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感性到理性的女性意识觉醒—《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的形象分析
从浪漫走向世俗的新型女性—《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的性格分析
鲜 明并且有 自己独立思想的女 性形 象, 像这部 小说 中的玛丽安。玛丽安是一个敢爱敢恨 , 敢于去追求 自己想要 的幸
福和爱情 . 而她 最终 又从 对 浪 漫 爱 情 的 崇 拜 中成 长为 一 个 世 俗 的 、 现 实的 女 性 , 也 就 是 玛 丽 安 从 浪 漫 走 向 了世俗 。 关键词 : 理 智与 情 感 ; 浪漫; 世 俗 中图分类 号 : I 1 0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4 ) 1 5 — 0 0 5 9 — 0 1
纠 结 中诞 生 。
漫有余 , 现实不足 , 憧憬着 爱情 , 但却被“ 爱情 ” 欺骗。 她面对爱情 控 制 不 了 自己的 情 绪 , 以至 于 越 陷 越 深 , 甚 至 是 差 点 丢 了 自 己的
性命 。
玛 丽 安 走 向世 俗 有 两 大原 因 。 第一 , 埃 莉 诺 隐忍 了 四个 月 才
人 的才干 , 还要 了解他是否具有浪漫 的情怀 , 这样的标准显然是 过 于天真 , 不切实 际的。玛丽安不会掩饰 自己的情感 , 也不会约 束 自己的行为 , 她敢爱敢恨 , 敢于表达 自己对一个男 性的好感 , 毫 不掩 饰 , 在 现代社会是很 常见 的 , 但 在那个时代确 实“ 个 性鲜 明” 的。 对于她喜欢 的威洛 比, 她热情似火 ; 对 于她不喜欢 的布兰 顿, 她则 十分冷漠 , 懒得正眼相 看。
2 0 1 5
文 艺生活 L I T ER A TUR E L I F E
世 界 文 艺
从 浪漫 走 向世 俗 的新 型 女 性
— —
《 理智 与情感》 中玛 丽安 的性格分 析
解 芳
《理性与情感的角逐:《理智与情感》中的女性形象》
理性与情感的角逐:《理智与情感》中的女性形象介绍《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汀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被广泛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女性主义视角展示了19世纪英国社会中女性们所经历的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通过分析小说中几位突出的女性形象,探讨理性与情感在她们生活中的互动和碰撞。
1. 埃莉诺·达许伍德(Elinor Dashwood)埃莉诺是本书的主要女主角之一,她被描述为一个理智、深思熟虑且负责任的人。
她以冷静和稳定的个性闻名,常常忍耐自己对于爱情和欲望的渴望。
然而,在面对姐妹玛丽安遭遇感情问题时,她也表现出了对危机和困扰的同情心。
2. 玛丽安·达许伍德(Marianne Dashwood)相比于姐姐埃莉诺,玛丽安更加情感丰富和冲动。
她宣扬着热烈的爱情观,对浪漫和激情充满了渴望。
然而,她也因为这种过度的情感而遭受挫折和苦难。
小说通过玛丽安的角色展示了理性思考和忍耐在面对挑战时的重要性。
3. 纳韦尔夫人(Mrs. Jennings)纳韦尔夫人是一个充满活力、善解人意的中年寡妇。
她以幽默和胸怀广阔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作为一个社交达人,纳韦尔夫人展示了女性在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与情感来影响周围的人。
4. 菲儿·菲灵(Fanny Ferrars)菲儿是埃莉诺的友好竞争者,同时也是小说中一位复杂、有权势、富有且未现身于故事中实际场景的女性形象。
菲儿通过她追求切里先生作为配偶并驱使他与埃莉诺疏远,揭示了社会地位与婚姻之间的关系。
5. 安·斯蒂尔(Anne Steele)安是一个善良但愚蠢、不修边幅的女性角色。
她以自私和缺乏考虑他人感受闻名,然而,她的形象突出了对情感和约束力平衡的无知和需求。
结论在《理智与情感》中,简·奥斯汀通过这些多样化的女性形象展示了理性和情感之间的冲突和平衡。
每个角色都代表着不同方面的女性经验和对社会期望的回应。
从浪漫走向世俗的新型女性——《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的性格分析
是 “ 蓬勃 向上难持 久 ,芬芳 喜人景难 留” ;听 闻其父死亡 的消息 ,他秘 密 回国 ,怒气 冲天地 急 于报仇 。事 实上 ,
报仇 只是他煽 动 民众 、引起暴 动 ,从 而推 翻国王夺得 王
【 关键词 】 《 理智 与情感》 ; 玛 丽安 ; 性格分析 【 中图分 类号】I 1 0 6 【 文献标识码 l A 【 文章编 号】1 0 0 9 . 6 1 6 7 ( 2 0 1 7 ) 0 7 — 0 0 3 2 . 0 2
爱卿总是能给朕带来喜讯。 ”对于第二件事的禀报,也
表现 他 在 主 动 担 心 主子 的 心 事 ( 私事 ) ,让 主 子 觉 得 有 入替 己 忧 ,实 乃 非 心 腹 不 所 为 也 。 为 了进 一 步 取 得 国 王 的信任 ,他不惜 以 自己的人头作担保 ,且说 :“ 假若这 次 未必如 此 ,把这 东西 ( 指 自己的头和肩 )从这里 拿走 。 ” 玻罗 涅斯 空话 连篇 ,大 言不惭 ,其 宠 臣形象 毕露 无疑 。 怛是 ,国王就喜欢他 1
王 上 ” , 迫不 及 待 的 语 气 让 人 觉 得 他 在着 急, 着 急 主 子的
事 ,而 “ 欢 天 喜地 ”这词 一 用 走 向世俗的 新型女性
—— 《 理智 与情感 》中玛丽安的性格分 新
《理智与情感》中埃琳娜和玛丽安的人物分析
《理智与情感》中埃琳娜和玛丽安的人物分析[摘要]在5理智与情感6中,理智的埃丽诺和感性的玛丽安是两个性格差异极大的姐妹,他们对这部作品中三位男主人公截然不同的态度,体现了姐妹两人理智与情感的对立,但当妹妹玛丽安为自己的感性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之后,她的态度由感性逐渐转化为理性。
[关键词]理智与情感;女性意识;奥斯丁一、前言简·奥斯丁(1775-1817)是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著名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家之一,她对女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简·奥斯丁将目光投射在青春、婚姻、家庭等女性关心的问题上,她的一生虽然只完成了六部小说,但有人认为,她在英国文学史上与莎士比亚一样有着重要的地位,誉称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她创作的第一部小说5傲慢与偏见6 1813年问世,它标志妇女文学时期的到来。
接着简·奥斯丁进行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5理智与情感6的写作,而后相继完成了5曼斯菲尔德庄园6(1814)5爱玛6(1816)5诺桑觉寺6(1818)和5劝导6(1818)。
在奥斯丁所处的时代,男尊女卑的状况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均有体现。
弗基尼亚·沃尔夫认为,在19世纪的早期,女性小说主要是自传,导致她们写作的动机之一,就是渴望揭示她们自己所遭遇的痛苦,为她们自己辩护,奥斯丁就是这样一位用小说来表达关于女性问题的一位作家,无论是5傲慢与偏见6还是5理智与情感6,都以英国当时的乡间体面人家的婚姻大事为题材,她最关心的往往是体面人家有没有丰厚陪嫁的淑女的婚事。
感性是生而俱有,不带修饰的,野性而原始的,理性是在社会道德,公共秩序,文化教育的熏陶中慢慢形成的。
