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的思情感教学设计
边塞诗 教案(全国)
边塞诗教案(全国)边塞诗教案(全国)2021届一轮复习边塞诗教案(全国)一、自学目标1、掌握边塞诗的特征及鉴赏技巧.2、体会边塞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掌控边塞诗歌品酒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培育学生边塞诗歌鉴赏能力。
二、独立自主先学(一)边塞诗词简介边塞诗,以歌咏边塞风光居多,充份显现出来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
边塞诗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照。
其蓬勃发展的原因,由于唐代国力强悍,不断开拓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存有若干仕途不得志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作求得功名的新途径。
而塞外的风光截然不同,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代莱生活经验与相同的视野,提振了写诗的启发。
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二)常用意象与意境:1、事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2、地名和民族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3、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4、意境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的特点:1、就是浓烈的汉代情结。
唐代边塞诗存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战的军队称作汉兵,将领称作汉将,边塞称作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作汉月。
不仅如此,通常的边塞诗在提到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用汉代的称呼,把激战对方称作匈奴,把其首领称作单于、左贤。
在称许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及的也就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重回。
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承继,又就是对历史的打破。
2、在诗的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
描写的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狂风、酷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
人物多为都护、将军、单于、胡姬、征人、戍卒、胡儿。
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天山、阴山、瀚海、轮台、疏勒等。
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详解
边塞诗专题教课方案一、教课目标:1.认识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和典故,领会边塞诗几类常有的思想感情。
2.解析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3.归纳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课要点:解析意象、掌握感情教课难点:鉴赏能力的培育二、看法:(1)边塞诗是指以歌唱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的一类诗歌。
(2)边塞诗的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三、边塞诗的特点(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含: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含:边塞风光,边境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此中从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盛唐主若是以乐观高亢、豪迈的基调停雄浑壮美的境界典型地反响出时代的精神风范,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晚唐宋多感想、悲愁之意(3)基调高昂:气概流畅,富裕崇拜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四、边塞诗中常有的意象1、边塞诗中常有的光景: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2 、边塞诗中常有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3 、边塞诗中常有的地名:胡羌羯夷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4、边塞诗中常有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5、光景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6、边塞诗中常有的典故:李广的典故、燕然的典故、玉门关的典故、楼兰的典故五、边塞诗的风格:豪迈旷达——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豪壮悲慨——夕阳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委宛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夕阳圆六、表达的感情内容1、边塞诗的主题盛唐:边塞诗多抒写为国征战者死而无悔的壮志激情。
基调壮丽,明快、高昂向上,但不回避战争的艰辛。
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部编版初中阶段边塞诗教案
部编版初中阶段边塞诗教案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教材版本:部编版教学内容: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欣赏边塞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边塞诗的豪迈气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边塞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边塞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1. 边塞诗意境的理解。
2. 边塞诗情感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边塞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边塞诗》的相关内容。
2.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初步体会边塞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边塞诗的特点,如豪迈、壮丽、悲凉等。
2. 教师分析边塞诗的情感,如爱国情怀、豪情壮志等。
3. 教师举例分析边塞诗的意境,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边塞诗的理解和感悟。
2. 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选择一首边塞诗进行赏析,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边塞诗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诗人。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边塞诗的欣赏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何鉴赏边塞诗思想内容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
如何鉴赏边塞诗思想内容教学设计“三阶段八环节参与式课堂”语文教学设计模板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结合第三、四句具体诗句分析。
