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应用及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应用及护理一、腹腔引流管的应用1.大手术后:在开腹术后,可能会导致腹腔内有大量积液。
腹腔引流管通过持续引流,可以排除积液,减少腹腔内的压力,增加术后恢复的速度。
2.腹部损伤:对于腹部损伤的患者,腹腔引流管能够排除腹腔内的血液和尿液,保持腹腔的干净。
3.脏器移位:一些疾病会导致腹腔内脏器移位,腹腔引流管可以起到稳定脏器位置的作用。
二、腹腔引流管的护理1.术前准备: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准备。
包括检查引流管的尺寸和长度是否适合患者,检查引流器具是否齐全,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清洁,以防止感染。
2.术中注意事项:手术中需要注意引流管的位置。
通常情况下,引流管需要通过穿刺腹壁插入腹腔,术中要确保引流管的位置正确,并固定好,以免引起引流管脱落。
3.术后管道引流:术后,应及时接触引流液,尤其是头24小时内的引流液。
通过检查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可以了解到患者康复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头24小时内的引流液量较大,之后逐渐减少,颜色也由鲜红色变为淡黄色。
4.引流管的呼吸困难:由于腹腔引流管穿刺了腹壁,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导致呼吸困难。
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呼吸不畅的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5.引流液的质量:通过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可以预测术后感染的风险。
如果引流液中出现排出混浊、恶臭、有脓性或出血性物质,则可能存在感染,需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6.定期更换引流装置:根据医生的嘱托,护士应按时更换引流装置。
换药时要注意先准备好洁净的无菌器械和消毒液,小心操作,避免引起感染。
7.引流管的固定:为了避免引流管的脱落,需要将引流管固定在患者的腹部。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敷料和胶布进行固定。
固定时要注意不要过紧或过松,保持适当的压力。
8.术后康复指导:术后出院后,护士还要给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指导,告知患者如何正确护理引流管和观察引流液的情况,同时还要教会患者注意饮食和休息等方面的事项。
总结起来,腹腔引流管的应用及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士细心观察,及时沟通医生,确保引流管的正常使用。
腹部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
23
7、及时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引 流液是否外漏或渗出等,保持敷料的清洁、干 燥、 。
-
11
8、保持引流通畅,若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 感到腹胀、伴发热,应检查引流管腔有无阻塞或引 流管是否脱落。
-
12
9、 疼痛观察:引起病人引流口处疼痛常是引流液 对周围皮肤的刺激或由于引流管过紧的压迫局部组 织引起继发感染,要注意观察疼痛部位周围皮肤的 情况。
6
四、引流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按时挤压,避免 受压、打折、扭曲,按时挤捏,可将引流 管用胶布 交叉固定在皮肤上 ,严防因翻身、搬动、起床活 动时牵拉而脱落,并减少引流管牵拉引起的疼痛。
-
7
2、.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气味及有无残渣 等,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并注意引流液的量及 性状的变化,以判断病人病情发展趋势。
-
8
4、卧床时将接于引流管上的各种引流逮挂于易看 见、不影响病人翻身的位置,一般腹部引流装置挂 在床旁中央床栏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
5、根据每天的引流量更换引流袋,一般1-2天更 换一次,更换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先消毒引流管口 后再连接引流袋,以免引起逆行感染。
-
10
6、并交待患者注意事项翻身或活动时一定要先提 引流袋或将引流袋悬挂于低于引流口的位置再进行 活动。
-
3
二、适 应 症
(1)腹部手术术后渗出液的引流 (2)腹腔或腹腔脏器积脓、积液切开后 (3)肝、胆、胰手术后,有胆汁或胰液从缝合处渗
出和积聚时。 (4)消化道吻合或修补后,有消化液渗漏者。
-
4
三、并 发 症
(1)感染 (2)出血 (3)慢性窦道形成 (4)引流管滑脱、阻塞
腹腔引流管护理措施有哪些-
腹腔引流管护理措施有哪些?腹腔引流管是通过一根引流管进入腹腔内,在医学上也被称为引流术,做腹腔引流管后护理十分关键,一般情况下做腹腔引流管容易出现渗血的情况,因此需要及时护理,平时要多观察皮肤表面十分有溃烂,或者是观察液体的气味以及颜色等,减少部位的疼痛感。
★1、腹腔引流目的(1)预防血液、消化液、渗出液等在腹腔内或手术野内积聚,以免组织损伤,继发感染等。
(2)排除腹腔脓液和坏死组织,防止感染扩散。
(3)促使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保证伤口良好愈合。
★2、腹腔引流的适应证(1)腹部手术止血不彻底,有可能继续渗血、渗液者。
(2)腹腔或腹腔脏器积脓、积液切开后,放置引流,使伤口腔隙逐渐缩小而愈合。
