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方法采集标本血小板计数与聚集情况

合集下载

几种血小板计数方法

几种血小板计数方法

几种血小板计数方法血小板计数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测定血液中的血小板数目,可以了解到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和数量是否正常。

血小板是一种无色、无形状的细小细胞碎片,主要负责血液凝固和止血。

正常情况下,人体中的血小板数量在150到450×10^9/L之间。

目前,常用的血小板计数方法主要有手动计数法、自动计数法和光学显微镜计数法。

手动计数法是最传统的一种方法,它需要使用显微镜和血涂片来进行观察和计数。

首先,将患者的血液样本制成血涂片,然后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在视野范围内手动计数血小板的数目。

这种方法准确度较高,但是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人力,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较高。

自动计数法是一种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计数的方法,可以提高效率和准确度。

这种方法利用现代化的血细胞分析仪器,通过对血液中各种细胞进行计数和分析,来得出血小板数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快速而且准确度较高,很受临床医生的欢迎。

光学显微镜计数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

它通过将血液样本制成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然后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计数和分析。

这种方法不仅准确度高,还可以得到更多关于血小板形态和功能的信息。

但是,这种方法的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目前还没有普及应用。

除了上述介绍的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血小板计数方法,如流式细胞术、电子显微镜计数法等。

这些方法在特定的实验室条件下,可以提供更精确和详细的血小板计数结果,但是操作复杂度高、成本较高,一般用于科研和特殊需求。

总的来说,血小板计数是临床上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和数量是否正常,对于一些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小板计数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加先进和准确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帮助。

血小板计数方法及公式

血小板计数方法及公式

血小板计数方法及公式
血小板计数是一种用于测量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的检测方法,它通常用于诊断和监测与血液凝固相关的疾病,如血友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血小板计数的方法通常包括手工计数和自动计数两种。

手工计数方法:
手工计数是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样本中的血小板,并使用血液计数室或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

在显微镜下,血小板通常呈现为小而圆的细胞片状结构,通过仔细观察和计数来确定其数量。

这种方法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实验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且耗时较长。

自动计数方法:
自动计数是利用血液分析仪器进行血小板计数,这些仪器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血小板的数量。

常见的自动计数仪器包括血细胞计数仪和流式细胞仪,它们通过光学或电子学原理来进行血小板计数。

这种方法速度快、结果准确,但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操作技能。

血小板计数公式:
血小板计数的公式是指用于计算血小板数量的数学公式。

在手工计数中,公式通常为:
血小板计数(每升)= 平均每个小方格内的血小板数× 10,000 × 稀释倍数。

在自动计数中,公式会根据具体的仪器和原理而有所不同,通常是由仪器内部的算法计算得出。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手工计数还是自动计数,都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血小板计数结果也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不同检测方法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评价

不同检测方法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评价

不同检测方法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评价华江;潘扬【摘要】目的评价4种血小板(PLT)计数方法的准确性.方法筛选70例PLT计数不准确的标本,将其分为4组(小红细胞组,大血小板组,低值血小板组,血小板聚集组),分别用阻抗法(PLT-I)、光学法(PLT-O)、荧光法(PLT-F)、显微镜法计数,PLT计数结果与参考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各组样本的阻抗法计数结果与参考方法比较相关性差(r均<0.9);光学法、荧光法与参考方法相比相关性很高(r均>0.9);显微镜法与参考方法比较,计数低值PLT的相关性较差(r=0.744).结论阻抗法PLT计数对大血小板、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低值血小板等样本计数不准确,可以用光学法,荧光法或显微镜法复检.【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5(033)001【总页数】2页(P12-13)【关键词】血小板计数;荧光法;阻抗法;光学法;显微镜法;CD41/CD61【作者】华江;潘扬【作者单位】苏州市立医院(北区)检验科,江苏苏州215008;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江苏苏州21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当血小板(PLT)计数低于20×109/L时,可能有较严重的出血,是PLT输注的指征。

为保证作出正确、安全的临床决策,PLT计数不仅要精密度高,还要准确性好,对于低值PLT尤为重要[1]。

目前,大多数血液分析仪检测PLT多采用电阻抗原理,不能将PLT与小RBC、RBC碎片、白细胞碎片、细菌和真菌等“非PLT颗粒”分开,使PLT计数尤其是低值PLT计数结果不准确,给临床医生提供错误信息。

卫生部行业标准规定的PLT计数参考方法为荧光标记PLT特异抗体流式细胞术[2]。

目前常规应用的PLT计数方法有阻抗法、光学法、荧光法和显微镜法,本研究将这些方法PLT计数结果与参考方法比较,观察各种方法对于各种类型标本所得计数结果的准确性。

1.1 主要仪器和试剂XE-21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XN-20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日本Sysmex公司),FACS CantoⅡ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CX31型双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

