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人才白皮书
《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业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综合理论课程教育研究292 学法教法研究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走进教材,走进课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动具体地融入到高中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帮助引导高中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比如语文课堂要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教育,培养高中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历史课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国情,使高中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可以利用具体鲜活的事例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其内容、认知其内涵、掌握其要求。
(二)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校园活动中。
遵循“活动-体验-领悟-内化”的过程,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策划出丰富多彩的小组兴趣活动,鼓励高中生踊跃参与,缓解学习的压力,寓教于乐,使他们乐于、自觉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情感的熏陶当中。
(三)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家校合作中。
家庭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起点,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学校应积极深入家长中开展工作,通过“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定期召开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将学校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的内容、要求告知家长,加强家长与学校的合力,达到教育方法、教育要求等方面的一致性。
四、结束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今天的高中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只有在高中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担当起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大任,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时政关于“中国制造2025”
时政关于“中国制造2025”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白皮书,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要想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实现4个必须:即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调整经济结构是主攻方向, 调整经济结构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绿色化道路首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其次,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再次,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最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
四是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最后一点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中国制造2025》下人才需求及对策探析—以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为例
利用低成本优势,加 速承接美国产业“就 地外包”
2014:“制造业 创新3.0战略”, 促进制造业与信 息技术融合
2015:发挥信息 技术作用,转型 为利用大数据的 下一代制造业
2014:推动制造业和信息化融 合两个角度大规模带动经济社 会的发展,打造“印度制造”; 实现“数字印度”
利用劳动力低成本优 势,加速发展低端的 纺织品,服装,家具 和电子产品
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大,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为用户 提供服务的服务型制造业比重低;产业集聚和集群 发展水平不高;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 “专精特”企业少
短板6:信息化水平较低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水平滞后。2012年我国网 络就绪度指数(NRI指数)为4.03,低于美、日、德、 韩等国,由51位下滑至2013年的58位,80%的高端 芯片依赖进口
纲领。可概括为: “一、二、三、四、五、五、九、十”。
一、趋势:制造强国战略的影响与驱动
(一)《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理念
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 雄厚的产业规模 优化的产业结构 良好的质量效益 持续的发展能力
指导方针: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 结构优化,人才为本。
一、趋势:制造强国战略的影响与驱动
《中国制造2025》下人才需求及对策探析
—以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为例
话题
一、趋势: 制造强国战略的影响与驱动
二、协同: 机械工业人才需求与挑战
三、优化: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对策探析
一 趋势:制造强国战略战略的影响与驱动
乘势求新:不可回避的目标与定 位问题
一、趋势:制造强国战略的影响与驱动
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 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 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白皮书
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白皮书近年来,随着全球竞争加剧和技术升级,中国制造业也正在经历着转型升级的过程。
为了能够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让高素质人才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人才政策,例如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支持力度、支持学科交叉创新、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等。