人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应该理性成分越多,而感性的时候越少。
在简·奥斯丁的5理智与情感6中,埃丽诺代表理性、冷静和理智,是一位有见识、明事理、遇事冷静并懂得克制情感的理想女性,而玛丽安代表了任性冲动、不谨慎、毫无节制地追求罗曼蒂克生活的女性。
破解《理智与情感》中的女性角色的发展
破解《理智与情感》中的女性角色的发展引言《理智与情感》是18世纪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经典小说,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描绘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困境为主题,通过塑造不同类型的女性角色,探讨了爱情、婚姻和社会约束等话题。
本文将深入分析《理智与情感》中的女性角色发展,并透露其中隐含的深层意义。
1. 埃莲娜 - 刻板印象之外埃莲娜(Elinor)是故事中一个充满理智和冷静思考的女性角色。
尽管她被整个故事刻画得相对平淡无奇,但她在面对爱情与责任时展现出了坚强和果断的一面。
通过埃莲娜,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试图挑战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表达了女性也有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的能力。
2. 玛丽安 - 爱情盲目与成长相比埃莲娜,玛丽安(Marianne)是一个更加感性和冲动的女性角色。
她对爱情充满热情,并常常为此陷入困境。
然而,在经历了挫折和受伤后,玛丽安逐渐明白了爱情需要与现实相结合,也学会了从失败中成长。
通过描写玛丽安的发展过程,作者深刻地揭示了女性在追求爱情道路上必须面对并克服的困难。
3. 芬妮 - 反抗社会压力芬妮(Fanny)这个角色在故事中可能被忽视,但她却承载着强大的意义。
作为一个贫苦的姨娘,芬妮饱受家庭虐待和社会歧视之苦。
然而,尽管她身处逆境中,芬妮仍保持着自己内心的正直和坚定。
她的坚守和勇气呼应着女性们在当时社会中反抗专制与压迫的呼声。
4. 女性自主与生存通过三位女主角的塑造,《理智与情感》探讨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自主性和生存策略。
奥斯汀用她精湛的笔触,描绘了不同类型女性角色面对困境时的不同选择和决策。
通过这些角色,读者可以看到女性在那个时代尽管受到限制,但仍然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追求幸福和独立。
结论《理智与情感》中的女性角色展示了优秀文学作品中多样而丰富的形象塑造。
每一位女主角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和成长轨迹,向读者展示了女性在爱情、婚姻和社会压力下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理智与情感》中的女性角色塑造:探讨女性形象演变
理智与情感中的女性角色塑造:探讨女性形象演变概述《理智与情感》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在1811年出版的一部经典小说,通过对女性角色的刻画,展现了社会对女性地位和心理状况的观察和揭示。
本文将深入探讨该小说中女性角色的塑造以及这些角色随着故事发展而经历的演变。
1. 女性主角埃琳诺·达什伍德- 素质描述:聪明、坚毅、理智- 刻画特点:她是个理智而独立的女性,善于分析问题和自我约束,形象鲜明。
- 角色演变:开始时受到丧父之痛影响而略带沉重,但随着故事发展,埃琳诺逐渐学会了释放自己的感情,并最终找到幸福。
2. 女性次要角色玛丽安·达什伍德- 素质描述:感性、浪漫、深情- 刻画特点:她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女性,容易被外界的影响所迷惑,常常为爱而忘记自己。
- 角色演变:玛丽安在经历一系列感情挫折后逐渐成熟起来,学会了更加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感情。
3. 其他女性角色- 盖尔太太:虚荣、势力、世故- 费拉斯太太:善良、懦弱、从众- 埃尔南娜·斯蒂尔: 坚韧、机智、理性4. 形象演变的原因- 社会时代背景:《理智与情感》在19世纪初期的英国社会取材,女性地位相对低下。
- 故事情节发展:随着故事的推进,女性角色逐渐面对人生困境并从中成长。
- 作者观念变迁:简·奥斯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地位和心理状态认识上的变化。
5. 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鼓励女性自我思考和独立人格发展。
- 提倡合作与共谋,以实现女性的社会地位提升。
- 呼吁社会对女性情感和思想的关注和尊重。
总结:《理智与情感》中的女性角色塑造了丰富多样、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形象,并通过她们的成长演变反映出当时英国社会对于女性地位和意识观念上的转变。
这些角色不仅在小说中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更给现实社会带来了启示,呼唤人们对女性心理和地位的关注与尊重。
《理智与情感》中的女性角色分析
理智与情感中的女性角色分析引言《理智与情感》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一部著名小说。
这部小说以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交礼仪为背景,描绘了贵族社会中女性的生活和爱情。
本文将对其中几位女性角色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她们在小说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1. 艾琳娜·达什伍德艾琳娜·达什伍德是主人公欧洛拉的姐姐,也是女主角玛丽安的闺蜜。
她是一个极富理智和聪明才智的女性。
虽然她面临着家庭经济困难,但她始终保持冷静和理智,并且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着敏锐的观察力。
艾琳娜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在关键时刻帮助玛丽安重新审视她对男性感情的误解。
2. 玛丽安·达什伍德玛丽安·达什伍德是另一位主要女性角色,她是艾琳娜的好友,也是小说中的爱情戏份较多的角色之一。
玛丽安是一个浪漫而感性的女性,在爱情面前常常显得易受伤害。
她对约翰·威尔比和威拉比斯两个男性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最终通过痛苦的经历认识到了理智在选择伴侣方面的重要性。
3. 欧洛拉·达什伍德欧洛拉·达什伍德是玛丽安和艾琳娜的妹妹,她是一个活泼可爱、善良无邪的女孩。
欧洛拉尽管没有姐姐们那样聪明才智,但她通过自己纯真的感受与自然直觉,不受社会偏见影响地选出了一个真正懂得欣赏和珍惜她的男士。
结论《理智与情感》中展示了不同类型女性角色在恋爱中所起到的作用和经历的成长过程。
艾琳娜以她极富理智和聪明才智为其他角色提供了非凡的指引,玛丽安通过痛苦的经历认识到了理智在选择伴侣方面的重要性,而欧洛拉则以她纯真和善良无邪的性格展现出恋爱中最真实、自由和幸福的一面。
这些女性角色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对爱情的追求,在小说中起到了丰富多彩的作用。
以上是我根据《理智与情感》中女性角色进行分析编写的内容编写。
希望能够满足您对于文档内容具体和详细的要求。
理智与情感读书心得