光学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

光学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

七、检测系统
9、光学检测系统质量控制:血小板聚集率检测是以100%及 0%聚集率参照物作为标准,样本中加入诱导剂后,一般取 5min内的最大变化量与参照体系的比例即为该样本的最大聚 集率,因此光学检测系统的性能直接决定了血小板聚集率灵 敏度及精密度。
七、检测系统
对光学检测系统可利用聚集率检测模拟试验进行质量控制, 具体操作如下:采用蒸馏水作为100%聚集率参照物,以一定 浊度的液体作为0%聚集率参照物,两者之间吸光度差值与贫 富血小板血浆的吸光度差值接近即可。对0%聚集率参照物的 浊度液体进行比例稀释,如3/4、1/2、1/4,这样得到的吸光 度变化对应的模拟聚集率应为75%、50%、25%,进一步计 算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相对偏差,以及测量值的精密度, 测量值相对偏差应<8%,测量值的不精密度CV≤5%。
不得拍打采血部位;不宜使用止血带,如需使用止血带,在针 插入血管见回血后应立即释放止血带;采血过程不超过1min。 ➢ (2)血标本采集应使用19~21G针头。 ➢ (3)血标本采集应使用塑料或硅化玻璃管,可使用真空管或注 射器。
四、血标本采集
2、血标本抗凝: ➢ (1)血标本使用105-109mmol/L枸橼酸钠缓冲液抗凝,使得在
2、试剂的使用:冻干粉试剂应使用配套的复融液,将其充 分混匀并稳定10~15min。
七、检测系统
3、试剂的保存:开盖复融后的试剂,建议一次性使用完, 也可根据厂家说明书要求进行分装保存,但需采用带盖容器 分装保存。建议2-8℃保存不超过1周,-20℃以下保存不超过 1个月。使用低温冻存的试剂,需在室温下充分解冻后使用, 但不可反复冻融;花生四烯酸应避光保存,防止光学催化。如 试剂变黄,应考虑变质的可能。
光学比浊法 检测血小板聚集

不同采血方法对儿童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分析

不同采血方法对儿童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分析

不同采血方法对儿童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分析随着医学检验技术不断发展,血液分析仪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也有了空前提高,其简便快捷、高效、重复性好的特点使得血液分析仪得到普遍应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血小板检测结果的不稳定性问题也比较突出。

仪器:Syme某某S-1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试剂为原厂配套试剂,抗凝管,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2022年3~10月收治患者343例,男189例,女154例,年龄2~12岁。

儿童健康体检标本各2份,1份用EDTA-2K抗凝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2ml混匀;另1份用EDTA-2K干粉式“子弹头”抗凝管采集手指末梢血60μl,混匀静置10分钟,同1人标本静脉血、末梢血标本先后依此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测定。

结果静脉血、末梢血标本先后依此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P<0.05。

讨论在排除仪器、试剂、抗凝剂、疾病、药物等因素的影响下,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末梢血标本PLT普遍比静脉血PLT偏高,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将血液与抗凝剂混匀时,因末梢血采样量少,抗凝剂为固态干粉状,混匀时需要用较大力度进行,导致血细胞产生裂解破坏,形成白细胞碎片、红细胞碎片、脂类和蛋白的聚集体等和血小板相类似颗粒,血液分析仪计数PLT时将以上颗粒误计为PLT,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偏高[1]。

其次,因儿童末梢循环相对较差,可能使采样不顺,采样时间延长和过力挤压,易发生血管内溶血,使红细胞破坏过多,血细胞分析仪计数PLT时,误将红细胞碎片以为是PLT而计入,造成测定结果假性增高。

再者,由于“子弹头”抗凝管采样量少,易出现血样与抗凝剂比例不匹配,抗凝剂颗粒溶解不完全形成与PLT大小相似颗粒而被误计为PLT。

同时,若上一例样品计数偏高,可能因冲洗不彻底而影响下例样品的PLT计数的准确性,造成PLT假性升高[2]。

此外,仪器液路的定期维护清洗也至关重要,计数管路的不清洁会造成血小板数量明显的升高。

对这些因素了解后,在操作中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三种方法计数血小板结果的比较

三种方法计数血小板结果的比较

三种方法计数血小板结果的比较黄祥丽【摘要】目的比较手工法、血细胞分析仪与染色涂片法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0例本院临床医生要求人工血小板计数的患者资料,对其血小板分别采用手工法、仪器法及染色涂片法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两两比较.结果配对t检验比较,血小板数小于50×109/L时,染色涂片法与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涂片法与手工计数法的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数大于50×109/L时,各种方法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血小板小于50×109/L时,血细胞分析仪所测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应用手工法或染色涂片法复查血小板.【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1(000)013【总页数】2页(P1634-1635)【关键词】血小板计数;染色涂片法;血细胞分析仪;手工计数法【作者】黄祥丽【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448000【正文语种】中文外周血小板计数是临床医生决定是否对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血小板治疗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临床医生和患者都越来越关心其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本研究使用手工计数法、血细胞分析仪与染色涂片法检测结果分别进行比较。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采集收集2010年1~6月在本院临床医生要求进行手工或染色复查的患者200例。

