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尼采的悲剧美学观
简论尼采的悲剧美学观
![简论尼采的悲剧美学观](https://img.taocdn.com/s3/m/5811a5135f0e7cd184253600.png)
简论尼采的悲剧美学观班级:姓名:学号:Email:论尼采的悲剧美学观悲剧历来被看做艺术的高级形式乃至顶峰,因而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课题。
马克思说:“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都出现两次: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
”悲剧所体现出的伟大和崇高,赋予了悲剧深厚的美学价值。
何谓悲剧美学悲剧的精髓就在于,人在无限的宇宙和社会客体面前勇敢的接受挑战,不屈不挠的进取,人的价值就是去认识无限的宇宙和社会客体。
悲剧中所体现的崇高,经常以其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崇敬和自豪。
它与悲观、悲惨、消沉等是完全不同的。
人对悲剧美的感知有时,一个撼动人心的悲剧作品,比那些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平庸作品更有力量。
正因为这样,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四大悲剧、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俄罗斯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世界名著,中国古典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元杂剧《窦娥冤》、民间传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会产生如此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这就是悲剧美的力量。
悲剧是代表进步社会力量的人物在斗争中受到严重的苦难或死亡,从而引起人奋发兴起,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审美的愉悦感情。
简言之,先进的美好的人或事物的毁灭就是悲剧。
鲁迅曾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为何悲剧更“美”悲剧美学的代表希腊神话中,俄普休斯一心想摆脱命运,结果杀了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
悲剧因不完美而更具震撼力,人的内心深处总是被一种本质奴性所支配,潜意识地觉得失去的比得到的珍贵。
几乎所有人都不承认这一点,但是很多人都在实践着。
所以无论是失去的悲剧,还是死亡的悲剧,都会给人更加震撼的审美体验。
而人最大的悲剧就是不知道自己做的错事,一般做错事的时候都不知他错,等日后才明白,正如俄普修斯,自以为摆脱了命运的安排,却一直在命运的摆控之下。
所以悲剧一直延续。
尼采的悲剧美学概论尼采的美学思想都是围绕“为人生而艺术”这一要义而阐发的,这也是尼采面对生命的悲剧性而开出的良方。
尼采人生最大的悲剧_尼采悲剧人生观及当代审美教育启示
![尼采人生最大的悲剧_尼采悲剧人生观及当代审美教育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3475b5fcc22bcd127ff0c78.png)
尼采人生最大的悲剧_尼采悲剧人生观及当代审美教育启示尼采的“悲剧人生观”及当代审美教育启示吴小平【摘要】尼采的“悲剧人生观”之积极自由性视创造、超越为生命意义和幸福的核心力量。
在城市化水平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里,人类价值观形态各异。
面对这般情景,我们应做何种选择。
而尼采的“悲剧人生观”之积极自由性恰好给后现代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的生存以审美启示。
【关键词】悲剧人生观积极自由性审美教育一、当代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命样态当代人普遍生活在无信仰和信仰泛滥的双向轨迹上,随着城市文明的高调演进,许多以前可以作为信仰与真理的东西都被抛弃,几乎湮灭在城市文明的浪潮中,留给当代人的也仅仅是些简单的记忆和历史的描述。
面对信仰危机,人类必须选择一条道路以完成自己的人生,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对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样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利用马尔库塞对当代工业文明、城市化演进的作用和异化的本质的分析,对于正确对待和把握异化的规律和原因,清楚地认识当代人的生存状态,进而理解和掌握尼采“悲剧人生观”有重要的意义。
马尔库塞接受了弗洛伊德的心理机制的观点,联系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并加以发展和深化。
他认为“文明对人的压抑并没有消除,反而有增无减,深入到人生存的各个领域。
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存在方式和心理机制更加异化,更具有压抑的性质。
”[1].马尔库塞认为,现代技术世界中,除了为数不多的真正艺术活动外,绝大多数是异化的。
那么便有了以下三种生存异化。
(一)被宗教异化无论是古代还是在现代,统治阶级利用各种形式对人民进行管理和统治。
在现代工业化社会里异化现象不断深化,而且还表现在统治领域以及现代多元文化的传播和理念的众相繁生,但是人类社会永远不能没有信仰,那么宗教就成为了一部分当代人的选择。
然而信仰宗教是人类最虚无飘渺和充满幻想的选择,人类在虚无中抓住神这一难以触摸的偶像进行顶礼膜拜,并且诉说苦衷和寄予美好愿望。
遵照神的旨意安排生活和生命诉求,以至于大多数信仰者成为失去自我愿望和主观能动性的机动的人群、羞于表达、怯于前进,失去了和完全不理会人是有欲望的动物,严重的被宗教神性信仰异化。
尼采悲剧美学思想的启示
![尼采悲剧美学思想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4ac4636647d27284b735140.png)
尼采悲剧美学思想的启示作者:刘绍芳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16年第05期[摘要]尼采的悲剧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集中的体现出了尼采的生命哲学和生命美学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艺术形而上学的理论建构。
他的美学思想和哲学观的形成基础在于对生命的悲剧性的认识和对古希腊悲剧艺术审美特征的分析。
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在美学史上的成就不在于理论的研究探讨,而是在于通过对希腊悲剧的分析而主张一种审美态度面对悲剧人生。
审美是一种方式,这种审美境界最终是要达到人的自由境界。