作诗歌题,一是要注意结合诗歌分析,二是要明确答题思路,三是要注意诗歌注释的提示作用。
【思路分析】第一问: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第二问: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
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一、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的前两句展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试简析本诗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然后回答问题。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参考答案:一、()这首诗的前两句展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答:.诗的前两句写了登城时所见的月下凄冷景色。
唐代诗人的边塞诗教案
唐代诗人的边塞诗教案1. 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
唐代诗人以其优美婉约的诗风闻名于世,其中边塞诗更是唐代诗歌的一大特色。
边塞诗以其浪漫激昂的情感表达和壮丽奔放的意境描绘,成为了唐代诗歌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这篇教案中,我们将探讨唐代边塞诗的特点、主题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2. 唐代边塞诗的特点在唐代,边塞诗成为了诗人们经常追求的创作题材。
边塞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爱国情怀:唐代边塞诗的诗人大多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怀,他们以自己亲临边塞战场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为素材,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他们通过描绘边塞的风光和战争的场面,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和对边塞守卫者的敬意。
(2) 壮丽奔放的景物描写:唐代边塞诗的景物描写以雄浑壮丽、奔放豪迈为特点。
诗人们通过丰富的词藻和生动的比喻,将边塞的壮观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仿佛置身于边塞的苍茫和辽阔之中。
(3) 英雄主义情怀:唐代边塞诗多以歌颂英雄和英勇士兵为主题。
诗人们通过对战士的形象描绘和英雄事迹的讴歌,表达了对勇士们的景仰和敬意,展示了不屈不挠、奋发向前的英雄精神。
(4) 忧国忧民的思想:除了歌颂英雄,唐代边塞诗也常常承载着对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忧念。
诗人们对战争的残酷、百姓的苦难以及社会的动荡表达了深深的关切,并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时局的忧心。
3. 唐代边塞诗的主题唐代边塞诗有着丰富多样的主题,以下是其中几个常见的主题:(1) 英雄壮志:许多边塞诗歌以歌颂英雄和英勇士兵为主题,赞颂他们的英勇和牺牲精神。
这些诗歌通过复杂的叙事结构以及铿锵有力的词句,展示了英雄们不屈不挠的斗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2) 边塞风光:边塞诗以其壮丽的景色描写而闻名。
诗人们通过诗歌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边塞的山川草原、宽广的河流和苍茫的天空,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3) 故土情怀:边塞诗饱含着诗人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家国的思念。
诗人们通过写作表达了对自己的家乡、亲人和乡亲们的牵挂和思念之情。
边塞诗情感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边塞诗情感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2.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二.教学重点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边塞诗形成于汉魏六朝时代,兴盛于唐代,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他们被称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派。
(二)整体感知:学生背诵边塞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整体感知边塞诗的意象。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学生得出意象:塞外、衡阳、雁、角声、长烟、落日、孤城、浊酒、燕然、羌管、霜、将军、征夫教师总结边塞诗的主要意象:空间意象:楼兰、阴山、凉州、玉门关、天山、长城、瀚海、荒城、辕门等。
事物意象:乐器:羌笛、胡笳、琵琶、芦管、号角、鼓。
战具:金鼓、旌旗、烽火、弓、戈、战车。
景物:大漠、烽烟、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飞雁、鹰扬、箭飞、马走。
人物意象:胡、羌、羯、夷、单于、戍卒、将军、征夫(三)学生分析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表达的感情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体现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从“燕然未勒归无际”体现出作者深沉的忧国爱国的感情。
教师总结边塞诗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四)教师找出典型的边塞诗,学生分析情感,教师总结。
边塞诗教案初中
边塞诗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边塞诗,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能够分析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边塞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使学生感受边塞诗的豪迈、悲壮之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边塞诗的定义和特点2. 边塞诗的表现手法3. 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边塞诗的概念,激发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
2. 教学边塞诗的定义和特点: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定义和特点,如写作背景、地域特色、表现手法等。
3. 教学边塞诗的表现手法:通过具体诗例,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表现手法,如夸张、比喻、象征等。
4. 教学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通过分析具体诗例,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如豪迈、悲壮、思乡等。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选取代表进行分享。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边塞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分析一首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写一篇短文进行阐述。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边塞诗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分析边塞诗的特点和主题。
但在情感分析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边塞诗初中教案
边塞诗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边塞诗的背景特点,能够分析边塞诗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边塞诗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边塞诗的背景特点和主题思想。
