写反应条 件)。 (2)在方程式右端注明热量的变化:吸热反应,ΔH >0;放热反应,ΔH<0。 (3)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4)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 也可以是分数。
(5)化学计量数改变,ΔH 要相应改变;逆反应的 ΔH 数值与正反应的相等、符号相反。
2.注意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焓变与温度和压强等 测定条件有关,所以书写时必须在 ΔH 后指明反应的温度 和压强(298 K、101 kPa 时,可不注明)。
3.注意明确化学计量数的含义:化学计量数只表示 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因此热 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也可以是分数。
4.注意 ΔH 的单位及符号:ΔH 的单位是 J·mol-1 或 kJ·mol-1,ΔH 只能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表示正向 反应的焓变。ΔH<0 表示为放热反应;ΔH>0 则表示为 吸热反应。
同条件下,1 mol 氢气与 1 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 2 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所以 C 选项是正确的;D.热化学方 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故 D 错误。
答案:C
4.假定反应体系的始态为 S,终态为 L,它们之间
变化如下所示:S
ΔH1 ΔH2
L,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化学反应发生前后,质量和能量都是守恒的。
一、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差异。
H2(g)+I2(g) 1 与化学方程式 H2+I2
2HI(g) ΔH=-14.9 kJ·mol- △ 2HI 相比较而言其特点:
(1)指明了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在 25 ℃、101 kPa 时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1节新知探究课2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焓变的计算课件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1节新知探究课2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焓变的计算课件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焓变
1.根据条件设计虚拟途径如下: ,则ΔH等于多少?
提示:ΔH=ΔH1+(-ΔH2×4)=-29.2 kJ·mol-1。 2.如何用消去法书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 提示:反应①减去反应②×4消去P4O10可得:P4(白磷,s)===4P(红 磷,s) ΔH=-29.2 kJ·mol-1。
二、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1)定义: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_反__应__热_都 是一样的。
(2)盖斯定律的特点 ① 化 学 反 应 的 焓 变 只 与 反 应 的始__态__和__终__态__ 有 关 , 与 反 应 的 途 径 无 关。 ②反应焓变一定。 如图分别有三个途径:(Ⅰ)(Ⅱ)(Ⅲ)。 则有ΔH=_Δ_H__1_+__Δ_H_2___ =_Δ_H__3_+__Δ_H_4_+__Δ_H__5_。 微点拨: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的过程、条件无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结论:①ΔH与物质化学式前的系数对应成比例。 ②反应逆向进行时,与正向相比,ΔH符号相反,绝对值相等。
判一判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热化学方程式中,系数既可表示物质的量,也可表示分子个数。
C [反应①和②都是和氢气加成,是放热反应,所以ΔH1<0,ΔH2 <0,A错误;将反应①和②相加不能得到反应③,所以ΔH3≠ΔH1 +ΔH2,B错误;反应①和②都是放热反应,ΔH<0,根据已知,加 氢放出的热量与碳碳双键的数目大致成正比,所以ΔH1>ΔH2;反 应④是1,3-环己二烯脱氢生成苯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ΔH4 >0,所以ΔH2<ΔH4,C正确;将反应②和④相加得到反应③,所以 ΔH3=ΔH2+ΔH4,D错误。]

高中化学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1.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3课时)反应焓变的计算教案 鲁科版选修4

高中化学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1.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3课时)反应焓变的计算教案 鲁科版选修4

反应焓变的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盖斯定律求算反应焓变,了解反应焓变与变化途径无关,仅仅与状态有关。