1.2 仪器与试剂硅化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管,奥林巴斯显微镜,牛鲍计数板,10 g/L草酸铵稀释液,瑞氏染液,日本希森美康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

1.3 方法1.3.1 血细胞分析仪采用日本希森美康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标本的血小板数,白细胞数,所有标本采集后于1 h完成检测。

1.3.2 血涂片法计数血涂片上100个白细胞的同时计数血小板数,求得血小板与白细胞的比值,将此比值乘以同一例标本经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所得的白细胞数得到血涂片计数的血小板数[1]。

三种血小板检测方法计数结果准确性评价

三种血小板检测方法计数结果准确性评价

三种血小板检测方法计数结果准确性评价张家明;洪流;卓少贤;韩日成;黄秀红【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年(卷),期】2022(46)4【摘要】目的:观察电阻抗法(PLT-I法)和激光染色法(使用荧光染料PLT-O法和使用核酸荧光染料PLT-F法)检测血小板结果准确性。

方法:收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湛江中心医院2020年3月—2020年7月在门诊及住院患者中使用XN-10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显示血小板计数结果异常的90例标本。

(其中大血小板组30例,小红细胞组30例,低值血小板组30例),分别用PLT-I法、PLT-O法及PLT-F 法对三组标本进行血小板检测,计数结果与人工显微镜法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PLT-I 法在大血小板组及小红细胞组的检测结果与显微镜法比较均有明显差别,低值血小板组的检测结果与显微镜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LT-O法及PLT-F法在三组标本的计数结果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LT-I法计数结果与显微镜法的相关性较差,PLT-O法及PLT-F法计数结果与显微镜法的相关性均较高。

结论:PLT-I法检测血小板受大血小板、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及低值血小板等干扰,计数结果欠准确,可用PLT-O法或PLT-F法进行复检,三种血小板检测方法中PLT-F法计数结果与显微镜法最接近,准确性最高。

【总页数】2页(P427-428)【作者】张家明;洪流;卓少贤;韩日成;黄秀红【作者单位】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湛江中心医院检验科;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湛江中心医院中医科;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湛江中心医院输血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8【相关文献】1.不同检测方法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评价2.3种检测方法计数血小板准确性比较3.探讨三种检测方法对临床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4.探讨三种检测方法对临床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5.不同检测方法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评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种检测血小板数方法的初步评价

三种检测血小板数方法的初步评价

三种检测血小板数方法的初步评价陈小剑;王晓欧;舒旷怡;李绵绵;李芳【期刊名称】《检验医学》【年(卷),期】2006(021)001【摘要】目的以测定血小板的参考方法评价电阻抗法、光学法,寻求一种理想的测定异常血液标本血小板数方法.方法血液标本分为大血小板组、血小板聚集组、小红细胞组以及血小板和红细胞正常组,使用参考方法和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电阻抗通道、光学通道同时测定同一标本血小板数并以参考方法为准进行配对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电阻抗法和光学法的重复性良好,互染率低,大血小板增多组、血小板聚集组以及血小板和红细胞形态正常组中3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小红细胞组电阻抗法和参考方法差异有显著性(P<0.05),光学法和参考方法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光学法测定结果比电阻抗法更接近参考方法.结论光学法是解决异常血液标本检测血小板数的一个准确而客观的重要手段,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总页数】3页(P61-63)【作者】陈小剑;王晓欧;舒旷怡;李绵绵;李芳【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浙江,温州,325027;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浙江,温州,325027;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浙江,温州,325027;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浙江,温州,325027;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浙江,温州,325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相关文献】1.PL-11血小板聚集仪检测全血血小板聚集功能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 [J], 吴小利;李健;向代军;刘一凡;张洪瑞;谢尹晶;唐红卫;徐菡;邸平;王成彬;2.电阻抗法和光学法检测血小板数的比较评价 [J], 冯光3.探讨三种检测方法对临床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 [J], 冯士勇;刘云红4.探讨三种检测方法对临床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 [J], 冯士勇;刘云红;5.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时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J], 高羽高;纪昕;岳晓乐;刘晓;赵丹丹;刘佳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及其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及其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及其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关向前;陈发珍【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分析EDTA-K2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现象随时间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内科门、急诊无血小板聚集的正常EDTA-K2抗凝血常规标本10份(血小板数量大于10×109/L且小于600×109/L的标本5份,小于10×109/L的5份)和出现明显EDTA-K2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的血常规标本10份,其中每份聚集标本备有枸橼酸钠抗凝血标本1份(同一患者).将各标本于同一时间内,在同等条件下用3种方法(电阻抗法、激光散射法、手工法)进行血小板计数,记录各测定值,用Graphpad prism5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及相关性分析;在标本采集后不同时间点(30min,60 min,90 min),用血球仪对聚集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同时涂片瑞士染色观察,动态分析血小板聚集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无血小板聚集组,3种方法测定值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对偏差为临床可接受;血小板聚集现象组,3种方法测定值间相关性较差,相对偏差超出临床可接受范围;当用相应的枸橼酸钠抗凝标本检测时,发现各测定值间相关性较好,其相对偏差亦为临床可接受;此外,随时间推移,EDTA-K2依赖性血小板聚集会逐渐增强.结论血小板聚集会影响血小板检测,使得各方法测定值间失去可比性与相关性,其相对偏差超出临床质控可接受范围,同时血小板聚集现象会随着时间推移更加明显,故一旦发现血小板聚集标本,应尽快进行人工计数,并通知临床重新抽取枸橼酸钠抗凝标本复检.【期刊名称】《临床输血与检验》【年(卷),期】2015(017)003【总页数】4页(P239-242)【关键词】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临床可接受性【作者】关向前;陈发珍【作者单位】230001 合肥,安徽省立医院急诊化验室;微创中心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1.1+43;R446.11血小板计数作为血常规检查结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为临床寻找出血原因、诊断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提供有价值的线索[1-3]。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是指血小板在机体受到刺激后发生聚集的一种生物学现象。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主要职责是在血管受损时形成血栓,起到止血作用。