2. 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边塞诗的艺术价值的评价。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边塞诗的相关资料,如边塞诗的定义、发展历程、代表诗人等。
2. 学生预习《凉州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边塞诗,如《出塞》、《塞下曲》等,总结边塞诗的特点。
2. 提问: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凉州词》,理解诗歌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凉州词》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诗歌解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边塞诗的背景出发,深入理解《凉州词》的主题思想。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黄河”、“长城”、“烽火”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3. 探讨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的豪情壮志和对祖国的热爱。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分享自己的感悟。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编写一篇关于《凉州词》的鉴赏文章,不少于300字。
2. 推荐一首自己喜欢的边塞诗,并简要说明理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诗歌解析,使学生对边塞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使他们在欣赏边塞诗的同时,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自豪。
边塞诗《从军行》教案设计
边塞诗《从军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从军行》的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领悟边塞诗的特点。
学会通过朗读、背诵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通过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2.教学难点:诗歌意象的解读。
诗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边塞诗的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边塞诗,如《凉州词》等。
2.作者简介(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王昌龄。
(2)引导学生了解王昌龄的生平事迹及其在边塞诗创作中的地位。
3.诗歌解析(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从军行》。
(2)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
(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青海长云”、“孤城遥望”等。
4.诗歌朗读(1)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2)学生分组练习朗读,互相交流心得。
(3)全班展示朗读,评选最佳朗读者。
5.诗歌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诗歌。
(2)学生自主练习背诵。
(3)全班检查背诵情况。
6.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探讨边塞诗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边塞诗。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背诵《从军行》。
2.收集其他边塞诗,进行比较阅读。
3.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边塞诗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导入、作者简介、诗歌解析、朗读、背诵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从军行》这首边塞诗。
2.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在诗歌解析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境。
4.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 边塞诗教案
初中边塞诗教案1. 理解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主题,感受边塞诗的雄浑、豪放、悲壮等情感。
2. 分析边塞诗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深入理解边塞诗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 能够运用边塞诗的知识,独立欣赏和评价边塞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边塞诗的定义、特点、主题和表现手法。
2. 难点:边塞诗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中国古代边塞地图和一首边塞诗《凉州词》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边塞诗的背景和情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关于边塞诗的介绍,了解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主题。
3. 课堂讲解:a. 讲解边塞诗的定义:边塞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以边疆地区和边塞生活为题材,反映了边疆风光、战争、民族团结等内容。
b. 分析边塞诗的特点:边塞诗具有雄浑、豪放、悲壮等情感,意象丰富,意境开阔,表现手法多样。
c. 讲解边塞诗的主题:边塞诗主题丰富,包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民族精神、边疆风光等。
d. 分析边塞诗的表现手法:边塞诗的表现手法有描写、抒情、议论等,其中描写手法包括意象、意境、夸张等。
4. 实例分析:以一首边塞诗《出塞》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边塞诗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边塞诗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边塞诗的特点、主题和表现手法。
7.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取一首边塞诗进行鉴赏,分析其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并撰写一篇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边塞诗的热爱,使学生在欣赏边塞诗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团结、勇敢和坚强。
边塞诗情感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三一文库()〔边塞诗情感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2.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二.教学重点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边塞诗形成于汉魏六朝时代,兴盛于唐代,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他们被称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派。
(二)整体感知:学生背诵边塞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整体感知边塞诗的意象。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学生得出意象:塞外、衡阳、雁、角声、长烟、落日、孤城、浊酒、燕然、羌管、霜、将军、征夫教师总结边塞诗的主要意象:空间意象:楼兰、阴山、凉州、玉门关、天山、长城、瀚海、荒城、辕门等。