通过这些政策,我们在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的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然而,要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仅凭政府的力量还远远不够。
制造业企业和行业组织也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共同推进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一、加强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培养制造业人才的重要渠道。
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多与企业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开设职业教育课程,并提供学徒制度等各种实践机会,使学生既能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能获得实践操作的技能和经验。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的能力,也能够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二、建立制造业人才培训机制制造业人才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需要不断更新、补充和提升人才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企业可以建立制造业人才培训机制,提供不同级别、不同领域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机会,让员工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三、注重创新人才培养随着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战略的推进,制造业需要更多的创新人才来支撑。
因此,企业可以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创新、科研项目合作等活动,鼓励员工参与科技创新,并通过培养技术骨干、推进专业人才职称评价等方式,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总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和推动。
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等各方应该共同努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2021制造业人力资源数字化白皮书
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31.31万亿元,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全国327万家制造企业吸纳了1.05亿人就业,占总就业的27.3%,位居各行业之首。
但当前依然存在多种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疫情、第四轮全球低端制造业转移浪潮、贸易关系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也让制造业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复杂。
中国制造业过去的数量优势由于知识结构和技能问题在智能制造时代无法再发挥作用。
以互联网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核心的新一轮制造革命,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制造业逐步开始了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变革的数字化时代。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调整人力资源战略以适应新的外部发展环境,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成为激活企业活力、推动组织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何应用新技术与新工具、提升业务价值、打破数据孤岛,如何选择数字化伙伴是人力资源部门及与之关联的信息部门必须直面的课题。
contentsPART O1挑战与机遇并存,聚焦制造业人力资源数字化发展现状制造业人力资源发展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05人力资源部门的困境:业务价值被严重低估06IT部门的困惑:如何协同人力资源部门做好数字化转型?07高层管理者的期待:如何释放人力资源数字化的最大价值?08人力资源数字化系统是企业实现人力资源降本增效的关键13人力资源数字化系统的核心功能架构示例1415据实选型,敢于尝试、合理期待16选择云端人力资源数字化系统的核心考量因素迷局:创业期与成熟期的企业各有难题09破局:全国制造企业正在积极探索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之路10趋势:紧密跟随制造业真实使用场景的人力资源数字化11PART 02以数赋智,透析人力资源数字化解决方案制造业人力资源各主要角色面临的痛点18解决:基于钉钉融合创新,保持流程与数据源的统一性1920打破数据孤岛,让数据自动流动21不同的角色通过人力资源数字化实现自身的业务价值22智能排班考勤,实时算准工时、提升效率23灵活、实时的全流程排班考勤管理24高级版功能与免费应用搭配满足更个性化的需求25智能算薪,算准工资个税26全自动算薪流程,一看就会、一算就对27数据整合、多样化呈现,化数据为洞察28人力资源数据自流动,从关键信息变为决策依据29员工用得起来、乐意用的自助与协同平台,提升员工体验30低代码开发赋能:个性化功能带来小而美的改变31中加特电气:全方位管理组织人、财、物、事34红旗仪表的人力资源数字化探索之路PART O3整合与赋能,制造业数字化HR转型之路挑战与机遇并存聚焦制造业人力资源数字化发展现状制造业人力资源发展面临挑战不同管理角色“各有各的痛”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各的难”制造业人力资源数字化发展现状与趋势人力成本日益增加、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VUCA时代给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助力中国制造2025计划——分析机床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的人才培养举措
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助力中国制造2025计划——分析机床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的人才培养举措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关键之一。
在这个计划中,机床通用机械工业协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为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出了贡献。
首先,机床通用机械工业协会重视人才培养的战略地位。
他们意识到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协会制定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计划,并赋予其高度的战略性,在计划执行中注重协会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力求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其次,机床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在人才选拔过程中,注重发掘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协会设立了专门的人才选拔部门,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选拔工作。
