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
《种植农作物》教案
![《种植农作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69019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f9.png)
《种植农作物》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和所需条件。
2. 掌握农作物的基本种植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和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农作物种植的乐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珍惜粮食资源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勤劳、坚持和耐心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和基本种植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生为三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他们对农作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具体的种植过程和方法还不够清楚。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很少接触到农作物的种植活动,因此对于这方面的知识还比较陌生。
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喜欢通过实践来学习新知识。
因此,本节课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农作物种植的过程和乐趣。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回忆和讨论农作物的种植过程。
老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农作物种植吗?请看一下这些农作物的图片(或实物),回忆一下它们是如何生长起来的。
2. 农作物种植的条件。
老师:那么,同学们,你们认为农作物种植需要哪些条件呢?请你们和你的同桌一起讨论一下。
3. 引导学生对农作物种植的重要性进行讨论。
老师:农作物种植对我们来说有什么重要性呢?请你们和你的同桌一起讨论一下,并准备好你们的观点。
二、农作物的种植过程1. 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农作物的种子和种植工具。
老师:现在,我将通过PPT(或实物)向大家展示农作物的种子和种植工具。
请注意观察它们的特点。
2. 讲解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包括选择土地、耕地、撒种、浇水、施肥等。
老师:接下来,我将讲解农作物的种植过程。
首先是选择土地,然后进行耕地,接着是撒种,浇水和施肥等。
请你们认真听讲,记住每一步的操作。
关于农作物种植的教案
![关于农作物种植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58a485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f.png)
关于农作物种植的教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前提条件;
2. 掌握农作物的种植时机和方法;
3. 学会农作物的管理和保护方法;
4. 培养学生的珍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农作物种植,包括常见的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等。
三、教学重难点
1. 掌握不同作物的生态环境和种植基础;
2. 熟悉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需求;
3. 技能实操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
2. 示范实操;
3. 实地考察。
五、教学准备
1. 农作物种子、肥料;
2. 种植工具、苗床;
3.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药剂。
六、教学过程
1. 知识传授
首先,讲解各农作物的基本生态环境和种植要求,包括土地、水源、气候等方面。
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了解不同作物的适宜种植区域和时间。
同时,要介绍种子、肥料和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2. 示范实操
对于一些实操难度较低的作物,可以进行现场操作示范,指导学生
如何按照正确方法培育作物。
同时,在示范中,也要讲解一些实际问
题的应对方法,如自然环境的变化等。
3. 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发
现植物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
七、教学总结
农作物种植是一门具有实际操作性质的学科,学生的实操能力对此
至关重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注重学生的自我发现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并激发珍惜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意识。
种植技术培训教案
![种植技术培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8467a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1d.png)
一、教案名称:种植技术培训教案第一章——蔬菜种植基础知识1.1 教学目标:了解蔬菜种植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蔬菜种植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了解蔬菜种植的适宜环境和条件。
1.2 教学内容:蔬菜种植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蔬菜种植的适宜环境和条件。
蔬菜种植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1.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蔬菜种植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互动讨论:讨论蔬菜种植的适宜环境和条件。
示范操作:演示蔬菜种植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1.4 教学评估:提问:评估学生对蔬菜种植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
观察:评估学生在互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操作练习:评估学生对蔬菜种植的基本步骤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二、教案名称:种植技术培训教案第二章——土壤管理和改良2.1 教学目标:了解土壤的重要性和功能。
掌握土壤管理和改良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了解适宜蔬菜种植的土壤类型和性质。
2.2 教学内容:土壤的重要性和功能。
土壤管理和改良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适宜蔬菜种植的土壤类型和性质。
2.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土壤的重要性和功能。
互动讨论:讨论土壤管理和改良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示范操作:演示适宜蔬菜种植的土壤类型和性质。
2.4 教学评估:提问:评估学生对土壤的重要性和功能的了解。
观察:评估学生在互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操作练习:评估学生对土壤管理和改良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三、教案名称:种植技术培训教案第三章——种子处理和播种3.1 教学目标: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种子处理和播种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了解适宜蔬菜种植的种子处理和播种的要求。
3.2 教学内容: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种子处理和播种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适宜蔬菜种植的种子处理和播种的要求。
3.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互动讨论:讨论种子处理和播种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示范操作:演示适宜蔬菜种植的种子处理和播种的方法。
3.4 教学评估:提问:评估学生对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的了解。