因此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对于评估患者的止血能力及血管病变的发展情况非常重要。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是通过实验室方法来模拟刺激血小板聚集的情况,并观察血小板是否能正常聚集以及聚集的程度。

目前常用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方法有光阻碍法、电阻抗法以及电导法等。

在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光阻碍法。

该方法利用光学检测原理,通过测量光线通过血液的程度来判断血小板聚集的情况。

实验过程中,一定的刺激物被加入到患者的血液样本中,观察光线通过血液时的变化。

当血小板出现聚集时,血液的透明度会降低,光线通过的程度也会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光线透过的光量,可以得出血小板聚集的程度。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并且结果准确可靠。

另一种常用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方法是电阻抗法。

该方法利用电流通过血液时的电阻变化来判断血小板聚集情况。

实验中,将血液样本放入一个微小的电流通道中,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来判断血小板聚集的程度。

当血小板聚集时,血液的电阻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可以获取血小板聚集的信息。

电导法是利用电流通过血液的电导变化来判断血小板聚集情况的方法。

与电阻抗法类似,该方法在血液样本中加入刺激物,观察血液的电导变化。

当血小板聚集时,血液的电导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电导的变化,可以判断血小板的聚集情况。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止血能力及血管病变的发展情况。

在某些疾病中,如血小板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症以及血栓性疾病等,血小板聚集功能常常发生异常。

通过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可以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这些疾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止血能力及血管病变的发展情况。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光阻碍法、电阻抗法以及电导法等。

血小板功能相关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血小板功能相关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血小板功能相关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血小板功能相关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
集功能检测、血小板凝集素检测和血小板释放功能检测等。

1. 血小板计数:通过血液学分析仪测定血液中的血小板数目,反映血小板的总体功能状况。

2.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通过体外试验检测血小板对特定
药物或刺激物的聚集反应。

常用的方法有光聚集法和阻力
变化法。

该检测方法可以评估血小板的聚集能力,判断血
小板功能异常是否存在。

3. 血小板凝集素检测:检测血液中的血小板凝集素水平,
常用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可用于评估血小板相关疾病的严重程度。

4. 血小板释放功能检测:通过测定血小板释放的活性物质(如血小板因子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的含量或活性来评估血小板释放功能。

常用的方法有ELISA法和免疫斑
点法等。

血小板功能相关检测的临床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估血小板功能异常:通过上述检测方法可以评估血小板的聚集能力、凝集素水平和释放功能,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血小板功能异常。

2. 指导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一些疾病(如血栓性疾病、心血管病等)需要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

血小板功能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并在治疗过程中调整药物剂量。

3. 评估血小板功能与出血倾向之间的关系:某些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常伴有血小板功能异常,会导致出血倾向。

血小板功能相关检测可以帮助评估出血倾向的严重程度。

,血小板功能相关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主要用于评估血小板功能异常和指导相关治疗,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血小板聚集试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血小板聚集试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血小板聚集试验方法及临床意义发表时间:2018-04-20T08:45:23.51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9期作者:周书莉[导读] 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方法:对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PAgT)的试验操作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

周书莉(哈尔滨市道外区卫生保健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0)【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方法:对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PAgT)的试验操作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

结果:血小板聚集仪是主要用于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其从原来的光学比浊原理向多种检测原理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是出血性疾病临床诊断中常用试验方法,可用于初步筛检血小板功能的增加或下降。