通过开展各类赛事、评比和选拔活动,挖掘发现潜能,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
第三,机床通用机械工业协会重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管理。
协会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管理体系,从招募、培训、实践到考核全程跟踪管理。
他们重视对人才的全方位培养,包括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技能提升等方面。
协会还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升,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
第四,机床通用机械工业协会注重人才的职业发展规划。
他们帮助每一位优秀人才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并给予各种支持和帮助。
协会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和晋升渠道。
同时,协会还注重人才的职业培训,结合实际需要,开设各类培训课程,提升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第五,机床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积极与海外机构合作,吸引国际优秀人才。
他们注重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交流,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人才,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发展。
协会为海外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待遇,吸引他们到中国工作和发展。
综上所述,机床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为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制造2025与人才培养(熊清平)
电力装备
农机装备
新材料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与工业发达国家先进水平比 较接近,性价比高,要积极 参与国际竞争,可以倒逼国 内产业升级。
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们生活休戚相关, 要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优先发展。
振兴制造业的三大战略计划
从数字制造到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美 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工业4.0”、“中国 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计划额重要内容之一。
二、基于工业4.0思维的智能机床和智能数控系统
三、中国制造2025人才需求分析
四、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思考 五、工业机器人与高端机床的人才培养方案
制造业二十一世纪面临的挑战
德国工业4.0、美国的CPS
德国“工业 4.0”战略: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使德国制造 业继续保持全球领先优势。
利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建立物理 - 信息融合( CyberPhy成果
“华中 8 型全数字高档数控
“高档数控系统NCUC-Bus现场 “高档数控系统关键技 术研究及推广应用”获 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系统”鉴定结果:该项成果
已接近国际高档数控系统的 先进水平。
总线技术及应用” 获 2014 年湖北
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8型技术鉴定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自主发展,开放合作
5条方针
创新驱动
人才为本
质量为先
结构优化
绿色发展
5大工程
制造业创新中心 建设工程
工业强基工程
高端装备创新工 程
智能制造工程
绿色制造工程
10大领域
航空航天装备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7—2018年版)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7—2018年版)作者: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18年第35期集成电路是信息技术产业的“粮食”,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重要支撑。
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迈入发展关键期。
人才作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受到了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7—2018年版),力图编制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状况的“全景图”,并提出政策建议,希望能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情况分析《纲要》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国内市场优势,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带动产业链协同可持续发展,加快追赶和超越的步伐,努力实现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工作部署。
《纲要》明确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集成电路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全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增强。
移动智能终端、网络通信、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重点领域集成电路设计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业生态体系初步形成。
到2030年,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环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企业进入国际第一梯队,实现跨越发展。
为有效保障产业的发展,《纲要》在组织建设、基金建设、税收和人才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保障措施要求,其中在产业人才方面明确提出: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建立健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体系,支持微电子学科发展,通过高校与集成电路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等方式,加快建设和发展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和微电子职业培训机构。
依托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广泛开展继续教育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培养培训集成电路领域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