减少并发症发生。
(3)腹部伤口清创处理后,仍有残余感染者。
(4)肝、胆、胰手术后,有胆汁或胰液从缝合处渗出和积聚时。
(5)消化道吻合或修补后。
有消化液渗漏者。
★3、腹腔引流并发症(1)感染:可因引流管道选用不当、留置时间过久或在引流管护理时无菌操作不严所致。
(2)出血:多发生于术后、换药、换管和并发感染时。
(3)慢性窦道形成:由于引流不畅、反复感染、异物刺激、坏死组织或留有死腔、引流物放置时间过长而形成。
(4)损伤:由于引流位置较深,解剖关系不清,临床经验不足而损伤周围组织和脏器,如损伤肠管、肝脏、膀胱等。
(5)引流管滑脱、阻塞和拔管困难:因术中引流管固定不牢,多在病人活动时脱出,一般再次插管,否则可造成严重后果;管腔内有脓块、血凝块、异物等可引起引流管阻塞;若固定缝线过紧,留管时间较长,可引起拔管困难。
(6)引流管压迫肠管会引起肠梗阻、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4、腹部引流的护理(1)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防止病人在变换体位时压迫、扭曲或因牵拉引流管而脱出。
另外,还可避免或减少因引流管的牵拉而引起疼痛。
(2)保持引流通畅,若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检查引流管腔有无阻塞或引流管是否脱落。
腹腔引流管及护理
腹腔引流管及护理
(一)护理
1、保持有效引流。
①病人取半卧位,有利于引流及预防隔下感染;②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和受压,防止血凝块和纤维素沉淀阻塞导管;③引流管长度适中,避免翻身时脱出;④应用腹带时,引流管应从腹带的缝隙穿出,避免对引流③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
④避免误入阴道。
⑤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脱高度,防止尿液返流。
处理:
①遵医嘱给予抗菌素治疗。
②嘱患者每天摄取足够的水分,使尿量维持在200Oml以上。
③保持尿道口清洁,做好会阴护理。
2)虚脱及血尿
预防:
①防止患者膀胱高度膨胀。
②实施导尿术时动作轻柔。
③密切观察患者脸色、神志等。
处理:
①导尿第一次放尿量应VIooOmI。
②适当补充能量。
③报告医生,有血尿者积极寻找原因,及时处理。
3)黏膜损伤
预防:
①操作动作要轻柔。
②用无菌液体石蜡油润滑导尿管。
③选择型号合适的导尿管。
处理:
①报告医生,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②保护受损黏膜。
③做好会阴护理。
2024腹腔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2024腹腔术后引流管的护理腹腔引流管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措施,主要用于引流腹腔内的液体,如脓液、血液、消化液等。
在腹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腹腔引流管的置入能够有效地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并对患者的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护理技能。
腹腔引流管的作用与重要性腹腔引流管的作用在于引流腹腔内的液体,降低腹腔内压力,减少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在腹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如胆囊切除、阑尾切除、肠道修补等,腹腔引流管的置入成为常规护理措施。
通过腹腔引流管的引流, 能够及时排出腹腔内的积血、脓液等液体,防止感染扩散,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堵塞或扭曲。
注意观察引流物的性状、颜色及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引流物应为黄色或淡红色液体,如出现血性、脓性或有异味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同时,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弯曲或脱落。
妥善固定引流管:将引流管进行妥善固定,并标明引流管放置腹腔的位置, 防止引流管脱落。
同时,注意避免引流管的牵拉而引起疼痛。
固定时应注意留出适当的长度,以便患者翻身或移动时不会过度牵拉引流管。
观察引流口周围皮肤:定期换药,保持引流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如有渗出及时通知医生换药。
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皮肤损伤等情况。
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防止感染和皮肤破损。
疼痛护理:对于引流口处疼痛的患者,应观察疼痛是否由引流液对周围皮肤的刺激或由于引流管过紧地压迫局部组织引起继发感染或迁移性脓肿所致。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同时,可采取适当的体位或使用止痛药来缓解疼痛。
保持适当的体位:在平卧时,引流管的高度不应高于腋中线,以利于引流。
同时,避免在变换体位时压迫、扭曲或因牵拉引流管而脱出。
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避免压迫引流管。
定期消毒:对引流管口与皮肤接触的地方进行定期消毒,防止感染。
腹腔引流的护理要点
腹腔引流的护理要点学习腹腔引流的护理这么久,今天来说说关键要点。
首先呢,我理解腹腔引流管的固定超级重要。
你想啊,这就好比风筝的线,如果线没固定好,风筝就飞跑了。
引流管要是没固定稳,它可能会移位或者脱落。