通过对《悲剧的诞生》的思想解读,正确而理性的去审视这个世界以及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倡导一种辩证而理性的思维和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尼采;悲剧美学;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B83;B51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6)05-0074-03一、生命悲剧尼采深受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叔本华认为,盲目的不可遏制的生命冲动便是意志,它是世界的本体,它是世界的本质,也是世界的自在之物。
一切显现出来的现象都是意志的客体化,叫做表象。
物质是中介,意志通过这个把自己客体化,成为现象。
继承了叔本华意志论的同时,尼采又对生命的悲剧性作了深刻的反思,并提倡用艺术救赎生命悲剧的审美主义。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为我们讲述了希腊的一个民间故事:有一天,米达斯王(古希腊神话中的佛律葵亚国王,传说他曾捕获狄奥尼索斯的伴友西列诺斯,随后交给了酒神。
狄奥尼索斯为了报答米达斯王,授之以点金术。
从此,米达斯王触摸到的东西都会变成黄金,以至于连饭也吃不成。
最后,只有请求狄奥尼索斯收回魔力。
)感到索然无味,他在林间徘徊了很久,想找一个可以和自己饮酒至一醉方休的伙伴。
这时他想到了西列诺斯(古希腊神话中的精灵,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养育者和老师。
他喜爱饮酒和音乐,而且能够预卜未来)。
刚开始,他怎么也没有找到西列诺斯,几经周折,当米达斯王找到西列诺斯的时候,他便请教西列诺斯对于凡夫俗子来说,什么是绝佳之物。
尼采的悲剧理论
![尼采的悲剧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94dfa9c3c1ec5da51e27014.png)
尼采的悲剧理论
尼采悲剧理论的核心是推崇以酒神精神为根基的悲剧文化,并以此反对理性主义文化。
1、悲剧的诞生
尼采认为真正的原始悲剧是从希腊悲剧的歌队中产生的。
将歌队称为醉境中的人的自我反映。
悲剧本来只是‘合唱’,而不是戏剧,作为舞台主角和幻象中心的酒神只是被想象为在场。
直到后来,才试图把这位神灵作为真人显现出来,便开始有狭义的戏剧。
”
尼采首次引入了酒神和日神的概念,认为酒神迷醉现实,消解个体;日神梦幻现实,创造个体,日神和酒神是悲剧艺术生成的原动力和根源。
他认为希腊悲剧是造型艺术与音乐的结合,其本质是酒神冲动表现为日神冲动,即酒神冲动在日神世界里的形象表现。
2、悲剧之美
酒神精神是通往悲剧诗人心理的桥梁。
不是为了摆脱恐惧和怜悯,不是为了通过强烈的宣泄而从一种危险的激情中净化自己,而是为了超越恐惧和怜悯。
尼采认为古希腊人具有乐观的悲观主义精神。
悲剧所给人的美感,是一种“形而上的慰藉”。
在悲剧中,个体毁灭了,但是它使人们回到了世界生命的本体。
因为对于世界生命的本体来说,个体的不断产生又不断的毁灭,正表现它生生不息的、充沛的生命力,所以悲剧给人的美感是痛苦和狂喜交融的迷狂状态。
3、悲剧的灭亡
尼采认为悲剧随着酒神精神的灭亡而灭亡。
欧里庇得斯用自己的理性和探究精神取代酒神精神,是导致悲剧衰落和消亡的主要原因。
4、尼采把科学和理性同样视为重新估价其价值的对象,而把人类生活的全部希望寄托在非理性的酒神精神,尼采的理论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其对理性主义的反对也有些偏激。
尼采悲剧美学探讨
![尼采悲剧美学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3cb5a502e3f5727a4e9621c.png)
尼采悲剧美学探讨作者:刘永成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5年第04期摘要:尼采是西方现代最受关注的哲学思想家之一。
其美学专著《悲剧的诞生》主要探讨了自希腊以来备受关注的“悲剧”问题,尼采在悲剧的起源以及悲剧的本质问题上,一反旧见与常说,认为悲剧的本质只能被解释为酒神状态的显露和形象化,音乐的象征表现,酒神陶醉的梦境。
尼采探讨了悲剧的效用问题,认为只有完全站在审美的角度来理解悲剧效果,才能真正理解悲剧是生命的伟大刺激剂,是一种强壮剂。
关键词:尼采悲剧悲剧的本质悲剧的效用学者普遍认为西方的现代化是一个“异化”的时代,表现在文学方面诸如:萨特的“他人”即“地狱”,加缪笔下的“自我”变成了“局外人”,卡夫卡书写的主人公永远进不去眼前的“城堡”,福克纳发出了“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了喧哗与骚动”等等。
表现在哲学思想领域:马克思论述人在机器大工业时代被“异化”,叔本华认为“人生是一个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来回摆动的单摆”。
在众多观点中,尼采发出了“上帝死了”的惊骇之语,要“重估一切价值”,独树一帜的尼采被世人称为现代最具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出版的第一部专著,也是他的哲学奠基之作。
在此书中,尼采主要探讨了自希腊以来备受关注的“悲剧”问题,他一反旧见与常说,就悲剧的起源、悲剧的本质、悲剧的效用等提出了独到而又自圆其说的观点。
尼采的美学观念并非从该学科的理论上探讨,而是立足于美学对人生之意义,即美学对审美人生的作用这一角度来论述。
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与文学艺术联系密切,文学艺术家对此尤为热衷,至今还没有哪一部美学名著能与之媲美。
一、悲剧的起源与本质自古希腊以来,几乎所有的哲学思想家都会涉及到悲剧理论问题,如亚里斯多德、特里西诺、高乃依、莱辛、席勒、叔本华等。
哲学家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人生的痛苦,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冲突。
与上述哲学家不同,尼采从文学艺术角度入手,创作了《悲剧的诞生》并以此论述悲剧问题。
浅析尼采的悲剧观
![浅析尼采的悲剧观](https://img.taocdn.com/s3/m/a6a33ba9b0717fd5360cdc63.png)
浅析尼采的悲剧观摘要:悲剧是西方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西方文艺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一反理性主义的传统,首次用日神和酒神的概念对悲剧进行了独特地解读,认为悲剧是日神和酒神对立斗争的产物,同时认为悲剧能够产生一种形而上的慰藉的审美快感,并且提出了一种审美的艺术哲学和人身哲学。
本文将围绕日神与酒神的二元关系,从悲剧的起源、悲剧的本质、悲剧的效果和尼采悲剧观的意义四个角度对尼采的悲剧理论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尼采是以反叛者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的,他是第一个公开宣布上帝死了的人,他要求重估一切价值。
而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也一反理性主义的传统,从非理性的古希腊人原始的两种艺术冲动出发来重新阐释悲剧乃至所有艺术。