有针对性地开展出国(境)培训项目,推动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人才国际培训基地建设。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7—2018)》在京发布
龙源期刊网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7—2018)》在京发布
作者: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18年第33期
本报讯 2018年8月16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在京联合发布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7—2018)》,并同期举办了主题为“汇众智、聚英才、创未来”的“2018全球半导体才智大会”,大会由CCID、CSIP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主办,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安博教育集团、新思科技、摩尔精英等机构协办。
白皮书统计分析显示,到2020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需求规模约为72万人左右,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现有人才存量40万人左右,人才缺口为32万人,年均人才需求数为10万人左右,而每年高校集成电路专业领域的毕业生中仅有不足3万人进入到本行业就业。
单纯依托高校不能够满足人才的供给要求,应大力发展职业培训并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培养和培训集成电路领域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国内外专家,以及来自产业界、教育界、投资界共计260余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源现状探讨
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源现状探讨引子工业的发展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而一个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必然要靠制造业,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占全球19.8%,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
中国凭借巨大的制造业总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我国制造业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制造正面对这样的尴尬:产业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下游,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单价较低、附加值较低的“三低”产品,这对于创造价值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障碍。
据“国际统计年鉴(2012年)”显示,2011年我国制造业雇员数为8146.4万人,美国制造业雇员数为1339.4万人,前者是后者的6.1倍,而所创造的增加值却接近(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19061.9亿美元;2009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为17794.7亿美元)中国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生产技术含量较低,自动化程度低,其人力资源表现出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平均年龄轻,技工严重缺乏,创新能力弱等特点。
部分核心管理和技术研发职位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占企业员工主体的生产线员工和普通技术人员受教育不多,而他们是产品的直接创造者,是利润的直接来源。
当前,全球正处于第六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前夜,并由此带来先进制造业的大发展。
对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国传统制造业来说,要想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机遇,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培育高素质技术工人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通过对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源的文化程度和职业教育的分析,探讨其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以期帮助制造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目前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源现状1制造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我国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不到10%,70%以上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只占制造业从业人员的3.2%,中、高等级技术工人只占工人总数的10%,而发达国家的高级技工比例则达到40%,相较之下,我国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就显得十分严峻了。
2020中国企业人才盘点白皮书48页
就房地产行业而言,自2010年城镇化速度逐步放缓,需求端很难支持房地产继续爆发 式增长。在行业增速放缓和竞争逐步加剧的背景下,企业如何提升自己的品牌、运营效率、 管理能力方面的综合竞争力成为核心关注点。而这些竞争的背后,其根本是人才的竞争,
新地产时代对地产企业的人才管理成熟度、人才储备质量提出了 更 高 要求。这 些 挑 战 倒 逼着 企 业寻 找 能 够 带 领 企 业破 局,打 造 持 久竞争力的掌舵人,寻找能够将公司战略迁移分解到具体职能和 业务规划上的“领头羊”,以及在企业中能承接执行任务的中坚力 量。可见,行业 的 发 展 变 化 从 某 种 程 度 上也 推 进了企 业 发 起 人 才 盘点。
14
3.1 盘点目标:摸底任用、梯队建设和挖掘高潜
16
3.2 盘点对象:聚焦承上启下的中层管理者及关键岗位后备
17
3.3 盘点工具:多关注硬性指标,测评工具的使用日趋成熟
18
3.4 落地应用:聚焦人才池搭建,培养方向锚定
21
2020 中国企业人才盘点白皮书 聚焦中型企业盘点实践
Part 4 关于人才盘点,HR 面临哪些挑战?
31%
考虑今年内 启动盘点
2020 White Paper on Talent Review of Chinese Enterprises
盘点“大热”的原因,包括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内部发 展情况两个方面。
从 外 部 环 境 来 看,伴 随着 V UCA 时代 的冲击、经 济 形 势 的 变 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告别跃进式发展,开始调整、优化、革新 原有的商业模式,由此企业也势必面临着“缺乏新型人才”和“人 才转型难”等人才困境。与此同时,各行业的平台化、生态化的布 局与业务跨界也在倒逼着企业更加重视人才,需要了解人才全貌 和 打 造 高 效 团 队。此 外,随 着中国 本土化 人 力资 源 管 理 理 论 和 实 践的积累,人才管理理念逐渐推广,也推动着市场日臻成熟,为人 才管理相关项目提供了发展的土壤。
医药健康行业人才需求白皮书
目录
引言:医药行业的改革与机遇
