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原理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移动通信是指在移动终端之间进行的无线通信。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移动通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以下是一些移动通信的重要知识点。

1. 无线通信技术蜂窝网络:蜂窝网络是指将通信区域划分成多个小区,每个小区由一个基站提供覆盖。

常见的蜂窝网络包括2G(GSM)、3G (CDMA2000、WCDMA)和4G(LTE)等。

调制技术:调制技术是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的过程。

常用的调制技术包括调频(FM)、调幅(AM)和正交振幅调制(QAM)等。

2. 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架构:移动通信网络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移动终端、基站和核心网。

移动终端通过基站连接到核心网进行通信。

移动通信协议:移动通信协议指的是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进行通信时所采用的规则和标准。

常见的移动通信协议包括GSM、CDMA、UMTS和LTE等。

3. 移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方式:移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方式进行。

电路交换将通信资源独占给用户,而分组交换则将数据分成小块进行传输,提高了通信资源的利用率。

移动网络优化:为了提高移动网络的性能,常采用的优化方法包括信道编码、调度算法和干扰管理等。

4.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5G技术:5G技术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

它将推动物联网、智能交通和远程医疗等行业的发展。

虚拟化网络:虚拟化网络是一种以软件为基础的网络架构,它可以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管理性,降低部署和运营成本。

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是将计算和存储功能移到网络边缘,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响应时间。

以上只是移动通信领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领域还有许多其他的细节和内容需要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⒈介绍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技术实现移动设备之间互相通信的技术。

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普遍使用的通信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无线通信服务。

移动通信包括移动方式通信、移动互联网通信等。

⒉移动通信网络结构⑴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包括方式、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等,它们通过无线信号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

⑵基站基站是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负责无线信号的接收和转发。

基站通常由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器组成。

⑶核心网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网络的控制中心,它实现了用户数据的交换和路由。

核心网包括移动交换中心、数据中心等组件。

⒊移动通信网络技术⑴ 2G网络2G网络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采用数字信号进行通信。

2G网络提供了语音通信和短信服务,并支持低速数据传输。

⑵ 3G网络3G网络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多媒体服务。

3G网络提供更丰富的应用和功能,如视频通话、高速上网等。

⑶ 4G网络4G网络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具备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4G网络支持高清视频流媒体、实时游戏等应用。

⑷ 5G网络5G网络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具备超高速数据传输、大规模物联网连接和超低延迟等特点。

5G网络将推动移动通信进入新的时代。

⒋移动通信协议⑴ GSMGSM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缩写,是2G网络的基本协议。

它采用TDMA技术进行时分复用,实现了语音通信和短信服务。

⑵ CDMACDMA是码分多址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

它将不同的信号通过独特的编码方式进行区分,实现了信号的同时传输。

⑶ LTELTE是长期演进技术,是4G网络的基本协议。

它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和多媒体服务,并具备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信号覆盖。

⑷ 5G NR5G NR是5G网络的新无线接口技术,采用了更高的频段和更大的带宽,实现了超高速的数据传输和更低的延迟。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通信法:指规范和管理通信行业的法律法规,保障通信网络的安全和合法运营。

移动通信复习要点

移动通信复习要点

移动通信第一章知识点:1.、1G、2G和3G代表性的标准制式。

1G:AMPS ,TACS2G:GSM和窄带CDMA3G:WCDMA,CDMA2000,TD-SCDMA2、移动通信中面临的干扰主要有哪些?是何原因?同频、临频干扰、互调干扰互调干扰:两个或多个信号作用在通信设备的非线性器件上,产生同有用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从而构成干扰邻道干扰:相邻或邻近的信道(或频道)之间,由于一个强信号串扰弱信号而造成的干扰同频干扰(蜂窝系统特有):相同载频电台之间的干扰3、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双工、单工、半双工第二章知识点:1、阴影效应(怎么产生)、多径效应(概念)、多普勒效应产生原因、产生多普勒频移(计算)、慢衰落、快衰落、相关带宽(时延扩展)、相关时间(多普勒频移)、相关距离等概念阴影效应:由地形结构引起,表现为慢衰落多径效应:由移动体周围的局部散射体引起的多径传播,表现为快衰落阻挡体比传输波长大的多的物体产生多径衰落的主要因素多普勒效应:由于移动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引起多径条件下多普勒频谱展宽⏹慢衰落:由阴影效应产生,一般服从正态分布。