我就曾经见过一个例子,有个患者在翻身的时候不太注意,结果引流管就有点移位了,差点就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所以我总结啊,得用专门的固定装置把引流管好好固定在合适的位置,而且还要保证有一定的活动度,这样患者稍微动动也不会有问题。
还有啊,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那也是必须的。
这就像家里的下水管道,堵了可不好。
怎么保持通畅呢?我觉得得时刻观察引流液的情况,如果发现引流液突然不流了或者量很少,就要检查是不是管子被压住了、扭到了之类的。
对了还有个要点,要经常挤压引流管,像挤牙膏那样,但是可不能太用力了。
我之前就有点困惑这个挤压的力度怎么把握,问了老师才知道,要适度地挤压,以确保里面不会有血块或者其他东西堵住。
另外呢,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也很关键。
我理解这像是看信号灯一样,通过这些可以知道患者腹腔内部的情况。
比如说,正常的引流液颜色可能是淡血性的,如果突然变成了鲜红色而且量很多,那可能就是有出血的情况,这个时候就得赶紧汇报医生了。
我记得有一次在实习的时候,看到一个患者的引流液是浑浊的黄色,当时有点不确定怎么回事,后来问了有经验的护士,才知道这可能是有感染的迹象,你看,这就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地方,光看书有时候还不够呢。
最后我想说,预防感染是不可忽视的一点。
腹腔引流是直接和身体内部接触的,一旦感染那可不得了。
我觉得就像保卫城堡一样,周围得保持清洁,引流管口周围要定期消毒,更换敷料什么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腹腔引流的护理要点可是个细致活,我也还在不断地学习当中,希望我的这些心得体会能对你们也有帮助。
我也在看一些专业的护理书籍,比如说《外科护理学》,里面就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详细讲解,等我有更多学习心得了再跟大家分享。
T管引流护理常规
T管引流护理常规T管引流护理是指对于患者进行腹腔脏器切除术后使用的引流管进行护理的过程。
T管是一种用于引流腹腔脏器的引流管,通常置于胆囊切除手术后的胆总管或肝胆管术后的引流管。
T管引流护理的目的是避免感染、保持引流通畅、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者安全和康复。
一、术后密切观察T管引流情况:在T管引流置管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排出的引流液量和性状。
正常情况下,引流液应该是淡黄色或无色透明的,且量逐渐减少。
如果引流液呈现浑浊、有异味、颜色深、量明显增多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二、保持T管引流通畅:定期按医生嘱咐对T管引流进行冲洗,以保持引流通畅。
冲洗时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引起疼痛或出血。
同时要注意观察冲洗后引流情况,确保引流通畅。
三、定期更换T管引流袋:T管引流液需要定期倒出并更换引流袋,避免引流袋内的引流液满溢。
更换引流袋时要做好无菌操作,避免引入细菌感染。
四、避免T管引流带移位或拉扯:患者在床位转移或活动时,要避免T管引流带移位或拉扯,以免引起疼痛或引流管脱出。
特别是需要患者进行转位或床边活动时,要特别注意保护T管引流带。
五、定期检查T管引流部位:定期检查T管引流部位皮肤情况,观察是否有渗液、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
如发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六、监测患者体温和症状变化: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和症状变化,观察是否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感染症状。
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七、及时处理T管引流异常情况:如果出现T管引流过多、过少、堵塞、脱落等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避免延误引发并发症。
总之,T管引流护理是重要的术后护理环节,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细心操作,确保患者引流通畅、皮肤完整、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希望上述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腹腔引流管的常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常规护理1.洗手:在接触患者之前,护士应先洗手,并穿上手套和口罩,确保操作的无菌环境。
2.观察引流液:每天观察引流液的数量、颜色以及质地等,及时记录并报告给医生。
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如通知医生或更换引流管。
3.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性:每天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性,确保无任何堵塞或阻塞。
如果发现引流管有堵塞的情况,可以轻轻用5%的氯化钠溶液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帮助恢复通畅。
4.引流袋的处理:每天对引流袋进行清洁和更换,确保引流液不会倒回体内,防止感染。
更换引流袋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引流管。
5.引流管的固定:引流管在术后初期需要固定好,以防止移位或滑脱。
使用无菌的固定带或者透明胶带将引流管固定在皮肤上,避免对患者的不适或疼痛。
6.伤口的清洁:每天对引流口周围的伤口进行清洁,使用无菌药棉球蘸取温开水或生理盐水,轻轻擦拭伤口,不要用力擦拭。