第一章:医药行业宏观发展情况
1
1. 医药健康行业受到重视
1
2. 医药行业显现集群化分布与发展
2
3. 专业研发人员是核心竞争力,研发经费投入逐年增长
3
4. 从业人员越发规范,医药代表去“销售化”
4
第二章:医药行业整体人才招聘情况
5
1. 医药行业区域招聘职位发布概况
5
1.1 医药行业民营企业发展迅速,招聘需求旺盛
5
1.2 医药行业呈现出区域化形态,华东地区招聘需求旺盛
6
1.3 “北上广”依然强势,各自吸引不同类型的公司
7
2. 医药行业招聘职位概况
8
2.1 销售人员需求不减,专业科研人员需求潜力大
8
2.2 岗位专业程度越高,学历要求越高
图 4 医药代表职责明确
4
医药行业人才白皮书
Chapter 2
The Overall Recruitment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1. 医药行业区域招聘职位发布概况
1.1 医药行业民营企业占比较高,招聘需求旺盛
通过对本次收集到的招聘信息进行分析,有 63.99% 的招聘公司属于民营企业,合资公司占到 8.68%, 外资企业有 7.77%;上市公司和股份制公司分别占到 8.11% 和 5.35%。
医 药 行 业 招 聘 岗 位 的 区 域 分 布 可 以 看 出, 医 药 行 业 的 招 聘 主 要 集 中 在 华 东 地 区, 占 到 全 国 招 聘 数 量 的 36.37%,其次是华北地区 17.83%;上海、北京、广州是区域发展中心。 目前,中国医药行业集群化分布显现出来,已形成以华东、华北地区的为核心,珠三角、中部地区快速发展的 产业空间格局,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也显现出一定的行业发展基础 8。
中国人才引进计划培养技能人才促进制造业升级
通过引进国内外高层次技能人才 ,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 力,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计划实施范围和对象
实施范围
全国范围内,重点针对制造业发达地 区和关键领域。
实施对象
国内外高层次技能人才,包括专业技 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
计划实施方式和步骤
实施方式
通过建立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人才引 进政策,加强与国内外人才市场的合 作,吸引和留住优秀技能人才。
优化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完善培训设施
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先进的培训设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培训效果 。
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制造业升级的需求,优化技能人才的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操作和新技术应用 的培训。
加强技能人才引进和留用政策
完善人才引进政策
政府制定更加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吸 引国内外优秀技能人才来华工作和生活 。
加强技能人才留用措施
加强留用技能人才的措施,如提供住房、子女教 育等福利,为技能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 境。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制造业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 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国际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
加强国际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进行本 土化改造,推动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VS
提高技能人才待遇
政府通过提高技能人才的薪酬待遇、福利 保障等措施,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降低 人才流失率。
04
中国人才引进计划实施成果和影响
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成果
技能人才数量增长
技能人才结构优化
中国人才引进计划通过引进和培养, 使得技能人才数量大幅增加,满足了 制造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
2022年企业数字化人才发展白皮书
2022年企业数字化人才发展白皮书一、取势:数字转型,浪潮已至(一)数字时代,人才为先数字化转型势不可挡,数字化管理、应用、技术人才需求旺盛。
根据《福布斯》和麻省理工学院对全球400多家大型主流企业的调研数据,数字化企业的盈利能力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26%,随着数字经济不断释放强大动能以及新冠疫情的持续发酵,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中国企业转型进程来看,庞大的网民规模和海量的消费数据使得我国需求端的数字化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但供给端的数字化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供需失衡的结构性梗阻使得中国数字化转型之路难以畅通,而供给端企业的转型发展更需要数字化人才的支撑。
据CSTD的调研统计,2022年,65.6%的企业在数字化人才方面的培训管理人才、数字化应用人才、数字化技术人才三个层次,分别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领导力量、创新力量和支撑力量,共同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落地实践。
需求呈增长态势。
体来看,数字化人才包含数字化2022年企业数字化人才培训需求同比变化数字化人才三个层次划分¾1√数字化转型的通导力BL 姐织找字化族腑的落地与实施.管理者K 要深入理解数字化的谢业价值.弁将数字化内化为经营理念.方法, 数字化[在转型过程中塑造成为跋字化变第的领导力• MΛ 才! -------------- --------------- -------- -------------- - ------------------- --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力片•企业的数字化典型归根究底是要服务于业务增长.基业长吉,需要数字时<t 的业务・理者及业务皆干加强转领域的数字化应用能力创新与培养,围绕客户价值推动业务价值转歪构.数字化拓里的支獐力・,能就助企业・值技术∙ιm 力・设,助力企业建立领先的《»字化平台,支持企业数字化«型的实现.同时时业ΛttSmM,舱迸行1«*技术μ合成为数字时代对专业技术人才的5K£ 朱黑公开更H, Sl∙Λ⅞CT 欣己生M 冠及时・C20U T ιRM*^Cħ me. (二)金融行业-人才发展态势市场供不应求,政策高度重视,企业加大投入,金融科技人才发展进入新阶段。
中国制造人才白皮书
科技创新: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 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产业价值链体系重塑: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 化定制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
制造方式变革: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制造。
制造业新领域拓展: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 车等智能终端产品。
/美国制造业的总体发展较为健康/
2015年前7月五个国家制造业PMI平均指数对比图
