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19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绩练习题资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绩练习题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82fa5c3b90d6c85ed3ac634.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绩》练习题资料【重点讲解】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绩、进展缘故及其历史启发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进展,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运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要紧科技功效要紧有:1961年制造出1.2万吨水压机,1964年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导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74年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1983年我国第一次研制成每秒运算1亿次的运算机银河I型巨型运算机,1984年我国第一次发射定点卫星同步实验通信卫星成功,1985年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火箭成功,1988年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第一次对撞成功,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飞船平安返回,XX年我国“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
从“两弹一星”成功到载人航天事业所经历的成功历程,反映了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载录了一个在历史大跨越中自信与豪迈,印证了一个伟大正在实现伟大腾飞的辉煌历程。
究其缘故,要紧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进展制造了前提;二是党和政府对科技进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进展提供了保证;三是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化科技事业取得较全面的进展。
它带给咱们深刻的历史启发:民族独立是科技进展的前提和基础;科技进展是民族独立和国际地位提高的有力保障;科技的进展与社会政治环境、国家政策关系紧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难点分析】充分熟悉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进展,使得科技在经济和社会进展中的作用愈来愈显著。
进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我国90年代乃至跨世纪经济和社会进展提供了壮大驱动力。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24:第19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24:第19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892d57d08a1284ac85043fa.png)
第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四川德阳高二期末)“两弹元勋”邓稼先,在他生前有不少人问:“原子弹成功后,你得到多少奖金?”他总是笑而不答。
直到1986年病危时,杨振宁看望他提起此事,他才回答: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邓稼先的这一事例反映出()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科技投入的不足B.新中国科技事业进展缓慢C.中美在国防上的巨大差距D.科技人员为国奉献的精神『解析』以“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代表的科技人员,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收获的报酬却很少,体现了为国奉献的精神,故选D项。
『答案』 D2.(2019·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经历了长达26天的太空跋涉,终于登上了月球背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着落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完成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一项壮举。
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重要标志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D.“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解析』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进入航天时代,故选B项;原子弹爆炸跟航天事业无关,排除A项;第一颗氢弹爆炸也跟航天事业无关,排除C项;“神舟五号”不符合开始进入,排除D项。
『答案』 B3.西班牙《世界报》报道:“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德国《汉诺威汇报》报道:“中国正在奋起直追。
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这两则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评论,最有可能是指()A.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神舟五号”进入太空『解析』“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中国人进入太空”符合这一材料信息的是B、D两项,“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中国的崛起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故只能选D项。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19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19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c736b76137ee06eef9183c.png)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1949年11月,我国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最高学术领导机关和重点研究中心。
1950年8月,成立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两个全国性学术团体,并在全国建立相应的分支机构。
我国采取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A.健全科研机关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促进教育发展D.服务国家建设需要,国家建立和健全科研机构,目的是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故选D项。
2.“在他(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在这一颁奖词中,“两弹”是指( )A.原子弹、氢弹B.核弹、导弹C.氢弹、导弹D.火箭弹、原子弹,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作出了发展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钱学森等科学家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了杰出贡献。
故选B项。
3.高二(五)班开展探究性学习时举办了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重大科技成果展”,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两枚烟标,它们反映了(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C.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D.中国“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70’烟标”和“‘卫星’烟标”的名称可判断,这是为了纪念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
4.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单产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故而其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的影响不包括( )A.它是一次技术上的革命B.它是一次农业上的革命C.解决了全球饥饿问题D.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故C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5.观察右图,与该图标相关的计划主要致力于( )A.发展高新技术B.增强国防力量C.解决温饱问题D.加快农业开发世纪80年代中期,根据世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中国提出了“863计划”,主要是发展高新技术。
2019-2020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6fc7622e3f5727a5e9628d.png)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2017·惠州期末]下列科技成果中,不属于“两弹一星”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三号火箭是火箭,不属于“两弹一星”,故①错误,A项符合题意。
2.[2016·南平期末]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让美国感到“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
美国认为,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
材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 A.得到了美国大力援助B.打破了美国单极世界C.实践了“科教兴国”战略D.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答案D解析A项表述错误;美国单极世界到当代都没有结束,故B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是在1995年,原子弹爆炸是在1964年,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可以得出,中国的影响力提升,故D项正确。
3.现代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三个里程碑不包括( )答案A解析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空时代,此后的神舟飞船系列发射成功和探月工程都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的发展,但原子弹不属于空间技术,故A项符合题意。
4.[2016·四川测试]2013年12月2日凌晨,“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奔月梦”。
下图中首次将中国人的“太空梦”变成现实的科技成就是( )答案B解析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成功升上太空,实现了中国载人飞天梦。