7.引流管的标记:标记引流管离患者体表的距离,以便及时发现引流管移位或滑脱的情况。
定期检查引流管与标记之间的相对位置,如果引流管移位,应立即通知医生。
8.患者的观察: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及时报告医生。
这些症状可能是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迹象。
9.相关文书的填写:进行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时,要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如引流量、引流液性状、伤口情况、症状和反应等。
这些记录对于医生的评估和治疗非常重要。
腹腔引流管的常规护理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并确保引流通畅,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
护士应经常与医生沟通,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注意无菌操作、洗手消毒以及规范操作,确保护理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腹腔术后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若引流管出现堵塞或扭曲等情况,应 及时调整引流管位置或更换引流管。
引流液异常
如前所述,引流液颜色、透明度、气 味等异常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 处理。
引流量过多或过少
引流量过多可能提示出血、感染等并 发症,引流量过少则可能影响术后恢 复,均应及时处理。
引流管脱落
若引流管意外脱落,应立即报告医生 ,根据病情重新置管或采取其他处理 措施。
注意事项
固定时应确保引流管通畅,避免 打折或扭曲;同时应留出一定长 度,方便患者活动和护理操作。
04
术后观察与记录要求
引流液性质观察要点
颜色
正常引流液应为淡黄色或 清亮液体,若出现血性、 脓性、乳糜样等异常颜色 应及时报告医生。
透明度
引流液应保持一定的透明 度,若变得浑浊,可能提 示感染或出血等并发症。
促进血液循环和肠功能恢复。
循序渐进
02
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从床上活动过渡到床边
站立、行走等。
避免剧烈运动
03
在引流管未拔除前,避免进行剧烈运动或提重物,以防引流管
脱落或引发并发症。
疼痛缓解方法分享
药物镇痛
根据疼痛程度,医生可开具相应的镇痛药物,患者需按时服用以 缓解疼痛。
非药物镇痛
采用深呼吸、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非药物方法,帮助患者转移 注意力,减轻疼痛感受。
引流管脱落
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牵拉、 拖拽;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 教育,提高其对引流管保护的
重视程度。
02
术前准备与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
01
评估患者手术类型、手 术部位及手术复杂程度 。
02
了解患者病史、过敏史 及用药史。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流程及标准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流程及标准一、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折叠、堵塞、脱落。
1.确保引流管安装正确,无折叠、堵塞或脱落。
2.保持引流管的高度低于引流部位,以防止引流液逆流。
3.定期检查引流管的通畅度,如发现引流不畅,及时处理。
二、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气味,记录引流液的变化。
1.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正常情况下为淡红色或浅黄色,如出现大量鲜红色液体,提示有出血的可能。
2.观察引流液的量,如突然增多或减少,应及时报告医生。
3.观察引流液的气味,如有异味,应考虑是否有感染。
4.准确记录引流液的变化,以便医生参考。
三、定期更换引流管及敷料,预防感染。
1.根据医生要求定期更换引流管和敷料,一般每2-3天更换一次。
2.在更换敷料时,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3.如发现敷料有渗出或异味,应及时更换。
四、指导患者活动,避免牵拉引流管。
1.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以避免牵拉引流管。
2.在活动过程中,如发现引流管有移位或脱落,应及时处理。
五、每日检查患者体温,预防腹腔感染。
1.每日测量患者体温,以监测是否有感染征象。
2.如出现发热或腹部疼痛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
六、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如出血、漏液等。
1.如发现引流液突然增多或颜色改变,提示可能有出血或漏液,应及时报告医生。
2.如出现出血或漏液等情况,应保持镇静,配合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七、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工作,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引流管的作用和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2.告知患者及家属在活动和饮食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以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3.鼓励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八、定期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护理措施。