采购经理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是国际上 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之 一,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是由国 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 会共同合作完成,包含制造业与 非制造业,按月发布,通过对采 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 数,反映经济的变化趋势以及产 业结构的健康程度。 PMI指数50为荣枯分水线,当 PMI大于50时,说明经济在发展, 当PMI小于50时,说明经济在衰 退。 2015年前七个月的制造业PMI 平均数据显示,美国在制造业的 经济指标上具备优势,产业结构 相对健康,超过中国、日本、意 大利、德国四个国家。
/中国制造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
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 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 等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具备了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 必须紧紧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 --《中国制造2025》
从历史上看,十八世纪中叶开启 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 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 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 家和民族的强盛。
从经济发展上看,制造业是我国 国 民 经 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建设世界 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2017)的读后感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2017)的读后感《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2017)是一部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蓝图。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要想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中保持竞争力,提高自主研发及核心技术的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此次绿皮书旨在明确我国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开展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助力实现中国制造的成功转型升级。
首先,这本绿皮书阐述了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这些挑战的必要性。
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日益稀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以及全球供应链的影响等。
这些问题和挑战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然后,绿皮书提出了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事实上,在制造业中,科技是主导力量。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业,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技术、机器人等高科技领域为核心,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水平。
同时,中国制造业还将精益求精,积极推动智能制造转型发展,推动制造业产生根本性变革。
接下来,绿皮书详细介绍了重点领域技术创新方向和规划。
这些领域包括: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火电、核电和新能源装备、半导体设备等。
为此,我们需要在这些领域中建立自主品牌,提高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以便吸收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为技术创新提供支持。
最后,这本绿皮书还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路线图。
在这些技术路线图中,绿皮书提出了计划和目标,梳理了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
同时,本书还深入阐述了政府和企业的具体职责,以及如何落实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目标。
读完这本绿皮书后,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也看到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我也认为,在20多年前,行业巨变是全球性的,它实际上标志着全球工业从传统向高端转型的启示,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面对全球化趋势的竞争,唯有积极创新才能赢得更多市场机遇。
领英 中国制造人才白皮书 Made in China white paper
国 石 油 天 然 气 公 司
美 国必 顺惟
泰国
际
阿沃 尔利 斯帕 通森
斯
基 点人 本 行才 也 业的 都 聚聚 是 集集 在 人也 领 才是 域 最公 内 多司 实 的实 力 公力 较 司的 强、 , 体
可现 发以之 展看一 较到 , 好 ,下 的各图 企行展 业。业 示
从出 业了 公制 司造 的业 前各 十个 名重
上 海 大 众 汽 车
华 晨 宝 马 汽
博 世
车中
国宝
马
辉 瑞
罗 氏 公 司
强 生 公 司
阿 斯 利 康 公 司
葛 兰 素 史 克 公 司
赛 诺 菲
诺 华 公 司
飞 利 浦 公
药 明 康 德
司公
司
华
为 联
想惠
普
微 软
中 兴
爱 立
中 国
信移
甲
动
骨
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
中 国 石 油
中 国斯 海伦 洋贝 石榭 油公
司
壳 牌
团
翔 州 信 息 科 技 公 司
通 用 电 气 公
泰 科
司电
子
飞
思
英
卡
特 尔
巴中 斯芯 夫国
际
杜 邦 公 司
尔 陶半德 氏导州 化体仪 学公器
司公
司
迈
威
科 技拜 公耳 司集
团
采
埃 浮 天 合
法 雷 奥 集 团
福 特 汽 车 公 司
德 国 大 陆 集 团
上 海 通 用 汽 车
美 国 德 尔 福 公 司
8
7
领英智库 负责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前七个月的制造业PMI 平均数据显示,美国在制造业的 经济指标上具备优势,产业结构 相对健康,超过中国、日本、意 大利、德国四个国家。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中国制造业发展放缓,进入新常态/
[机遇]
一、超大规模的内需潜力:
1、各行业新的装备需求。 2、人民群众新的消费需求。 3、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的民生需求。 4、国防建设新的安全需求。
二、全面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激发 制造业活力。
[挑战]
一、资源和环境约束。 二、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上升。 三、粗放的发展模式。
2. 中国制造的战略目标及重点
人才流动:机械与自动化人才流动最活跃。 机械与自动化人才的跨行业吸引力最强,并且在在制造业的六个行业间流动最为活 跃,领域专业性强的新兴医疗制造人才并不向其它制造业领域流动。