观察:评估学生在互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农业科学课教案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业科学课教案农作物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2bc22b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2.png)
农业科学课教案农作物种植技术农业科学课教案:农作物种植技术引言:农作物种植技术是农业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本教案将从种子选择、土壤准备、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农作物种植技术。
一、种子的选择(500字)农作物的种子是种植的基础,种子的选择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种子的选择应该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耐病虫害能力、抗逆性等因素进行。
本节将介绍如何选择优质种子,并介绍一些常见的优良农作物品种。
二、土壤准备(500字)土壤准备是确保农作物生长良好所必须的一环。
正确的土壤准备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本节将介绍土壤准备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耕作、翻晒、松土等。
三、施肥技术(500字)肥料的施用可以改善土壤的养分含量,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正确的施肥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本节将详细介绍化肥和有机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进行施肥。
四、病虫害防治(500字)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减轻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害,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本节将介绍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五、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管理(500字)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对于保障农作物的灌溉需求、调控水分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使用水资源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节将介绍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方法,包括灌溉系统、渠道建设等。
六、丰收管理(500字)丰收管理是农作物产量提高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丰收管理措施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并保障农作物的品质。
本节将介绍农作物的收割方法、贮藏和运输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七、应对气候变化(500字)气候变化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正确应对气候变化可以减轻其对农作物的影响,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本节将介绍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包括抗旱技术、抗寒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小学劳动技术任务二种植农作物教案
![小学劳动技术任务二种植农作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d4446f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1.png)
小学劳动技术任务二种植农作物教案教案名称:种植农作物的步骤和技巧一、教学目标:1.理解种植农作物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掌握播种、管理和收获等关键环节的操作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种植农作物的基本步骤:选择品种、土地准备、土壤修整、播种、管理和收获。
2.种植农作物的关键技巧:选择适宜的季节、根据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注意灌溉和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种植农作物的关键环节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地理环境和季节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以及如何合理进行灌溉和施肥。
四、教学准备:1.教学用品:播种工具、锄头、灌溉工具、肥料、农作物种子、病虫害防治药剂等。
2.教学资源:图片、视频等资料介绍不同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和技巧。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课1.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农作物的成长过程,并思考为什么需要进行种植农作物的操作。
2.引导学生讨论,种植农作物的基本步骤有哪些,以及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第二步:讲解种植农作物的基本步骤1.通过多媒体展示,简要说明种植农作物的基本步骤:选择品种、土地准备、土壤修整、播种、管理和收获。
2.详细讲解每一步的操作方法,强调每个环节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例如如何选择适宜的品种、如何准备土地、如何修整土壤等。
3.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每个步骤所需的时间、工具和材料。
第三步:讲解种植农作物的关键技巧1.介绍根据地理环境和季节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的重要性,并给出一些常见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品种的例子。
2.详细讲解如何进行灌溉和施肥,包括水的用量和周期、肥料的种类和使用方法等。
强调适量施肥和适时灌溉的重要性。
3.介绍如何及时发现和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包括病虫害的常见特征、预防和治疗方法等。
第四步:操作实践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种植农作物的实验。
每个小组按照教师的指导,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准备土地并进行播种。
农学课教案农作物种植与农业技术
![农学课教案农作物种植与农业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0d6547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5.png)
农学课教案农作物种植与农业技术教案教案主题:农作物种植与农业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和作用;2. 掌握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技术;3. 培养学生发展农业科学兴趣。
教学重点:1. 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技术;2. 农业技术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技术的细节;2. 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种子样本;3. 工具和设备。
教学过程:引入:谈论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展示农作物的不同种类,引起学生兴趣。
第一部分:农业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500字)1. 展示农业技术的概念和定义,解释其与传统农业的区别和优势。
2. 介绍农业技术的应用领域,如种植、收获、灌溉等。
并简单介绍现代农业技术的新进展,如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讨论农业技术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第二部分: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技术(800字)1. 介绍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分别从耕地准备、育苗、定植、生长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a. 玉米的种植技术。