5.杂交水稻被国际上称为“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这是因为其( )A.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B.有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C.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答案C解析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并不局限于中国,而是要推向世界,其推广应用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所以被称为“发明”和“革命”。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人教版复习巩固第五十二篇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人教版复习巩固第五十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7ec5c971fe910ef12df867.png)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人教版复习巩固第五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下图是新中国科技发展成果曲线图,解读正确的是( )A、①时期:中近程导弹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B、③时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秦山核电站建成C、④时期:“东方红一号”发射、籼型杂交水稻问世D、⑤时期: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成、超级计算机诞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和随后日本首相访华时带来的卫星通讯地面站,引起了中国科学家对卫星通讯的兴趣。
当时周总理不无遗憾地说:“可惜的是,天上现在还没有我们中国的通信卫星!”这一遗憾被打破是在( )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 )A、提出“科教兴国”战略B、实施“星火计划”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秦山核电站建立【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表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我国实行“一五”计划的突出成果B、袁隆平杂交水稻研制成功,缓解了“大跃进”带来的经济困难C、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提高了新旧格局交替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D、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确立,反映了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成就【答案】:【解析】:2012年3月,袁隆平提到:“今年的目标是向亩产1000公斤迈进,这虽然很不容易,但像矮子爬楼梯,一步一步走。
”由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主要原因是( )A、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B、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C、世界上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成果显著【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②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③邓稼先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归国的④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答案】:【解析】:要制作历史纪实片《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下列科技成就可以入选的是( )①“神舟"飞船载人航天②银河系列计算机研制成功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④袁隆平培育出“南优二号”杂交水稻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20世纪50- 60年代,党和政府把发展“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原子弹、空间技术和火箭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主要是为了A、带动其他部门发展B、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提高中国的国防实力D、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新中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其中的“两弹”是指A、原子弹氢弹B、原子弹导弹C、氢弹导弹D、氢弹炸弹【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9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后篇巩固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19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后篇巩固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69f47cbb376baf1ffc4fadb9.png)
第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1949年11月,我国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最高学术领导机关和重点研究中心。
1950年8月,成立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两个全国性学术团体,并在全国建立相应的分支机构。
我国采取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A.健全科研机关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促进教育发展D.服务国家建设需要,国家建立和健全科研机构,目的是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故选D项。
2.“在他(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在这一颁奖词中,“两弹”是指( )A.原子弹、氢弹B.核弹、导弹C.氢弹、导弹D.火箭弹、原子弹,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作出了发展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钱学森等科学家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了杰出贡献。
故选B项。
3.高二(五)班开展探究性学习时举办了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重大科技成果展”,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两枚烟标,它们反映了(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C.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D.中国“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解析由“‘70’烟标”和“‘卫星’烟标”的名称可判断,这是为了纪念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
答案B4.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单产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故而其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的影响不包括( )A.它是一次技术上的革命B.它是一次农业上的革命C.解决了全球饥饿问题D.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解析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故C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C5.观察右图,与该图标相关的计划主要致力于( )A.发展高新技术B.增强国防力量C.解决温饱问题D.加快农业开发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根据世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中国提出了“863计划”,主要是发展高新技术。
【优质试卷】2019-2020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优质试卷】2019-2020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87f69e54ee06eff9aef80791.png)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原因: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两弹一星(1)原子弹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①爆炸成功。
②建成②和大亚湾核电站,和平利用核能。
(2)导弹①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②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③试验成功。
(3)卫星①成就: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④发射成功。
②意义: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3.载人航天(1)决策:1992年,作出实施⑤的战略决策。
(2)成就:⑥年10月15日宇航员杨利伟升入太空。
(3)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⑦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背景(1)中国的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
(2)⑧年,袁隆平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成就(1)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⑨。
(2)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意义(1)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2)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未来⑩。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1)成就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②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⑪。
③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2)意义①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②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1)成就①1965年,⑫在中国首次实现。
②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⑬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意义①开辟了⑭的时代。
②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K知识参考答案“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重大意义(2017—2018学年河南省八市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业测评)1964年10月16日,一声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喜讯传开后,举国振奋。