⏹快衰落:由多径效应产生,一般服从瑞利分布。

⏹是运动速度,是波长,是夹角2、信道衰落:慢/快衰落;大/小尺度衰落;(非)频率选择性/衰落;(非)时间选择性衰落;(非)空间选择性衰落第三章知识点:1、语音编码方案(波形编码、参量编码、混合编码)2、QPSK、OQPSK和π/4QPSK信号的星座图及相位跳变路径及相位的最大跳变量。

3、π /4 QPSK调制原理。

设起始附加相位 θk=0 ,比特流为 1 1 -1 1 1 -1 -1 -1,用π/4QPSK 发送,比特从左到右送入发射机,确定发送期间相位θk 和Uk 、Vk 。

(π/4QPSK 调制原理及载波相移如下所示)LPFLPF差分相位编码S/P S IS QU kV ksin c tωcos c t ω∑S QPSK (t )+-输入数据kU 'k V '4、MSK 调制方式及其相位轨迹图第四章知识点: 1、抗衰落三大措施(分集、均衡、信道编码各自作用)– 分集:补偿衰落信道损耗– 均衡:补偿时分信道中由于多径效应而产生的码间干扰– 当传输的信号带宽大于无线信道的相关带宽时,信号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接收信号就会产生失真,它在时域表现为接收信号的码间干扰。

物理移动通信知识点总结

物理移动通信知识点总结

物理移动通信知识点总结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信号来进行通信,使得人们可以在移动中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

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移动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本文将对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技术标准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总结与归纳。

一、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1. 信号传输原理在移动通信中,数据通过无线信号进行传输。

无线信号是通过电磁波来传播的,其基本特点是可以在空间中传播,无需通过导线进行传输。

无线信号的传输原理主要包括信号的发射、传播和接收过程。

信号的发射:移动通信中常用的设备有手机、基站等,这些设备通过发射天线将信号发送出去,使得数据可以在空间中传播。

信号的传播: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天线、地形、建筑物等的影响,这些都会对信号的传播造成一定的影响。

信号的接收:接收端的设备(如手机)通过天线接收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用的数据传输信号。

2. 多址接入技术在移动通信中,为了使得多个用户可以同时进行通信,需要使用多址接入技术。

常见的多址接入技术包括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和码分多址(CDMA)等。

时分多址(TDMA):在同一个频段上,不同用户的通信时间会被划分为不同的时隙,不同用户在不同的时隙内进行通信,从而实现多个用户同时进行通信。

频分多址(FDMA):在同一个时间上,不同用户的通信频率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频段,不同用户在不同的频段上进行通信,从而实现多个用户同时进行通信。

码分多址(CDMA):不同用户使用不同的码型进行通信,由于不同码型之间相互正交,因此可以同时进行通信,从而实现多个用户同时进行通信。

3. 移动通信的网络结构移动通信网络一般分为核心网和无线接入网两部分。

核心网:核心网是整个移动通信网络的中枢,它连接所有的无线接入网,负责数据的传输、交换和路由。

无线接入网:无线接入网负责与用户设备进行通信,主要由基站和用户设备组成,它们通过无线信号进行通信。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一、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1、移动通信的定义和特点
2、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和里程碑事件
3、移动通信的技术体制和网络结构
二、无线传输技术
1、无线传输的基本原理
2、无线传输的常用技术:调频技术、调相技术、码分多址技术等
3、无线传输中的传输介质:电磁波、传输线、自由空间传输等
4、无线传输中的信道模型和传输损耗
三、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1、移动通信网络的层次结构
2、移动通信网络的功能元件和接口
3、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网和接入网
4、移动通信网络的国际互连和漫游
四、移动通信系统
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模拟方式系统
2、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数字方式系统
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宽带数字方式系统
4、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超宽带数字方式系统
5、5G移动通信系统
五、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技术
1、移动通信的调制与解调技术
2、移动通信的编码与解码技术
3、移动通信的调度与资源分配技术
4、移动通信的多址和多用户接入技术
附件:
附件1: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示意图
附件2:移动通信技术术语解释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电信法:指规范电信行业经营与管理的法律法规
2、通信管理局:指负责电信行业监管和管理的行政机构
3、售卡点:指销售方式SIM卡的实体店或在线销售平台
4、漫游费:指在异地使用移动通信服务时产生的附加费用。

《移动通信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移动通信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移动通信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电信”是指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波和其他电磁波表达形式,对消息、情报、指令、文字、图像、声音等信号进行远距离传输和交换的过程。