2.通过键能的变化求算反应焓变,了解物质的结构与其能量变化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盖斯定律求算反应焓变的过程,体会数学、物理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注意理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思考带给人的愉快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反应焓变的计算
教学难点:
反应焓变的计算
ΔH=ΔH1+ΔH2
例1、请根据方程式:
①C(石墨,s)+O
课堂小结:基本运算
焓变计算盖斯定律
键能
课后思考题:按照盖斯定律,结合下述反应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科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课时4反应焓变的计算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的反应焓变不仅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也与反应的途径有关B.盖斯定律遵守能量守恒定律C.利用盖斯定律可间接计算难以通过实验测定的反应的反应焓变D.利用盖斯定律可以计算有副反应发生的反应的反应焓变2.假设反应体系的始态为甲,中间态为乙,终态为丙,它们之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ΔH1|>|ΔH2|B.|ΔH1|<|ΔH3|C.ΔH1+ΔH2+ΔH3=0 D.甲→丙的ΔH=ΔH1+ΔH23.已知反应:H2(g)+12O2(g)=H2O(g) ΔH112N2(g)+O2(g)=NO2(g) ΔH212N2(g)+3/2H2(g)=NH3(g) ΔH3则反应2NH3(g)+72O2(g)=2NO2(g)+3H2O(g)的ΔH为()A.2ΔH1+2ΔH2-2ΔH3B.ΔH1+ΔH2-ΔH3C.3ΔH1+2ΔH2+2ΔH3D.3ΔH1+2ΔH2-2ΔH34.肼(N2H4)是火箭发动机的燃料,它与N2O4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

已知:①N2(g)+2O2(g)===N2O4(g)ΔH=+8.7 kJ·mol-1②N2H4(g)+O2(g)===N2(g)+2H2O(g)ΔH=-534.0 kJ·mol-1下列表示肼跟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N2H4(g)+N2O4(g)===3N2(g)+4H2O(g) ΔH=-542.7 kJ·mol-1B.2N2H4(g)+N2O4(g)===3N2(g)+4H2O(g) ΔH=-1 076.7 kJ·mol-1C.N2H4(g)+12N2O4(g)===32N2(g)+2H2O(g) ΔH=-1 076.7 kJ·mol-1D.2N2H4(g)+N2O4(g)===3N2(g)+4H2O(g) ΔH=-1 059.3 kJ·mol-15.向100mL 0.4mol·L -1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放出5.12kJ 的热量。

如果向100mL 0.4mol·L -1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放出2.2kJ 的热量,则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 .Ba 2+(aq)+2-4SO (aq)=BaSO 4(s) ΔH = -2.92kJ·mol -1 B .Ba 2+(aq)+2-4SO (aq)=BaSO 4(s) ΔH = -0.72kJ·mol -1 C .Ba 2+(aq)+2-4SO (aq)=BaSO 4(s) ΔH = -18kJ·mol -1 D .Ba 2+(aq)+2-4SO (aq)=BaSO 4(s) ΔH = -73kJ·mol -16.24 g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得到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CO 和2CO 。

已知:()21C(s)+O (g)=CO g 2-1ΔH=-110.35 kJ mol ⋅,()()()-1221CO g +O g =CO g ΔH=-282.57 kJ mol 2⋅。

和完全燃烧相比,该反应燃烧损失的能量与实际放出的能量之比大约是( ) A .283:503 B .55:141 C .141:196D .1:17.化学反应过程可视为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H H —键的键能为1436 kJ mol -⋅,Cl Cl —键的键能为-1243 kJ mol ⋅,H Cl —键的键能为1431 kJ mol -⋅。

已知22H (g)+Cl (g)=2HCl(g)-1kJ m ΔH -Q ol =⋅,则Q 等于( ) A .-183B .183C .-862D .8628.已知断裂()21 mol H g 中的H H —键需要吸收436 kJ 的能量,断裂()21 mol O g 中的共价键需要吸收498 kJ 的能量,生成()2H O g 中1 mol 的H O —键放出467 kJ 的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断裂21 mol H O 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943 kJ 的能量B .2222H (g)+O (g)=2H O(g) ΔH=-498 kJ/molC .2222H O(l)=2H (g)+O (g) ΔH=+498 kJ/molD .222H (g)+1/2O (g)=H O(l) ΔH=-249 kJ/mol 9.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①H 2S(g)+32O 2(g)=SO 2(g)+H 2O(g) △H 1②2H 2S(g)+SO 2(g)=32S 2(g)+2H 2O(g) △H 2 ③H 2S(g)+12O 2(g)=S(g)+H 2O(g) △H 3 ④2S(g) =S 2(g) △H 4则△H 4的正确表达式为( ) A .△H 4=2/3(△H 1+△H 2-3△H 3) B .△H 4=2/3(3△H 3-△H 1-△H 2) C .△H 4=3/2(△H 1+△H 2-3△H 3) D .△H 4=3/2(△H 1-△H 2-3△H 3) 10.已知:①221C(s)+O (g)=CO (g)ΔH ; ②22C(s)+1/2O (g)=CO(g)ΔH ; ③23C(s)+CO (g)=2CO(g)ΔH ;④22344Fe(s)+3O (g)=2Fe O (s)ΔH ;⑤23253CO(g)+Fe O (s)=2Fe(s)+3CO (g)ΔH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2ΔH <ΔH B .12ΔH >ΔHC .321ΔH =2ΔH -ΔHD .124513ΔH -3ΔH -ΔH +ΔH =0211.中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解水,其主要过程如图所示。

