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合集下载

公卫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重点笔记

公卫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重点笔记

公卫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重点笔记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绪论 1、劳动过程由下列因素或条件组成,如:劳动组不好;操作和体位不好;体、脑劳动比例关系失调、精神心理紧张;2、根据三级预防原则,劳动卫生工作的一级预防工作应进行:就业前健康检查;3、根据三级预防原则,劳动卫生工作的二级预防工作应进行:对可疑及确诊病人进行针对病因的治疗;4、职业病学的主要任务是: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职业病;5、劳动卫生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6、职业病与职业性多发病的主要区别是:与发病的人数多少有关;7、职业性特征:强度较轻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有时虽不致引起病理性损害,但可产生体表的某些改变,如:胼胝pian2、zhi1、色素沉着等;这些改变尚在生理范围内,可视为代偿或适应性变化;8、急性职业中毒应在24小时之内向当地职防机构报告;慢性职业中毒应在15天之内向当地职防机构报告;9、被诊断为职业病的患者应在每6~12个月之内进行复查;10、第一级预防包括:降低和减少劳动者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水平;第二级预防包括:通过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第三级预防包括:对职业病患者及时诊断和处理;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1、铅、汞吸收指标:铅、汞接触者尿铅、尿汞升高;2、有机磷农药中毒抑制胆碱脂酶活性的机制是:有机磷农药与胆碱脂酶磷酰基结合;3、急性汞中毒极少见,慢性汞中毒最早出现的症状是:神经衰弱综合症;4、汞中毒驱汞治疗的首选药物是:二巯qiu2基丁二酸钠;主要使用含巯基解毒剂5、苯急性中毒作用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苯慢性中毒的特征是:造血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WBC总数↓,中性粒↑,淋巴↑6、尿酚可作为评价苯的接触指标;7、马尿酸可作为评价甲苯的接触指标;8、甲基马尿酸可作为评价二甲苯的接触指标;9、预防职业中毒的中心环节是:采取综合措施;10、铅影响血红素合成过程主要通过抑制:血红素合成酶、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δ-氨基-γ-酮戊酸合成酶ALAS;11、铅中毒时血和尿中氨基乙酰丙酸ALA升高是由于:ALAD受抑制脱水酶;铅中毒时特征性表现:腹绞痛、贫血、周围神经病;12、慢性轻度铅中毒的处理原则:驱铅治疗后可恢复原工作,一般不必调离铅作业;轻度汞吸收的处理原则是:及时调离汞作业场所,继续观察;苯中毒引起轻度贫血的处理原则是:调离原工作岗位,进行合理治疗;轻度氰化物中毒的处理:及时使用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首选措施是:及时使用解磷啶;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的首选措施是:及时使用阿托品;少量,切忌过量13、甲苯和二甲苯急性中毒的毒作用主要表现是: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甲苯和二甲苯轻度慢性中毒的毒作用主要表现是:神经衰弱综合症;14、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迟发性神经病OPIDN,多发生在急性重度中毒的2~3周后;15、氯乙烯清釜工感到手指麻木、疼痛、发白等,可诊断为:肢端溶骨症;氯乙烯中毒:初期表现为雷诺综合症;末期为末梢神经炎特有;16、印染工的职业性损害因素主要为-苯胺;苯胺中毒的特殊解毒剂是:美蓝小剂量1~2mg/kg;检查重点是:高铁血红蛋白含量;17、硝酸浸洗金属部件,可产生二氧化氮刺激性气体;18、刺激性气体的主要危害是肺水肿,临床上一旦出现肺水肿,病情急,变化快;因此,积极防治肺水肿是抢救刺激性气体中毒的关键;19、油漆工的职业性损害因素主要为-苯;化验检查重点项目为:WBC、RBC、Hb和PLT;20、汞可抑制含巯基的酶;氰化物可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21、苯-全血减少急、慢性;铅-外周神经炎慢性;汞-意向性震颤;22、由呼吸道进入人体为主的是:铅由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的是:TNT苯的氨基和硝基23、高分子化合物的毒性主要取决于:游离单体的种类和数量;其对呼吸道损伤主要是:聚合性粉尘;24、急性中毒导致肺水肿的毒物是:光气、二氧化氮、氯气刺激性气体;25、β-萘胺和联苯胺可致:膀胱癌;苯胺可致:高铁血红蛋白形成;三硝甲苯可致:晶体损伤;生产性粉尘与尘肺1、尘肺按病因分类可分为5类:矽肺、硅酸盐肺、炭尘肺、金属尘肺、混合性尘肺;2、2、防尘措施:革、水、密、风、护、管、教、查;革:改革工艺和革新生产设备水:湿式作业密:密闭尘源风:通风除尘护:个人防护管:建立各项制度,维护管理教:宣传教育查:定期检查、评比、总结,定期测尘和健康检查3、生产性粉尘主要属于:混合性粉尘;4、脱尘工作1年后>1年发生的矽肺,方可称为晚发型矽肺;其有关发病条件为:接触的粉尘浓度较高;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高;接触粉尘年限较短;脱尘时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接尘工作1-2年发生的矽肺,称为速发型矽肺;5、肺内石棉小体的存在与否,与纤维化程度无密切关系,但与石棉纤维的沉积量有关,在石棉肺的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接触石棉的指标;但不可作为石棉肺诊断的依据;6、石棉肺诊断依据为:症状与体征的特点;X线胸片变化与胸膜改变;肺功能明显降低;职业史;7、二氧化硅含量是矽肺发病直接相关的因素之一;8、矽肺发病有关因素中,游离SiO2的含量最为重要;9、观察典型矽肺的X线胸片时,不必注意的是:肺纹理在各肺区的分布;应注意:阴影直径及宽度的大小、阴影的形态规则与否、阴影的数量及密集度、胸膜、肋膈角的改变及肺气肿情况10、能引起粉尘沉着症的粉尘是:锡、铁、钡等粉尘;能引起炭尘肺的粉尘是:石墨、碳黑、活性炭等粉尘;能引起中毒作用的粉尘是:铅、锰、砷等粉尘;物理因素对机体的影响1、气温是影响人体体温调节的环境气象因素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2、卫生学评价中表示声音强度大小的单位,最常用的是:声压级;3、暂时性听阈位移生理性改变包括:听觉适应数分钟可恢复和听觉疲劳数小时可恢复;永久性听阈位移病理性改变-毛细胞是声损伤时的首先受累者包括:噪声性听力损伤高频3000~6000Hz听力损伤和噪声性耳聋高频听力损伤的基础上,出现语言频段55、1000、2000Hz听力开始受损;4、急性噪声性听力损伤暴震性耳聋,听力检查时,发现高频段听力下降;5、人体可感振动的频率范围是:1500Hz以下;6、局部振动病是指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7、微波的生物学作用机制,世界公认的学说是:热效应;8、电离辐射的生物学作用机制是: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9、电光性眼炎急性角膜结膜炎是由紫外线辐射引起的;10、紫外线对皮肤的作用:波长<220nm的紫外线,几乎全被角化层吸收;波长297nm的紫外线对皮肤作用最强,能引起红斑反应;波长>320nm和<240nm的紫外线,红斑作用微弱或无;紫外线过度照射可引起皮肤急性炎症;此外,据国外报道,长期接触紫外线可诱发皮肤癌,并已有动物实验证实;11、关于中暑:热痉挛-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引发;热射病-由热蓄积导致;热衰竭-由血管扩张和大量失水导致;职业性肿瘤我国法定的职业肿瘤有8种1987年致病因子所致疾病所属职业其他石棉肺癌、间皮瘤联苯胺膀胱癌染料加工和混合工作苯白血病氯甲醚肺癌离子交换树脂工作砷肺癌、皮肤癌雄黄矿三氧化二砷皮肤、肺、喉癌氯乙烯肝血管肉瘤清釜工焦炉肺癌铬酸盐肺癌鼻腔、喉、肺癌1、职业性致癌因素最常见的是化学性致癌物质和某些生产过程;2、职业肿瘤多见于:呼吸系统占极高比例,尤其是肺癌;3、流行病学调查已有明确证据的,可确认为人类致癌物;4、动物实验已有明确证据的,可定为潜在致癌物;妇女劳动卫生1、已经证明的人类经胎盘的致癌原有:已烯雌酚;2、可经乳汁进入乳儿体内的毒物有:铅、苯、汞、二硫化碳、砷、多氯联苯、有机氯、三硝基甲苯等;3、父母职业接触化学物质油漆、石油产品、有机溶剂、农药等是儿童患恶性肿瘤特别是白血病的危险因素;4、月经过多综合症:接触某些有机溶剂,如苯系物、汽油、二硫化碳、三硝基甲苯等;月经过少综合症:接触铅、汞、三氯乙烯等;月经过少至闭经:高浓度的汞;5、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在接触化学物质的女工中多见,如接触二硫化碳、汽油等;6、不良生殖结局:异常妊娠结局和不孕;7、异常妊娠结局:流产、早产、死胎、妊娠并发症,死产、围生儿死亡、低体重儿、子代发育异常;农村劳动卫生1、农民肺:干草小多芽孢菌、普通嗜热放线菌的孢子,随同饲料粉尘吸入体内引起;2、2、预防农民急性和慢性骨关节损伤的主要措施是:改进农民劳动方式,实现机械化;3、3、有机磷农药中毒,早期主要表现为毒蕈碱样症状,继续发展可出现烟碱样症状;4、4、关于窖内有害气体:窖内的薯和蔬菜不断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在无氧或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发生腐败分解,放出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高浓度的有害气体可致“电击样”死亡;5、5、人畜共患疾病有:钩端螺旋体病、炭疽、布氏杆菌、沙门菌、破伤风、狂犬病等;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和控制1、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对从事生产的劳动者能力的确定和评价;鉴于工矿企业种存在着职业性有害因素和职业病,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作为今后能否继续从事该项劳动的评价;进行合理的劳动能力鉴定的前提是:准确无误的职业病诊断;2、制定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应:保证工人健康;执行者在经济上能负担得起;现有的技术水平能达到;3、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属于:分析流行病学调查;4、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是:了解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之间的关系;5、我国现行的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应用最广的是:最高容许浓度;6、预测职业性有害因素与接触者健康的关系,应作定期健康检查;7、对某工厂职工健康或职业损害状况等的调查,属:横断面调查现况调查;对某工厂职工肺癌发病与其接触有害因素关系的调查,属:病例-对照调查一种疾病与多种暴露对某化工厂职工接触有害因素与职工可能发生的损害的关系,属:队列调查一种暴露与多种疾病8、瞬时也不得超过的最高浓度为:短时间接触限值;任何有代表性的采样测定均不得超过的浓度为:最高容许浓度;正常8小时工作日或40小时工作周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规定的阈限值: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第一章劳动过程的生理、心理和人类工效学第一节职业1职业性危害:不良的劳动条件存在各种职业性危害,它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2劳动条件:1、生产工艺,2、劳动过程,3生产环境(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和职业性损害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1化学因素a)有毒物质:铅、汞、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b)生产性粉尘:二氧化硅粉尘、石棉粉尘、煤尘、有机粉尘2物理因素a)异常气象条件:高温、低温、高湿b)异常气呀条件:高气压;低气压c)噪声、振动d)非电离辐射:射线辐射、红外线、紫外线、激光e)电离辐射:X射线、a、b、r射线3生物性因素:草尘上的霉菌皮毛的炭疽杆菌、蔗渣上的霉菌、布鲁杆菌、森林脑炎、病毒、有机粉尘中的真菌、真菌孢子、细菌等。