原子弹成功爆炸A.标志着中国已成为科技强国B.振奋了民族精神C.极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改善了民众生活【答案】B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及作用(2017—2018学年辽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文中认为,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
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必修3检测:第19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必修3检测:第19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217863b789eb172ded63b7c6.png)
第19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基础巩固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中国政府作出的战略决策是( )A.实施载人航天工程B.发展“两弹一星”C.研制巨型计算机D.参与人类基因研究答案:B2从1956年国务院制订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个远景规划开始,我国就确定了“两弹一星”的战略目标。
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在( )A.20世纪50—60年代B.20世纪60—70年代C.20世纪70—80年代D.20世纪80—90年代解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1967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是在1964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1970年,故排除A、C、D三项。
答案:B3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这意味着( )A.中国的国防能力得到明显加强B.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C.世界性战争的隐患得到了清除D.“863计划”取得圆满成功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中国政府决定研制原子弹。
1958年,中国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的建成,标志着我国跨入原子能时代。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中国国防能力增强的重要体现。
答案:A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改革开放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在2003年,故选D项。
A、B、C三项都是改革开放前的科技成就,均排除。
答案:D5“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上述评论中的“他”是( )A.钱学森B.邓小平C.华罗庚D.袁隆平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田畴”“农夫”“稻菽”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出题干材料评价的是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袁隆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集训训练第十九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集训训练第十九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bfeed4b7360b4c2f3f6410.png)
第十九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增长了2.2倍。
对此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A.袁隆平B.钱学森C.邓稼先D.华罗庚2. 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
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
”张爱萍将军说:“再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
” 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A.占据和控制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当局B.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势力C.垄断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超级大国D.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3•“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
昆仑狮醒仰天吼,扬子龙腾动地风。
自古知兵非好战,而今仗剑镇枭雄。
紫烟隐约方程式,青史明标科技功。
”诗中描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成就()A.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B.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航天大国C.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D.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科技领域的浮夸现象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下列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③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④料型杂交水稻育成⑤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①②⑤④③D.②④①③⑤5.1966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化学组组长梯寒留斯访华,目睹中国同行在薄弱基础上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不禁感叹:“人们可以从教科书中知道怎么造原子弹,但绝不可能从教科书中学会人工合成胰岛素。
”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是()A.中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领先世界的成就B.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之后C.中国原子弹和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都属于创新D.中国科技基础薄弱但水平却领先世界6.1970年4月28日,阿尔及利亚《人民报》评论说:“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
2020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练)新人教版必修3
![2020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练)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8b59489655270722192ef7db.png)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基础达标】1.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由此可见,“两弹一星”的研制:①体现了中国科技进步②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③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④为维护中国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①②④正确。
改革开放后实行“科教兴国”战略,③时间不符合。
2.电影《钱学森》再现了钱学森冲破重重困难最终回国报效祖国,成为“两弹一星”之父的传奇经历。
下列有关钱学森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A.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仿制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B.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文化大革命”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2.【答案】B3.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
此卫星被命名为:A.“东方红” B.“神舟” C.“嫦娥”D.“银河”3.【答案】A【解析】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选择A项。
4.中国的农民说,吃饭靠“两平”(邓小平、袁隆平)。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分别作出了如下贡献:A.解放思想、杂交水稻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杂交水稻C.改革开放、勤俭节约D.“一国两制”、转基因技术4.【答案】B【解析】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民走向富裕之路。
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的实验成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故B项符合题意。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战略核潜艇、银河系列计算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等,并打入国际航天市场。
这些自主创新的巨大成就的重大意义有:①带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②彻底完善了中国的科技创新体制③使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5.【答案】B【能力提升】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练习第十八篇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练习第十八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b1a2f50029bd64783e2cbf.png)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知识点练习第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苏核垄断的事件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D、秦山核电站建立【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某同学在历史小论文中引用了如下材料:“1961年,苏联人发射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美国政府十分震惊,马上着手制定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
1969年,美国人发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陆月球的人。