事物意象:乐器:羌笛、胡笳、琵琶、芦管、号角、鼓。
战具:金鼓、旌旗、烽火、弓、戈、战车。
景物:大漠、烽烟、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飞雁、鹰扬、箭飞、马走。
人物意象:胡、羌、羯、夷、单于、戍卒、将军、征夫(三)学生分析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表达的感情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体现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从“燕然未勒归无际”体现出作者深沉的忧国爱国的感情。
教师总结边塞诗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四)教师找出典型的边塞诗,学生分析情感,教师总结。
教学实践:边塞诗《从军行》的多元教学设计
教学实践:边塞诗《从军行》的多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从军行》的诗歌背景、内容及其边塞诗的特点。
2.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分析、欣赏的方式,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对我国边塞诗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从军行》的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诗人简介资料3.诗歌朗读音频4.边塞诗相关图片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从军行》这首诗,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边塞诗吗?这首《从军行》是如何表现边塞生活的呢?”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从军行》,感知诗歌内容。
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人王之涣及其创作背景。
3.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第三环节: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第四环节:诗歌欣赏1.教师播放《从军行》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
2.学生跟随音频朗读,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边塞风光的壮美。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1.教师展示其他边塞诗人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边塞诗的理解。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背诵《从军行》并默写。
2.选择一首边塞诗进行鉴赏,写一篇鉴赏文章。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从军行》的诗歌内容和情感,掌握了边塞诗的特点。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但在诗歌欣赏环节,部分学生对诗歌的意象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边塞诗》教案
说明:
一、教材出处
高中语文选修《唐代诗歌鉴赏》第三单元边塞诗
二、教学类型说明
群文阅读
三、授课教师简介
张文彬,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恩阳中学高中语文教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四川省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专家,四川省骨干教师。
《边塞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和典故
2.体会边塞诗几类常见的思想感情
3.归纳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边塞诗几类常见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生朗读
(三)学生汇报鉴赏成果
(四)教师总结边塞诗常见意象、常见主题(五)学生讨论边塞诗常见意象、常见主题(六)布置作业。
边塞诗情感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边塞诗情感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教案教学设计:边塞诗情感鉴赏课程背景:本节课是高二年级上学期人教版必修五《边塞诗情感鉴赏》一课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通过阅读并分析《边塞诗研究》一文,使学生通过对边塞诗情感的鉴赏,深入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通过对《边塞诗研究》的分析,了解边塞诗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3.培养学生对边塞文化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与过程:Step 1: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描述西北边塞景色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西北边塞的兴趣和好奇。
Step 2:展示教师展示一些边塞诗的经典作品,让学生感受边塞诗的独特风格和情感表达。
Step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边塞诗的特点有哪些?2.边塞诗情感的表达方式有哪些?3.边塞诗情感与边塞文化有何关联?Step 4:阅读分析学生阅读《边塞诗研究》一文,并完成相关的问题分析。
Step 5: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Step 6:讨论总结学生就边塞诗的特点、情感表达以及与边塞文化的关联进行总结讨论。
Step 7:诗歌创作学生分组进行边塞诗创作,并进行课堂展示。
教学材料:1.视频:西北边塞景色的描述视频;2.边塞诗经典作品的图片或摘录;3.《边塞诗研究》一文;4.创作边塞诗的素材和模板。
教学评估:1.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2.阅读理解和问题分析评估;3.边塞诗创作和课堂展示评估。
教学延伸:1.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作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2.组织学生参观相关边塞文化展览或边塞诗文化活动,深入了解和体验边塞文化;3.鼓励学生进行边塞诗创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艺术修养。
Step 1:导入为了进一步引发学生对于西北边塞的兴趣和好奇,教师还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历史照片或绘画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西北边塞的辽阔和苍凉。
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西北边塞的历史背景,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边塞诗的发展背景。
《读懂边塞诗》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塞下秋来风景异——读懂边塞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内容:选取了典型的边塞诗进行系统整合作为本课讲解的教材,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多表达诗人建功立业守卫家国的爱国情感其中也涉及念远思归,批判战争等情感。