如屠宰、皮毛加工、森林作业等。

二、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强度过大、劳动制度与劳动组织不合理、长时间强迫体位劳动、个别器官和系统的过度紧张,均可造成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

三、与作业环境有关职业性危害因素①厂房布局不合理,厂房狭小、车间内设备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等;②生产过程中缺少必要的防护设施等;③露天作业的不良气象条件。

3、职业病:学术上一般认为,职业病在生产环境中和劳动过程中,职业性有害因素(如有毒化学物、生产性粉尘、有害物理因素或生物因素等)直接作用于人体,损害人体健康所引起的各种疾病。

法律上职业病的概念一般是指由于国家确认并经法定程序公布的职业病。

4、根据卫生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职业病目录》,职业病包括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共10类115种疾病5、职业病特点:①病因明确;②病因多数可定量检测,有明显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③接触同一种职业有害因素的人群中有一定数量的职业病病例发生,很少出现个别病例;4 早期发现,及时合理处理,预后良好5有些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如矽肺6、一、职业病预防原则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应遵守职业卫生(预防医学)“三级预防”的原则,开展综合治理。

医学类-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医学类-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员工需求, 不断完善和优化劳动卫生管理体
系,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
目标设定
设定明确的职业病防治目标,如 降低职业病发病率、提高员工健 康水平等,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
划和措施。
监测与评估
定期对劳动卫生管理体系的运行 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 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确保管理
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
职业病分类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和来源,职业病可分为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
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共10大类132种。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来源
职业病危害因素
包括化学因素(如粉尘、毒物等)、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高温等)、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 毒等)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如劳动组织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职业中毒Βιβλιοθήκη 010203
职业中毒概述
职业中毒是指劳动者在生 产过程中因接触工业毒物 而引起的中毒。
职业中毒类型
包括铅中毒、汞中毒、锰 中毒、苯中毒、汽油中毒、 有机磷农药中毒等。
案例分析
以铅中毒为例,阐述其发 病原因、症状表现、诊断 依据以及治疗措施。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概述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是指由于生产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如噪声、振 动、高温、低温等引起的疾病。
定期监测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的浓度,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
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实施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职业中毒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 组织、通讯联络、现场处置等方面的内容。
配备应急设施和器材

公卫执业医师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试题解析之四

公卫执业医师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试题解析之四

公卫执业医师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试题解析之四一、名词解释1.稳态噪声:随着时间的变化,声压波动小于5dB的生产性噪声。

2.脉冲噪声:声音持续时间小于0.5秒,间隔时间大于1秒,声压有效值变化大于40dB 的生产性噪声。

3.等响曲线:利用与基准音比较的方法,可得出听阈范围各种声频的响度级,将各个频率相同响度的数值用曲线连接,即绘出各种响度的等响曲线图。

4.响度级:根据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性,联系声压和频率定出人耳对声音音响的主观感觉量。

5.声级:为了准确评价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在进行声音测量时,所使用的声级计是根据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性,参考等响曲线,使用A,B,C,D几种计权网络,使用频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

6.暂时性听阈位移:是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恢复到原来水平。

7.听觉适应: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感觉声音刺耳,不适,停止接触后,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听力检查听阈可提高10-15:dB,离开噪声环境1分钟之内可以恢复。

8.听觉疲劳:较长时间停留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引起听力明显下降,离开噪声环境后,听阈可提高超过15-30dB:,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