如土壤要求、育苗技术、密植与适宜株行间距等。
b. 水稻的种植技术。
包括水稻的品种选择、水田准备、转播、管理和稻瘟病防治等。
c. 高粱的种植技术。
如高粱的适应性、播种和育苗、生长管理以及抗病虫害的方法等。
2. 分析不同作物种植技术的异同,以及针对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适应性。
第三部分: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500字)1. 讨论现代农业技术的创新,如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探讨农业技术与农作物品种改良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引导学生思考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农业技术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关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或资料,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农业科学,并引导他们思考农业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高中农学课程教案农作物种植与养殖技术
![高中农学课程教案农作物种植与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4b3e93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f.png)
高中农学课程教案农作物种植与养殖技术高中农学课程教案-农作物种植与养殖技术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农作物的种植与养殖技术,能够掌握农作物的基本种植方法、养殖技术和对应的管理措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农作物的种植与养殖技术、管理措施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示范资料、相关作物的生长情况展示图片。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一、引入(适量)二、课堂教学(1200字)农作物种植技术农作物种植技术包括种子选择、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在进行农作物种植时,我们要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采取相应的种植技术。
1. 种子选择选取优质的种子对于保证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我们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同时要关注种子的质量,例如是否有病菌、是否受过贮存损伤等。
2. 播种播种是将种子按一定间距撒入田地或育苗盘中的过程。
播种时要注意适量、均匀撒种,同时根据作物的需光量和生长习性调整种植密度和行距。
3. 施肥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因此施肥是种植中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根据不同作物的营养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科学合理地进行肥料的选择和施用。
4. 灌溉水分是农作物生长不可或缺的要素,合理的灌溉能够保持土壤湿度,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
在进行灌溉时,我们要考虑土壤的排水能力和作物的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
5. 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种植中,病虫害是常见的问题。
为了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我们需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如使用农药、调整生态环境、进行病虫害预警等。
农作物养殖技术农作物养殖技术主要指植物的育苗和管理方面。
通过科学的养殖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1. 育苗植物育苗是种植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我们可以通过播种、扦插、嫁接等方法繁殖植株,然后将其移植到适宜的生长环境中。
育苗过程中需要注意温度、湿度、透光度等因素,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农学农作物种植教案
![农学农作物种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2084d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e.png)
农学农作物种植教案引言:种植农作物是农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农业生产的核心环节。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农作物种植的全面介绍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农作物种植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管理要点,培养学生的农业生产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从事农业生产和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一部分:农作物种植的基本原理1. 土壤与农作物的关系-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土壤对农作物的影响- 合理利用土壤资源的重要性2. 光合作用与农作物生长-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制- 光合作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光合作用与农作物产量的关系3. 水分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土壤水分的来源和运动- 水分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合理管理水分的方法和技术第二部分:农作物种植的技术方法1. 农作物的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的重要性- 品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品种选择与农作物适应性的关系2. 农作物的播种与移栽- 播种与移栽的基本原理- 播种与移栽的技术要点- 播种与移栽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3. 农作物的施肥与养分管理- 施肥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施肥的技术方法和时机- 养分管理与农作物产量的关系第三部分:农作物种植的管理要点1. 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 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方法和措施2. 农作物的灌溉与排水- 灌溉与排水的基本原理- 灌溉与排水的技术方法和设施- 灌溉与排水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3. 农作物的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重要性- 田间管理的技术方法和要点- 田间管理与农作物产量的关系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农作物种植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管理要点,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这将为他们未来从事农业生产和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培养他们的农业生产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为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福祉做出积极的贡献。
幼儿园大班农作物种植教案 幼儿园农学教育
![幼儿园大班农作物种植教案 幼儿园农学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babec52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d.png)
幼儿园大班农作物种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农作物,了解种植的过程和基本要求。