”这篇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A、“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B、“论科技造福人类”C、“论科技与战争的关系”D、“论科技与冷战的关系”【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一次科技博览会上,大家首次看到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模型、杂交水稻“南优2号”。
请推测一下,这次博览会最早可能举行的时间是A、1980年B、1970年C、1990年D、1973年【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神舟十一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9日凌晨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
合体后,景海鹏和陈冬两名航天员将进驻天宫二号,开展为期30天的空间科学实验。
这说明( )A、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B、中国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已经遥遥领先C、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D、航天技术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最能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成就的是( )A、成功研制“两弹一星”B、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上天C、杂交水稻---“南优2号”培育成功D、“星火计划”和“211工程启动”【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许多重大成就。
下列科技成就中,在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是( )A、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C、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D、中国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成功发射【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新中国成立后,一些重大科技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小题专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小题专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701127a76e58fafab003c4.png)
第十九课小题专练1、《人民日报》曾刊发一则“喜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向从事核武器研制和试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科学工作者和一切有关人员,致以最热烈的祝贺……”。
该“喜报”是祝贺我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D.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2、“两弹一星”是指( )A.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B.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C.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D.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3、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 )A.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B. 实施“星火计划”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 秦山核电站建立4、“在‘文革’期间,对科技成果的重视丝毫不亚于‘文革’前,由于这些成果都被纳入领袖思想和‘文革’的胜利果实,所以,重视程度甚至还超过了‘文革’以前。
”“文革”期间取得的成果包括(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A.①②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③④5、20世纪60年代初期,党和政府既考虑到国家安全的需要,又着眼于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历史决策。
这一“历史决策”的重大成就是()A. 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成功B. “载人航天”获得重大成果C. 科教兴国战略的正式实施D. “南优2号”选育取得成功6、从地面迈向天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
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D.“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7、温家宝在国家科学奖励大会上提出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
下列各项科技成就中,最能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 )A.成功研制“两弹一星”B.杂交水稻一一“南优2号”培育成功C.“星火计划”和“211工程”启动D.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8、袁隆平先生最大的贡献不是培育了那些水稻,而是提供了培育水稻的方法和思路。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a8184896294dd88d0d26bb1.png)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2017·惠州期末]下列科技成果中,不属于“两弹一星”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A解析“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三号火箭是火箭,不属于“两弹一星”,故①错误,A项符合题意。
2.[2016·南平期末]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让美国感到“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
美国认为,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
材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A.得到了美国大力援助B.打破了美国单极世界C.实践了“科教兴国”战略D.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答案 D解析A项表述错误;美国单极世界到当代都没有结束,故B 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是在1995年,原子弹爆炸是在1964年,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可以得出,中国的影响力提升,故D项正确。
3.现代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三个里程碑不包括()答案 A解析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空时代,此后的神舟飞船系列发射成功和探月工程都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的发展,但原子弹不属于空间技术,故A项符合题意。
4.[2016·四川测试]2013年12月2日凌晨,“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奔月梦”。
下图中首次将中国人的“太空梦”变成现实的科技成就是()答案 B解析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成功升上太空,实现了中国载人飞天梦。
5.杂交水稻被国际上称为“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这是因为其()A.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B.有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C.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答案 C解析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并不局限于中国,而是要推向世界,其推广应用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所以被称为“发明”和“革命”。
高中历史第19课复习练习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历史第19课复习练习新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aca3d9129ec3d5bbfc0a747f.png)
第19课复习练习课堂演练一、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主要是为了()A.带动其他相关部门的发展B.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提国的国防能力D.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潮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党和政府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答案】C2.方寸烟标见证航天历史,下面三枚烟标见证了()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C.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D.中国“神舟”号飞船成功发射并返回【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依据图片中的“70”“卫星”等有效信息,可以判断出是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故选B。
【答案】B3.(2009·苏锡常镇模拟)下面是《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评选组委会给某位获奖者的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位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它褒奖的是()A.钱学森B.杨利伟C.邓小平D.袁隆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通过材料中的“远离饥饿”“稻菽千重浪”等有效信息,可以判断出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袁隆平。
【答案】D4.中国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在()A. 1964年B. 1965年C. 1973年D. 1983年【答案】B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64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而发的贺电指出:“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坦得知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时,感到非常痛心。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27a4a718b307e87101f696e7.png)
1.“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上述评论中的“他”是() A.钱学森B.邓小平C.华罗庚D.袁隆平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田畴”“农夫”“稻菽”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出题干材料评价的是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袁隆平。