9.生理性听觉疲劳:一般在十几小时内可以完成恢复,常以16小时为限,即在脱离接触后到第二天上班前的时间间隔内,恢复至正常水平。

10.永久性听阈位移:噪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提高。

11.噪声性耳聋: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

12.爆震性耳聋:在某些生产条件下,如进行爆破,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防护设备,可因强烈爆炸所产生的振动波造成急性听觉系统的严重外伤,引起听力丧失。

13.振动频谱:是将按频带大小测得的振动强度(加速度有效值)数据排列起来组成的图形。

14.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作为人体接振强度的定量指标,是在频率计权和固定接振时间的原则下,计算加速度有效值。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试题和答案 02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试题和答案 02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试题和答案02一、选择题(每题1分,40分):1、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属于:(B)A、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B、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C、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D、劳动条件中的有害因素E、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2、安静时肌肉中CP的浓度约为A TP的:(C)A、10倍B、8倍C、5倍 D 、2倍E、4倍3、气态毒物经呼吸道吸收的快慢和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C)A、空气中毒物浓度B、血液中毒物浓度C、水溶性D、脂溶性E、挥发性4、目前驱铅治疗的首选药物是:(B)A、二巯基丙醇B、依地酸二钠钙C、二巯基丙磺酸钠D、青霉胺E、二巯基丁二酸钠5、汞蒸气具有:(A)A、高度的弥散性和脂溶性B、高度的弥散性和水溶性C、脂溶性和水溶性D、低度的弥散性和脂溶性E、低度的弥散性和高度水溶性6、毒物经皮吸收主要取决于:(D)A、毒物的脂溶性B、毒物的水溶性C、皮肤接触部位和面积D、毒物的脂/水分配系数E、皮肤的完整性7、铬引起的癌多为:(A)A、鳞癌B、腺癌C、扁平细胞角化癌D、基底细胞癌E、未分化小细胞癌8、刺激性气体所引起的肺水肿分为:(B)A、刺激期、肺水肿期、恢复期、痊愈B、刺激期、潜伏期、肺水肿期、恢复期C、眩晕期、诱导期、肺水肿期、恢复期D、刺激期、眩晕期、肺水肿期、恢复期E、诱导期、潜伏期、肺水肿期、恢复期9、苯的急性毒作用表现主要为:(B)A、白细胞减少B、中枢神经系统麻醉C、再生障碍性贫血D、白血病E、血小板减少10、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大多属于:(C)A、沸点高、挥发性高的固体或液体B、沸点低、挥发性低的固体或液体C、沸点高、挥发性低的固体或液体D、沸点低、挥发性高的固体或液体E、沸点低、蒸气压高的固体或液体11、苯胺中毒应选择下列哪种解毒剂:(A)A、小剂量美兰B、硫代硫酸钠C、大剂量美兰D、亚硝酸钠E、亚硝酸异戊酯12、吸入大量的有害气体时,必须迅速脱离现场,其目的在于:(E)A、及时补充新鲜空气B、促进毒物从肺部排出C、阻止毒物继续吸收D、以便及时抢救E、阻止毒物继续吸收,并有利于促使其从肺部排出13、被对硫磷农药污染器皿的去毒处理主要措施为:(D)A、日光下嚗晒B、酒精擦洗C、稀酸溶液浸泡D、弱碱溶液浸泡E、清水冲洗14、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作用是:(D)A、减轻毒蕈硷样症状B、减轻烟碱样症状C、减轻烟碱样症状,并使胆碱酯酶恢复活性D、消除和减轻毒蕈硷样症状和呼吸中枢抑止E、以上均不是15、石棉肺X线胸片的主要表现为:(B)A、类圆形小阴影和胸膜改变B、不规则型小阴影和胸膜改变C、大阴影和胸膜改变D、不规则型小阴影和肺纹理的改变E、类圆形和不规则型小阴影及肺纹理的改变16、铅对卟啉代谢的作用,现以肯定具有抑制作用的酶主要是:(D)A、δ-ALA合成酶及δ-ALADB、δ-ALA合成酶及血红素合成酶C、δ-ALA合成酶及粪卟啉原氧化酶D、δ-ALAD 及血红素合成酶E、δ-ALAD 及粪卟啉原脱羟酶17、我国总结出的防尘“八字”经验是:(B)A、革、水、防、风、护、治、教、查B、革、水、密、风、护、管、教、查C、革、水、密、保、护、管、教、查C、革、水、密、风、护、管、封、查E、革、水、密、保、护、管、封、查18、粉尘进入肺内,下列哪一型细胞防御作用最突出:(D)A、淋巴细胞B、白细胞C、成纤维细胞D、巨噬细胞E、浆细胞19、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主要指:(D)A、气温、气流、气压、热辐射B、热辐射、气压、气流、气湿C、热辐射、气温、气湿、气流D、气流、气温、气湿、气压、热辐射E、气压、气流、气温、气湿20、目前评价矽肺患者肺功能的常用指标为:(A)A、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B、时间肺活量、残气量和最大通气量C、最大通气量、潮气量和残气量D、肺活量、潮气量和残气量E、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21、抢救氰化物中毒最有效的办法是尽早使用:(D)A、硫代硫酸钠B、亚硝酸钠C、小剂量美兰D、先用亚硝酸钠,再用硫代硫酸钠E、先小剂量美兰,再用硫代硫酸钠22、在听力曲线图上呈V形下陷频段是:(E)A、1000-3000赫兹B、2000-6000赫兹C、4000-6000赫兹D、6000-8000赫兹将E、3000-6000赫兹23、当量子能量水平达到——以上时,能引起生物组织电离而使机体受到损害。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综合测试卷六及答案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综合测试卷六及答案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综合测试卷六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静力作业:依靠肌肉等长性收缩来维持体位,使躯体和四肢关节保持不佛所进行的作业2.动力作业:在肌肉等张性收缩的情况下,经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运用关节活动来进行的作业3.紧张因素:使劳动者产生心理紧张的环境或条件4.紧张:是在客观需求与主观反应能力之间的一种(可感受到的)失衡,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能满足需求就可能引起相应的(可察觉的)功能性紊乱。

5.锻炼:是通过反复使用而改善劳动者先天性固有的生理功能和能力。

6.练习:通过重复来改善后天学得的技能7.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8.中毒:机体受到毒物的作用引起一定程度的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

9.烟悬浮于空气中直径0.1μm固体微粒。

10.生物转化:外来化合物吸收后,在体内酶作用下,其化学结构发生一定改变,即为生物转化,又称之为代谢转化11.蓄积: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内,如不能完全排出,则可能在体内逐渐积累,这种现象称为毒物的蓄积。

12.物质蓄积:贮存在体内某些器官和组织内的毒物含量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水平,这种现象叫物质蓄积。

13.功能蓄积:长期接触某种毒物后,现有条件下,不能检出该毒物的蓄积,:但由该毒物引起的机能改变却逐步积累起来,:一段时间后,:表现出中毒的病理征象,:这种现象称为功能蓄积14.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几分钟至数小时)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

15.慢性中毒:小量毒物反复长期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

16.亚急性中毒:介于二者之间,较短时间内有较大量毒物反复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

17.吸收状态: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超过正常范围,耽误该毒物所至的临床表现,呈亚临床状态。

18.化学性肺水肿:吸入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后所引起的以肺间质及肺泡腔内液体过多聚集为特征的疾病。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学大纲.doc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学大纲.doc

《环境、职业与健康》教学大纲供预防医学专业用编写时间:2013-01《环境、职业与健康》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环境、职业与健康(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Health)课程代码:504052060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96 学分:6特别说明:该课程内容多、学分高,涉及预防医学环境与健康和职业与健康两门重要课程,采用两本全国高等学校教材,课时数各48学时,两本教材内容各占3学分,故授课内容将按环境与健康和职业与健康两部分分别编写。

