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镇痛药和解热镇痛抗炎药培训讲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痛药
定义:镇痛药——减轻或消除疼痛,但不影响意识和其他感觉。

分类:
(1)麻醉性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成瘾性镇痛药)——吗啡、可待因、哌替啶等
(2)非麻醉性镇痛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PS:
疼痛: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使患者痛苦的一种症状,是伤害性刺激通过痛觉神经传至中枢,经大脑皮质综合分析产生的一种感觉。

疼痛的分类:
镇痛药的分类:
属麻
一、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
吗啡、可待因、哌替啶等
二、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
喷他佐辛、布托啡诺、丁丙诺啡
三、其他镇痛药:
罗(颅)痛定、曲马朵、布桂嗪(强痛定)
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一)——吗啡
一、体内过程
1、p.o,首关消除大(生物利用度F约为25%),皮下和肌肉注射吸收较好。

15-30min起效、镇痛维持4-6h
2、血脑屏障通过率较低,但足以发挥作用。

二、作用机制
激动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激活中枢“抗痛系统”而产生镇痛作用,使得P物质减少。

三、药理作用——中枢作用和外周作用 (一)中枢作用
(二)外周作用
1.镇痛:
小剂量(皮下注射i.h ,5~10mg )对
各种疼痛均有效;剂量需个体化
2.镇静、欣快感
消除疼痛引起的不良情绪,用药后常
1.平滑肌:
兴奋胃肠平滑肌,张力↑,蠕动↓ 抑制胆汁、胰液和肠液分泌 便秘 回盲瓣和肛门括约肌张力↑
四、临床应用
1.镇痛:除晚期癌症以外,一般短期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剧烈疼痛,剂量需个体化
(1)胆绞痛和肾绞痛:与阿托品合用。

(2)心肌梗死性心前区剧痛—镇静和扩血管
(3)神经性疼痛疗效差(神经压迫性疼痛)
3.止泻:使推进性胃肠蠕动减慢,用于非细菌性、消耗性腹泻,对急、慢性腹泻均有效。

细菌感染需加
用抗生素。

用阿片酊/复方樟脑酊。

五、不良反应
1)治疗量:
恶心、呕吐、眩晕、呼吸抑制、便秘、排尿困难(老年人多见)、胆绞痛、体位性低血压,偶见烦躁不安等情绪改变
2)耐受性和依赖性:
戒断症状:停药后出现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震颤、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

《麻醉药品管理条例》,连续用药不得超过1周。

3.急性中毒
表现:昏迷、针尖样瞳孔、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少尿、体温下降,甚至呼吸麻痹。

抢救:阿片受体拮抗药——纳洛酮
人工呼吸,给氧。

4.禁忌症
分娩止痛、支气管哮喘、肺心病、颅内压高、肝功能严重减退、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婴儿。

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二)——可待因
特点:
口服,F约为60%较吗啡高
其镇痛作用约为吗啡的1/101/12,但镇咳作用为吗啡的1/4,无明显镇静,呼吸抑制较轻
用于中等程度疼痛的止痛和剧烈干咳(伴胸痛)
无明显便秘、尿潴留及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欣快感及成瘾性的发生率也低于吗啡。

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三)——哌替啶(度冷丁)
一、作用特点:
1)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10,作用时间短
2)镇静、扩血管、呼吸抑制作用与吗啡相当
3)无镇咳作用
4)兴奋胃肠平滑肌作用时间短,不止泻,不便秘5)对子宫平滑肌无影响,不对抗催产素,不影响产程6)成瘾较慢,戒断症状持续时间较短
二、临床应用
1.镇痛
1)各种剧痛(多i.h或i.m,起效快,替代吗啡)2)胆肾绞痛(合用阿托品)
3)分娩止痛(产前2-4h禁用)
2.麻醉前给药
3.心源性哮喘的辅助治疗(弱于吗啡)
4.人工冬眠
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四)——芬太尼
1、短效镇痛药,镇痛作用是吗啡的100倍
2、i.v,1分钟起效,维持约10min;i.m,15min 起效,维持1~2h。