理智与情感读书心得《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汀的一部经典小说,通过主人公玛丽安和伊丽莎白姐妹的故事,探讨了理智和情感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在阅读这部小说时,我深受启发,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小说中的玛丽安和伊丽莎白代表了理智和情感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玛丽安是一个理智的女性,她总是以理性和冷静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而伊丽莎白则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女性,她常常被自己的感情所左右。
通过她们的故事,我意识到理智和情感在人生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理智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而情感则让我们更加真实地感受生活的美好。
其次,小说中的情感和理智也在爱情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玛丽安因为对爱情的理智态度,最终得到了真正的幸福;而伊丽莎白则因为被感情所蒙蔽,陷入了一段不幸的婚姻。
通过她们的经历,我明白了理智和情感在爱情中的重要性。
爱情需要理智的选择,但也需要真挚的情感。
最后,通过阅读《理智与情感》,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不足之处。
有时候,我可能会被情感所左右,而忽略了理智的声音;有时候,我又可能过于理性,而忽略了内心真实的情感。
因此,我希望自己能够在理智和情感之间取得平衡,以更加全面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总的来说,《理智与情感》这部小说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通过玛丽安和伊丽莎白的故事,我明白了理智和情感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
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能够更加理智地面对问题,同时也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生活中的情感。
这样,我相信我会过得更加充实和幸福。
《理智与情感》的女性角色与自我价值的探讨
理智与情感:女性角色与自我价值的探讨引言在文学、电影和戏剧中,我们常常见到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
《理智与情感》是一部经典的小说,由简·奥斯汀创作而成。
本文将围绕着这本小说展开讨论,探讨女性角色在《理智与情感》中关于理智和情感之间的冲突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认知。
女性角色的特点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理智与情感》中几个重要的女性角色。
埃莉诺和玛丽安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姐妹妹妹,他们分别代表了理智和情感这两个极端。
埃莉诺注重理智思考,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而玛丽安则是一个非常感性并容易受伤害的人。
理智与情感之间冲突在小说中,埃莉诺和玛丽安面临了很多挑战和困难。
无论是失去家庭财产还是陷入爱情纠纷,她们都需要在理智和情感之间做出抉择。
埃莉诺往往通过理性的思考来解决问题,她更加重视现实与稳定的关系;而玛丽安则更倾向于用情感来指导自己的决策,她更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
自我价值与女性角色在《理智与情感》中,女性角色对自我的认知有着深刻而复杂的思考。
埃莉诺有着坚定的信念,在逆境中保持着自尊与独立;而玛丽安则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挫折和成长才能意识到自己的真正价值。
这些女性角色在不同的环境中努力追求自我的认可和价值,并通过经历和成长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结论《理智与情感》通过对女性角色在理智与情感之间选择和认知上探讨,展示了女性面对困难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这部作品揭示了女性在社会、家庭和个人生活中如何平衡理智与情感,并以不同方式寻求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和满足。
通过分析这些女性角色的经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到女性在社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为她们的自我价值提供启示。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对《理智与情感》中女性角色与自我价值的探讨有所了解,并引发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从精神分析法解析《理智与情感》中的玛丽安
从精神分析法解析《理智与情感》中的玛丽安摘要:《理智与情感》讲述了一对出生于18世纪英国乡绅家庭的姐妹的择偶风波。
作为女性主义的经典作品之一,该作品一直以来存在多种丰富深刻的视角解读。
作品中妹妹玛丽安从出场时的16岁到结尾19岁,三年间经历了人格塑造过程。
借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人格结构理论,解读妹妹玛丽安心理结构变化,从而得出玛丽安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本我、自我、超我的矛盾渐渐化解,达到相对和谐的状态。
关键词:理智与情感精神分析法玛丽安《理智与情感》是英国作家简·奥斯丁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她的作品大都“放在单身而年轻的女性身上,侧重反映女士在维护传统道德与良好习俗中的作用”[1]。
《理智与情感》以两姐妹埃莉诺和玛丽安为主要人物,讲述了两姐妹的择偶经历,故事内容层层递进,揭示了小说的主题“理智与情感”,并且再现了英国19世纪上流社会女性的婚姻状况。
检索中国知网发现,关于《理智与情感》的论文共有144篇,大多数研究学者从语言风格、女权主义、婚姻观、叙事角度、以及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来分析该小说[2][3]。
妹妹玛丽安在小说中作为姐姐的对立体,在人物塑造、故事发展情节方面的作用和姐姐埃莉诺同样重要,但是知网数据显示,以妹妹为题的研究只有一篇[4]。
文章将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为理论基础,探寻玛丽安的精神世界。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1856—1939)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给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理论主要涵盖、梦的理论、无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无意识升华说、俄狄浦斯情结等。