环境、职业与健康的期末考核形式为闭卷考试,采用同一份试卷,总分是100分,环境与健康和职业与健康两部分各占一半。

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一)环境与健康环境与健康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预防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与健康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阐明环境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为制订环境卫生标准提供卫生学依据,并研究利用有利环境因素和控制不利环境因素的对策,预防疾病、保障人群健康的科学。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讲授与实验技术操作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开展环境卫生工作的基本方法,为毕业后从事预防卫生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力求启发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广泛阅读相关书籍和杂志,并通过课间实习与生产实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科研能力。

原则上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授课,但可适当补充本领域的前沿研究热点及最新研究成果,考试范围以教学大纲和教师课堂讲授内容为主。

学生可利用教学大纲进行全面复习,下划线的部分为重点掌握的内容,但考试试题并不受此限制。

因此,希望学生能够坚持认真听课及做好重点笔记。

本版教材实习内容单列成书,配套选择使用。

课间实习的成绩将按对待实习的态度、参加与否、操作技能、认真程度及实习报告质量等评分。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公共卫⽣执业医师——劳动卫⽣与职业病学劳动卫⽣与职业病学——⼀、绪论[6627]⼀、A1型题:每⼀道考试题下⾯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个最佳答案。

1.劳动卫⽣学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影响的学科,健康受影响的是A.⼯⼈B.农民C.体⼒劳动者D.劳动者E.脑⼒劳动者[6628]2.基层劳动卫⽣⼯作内容中不包括A.现场劳动卫⽣学调查B.制定有关的卫⽣标准和条例法规C.职业流⾏病学调查D.⼈员培训和宣传教育E.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员的健康监护[6629]3.属职业性特征的表现是A.苯中毒B.局部振动病C.⽯棉肺D.胼胝、⾊素沉着等E.铅线、铅⾯容[6630]4.⽣产⼯艺过程中产⽣的有害因素不包括A.化学因素B.物理因素C.⽣物因素D.⼼理性职业紧张E.⽣产性粉尘[6631]5.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不包括A.不合理的⽣产⼯艺B.使⽤不合理的⼯具C.劳动组织制度不合理D.精神性职业紧张E.劳动强度过⼤[6632]6.⽣产⼯艺过程中产⽣的⽣物性有害因素不包括A.森林脑炎病毒B.流⾏性⼄脑病毒C.炭疽杆菌D.布⽒杆菌E.禽流感病毒[6633]7.影响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损害的个体易感因素中不包括A.性别B.年龄C.营养状况D.遗传因素E.有害因素的性质[6634]8.劳动卫⽣学的⾸要任务是A.提⾼⽣产⼯艺⽔平B.积极防治职业病C.识别、评价和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D.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E.提⾼劳动⽣产率[6635]9.劳动卫⽣学是预防医学的⼀个A.三级学科B.分⽀学科C.⼦学科D.⼀级学科E.重要学科[6636]⼆、A2型题:每⼀道考题是以⼀个⼩案例出现的,其下⾯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个最佳答案。

10.某铸造⼚安排其就业前⼯⼈进⾏全⾯的⾝体健康检查,不正确的说法是A.属于就业前体检B.属于职⼯健康监护内容C.⽬的是发现职业禁忌证D.属于⼀级预防E.属于⼆级预防[6637]11.某煤矿⼯⼈林某,长期在井下采煤,由于长期因⼯作不能按时⽤餐,患有慢性胃溃疡,此病应属于A.职业病B.职业特征C.职业性多发病D.法定职业病E.常见病[6638]12.轧钢车间⼯⼈能接触到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不包括A.电离辐射B.热辐射D.⾼温E.有害⽓体[6639]13.某乡镇制鞋企业⼥⼯,近期发现⿐⼦经常出⾎,经检查,⽩细胞和⾎⼩板数量均低于正常值下限,应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现场流⾏病学调查B.现场劳动卫⽣调查C.进⼀步的临床检查D.进⼀步的实验室检查E.由常规医院进⾏疾病的诊断[6640]三、B1型题:以下提供若⼲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题库6-1-8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题库6-1-8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题库6-1-8问题:[单选]用于微波防护的眼镜最好是()A.黄绿色眼镜B.绿色眼镜C.蓝色眼镜D.铜丝网制成的眼镜E.镜片中含有氧化亚铁成分的眼镜微波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屏蔽辐射源,加大辐射源与作业者的距离,合理的个人防护。

问题:[单选]微波引起血液系统的障碍主要是()A.白血病B.贫血C.血小板减少D.白细胞减少E.再障问题:[单选]热适应是指人体在热环境下,经过一段时间后产生的对热负荷的适应能力。

下列改变不属于热适应表现的是()A.体温保持稳定B.心血管系统紧张性下降C.热应激蛋白合成量减少D.排汗和蒸发散热能力增强E.劳动时代谢率降低(单身求爱 /)问题:[单选]潜涵作业是指在高于大气压条件下从事水下劳动。

在有些情况下,工人回到地面后出现肌肉骨关节疼痛、运动障碍、咳嗽、呼吸困难、皮肤灼热瘙痒等症状,初步判定为急性减压病,有效的处理措施是()A.卧床、对症治疗B.局部热敷、吸氧C.重新加压(高压氧舱),症状恢复后出舱D.重新加压(高压氧舱),症状恢复后合理减压后出舱E.不需特殊处理问题:[单选]某纺织女工,年龄45岁。

经检查听阈提高20dB,10~20小时后恢复听力,属何种类型听力损害()A.噪声性耳聋B.听觉适应C.听觉疲劳D.噪声性听力损伤E.暂时性听力下降问题:[单选]某男性建筑工人,年龄37岁,长期使用各种振动工具搅拌水泥等工作。

因手指麻木和感觉异常等症状而就诊。

此工人可能患何种疾病()A.局部振动病B.末梢神经炎C.风湿性关节炎D.周围神经炎E.骨关节病问题:[单选]人体的各组织器官有其固有的振动频率,当外界振动波作用于人体时,外界的振动频率与人体组织器官的固有频率相当时,则发生共振现象。