人才储备:制造业的储备人才主要分布在清华大学等重点理工类高校。 制造业储备人才最多分布在清华大学,其它学校中也不乏理工科实力很强的高校, 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中国制造人才白皮书》重点分析了中国制造六大行业的人才,分别是:机械 与自动化、国防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信息技术、新兴医疗制造、新材料制造、 能源与环保。
本次调查报告有四点核心发现:
人才分布:制造业人才最多聚集在上海。 六大行业中,四个行业的人才都最多集中在上海。除一线城市外,苏州和杭州也是 重要的制造业人才聚集地。
2015年前8月中国制造业PMI变化趋势图
数据来源:Trading Economics
今年前八个月,制造业PMI有七个月在荣枯分水线以下,反映了我国制造业发展 放缓,进入新常态,需要通过产业升级,打破僵局。
/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不断推进/
在新常态下,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是驱动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专利数是体现 产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根据国家工信部网站数据,2006-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制 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从0.16件增加到0.36件,年均增长12.4%。未来 十年,若按此增速增长,2025年的指标可以达到1.48件。由此可见,我国正在加快推动 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打造高端产业价值链也需要高端人才的支持。
采购经理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是国际上 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之 一,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是由国 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 会共同合作完成,包含制造业与 非制造业,按月发布,通过对采 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 数,反映经济的变化趋势以及产 业结构的健康程度。
人才大数据,助力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人才白皮书
引言
制造行业:在严峻形势中寻找突破
今年五月,国务院公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这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 的行动纲领。根据计划,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达成从“制造大国”变身为“制造强国”的 目标。
然而,就2015年中国制造业的现状来看,形势却依然严峻。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 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人才缺乏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中国制造战略目标
……
3
2045年: 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2
2035年: 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1
2025年: 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
战略任务和重点
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中国制造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 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 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 等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具备了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
必须紧紧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
” --《中国制造2025》
产业价值链体系重塑: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 化定制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
制造方式变革: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制造。
制造业新领域拓展: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 车等智能终端产品。
/美国制造业的总体发展较为健康/
2015年前7月五个国家制造业PMI平均指数对比图
数据来源:Trading Economics
从经济发展上看,制造业是我国 国 民 经 济 的 主 体 , 是 立 国 之 本、 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 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建设世界 强国的必由之路。
全球制造业发展特点
/全球制造业的未来趋势面临重大调整/
科技创新: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 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面对制造行业的严峻形势与未知变化,人才的调整与建设作为寻求突破的关键之一,也需引 起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正如《中国制造2025》里所说,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坚持把人才作为 根本,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 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
为了帮助制造业的企业管理层和从业者更清晰全面地了解行业人才现状,为制定准确的人才 策略提供参考,领英基于4亿会员形成的大数据库,制作《中国制造人才白皮书》,数据提取 截至2015年第四季度。
人才竞争力:美国与德国的制造业人才经验更丰富并且职能更偏工程类。 对比中国与海外的制造业人才,在国防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美国与德国的同领 域人才有更多具备十年以上从业经验。核心发现ຫໍສະໝຸດ 目录制造业总体形势分析
制造业的战略意义 全球制造业发展特点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中国制造的战略目标及重点
中国制造业人才库数据解析
机械与自动化人才 国防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人才 信息技术人才
新材料制造人才 新兴医疗制造人才 能源与环保人才
海外人才吸引
关于领英
1. 制造业总体形势分析
制造业的战略意义
从历史上看,十八世纪中叶开启 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 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 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 家和民族的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