本文将采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的人格结构学说来解读妹妹玛丽安在小说中的人格变化[5]。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亦即“三部人格结构”。
该理论认为,人的精神体系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个层次构成。
“本我”处于最底层,是一个人自出生就被赋予的各种本能的总和。
玛丽安在《理智与情感》中性格的分析
简·奥斯丁被称为最伟大的作者之一,她一生共完成了六部小说的创作。
她的作品按照出版顺序分别为《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劝导》。
玛丽安便是其中《理智与情感》中性格特点极其鲜明和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人物,本文将对玛丽安在《理智与情感》中的性格进行分析。
《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丁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她的成名之作,书中的几个人物十分具有代表性,玛丽安就是这些人物中的一个。
她不同于其他同一时间段的作者描写的其他相似的人物形象,在书中那个人人学会伪装的时代里,玛丽安是唯一一个站出来反抗伪善的人,这让读者感到震撼,同时该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将对玛丽安在《理智与情感》当中的性格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简・奥斯丁创作的特点简・奥斯丁的创作习惯是异于常人的,她不像其他作者一样能够在脑海中进行无限的想象,然后构成一个极其恢弘的世界,随后记录下来并进行日后的创作。
据调查表明,她的作品始终锁定描写英国中资产阶级的打牌、喝茶、唱歌、跳舞、参加舞会以及婚姻嫁娶等,而且她曾经说过,她只适合描写脑海中的“两三户人家”,也曾经打趣说自己的作品其实就是牙上的雕刻”,而正是这种象牙式的雕刻,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也正是这种象牙式的雕刻,使得她的这种小众作品出奇得受欢迎,最终达到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而这都要归功于她的“象牙式的描写”在小说的不断创作中,简・奥斯丁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爱情观以及婚姻爱情观,在她的作品中,她所强调的是故事当中的女主人公如何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好丈夫,然后优雅地过完一生。
而其中就会夹杂许多相关问题,如金钱、门第和感情等。
简·奥斯丁通过对几户人家生活中的琐事异常细致的描写,能玛丽安在《理智与情感》中性格的分析张黎娜。
理智与情感读书心得
理智与情感读书心得
《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汀的经典之作,这本小说讲述了两
个姐妹的故事,一个理智,一个情感。
通过她们的经历,作者深刻
地揭示了理智和情感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
小说中的理智姐姐艾琳和情感
姐姐玛丽安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艾琳理智、成熟,她懂得
控制自己的情感,并且善于分析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
而玛丽安
则是一个充满情感、感性的人,她往往被自己的情感所左右,无法
理智地看待问题。
通过这两个姐妹的对比,我明白了理智和情感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理智可以让我们冷静地分析问题,做出正确的选择,避免冲动
和错误的决定。
而情感则让我们更加有人情味,更加懂得关心他人,体验生活的美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理智和情感的平衡。
过度理智会让
我们变得冷漠和无情,而过度情感则可能让我们失去理智,做出错
误的决定。
因此,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如何在理智和情
感之间取得平衡,才能过上更加充实、快乐的生活。
总的来说,《理智与情感》这本书让我对理智和情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它提醒了我在生活中要保持理智,同时也要珍惜自己的情感,才能过上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经典的爱情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生态度的启示录。
理智与情感剧情分析
理智与情感剧情分析故事主要是环绕两个女主角的遭遇,达什伍德(Dashwood)一家的两姊妹,爱莲娜(Elinor)、玛丽安(Marianne)性子截然不同,大姐爱莲娜性格平稳,理性,稳重而不善于表达感情,恰恰代表了“理性”;反观排行第二的玛丽安,却浪漫热情而冲动,热爱诗词音乐,象征“感性”。
话说达什伍德太太跟她的三个女儿——爱莲娜、玛丽安和玛格丽特一直倚靠达什伍德先生的财产过活,然而,当达什伍德先生过身后,四人顿失经济支柱。
由于她们的家诺兰(Norland)必须由他们的同父异母的兄长,约翰·达什伍德(John Dashwood)承继,所以她们一家都要被扫地出门。
约翰虽受父亲所托照顾后母和妹妹们,但最后仍因他自私刻薄的妻子芬妮(Fanny Dashwood)劝说而打消念头。
结果四人在自己家里反而不受欢迎,被迫出外寻找新居所。
大约在这时候,诺兰来了一位拜访者,就是芬妮的兄弟,爱德华·费华士(Edward Ferrars),一个安静和善而有风度的绅士,很快便博得长女爱莲娜的爱慕,然而,正当他们日夜滋长感情之际,母亲和三姊妹却不得不搬走了。
况且费华士太太希望爱德华可娶一个有财有势的小姐,所以爱莲娜也不敢奢望什么。
达什伍德太太在远房表亲约翰·米德顿爵士(Sir John Middleton)的巴顿小屋找到了新的居所,搬家后,三姊妹忙于适应生活和结识朋友。
在这群人中,有一位绅士最为出众,那就是勃顿上校(Colonel Brandon),一位年约三十五的男士,富有而沈稳博学,是米德顿爵士的老朋友。
他显得对二女儿玛丽安相当感兴趣,于是某些多管闲事之人,例如:米德顿爵士的岳母詹宁斯太太(Mrs. Jennings),便开始胡乱猜测起来(玛丽安自然很不高兴),只是二人年龄差距大,玛丽安又认为年纪像勃顿上校般大的人根本不会有爱情,所以不大愿意接受他。
相反在这时,玛丽安有次在外跌伤了脚,并被一位名为韦勒比(Mr. Willoughby,又译威诺贝)的先生救回。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简奥斯丁的理智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简奥斯丁的理智
《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它描绘了两姐妹厄丽诺和玛丽安的生活故事,展现了理智和情感之间的冲突与妥协。
在小说中,厄丽诺代表了理智,她冷静、
理性地面对问题,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感情,而玛丽安则代表了情感,她热情、感性,
容易被情感左右。
通过这对姐妹的对比,简·奥斯汀展示了理智和情感之间的平衡之道。
厄丽诺学会了在情感和理智之间找到平衡,她在处理感情问题时能够冷静客观地思考,而不是被情感
冲动所左右。
相比之下,玛丽安在一开始过于放纵自己的感情,最终才意识到理智和
情感的平衡是多么重要。