加强了对机体的危害、根据共振理论。

试问下列哪种波段的振动频率对人体危害最大()A.中长波B.超短波C.分米波D.厘米波E.毫米波。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试卷答案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试卷答案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试卷一、选择题:1、热辐射能量大小主要取决于(C )A.环境的温度B.环境的湿度C.辐射源的温度D.辐射源的湿度2.尘肺X线诊断标准中"t"小阴影是指(D )A.直径在1.5mm以下的类圆形小阴影B.直径在1.5~3mm类圆形小阴影C.直径在3~10mm的类圆形小阴影D.宽度在1.5~3mm的不规则形小阴影3.1989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规定职业性中暑诊断及分级标准为(B )A.轻症中暑,中度中暑和重症中暑B.中暑先兆,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C.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D.轻症中暑、重症中暑4.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哪三种(D )A.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肺水肿、瞳孔缩小B.全身紧束感、胸部压迫感、肌束震颤C.消化系统症状、眼睛的症状、呼吸道症状D.毒蕈碱样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烟碱样症状5.下列有关劳动卫生标准应用论述错误的是(A )A.具有技术和法律效力B.一经分布必须严格执行C.不是安全与否的绝对界限D.最高容许浓度是衡量车间空气污染程度的卫生标准6.反映铅在体内含量的指标是( )A.网织红细胞B.尿ALAC.尿粪卟啉D.血铅【答案】D7.影响作业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 )A.社会和心理因素B.个体因素C.环境因素D.以上都是【答案】D8.下列哪项不属于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工作( )A.生产环境监测B.健康监护C.职业流行病学调查D.阈限值制订【答案】D9.在生产条件下,金属汞主要以下列哪种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A.粉尘B.烟C.蒸气D.雾【答案】C10.矽肺诊断所必备的条件是( )A.确切的二氧化硅粉尘接触史B.确凿的X线胸片表现C.动态观察资料和该单位的矽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D.确切的二氧化硅粉尘接触史;确凿的X线胸片表现;动态观察资料和该单位的矽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答案】D11.铅及无机化合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 )A.皮肤B.皮肤和呼吸道C.呼吸道D.皮肤和消化道【答案】C12.尘肺是一种( )A.肺部疾病B.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C.纤维化疾病D.粉尘引起的免疫性疾病【答案】B13.鸣肺的X线表现有( )A.类圆形小阴影B.不规则形小阴影C.大阴影D.以上全有【答案】D14.劳动卫生法规是( )A.管理生产的条例B.降低生产成本的依据C.保障工人在安全、卫生条件下劳动的行政管理和立法依据D.安全劳动的规范【答案】B15.粉尘在呼吸道的沉积方式有多种,但没有下列哪项( )A.撞击B.沉降C.巨噬细胞吞噬D.弥散作用【答案】C16.驱铅治疗的首选药物( )A.亚硝酸钠B.依地酸二钠钙C.阿托品D.美蓝【答案】B17.粉尘在呼吸道的阻留与以下因素有关( )A.粉尘粒子的直径B.粉尘粒子的比重C.粉尘粒子的荷电性D.以上全部【答案】D18.急性汞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 )A.发热、口腔炎、消化道症状B.贫血、腹痛、口腔炎C.易兴奋、震颤、口腔炎D.周围神经炎、皮疹、贫血【答案】A19.粉尘中的二氧化硅与致纤维化能力的关系是( )A.游离型致纤维化作用与结合型相同B.游离型致纤维化作用大于结合型C.游离型致纤维化作用小于结合型D.结晶型致纤维化小于非结晶型【答案】B20.我国卫生标准中采用的最高容许浓度数值是指工人经常停留的工作地点的呼吸带( )A.粉尘浓度的日平均值B.任何一次采样测尘中均不应超过的粉尘浓度最高限值C.瞬间可超过的粉尘浓度值D.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答案】B21.劳动强度指数是通过下列哪项求得( )A.劳动工时测定B.能量代谢测定C.调查D.以上都是【答案】D22.下列哪项不是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应注意事项( )A.正确选择性能符合要求的用品B.充分理解使用目的和意义C.做好维护保养,妥善安放,便于取用D.尽量节约使用,以降低生产成本【答案】D23.下面哪种论述是正确的( )A.高分子化合物的毒性主要取决于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和分散度B.高分子化合物的毒性主要取决于毒物所含游离单体的量和助剂的品种C.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的毒性小于聚合物D.以上都不正确【答案】B24.下列关于流行病学调查论述错误的是( )A.主要是在接触群体中,研究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B.研究职业性损害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发生、发展规律C.常采用断面调查、病例一对照和队列调查方法D.单明接触水平-反应关系,制定修订卫生标准和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答案】D25.下列哪项不属于生产环境职业有害因素控制措施( )A.从卫生和安全角度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B.减低劳动强度,减少接触时间C.正确选择厂址、合理安排车间布局D.避免使用有毒物质【答案】B26.典型的矽结节横断面似( )A.葱头状B.星芒状C.网状D.不规则状【答案】A27.列关于劳动卫生标准论述错误的是( )A.对职业有害因素规定的接触限值B.超过限值与否是诊断职业病的依据C.是衡量作业卫生状况的尺度、改善劳动条件的目标D.实施卫生监督的依据【答案】B28.预防疲劳提高作业能力的措施主要包括( )A.锻炼与练习B.改善劳动制度C.心理学措施D.以上所有措施【答案】D29.生产中锰主要以下列哪种形式经呼吸道吸收而引起中毒( )A.锰尘和锰蒸气B.锰烟和锰蒸气C.锰烟和锰雾D.锰烟和锰尘【答案】D30.纤维粉尘是指纵横径之比( )A.>10:1B.>5:1C.>3:1D.<3:1【答案】C31.急性减压病出现最早且较普遍的表现为( )A.神经系统的改变B.循环系统的改变C.呼吸系统的改变D.皮肤改变【答案】D32.氮氧化物的防治重点是( )A.定期维修设备,防止跑、冒、滴、漏B.加强通风排毒C.定期健康检查,找出职业禁忌证,如有肺部疾患不得从事该作用D.以上都正确【答案】D33.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重度铅中毒( )A.腹绞痛B.贫血C.铅麻痹D.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答案】C参考答案:1、C 2、D 3、B 4、D 5、A 6、D 7、D 8、D 9、C 10、D 11、C 12、B 13、D 14、B 15、C 16、B 17、D 18、A 19、B 20、B 21、D 22、D 23、B 24、D 25、B 26、A 27、B 28、D 29、D 30、C 31、D 32、D 33、C三、简答题1.生产性粉尘的来源有哪几方面?(1)固体物质的粉碎加工(2)可燃物的不完全燃烧(3)蒸汽的冷凝氧化(4)粉末状物质的过筛,包装,混合,搬运等2.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量和途径都受那些方面的影响?(1)呼吸道,影响因素:毒物浓度,血气分配系数,水溶性,劳动强度。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大纲发布处室[自学考试处]发布时间[2008-01-23 11:11:01]点击次数: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劳动卫生与职业病》课程是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营养、食品与健康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课程在应用基础化学、基础医学等知识基础上,研究劳动条件对作业者健康的影响、诊断与处理,以及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活质量。