1.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定期评估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2.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腹腔引流管护理健康教育
腹腔引流管护理健康教育
《腹腔引流管护理健康教育》
腹腔引流管是一种用于腹腔手术术后引流的管路,它可以帮助排除腹腔内的血液、淋巴液和渗出液,防止积液导致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至关重要,下面将为您介绍腹腔引流管护理的健康教育知识。
1. 术后第一天,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保持患侧的床头低。
在此期间,患者需要避免剧烈活动和用力咳嗽,以免对腹腔引流管造成不良影响。
2. 清洁护理。
保持引流管周围的皮肤干燥、清洁,每天进行一次换药,避免皮肤出现潮湿。
换药时,用无菌方式操作,避免污染引流管。
3. 引流液的观察。
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引流器的引流情况,包括颜色、气味和量的变化。
如果引流液变浑浊、有异味或者变多,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4. 引流管位置的固定。
引流管的位置需要保持固定,避免意外拔出或脱落。
定期检查引流管的固定情况,保证其正常引流。
5.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患者在腹腔手术术后需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包括发热、腹痛、腹部肿胀等情况。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通过以上腹腔引流管护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腹腔引流管护理,保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措施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措施引言腹腔引流管是一种用于排除腹腔积液或防止血液积聚的医疗器械。
通过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保证引流管的正常功能。
本文将介绍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措施。
1. 引流管的选择与放置选择合适的引流管是重要的第一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尺寸和类型的引流管。
放置引流管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 手术前进行必要的消毒,保持无菌操作。
- 定义引流管插入的位置和深度,避免损伤重要组织结构。
- 确保引流管置入后可以顺利排气和引流。
2. 引流管的固定为了保证引流管的稳定性和正确位置,需要进行适当的固定。
具体的固定方法包括: - 使用透明固定贴膜将引流管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确保贴膜的周围无皮肤糜烂或损伤。
- 贴膜应紧贴引流管插入点周围的皮肤,并避免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引流效果。
- 可适当利用固定带固定引流管,但要避免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引流管的正常功能。
3. 引流液的观察与记录引流液的观察与记录是护理腹腔引流管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应注意的事项: - 每天定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气味和性质等信息。
- 对于异常的引流液,如出现大量血液、浑浊液体或呈现恶臭,应及时通知医生。
- 频繁记录引流液的观察结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处理。
4. 引流管的清洁与更换定期清洁和更换引流管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
具体的措施如下: - 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医生指导的清洗液清洁引流管的插入部分。
清洁时要注意柔和操作,避免触碰周围的皮肤或伤口。
- 引流管周围的皮肤应勤换贴膜,避免产生滋生细菌的湿热环境。
- 贴膜更换时要注意保持无菌操作,避免伤口感染。
- 引流管使用一段时间后,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更换新的引流管。
5. 引流管的护理与处理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和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每天检查引流管的护理是否正常,如引流管的通畅性和引流液的排出情况。
- 轻轻按压引流管,通过观察排出的引流液的颜色和量来判断腹腔内的情况。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1、根据病情需要腹腔内可能安置几种引流物和数根引流管,病人转入病房必需清点,最好根据作用或名称做好标志,并接引流袋。