这两种艺术冲动即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尼采认为,日神和酒神的二元斗争最终促使了悲剧的产生,而日神与酒神,特别是酒神精神,不仅仅是悲剧产生的根源,而且是所有真正的艺术乃至人类生存意义的根本所在。
一、日神和酒神要弄清楚尼采的悲剧理论,就必须弄明白日神和酒神这两对《悲剧的诞生》中最核心的概念。
日神是个体化原理的壮丽的神圣形象,与之相对应的人的生理状态是梦,相对应的艺术形式是造型艺术。
日神阿波罗是发光之神,它支配着内心幻想世界的美丽外观,它是个体化原理的壮丽的神圣形象。
希腊人敏锐地感到生存的可怕和恐怖,但却为了生存下去而借日神创造出美丽的外观幻像,以此来忍受痛苦和恐怖。
日神象征着光明、美丽、适度和静穆等美好的形象。
日神对应于人的生理状态是梦,表现在艺术上即是光辉、静穆而伟大的造型艺术。
酒神是个体化原理崩溃之时从人的最内在基础即天性中升起的充满幸福的狂喜,对应于人的生理状态是醉,相对应的艺术形式是音乐。
酒神精神是尼采悲剧观里最核心的概念,如果说日神是人幻想的美丽外观,酒神则是人内在最根本的精神实质。
酒神即狄奥尼索斯,在酒神状态下,人们处于一种极度癫狂的迷醉状态,各种制度戒律等个体化原理都被瓦解,人与人在这种迷狂状态下消解了所有的敌对和疏远,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同邻人团结和解,人与人甚至人与自然都在此刻融为一体,人不再是艺术家,而成为了艺术品。
尼采美学思想
![尼采美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3c1d600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9.png)
尼采美学思想《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第一部重要美学与哲学著作,写于1870年与1871年两年间。
这部著作中,有两个主人翁一同登场,就是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
尼采让这两个神仙翩翩起舞,自说自话,加以自己的激情评说,阐明艺术的本质与美的意义。
尼采提出"重估一切价值"的思想。
他宣告:今日的文化、教育和文明,都是荒谬的悖论必须接受法官的公判。
既往的宗教、道德和哲学,皆为颓废的形式,必将接受真理的重估。
尼采不遗余力地攻击道德,因为这是上帝最大的谎言。
他告诉人们他惊人的发现:希腊人从来没有表现出“节制、果敢、公正和智慧”,从来没有遵循过“道德”,当他们听苏格拉底讲上述“四主德”时,却是那么津津有味,点头不已。
尼采由此断言,一个民族奉若天规地约的道德律令,只是用以包裹野蛮与暴力的遮羞布。
尼采将审美价值视为人世间的唯一价值。
"完全的,否认思辩、否认道德的艺术家之神"是天地间唯一之神。
他直言不讳地论断,人生的审美评价终将与宗教、道德评价及科学评价背道而驰。
美丽就是一切!真实的审美人生,终究代替虚伪的伦理人生。
价值观是人们对人事的基本态度和评价体系,包括意识形态、宗教文化、风俗道德、社会和制度等方面的价值观。
尼采愤怒地宣称,迄今为止所有的价值观都是别有用心的人发明的,完全不可信。
如果把它放在权力意志论的平台上观察,就会露出它的本来面目。
他承认自己是虚无主义者,但不是消极的虚无主义,而是积极的虚无主义。
消极的虚无是毁灭者,毁灭后留下废墟。
积极的虚无主张建设,推倒旧房子,建设新房子。
旧的价值堕落了,尼采要创造一种新的真善美的价值,这就是哲学的真、宗教的善、艺术的美,哲学是尼采的哲学,宗教是尼采的宗教,艺术是尼采的诗。
他经常用酒神式的俚语来解释他的教主教义。
世界上存在理性与非理性,理性是缜密思考与计算后果的,是遵守规则与尊重传统的,是维护体制与坚持信仰的。
所谓非理性,是听命于情感的躁动而不加节制,是放任于欲望一一情欲、物欲、权力欲,而为所欲为,是在“人”本的幌子下否定规律、规则,无法无天。
浅析尼采的悲剧观
![浅析尼采的悲剧观](https://img.taocdn.com/s3/m/f2205ca910661ed9ad51f3ab.png)
《长江丛刊》2019.07169浅析尼采的悲剧观■卢 倩/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 要:尼采提出悲剧来源于狄奥尼索斯(酒神)精神与阿波罗(日神)精神的永恒对立中。
他从苏格拉底和叔本华的悲剧思想中,打破了以日神为中心的美梦,冲破个性化的束缚,展示出悲剧观的创新性和革命性。
此外尼采在人类精神达到奔溃时,善于将人类内心的痛苦与狂喜结合起来,进一步带来悲剧的审美意义。
关键词:酒神 日神 悲剧观 审美意义尼采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特别是他的非理性取向观点,注重从学科的各个领域出发,向理性观点提出的批判,即使是美学也难逃厄运。
由此,今天的人们常常评价尼采为“西方当代哲学的首创者”。
主要是他的早期作品《悲剧的诞生》问世,代表了审美世界中非理性主义悲剧的崛起,而且他在书中还提出了以音乐为中心的强大生命意志,由此打破了以雕像与诗歌为代表的美学范畴,为西方悲剧观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一、“日神”和“酒神”的悲剧观尼采将希腊意识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清醒的意识,这是一种让希腊人感觉到痛苦绝望的意识;第二种是梦幻的意识,在尼采看来这种意识是超越第一种清醒的意识,是人类所追求的意识。
因为清醒的意识使希腊人感觉到人生是痛苦的,由此创造出日神阿波罗这一美丽的幻想。
但由于阿波罗精神不能真正挽救希腊人,所以他们需要寻找另一种强有力的手段——狄奥尼索斯(酒神)精神。
(一)日神和酒神阿波罗作为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的理性代表,其观点照亮了世界外表。
然而尼采始终强调世界本身不包括外表,它仅仅属于“内部幻觉世界”,由此他给日神的含义下了一个明确的界定:“我们用日神的名义统称美的外观”。
虽然日神通过塑造美丽的想像而拯救了人类,但由于其自身的审美本质,它只是向人类展示了艺术的审美要求和人类的伦理要求,其实质是对人类天性的迫害。
由此发现阿波罗(日神)精神无论是从艺术还是从道德都不能真正挽救希腊人,它还不足以构成悲剧。
由阿波罗(日神)精神得出虚幻的始终是虚幻的,不管是多么令人向往的美丽梦境,最终都会被现实生活中的痛苦所打败。
探索尼采的悲剧哲学
![探索尼采的悲剧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9bb3c35a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1.png)
探索尼采的悲剧哲学尼采是19世纪最富有争议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现代哲学和文化领域。
尼采对于悲剧和人类存在的看法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本文将探索尼采的悲剧哲学,并分析其对于个体自由、道德观念和现代人的影响。
一、尼采的悲剧哲学的基本理念尼采的悲剧哲学可以追溯到他对于古希腊悲剧的研究和对于希腊文化的深入了解。
他认为,古希腊悲剧是人类最伟大的文化成就之一,同时也是一种对于生命的肯定和探索。
在尼采看来,悲剧揭示了人类的深层存在状态,呈现出人类欲望与自身无力相互冲突的景象,并且通过表达这种冲突来减轻人类的痛苦。
二、悲剧与个体自由尼采主张个体自由和个体权力的追求,他认为每个个体都应该超越传统的规范和道德束缚,追求自身的存在意义和自由发展。
悲剧在尼采看来,为个体提供了一种超越现实世界束缚的方式,通过审视悲剧中的角色命运,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自由意志和选择的重要性。