通过阅读《理智与情感》,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理智与情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平衡
二者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需要在理智和情感之间找到平衡,不被情感左右,但也不能完全否定情感的存在。
这部小说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
在处理问题时需要保持理性思考,同时也要珍惜和尊重自己的感情。
《理智与情感》中的女性角色形象探究
理智与情感中的女性角色形象探究引言《理智与情感》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小说之一,描绘了19世纪英国社会中女性在婚姻、家庭和社交方面的挣扎与追求。
本文将就该小说中的女性角色进行探究,分析她们的个性特点、行为表现以及如何体现出不同的理智与情感的影响。
女性角色分析1. 伊莱诺尔·达什伍德(Elinor Dashwood)伊莱诺尔是理智与情感中最具实际和深思熟虑的女性角色之一。
她倾向于用理性来处理问题,并始终保持冷静和理智。
尽管她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情感,但她总能够合理地隐藏起来,通过自我控制来避免过度表达。
2. 玛丽安·达什伍德(Marianne Dashwood)相比于伊莱诺尔,玛丽安是一个十分感性和冲动的人。
她倾向于完全投入到自己的情感当中,并很少控制自己的情绪。
玛丽安追求浪漫和激情,她的感受力极强,很容易为爱所动,但也经常因此陷入困境。
3. 芬妮·普莱斯(Fanny Price)芬妮是一个相对较被动和退缩的女性角色。
她在《理智与情感》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因为她是一个穷亲戚被寄养在别人家里。
尽管如此,芬妮展示了内心坚韧和深思熟虑的品质,并在逆境中保持理智与情感的平衡。
4. 凯瑟琳·蒙罗夫人(Mrs. Catherine Ferrars)作为伊莱诺尔和玛丽安的继母,凯瑟琳是一个具有强烈实用主义倾向的女性。
她注重家族荣誉、社会地位和金钱,在处理问题时会优先考虑现实利益。
尽管她经常以冷酷和无情被描述,但她也体现出一定程度上的理智思考。
影响因素分析1. 社会观念和期望19世纪的英国社会对女性施加了很大的压力,有着明确而狭隘的社会角色期望。
这种社会观念强化了女性在理智与情感之间做出抉择的复杂性。
2. 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女性角色在小说中展示了家庭与教育对个人发展的重要影响。
伊莱诺尔和玛丽安分别受到了母亲和姐姐不同程度上的理智和情感教育,这直接塑造了她们在处理问题时的态度。
《理智与情感》中的理性与感性之战
理智与情感:理性与感性之战引言《理智与情感》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该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伊丽莎白·班内特和达西先生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理性与感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本文将重点探讨《理智与情感》中主要人物在面对爱情时理性和感性的较量,以及这种较量所带来的人物成长和故事发展。
1. 理性:意志力、冷静思考和明智判断在《理智与情感》中,伊丽莎白·班内特是一个富有理性的女性角色。
她凭借自己坚定的意志力和冷静思考能力,在面对各种困境时能够保持清醒和明智的判断。
例如,在姻亲诋毁达西先生的时候,伊丽莎白不被流言所动,而是通过自己观察和推理找出真相,不轻易相信别人的话。
另一个具有强大理性思维能力的角色是埃利奥特夫人,她一直以来都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并懂得控制自己的情感。
她在处理家庭问题时经常能够冷静地分析,做出明智的决策。
2. 感性:情感的力量和内心触动与理性相对立的是感性,它代表了人类情感和内心情绪的表达。
在小说中,伊丽莎白·班内特和玛丽安·班内特是两个充满情感的角色。
她们都对爱情抱有强烈渴望,并愿意为了自己心中真挚的感情而做出妥协甚至牺牲。
玛丽安·班内特一直沉浸在对维勒斯先生的爱恋中,完全被自己的感性所驱使。
她相信只有通过深深地投入到爱情中才能获得幸福。
而伊丽莎白也曾经被自己对达西先生产生的厌恶所影响,无法接受他因贫穷而拒绝和解。
3. 较量与平衡:成长和故事发展在《理智与情感》中,理性与感性之间的较量是不可避免的。
通过这种较量,人物们能够更好地成长并迈向自我认知和理解。
伊丽莎白·班内特最终意识到了自己对达西先生的误解,并逐渐明白到只有理智和感性平衡相融,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
玛丽安·班内特也从痛苦的爱情中学会了淡然和宽容。
在故事发展过程中,理性和感性之间的较量也推动了剧情的推进。
通过主人公们一次次的挣扎、妥协和成长,故事得以继续发展并最终走向圆满结局。
理智与情感的纠葛:《理智与情感》中的女性形象
理智与情感的纠葛:《理智与情感》中的女性形象引言《理智与情感》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女主人公艾琳和妹妹玛丽安在爱情、婚姻以及社会阶层压力下所遭遇的困境。
本文将重点探讨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展现出其对于理智和情感之间的纠葛。
1. 艾琳 - 理性的代表艾琳·达什伍德是小说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她被刻画成一个理性、聪明并富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女性。
她在爱情和婚姻问题上不受浮华外表和社会地位的束缚,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
通过对艾琳在小说中的言行描写,可以看出她具有冷静、深思熟虑以及清晰逻辑思维等特点。
她在处理自己与爱德华·费拉斯(Edward Ferrars)之间复杂关系时做出了明智而理性的决定,并最终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2. 玛丽安 - 情感的代表相比艾琳的理性,玛丽安·达什伍德则是一个充满情感和热情的女性形象。
她对爱情充满了渴望和激情,容易被外貌和浪漫吸引,但却对社会地位忽视不计。
尽管玛丽安经历了失恋、心碎和痛苦的阶段,但她依然坚持追寻真爱,并逐渐通过艾琳的启示,在最终与威尔比·康伯(Colonel Brandon)走到一起时找到了内心的平衡与幸福。
3. 对立与融合《理智与情感》中展现出艾琳和玛丽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它们代表着理智和情感这两种力量。
小说通过描绘这些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诠释了生活中复杂而常见的纠葛。
虽然艾琳和玛丽安在表面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小说也展现出她们之间相辅相成、互相学习的一面。
艾琳通过玛丽安的情感体验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而玛丽安也在与艾琳交流中吸取了一些理性思维。
结论《理智与情感》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既具有个体特质,又以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广大女性群体。
通过探讨和对比艾琳和玛丽安这两个角色,可以看到其对于追求爱情与家庭幸福之间纷繁复杂现实问题的不同态度和处理方式。