3、可产生欣快、呼吸抑制和成瘾性,大剂量产生肌肉僵直(纳洛酮对抗)。

应用:用于各种剧痛。

与氟哌利多合用于“神经安定镇痛术”。

是复合全麻中常用药物
吗啡及其相关阿片受体激动药(五)——美沙酮(methadone)
1)镇痛作用与吗啡相当。

2)口服生物利用度92%,血浆蛋白结合率90%,半衰期15-40小时。

反复使用有一定蓄积性。

3)镇痛、镇咳、呼吸抑制、胃肠和胆道压力影响与吗啡相似。

4)欣快症状弱于吗啡,成瘾性产生较慢,程度较轻。

5)临床用于各种剧痛,及吗啡和海洛因的脱毒治疗。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喷他佐辛(镇痛新)
实质:κ受体激动剂和μ受体阻断剂
作用特点:
1)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3
2)呼吸抑制作用为吗啡的1/2,且抑制程度不随剂量增加而增强
3)大剂量60-90mg,可产生烦躁、焦虑、幻觉等精神症状,大剂量纳洛酮可对抗
4)对平滑肌兴奋作用比吗啡弱
5)心血管作用不同于吗啡
——大剂量或静脉给药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6)这与提高血浆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有关
7)拮抗μ受体——成瘾性小
用于各种慢性疼痛
其他镇痛药(一)——曲马朵(tramadol)
1、阿片受体激动药,镇痛作用强度和喷他佐辛相
似,为吗啡的1/3。

2、口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90%,半衰期6小时。

3、无明显呼吸抑制和平滑肌痉挛作用,不产生便秘也不影响心血管功能
4、长期用药可产生依赖性
用于手术后、晚癌疼痛等。

其他镇痛药(二)——布桂嗪(强痛定)
1、注射给药10min起效,作用维持3-6h
2、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3。

3、具有安定、镇咳作用,但不抑制呼吸
多用于偏头疼、三叉神经痛、炎症性及外伤性疼痛、关节痛、痛经及癌症引起的疼痛。

4、有一定成瘾性。

阿片受体拮抗剂一、代表药物
纳洛酮(naloxone)
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曲酮(naltrexone)
纳美芬(nalmefene)
二、作用总结
1.能快速对抗阿片类药物过量中毒所致的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等
2.对各种应激状态下内源性阿片系统激活所产生的休克、呼吸抑制、循环衰竭等系列症状有明显对抗作用
3.试用于脑卒中、乙醇中毒、休克、脊髓、中风、脑外伤等治疗
PS:疼痛的阶梯治疗
目前国内外推荐晚期肿瘤疼痛的三阶梯治疗方法以减轻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因剧痛而带来的痛苦。

1)轻度疼痛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等止痛药物,
2)中度疼痛患者按时服用可待因或曲马多等药物;
3)剧烈疼痛的癌症患者,按时服用吗啡或哌替啶片。

解热镇痛抗炎药
概念: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鉴于其化学结构与糖皮
质激素的甾体结构不同,抗炎作用特点也不同,
因此称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NSAIDs的共同作用机制:
通过抑制环氧酶(COX)/前列腺素(PG)合成酶,减少PG合成而发挥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NSAIDs的共同作用:
(一)抗炎作用
抗炎作用强度相差大;
对症治疗关节炎,缓解关节的红、肿、
(二)镇痛作用
阿片类与NSAIDs 的作用比较
项目 阿片类药物
解热镇痛药
镇痛部位 中枢
外周
作用机理
激动阿片受体干扰痛觉传入 抑制PG 合成,减轻炎
性疼痛
作用特点 强大镇痛,伴镇静及欣快感 中等镇痛,无镇静及
欣快感 临床应
各种剧痛
慢性钝痛
对于炎症和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尤为有效,通过抑制PG 的合成,

内脏绞

强效无效(三)解热作用
PS:NSAIDs和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比较
氯丙嗪(抗精神失常药)NSAIDs
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
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随
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升降。

解热镇痛药抑制下丘
脑体温调节中枢的COX,使
PG合成减少。

可使发热病
机制:通过抑制下丘脑PG的合成而发
解热镇痛抗炎药临床药理学特点:
1、起效快;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和肿胀;改善功能等
2、不能根治原发病;不能防止疾病发展;停药后可能迅速出现“反跳”甚至症状再现等
3、不是病因性治疗药
COX类型与作用
调节外周血管阻力
调节肾血流量分布
作用与不良反应均与抑制PG合成有关
一、非选择性环加氧酶抑制药
(一)水杨酸类——阿司匹林
体内过程:
1.口服后迅速从胃肠黏膜吸收,大部分在小肠中吸收,约2h达峰。