2.一个最简单的传输系统,至少要由一个发射器、一个接收器和把它们连接起来的传输介质组成。

3.在电信传输系统模型中,信源是消息的产生地、其作用是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

4.在电信传输系统模型中,信宿是信息传输的归宿点,它将复原的原始信号转换成与信源相对应的消息。

5.在信道传输信号时,由于传输介质本身存在的漏电阻和分布电容,使信号功率被逐步损失消耗,通常把信号功率的损失称为损耗或衰减。

6.干扰是指信号在信道传输中非有用信号对信号传输带来的影响。

7.下图为实用电信传输系统一般结构图,请回答图中A、B两个位置的设备分别是什么设备:复用设备、有线传输终端8.常用的TEM波传输线有平行双导线、同轴线、带状线、微带线等。

9.当传输线的几何长度L比其上传输的电磁波的波长λ更长时,传输线称为长线。

10.在对传输线进行分析时,若传输线工作在长线状态,则采用传输线为分布参数的等效电路组合。

11.同轴线的阻抗特性Ze的值一般为40~100Ω,常用的是50Ω和75Ω.12.相速度是指信号以单频信号形式沿一个方向传输的行波(入射波或反射波)电压、电流等相位点移动的速度。

13.电信传输中的阻抗匹配提高了传输效率和质量,但接收设备能够接收到的最大功率只是发送信号功率的一半。

14.阻抗特性定义为传输线上入射电压与入射电流之比。

15.对称电缆按敷设方式分类,分为架空电缆、管道电缆、直埋电缆、水底电缆。

16.对称电缆在固定电话用户接入网系统中的应用最广泛,如在于线电缆、配线电缆、用户引入线等场合。

17.对称电缆的线径普遍在0.32-0.6mm之间。

18.双绞线电缆,按其电气特性分类,一般可分为UTP和STP19.我国常用的UTP电缆特性阻抗为100Ω。

20.双绞线电缆在计算机局域网中最典型的应用是构成10Mb/s 以太网。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资料[小编整理]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资料[小编整理]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资料[小编整理]第一篇:移动通信原理复习资料1G(FDMA),2G(TDMA),3G(CDMA)3G速率2Mbit/s,384bit/s,144bit/s 移动通信概念: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处于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移动通信特点:1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的传输.2在强干扰环境下工作(互调干扰、邻到干扰、同频干扰).3通信容量有限.4通信系统复杂.5对移动台的要求高移动通信工作方式:单工通信、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移动中继方式无线电波受到的影响:多径衰落、阴影衰落、多普勒效应阴影衰落概念:无线通信信道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他障碍物对电波传播路径阻挡形成的电磁场阴影效应.移动信道是一种时变信道多径衰落的分类:1平坦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2快衰信道和慢衰信道.衰落特性的特征量:1衰落速率和衰落深度.2电平通过率和平均衰落持续时间室外传播模型:1Okumura-Hata 2COST-231 Hata 3CCIR 4LEE话务量计算:B=A-A0/A信源编码作用:压缩信源产生的冗余信息,降低传递这些不必要的信息的开销,从而提高整个传输链路的有效性.调制概念:对消息源进行编码的过程.功率效率:保持信息精确度的情况下所需的最小信号功率GMSK应用于GSM系统MSK(最小移频键控),FSK相位连续的,GSMK(高斯最小移频键控)相位跳变大小比较:PSK量来改善接收信号的质量.信道编码目的:减小信道噪声或干扰的影响,是用来改善通信链路性能的技术。

MIMO:收发两端采用天线配置,充分利用空间信息,提高信道容量。

分集三种合并技术:选择合并、最大比值合并、等增益合并频率复用概念:解决频率资源有限和用户容量问题小容量大区制:一个基站覆盖整个服务区大容量的小区制:带状服务、面状服务覆盖区簇=区群N与同频干扰为正比例关系蜂窝小区的确定:N=i平方+ij+j平方多址接入技术:软切换为CDMA独有CDMA缺点:多址干扰、远近效应特点:通信容量大、容量的软特性扩频通信概念:是一种信息传输方式、用来传输信息的信号带宽远远大于信息本身的带宽、以香农公式一基础。

移动通信复习

移动通信复习

移动通信复习移动通信复习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技术实现移动设备之间信息传输和通信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以及现阶段的发展进行复习和总结。

1. 基本概念1.1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是指由无线电频率、基站、移动设备以及相应设备组成的一个通信系统。

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GSM、CDMA、WCDMA、LTE等。

每个移动通信系统都有独立的技术标准和协议,用于实现移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1.2 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网络是由多个基站和核心网组成的网络,用于实现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移动通信网络通常由无线接入网、传输网和核心网三部分组成。

