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型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重型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李丽芳彭华萍刘静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型外伤性颅内血肿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对31例急性重型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患者进行及时巡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准确评估患者肢体感觉、活动、肌力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其中颅内再出血3例,肺部感染3例,应激性胃溃疡1例,切口感染1例,肾功能不全2例。经严密观察、积极的治疗和护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对症处理后未发生严重后果,患者治愈出院。结论: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早期干预是提高疗效、促进康复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重型外伤性颅内血肿;并发症;护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22.038
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最多见而且最危险的继发性病变,若处理不及时,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其发生率约占颅脑损伤的10%,但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几乎有半数患者并发颅内血肿[1],颅内血肿包括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2],临床上常需要手术治疗。我院于2010年11 12月对31例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颅内血肿患者行颅内血肿清除术,10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2.26%,现将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31例因各种原因所致急性重型颅内血肿患者,GCS评分5 8分,均在全麻插管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男21例,女10例。年龄8 68岁,平均年龄42.3岁。其中硬脑膜外血肿9例,硬脑膜下血肿12例,脑内血肿10例。术后3 6个月,通过CT或MRI观察,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颅骨内板下、脑实质内密度影正常。
本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其中颅内再出血3例,肺部感染3例,应激性胃溃疡1例,切口感染1例,肾功能不全2例。经严密观察、积极的治疗和护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对症处理后未发生严重后果,患者治愈出院。
2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1肺部并发症肺部感染是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一种并发症,与患者昏迷、伤后自身和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多发生在术后3 7d。本组发生了3例肺部感染,2例为术后第4d,1例为术后第5d,呼吸道痰多、淡黄色,伴有发热,体温在38.4 39ħ,痰培养为肺炎伯雷克杆菌。即安排单人病房,行气管切开术,每天空气消毒3次,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每天雾化吸入3次,每2h翻身、叩背排痰1次,遵循“气道湿化—胸壁叩击—排痰”的原则[3]。术后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外,应重视患者呼吸道通畅,若分泌物多、淡黄色,血氧饱和度<90%,伴有体温>38ħ,WBC>12ˑ109L,提示有肺部感染需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2应激性胃溃疡颅脑外伤后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16% 47%,可能与丘脑下部或脑干损伤有关[4],本组1例术后第7d排柏油样便约200g,从留置胃管中抽出血性液约50ml,患者烦燥不安,面色苍白,四肢冷,血压下降至89/60 mmHg,脉搏快143次/min,立即报告主管医师,遵医嘱禁食,准确应用止血药奥美拉唑钠(洛赛克)40mg静脉滴注,2次/d;冰生理盐水100ml加去甲肾上腺素8ml及云南白药0.5g胃管内灌注,每小时1次,每次灌注时先抽出上次灌注液。遵医嘱输入新鲜全血,密切观察大便的次数、量、颜色、性状及胃内容物的颜色、量,观察血氧饱和度、血压、血糖的变化。保持病房安静。经过上述处理,患者于第12d大便黄、软,镜检(+)。2.3颅内再出血术后颅内再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3d内,特别是术后6h之内。本组3例颅内再出血,其中2例发生在术后6h,1例发生在术后36h。1例患者术后6h由嗜睡突然烦躁不安,手脚乱动,血压160/90mmHg,行CT检查示颅内出血;1例患者术后6h神志模糊,由烦躁后转为安静,神志呈浅昏迷状态,血压150/100mmHg,行CT检查示颅内出血;1例患者术后36h呈浅昏迷状态,左侧瞳孔对光反射由灵敏变为消失,血压140/90mmHg,行CT检查示颅内出血。因此,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血压、呼吸、脉搏、瞳孔(大小、光反射)、四肢活动情况,若患者由烦躁变为安静或安静变为烦燥,瞳孔对光反射由灵敏变为迟钝或一侧瞳孔散大,提示有颅内出血,需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必要时做好术前准备。
2.4切口感染术后感染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3 7d[5]。本组发生1例枕部感染,表现为术后第6d切口局部出现红、肿、热、痛,有较多淡黄色液体渗出,伴有发热,体温38 38.5ħ,切口渗出液细菌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该患者体型肥胖,既往有糖尿病史,入院时空腹快速血糖14.1 mmol/L,因后颅窝血肿病情危、重,急诊手术。考虑此患者感染与糖尿病有关,安排住单人病房,每天空气消毒2次,保持创面敷料清洁干燥,有渗液及时更换,请内分泌科会诊给予正规胰岛素治疗及饮食。