血小板聚集试验是对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初步评估。

结论:血小板聚集试验简便、经济实用,为评价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初筛试验。

【关键词】血小板取聚集试验;标本采集;方法;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9-0101-02 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的一个主要功能,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血小板聚集需要有体内(包括血小板自身)广泛存在的各种诱导剂激发,体内能够激活血小板的强诱导剂主要有胶原蛋白、ADP、血栓烷 A2(TXA2)、凝血酶,弱诱导剂有5-羟色胺和肾上腺素[1]。

在特定的连续搅拌条件下,于富含血小板的血浆(PRP)中加入诱导剂时,由于血小板发生聚集,液体的浊度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电池将浊度的变化转换为电讯号的变化,记录仪上予以记录。

根据描记曲线即可计算出血小板聚集的程度和速度。

现对血小板聚集仪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如下。

1.采集与方法1.1 标本采集患者受检前一周内忌服影响血小板的药物,空腹12小时,受检前8小时内禁止吸烟,用硅化注射器从肘静脉顺利取血4.5ml,注入到含有0.5ml浓度为0.109mol/L枸橼酸钠溶液的硅化离心管中,充分混匀。

3种血小板计数方法的比较研究

3种血小板计数方法的比较研究

3种血小板计数方法的比较研究陈伟;涂慧英;李月【摘要】目的:观察鞘流电阻抗、荧光染色与手工计数3种血小板计数方法之间的差异。

方法收集血小板高值(>500×109/L)85例、中值(100×109/L~300×109/L)211例、低值(<50×109/L)161例,分别在 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CBC+DIFF 模式(鞘流电阻抗法)及 CBC+RET(荧光染色法)下计数血小板,同时使用改良牛鲍计数板进行传统的血小板手工计数,比较3种方法所得结果的差异。

结果观察所有标本在 CBC+DIFF 模式下,血小板直方图以及相关的仪器报警,阳性者手工推片,染色镜检血小板形态。

结论鞘流电阻抗法对低值和高值血小板的识别能力不如荧光染色法及手工计数,必要时需用荧光染色法或手工法复检,血小板的直方图以及相关的仪器报警阳性时,应推片镜检血小板形态。

【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5(000)026【总页数】3页(P3677-3679)【关键词】血小板;血细胞分析仪;鞘流电阻抗法;荧光染色法;草酸铵稀释法【作者】陈伟;涂慧英;李月【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 400010;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检验科 40830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 40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血小板计数是血液常规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多参数血细胞分析仪发展较快,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仪器法具有快速、便捷、可检测参数多、精密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解决了传统显微镜手工计数法的操作繁琐、耗时等缺点,一直备受临床关注,是目前常规筛检血小板的主要方法。

但由于仪器检测血小板的原理不同,临床血小板计数工作中抗干扰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尤其是现在临床上需要输注血小板的患者日益增多,但输注血小板价格高,且存在免疫学输血反应和感染的风险,鉴于此,临床上迫切需要检验科提供一个准确的血小板计数结果。

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方法

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方法

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方法
血小板聚集率是评估血液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其异常可能与
出血或血栓形成等疾病相关。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全血电阻法,这是一种常见的血小板聚集率检测方法,通过
在血液中加入激活剂(如ADP、胶原蛋白等),然后测量血小板在
激活剂作用下的聚集情况。

电阻变化反映了血小板聚集率的改变,
从而评估血小板功能。

2. 光学法,利用光学方法观察血小板聚集情况,包括光学密度
法和光学聚集法。

这些方法通过测量光学信号的变化来评估血小板
聚集率,常用于实验室研究和临床检测。

3. 血小板聚集率分析仪,这是一种自动化的检测设备,能够快
速准确地评估血小板聚集率。

通过加入激活剂并测量血小板聚集的
变化,分析仪可以给出详细的血小板功能参数,对临床诊断具有重
要意义。

4. 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像学检测,一些高级医疗设备如电子显微
镜和光学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血小板在激活剂作用下的聚集情况,
从而评估血小板聚集率。

总的来说,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测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方法,以确保准确评估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时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时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1月上第21卷第1期·实验研究·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时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赵彩亮1 李小娟2 张霄霄3 常艳萍4(1.北京顺义区空港医院检验科,北京 101318)(2.昆明市儿童医院感染管理科,云南 昆明 650000)(3.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陕西 西安 710038)(4.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邢台 054000)【摘要】目的:比较研究三种检测方法在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时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本院全血细胞计数仪器出现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患者300例,依据检测方法分为XN-2000光学法PLT-O通道组(PLT-O组)、XN-2000电阻抗法组(PLT-I组)、DXH800光学法PLT-F通道组(PLT-F组)三组。

结果:100例患者中,血小板异常直方图报警原因主要为大血小板影响,占总数的70.00%;其次为小红细胞影响,占总数的18.00%;最后为血小板聚集,占总数的12.00%。