悲剧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对于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触动,引导人们超越传统道德框架,追求自我实现和自由。
三、悲剧哲学与道德观念尼采对于传统道德观念持有批判态度,他称其为"奴隶道德",认为这种道德意识压抑个体本性,对于个体自由和权力的发展产生限制和束缚。
在尼采看来,悲剧中的主要角色往往超越了传统道德框架和规范,通过追求个人欲望和权力的实现,使自我得以突破和成长。
悲剧哲学再次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权力,对于传统道德观念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超越和颠覆的可能性。
四、悲剧哲学对于现代人的影响尼采的悲剧哲学对于现代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社会强调个体的自由和权利,追求个人价值和自我实现,正是在尼采悲剧哲学的启发下逐渐形成的。
然而,尼采的悲剧哲学也引发了对于个体主义和道德观念的争议,一些人认为过度追求个体自由可能破坏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
因此,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恰当运用悲剧哲学的思想仍然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
在总结这篇文章之前,我希望提醒您,尼采的悲剧哲学是一个庞大的话题,并需要深入研究才能完全掌握其核心思想。
简析尼采悲剧美学背后深刻的悖论
![简析尼采悲剧美学背后深刻的悖论](https://img.taocdn.com/s3/m/5faa093116fc700abb68fcc1.png)
简析尼采悲剧美学背后深刻的悖论内容摘要:尼采早期以古希腊悲剧研究而产生的悲剧美学有很多颠覆传统审美因素的存在,对西方美学影响深远,与此同时也存在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悲剧的诞生》是尼采比较早期的美学思想,从中可以窥见尼采后期美学思想的雏形,以及其中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尼采悲剧美学悖论尼采作为二十世纪的一位思想巨人,吸收了古希腊美学思想,且对后世的西方美学和哲学界都有很大的影响。
《悲剧的诞生》作为尼采的第一部美学著作,它里面汇集了尼采后来美学思想最初的雏形。
可以说,这部著作非常集中反映了尼采的美学认识,特别是尼采在其中对于悲剧思想的阐述,将悲剧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且用感性审美认识取代传统的理性审美认识。
这些观点对于西方传统思想界无疑是很大的颠覆,所以我们称其是一部很有批判性的作品。
安延明先生说:“尼采带着大工业造成的分裂的心灵,瞻望着一种完满的生命,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极乐”。
①在他反传统的美学思想背后,这个理论存在着一些矛盾和悖论。
一.平等中主导和从属的矛盾《悲剧的诞生》从一开始就提出了两个完全不同于传统美学思想的理念,那就是悲剧的起源来自于两个艺术精神要素,并且以日神和酒神作为代表艺术形象。
酒神冲动在本质上是世界意志本身的冲动,也就是个体摆脱个体化原理回归世界意志的冲动。
日神冲动则是意志显现为现象的冲动,也就是个体在个体化原理支配下执著于现象包括执著于个体生命的冲动。
②尽管尼采一再的在文中强调艺术最完美的状态是两个艺术精神的相互融合,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尼采一直把酒神艺术精神放在更重要的地位。
他认为酒神精神才是一切精神的本质和源动力,而日神精神是代表了外观的现实世界,与绝对的真理和本质还是有隔阂的,不过它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尼采看来,酒神精神是一切艺术的本质状态,而它是凭借着日神精神将其外化显示出来。
酒神精神显然更加的被尼采看重,如此这般的话,就出现了一个矛盾。
整个《悲剧的诞生》围绕的是古希腊悲剧的诞生和消亡来探讨艺术的本质,而这个本质尼采将其归为酒神艺术精神。
浅谈尼采美学思想中的悲剧力量
![浅谈尼采美学思想中的悲剧力量](https://img.taocdn.com/s3/m/940ed052f01dc281e53af0de.png)
种状态之中必定还有一种节奏的差异…… 周遭,忘记自己的所求、不满,和现实生 在尼采看来,只有审美的人生才是真正战
某种醉感的极端平静(确切地说,时间感 活中自己的身份、地位。这种境界是“我” 胜人生悲剧的人生。审美的人生首先将人
和空间感的变缓)特别反映在最平静的姿 与自然的本质、与生命融为一体,没有 生及悲剧看作一种审美现象,在把人生当
尼采(1844 — 1900)是继叔本华之 歌颂着幻象的永恒,停留在外观美的欣赏 泡影。
后的另一位德国唯意志主义的哲学家和美 上”[1],把现实看成一个梦幻或是面纱,而
沉迷于梦里的景象,感受到的是无限
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对 20 世纪西方现代 后者则使人投身并沉醉于现实世界里, 的神秘。把人生当成梦,以梦的眼光看待
活的一个个场面,不管是痛苦还是幸福都 也是一种客观的世界。
与尼采相似的精神面貌和相似的精神寄
想成是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这是阿波罗艺
醉,是人在醉意中的反映和感觉。 托。
术对众生的引导,让他们只需要去享受人 醉,不仅仅是行为上的癫狂、残暴和情欲
任何一种美学思想都是建立在一定的
生,而不去想痛苦,甚至用思想、精神的 的冲动。醉,还是一种艺术的梦,是艺术 哲学思想基础上的。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
彩,让人就如同生活在《荷马史诗》里, 它表现的是个体、是现象的客体。但是抒 的美学。
让人充满对生命的乐观和对理性世界的健 情诗人确实在酒神的状态,他们表现的才
西方的现代艺术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受
康理解。他们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把生 是一个本质的世界,原始的太一世界,这 到了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流露出艺术家
麻药去让他们“幸福”地生活!因此,希 创作的源泉。醉,是一种冲动:春光蒙 , 总有着中国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不管
“悲剧的诞生”,生命的礼赞——尼采的美学主张
![“悲剧的诞生”,生命的礼赞——尼采的美学主张](https://img.taocdn.com/s3/m/97bd8b3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9.png)
“悲剧的诞生”,生命的礼赞——尼采的美学主张尼采是德国哲学家,但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罗素说,尼采虽然是一位教授,却是文艺性的哲学家,不算是学院哲学家。