无论是理智还是情感,在现实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在小说《理智与情感》中,这两种力量被精细地再现,并以两位女性角色为代表展示出了深刻而真实的人性之美。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被誉为经典的爱情小说。
小说以19世纪英国上流社会为背景,讲述了两个姐妹厄玛和玛丽安在爱情和婚姻中所经历的种种挫折和磨难。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通过对理智与情感的对比和冲突,作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引发了读者对生活和爱情的深刻思考。
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着两个姐妹展开。
厄玛是一个理智、冷静的女性,她对爱情持保守态度,注重理性和稳重。
而玛丽安则是一个热情、感性的女性,她对爱情充满憧憬和幻想,容易被感情左右。
在小说中,两个姐妹在爱情和婚姻中都经历了种种挫折和磨难,但她们的态度和选择却截然不同。
厄玛在面对感情问题时,总是能够冷静地分析和思考,从而做出理智的决定;而玛丽安则常常被感情左右,陷入痛苦和迷茫之中。
通过对比两个姐妹的故事,作者向读者展现了理智与情感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引发了对人性和爱情的深刻思考。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每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特点。
厄玛是一个聪明、理智的女性,她在面对爱情和婚姻问题时,总是能够冷静地分析和思考,从而做出理智的选择。
她对待感情问题的态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玛丽安则是一个热情、感性的女性,她在面对爱情问题时,常常被感情左右,陷入痛苦和迷茫之中。
她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姐妹俩之外,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和特点,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故事中的爱情纠葛、家庭矛盾、人际关系等问题,都让人感到心痛和心酸。
作者通过这些情节,展现了人生的复杂和深刻,引发了读者对生活和爱情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理智与情感的对比和冲突,作者向读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引发了对生活和爱情的深刻思考。
《理智与情感》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温情的小说,它不仅展现了19世纪英国上流社会的风貌,也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
通过对理智与情感的对比和冲突,作者向读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引发了对生活和爱情的深刻思考。
_理智与情感_中玛丽安的性格分析_丁宁
丁宁引言简·奥斯丁这位英国著名的女性文学作家,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的情感创作了一部部影响深刻的文学作品。
在文学界的影响力足以让她和文学大师莎士比亚相媲美。
可见她在英国文学界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她以她独特的情感经历塑造出一个个性格特点突出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描绘的现实生活状态与她的生活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可谓是艺术作品都来源于生活,看似平淡的生活确是文学创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让我们一起与作者再次品读小说的人物形象吧。
《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是情感的代表人物,相反埃莉诺是理智的代表人物。
一从简·奥斯丁眼中看小说人物1作者简介简·奥斯丁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著名的女性文学作家,她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她甚至可以和著名的文学大师威廉·莎士比亚相媲美,可见她对文学的影响力。
她的作品大多以女性为主题,她以独特而细腻的情感塑造出一个个真实的小说人物形象,对女性问题的解决和女性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的一生都在为女性的发展做着贡献。
由于她生活在农村乡镇,所以生活也是比较悠闲自得,所创作的文学著作也是围绕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农村中产阶级的打牌、舞会、聊天等悠闲的生活状态,由此展开的文学创作,《情感与理智》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创作出来的。
2创作背景《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丁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文学作品,对于研究这位伟大的女作家也是一个重要的依据。
作者塑造了许多性格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例如,小说的女主人公埃莉诺,与之性格相反的就是玛丽安。
看似性格迥异,实际上都是简·奥斯丁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小说中的玛丽安是个勇敢的女性,她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
她敢爱敢恨,努力追逐自己所向往的生活,作者将她塑造为一个新时代的女性形象。
玛丽安也从最开始的对浪漫爱情的崇拜渐渐地变为一个心甘情愿为了自己家庭付出的女人。
作者笔下的玛丽安、埃莉诺、威洛比等人物形象都是当时社会的产物,他们的身上都具有当时的时代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2 肯尼迪演讲的语音衔接分析3 中美商务交往中的语用失误分析4 《简•爱》的女性主义解读5 浅析中西方综艺节目中体现的文化差异6 小说的织体--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线索和叙事艺术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8 商标翻译技巧9 不同英汉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及其翻译10 广告中的熟语模因探析11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12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13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14 浅析电视口译的特点及其译文质量评价15 中美文化中面子理论的对比分析16 分析《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17 论商务名片英译——以功能对等为指导18 差异、对立与和谐——浅析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19 从王尔德的童话看其悲观主义爱情观20 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21 《麦田中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异化22 女性主义翻译视角下《紫色》汉译本对比研究23 How to Arouse the Student s’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24 从跨文化的角度研究中英幽默25 D.H.