2、分别观察记录引流出物质的性状和量,外层敷料湿透及时更换并估计液体量,引流管如无液体流出可能管道被阻塞,如引流液为血液并流速快或量多,应通知医生处理。
3、妥善固定导管,病人翻身、下床、排便时应防止引流管脱出或折断滑入腹腔,滑出者应更换新管插入。
4、需负压引流者,应调整好所需负压压力,并注意维持负压状态。
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时,负压可达20.0 kPa,可减少腹腔内腔隙和清除积液。
5、纱布和凡士林纱布填塞止血者应密切观察全身情况,若已稳定时应在48~72小时内拔除,或更换新的纱布再填塞。
6、预防性应用的引流管应在48~72h内拔除,如为防止吻合口破裂后消化液漏入腹腔则应在术后4~6日拔除。
如引流腹膜炎的脓液应据流出物情况具体决定。
如为引流脓肿的脓腔则引流管应逐渐退出或逐渐拔除,以免形成口小腔大的残腔。
如皮管置时过久或被腐蚀应调换皮管。
7、腹腔内引流管如2~3日不能拔除则每2~3日应转动
皮管一次,以免长期固定压迫造成继发性损伤。
8、如需用外引流管注入抗生素等药物溶液或作管腔冲洗,应严格执行无菌原则操作。
9、观察引流物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如压迫组织坏死出血、肠瘘、继发感染、疼痛等应及时拔除或换管,处理并发症。
腹腔引流管护理
腹腔引流管护理引言腹腔引流管是一种用于引导并排除腹腔内引流液的医疗器械。
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正确的护理腹腔引流管能够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档旨在介绍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帮助医护人员提高护理水平,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护理要点1.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在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准备必要的器械和消耗品;- 清洁腹部皮肤,用消毒剂消毒;- 为患者穿上清洁的手术衣和手套;- 根据医嘱,给患者进行静脉麻醉。
2. 插入腹腔引流管插入腹腔引流管的步骤如下:- 根据医嘱或操作要求,选择合适的引流管;- 术前将引流管进行消毒,确保无菌;- 在麻醉下,通过切口或穿刺途径插管,确保插入位置准确;- 完成引流管的固定,确保引流管不会脱落或滑移。
3. 引流管的排液与护理- 根据医嘱和引流液的性质,及时排液,保持引流通畅;-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的变化,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定期更换引流袋,并注意引流管是否被压扁或折叠,保证引流畅通;- 每次排液后,进行引流管的消毒,防止感染。
4. 引流管的修补与拆除- 如遇到引流管漏液情况,及时修补或更换引流管;- 是否拆除引流管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确保拆除操作正确;- 拆除引流管后,观察患者的腹部是否有明显红肿或渗液情况,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报告。
结论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是一项重要且细致的工作,对患者的术后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正确的插管、排液和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妇科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妇科术后腹腔引流管概述 • 妇科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 常见问题与处理方法 • 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介绍妇科术后腹腔引流管护理的 目的,即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 患者康复。
02
阐述妇科术后腹腔引流管护理的 背景,包括手术对腹腔组织造成 的创伤、术后恢复过程中的风险 因素等。
引流管的并发症预防
预防措施
保持引流管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引流袋;保持适当的体位,避免引流管受 压或扭曲;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和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处理方法
如发现并发症的迹象,如引流液浑浊、发热、腹痛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 助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 舒适。
定期检查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减轻患者不适感。
加强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腹腔引流的目的、注意事项和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自 我管理能力。
告知患者及家属引流管的保护方法,避免意外拔管和滑脱。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炼,促进术后恢复。
06 结论
总结护理要点
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放置
若发现引流异常或引流管脱落, 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引流管的清洁与消毒
定期对引流管周围皮肤进行清洁 消毒,保持干燥清洁。