- 无线接入网负责与移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并将通信数据传输到传输网。

- 传输网负责将无线接入网传输的数据进行中继和转发,保障信息的可靠传输。

- 核心网是整个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部分,负责用户身份认证、移动设备管理、呼叫控制等功能。

2. 技术原理2.1 信号传输原理移动通信系统通过无线电频率将信息传输到移动设备和基站之间。

这种无线通信采用的是电磁波的传播原理。

无线电波在空间中传播时,会遇到传播路径损耗、多径效应、信号衰减等影响因素。

为了克服这些影响因素,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如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等。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提高频谱效率,增强通信质量和容量。

2.2 移动通信协议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一系列的协议来实现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

常见的移动通信协议包括无线接入协议、传输协议和核心网协议。

无线接入协议是指移动设备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协议,常见的有GSM、CDMA2000、WCDMA、LTE等。

这些协议定义了移动设备与基站之间的通信接口、数据传输方式、呼叫控制等规范。

传输协议是指移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协议,常见的有TCP/IP协议。

TCP/IP协议是一种可靠的传输协议,用于实现数据的分段、传输和重组。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大纲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大纲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大纲第1 章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经历了几代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研发系统)?每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多址方式是什么?其主要的技术特征是什么?P2答:多址方式:1G 频分多址(FDMA ),2G 使用电路交换的数字时分多址(TDMA )或码分多址(CDMA ), 3G使用分组/电路交换的CDMA , 4G使用了不同的高级接入技术并采用全IP(互联网协议)网络结构。

主要技术特征:1G 模拟技术,2G 数字话音系统,B2G 数字话音/数据系统,3G 宽带数字系统,B3G/4G 极高速数据系统。

2、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经历了哪4个发展阶段?P3 引进、吸收、改造、创新4 个阶段3、蜂窝小区的几何形状要符合哪两个条件?符合这种条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和六边形,该选用哪一种形状?为什么?P6条件①能在整个覆盖区域内完成无缝连接而没有重叠②每一个小区能进行分裂,以扩展系统容量,也就是能用更小的相同几何形状的小区完成区域覆盖,而不影响系统的结构。

六边形:最接近小区基站通常的圆形辐射模式。

4、数字时分GSM 系统,采用TDMA 方式,设分配给系统的总频宽 1.25MHz ;载频间隔200kHz ;每载频时隙为8;频率重用的小区数为4,则系统容量为多少?如果AMPS 系统采用FDMA 方式,载频间隔为25 kHz ,不分时隙,其他参数相同,系统容量为多少?1.系统容量为1.25/0.2*8*4=200 ,2.系统容量为1.25/.0.025*4=2005、最简单的蜂窝系统由哪3部分组成?其中,MSC 和普通交换相比,除完成交换功能之外,还要完成什么功能?P7最简单的蜂窝系统由移动台、基站和移动交换中心3部分组成。

其中,MSC 和普通交换相比,除完成交换功能之外,还要增加移动性管理和无线资源管理的功能。

6、增加蜂窝小区容量的主要方式有哪 3 种?P7 小区分裂、裂向和覆盖区分区域7、什么叫越区切换?软切换和硬切换的区别是什么?GSM 采用什么形式的硬切换?技术上有什么特征?P9①当处在通话过程中的移动台从一个小区进入另一个相邻小区时,其工作频率及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所用的连续链必须从它离开的小区转换到正在进入的小区,这一过程称为“越区切换”。

移动通信复习

移动通信复习

移动通信复习移动通信复习移动通信是指在移动环境下进行的通信,在当今智能方式普及的时代,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网络架构和技术发展等方面进行复习。

一、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无线电波是一种电磁波,可以通过空气等介质传输。

在移动通信中,信息被转换成无线电信号,并通过基站和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来传输。

移动设备可以是方式、平板电脑、移动计算机等。

二、移动通信的网络架构移动通信的网络架构主要包括移动设备、基站和核心网络。

移动设备是指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如智能方式。

基站是无线电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点,负责将移动设备发送的信号转发到核心网络中。

核心网络是移动通信网络的中枢,负责管理和传输通信数据。

三、移动通信的技术发展移动通信的技术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模拟制式,主要使用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和NMT(Nordic Mobile Telephone)等技术。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数字制式,主要使用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和CDMA(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等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主要使用WCDMA (Wideband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和CDMA2000等技术。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是LTE(Long Term Evolution,即“长期演进”)技术,实现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目前,正在逐渐推出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5G技术,将实现更快的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四、移动通信的应用场景移动通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除了实现方式通话和短信功能外,还能够进行移动互联网接入、实时视频通话、移动支付、位置定位等功能。