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恋母情结分析26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探究数字化时代下的微电影营销27 《蝇王》中神话元素的象征意义28 《红字》中替罪羊形象的分析29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女权主义30 英语广播新闻与报纸新闻的文体比较31 析《虹》中的象征意义32 浅析哈代的悲观主义哲学对徐志摩诗歌创作之影响33 On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34 英汉植物词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35 文化视角下的英汉委婉语翻译探讨36 浅谈《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的婚姻观37 如何设计中学英语课堂中的提问38 《祝福》两个英译本翻译中文化缺失现象的对比研究39 论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40 从《西游记》中的童话语言特色看其宗教色彩41 孔子与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42 从传播美学分析国内畅销知名化妆品广告中的译文43 从人格特质理论探析简爱的个人特质44 <<格列佛游记>>写作风格分析-杰出的寓言讽喻体小说45 英汉广告语篇中语法衔接手段对比研究46 浅谈《红楼梦》诗词的文化意象翻译47 中英道歉语及应答差异48 《看不见的人》中的“暗与明”意象探究49 Movie Lines Imita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50 存在主义视角下浅析《太阳照常升起》中杰克和布莱特的爱情51 口译者心理环境的适应研究52 中医英译的现实情况研究53 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54 关联理论在《老友记》幽默言语翻译中的运用55 An Analysis of the Gothic Horrors in A Rose for Emily56 走出迷茫,寻回丢失的信念——富兰克林给毕业者的条忠告57 《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分析58 至美的追求—美学视角下泰戈尔的《吉檀迦利》59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语言差异60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Major Characters in Moby Dick61 对《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性格转变的分析62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英汉数字翻译63 解析威廉布莱克《老虎》中的修辞运用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64 译者主体性对翻译风格的影响分析65 An Analysis of Fagin in Oliver Twist66 《福尔摩斯历险》所折射的英国侦探小说的要素67 英语姓名的文化内涵68 关联理论视角下莫言《红高粱家族》中的隐喻翻译分析69 The Influence of Bob Dylan and His Works on American Social Movements70 对《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心理分析71 解读《哈利•波特》中纳西莎•马尔福的形象72 解析《宠儿》的象征意义73 从《没有国家的人》看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对人性的呼唤74 中美时间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75 英语政治新闻中委婉语的形式及语用功能研究76 A Study of English Classroom Scene Sett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77 约翰•多恩诗中女性歧视现象分析78 《老人与海》中的存在主义分析79 唯美主义与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80 解析《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精神之旅81 文化差异视域下英语报刊硬新闻的翻译82 初中学生听力理解障碍简析及应对策略83 比较《基督山伯爵》和《连城诀》复仇的异同84 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85 英语习语学习策略的探究86 曹禺与尤金奥尼尔作品中的悲剧观比较87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Prisons in A Tale of Two Cities88 On the Translating Strategi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Seen from the Translation ofE.B.White’s Charlotte’s Web89 浅析星巴克现象中的独特文化90 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叙事技巧分析91 论翻译的艺术92 从关联理论看科技英语的翻译93 中英礼仪文化禁忌比较与跨文化交际94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95 科技英语新词的翻译研究96 女性意识在《红字》中的表现97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98 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下的英语教学99 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 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100 不温不火,绵里藏针——分析《格列夫游记》的讽刺意义101 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方法102 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分析103 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叙事技巧分析104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105 