2.5肾功能不全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严重的并发症,除
作者单位:337000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李丽芳:女,大专,主管护师
选择性肾动脉置管溶栓治疗肾动脉栓塞的护理体会
吴晓玲曾艳杜映
摘要目的:总结选择性肾动脉置管溶栓治疗肾动脉栓塞的护理经验。方法:对5例肾动脉栓塞行肾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后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导管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5例肾动脉栓塞行肾动脉置管溶栓后,3例栓塞完全溶解,2例栓塞部分溶解,腰痛症状明显减轻。结论:置管溶栓后,通过护士精心护理,可提高溶栓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肾动脉栓塞;置管溶栓;护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22.039
肾动脉栓塞是指栓子从心脏或近心端动脉壁脱落,随血流堵塞肾动脉,导致肾脏缺血而引起的病理过程。其治疗应以尽快恢复肾脏血流灌注为目的,近年来,随着血管腔内溶栓术和新型溶栓药物的应用,选择性插管溶栓已成为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常用方法[1]。我院自2010年10月 2012年5月共进行了5例肾动脉置管溶栓术,由于加强了溶栓过程的动态观察及精心护理,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年龄49 73岁,平均59岁。合并房颤4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动脉粥样硬化2例;糖尿病1例;高血压1例。因突发性腰部剧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来院就诊,查体肾区叩痛、触痛。CT血管造影检查示肾动脉栓塞。插管溶栓治疗后,3例栓塞完全溶解,2例栓塞部分溶解,腰痛症状明显减轻,住院6 10d出院。1.2方法患者常规准备后,仰卧位,全身肝素化,在影像监作者单位:225001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吴晓玲: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通讯作者:曾艳视下,选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逆行穿刺,肾动脉造影,以明确肾动脉栓塞部位,然后将3F或5F导管送达肾动脉主干栓塞部位,将导管和鞘管固定在腹股沟处,遂行溶栓治疗。首次冲击量:尿激酶25万U溶于0.9%氯化钠溶液20ml中经导管推注,3 5min推完。然后用尿激酶50 75万U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ml中24h均匀泵入。2 3d后,再行肾动脉造影,以观察肾动脉通畅情况。同时使用抗凝、祛聚、扩血管药物,促进循环。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患者起病急,腰痛,担心肾脏的功能,同时对血管腔内置管溶栓治疗不了解而产生恐惧心理,我们应关心、倾听、安慰、鼓励患者,并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方式、术中注意事项以及成功病例,使其消除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术前准备积极做好术前各项检查与准备,常规备皮,并对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位置做好标记,以便术中、术后易于触摸观察。
与患者因重度颅脑损伤而循环血量不足有关外,还与大剂量长期使用甘露醇有关[6]。本组2例术后第9d出现尿量达6000ml,肌酐146.3μmol/l,尿素氮16.4mmol/L,遵医嘱停用甘露醇,补充血容量及电解质,少尿期限制水入量。给予低蛋白、高热量及多维生素饮食。术后准确记录24h出入量,观察尿的颜色、量,测尿比重,如尿量超出入量1000ml时应及时报告医师,为抢救患者争取时间。患者4周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尿比重正常,无不良后果发生。
3小结
颅内血肿手术中解剖情况复杂,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护理的关键在于预防并早期发现并发症,护理的重点是及时巡视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准确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的机体免疫功能,即伤情越重,免疫功能受损越明显。加强对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应激性胃溃疡、颅内再出血、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早期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早期干预,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手术疗效、促进患者康复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忠诚主编.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35.
[2]梁力建主编.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2.[3]刘传玲,张玉华,循症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肺部并发症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8-10.
[4]周良辅主编.现代神经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52.
[5]John GH,Marc JL.Complication of spinal Surgery[M].New York:Lippincott Raren,2000:1671-1673.
[6]刘芳,韩莹,刚婷婷.重症脑血管病并发高渗血症患者的护理监测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347.
(收稿日期:2012-05-03)
(本文编辑王亚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