移动通信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行业的创新,如移动医疗、智能交通等。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提纲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提纲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提纲一、移动通信概述1、移动通信的定义与特点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其特点包括移动性、电波传播条件复杂、噪声和干扰严重、系统和网络结构复杂等。

2、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从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1G)到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G),再到第三代宽带移动通信系统(3G)、第四代长期演进技术(4G),以及正在发展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移动通信技术不断演进,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3、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移动通信系统通常由移动台、基站子系统、网络子系统等部分组成。

移动台是移动用户使用的设备,基站子系统负责与移动台进行通信,网络子系统则负责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

二、移动通信中的电波传播1、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包括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多径传播、阴影衰落、多普勒频移等。

2、大尺度衰落与小尺度衰落大尺度衰落主要由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组成,影响信号的覆盖范围;小尺度衰落则主要由多径效应引起,导致信号的快速起伏。

3、常用的电波传播模型如 OkumuraHata 模型、COST231 模型等,用于预测信号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损耗。

三、移动通信中的调制技术1、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将数字基带信号变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带通信号。

2、常见的数字调制方式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正交幅度调制(QAM)等,它们在频谱效率、抗噪声性能等方面各有特点。

3、调制技术的性能评估指标包括误码率、带宽效率、功率效率等。

四、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技术1、频分多址(FDMA)将频谱划分为若干个互不重叠的频段,每个用户占用一个频段进行通信。

2、时分多址(TDMA)将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隙,每个用户在指定的时隙内进行通信。

3、码分多址(CDMA)利用不同的码序列来区分不同的用户,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频谱利用率高等优点。

4、正交频分多址(OFDMA)是 OFDM 技术的多用户版本,能够有效地提高频谱效率和系统容量。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资料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资料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资料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移动通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打电话、发短信,还是上网冲浪、视频通话,都离不开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技术领域,我们来对移动通信原理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

一、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简单来说,就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处于移动状态下进行的信息交换。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户的移动性,这就要求通信系统能够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可靠的连接。

在移动通信中,我们经常会提到一些关键的术语,比如基站、移动台、小区等。

基站是负责与移动台进行通信的固定设备,它覆盖一定的地理区域,称为小区。

移动台则是我们手中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

二、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早期的模拟通信时代,到数字通信时代,再到如今的高速宽带移动通信时代,技术不断演进,性能不断提升。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采用模拟信号传输,主要提供语音通话服务,但其容量有限,通话质量也不够稳定。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引入了数字技术,不仅提高了语音质量,还支持短信等简单的数据业务。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实现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使得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始普及。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则进一步提升了速率和性能,为高清视频、在线游戏等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目前,我们正处在 5G 时代,5G 具有超高速率、超低时延和海量连接等特点,将开启万物互联的新时代。

三、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特性信道是信号传输的媒介,在移动通信中,信道具有一些特殊的特性。

多径传播是移动通信信道的一个重要特点。

由于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建筑物、山脉等障碍物的反射和散射,导致接收端接收到多个路径传来的信号,这些信号相互叠加,可能会造成信号的衰落和失真。

此外,多普勒效应也会对移动通信产生影响。

当移动台与基站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信号的频率会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导致信号的解调困难。

为了应对这些信道特性带来的挑战,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术,如分集接收、均衡技术、信道编码等。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一、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1.1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史
1.2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1.2.1 无线信道分类
1.2.2 移动通信网络组成
1.2.3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
1.2.4 移动通信网络接入技术
二、移动通信标准与协议
2.1 移动通信标准
2.1.1 第一代移动通信标准
2.1.2 第二代移动通信标准
2.1.3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
2.1.4 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
2.2 移动通信协议
2.2.1 无线接入协议
2.2.2 接入和核心网协议
2.2.3 信令传输协议
三、移动通信网络性能与优化
3.1 移动通信网络性能指标3.2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方法3.2.1 无线资源优化
3.2.2 频率规划优化
3.2.3 功率控制优化
3.2.4 邻区优化
3.2.5 异构网络优化
四、移动通信系统安全与保密
4.1 移动通信安全威胁
4.2 移动通信系统安全保护4.2.1 身份认证与加密技术4.2.2 安全漏洞与风险防御4.2.3 移动通信网络安全管理附件:
附件一:移动通信网络架构图
附件二:无线信道分类图
附件三:移动通信标准与协议概览表
附件四: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案例分析
法律名词及注释:
1.隐私保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对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和管理的一系列措施。