尼采出生在普鲁士一个牧师家庭,他的母系有波兰贵族的血统,这一直是尼采引以为自豪的事情。
尼采名言在尼采4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
性情孤傲、多愁善感、身体纤弱的尼采成为家中唯一的男人,与母亲、祖母、两个姑姑和妹妹住在一起。
尼采幼时受到正规的宗教教育,是一个虔诚的教徒,但是成年的尼采没有继承父亲的遗志从事宗教事业,并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喊出“上帝死了”,一语概括了基督教文明的危机,昭示着虚无主义的来临,将整个西方思想界震得摇摇欲坠。
尼采与哲学小时候的尼采就显露出对音乐的爱好,他说:“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对于我将是一种错误。
”1864年,尼采入波恩大学修习神学和古典文献学,后转入莱比锡大学跟从当时语言学巨擘李希尔学习。
1865年10月,尼采在房东的旧书店里,看到叔本华的著作《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他写道:“书里的每一行都发出了超越、否定与超然的呼声。
我看见了一面极为深刻地反映了整个世界、生活和我内心的镜子。
”正是叔本华和后来结识的音乐家瓦格纳,使得尼采认为:“音乐是意志的直接体现”。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69年,25岁的尼采没有进行论文答辩,就被李希尔推荐到巴塞尔大学担任古典文献学教授。
清华大学获22亿元捐款,史上最大笔捐款这一年5月28日,尼采在巴塞尔大学发表题为《荷马与古典文学》的就职演讲。
尼采主张,学者必须接受艺术家的观点来阐述经典。
巴塞尔大学1872年,尼采出版了《悲剧的诞生》。
在这部著作中,尼采要“用艺术家的眼光来考察科学,又要用人生的眼光考察艺术”。
山西新大学简称雷人1876年,尼采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此后的岁月里,尼采一直时断时续地受精神分裂症的折磨。
尼采画像1879年,尼采辞去了巴塞尔大学的教职,开始10年的漫游生涯,同时进入他的黄金创作时期。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https://img.taocdn.com/s3/m/a234945ebe23482fb4da4cf5.png)
《悲剧的诞生》—尼采“给予者即艺术家”的美学摘要:谈尼采,恐怕不能离开艺术这个词。
尼采一心想通过艺术来拯救人类,他很早就声称“只有作为审美现象,世界的生存才是有充分理由的”。
他的艺术上形而上的美学,便是反对理性主义、科学主义。
尼采始终认视理性为扼杀本能的力量,谴责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性哲学扼杀了希腊人的艺术本能,包括酒神冲动和日神冲动。
而尼采在《悲剧的诞生》这第一部著作中,提出了自我肯定的日神精神和自我否定而又复归世界本体以及放纵悲剧情绪的酒神精神。
而悲剧诞生的条件就是“音乐精神”,而音乐精神就是艺术家日神精神以及酒神精神的综合情绪的表露。
这些精神就是反对科学理性主义的精神,是艺术家的美学。
关键词:悲剧的诞生;艺术家;美学;日神;酒神;音乐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生于德国的勒肯的宗教家庭,他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诗人,他提倡的美学是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广义的美学。
他自己也曾说道,传统的美学只是接受者的美学,而他要建立接受者即艺术家的美学。
早年读书时以叔本华为其第一个精神导师。
1869年尼采25岁,成为巴塞尔大学最年轻的教授。
这个时候,他开始写作《悲剧的诞生》。
在这本书中,尼采以一种思辨的方式考察了希腊悲剧的诞生及衰亡,借此批判了现世的科学理性主义,他把科学主义溯源到苏格拉底,并且认为,科学主义在现世已经发展到了自己的极限,需要以一种新的审美的态度来代替,而在这种审美的态度之下产生的才是真正的艺术。
尼采的这种美学虽然不太受专治美学史的学者重视,对于艺术家却有极大的魅力,因为他是从给予者的角度上建立的美学。
因此,他的美学思想影响了一大批作家、艺术家的人生观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
在这方面,别的美学理论恐难与之匹敌。
尼采一心想通过艺术来拯救人类,他很早就声称“只有作为审美现象,世界的生存才是有充分理由的”。
他的艺术上形而上的美学,便是反对理性主义、科学主义。
尼采始终认视理性为扼杀本能的力量,谴责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性哲学扼杀了希腊人的艺术本能,包括酒神冲动和日神冲动。
浅析尼采的悲剧理论
![浅析尼采的悲剧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ca64e0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5.png)
浅析尼采的悲剧理论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借用了日神和酒神这两个象征性的概念,论述了悲剧产生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并展示了深刻的美学思想。
尼采从叔本华出发,却走向了其对立面,提出了许多尖锐叛逆的理论观点,但其中又不乏合理成分,正是这些确立了尼采在西方文论史中的地位。
一、悲剧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共同孕育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是尼采悲剧理论中的两个重要的范畴。
尼采把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视为人类充盈的生命本能的体现,是艺术产生的根源。
日神阿波罗是光明之神,在他的光辉的照耀下世界呈现出美丽的外观。
外观实际上是人的一种幻觉,阿波罗精神即是梦,梦中的幻想大多是美丽而令人愉快的,人们陶醉于这种美丽中不愿苏醒,有时就会混淆梦幻和现实的区别。
叔本华指出,在某些时候能感觉到人和一切事物是纯粹的幻影和梦境的禀赋是哲学才能的标志。
[1]即使这个梦里有忧郁的,悲伤的,阴暗的,甚至恐怖的东西,我们只要鼓励自己说:“这是一个梦!我要把他做下去!”我们就可以站在一个超然的背景里,体验梦境并深感喜悦和快乐。
[1]因此日神艺术的深层基础是人生和世界至深的痛苦和冲突,人们通过幻觉和美的外观来求得解脱。
狄奥尼索斯精神是陶醉中激情的高涨,主体逐渐进入浑然忘我之境,人们成群结队,载歌载舞,放纵狂欢,打破一切禁忌,忘掉了自己的个性和世俗的追求,重新与自然合一,在令人痛苦甚至毁掉自己中求得欢乐。
如此不仅人与人重新修好,而且那些被疏远的,被敌视的或被奴役的自然也与人类和解。
此时梦幻或现实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陶醉在自己醉的激情和欲望中,达到了释放和满足,人不再是艺术家,不再以阿波罗的美丽幻象欺骗自己,或者安慰着自己恐怖的梦总会过去,而是成为了艺术品,自己成为塑造生命的主角,陶醉和愉越成为了一切内容。
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在本质上是对立的。
狄奥尼索斯太过放纵无羁,甚至变成既淫且暴的“妖女的淫药”,傲然挺立的阿波罗形象虽然顶住了这些狂热的刺激,却不能抵抗丑陋粗暴的狄奥尼索斯更为危险的力量,从而让他放下毁灭性的武器。