英语课堂中的教师提问策略106 An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The Awakening107 A Study of C-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Mater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e108 从文学伦理阐释《榆树下的欲望》母杀子的悲剧109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电影片名的翻译110111 论个人主义对美国英雄电影的影响112 论《好人难寻》中的哥特特征11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14 目的论与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115 汉语无主句英译方法探析116 美国犹太文化与传统犹太文化的冲突——浅析《再见吧,哥伦布》117 《女勇士》中的华裔女性形象浅析118 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研究119 《野性的呼唤》的自然主义解读120 论亨利•詹姆斯《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的婚姻悲剧121 异化的美国梦:小说《教父》的主题解读122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123 英语高尔夫新闻中隐喻的认知分析124 从违反合作原则研究《生活大爆炸》125 中美文化差异对其商务谈判的影响126 论奥康纳短篇小说的创作特色127 从《功夫熊猫》中试析中美文化的碰撞与融合128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Oxymoron in Advertising129 从文化角度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30 法律术语的模糊性及其翻译131 《名利场》中蓓基人物形象分析132 从新闻用语特点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133 用隐喻理论分析英汉商标的语言特色134 《尤利西斯》的象征艺术135 文化负载词的交际翻译论——以《吾国与吾民》为例136 论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的应用137 英文歌曲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方面的作用138 西方电影片名翻译的功能目的论分析139 弗兰肯斯坦中怪人命运研究140 浅谈中国菜肴的英译141 《善良的乡下人》的喜剧性分析142 论《一个小时的故事》中马拉德夫人女性意识的觉醒143144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145 浅析《红字》的含混性146 浅谈英语俚语147 奥斯卡•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和西奥多•德莱赛《美国悲剧》的相似性148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的成因149 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主义150 从英汉习语视角看中英文化差异151 以国际商务谈判为视角分析中西文化差异152 《纯真年代》中的双性同体和自我实现153 沃尔玛策略研究154 语码转换的面子维护策略155 口语语篇中责任情态的人际意义研究156 情感范畴在转喻中的认知体现157 论颜色词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158 《苔丝》中的女性与自然159 从“三美”原则看《荷塘月色》的翻译160 论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鲁迅小说《祝福》的英译本为例161 爱米丽与祥林嫂悲剧的比较研究162 Feminist Consciousness Shown on Scarlett O'Hara Impacts upon Today's Female16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64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165 中西方文化差异166 从跨文化角度看中西方商务交际的差异167 从许渊冲“三美论”评析《声声慢》三个译本168 浅析英语广播新闻的语言特色169 The Comparison between“the Mean”of Confucius and“the Mean”of Aristotle170 商务信函中委婉语的使用策略171 英语环境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172 论《老友记》幽默字幕翻译17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v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tagonists’ Characters inGreat Expectations174 探寻《呼啸山庄》的道德意义175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176 文化语境下公示语的翻译177 从《鲁宾逊漂流记》看创新精神和知足长乐178 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技巧179 《飘》—斯嘉丽女性主义意识的成长历程解读18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81 埃兹拉•庞德和意象主义182 从电影《功夫熊猫》看中国英语的发展183184 浅谈汉语成语的英译185 《紫色》中女主人公西丽妇女主义的形成186 中英社交礼仪差异的比较与分析187 身势语在初中与高中英语课堂中的不同应用188 《日用家当》中的黑人文化意象分析189 安妮•普鲁《断背山》:同性恋的存在与否定190 浅析英语新闻语篇中的语法隐喻191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English & Chine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192 目的论下进口汽车说明书的翻译研究193 从警察与赞美诗中分析欧亨利的写作风格194 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以宝洁为例(开题报告+论)195 《潜鸟》女主人公——皮格特•托纳尔悲剧的探析196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死亡情节成因197 A Study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American TV Series198 The Application of TBLT to Reading-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199 论英语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技巧200 《野草在歌唱》中野草的象征寓意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