地位与作用:边塞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是中小学语文必学的古诗类型之一,边塞诗中蕴含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等高尚的人文情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多年学习已经具备了理解与分析古诗的能力与方法,同时八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想象能力、自我探究能力,归纳能力得到发展,能够更好领会边塞诗的特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生能够发现边塞诗的题目特点,积累意象与典故,体会边塞诗表达的情感②能够进行诗歌的仿写与创作③能够形成更加系统的边塞诗知识结构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思考来回答问题,发现边塞诗的题目特点②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归纳边塞诗的情感类别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②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边塞诗的题目特点,积累边塞诗的意象与典故,归纳边塞诗的情感,进行诗歌仿写与创作难点:学习意境与典故,领会边塞诗中的情感与爱国精神、民族气节,仿照边塞诗进行创作【教具的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法与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提问法学法:自主合作法、探究交流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展示大漠日落、玉门关塞和古代边防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联想与思考猜测图片更符合哪一类型的古诗,由此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四张图片,思考一下这些图片与你学习过的哪一类型的古诗最相符?生:回答 老师:老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发现大家学习过许多类型的诗歌呀,当然老师也听到了正确的答案,这些图片展示的是边塞诗中描写的画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边塞诗,体会边塞诗的魅力吧! 【设计意图:图片具有直观性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提出的问题能够初步考察学生对于边塞诗描绘图景的了解情况】(二)总结题目特点,积累意象与典故活动1:从六首经典边塞诗中选取六句诗与学生进行“对诗”活动即老师说前半句学生对后半句,对诗活动结束后,出示诗句及其相关信息:题目与作者,提出问题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边塞诗的题目特点。
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
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边塞诗四首”是选修教材中的拓展阅读篇目,教材涉及的四位作者都是最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人,然而教材所选的作品并非都是他们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因此我们打算挑选课本中的《从军行》(其一)来重点赏析,引导学生体会边塞诗运用“寓情于景”、“虚实结合”的手法达到的表达效果。
再次选择《塞下曲》来引导学生体会边塞诗是怎样运用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接着我们给学生提供了14首精心挑选出来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边塞诗,希望通过批量的阅读,让学生从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两个方面对边塞诗的整体风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和典故,体会边塞诗几类常见的思想感情。
2.分析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3.归纳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分析意象、把握感情教学难点:鉴赏能力的培养一、导入:播放1999年国庆大阅兵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雄壮的乐曲、整齐的步划、威武的军姿、精良的装备,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和风采,飒爽英姿多么让人羡慕、火热的军旅生活多么令人向往,历朝历代都有许多有志之士愿意投笔从戎、戍守边关并且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
二、概念:边塞诗是指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的一类诗歌。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拓土开疆,在边塞军旅中形成一种类似“建安诗人”的写作环境。
许多文人或投笔从戎,或漫游边塞,从而使得这类诗作蔚为大观。
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豪迈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尤其它悲壮、雄壮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喟不已。
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等都是唐代边塞诗杰作。
1、边塞诗的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2、了解边塞诗的特征A与时代特征密切相关[明确] 边塞诗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格调高亢,情绪激昂。
边塞诗歌教案
边塞诗歌教案篇1:边塞诗歌教案边塞诗歌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体会诗歌主题;2、进一步了解边塞诗,包括诗歌意象、主旨等;3、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边塞诗歌主旨,能运用所学知识鉴赏诗歌。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歌曲《出塞曲》导入二、《从军行(其一)》鉴赏(一)回顾所学边塞诗(二)王昌龄简介“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江宁”(三)学生朗读诗歌评价学生朗读(四)找感情基调“愁”(五)如何写“愁”“黄昏”、“独”、“秋”、“羌笛”、“关山月”(六)曲笔表现征人思乡怀人的感情,不直接写出,而是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反映出来。
用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就全篇而言,这一句画龙点睛,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
(七)主旨表现征人思乡怀人三、总结边塞诗1、意象:明确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通过典型意象的开拓,体察这些特定的景物描绘出的特定的地域特征和反映出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
比如借“大漠”、“长河”、“落日”等描绘塞外景象的雄奇壮美,借“金鼓”、“旌旗”、“烽烟”等展现边关战事的壮怀激烈,借“大雪”、“秋月”、“黄草”等抒写戍守将士的悲凉愁苦。
常见意象还有: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2、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1)。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既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2)。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4)。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5)。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思妇无尽的思念与惆怅。
3、边塞诗歌意境边塞诗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有的豪迈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诗情感解读》教案