其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

劳动卫生以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旨在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职业生命质量;而职业病则以个体为主要对象,旨在对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损害或存在潜在健康危险的个体进行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和要求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所面临的基本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以及进一步钻研、提高奠定基础。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熟悉了解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了解职业性有害因素和职业损害,了解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的防治的基本内容。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劳动卫生职业病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一)劳动卫生职业病学的基本概念(二)劳动条件(三)研究对象及任务第二节职业性有害因素和职业性损害(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与分类(二)职业性损害、职业病、法定职业病、职业病特点、职业性多发病(三)影响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的因素第三节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一)三级预防(二)劳动卫生工作内容(三)职业病防治工作内容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识记:1.掌握劳动卫生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2.掌握职业危害因素概念、分类及其致病条件;领会:了解常见的有关工作疾病及其特点,劳动卫生的工作内容,我国劳动卫生学取得的成就与发展趋势。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备考题及答案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备考题及答案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备考题及答案2017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备考题及答案备考题一:A1型题1.生产性粉尘可分为A 矿物性粉尘B 动物性粉尘C 植物性粉尘D 化学性粉尘E 混合性粉尘2.下列哪种粉尘粒子的特点与它在空气中“浮游时间的长短”无关A 质量分散度小的B 爆炸性大的C 荷电性大的D 形状圆的E 硬度大的3.下列哪种情况或条件与粉尘粒子在呼吸道中被阻留的部位无关A 呼吸道的结构B 呼吸的深度C 呼吸的频率D 呼吸道的痉挛反射E 尘粒的大小与形状4.一般认为直径多大的称为“呼吸性粉尘”A <2μmB <3μmC <4μmD <5μmE <7μm5.以下哪种途径不是人体对进入呼吸道的粉尘的排出途径A 黏液纤毛装置的纤毛摆动B 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后沿呼吸道向上而排出C 尘细胞受损、坏死、崩解后排出D 通过吞噬细胞本身的阿米巴运动而排出E 尘粒进入淋巴或血循环系统后沉积于淋巴结或其他脏器6.在防尘技术改革的工艺过程中,下列措施中哪一项不能根本消除粉尘危害A 彻底革新生产设备B 以无矽物质代替使用含石英材料C 远距离操作D 密闭发生场所并用风力运输E 全过程采用计算机控制7.下列因素中哪个与矽肺的直接发病无关A 二氧化硅含量B 结晶型二氧化硅C 上述粉尘浓度D 上述粉尘分散度E 接触上述粉尘的工龄8.在与矽肺发病直接有关下列因素中哪项是最重要的A 游离SiO2含量B 粉尘浓度C 接尘工龄D 防护措施E 个体素质条件9.下列晚发型矽肺发生的条件中哪项是错误的A 接尘浓度高B 粉尘中的游离SiO2含量高C 接尘年限短D 脱尘时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E 身体比较虚弱10.下列速发型矽肺发生的条件中哪项是错误的A 吸入高浓度粉尘B 游离SiO2含量很高C 高分散度D 接尘者身体比较虚弱E 无任何防尘措施11. 对典型矽肺的X线胸片诊断时,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A 阴影直径及宽度的大小B 阴影的形态规则与否C 阴影的数量及密集度D 肺纹理在各肺区的分布E 胸膜、肋膈角的改变及肺气肿情况12.下列尘肺(矽肺)患者的安置原则哪项是错误的A 一级确诊为尘肺,不论期别均应调离接尘岗位B 劳动能力未受影响或只属减退者,可安排做较轻劳动的非接尘工作C 劳动能力显著减退者只能安排做力所能及的非接尘工作D 丧失劳动能力者,不安排任何工作E Ⅰ期合并肺结核者,按诊断为Ⅱ期安排工作13.在下列影响石棉纤维在呼吸道内的阻留或深入的因素中,哪项是错误的A 直径1520μm以上的纤维较难达到肺的深部,不引起肺组织纤维化B 直径35μm纤维易达肺深部,可引起肺纤维化C 纤维直而硬的易进入肺深部D 纤维柔软易弯曲的易被肺阻留E 不同石棉的种类进入肺的情况不同14.石棉作业工人发生的肺部肿瘤特点中哪项是错误的A 石棉肺病人的肺癌的并发率很高B 从接触石棉到发现肺癌的潜隐期长(20~40年)C 致癌与接触剂量密切相关D 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其致癌率明显增高E 石棉所致肺癌的X线像多见于肺的上部15.接触石棉者往往可查出石棉小体,作为它的特点或意义中,哪个是错误的A 长<300μm,粗<1~5μmB 形状如火柴、哑铃、分节状C HE 染色呈棕黄或黄绿色D 在咯痰或肺组织中可查出E 如查出较多时可作为石棉肺诊断的依据16.石棉肺的发病机理有以下学说,但最近被多数人认可的是A 机械刺激学说B 化学学说C 表面电荷学说D 炎症学说E 混合因素学说17.石棉肺的诊断,哪个不属于主要依据A 职业史B 症状与体征的特点C X线胸片特别是胸膜改变D 痰中查出较多的石棉小体E 肺功能明显降低A2型题1.水泥生产原料主要为石灰石(占原料的80%),其次为粘土(占15%)及其他;生产过程中要将原料破碎,烘干及反复过筛,配料;原料要经过焙烧,故在窑内焙烧前称为生料(含游离SiO2约10%或以上),焙烧后称为熟料(一般含SiO2 2%9%)。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试题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试题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第一单元绪论A1型题1.劳动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中的一个A 三级学科B 分支学科C 子学科D 一级学科E 重要学科2.劳动卫生学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影响的学科A 工人B 农民C 体力劳动者D 劳动者E 脑力劳动者3.劳动卫生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是A 提高劳动卫生科学水平B 积极防治职业病C 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D 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E 提高劳动生产率4.基层劳动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中,不包括A 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B 制定有关卫生标准和条例法规C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D 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E 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人员的健康监护5.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不包括A 不合理的生产工艺B 使用不合理的工具C 劳动制度不合理D 精神性职业紧张E 劳动强度过大6.劳动条件的组成中,不包括A 生产工艺过程B 生产企业环境C 健康监护D 生产设备布局E 操作体位和方式7.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物理性有害因素,不包括A 生产性粉尘B 非电离辐射C 电离辐射D 高温E 高气压8.生产过程中的生物性有害因素,不包括A 森林脑炎病毒B 流行性乙脑病毒C 炭疽杆菌D 布氏杆菌E 禽流感病毒9.属于电离辐射的物理因素是A 可见光B X射线C 激光D 射频辐射E 紫外线10.下列何种表现属职业性特征A 苯中毒B 局部振动病C 石棉肺D 胼胝、色素沉着等E 铅线、铅面容11.属于合理厂房建筑或布置的是A 化铁炉安装在车间上风向的墙壁上B 高温车间没有自然通风的天窗C 将熔铅炉和排字工人放在一个车间内D 精密作业女工背对直射阳光的座位E 电焊作业采用固定的吸尘装置12.对劳动者接触的职业有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时,下列那项最重要A 所在车间、工段B 从事的工种及工龄C 个体危险因素D 防护技术措施E 遵守操作规程A2型题1.某矿工长期在井下采煤,由于不能按时用餐,患有慢性胃溃疡,此病应属于A 职业病B 职业特征C 职业性多发病D 法定职业病E 常见病2.某乡镇制鞋企业女工,近期发现鼻子经常出血,经检查,WBC和血小板数量均低于正常值下限,应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B 现场劳动卫生调查C 进一步的临床检查D 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E 由常规医院进行疾病的诊断3.某冶炼厂定期安排接铅工人到职业病院进行驱铅治疗和疗养,该工作应属于A 一级预防B 二级预防C 三级预防D 对症治疗E 支持疗法4.某铸造厂安排其就业前工人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属于就业前体检B 属于职工健康监护内容C 目的是发现职业禁忌症D 属于一级预防E 属5.轧钢车间工人能接触到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应不包括A 电离辐射B 热辐射C 粉尘D 高温E 有害气体B1型题(13题共用备选答案)A 降低或减少劳动者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水平B 通过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C 对职业病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和处理D 建立和健全组织领导机构E 引进先进的设备与工艺1.一级预防包括2.二级预防包括3.三级预防包括(45题共用备选答案)A 加强对所在单位的卫生监督B 职业性有害因素C 有害的生产过程D 有害的劳动过程E 立即向当地职防机构报告4.职业病是由何种因素引起的5.职业病一旦被确诊应首先做何项工作参考答案A1型题1. B2. D3. C4. B5. A6. C7. A8. B9. B 10. D 11. D 12. BA2型题1. C2. E3. B4. E5. AB1型题1. A2. B3. C4. B5. E第二单元劳动过程对机体的影响A1型题1.我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体力劳动强度划分的依据是A 疲劳感B 氧需C 劳动强度指数D 劳动工时E 能量代谢2.某搬运工从楼下搬重物上楼,作业时氧需超过了氧上限,其劳动强度属于A 极低强度作业B 低强度作业C 中等强度作业D 大强度作业E 极大强度作业3.长时间中等强度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A 糖B 脂肪C 蛋白质D 糖和蛋白质E 脂肪和蛋白质4.供给肌肉收缩与松弛活动的能量,首先来自A ATP的分解B CP的分解C 糖的分解D 脂肪的分解E 蛋白质的分解5.有关静力作业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能量消耗水平不高B 氧需通常不超过1L/minC 不易疲劳D 静力作业时没有做功E 作业维持时间短6.能引起职业性紧张的诸多因素中不属于劳动条件的因素是A 照明不良B 工作空间狭窄C 环境脏乱差D 轮班制E 存在有毒有害因素7.体力劳动过程中,机体产生氧债的原因是A 劳动强度过大B 劳动时间过长C 氧需大于供氧D 肌肉无氧酵解E 肺通气功能受限8. 经常锻炼者从事体力劳动时呼吸功能的变化是A 增加呼吸次数B 减少呼吸次数C 呼吸次数不变D 增加肺通气量E 减少肺通气量9.从事较重体力劳动时体温的变化是A 先升高后降低B 升高C 降低D 不变E 先降低后升高10.中等强度作业时,机体供氧情况是A 氧需不超过氧上限B 氧需超过氧上限C 氧需几乎等于氧上限D 氧需等于氧上限E 氧需11.静态作业时肌肉的收缩方式主要是A 等张性收缩B 等长性收缩C 交替性收缩D 间断性收缩E 持续性收缩12.静态作业的特点是A 作业维持时间长B 不容易疲劳C 依靠肌肉的交替收缩D 能量的消耗水平高E 作业时没有做功A2型题1. 某男工从事重件手工锻打作业,每次锻打十余分钟。