已知:几种物质中化学键的键能如表所示。

若反应过程中分解了22 mol H O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总反应为222 2H O2H +O ↑↑光照催化剂B .过程Ⅰ吸收了934 kJ 能量12.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已知白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2410P (s)+5O (g)=P O (s)ΔH=-2983.2 kJ/mol ,白磷和白磷完全燃烧的产物410P O 的结构如图所示,则表中x 为( )A .411.4B .335.3C .378.1D .188.613.根据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相同质量的24N H (g)和24N H (l),前者具有的能量较高B .破坏相同物质的量的2NO (g)和24N O (g)中所有的化学键,后者所需的能量高C .51234H H H H H ∆=∆+∆+∆+∆D .242223N H (1)NO (g)=N (g)2H O(l)H 2++∆,则4H H ∆>∆ 14.4NH X (X 代表卤素原子)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5ΔH <ΔHB .61235ΔH =ΔH +ΔH +ΔH +ΔHC .已知4NH Cl 溶于水吸热,则6ΔH >0D .612345ΔH =ΔH +ΔH +ΔH +ΔH +ΔH15.如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单质(X 2)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热稳定性:MgF 2>MgCl 2>MgBr 2>MgI 2B .22.4LF 2(g )与足量的Mg 充分反应,放热1124kJC .工业上可由电解MgCl 2溶液冶炼金属Mg ,该过程需要吸收热量D .由图可知:MgBr 2(s )+Cl 2(g )=MgCl 2(s )+Br 2(l ) ∆H =-117kJ /mol 16.已知:2H 2(g)+O 2(g)===2H 2O(l) ΔH=-571.6kJ·mol -1 CO(g)+1/2O 2(g)===CO 2(g) ΔH=-282.8kJ·mol -1现有CO 、H 2、CO 2组成的混合气体67.2L(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放出的总热量为710.0kJ ,并生成18g 液态水,则燃烧前混合气体中CO 的体积分数为( ) A .80% B .50% C .60% D .20%二、填空题17.把煤作为燃料来使用有以下两种途径。

途径Ⅰ:①221C(s)+O (g)=CO (g)ΔH <0。

途径Ⅱ:②()222C(s)+(g)=CO(g)+H g O ΔH H >0;③2232CO(g)+O (g)=2CO (g)ΔH <0; ④22242H (g)+O (g)=2H O(g)ΔH <0。

请回答下列问题:(1)等量的()C s 通过两种途径放出的热量:途径Ⅰ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Ⅱ。

(2)1ΔH 、2ΔH 、3ΔH 、4ΔH 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18.某些化学键的键能如表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223N (g)+3H (g)2NH (g)ΔH=-92 kJ/mol ,则N H —键的键能是_________kJ/mol 。

(2)21 mol NO 气体和1 mol CO 气体反应生成2CO 气体和NO 气体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写出2NO 与CO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已知:①322212CH OH(1)+3O (g)=2CO (g)+4H O(g) ΔH , ②2222CO(g)+O (g)=2CO (g)ΔH ,③223H O(g)=H O(1)ΔH 。

则反反应322CH OH(l)+O (g)=CO(g)+2H O(1)的ΔH=____(用含1ΔH 、2ΔH 、3ΔH 的式子表示)。

参考答案1.A【详解】A.化学反应的反应焓变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故A错误;B.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遵循能量守恒,而盖斯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具体体现,故B正确;C.盖斯定律实际上是“内能和焓是状态函数”这一结论的进一步体现,利用这一定律可以从已经精确测定的反应的反应焓变来计算难于测定或不能测定的反应的反应焓变,故C正确;D.利用盖斯定律可以从已经精确测定的反应的反应焓变来计算有副反应发生的反应的反应焓变,故D正确;故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