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农作物的关注。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心。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农作物,有哪些常见的农作物。
2. 农作物的种植过程:选择种子、准备土壤、播种、浇水、施肥、除草、防病虫害、收获。
3. 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和基本要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农作物种植的基本过程和要求。
2. 幼儿对农作物的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农作物种子、土壤、水壶、施肥用品等相关材料。
2. 图片或视频资料,以便给幼儿进行直观的展示。
3. 教师必须提前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备课工作。
4. 针对不同的农作物,教师可以准备不同的实物样本,比如玉米、小麦、豆类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们对农作物的好奇和兴趣。
2. 讲解:教师简要介绍农作物的种类和种植过程,引导幼儿们关注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和基本要求。
3. 实践: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地观察,让幼儿们亲自动手体验播种、浇水等基本种植过程。
4. 讨论: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引导幼儿们思考农作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环节。
5. 游戏: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巩固幼儿对农作物种植过程的认识,比如玩种子传递游戏或模拟农作物生长过程的角色扮演游戏。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幼儿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关注幼儿对农作物种植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材料准备:教师要充分准备教学材料,确保幼儿们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展示资料。
3. 情感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农作物的关注,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七、延伸活动1. 邀请家长参与:可以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农作物的种植活动,让幼儿从实践中感受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农作物种植》教学设计
![《农作物种植》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deab2a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a.png)
《农作物种植》教学设计农作物种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农作物种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农作物种植的基本步骤和技术要点。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农业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农作物种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
2. 不同农作物的种植要求和适宜环境。
3. 农作物的播种、管理和收获技术。
4.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5. 农作物种植实践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和展示的方式介绍农作物种植的知识。
2.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农作物的实际种植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农作物种植实践案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1. 了解农作物种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课时)- 通过PPT和实例向学生介绍农作物种植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 引导学生思考农作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和主要影响因素。
2. 掌握农作物种植的基本步骤和技术要点(3课时)- 分析不同农作物的种植要求和适宜环境,并展示相应的种植方法。
- 以种植小麦为例,介绍播种、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的技术要点。
-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种植技术。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2课时)- 分组进行农作物种植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作物的生长过程。
-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2课时)-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设计并实施一个农作物种植方案。
-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并分享经验。
5. 农作物种植实践案例分析(2课时)- 选择几个成功的农作物种植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功因素和经验教训。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经验应用到自己的农作物种植实践中。
五、教学评价1. 成绩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评分,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报告和综合能力等方面。
2.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农业课的教案标题农作物栽培与农业技术
![农业课的教案标题农作物栽培与农业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d20ffd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a.png)
农业课的教案标题农作物栽培与农业技术主题: 农业课教案 - 农作物栽培与农业技术
导言:农作物栽培与农业技术是农业科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教案将通过探讨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栽培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1. 土壤环境对农作物的影响
- 土壤属性及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 土壤肥力与农作物的关系
- 土壤水分与农作物的关系
2. 气候环境对农作物的影响
- 气温、光照和降水对农作物的影响
-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农作物推荐
二、农作物的栽培技术
1. 农作物的选种与繁育
- 优良品种的选择原则
- 农作物的繁殖方式与选择
2. 农作物的土壤准备与栽培管理
- 土壤的改良与预处理
- 种植季节安排与播种方式
- 植株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3. 农作物的收获与贮藏
- 农作物的成熟指标与收获时间把握- 农作物的贮藏与保鲜技术
三、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
1. 温室农业与设施农业
- 温室类型及其应用范围
- 温室农业的优点和特点
- 设施农业的技术要点与案例分析2. 水培与土壤无土栽培技术
- 水培技术与水培作物的管理要点- 土壤无土栽培技术与应用实例
3.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技术
-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应用
- 农业智能化技术的概念与案例分析
结语: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农作物生长环境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掌
握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
同时,学生将培养对农