尼采的悲剧人生观
![尼采的悲剧人生观](https://img.taocdn.com/s3/m/ba98ea0e79563c1ec5da7122.png)
尼采的悲剧人生观何仁富尼采在本体论上将世界规定为强力意志的永恒轮回,由于强力意志的永恒轮回本身就内在地包含着人生痛苦的永恒性,因此,如何面对人生的悲剧性现实,就成为人生观的极其重要的问题。
尼采认为,虚无主义者并不是不知道人生的痛苦和悲剧,只不过它以幻觉的方式麻醉了个体生命对痛苦和悲剧的体验,并且以许诺“天堂”的方式让人忍受现实人生的苦难。
悲观主义者是看透了人生痛苦的,认为痛苦和悲剧具有生命的本原性,是生存意志自身的必然产物。
但是悲观主义者却没有直面人生痛苦的勇气和力量,他想使人通过禁止生命之欲,即断绝痛苦之源的方式来克服人生的痛苦。
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都是以否定生命的方式来对待人生的悲剧和痛苦的,这是生命力乏弱和衰退的结果。
尼采主张一种悲剧人生观。
这种人生观以肯定生命连同其悲剧和痛苦为前提,并且强调以生命的强力本身来接受生命的悲剧性,以酒神精神的亢奋和审美的眼光来看待生命的悲剧,在生命悲剧的演唱中感受美的壮观和人生的升华。
一、对人生悲剧性的体验尼采有一幅病弱的身体却有一颗敏感的心,有着悲剧的童年生活却有一颗聪明的头颅,这就注定了他比一般的人对人生的悲剧性更加敏感,比一般的人对人生的悲剧性具有更大的挑战性。
在尼采四岁时,他的父亲从自己家门的石阶顶上摔下来,头部猛烈地撞在石阶边上,在一年的心理失常和体力消耗之后去世了。
在这段悲剧性的日子里发生的各种事变:深夜报警、家里的哭泣声、密室的恐怖、死一般的寂静、悲哀的尽情发泄、丧钟声、赞美诗、丧礼时的布道、深埋在教堂石板底下的灵柩,都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对这些事知道得太早了。
因而完全被震慑了。
尼采十四岁时感叹到:“当一个人掠去一棵树的花冠时,整棵树都枯萎了,鸟儿也不再栖息于枝头。
我们家的花冠已经被夺走了,欢乐离开了我们的心房,深深的悲哀却成了我们的所有物。
”1[1]父亲的死一直成为尼采心灵上抹不去的阴影,直到他写作《瞧!这个人》时,仍对此记忆犹新,并将自己的生命与父亲的生命相提并论。
浅析尼采的悲剧观
![浅析尼采的悲剧观](https://img.taocdn.com/s3/m/785a70257375a417866f8f70.png)
浅析尼 采 的悲剧观
岳 娜
( 国矿 业 大 学 外 国语 言 文 化 学 院 , 苏 徐 州 2 1 1 ) 中 江 2 16
摘 要 : 采 是 十 九世 纪后 半期 一 位 重 要 的 思 想 家。 颠 覆 了 尼 他
从 亚 里 士 多德 到 黑 格 尔对 悲 剧 的 理 论 界 定 .赋 予 悲 剧 产 生 新 的
神 。 认 为 悲 剧 是 一 种 酒神 艺术 。在 希 腊 神 话 中 , 奥 尼 索 斯 具 他 狄 有传 奇 的 经 历 , 的 诞 生 、 难 、 亡 、 二 次 诞 生 , 种 奇 异 的 他 受 死 第 这 经 历 以及 酒 神 仪 式 上 的 沉 醉 与 狂 欢 ,使 悲 剧 在 形 成 过 程 中更 具 有原 始 的本 真 色 彩 。
喜 . 一 方面 感 到痛 苦 和 可 怕 。人 们 抛 弃 了 彼 此 间 一 切 界限 , 另 打 破 一 切 禁 忌 , 消 自我 克 制 , 情 地 放 纵 自 己原 始 的 本 能 , 歌 取 尽 载 载 舞 。 浸在 集体 的狂 欢 之 中 。 沉 因此 , 尼 采 看 来 ,
尼采 不 同于 黑 格 尔 那 样 将 悲 剧 的 产 生 放 在 其 哲 学 体 系之 中 来 进 行 阐释 ,而 是 借 用 希 腊 神 话 中 的 日神 阿 波 罗 和 酒 神 狄 奥 尼 索斯 来说 明 悲 剧 的起 源 和 本 质 。日神 阿 波 罗 ( p o o 是 光明 之 ^ pn ) 神 , 艺术 , 司 有预 言功 能 。尼采 认 为 他 与 “ ” 切 相 关 。 日神 作 梦 密 “
结 为 人 的 生 理 本 能 , 术 创 作 的原 动 力 深 深 根 植 于 人 本 身 之 中 。 艺
论尼采的悲剧思想
![论尼采的悲剧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e0929c43284ac850ac024232.png)
论尼采的悲剧思想一、尼采悲剧的诞生尼采的悲剧世界观强调,只有在酒神状态中,人们才能认识到个体生命的毁灭和整体生命的坚不可摧,由此才产生出一种快感,一种形而上的慰藉。
在悲剧中所体现出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非科学的、非功利的人生态度。
尼采对西方自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主义的、科学主义的和功利主义的人生观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认为它们是一种浅薄的乐观主义。
它们只能使人类丧失其生存的基础,人类只有在悲剧的再生中才能实现自我拯救。
尼采反传统的理性主义悲剧理论,认为悲剧产生于人性中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与日神阿波罗精神的永恒对立和冲突,这种对立和冲突也正是悲剧的本质,以此为支点,他对悲剧的快感、悲剧的乐观主义等问题做了全新的解释。
尼采的悲剧观不仅是对理性主义悲剧观的反叛,同时也是对他的补充,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形而上学的慰藉。
酒神是光明之神,它代表着人的理性和静穆.而尼采推崇的是一种原始冲动,一种忘我迷狂的状态.这种精神是由麻醉剂或由春天的到来而唤醒的,这是一种类似酩配大醉的精神状态。
在酒神影响之下,人们尽情放纵自己原始的本能,与同伴们一起纵情欢乐,痛饮狂歌狂舞,寻求性欲的满足。
人与人之问的一切界限完全打破,人重新与自然合为一体,融入到那神秘的原始时代的统一之中去。
他如醉如狂,几乎就要飞舞到空中。
像停不住的孩子一样,他不断地建筑,又不断地破坏,永远不满足于任何固定而一成不变的东西。
二、尼采悲剧的意义和色彩人生的意义到底何在?千万个人生过程终将走向同一个结束,死亡阴影的巨大威胁之下,人生还是否有其存在的意义?生与死的宿命,这是每个哲学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尼采在他的《悲剧的诞生》中给了我们属于他的回答。
尼采曾提出人生有何好?生来病死都是苦的,哪有什么快乐可言,或许对人来说活着是最痛苦的事情,《悲剧的诞生》是尼采早期一部很重要的著作,这部著作从题目上看看是谈论艺术的。
但尼采实际上借助对艺术解释对自己的哲学思想进行思考,或者借助与艺术解释对自己的哲学思想进行旁注。
从尼采的悲剧理论观其哲学与文艺思想
![从尼采的悲剧理论观其哲学与文艺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f0eb7e1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0.png)
从尼采的悲剧理论观其哲学与文艺思想尼采是德国哲学家、诗人、文学家、文化批评家,被视为现代思想史上最具颠覆性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一生都在探讨关于人类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悲剧的深入思考和研究,成为了他哲学和文艺思想的核心。
本文将从尼采的悲剧理论出发,介绍尼采哲学与文艺思想的精髓。