PLT-I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高于PLT-O组、PLT-F组,PLT-F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高于PLT-O组(F=53.594,P<0.05)。

大血小板影响、血小板聚集下PLT-F 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PLT-I组、PLT-O组,PLT-O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PLT-I组(F=132.325,577.831,P<0.05);小红细胞影响下PLT-I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高于PLT-O组、PLT-F组,PLT-F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高于PLT-O组(F=408.838,P<0.05)。

低、中、高值质控下批内、批间精密度实验PLT-O组、PLT-I组、PLT-F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

PLT-I/PLT-O≤115%患者的PLT-I的血小板计数低于PLT-I/PLT-O>115%患者(t=4.253,P<0.05),PLT-O的血小板计数高于PLT-I/PLT-O>115%患者(t=14.120,P<0.05)。

血小板计数操作流程

血小板计数操作流程

血小板计数操作流程
血小板计数操作流程概述如下:
1. 标本采集:采集静脉全血样本放入含有抗凝剂(如EDTA-K2)的试管中,轻轻颠倒混匀,避免血细胞破裂。

2. 制备血涂片:将血液均匀滴于载玻片上,制成血涂片,待自然干燥后染色(瑞氏染液或Wright-Giemsa 染液)。

3. 显微镜观察:在显微镜下,选取适当倍数视野,对血涂片进行计数,通常选取大型血小板聚集区至少三个不同视野进行计数。

4. 计算血小板数量:依据所见血小板数目,乘以相应的校正系数(考虑放大倍数、血涂片面积等因素),得出每升血液中血小板总数。

5. 报告结果:根据仪器法或手工计数的结果,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出具血小板计数报告。

现代实验室多采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其流程更为便捷,包括样本加载、自动分析、结果审核及报告生成等步骤。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及临床应用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及临床应用
光学聚集仪耗时,对小聚集物的形成不敏 感,,操作相对烦琐。
阻抗法与比浊法的结果无法换算。 尚缺乏大量应用的经验。
血小板功能分析仪 ( PFA-100)
这是近年才出现的新仪器 ,目前 PFA-100系统是 血细胞功能检测研究最多的方法之一。它在高切 变率下 ,利用多种激活剂进行血小板功能的测定 , 在检测血小板功能的临床工作中取得较多进展。 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模拟体内初期止血 ,又名“外出 血时间测定 ” ,检测与血小板黏附、 聚集、 栓子 形成的初期止血障碍相关的疾病 ,也可监测抗血小 板药物治疗。
原理(比浊法)
将富血小板血浆(PRP)置于比色管中,加入 诱聚剂(主要有ADP、肾上腺素,胶原,凝血 酶、花生四烯酸、TXA2,PAF等),用一涂硅 的小磁粒进行搅拌,血小板逐渐聚集,血浆浊 度降低,透光度增加,记录此变化,形成血小板 聚集的动态曲线,以PRP的聚集率和透光度 为0%,乏血小板血浆(PPP)所测得的聚集率 和透光度为100%,用血小板聚集仪进行自动 测定、记录、描绘血小板聚集曲线。
阻抗法的优点
直接使用全血 全血中的其他血细胞同时存在,从而真正模拟
了体内的生理环境 保存全部血小板,避免部分血小板因体积太大
而在制备PRP时丢失 对于脂血标本的检测,可以克服光学法检测时
因过于浑浊而影响结果 全血电阻聚集仪与光学法相比,检测高凝状态
时的血小板功能更为敏感
阻抗法的不足之处
三大功能: 一、抗血小板药物的监测 二、血小板功能异常的诊断 三、血栓性疾病的监测
抗血小板药物的监测
血小板的作用
(1)血小板粘附功能 血小板可直接粘附于血管内 皮下成分,如胶原及弹性蛋白等,亦可通过vWF 及纤维连接蛋白等粘附蛋白介导而发生粘附。

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

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

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1.采集血液样本:采集静脉血样本是血小板计数的常用方法,通常在患者的手臂上绑上一条紧身的橡皮筋,以帮助血管充血。

然后,用一根注射器或针头将血液抽取到试管或血液容器中。

2.血液制备:一旦取得血液样本,需要处理血液以获得适合进行血小板计数的样品。

主要的方法是离心分离,将血液标本以高速离心,将血液液体分为不同层。

血液中的红血球和白血球层沉积于底部,上面是血浆和血小板层。

3.选择血小板计数方法:血小板计数有许多方法,其中包括手工计数和自动计数。

手工计数需要经过专业人员进行血板计数,并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相对繁琐和耗时。

自动计数方法则使用自动计数器,可以更快地获得准确的结果。

4.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ELISA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血小板抗体。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确定血小板计数异常的原因,如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5.考虑血小板函数:血小板计数虽然对检测患者血小板数量异常非常有用,但血小板的功能也是血液功能的重要指标。