业科学的兴趣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种植农作物设计方案
![教学种植农作物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0cbd1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1.png)
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种植农作物不再是简单的生产活动,而是融入了科学、环保、可持续的理念。
为了提高学生的农业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特制定此教学种植农作物设计方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种植的基本知识,掌握种植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兴趣,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从事农业生产或相关领域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1. 农作物种植基础知识:包括农作物种类、生长习性、种植季节、土壤要求等。
2. 种植技巧:播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
3. 环保种植: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
4. 农作物生长观察与记录:观察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记录生长数据。
四、教学过程1. 理论学习:教师讲解农作物种植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种植农作物的重要性。
2. 实践操作: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农作物种植实践,包括土地整理、播种、施肥、浇水等环节。
3. 观察与记录:学生在种植过程中观察农作物生长情况,记录生长数据,并进行分析。
4. 病虫害防治:学习病虫害防治方法,提高学生对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能力。
5. 环保种植:引导学生了解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环保种植方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 交流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种植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分享各自的经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农作物种植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如播种、施肥、浇水等环节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对农作物生长的观察与记录情况。
4. 学生对病虫害防治的了解程度。
5. 学生对环保种植的认识和态度。
六、预期成果通过本方案的实施,使学生掌握农作物种植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农业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树立绿色环保意识,为今后从事农业生产或相关领域打下基础。
七、实施保障1. 教师具备丰富的农业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
农作物种植教案
![农作物种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87e8d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62.png)
农作物种植教案农作物种植教案一、教案背景和目标1. 教案背景:农作物种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基础。
在农作物种植教学中,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生长环境要求及种植技术,以及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方法等。
2. 教案目标:- 了解不同农作物的生长要求和适宜种植条件;- 掌握农作物种植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 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和生长环境要求;(2) 农作物的种植技术;(3) 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和生长环境要求,以及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
(2)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农作物的种植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观察和讨论法: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通过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讨论,总结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三、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和生长环境要求。
- 讲解不同农作物的生长要求,如水稻需要湿润的生长环境,而小麦则需要较干燥的环境。
- 带领学生观察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比较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2. 教师向学生介绍农作物的种植技术。
- 讲解农作物的种子选择和储存的重要性;- 介绍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方法和播种时间;- 带领学生学习土壤管理和施肥技术;- 引导学生学习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农作物的种植实践。
-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农作物进行种植。
-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定种植计划并进行实施。
- 学生定期观察和记录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进行管理和调整。
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总结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学生针对自己所种植的农作物,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劳动课程《栽培农作物》
![劳动课程《栽培农作物》](https://img.taocdn.com/s3/m/cf4127a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d.png)
劳动课程《栽培农作物》
一、课程背景
本课程旨在教授学生们如何正确地栽培农作物,培养他们对农业的兴趣和技能。
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们将了解种植农作物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为今后成为优秀的农民或研究农业领域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1. 了解农作物栽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种子的选取和处理技巧;
3. 学会合理施肥和浇水的方法;
4. 掌握防治病虫害的基本技术;
5. 研究生长周期和收获时机的判断;
6. 培养对农业科技的认识和研究兴趣。
三、教学内容
1. 农作物栽培的基本原理
- 土壤要求与改良
- 光照与温度的影响
- 种子的选择和处理
2. 施肥和浇水技巧
- 肥料的种类和使用方式
- 合理浇水的时机和方法
3. 病虫害的防治
- 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控方法
4. 生长周期和收获时机
- 观察植物生长的特征和周期
- 判断收获的时机和方法
5. 农业科技的认识和研究兴趣培养- 了解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 科技在农作物栽培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学生将参与实验和实地栽培活动,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加深对农作物栽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评估方式
学生将通过参与实验、提交报告、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估。
六、总结