2.数据加密:对敏感信息进行编码转换,以保证其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未经授权的人获取和利用。

3.用户身份认证:确认用户身份的过程,以确保系统和服务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4.通信保密:对通信内容进行加密处理,以避免未经授权的人窃听或获取通信信息。

《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提纲

《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提纲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概论1.移动通信的定义和特点定义: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

特点:●必须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有限,但是业务量却增加很快●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移动通信设备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2.工作方式●单工通信:交替接收和发送●半双工通信:必须按下讲话按钮才能发送●全双工通信:可以同时进行消息传输3.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点●频谱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电话通信和数据业务),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抗噪声,抗干扰,抗多径衰落能力强●能实现很好的网络管理●容易加密,保密●可降低设备成本以及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质量4.移动通信网的分类第二章调制解调1.MSK(最小移频键控调制)定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FSK,其频差是满足两个频率相互正交的最小频差,并要求FSK信号的相位连续。

其h恒等于0.5会求频差以及相位轨迹,详见作业.●了解GMSK的产生原理(框图)●清楚为什么不采用MSK而采用GMSK:MSK的主瓣宽,旁瓣高(这是跳变,也就是高频分量造成的),采用高斯低通后,相位轨迹平滑了,于是方便无线通信使用。

●会画相位轨迹图(可在MSK的相位轨迹基础上画)3. /4-DQPSK●了解PSK不能采用的原因(与MSK不能采用的理由类似)而DQPSK如何改进。

●DQPSK的已调信号表达式Sk(t)=cos(Wc*t+θ)●需要知道其信号完全包含在载波的相位跳变中,便于差分检测。

●DQPSK与QPSK相比,频谱的主瓣变窄,旁瓣变小。

4.扩展频谱调制●定义:一种信息传输方式,在发端采用扩频码调制,使信号所占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所必需的带宽,在收端采用相同的扩频码进行相关解扩以恢复所传信息数据。

●种类:直接序列扩频:直接用具有高码率的扩频码序列在发端去扩展信号的频谱。

跳频:用一定码序列进行选择的多频率频移键控。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移动通信是指利用移动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和通信的技术和网络。

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移动通信的学习和应用中,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要点。

1.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移动通信网络通常由用户终端、基站子系统、核心网和边缘网络组成。

用户终端可以是方式、平板电脑、移动设备等。

基站子系统包括基站控制器和基站,用于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网络的中心,用于处理信号传输和数据交换。

边缘网络是移动通信网络的辅助网络,为用户终端提供更广阔的覆盖范围和更快的数据传输。

2. 无线传输技术移动通信网络中常用的无线传输技术包括GSM、CDMA、LTE等。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是一种全球标准的数字移动通信技术,采用时分多址技术。

CDMA(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基于代码分割多址的数字移动通信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高速数据传输的无线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4G和5G网络。

3. 移动通信协议移动通信协议用于控制移动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数据传输。

常见的移动通信协议包括TCP/IP、HTTP、SSL等。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是一种常用的网络传输协议,用于将数据分组进行传输。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用于传输超文本的通信协议,常用于Web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SSL(Secure Sockets Layer)是一种安全的通信协议,用于在网络上实现加密数据传输。

4. 移动通信安全在移动通信中,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移动通信安全技术包括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等。

身份认证用于验证用户的身份和权限。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移动通信,简单来说,就是让人们在移动中保持通信联络的技术。

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打电话、发短信到上网、视频通话,移动通信的发展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和便捷。

一、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从第一代模拟通信技术(1G)开始,到数字通信技术的第二代(2G)、第三代(3G)、第四代(4G),再到如今正在普及的第五代(5G),每一代都有着显著的技术进步和应用拓展。

1G 主要采用模拟信号传输,只能进行语音通话,信号质量差,容量有限。

2G 则引入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不仅提高了语音质量,还支持短信等简单的数据业务。

3G 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使得移动互联网应用成为可能,如浏览网页、下载文件等。

4G 进一步提升了数据传输速率,支持高清视频播放、在线游戏等丰富的多媒体业务。

而 5G 则具有更高的速率、更低的延迟、更多的连接,为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二、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一个完整的移动通信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移动台(MS)也就是我们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它负责发送和接收信号。

2、基站子系统(BSS)由基站收发信机(BTS)和基站控制器(BSC)组成,负责与移动台进行通信,将移动台的信号转发到核心网。

3、网络子系统(NSS)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访问位置寄存器(VLR)等,主要负责移动性管理、呼叫处理、用户数据管理等功能。