有时候,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正常,但血小板功能异常,导致出血倾向。

在这种情况下,必要时需要评估血小板功能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以上是血小板计数的基本参考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实验室可能会有些许差异,并且结果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抽取血液的技术、储存样本的方式等。

因此,在解读血小板计数结果时应该综合考虑临床病史、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

血小板计数的正常范围可以根据性别、年龄和一般健康状态的差异而异。

一般来说,成年男性和女性的血小板计数正常值范围为150,000至450,000个/μL,新生儿和儿童的正常范围稍高,为150,000至450,000个/μL。

在特定情况下,如疾病状态或用药后,血小板计数可能会偏离正常范围,因此应将其与其他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如果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存在血小板减少或疾病的可能性,例如骨髓抑制、再生不良性贫血、输血后或特定药物的副作用。

血小板解聚技术

血小板解聚技术

血小板解聚技术
血小板解聚技术,也被称为血小板聚集技术、血小板功能检测技术,是一种用于评估血小板功能和凝血系统的技术。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片段,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血液凝结和血栓形成。

血小板解聚技术用于检测和评估血小板的聚集能力和解聚能力,以了解血小板功能的状态。

这对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血栓形成风险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血小板解聚技术通常通过测量血小板的聚集率、聚集度和聚集强度来评估血小板功能。

常用的血小板解聚技术包括流式细胞仪技术、光子聚焦流式细胞仪技术和阻抗聚集仪技术等。

血小板解聚技术的具体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
2. 在实验室内进行血小板分离和处理;
3. 将血小板与特定的激活剂或蛋白质混合以刺激血小板的聚集;
4. 使用相应的仪器和方法,测量血小板聚集的程度和强度;
5. 分析和解读测试结果,评估血小板功能的状态。

通过血小板解聚技术,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血小板功能是否正常,以及在特定疾病或治疗过程中是否有异常。

这有助于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评估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血小板解聚技术作为一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其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同时,血小板解聚技术对设备和操作的要求较高,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认证才能进行。

血小板提取方法

血小板提取方法

血小板提取方法引言: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成分,具有重要的血液凝固功能。

为了研究和利用血小板的生理功能,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血小板提取方法。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血小板提取方法,包括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磁珠法。

一、离心法离心法是一种常用的血小板提取方法。

首先,将采集到的全血样本离心,将血液分离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个层次。

然后,将上层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去除,得到血小板富集层。

最后,将血小板富集层进行再离心,得到较纯的血小板。

离心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需要特殊设备。

但是,由于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轻,离心过程中易受到剧烈的振动和剪切力,可能导致血小板的损伤和活性下降。

二、密度梯度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是一种高效的血小板提取方法。

首先,制备密度梯度离心液,通常使用离心管内层注射高密度溶液,外层注射低密度溶液。

然后,将全血样本缓慢地加入离心管中,离心分离。

在离心过程中,血小板会沉积在高密度溶液与低密度溶液之间的界面上。

最后,将界面层取出,得到血小板。

密度梯度离心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得较纯的血小板,并且对血小板损伤较小。

但是,制备密度梯度离心液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操作较为复杂。

三、免疫磁珠法免疫磁珠法是一种基于免疫反应的血小板提取方法。

首先,将特异性抗体固定在磁珠表面,使磁珠具有对血小板的亲和力。

然后,将全血样本与磁珠混合,通过磁力将磁珠与血小板结合。

最后,利用磁力将磁珠与血小板分离,得到富集的血小板。

免疫磁珠法的优点是高度特异性和选择性,可以获得高纯度的血小板。

同时,免疫磁珠法不需要离心,可以避免血小板的损伤。

然而,免疫磁珠法需要特异性抗体的制备和磁珠的合成,技术要求较高。

结论:血小板提取方法包括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磁珠法。

离心法简单易行,适用于一般实验室;密度梯度离心法可以获得较纯的血小板;免疫磁珠法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选择性。