一、尼采的悲剧理论尼采的悲剧理论是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将悲剧看作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
他认为悲剧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通过艺术表现出来的。
尼采认为悲剧的核心是对于生命意义的感悟和表达,以及对于面对生命的绝望的展现。
在尼采看来,最真实的悲剧并不是在悲伤、痛苦或是悲惨中寻找菩萨心肠或善的道德修养,而是在面对自己的命运、灾难和不幸时,仍能够坚定站立于这个世界的人。
因此,悲剧不是消极的,而是对于生命坚强的肯定,对于生命价值的肯定。
人类既是伟大的,也是渺小的,悲剧正是在这种相对的人性中展现出来的。
尼采的悲剧理论是革命性的,他试图打破传统的悲剧理念。
传统的悲剧理念认为,悲剧是通过展示英雄的失败来触动观众的情感,进而让观众反思自身的实践和价值观。
但是,尼采认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悲剧是对于生命的肯定和赞美,而不是消极的抵抗和反抗。
他认为,观看悲剧的人要具有“悲剧之心”,也就是对于生命两面性的认识,既坚信人类的伟大与壮烈,又要面对人类的渺小,甚至是残酷的一面。
尼采的悲剧理论对于他的哲学和文艺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范式,不仅促使了对于传统的悲剧观念的批判,也推动了文艺思想的变革。
那么,尼采的哲学和文艺思想又是如何被悲剧理论所影响的呢?二、尼采的哲学思想尼采是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独具特色,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1. “上帝已死”尼采的著名言论“上帝已死”是他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他认为基督教改变了人类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而这种变化不利于人类的自由。
同时,尼采也不赞成对基督教进行一般意义上的攻击,他把目光转向了基督教背后的宗教哲学,认为其本质是将人类打扮成神秘主义的对象,因此成为表现弱肉强食的武器,使“我们”的创造性能力极度受限,挫伤人类开放心态,一味的解析和肆无忌惮地论证只会让人们沉迷不安乱,甚至使其走向极端主义。
尼采关于悲剧艺术之本质的观点
![尼采关于悲剧艺术之本质的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aeb31ba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40.png)
尼采关于悲剧艺术之本质的观点尼采关于悲剧艺术的观点,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
他对悲剧的看法,简直就像给人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
你想啊,悲剧不只是让人哭,而是让人思考,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复杂与美妙。
尼采认为,悲剧其实是生活的一部分,咱们得好好接纳这些痛苦的时刻。
想想看,谁的生活不经历几次风风雨雨?他提到,悲剧的魅力在于它能把生与死、快乐与痛苦这对矛盾的东西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奇妙的和谐。
再说说尼采特别喜欢的古希腊悲剧。
那些戏剧里,英雄们常常面对巨大的命运压力,简直就像是在和上天对着干。
他们的挣扎和痛苦,反而让观众感到一种深刻的共鸣。
这种共鸣,不就是咱们每个人心底深处的声音吗?他觉得,这种悲剧的力量在于它展现了人类的脆弱与顽强。
即便是再大的打击,咱们也能在其中找到某种美感,哎,这种对比,简直就是生活的调味剂。
没错,悲剧让咱们在笑声和泪水之间找到那种独特的平衡。
尼采还提到了一点特别有趣的事,悲剧不仅仅是悲伤的代名词,还是一种创造力的体现。
他认为,艺术家通过悲剧表达内心的挣扎,就像在画布上泼洒颜料,虽然有些地方可能显得杂乱无章,但最终却能呈现出一种绝妙的画面。
这样一来,悲剧就成了让人反思的工具。
像是在揭示生活的真谛,人生不就是这样的嘛,波澜起伏,时而甜蜜,时而苦涩,这才是最真实的状态。
哎,你要是问我,为什么尼采如此推崇悲剧艺术,我觉得这和他的个人经历也有关系。
他一生经历了不少风波,心中充满了对人性与生命的思考。
那种对苦难的理解与认同,让他的思想更加深邃。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把悲剧视为一种超越的艺术,能够让人从痛苦中寻找力量,反而更能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哇,这样一想,真是让人佩服!尼采的观点无疑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他让我们意识到,悲剧不仅仅是悲伤的代名词,更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必然。
无论生活怎么折腾,咱们都得学会用艺术去面对、去反思。
生活中的悲剧像是一道道风景,让我们在痛苦中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尼采的人生悲剧美
![尼采的人生悲剧美](https://img.taocdn.com/s3/m/b50e4aec524de518964b7de7.p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尼采的悲剧美学观
班级:
姓名:
学号:
Email:
论尼采的悲剧美学观
悲剧历来被看做艺术的高级形式乃至顶峰,因而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课题。
马克思说:“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都出现两次: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
”悲剧所体现出的伟大和崇高,赋予了悲剧深厚的美学价值。
何谓悲剧美学
悲剧的精髓就在于,人在无限的宇宙和社会客体面前勇敢的接受挑战,不屈不挠的进取,人的价值就是去认识无限的宇宙和社会客体。
悲剧中所体现的崇高,经常以其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崇敬和自豪。
它与悲观、悲惨、消沉等是完全不同的。
人对悲剧美的感知
有时,一个撼动人心的悲剧作品,比那些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平庸作品更有力量。
正因为这样,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四大悲剧、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俄罗斯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世界名著,中国古典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元杂剧《窦娥冤》、民间传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会产生如此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这就是悲剧美的力量。