第二课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诗情感解读一、教学目标1、整体解读本单元及补充诗歌,把握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2、总结归纳边塞诗常见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整体解读本单元及补充诗歌,把握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2、总结归纳边塞诗常见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式: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古典诗词中,有一曲边塞之歌响彻千年,它带我们领略自然的雄奇,也让我们陷入历史的沉思。
下面我们就来带着对历史的思考,回忆我们所学过的边塞诗句:1、范仲淹在《渔家傲》中,写出作者思念故土,感叹有家难回,不觉潸然泪下的语句是: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句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陆游《诉衷情》写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其实,我们学过的边塞诗并不多,今天,我们就借助唐宋诗词选修教材第二单元,来学习如何把握边塞诗的情感,训练整体解读诗歌的能力。
(PPT出示学习目标)通常我们是一节课学习一首古诗词,今天,我们尝试一下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六首古诗的解读,怎么样?期待大家的精彩表现。
我们将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来检验大家的课前预习和合作探究成果。
每组解读诗歌每人次加1分,其他组同学可以补充也可谈自己的理解,也可加分,言之成理即可。
(二)【合作探究】1、首先我们来关注导学案,本节课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从所选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依据是什么?2、追问:大家回忆一下,通常解读诗歌情感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明确:诗人常通过意象、意境、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合时代背景等来表达情感。
3、下面进入到大家的成果展示环节:(无先后顺序)塞上听吹笛[ 唐 ] 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塞诗的思想情感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
中国古典诗歌虽说浩如烟海,但如从题材的角度看,总有一些题材相同、情感相近、手法相似的诗歌。
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争取“读一首诗,知一类诗”。
诗歌的分题材教学是帮助学生读懂诗歌的有效方法之一。
边塞诗的教学分3课时:边塞诗的意象内容、手法、思想情感,本课是第3课时。
让学生自主先学、合作交流,学会归纳总结边塞诗常见的思想情感,养成自主学习、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演练中活学活用,体验成功。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慧眼识题材,把握边塞诗这一常见题材的特征。
2、掌握边塞诗常见的思想感情。
技能目标:小组讨论总结,老师适当点拨,让学生自己归纳。
情感目标:通过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诗歌的能力,感受边塞诗人的情怀,体会诗歌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三、重难点
掌握从题材入手理解诗歌的方法,争取“读一首诗,知一类诗”。
四、教学方法的设计:自主先学法小组讨论法强化训练法
教学过程
【活动方案】
一、温故知新学情检测
慧眼识题材,边塞诗常有哪些标志?
二、课前自主先学
要求:反复诵读以下边塞诗句,理解诗意,并分类概括这些诗句蕴含的思想情感。
边塞诗常见思想感情分类
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从军北征》(回乐峰、受降城是地名)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情感概括:
⑵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十三首》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唐杨炯《从军行》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唐李白《塞下曲》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情感概括:
⑶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走马川行》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李白《塞下曲》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柳中庸《征人怨》
情感概括:
⑷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唐李益《从军北征》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宋范仲淹《渔家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唐岑参《逢入京使》
情感概括:
⑸誓扫凶奴不顾身,五千貂裘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高适《燕歌行》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李颀《古从军行》情感概括:
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己亥岁感事》
情感概括:
三、小组讨论交流以上自主先学内容。
四、小组展示,中心发言人发言,其余小组补充或质疑。
五、检测反馈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六、巩固提升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七、课堂小结
自评得失: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作业 1、把本课知识点整理到《边塞诗知识清单》上;
2、大一轮P130练中悟2。
边塞诗的思想情感活动单答案
⑴描写边塞独特的自然景观,表达对雄奇壮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的赞美;
⑵表现将士渴望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壮志豪情,表达对将士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的赞美;
⑶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以及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苦;
⑷将士思亲、思乡的浓重愁思;
⑸控诉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对战士及家属寄予深切同情;
⑹厌恶连年战事,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批判边将无能、腐败,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应该注意的是:边塞诗的思想情感也可能是矛盾复杂的,如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赞美边塞壮丽的风光,有展现边塞环境的艰苦恶劣,有和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有对家乡的思念。
《征人怨》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①题目《征人怨》是边塞诗常见题目:
②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马策、刀环是战事用具。
③内容上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军城早秋》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4分)
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4)
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部署军士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以及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了必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