答案:D2.1965年,某报刊发表评论:“它的实现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这是指()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B.人类基因的研究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成功D.南优2号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65年”“人工合成蛋白质”,由此判断“这”是指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答案:C3.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行的“号外”,头版新闻报道的引题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大成就,对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
该报道的主标题可能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C.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D.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解析: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爆炸,中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加强了国防建设,对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故A项正确;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与材料强调原子弹的意义不符,故B项错误;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4.1970年4月28日,阿尔及利亚《人民报》评论说:“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
”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就”()A.说明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B.正式成为人类宇航事业的伟大开端C.标志着我国开始跨入核国家行列D.使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练习第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随堂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练习第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随堂](https://img.taocdn.com/s3/m/5336773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a.png)
第七单元第19课一、选择题1.(2020·天津高二检测)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根本目的是(A)A.保障国家建设B.和平利用核能源C.打破美苏核垄断D.维护国家安全[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初因两极格局激烈对抗,为了保障国家建设,必须增强国防力量,故选A项。
“两弹一星”战略实施的目的就是打破美苏核垄断,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的安全,但这些并不是根本目的,排除C、D两项;和平利用核能源并不是这一时期的根本目的,B项排除。
2.(2020·广州高二期末)下图是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行的“号外”,头版新闻报道的引题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大成就,对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
该报道的主标题可能是(A)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C.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D.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解析]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中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加强了国防建设,是对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故A项正确;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与材料中强调原子弹的意义不符,故B项错误;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2020·潮州高二期末)下框内是新华社对我国某一项科学技术成果发表的评论。
根据评论内容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科学技术成果应该是(B)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C.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市场D.中国“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解析]材料强调“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可知,这一科学技术成果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正确;C项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故C项错误;D项出现在2003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2019-2020年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人教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九十九
![2019-2020年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人教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九十九](https://img.taocdn.com/s3/m/60bbc2b2700abb68a882fb0d.png)
2019-2020年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人教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九十九第1题【单选题】建国初期,一批科学家为国家和民族的崛起默默奉献,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开拓者。
其中的代表人物有( )①李四光②华罗庚③吴阶平④袁隆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A、AB、BC、CD、D【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970年4月.西方媒体评论说:“中国当之无愧地加入了空间俱乐部,……必须把这次成功看作是宣布能把洲际导弹发射到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公告。
”材料中的“这次成功”表明中国( )A、正式进入航天时代B、科技开始领先世界C、打破了西方核威胁D、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10年10月9日《中国经营报》发表题为“本周聚焦二‘嫦娥’奔月”的文章指出,“嫦娥二号”10月1日完美升空,对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A、“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B、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C、“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D、“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
“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
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A、适应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B、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C、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D、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著名史学家胡绳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那十年间也有不属于文革的成就。
科技方面的成就,外交方面的成就,这些都是大家看到的。
”下列哪些史实能论证这一观点?①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④中日邦交正常化⑤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⑥培育出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②③④⑥【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奖励大会上提出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B 项中“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是在 2003 年;D 项中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成是在 1965 年, 与图中对应时间段不符,排除。 答案 C
7.下表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五个时期,其中两个非常时期出现的原因是( )
时期
特点
状况
1950—1959 指数增长 每隔 1.6 年,科技成果翻
年
期
一番
1959—1962 非常时期 呈困难的饱和增长
D.研制出“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
解析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是在 1964 年,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在 1965 年,成功发
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是在 1970 年,“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是在 1983 年。所
以 C 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11.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
A.“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 D.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解析解答本题要紧扣“实现飞天梦想”“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神舟五号”载人航天 飞船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故选 C 项。 答案 C 5.1956 年,在《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工作结束时,周恩来总理特别提到了钱学森、钱三 强和钱伟长的贡献,称他们为“三钱”。“三钱”所做的与《规划》相关的重大科技成就是( ) A.原子弹、氢弹等尖端科技的研制 B.籼型杂交水稻 C.“银河-Ⅱ号”巨型计算机 D.人类基因组排序工程 解析 B 项是袁隆平的贡献,C、D 两项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据时间判断选 A 项。
1973 年,中国第一次卫星(长空 1 号卫星)发射失败。