引流袋应定期更换,并做好清洁 消毒工作。
在更换引流袋或拔除引流管时, 应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04 常见问题与处理方法
引流不畅的处理
引流不畅的原因
引流管扭曲、受压,引流管堵塞 ,引流管插入深度不当等。
妇科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_
妇科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_妇科手术后腹腔引流管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能够有效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病人的康复。
下面就是妇科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方法:1.术后腹腔引流管的观察术后的腹腔引流管要经常观察引流管内的引流情况,包括颜色、量和性质。
如果引流液的颜色突然变浑浊,量增多,或者出现大量新鲜血性引流,应及时报告医生。
同时观察病人的症状,如发热、腹痛等情况。
2.腹腔引流管的定时引流根据医嘱,护士应按照规定的时间、方法和量引流。
通常情况下,引流应是持续的,每天至少引流两次,一般为早、晚各一次。
3.注意引流的卫生在引流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引流管的清洁和卫生。
护士在操作前要先洗手,然后带上手套,用无菌的生理盐水或者消毒液清洗引流管的口径和皮肤周围,确保无细菌感染的发生。
4.注意引流管的固定为防止引流管被误拔或者压迫,应用透明敷料固定引流管,并随时观察引流口的情况。
如发现引流口有渗液、红肿或破裂等情况,应及时更换敷料并通知医生。
5.注意患者的卧位合理的卧位可以帮助引流液的排除,通常卧位应以高侧卧为主。
如果引流管连接在购买或容器上,应保持引流管下端的位置较低,以利于引流液的自然流出。
6.及时记录观察结果护士在对术后腹腔引流管进行护理过程中应认真记录观察结果,包括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患者的症状等。
同时,还应记录引流的时间、方法和结果,并及时通知医生。
7.教育患者和家属对于术后腹腔引流管护理的重要性,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进行详细的解释,并提醒他们定期更换引流袋、敷料,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总之,妇科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是一项需要细致和耐心的工作,只有护士认真负责地执行引流管护理,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目的:腹腔引流管在腹腔外科手术中极为重要,医生根据手术需要,在腹腔内脏器吻合处或脏器切除后在脏器窝内放置的硅胶橡皮引流管,目的是将渗出液引出体外,减少毒素吸收,相当于医生留在病人腹腔内的一双眼睛,随时观察有无吻合口出血和漏的发生,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置。
腹腔引流管有效引出渗出液,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腹腔引流管进行有效护理极为重要。
1、保持引流管通畅:按时巡视病房,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强调每次观察时都需挤捏引流管,防止术后凝血块、脱落的组织碎屑堵塞引流管。
2、确保引流管固定有效:将引流管用别针固定于床旁,床上翻身活动时避免牵拉、折叠;平躺时固定高度不超过腋中线;离床活动时,固定于衣服下角,不超过引流口处;搬动病人时,应先夹闭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
家属24h陪护,防止患者因术后麻醉未完全清醒或睡梦中将引流管当异物无意识的拔出体外,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3、加强护理观察:根据引流管在腹腔的位置或作用不同,在引流管上做清楚标识,更清楚的了解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关系。
如:腹腔引流液出现金黄色或黑绿色提示胆漏;腹腔引流液出现稀薄的肠内容物或粪便类的臭味或渗出物提示肠漏;放置胰周的引流管出现透明、
清凉或大米汤样液体提示胰漏;术后48h内观察出血情况,出血的标准是:出血>300ml/h或12h出血量>3000ml,如无引流物引出可能管道被堵塞,如引流液为血液且速度快或多,并观察脉搏细速提示有出血现象。
观察出现以上现象均立即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置,必要时做好二次手术准备。
.4、定时更换引流袋:腹腔引流袋更换频繁增加细菌污染的机会,以每周更换1次为宜。
更换前应先夹闭引流管,倾倒引流液。
更换时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引流袋更换原则;检查引流袋有效期、有无漏气,将引流袋接头处保护帽取下,检查引流袋接头处是否通畅(因出厂质量问题出现过接头处里面是死心的情况),连接无菌引流袋,更换完毕再次挤捏引流管,使引流液能够顺利通过接头处流入引流袋标示引流管有效。
5、拔管后护理:拔管24h内应指导患者健侧卧位,注意观察敷料是否清洁、干燥,观察局部有无渗出、出血、血肿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置。
腹腔引流是医生根据手术需要在腹腔内放置的管路,相当于放置在患者腹腔内的眼睛可以随时发现腹腔内的病情变化,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引流管的护理,保持通畅、固定牢固、防止脱落、注意更换引流管细节、防止感染和消除非正常堵管可能、加强引流管观察,从而达到有效的腹腔引流管护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