通过劳动课程《栽培农作物》,学生们将在实践中掌握农作物栽培的基本技能,培养对农业的兴趣和热爱,为将来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门课程将为学生们提供应对未来农业发展挑战的能力和知识储备。
农业科学教案了解农作物种植和养殖的技术要点
![农业科学教案了解农作物种植和养殖的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9ace71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6.png)
农业科学教案了解农作物种植和养殖的技术要点农业科学教案:了解农作物种植和养殖的技术要点一、引言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是农业生产的核心环节,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农作物种植和养殖的技术要点,提高他们对农业科学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二、农作物种植技术要点1. 土壤准备农作物的种植首先需要对土壤进行准备。
清除杂草、翻耕、施肥等是关键步骤。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作物对土壤类型和肥力的要求,并选择合适的耕作方式。
2.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是农作物种植的关键。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作物的品种特性,如耐冷耐旱等,在实际操作中合理选择。
3. 种植密度和间距种植密度和间距对于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起着重要影响。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作物的种植密度和间距要求,据此调整种植方式。
4. 灌溉和施肥灌溉和施肥是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作物的灌溉和施肥方法,并掌握合理用水用肥的原则,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5.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农作物种植中的常见问题,学生需要了解不同作物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和识别病虫害的能力,及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三、养殖技术要点1. 饲料配制合理的饲料配制是养殖业的关键。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养殖动物的饲料需求和营养要求,并能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
2. 栏舍环境栏舍环境对于养殖动物的健康和生长起着重要影响。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养殖动物的栏舍需求,如温度、湿度、通风等,并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
3. 疾病预防疾病预防是养殖业的重要任务。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养殖动物的主要疾病及其预防方法,如疫苗接种、消毒等,以保障养殖动物的健康。
4. 定期观察和检查定期观察和检查是养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学生需要培养养殖动物观察和检查的能力,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养殖业的顺利进行。
四、实践活动为了增强学生对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技术要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教案还设计了以下实践活动:1. 实地考察农田或养殖场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农田或养殖场,由专业人员讲解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技术要点,并让学生实际操作和体验。
作物栽培 教案
![作物栽培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dde52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a.png)
作物栽培教案教案标题:作物栽培教案目标:1. 了解作物栽培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作物栽培的步骤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作物栽培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作物栽培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作物栽培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合理选择作物栽培的条件和环境。
2. 如何进行作物栽培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教学准备:1. PPT演示文稿。
2. 作物栽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种植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作物栽培的话题,向学生展示一些作物栽培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作物栽培吗?为什么需要进行作物栽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作物栽培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土壤、水分、光照、温度等条件的选择和管理。
2. 讲解作物栽培的步骤和技巧,包括种子的选择和处理、播种、浇水、施肥、除草等。
三、示范操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作物进行栽培。
2. 示范给学生看如何进行作物栽培的操作,包括选种、播种、浇水等。
3.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作物栽培的操作。
四、实践操作(30分钟)1. 学生按照示范进行实践操作,完成作物栽培的各个步骤。
2. 教师和助教在一旁进行指导和帮助,解答学生的问题。
五、总结反思(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栽培的作物,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 教师总结作物栽培的要点,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作物栽培实践,并记录自己的观察和体会。
2. 组织学生参观农田或农业示范园,了解更多关于作物栽培的实际情况。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对作物栽培知识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作物栽培记录和心得体会,进行评估和反馈。
教学资源:1. PPT演示文稿。
2. 作物栽培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种植工具和材料。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作物栽培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作物栽培的步骤和技巧。
中学农业技能教案掌握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技术方法
![中学农业技能教案掌握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技术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55352b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d.png)
中学农业技能教案掌握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技术方法中学农业技能教案—掌握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技术方法农耕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如何掌握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技术方法是中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文将介绍中学农业技能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技术方法。
一、农作物种植技术方法1. 土壤准备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准备良好的土壤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应该选择适宜的土地进行种植,并进行地力评估。