1990 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 1 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 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1996 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 7A”)失败。 2003 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 1501—1840 年的科技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 1956—2003 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到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国际格局和国内经济体制 发生了什么变化?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1)趋势:中国逐渐失去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优势。(由领先世界转为日渐落伍)。原因: 农耕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难以对科技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使科技发展缺少新的推动力;明 清时代的君主专制及其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隔中外科技交 流;政府不重视发展科技;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 (2)独立自主研制;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走向国际市场;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3)由美苏“冷战”(两极对峙)到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出现;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国家政策、国际竞争、时代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等。
落后的主要原因,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8.“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
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上述评论中的“他”是( )
A.钱学森
B.邓小平
C.华罗庚
D.袁隆平
解析根据题目材料中的“田畴”“农夫”“稻菽”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出题目材料评价的是从事杂
发展、自主创新”战略演变的过程,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程。这说
明中国科技( )
A.是改革开放的重点
B.符合中国的实际国情 C.确立科技攻坚重点 D.受苏联模式影响较大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不同阶段的科技发展战略都是根据当时中国社会状况而制定的,符合中国的 实际国情。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科技落后,所以提出“向科学进军”;随着中国科技 水平的提高,提出了“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战略。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答案 A 6.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发展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①时期:中近程导弹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③时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 C.④时期:“东方红一号”发射、籼型杂交水稻问世 D.⑤时期: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成、超级计算机诞生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技的发展。A 项中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 1964
全国科学大会宣传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国科学大会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 (2)根据材料,简述邓小平的论断有何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1)“文化大革命”结束,百废待兴,亟须用科技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高 中国的综合国力。
(2)强调了科技的重要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引起了人们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重视,为科技 工作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观察右图,与该图标相关的计划主要致力于( ) A.发展高新技术 B.增强国防力量 C.解决温饱问题 D.加快农业开发 解析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根据世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中国提出了“863 计划”,主要是发展高新 技术。故 A 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A 6.某学习小组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世界之最”展览,下列科技成就最适合入选“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世界之最”板块的是( ) A.在罗布泊成功试爆原子弹 B.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C.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D.“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载人飞行 解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其他科技成就此前已有其他国家成功实现,所以 C 项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世界之最”这一 要求。 答案 C 7.1978 年 3 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四个现代化的 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他提出了“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请完成下列要求。
时 间
中国在世界科技中的 比例
401—1000 年 70%
1001—1500 58%
年
1501—1840 29%
年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1956 年,中国组建 0038 部队,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 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 1059 发射成功。 1970 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以科技体制的创新为先导。故选 B 项。
答案 B
10.2015 年 10 月,屠呦呦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她是“文化大
革命”时期默默耕耘并取得重大科学突破的众多科学工作者中的杰出代表。下列同属于这一时
期的成就还有( )
A.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B.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年
1963—1965 指数增长 每隔 1.4 年,科技成果翻
年
期
一番
1966—1975 非常时期 几乎呈零增长
年
指数增长 增长率基本与世界水平
1975 年以后
期
相近
“左”倾错误的发展 D.中苏关系恶化
解析前者“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后者“文化大革命”中存在的“左”倾错误,是导致科技发展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
学艺术
第 19 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 科技成就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1949 年 11 月,我国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最高学术领导机关和重点研究中心。1950 年 8 月,成立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两个全国性学术团体,并在全国建立相应的分支机构。我国 采取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 A.健全科研机关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促进教育发展 D.服务国家建设需要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建立和健全科研机构,目的是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 的需要。故选 D 项。 答案 D 2.“在他(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 航天,他是先行人……”在这一颁奖词中,“两弹”是指( ) A.原子弹、氢弹 B.核弹、导弹 C.氢弹、导弹 D.火箭弹、原子弹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作出了发展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 “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钱学森等科学家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了杰出贡献。故选 B 项。 答案 B 3.高二(五)班开展探究性学习时举办了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重大科技成果展”, 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两枚烟标,它们反映了(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D.中国“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解析由“‘70’烟标”和“‘卫星’烟标”的名称可判断,这是为了纪念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 答案 B 4.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单产一般比常规稻增产 20%左右,故而其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的影响不包括( ) A.它是一次技术上的革命 B.它是一次农业上的革命 C.解决了全球饥饿问题 D.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解析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故 C 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 C 5.
——据新华社电 (1)根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2)材料一、材料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 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参考答案(1)美国和苏联。两极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