4、操作维护子系统(OSS)用于对整个移动通信系统进行监控、管理和维护。

三、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1、多址技术这是为了让多个用户能够在同一频段上同时通信而采用的技术,常见的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

2、调制解调技术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在无线信道中传输的模拟信号,以及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要点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要点

1、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的概念▪指在运动中完成用户之间的实时通信,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是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

分别可构成陆地移动通信、海上移动通信和空中移动通信。

通常包括无线电寻呼系统、陆地蜂窝移动通信、无绳电话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等。

❖移动通信的特点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移动通信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进行。

▪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与日俱增。

▪移动台的移动性强。

▪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2)第二代2G(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早在20 世纪70 年代末,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研制数字系统。

(3)第三代3G(未来移动通信系统)3、移动通信系统的频段使用。

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召开的世界无线电管理大会制定的国际频率分配表划分。

1979年,ITU首次给陆地移动通信划分出主要频段。

▪1980 年我国制定出陆地移动通信使用的频段:•集群移动通信:806~821MHz(上行)851~866MHz(下行)•军队:825~845MHz(上行)870~890MHz(下行)•公用陆地移动通信:890~915MHz(上行)935~960MHz(下行)1986 年,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 成立了一个预测未来公用陆地移动电话系统的专门组织FPLMTS ,提出对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具体设想,经2.5G 产品GPRS 系统的过渡,3G 走上了通信舞台的前沿。

3G 与2G根本的不同:•3G采用CDMA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2G采用TDMA技术和电路交换技术。

▪3G 的主要特征:可提供丰富多彩的移动多媒体业务。

3G的设计目标:提供比2G更大的系统容量、更好的通信质量;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及为用户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及多媒体等在内的多种业务。

▪目前,国际电联接受的3G无线接口标准主要有:WCDMA、cdma2000、TD-SCDMA。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2023最新版)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2023最新版)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⒈简介- 移动通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⒉无线传输基础技术⑴无线传输基本原理- 电磁波的特性和传播方式- 谱域和时域的关系⑵无线调制技术- 调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常见的调制技术(AM、FM、PM等)⑶多址技术- 多址技术的作用和分类- CDMA、TDMA、FDMA、OFDMA等多址技术的特点⑷信道编码与纠错技术- 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常见的纠错编码技术(如海明码、RS码、卷积码等)⒊移动通信系统架构⑴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移动设备(方式、平板等)- 基站和基站控制器- 核心网和服务网⑵无线通信网络- 2G、3G、4G、5G网络的特点和区别- 蜂窝网络的组网方式(宏站、微站、室内覆盖等)⑶移动通信协议- GSM、UMTS、LTE等移动通信协议的概述- 协议层次结构和各层功能简介⒋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⑴频率规划- 频段分配和频率重用- 干扰和衰落的影响⑵小区规划- 小区分布和规模- 小区覆盖和容量规划⑶网络优化- 覆盖优化和容量优化- 天线系统优化和功率控制⒌移动通信安全与隐私保护⑴通信安全的基本概念- 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⑵移动通信安全漏洞- 窃听和监听- 数据篡改和重放攻击⑶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 加密算法和密钥管理- 双因素认证和访问控制附件:⒈移动通信系统架构图⒉移动通信网络规划示意图⒊移动通信安全漏洞图示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电信法:电信行业的法律规范和管理方式。

⒉隐私权:个人信息的保护权利。

⒊数据保护:数据在使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保护措施。

移动通信原理知识点总结

移动通信原理知识点总结

移动通信原理知识点总结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网络技术进行通信的方式,它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移动通信的发展经历了从2G到5G的跨越,不断的提高了通信的速度和覆盖范围。

在这一过程中,移动通信原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调频调制和解调调频调制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频率调制信号的过程。

在移动通信中,使用调频调制技术来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进行传输。

调频调制技术具有载波抑制比高、抗干扰性能好等优势,可以更好地适应移动通信复杂的环境。

解调是将调频调制后的信号转换为解调信号的过程。

在移动通信中,接收端通过解调技术将无线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而还原原始信号。

解调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通信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环境下的信号传输要求。

2.信道编码和解码信道编码是为了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信号传输质量,在发送端对待发送信号进行编码处理。

在移动通信中,信道编码技术是将原始信息经过编码处理,再进行调制,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信道解码是在接收端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码处理,最终还原出原始信息。

在移动通信中,信道解码技术是通过解码处理接收到的信号,可以减少误码率,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多址技术多址技术是将多个用户进行区分,通过相同的信道进行通信的技术。