其次,根据土壤性质,施加合适的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
最后,进行耕作操作,如翻耕、平整土壤等。
2. 种子选择和处理选购优质的种子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并注意种子的质量和纯度。
对于种子的处理,我们可以进行种子消毒、浸种和种子加工等多种方法,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抗病能力。
3. 播种和定植播种和定植是农作物种植的关键环节。
根据不同作物的要求,我们可以采取直播、插秧或移栽等不同的播种和定植方式。
同时,合理控制种植密度和行距,确保植株之间的充分竞争和光照利用。
4. 管护与管理农作物的健康生长需要及时的管护和管理。
我们需要进行适量的浇水和施肥,并注意防治病虫害的措施。
此外,进行适时的除草、中耕和摘心等措施,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5. 收获与储存在农作物成熟后,我们需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特点和收获指标进行及时的收获。
合理的收获方式和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损耗,确保农作物的品质。
同时,我们还要掌握农作物的储存技术,如干燥、腌制和冷藏等方法,以延长农作物的保鲜期和商业价值。
二、养殖技术方法1. 养殖场选址和设计在养殖业中,合适的场地和合理的场地规划对于养殖的成功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选择离市场近、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场地,并设计合理的畜舍和排污系统等基础设施。
2. 品种选择和良种繁育针对不同的养殖目标,我们需要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
幼儿园农作物种植教案设计
![幼儿园农作物种植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5d3370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63.png)
幼儿园农作物种植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幼儿园农作物种植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了解农作物的基本生长需求。
2. 学习如何种植农作物。
3. 观察农作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准备:1. 种植盆或花盆2. 农作物的种子(例如:小麦、豌豆、葱等)3. 泥土或培养土4. 水壶5. 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师生互动:与幼儿一起回顾他们在农场或蔬菜园参观时的经历,引导他们思考农作物是如何生长的。
2. 准备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幼儿展示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让他们对农作物的生命周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活动一:了解农作物的生长需求1. 与幼儿一起讨论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如阳光、水分、土壤等。
2. 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阳光、水分和土壤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3. 通过问题引导,让幼儿了解不同农作物对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
活动二:种植农作物1. 向幼儿展示种植盆或花盆,并向他们解释如何准备土壤。
2. 引导幼儿将土壤填入种植盆或花盆中,并用手指或小铲子松土。
3. 向幼儿展示种子,并解释如何种植。
让幼儿将种子放入土壤中,并轻轻覆盖一层土壤。
4. 提醒幼儿给种植的农作物浇水,并告诉他们水分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活动三:观察农作物的生长变化1. 让幼儿每天观察种植的农作物,并记录生长变化的观察结果。
2. 引导幼儿描述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如发芽、长叶子、开花等。
3. 鼓励幼儿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农作物生长变化的理解。
总结活动:1. 与幼儿一起回顾整个种植过程,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 引导幼儿思考农作物种植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爱护农作物。
教学延伸:1. 邀请农民或农场工作人员来幼儿园,与幼儿分享他们的种植经验。
2. 组织幼儿参观农场或蔬菜园,让他们亲身体验种植农作物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职业技术学校吴立新教材简介:取自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发布的《农艺工》培训教材。
本章共分四讲:农作物的生长与环境、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农作物的土壤耕作、农作物栽培管理的主要环节。
本课程设计适用于新型农民通识性技能培训和现代农艺的中职教育的专业课程。
内容简单,层次较低,仅供基础教育适用。
第一讲农作物生长与环境教学目标:1、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及环境概念,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掌握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3、掌握施肥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掌握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难点:同上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植物的生长、分化、发育与环境1、生长——指由于细胞的分生和增大,引起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和干重发生不可逆增加的量变过程。
分化——指细胞、组织、器官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异质化的过程。
如:从受精卵细胞分裂转变成胚;从形成层组织转变成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等。
发育——指由于生长和分化,使植物的组织、器官以及整个植株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质变过程。
如:从叶原基的分化到长成一个成熟叶片的过程是叶的发育;2、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生物和非生物。
大环境:生物所处的大的地理区域。
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生态学研究更重视小环境。
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须的条件,反之,生物的生命活动影响环境、改变环境。
4、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光照、温度、土壤、水分、养分、空气、生物条件等。
二、光照与农作物生长1、光谱光谱成分不同对农作物起着不同的作用。
通常分为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
紫外光——波长较长的部分可刺激农作物生长,促进果实成熟,提高蛋白质、维生素及糖分的含量;波长较短部分能抑制农作物体内某些激素形成,抑制细胞伸长。
可见光——被植物吸收最多的是红橙光和蓝紫光。
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蓝光可促进蛋白质和非碳水化合物的积累。
红外光——主要产生热效应,可促进某些农作物种子的萌发和细胞的伸长。
2、光照长度根据作物开花对光照长度的反应,可分为:a.长日性植物。
(如小麦、大麦、黑麦、油菜、天仙子等)b.短日性植物。
(中晚稻、玉米、大豆、高粱、棉花、烟草等)c.中日性植物。
(早稻、荞麦、豌豆等)3、光照强度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相应地增强,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
这个光的临界点称为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在光合作用进行的同时,植物的呼吸过程也在进行。
把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强值称为光补偿点。
喜阳植物光饱合点较高,所以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也较高,生产潜力较大。
另外强光有利于作物果实和籽粒的生长,产品中的蛋白质、含糖量等都比较高。
栽培的农作物多属喜阳植物。
耐荫植物虽然要求一定强度的阳光,但可忍耐不同程度的荫蔽。