2.血中主要以水杨酸盐形式存在,并主要以此形式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血浆蛋白结合率约85%
3.主要经肝脏代谢
小剂量(﹤1g),恒比消除,t1/2 2-3h,
大剂量(﹥1g),恒量消除,t1/2 15-30h
4.经肾脏排泄:碱化尿液可以大大加快排泄。

药理作用:
1.解热镇痛和抗风湿作用
(1)解热镇痛:疗效明显可靠,可用于感冒发热、肌肉骨骼痛、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等慢性钝痛(内脏平滑肌痉挛痛无效)。

(剂量用法:0.5g/次,一日3次,饭后服)
(2)抗风湿:作用强,较大剂量作为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疗效迅速(24~48h),亦可作为鉴别诊断。

(剂量用法:3-5g/d,分4次服,饭后服,症状控制后减量)
2.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小剂量(剂量用法:0.05-0.15g/天)
可用于预防脑血栓、动脉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塞等疾病
3.其他:治疗胆道蛔虫、痛风(大剂量)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

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大剂量(抗风湿治疗)可诱发和加重溃疡及无痛性出血.故溃疡病患者应禁用。

措施:
应餐后服用,同服抗酸药;
肠溶阿司匹林片;
合用PGE1的衍生物米索前列醇
2.凝血障碍(大剂量>3g/d)
机制: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凝血酶原。

防治:Vitk(维生素K)
对严重肝损害, 凝血酶原过低, 维生素K缺乏及血友病人可引起出血, 应避免使用。

术前1w停用。

3. 过敏反应——以荨麻疹和哮喘最常见。

哮喘的发生与抑制PG合成有关,常在用药后20min至2h内发生,故有哮喘史者禁用。

治疗:肾上腺素对“阿司匹林哮喘”无效,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PS:阿司匹林哮喘——某些哮喘患者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镇痛药后可诱发哮喘。

4.水杨酸反应 (剂量过大>5g/d)
大剂量服用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处理:停药, 并静滴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以
促进药物排泄。

5. 瑞夷综合征
国外报道,儿童病毒感染(水痘、流感)伴发热服用阿司匹林有发生Reye综合症危险,偶可引起急性肝脂肪变性-脑病综合征。

以肝衰+脑病突出。

虽少见,但可致死,宜慎用。

病毒感染患儿不宜用阿司匹林,可用乙酰氨基酚代替。

(二)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特点:
1、解热作用强,镇痛作用弱,几无消炎抗风湿作用(对外周组织的COX没有明显作用)。

2、抑制中枢PG合成酶强。

3、本品为非处方药,是很多感冒药的配伍成分,常用剂量较安全,但若剂量过大可致肝毒性。

4、由于对乙酰氨基酚无明显胃肠刺激作用,故对不宜使用阿司匹林的头痛发热患者,使用本药。

(三)吲哚类——吲哚美辛(消炎痛)
特点:
1、最强的COX抑制剂之一;有显著的抗炎及解热镇痛作用。

2、主要治疗各类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对癌性发热及其他不易控制的发热常能见效。

3、不良反应多,仅用于其它药物疗效不显著的病例。

4、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头痛、眩晕、精神失常、血细胞减少及过敏反应,也可引起“阿司匹林哮喘”。

(四)氨基丙酸类——布洛芬
特点:
1、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消炎作用,其效力近似阿司匹林。

对炎性疼痛的疗效比创伤性强。

2、主要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用于痛经的治疗。

胃肠反应较阿司匹林少,病人易于耐受。

3、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
二、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药
(一)尼美舒利
对COX-2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较强。

因其抗炎作用强,副作用较小。

常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腰腿痛、牙痛、痛经的治疗。

(二)塞来昔布
在治疗剂量时对人体内COX-1无明显影响,也不影响TXA2的合成,但可抑制PGI2合成。

(PGI2是血栓素A2的拮抗剂,其生成减少可导致血栓的形成。


用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治疗,也可用于手术后镇痛、牙痛、痛经。

慎用于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