公卫执业医师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试题解析之三

公卫执业医师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试题解析之三

公卫执业医师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试题解析之三一、名词解释1.局部振动病:是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发病部位多在上肢末端,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

2.振动性白指:由局部振动所引起的手指的间歇性发白或发绀。

3.电离辐射:当量子能量水平达到12eV上时,对物体有电离作用,可导致机体的损伤的电离辐射。

4.非电离辐射:当量子能量水平小于12eV时,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电离辐射。

5.射频辐射:指频率在100kHz-300GHz的电离辐射,包括高频电磁场和:微波。

6.电光性眼炎:波长为250-320nm的紫外线,可大量被角膜和结膜上皮所吸收,引起的急性角膜结膜炎。

7.职业性肿瘤:在作业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期的潜伏期而患的某种特定肿瘤。

8.职业性致癌因素:能引起职业性肿瘤的致病因素。

9.确认致癌物: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已有明确证据表明对人有致癌性的理化物质。

10.可疑致癌物:分两种情况,一是动物实验证据充分,但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有限。

二是动物致癌试验阳性,特别是与人类血缘相近的灵长类动物中致癌试验阳性,对人类致癌可能性大,但缺少对人类致癌的流学证据。

11.潜在致癌物:在动物实验中已获得阳性结果,但在人群中尚无资料表明对人类有致癌性。

12.接触评定:是通过询问调查,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等方法,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13.生物监测:是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的组成部分,指定期地监测人体生物材料中毒物和(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或由其所致的生物效应水平,并与参比值比较,以评价人体接触毒物的程度及可能的健康影响。

14.健康监护:是通过各种检查和分析,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的影响及其程度,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的疾患的发生,发展。

15.职业流行病学:是以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采取有关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在人群,时间,空间的分布,分析接触与职业性损害的剂量反应关系,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及预防措施的效果,找出职业性损害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制订和修订卫生标准,改善劳动条件和预防职业性病损提供依据的学科。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题解析-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题解析-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题解析-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简答题1.简述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

(1)毒蕈碱样症状:早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汗流涎,瞳孔缩小,支气管痉挛,严重时呼吸困难,肺水肿等。

(2)烟碱样症状:肌肉震颤,痉挛,动作不灵活,全身紧束感。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惊厥昏迷等。

2.简述矽肺的诊断原则和方法(1)职业史:必须以确切的接触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职业史为前提。

(2)X胸片:以技术质量合格的X线前后位胸片为依据。

(3)临床表现(4)排除其他疾病3.简述尘肺分期的X线诊断标准。

(1)无尘肺(代号O)a)O:X线胸片无尘肺表现b)O+:相片表现不够诊断为Ⅰ者(2)一期尘肺(代号I)a)Ⅰ:有总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至少达两肺区。

b)Ⅰ+:有总密集度为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密集度为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3)二期尘肺(代号Ⅱ)a)Ⅱ:有总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肺区;或有总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b)Ⅱ+:有总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肺区;或有小阴影聚集,或有大阴影,但尚不够定为Ⅲ者。

(4)三期尘肺(代号Ⅲ)a)Ⅲ:有大阴影出现,面积大于20mm*10mmb)Ⅲ+:单个大阴影面积或多个大阴影面积总和超过右上肺区面积者。

4.除了听觉系统外,噪音还可以对人体产生哪些损害。

(1)神经系统:头痛头晕,记忆减退,情绪不稳,神经衰弱。

(2)心血管系统:血压不稳,心律不齐。

(3)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紊乱。

(4)消化系统:为耻功能紊乱,纳差。

(5)对生殖系统和胚胎发育产生不良影响(6)影响工作效率5.简述噪声性耳聋的诊断标准。

(1)职业史(2)排出其他原因(3)PTS超过正常范围一、名词解释1.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尘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一、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与任务(一)概念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旨在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活质量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二)研究对象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研究和服务对象应包括个体、人群及其所处环境。

个体是群体的基础,对职业人群中个体健康状况和异常发病现象的观察,常能获得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该人群潜在危害的证据。

同时,充分了解人群所处环境状况,才能判断疾病与环境间的联系。

所以,对个体、群体和环境的研究,三者缺一不可。

(三)任务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任务:首先,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以防止其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其次,是对职业性病损的受罹者进行早期检测、诊断和处理,促使其尽早康复。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步认识到,除传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外,社会心理因素、个人生活方式等,也可影响劳动者的健康及其职业生活质量。

因此,广义的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还应考虑职业性因素与非职业性因素的联合作用,从而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保护和促进劳动者的健康。

二、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病损不同劳动条件存在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它们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可导致职业性病损。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对职业人群健康有损害的因素统称为职业危害因素。

它们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统称为职业性损害。

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饥粉尘等(2)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案第一篇工作与健康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劳动卫生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2.掌握职业危害因素概念、分类及其致病条件;3.掌握职业病概念及其发病特点;4.了解常见的有关工作疾病及其特点,劳动卫生的工作内容,我国劳动卫生学取得的成就与发展趋势。

[学时分配] 4 h[学习要点]生产环境与健康概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occupational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的影响和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活质量(quality ofworking life )。

基本任务:1识别(identification)、评价(evaluation)、预测(forecast)、控制(control)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和促进劳动者健康。

2研究职业性病伤的病因、诊断、治疗和劳动能力鉴定。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面向一切职业人群,不仅指工人、农民,也应包括服务行业的职工和脑力劳动者。

不仅包括正式工与合同工也应包括临时工下岗工人和老年职工。

有人统计全球人口的45%属于职业人群。

1996年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对人人享有职业卫生的全球策略(WHO Global Strategy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for All)的新决议。

一、职业医学的发展及概况人类自开始生产劳动以来,就出现了因接触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而发生的疾病。

而且职业病伤的发生常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1国外职业医学发展史公元前460-377年: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就告戒他的同事“注意观察环境,以了解病人的根源”,他是第一个认识到铅是腹绞痛原因的人。

公元14-16世纪:意大利出现文艺复兴,西欧科技开始兴起,采矿和冶炼业的发展,出现金属中毒的病例。

曾在德国的Agricola(16世纪)出版了《论金属》一书。

同一时期,意大利的拉马兹尼(Ramazzini,1633-1714年)于1700年出版了《论手工业者疾病》,该书描述了50多种职业病,成为职业病的经典著作,而Ramazzini也因此被誉为职业医学之父。