相对较弱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一般植物生长较细长、嫩弱,蛋白质含量较少,水分含量较高。
这对于以植物营养部分为收获对象的作物很有利。
4、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1)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增加农作物的生长日数。
(2)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造成群体中多层立体配置,以减少整个作物层的反射、透射和漏射光,增加作物对光能的吸收比例。
(3)改善水、热、气等环境条件,增加作物光合能力。
(4)培育高光效品种,提高作物的光饱和点。
在培育作物品种时,要增加暗反应的速度,以充分利用光反应所吸收的光能,提高光饱和点和光能利用率。
(5)减少呼吸等消耗,增加净光合生产率。
(6)提高经济系数即谷草比。
通过育种和先进的栽培措施,使作物的经济系数提高。
三、温度与农作物生长1、农作物生育的“三基点”温度A、不同作物的三基点温度不同;B、不同品种的三基点温度不同(同一种作物);C、不同生育期的三基点温度也有差异(同一种作物品种);D、不同生理过程和不同器官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也是不同。
2、农业界限温度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志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终止或转折的温度叫农业界限温度,简称界限温度。
农业上常用的界限温度(用日平均气温表示)有:0℃、5℃、10℃、15℃和20℃。
他们的农业意义为:0℃——土壤冻结和解冻;农事活动开始或终止。
冬小麦秋季停止生长和春季开始生长(有人采用3℃),冷季牧草开始生长。
0℃以上持续日数为农耕期。
5℃——早春作物播种;喜凉作物开始或停止生长,多数树木开始萌动。
冷季牧草积极生长。
5℃以上持续日数称生长期或生长季。
10℃——春季喜温作物开始播种与生长,喜凉作物开始迅速生长。
常称10℃以上的持续日数为喜温作物的生长期。
15℃——喜温作物积极生长,春季棉花、花生等进入播种期,可开始采摘茶叶。
稳定通过15℃的终日为冬小麦适宜播种的日期;水稻此时已停止灌浆;热带作物将停止生长。
20℃——水稻安全抽穗、开花的指标,热带作物正常生长。
3、温周期现象(1)作物的温周期现象作物的生长发育对气温的周期性变化的反应,称为作物的温周期现象。
温周期现象是作物对温度节律性变化规律的适应。
(2)气温日变化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3)气温日变化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气温日较差大,作物的含糖量和蛋白质含量都较高,产量也高。
另外,气温日变化还常和其它气象要素日变化(尤其是光周期)相结合共同对作物产生影响,即白天高气温、强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而适当的气温日较差可增加白天的光合积累而减少夜间的呼吸消耗。
4、积温积温: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
它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对热量的要求和评价热量资源的一种指标。
一般用单位为℃。
研究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既要考虑到温度的强度,又要注意到温度的作用时间。
一般分为: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
5、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与防治冷害:作物在生长季节内,因温度降到生育所能忍受的下限以下而受害。
冷害发生时的日平均温度都在0℃以上。
冻害:即作物在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的伤害。
寒害:主要指热带、亚热带作物在冬季生育期间温度不低于0℃时,因气温降低引起作物生理机能障碍,导致减产甚至死亡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
与霜不同。
高温热害:简称高温害,是高温对植物(生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所造成的损害,一般是由于高温超过植物(生物)生长发育上限温度造成的。
6、调节温度的农业措施灌溉:在温暖季节与时期的灌溉可起降温的作用,寒冷季节可以起保温作用。
松土与镇压:(1)锄地(松土)有增温、保墒、通气及一系列生理生态效应。
(2)镇压的作用与锄地相反,它能增加土壤容重,减少土壤孔隙,增加表层土壤水分,从而使土壤热容量、热导率都有增加。
垄作:垄作可以提高表层温度,有利于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一般可使垄背土壤(5cm)日平均温度提高1—2℃,并可加大土温日较差。
四、水分与农作物生长1、不同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
2、农作物需水规律。
苗期少,中期多,后期少3、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和关键期水分临界期:农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即由于水分缺乏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称之为某作物的水分临界期。
水分临界期一般在作物的穗花期,不一定就是作物需水量最多。
水分关键期:在水分临界期或对水分也相当敏感的另一个时期,正好遇上当地降水条件经常不足,这一时期即当地水分条件影响产量的关键时期,称为作物的水分关键期。
4、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5、水分异常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干旱、洪涝、渍害。
五、养分与农作物生长1、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16种:C、H、O、N、P、K、S、Mg、Ca、Fe、Zn、Cu、B、Cl、Mo等,其中N、P、K被称为“三要素”,Fe、Zn、Cu、B、Cl、Mo为微量元素。
2、农作物需肥规律:前期(苗期)少,中期(器官形成期)多,后期(器官成熟期)少。
整个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表现为“少-多-少”的规律,呈“S”形曲线。
3、施肥的基本原理养分归还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矿质养分要以肥料的形式归还土壤,使土壤中养分保持平衡。
最少养分率也称木桶理论。
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少的有效养分。
无视这个限制因素,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提高植物产量。
称作最小养分率。
报酬递减率是作为最少养分律的补充提出来的。
即其他养分充足时,由于增施某种养分,而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增加并不完全是直线的,随着养分的不断增加而产量的增加率却逐渐下降,即并不是施肥量越大产量和效益就越高。
因子综合作用率植物高产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还受到气候条件【温度、光照、水分、氧气】和土壤条件【pH值、质地、供肥保肥性】的影响和制约。
小结:作业:1、名词解释光长光强三基点温度温周期现象2、简答农作物需水和需肥规律。
3、简答施肥的一般原理。
第二讲农作物的种植制度教学目标:1、了解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以及农作物布局的一般原则与确定。
2、掌握种植体制、种植模式概念,理解立体种植理论和种植业结构调整。
教学重点:1、种植体制、种植模式概念。
2、立体种植理论和种植业结构调整。
教学难点:对种植模式、立体种植、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理解。
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基本概念耕作制度(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与科学技术水平而形成的作物组成及其种植方式的技术体系。
包括作物结构与布局、熟制与种植方式。
二、农作物布局1、农作物布局是种植制度的中心。
是指一个地区或某一生产单位【或农户】作物种植的空间配置。
即解决种什么,种多少,种在什么地方的问题。
决定因素有:农作物生态适应性、农产品的社会需求及价格、社会发展水平、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等。
2.作物布局的原则(1) 需求(2) 生态适应性(3) 经济效益与可行性3. 作物布局的步骤和内容(1) 明确对产品的需求(2) 查清环境条件(3) 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和品种(4)作物配置的确定(5)可行性鉴定和生产资料的确保。
三、种植体制1、种植体制就是根据农作物对地力的影响、农作物之间的协调关系、农作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有利于防治病虫害等因素所指定的能体现农作物总体布局要求和种植模式特色的种植顺序的组配。
种植体制通常由轮作、连作及其组合方式组成。
连作即连年在同一田地上种植同一种作物或同一复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