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验需求和设备条件选择合适的血小板提取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0 ×109/ L
涂片镜检法
成片血小板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聚集 聚集 ,少则几 少见 ,一般为 少见 ,一般为 十个 , 多则上 3~8 个 。 3~8 个 。 百个或更多 , 在片尾部更 为明显 。
2 讨 论
在附表中 ,采用静脉血抗凝法所测结果显著偏低 ,同时 用该标本进行手工法计数时 ,按常规的操作方法无法将已聚 集的血小板摇开 ,故无法进行准确计数 ,另外用该标本经涂 片镜检法检查 ,可见血小板成片聚集现象非常明显 ,少则几 十 ,多则百个以上聚集在一起 。而在不含有 EDTA2K(依地酸 2K) 抗凝剂的后 2 种标本中 ,3 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 致 ,可见该例为假性血小板减少 。一般认为 , EDTA 抗体能引 起体外血小板明显聚集 ,使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 1 。这种减 少是因为微小凝血块形成后其血小板未计入 2 。因此 ,对血 小板计数显著减少 ,却无皮肤紫癜 、牙龈出血 、鼻出血 、胃肠 道与泌尿系出血等血小板减少病症 ,应考虑假性血小板减 少 ,并可用毛细血管法或静脉血不抗凝法进行验证2 ;或从血 小板直方图上及时发现异常 ,如在 KX221 型血细胞分析仪 上 ,血小板下降段呈明显的锯齿状 。对此 ,可用该标本进行 涂片镜检 ,如镜检发现血小板成片聚集现象非常显著 ,则可 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验证 。
皮肌炎伴发膀胱肿瘤 1 例
210045 江苏南京 陆军指挥学院医院 汪 鑫
关键词 :皮肌炎 ;膀胱肿瘤 中国图书分类号 :R 75816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 ,65 岁 。因全身皮肤红斑 、瘙痒 4 个月 ,伴四肢无 力 1 个月入院 。4 个月前双眼睑 、前额 、颊部出现红斑 、丘疹 伴瘙痒 ,逐渐漫延至四肢及全身 。入院前 1 个月 ,双眼睑及 面部出现水肿性红斑 ,伴乏力 、肩背部酸胀 、吞咽不适 。在当 地医院查肝肾功能正常 ,尿潜血 ( 7 ) ,考虑过敏性皮炎 ,给予 地塞米松静滴 ,病情好转 ,但停药后复发 。查体 : 一般情况 差 ,面部水肿 ,双上眼睑见暗红色水肿性红斑 。双上肢 、前胸 见对称弥散性红色斑疹 、有糠状鳞屑 。心 、肺 、腹无异常 。上 肢近端肌肉轻度萎缩 ;四肢肌力 4 级 ,肌肉无压痛 。辅助检 查 :尿常规 :白细胞 7 ,血沉 80 mm/ h ,CPK 1 024 U/ L ,CK2MB 568 U/ L ,LDH 34 U/ L ,ALT 146 U/ L ,AST 243 U/ L ,免疫球蛋白 IgE 88718 U/ ml ,免疫复合物阳性 ,C 反应蛋白 1513 mg/ L ,抗 核抗体阴性 。肌电图示 :肌原性受损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出 癌细胞 。膀胱镜检查病理报告 :前列腺尿道口低分化癌 。诊 断 : (1) 皮肌炎 ; (2) 膀胱肿瘤 。予甲泼尼龙 、丙种球蛋白及营 养支持治疗 。病情稳定后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术后病 理报告 :膀胱移行细胞癌 Ⅱ~ Ⅲ级 。术后给予化疗 ,术后 12 天皮疹基本消退 ,病情及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出院 。随访并定 期做化疗 。
·620 ·ຫໍສະໝຸດ 人民军医 2004 年第 47 卷第 10 期 (总第 539 期)
附表 三种不同方法采集标本血小板计数与聚集情况
检验方法
静脉血抗 凝法标本
静脉血不 抗凝法标本
毛细血 管法标本
仪器法
58 ×109/ L 239 ×109/ L 258 ×109/ L
手工法
血 小 板 聚 集 250 ×109/ L 成团 ,无法计 数。
2 讨 论
皮肌炎是一种皮肤和肌肉的弥散性炎症性疾病 ,多为逐 渐发病 ,皮肤表现为对称水肿性红斑 ,大小不一 ,可附糠状鳞 屑 ,见于颜面 、上胸 、四肢伸侧等处 ,面部以上眼睑为中心特 殊的水肿性淡紫色红斑为皮肌炎特征性表现 。皮肌炎和恶 性肿瘤关系十分密切 ,约 7 %~30 %合并恶性肿瘤 ,常见如乳 腺癌 、卵巢癌 、肺癌 、胃肠道肿瘤 、鼻咽癌 、胸腺癌及白血病 等 1 。据报道并发肺癌较多 ,并发膀胱肿瘤尚未见报道 。皮 肌炎可发生在患肿瘤之前 、同时或之后 ,以同时伴发为多 ,多 为恶性肿瘤 ,预后不良 。临床上常把皮肌炎作为内脏恶性肿 瘤可能存在的一种信号 。因此 ,如出现皮肤或肌肉病变时 , 应考虑恶性肿瘤的可能 ,及时检查 ,以免漏诊 、误诊 。
参 考 文 献
1 陈兰秋 ,蔡文侠 ,林 峰 1EDTA 致假性血小板减少一例 1 陕西医 学检验杂志 ,1998 ,13 (3) :38
2 丛玉隆 ,孙 芾 ,陈宝良 1 当代血液分析技术与临床 1 北京 :人民 卫生出版社 ,1997138
(编校 :程国洲 收稿 :2004 - 04 - 14)
参 考 文 献
1 王光超 1 皮肤病及性病学 1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1579~582 (编校 :李 红 收稿 :2004 - 02 - 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