悲剧是代表进步社会力量的人物在斗争中受到严重的苦难或死亡,从而引起人奋发兴起,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审美的愉悦感情。
简言之,先进的美好的人或事物的毁灭就是悲剧。
鲁迅曾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
为何悲剧更“美”
悲剧美学的代表希腊神话中,俄普休斯一心想摆脱命运,结果杀了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
悲剧因不完美而更具震撼力,人的内心深处总是被一种本质奴性所支配,潜意识地觉得失去的比得到的珍贵。
几乎所有人都不承认这一点,但是很多人都在实践着。
所以无论是失去的悲剧,还是死亡的悲剧,都会给人更加震撼的审美体验。
而人最大的悲剧就是不知道自己做的错事,一般做错事的时候都不知他错,等日后才明白,正如俄普修斯,自以为摆脱了命运的安排,却一直在命运的摆控之下。
所以悲剧一直延续。
尼采的悲剧美学概论
尼采的美学思想都是围绕“为人生而艺术”这一要义而阐发的,这也是尼采面对生命的悲剧性而开出的良方。
他认识到生存是充满苦难的,但并未由此而否定生命的意义,悲观厌世。
而是肯定人生的悲剧性不可改变,主张笑对悲剧性的命运,用艺术来拯救人生,用审美
的眼光来看待人生通过艺术的审美观来提升人的生命强力克服人生的悲剧性。
他褒扬希腊悲剧艺术,歌颂酒神精神,发现了潜藏在悲剧艺术中的人的强大生命力量和克服人生悲剧性的希望。
并用悲剧艺术解读人生,诠释生命,把人引入神圣的艺术审美境界,使个体生命与本体生命融为一体,在艺术审美中体味真实的生命感并获得了与世界本体融合的最高欢乐。
审美快感的界定
尼采对审美快感作了界定。
他认为,悲剧的审美快感有两个层次。
其一是悲剧所表现的永远栩栩如生的个性世界给我们带来的审美快感。
这是对美丽的梦境假象的静观所获得的快感。
其二是悲剧通过现象的毁灭,让我们领略源于艺术之根源———存在深渊的最高快感。
这是通过打破个性的隔阂、恢复万物原初给我们带来的超脱的慰籍。
在第一个层次上,人们可以欣赏到现象界中悲剧英雄的史诗般的确定性和美;在第二个层次上,人们对作为现象的悲剧英雄的毁灭感到快慰。
因为他通过悲剧英雄的毁灭超越现象,潜入到沸腾的意志或存在的深处。
这两个层次的快感贯穿在悲剧的审美过程中。
在此过程中,人们会感到一种奇异的自我分裂。
尼采是这样描述这一感觉的:“用洞察的慧眼深入其内部激动人心的动机境界,但是我们仍觉得,仿佛只是一个象征的世界掠过眼前而己。
我们自以为已经揣摩到它的最深刻的意义,但愿拉开它,像拉开幛幔,看看幕后的真相。
最鲜明如画的地方也不能满足我们的愿望、因为它好像显露了,而同时也隐藏了一些东西;正当它似乎以其象征的启示,鼓舞我们去撕破幛幔,以暴露其神秘的背景之际,那完满光辉的景象,却迷住了我们的眼睛,阻止我们去看深一步”。
这就是说人们在欣赏悲剧的美丽画景之时感到不满足,同时向往着视眼以外的东西,置身有限之中,却向往着无限的境界。
显然,尼采关于审美快感的思想让我们热爱生活、并以一种超迈的乐观精神面对世界,具有积极意义。
他把审美快感产生的原因归结为美丽的梦境和醉境的忘我,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日神·酒神·悲剧的诞生
受痛苦者渴求美,也产生了美
—尼采《悲剧的诞生》是尼采悲剧世界观的代表作。
日神和酒神是尼采为了解释美而寻找出的另一种原则。
尼采给日神涵义下的明确界定为:“我们用日神的名字统称美的外观的无数幻觉”。
而酒神就是打破外观的幻觉,破除日常生活的一切界限,摆脱个体化的束缚,回归自然之母永恒生命的怀抱的冲动。
其本质在于“个体化原理崩溃之时从人的最内在基础即天性
中升起的充满幸福的狂喜。
”
尼采以日神与酒神的对立统一,从哲理上说明了悲剧诞生的根源。
尼采在对古希腊文学艺术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十分可贵的东西,这就是古希腊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但是尼采认为,它不是因为古希腊人是人类的童年,经历的人生痛苦与恐惧太少,不足以感受到人生的悲剧性;也不是因为他们太幼稚,对人生的悲剧缺少敏锐的感受。
希腊人之所以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因为他们从人生的悲剧性中得到了一种“形而上的慰籍”,这种慰籍最终形成悲剧。
“上帝已死”
尼采所有哲学观点的基本出发点是要对一切价值作重新估价。
他在对“一切价值的重估”上所体现的最大勇气和最可贵之处,是提出“上帝死了”的概念。
上帝不死,人是无法实现一切价值的重估的。
因此,尼采提出令西方世界发聋震馈的声音“上帝死了”。
只要有上帝的存在,人的价值便无法得到最后的肯定,人们对善与恶的探讨都是无意义的。
因为“基督教假定,人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对他来说,何为善,何为恶,他信仰唯一知道这一切的上帝。
”【1】人把作最终道德判断的责任推给上帝,实际上是不想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因为上帝并不存在,所以最终的道德判断也不存在,假定上帝的存在,只能说明以往道德探讨的虚伪性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又多了一种正在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权威——金钱原则,人不但没有因为确立了自己的价值而变得高尚、尊严、坚强,相反,人越来越感到正在失去自我,正在受到强大的异己力量的无法摆脱的控制,人变得更加无卑微、懦弱。
20世纪的西方人普遍感到失去自我的痛苦,敏感的尼采在自己的时代就已强烈感受到了,所以他提出:“成为你自己!你现在所做的一切、所想的一切,所追求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
尼采认为,悲剧艺术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道德观,而在于悲剧艺术家传达出自身在可怕可疑事物面前的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状态。
悲剧所表现的个人痛苦和毁灭是一个事实,问题是如何理解这一事实的意义,才是悲剧精神关键之所在。
生命意志和本能是对整体生命力量的肯定。
尼采说:“肯定生命,哪怕是在它最异样最困难的问题上;生命意志在其最高类型的牺牲中,为自身的不可穷竭而欢欣鼓舞—我称这为酒神精神。
”这意味着,个体生命的毁灭并非对生命意志的否定,而恰恰不断地促生着新的个体生命,使宇宙生命生生不息,永恒运行;肯定生命意志,就要勇敢迎接痛苦与牺牲,战
胜困难,做生活的强者,这就是尼采悲剧精神的要义。
也就是说我们不妨把世界看作“酒神的宇宙艺术家”或“世界原始艺术家”,站在他的立场上来看待自己的痛苦与毁灭,这样现实的苦难就化作了审美的快乐,人生的悲剧就化作了世界的喜剧。
在悲剧艺术中,悲剧精神成为酒神精神的审美表现,悲剧精神与酒神精神实际上是二而一的关系。
尼采自己倾向于认为,悲剧精神、酒神精神实质上是一种广义的审美的人生态度,在悲剧艺术中能够最圆满地达到酒神境界,所以他把艺术称作“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
因此,尼采感叹“能向希腊人学习毕竟是一种高尚的光荣和出众的优越。
”
注释:
【1】《评注版尼采全集》,柏林,德•格吕依特出版社,1969年,第6卷,第3册,第108页,第3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