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案
第一篇工作与健康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劳动卫生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
2.掌握职业危害因素概念、分类及其致病条件;
3.掌握职业病概念及其发病特点;
4.了解常见的有关工作疾病及其特点,劳动卫生的工作内容,我国劳动卫生学取得的成就与发展趋势。
[学时分配] 4 h
[学习要点]
生产环境与健康
概述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的影响和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活质量(quality of
working life )。
基本任务:
1识别(identification)、评价(evaluation)、预测(forecast)、控制(control)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和促进劳动者健康。2研究职业性病伤的病因、诊断、治疗和劳动能力鉴定。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面向一切职业人群,不仅指工人、农民,也应包括服务行业的职工和脑力劳动者。不仅包括正式工与合同工也应包括临时工下岗工人和老年职工。有人统计全球人口的45%属于职业人群。1996年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对人人享有职业卫生的全球策略(WHO Global Strategy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for All)的新决议。
一、
职业医学的发展及概况
人类自开始生产劳动以来,就出现了因接触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而发生的疾病。而且职业病伤的发生常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1国外职业医学发展史
公元前460-377年: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就告戒他的同事“注意观察环境,以了解病人的根源”,他
是第一个认识到铅是腹绞痛原因的人。
公元14-16世纪:意大利出现文艺复兴,西欧科技开始兴起,采矿和冶炼业的发展,出现金属中毒的病例。曾在德国的Agricola(16世纪)出版了《论金属》一书。同一时期,意大利的拉马兹尼(Ramazzini,1633-1714年)于1700年出版了《论手工业者疾病》,该书描述了50多种职业病,成为职业病的经典著作,而Ramazzini也因此被誉为职业医学之父。18世纪:英国纺织机械的革新和蒸汽机的出现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但当时劳动条件恶劣,职业病及传染病流行,经常发生意外工伤事故。
19世纪:德国因电力的广泛应用,又产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大规模的采矿和冶炼,还发明了合成染料,出现了苯胺中毒等。自19世纪末职业性危害受到西方社会的广泛关注,开始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劳动条件进行职业性病伤的防治,许多国家的政府建立了职业卫生与劳动保险的法规,开展了防治职业病的服务与研究。
20世纪:20世纪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发展迅速,合成了许多种有机化合物,出现了多种急、慢性化学中毒和职业肿瘤等
问题。美国的汉密尔顿(Hamilton)-第一位从事职业医学的美国医生于1925年出版了《美国的工业中毒》。后来又兴起了以原子能、高分子化合物和计算机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职业卫生问题。英国的亨特(Hunter,1889-1976年,是对职业病倾注无尽心血的通科医生)所著《Diseases
of Occupation》在该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20世纪后期: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卫生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使一些古老传统的职业病得到有效控制。
2我国职业医学概况
北宋时期(11-12世纪):在《谈苑》中述及“后苑银作镀金,为水银所熏,头手俱颤”,“采石人,石末伤肺,肺焦多死”。明代: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1593年)中明确提到铅矿工人的铅中毒。宋应星在天工开物(1637年)中述及“煤矿井下简易通风方法,并指出烧砒(三氧化二砷)工人应站在上风向操作,并应保持十余丈的距离,以免发生中毒。
在长期封建统治和外国压迫下的旧中国,职业医学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从1954年起,我国开始建立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的防治机构。杰出的内科专家吴执中教授是我国职业医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他在实践的基础上主编了〈职业病〉一书,为我国的职业医学发展做出了贡献。
80年代初开始,在各省市、自治区及部分地区或省辖市及某
些工业部门所属机构先后建立了防治机构为一体的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机构200多所,另外在全国2000多个防疫站都设有劳动卫生科。自2001年以来,国家对卫生防疫机构进行调整,职业病防治工作隶属于疾病控制中心。
专业队伍:1959年具有大专水平的专业人员不足300人,现已有6000多人,现从事本专业的人数达3万多人。全国有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硕士点17个,博士点7个。
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概述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ous factors)(一)概念
在不良的劳动条件(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各种因素。
决定劳动过程
生产过程↑
影响生产环境
生产过程———物的变化过程。即:由原料生产出成品的过程。
劳动过程———人的操作过程。即: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过程。
生产环境———劳动者所处的环境,包括大自然和人工环境。
(二)种类
1.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性有害因素
生产性毒物:铅、汞、锰、铬、砷、苯、CO、SO2、氯乙烯等——中毒。
生产性粉尘:矽尘、石棉尘、煤尘、木尘、皮毛尘、植物尘等——尘肺。
(2)物理性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过高或过低的气温、气湿、气压——中暑、高山病、潜涵病等。
非电离辐射:紫外线、红外线、激光等——眼睛、皮肤损伤。
电离辐射;Χ、γ射线——放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