18世纪:英国纺织机械的革新和蒸汽机的出现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但当时劳动条件恶劣,职业病及传染病流行,经常发生意外工伤事故。

19世纪:德国因电力的广泛应用,又产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大规模的采矿和冶炼,还发明了合成染料,出现了苯胺中毒等。

自19世纪末职业性危害受到西方社会的广泛关注,开始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劳动条件进行职业性病伤的防治,许多国家的政府建立了职业卫生与劳动保险的法规,开展了防治职业病的服务与研究。

20世纪:20世纪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发展迅速,合成了许多种有机化合物,出现了多种急、慢性化学中毒和职业肿瘤等问题。

美国的汉密尔顿(Hamilton)-第一位从事职业医学的美国医生于1925年出版了《美国的工业中毒》。

后来又兴起了以原子能、高分子化合物和计算机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职业卫生问题。

英国的亨特(Hunter,1889-1976年,是对职业病倾注无尽心血的通科医生)所著《Diseasesof Occupation》在该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20世纪后期: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卫生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使一些古老传统的职业病得到有效控制。

2我国职业医学概况北宋时期(11-12世纪):在《谈苑》中述及“后苑银作镀金,为水银所熏,头手俱颤”,“采石人,石末伤肺,肺焦多死”。

明代: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1593年)中明确提到铅矿工人的铅中毒。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1637年)中述及“煤矿井下简易通风方法,并指出烧砒(三氧化二砷)工人应站在上风向操作,并应保持十余丈的距离,以免发生中毒。

在长期封建统治和外国压迫下的旧中国,职业医学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从1954年起,我国开始建立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的防治机构。

杰出的内科专家吴执中教授是我国职业医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

他在实践的基础上主编了〈职业病〉一书,为我国的职业医学发展做出了贡献。

80年代初开始,在各省市、自治区及部分地区或省辖市及某些工业部门所属机构先后建立了防治机构为一体的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机构200多所,另外在全国2000多个防疫站都设有劳动卫生科。

自2001年以来,国家对卫生防疫机构进行调整,职业病防治工作隶属于疾病控制中心。

专业队伍:1959年具有大专水平的专业人员不足300人,现已有6000多人,现从事本专业的人数达3万多人。

全国有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硕士点17个,博士点7个。

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概述一、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ous factors)(一)概念在不良的劳动条件(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各种因素。

决定劳动过程生产过程↑影响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物的变化过程。

即:由原料生产出成品的过程。

劳动过程———人的操作过程。

即: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过程。

生产环境———劳动者所处的环境,包括大自然和人工环境。

(二)种类1.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化学性有害因素生产性毒物:铅、汞、锰、铬、砷、苯、CO、SO2、氯乙烯等——中毒。

生产性粉尘:矽尘、石棉尘、煤尘、木尘、皮毛尘、植物尘等——尘肺。

(2)物理性因素异常气象条件:过高或过低的气温、气湿、气压——中暑、高山病、潜涵病等。

非电离辐射:紫外线、红外线、激光等——眼睛、皮肤损伤。

电离辐射;Χ、γ射线——放射病。

噪声、振动——噪声性耳聋、振动病(包括局部或全身性疾病)。

(3)生物性因素致病微生物——职业性炭疽、布氏杆菌病等。

致病寄生虫——农民钩虫病、血吸虫病等。

2.劳动过程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疲劳,甚至导致工伤。

(2)不合理的工具设备、长时间的强迫体位——局部器官或系统的紧张、过劳。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厂房建筑或布局等不符和卫生要求——职业病或职业性外伤发生率增高。

(2)缺乏防尘、防毒、防暑降温等防护设施——职业病发生率增高或病情加重。

二、职业性损害职业性损害是指由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职业人群引起的各种损害,包括工伤、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

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 广义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职业性损害法定职业病(reportable occupational disease)工作有关疾病(职业性多发病,work related disease)工伤(职业性外伤, occupational injuries)(一)职业病1.概念广义:法定: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的某些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某些特定的职业病,应给予一定的劳保待遇,又称为需赔偿的疾2.法定职业病名单:九大类99种(1987,11)(1) 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51种;(2)尘肺(pneumoconiosis),12种;(3)物理因素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 due to physical factor),6种;(4)职业性传染病(occupational infectious disease),3种;(5)职业性皮肤病(occupational dermal disease),7种;(6)职业性眼病(occupational eye disease),3种;(7)职业性耳、鼻、喉疾病(occupational ENT disease),2种;(8)职业性肿瘤(occupational cancer),8种;其他职业病(other occupational disease),7种。

3.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明确: 职业性有害因素可以预防。

(2) 病因可以检测和识别: 有接触水平—反应(效应)关系。

(3)群体发病: 接触相同因素的同一人群发生相同的疾病。

(4)大多数职业病无特效疗法,发现越晚,疗效越差,但早期诊治,预后较好。

4.职业病的报告制度(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颁发,1989)(1) 报告责任者与时间限制①严重的急性职业病(死亡、同时发生三名以上职业中毒、炭疽):接诊机构立即电话报告患者单位所在地卫生监督机构,并及时发出《职业病报告卡》,监督机构接报后即报卫生部,并即赴现场,分析原因,填写《职业病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表》报上级卫生监督机构,同时抄报当地有关部门。

②急性职业病:由最初接诊的医疗卫生机构在24小时内发出《职业病报告卡》。

③慢性职业病:职业病诊断组诊断后(包括尘肺患者升级诊断)填写《尘肺病报告卡》或《职业病报告卡》,在15天内报告。

(2)报告程序诊断机构报患者单位所在地卫生监督机构逐级上报中科院劳研所。

5.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职业病诊断管理办法》, 卫生部, 1984政策性、科学性很强, 涉及生产管理责任制, 工人积极性国家财政开支, 劳保待遇预防改进措施, 经济投入诊断程序与原则①充分的诊断依据:依靠职业史和既往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劳动卫生资料综合分析判断②集体诊断:县以上医疗行政部门指定3人以上诊断小组③严格掌握:严格遵照国家颁布的《诊断标准》④动态观察:疑难病例定期动态观察或实验性治疗诊断、会诊处理原则治疗:一经诊断,及时安排其医治或疗养待遇①发《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治疗、住院、修养、死亡均享受相应劳保待遇。

②对不适宜从事原作业者,一经确认,2-6个月内调离(二)工作有关疾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不是唯一、特异的病因,而是与职业、生活、社会及心理行为等因素综合作用于职业人群引起非特异性疾病发生、发展的一类疾病统称为工作有关疾病,常见疾病有;与职业有关的肺部疾病与职业有关的心血管疾病骨骼及软组织损伤生殖紊乱消化道疾病行为心身病(三)工伤:劳动过程中突发意外造成的损伤原因生产设备缺陷防护设备缺陷劳动组织不合理、生产管理不善个人身体和精神状况不佳操作环境因素类别;机械伤、化学伤、温度伤、电伤等三、职业性损害的预防-----贯彻三级预防的原则(一)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根本性的预防措施要求;从根本上使劳动者不接触或少接触有害因素措施;①改革工艺,从根本上消除或降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剂量②制定职业接触限值,定期监测,严防超标③制定就业禁忌症,做好就业前健康检查,筛出高危人群④加强职业安全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职工自我保护和保健意识(二)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一级预防的补救措施要求:早期发现病损,及时处理----控制在临床前期或使其康复措施:①经常性体检②及时合理的处理对个体----治疗、疗养、脱离对群体----采取预防措施(三)三级预防:临床预防----一、二级预防的补救措施要求;对已发生职业性疾病或工伤的患者,做出正确诊断,妥善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