在移动通信中,多址技术可以通过时分多址、频分多址、码分多址等方式将不同用户的信号进行区分,从而实现多用户同时使用同一频道的通信。

4.信道复用技术信道复用技术是将有限的信道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使用的技术。

在移动通信中,信道复用技术可以通过时分复用、频分复用、码分复用等方式,将不同的用户或信号进行有效的分配和使用,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利用率和效率。

5.传输控制协议传输控制协议是指在数据传输时,进行数据分组和流控制的协议。

在移动通信中,传输控制协议可以通过TCP/IP协议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实现数据的分组传输和流控制,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6.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设备,在移动通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的概念▪指在运动中完成用户之间的实时通信,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是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

分别可构成陆地移动通信、海上移动通信和空中移动通信。

通常包括无线电寻呼系统、陆地蜂窝移动通信、无绳电话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等。

❖移动通信的特点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移动通信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进行。

▪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与日俱增。

▪移动台的移动性强。

▪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2)第二代2G(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早在20 世纪70 年代末,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研制数字系统。

(3)第三代3G(未来移动通信系统)3、移动通信系统的频段使用。

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召开的世界无线电管理大会制定的国际频率分配表划分。

1979年,ITU首次给陆地移动通信划分出主要频段。

▪1980 年我国制定出陆地移动通信使用的频段:•集群移动通信:806~821MHz(上行)851~866MHz(下行)•军队:825~845MHz(上行)870~890MHz(下行)•公用陆地移动通信:890~915MHz(上行)935~960MHz(下行)1986 年,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 成立了一个预测未来公用陆地移动电话系统的专门组织FPLMTS ,提出对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具体设想,经2.5G 产品GPRS 系统的过渡,3G 走上了通信舞台的前沿。

3G 与2G根本的不同:•3G采用CDMA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2G采用TDMA技术和电路交换技术。

▪3G 的主要特征:可提供丰富多彩的移动多媒体业务。

3G的设计目标:提供比2G更大的系统容量、更好的通信质量;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及为用户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及多媒体等在内的多种业务。

▪目前,国际电联接受的3G无线接口标准主要有:WCDMA、cdma2000、TD-SCDMA。

▪3G的技术基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G网•“全球通”数字移动电话网。

•通信质量好;安全保密;支持多种新的业务功能;漫游范围最广泛。

▪D网(数字蜂窝通信系统)•DCS1800系统的网。

基本体制与现有的GSM900完全一致,只是工作频段不同。

•相对G网,通话时干扰小,接通率高,手机电池的待机时间较长。

▪C网•CDMA制式的移动电话网。

•优点:接通率高,噪声小,发射功率小,能实现各种智能业务。

2、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从传输方式角度,分为单向传输和双向传输。

▪单向传输:只用于无线电寻呼系统。

双向传输:分单工、双工和半双工工作方式。

单工通信▪指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采用“ 按- 讲” 方式,常用于点到点通信。

▪根据收发频率的异同,分为:•同频(单频)单工:通信双方使用相同的收发频率。

•异频(双频)单工:通信双方使用两个频率分别进行发送和接收。

•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的收发信机可同时传输消息的工作方式。

•双工器•在双工通信时,需一定的技术来区分双向的信道。

•两种双工制式: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

•FDD利用两个不同频率区分收、发信道。

如GSM系统、IS-95 CDMA系统。

•TDD利用同一频率但两个不同的时间段区分收、发信道。

如我国研制的TD-SCDMA系统。

•半双工通信•介于单工和双工之间,移动台的工作与单工相似,发射采用“按-讲”开关,接收机一直工作;基站与双工时相同,可采用双工器,收发信机共用天线。

2.1移动信道的特点❖3个主要特点传播的开放性,接收环境的复杂性,通信用户的随机移动性❖移动通信信道中的电磁波传播▪直射波:没有障碍物的情况下,电磁波在视距范围内直接由基站到移动用户。

超短波、微波的主要传输方式。

▪反射波:指从不同建筑物或其他反射体反射后到达接收点。

当障碍物的尺寸大于电磁波的波长时,电磁波在其前方反射。

▪3类不同层次的损耗路径传播损耗:慢衰落损耗:快衰落损耗1、移动信道的特点▪4种主要效应阴影效应:远近效应多径效应:。

•多普勒效应:•3、移动通信中的几种主要噪声与干扰•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最基本的噪声,并非移动信道所特有•主要来源:•无源约翰逊噪声:主要来源于无源器件(电阻、电容、电路板的分子布朗运动)•有源约翰逊噪声:主要来源通信设备中的有源器件(电子管、晶体管等)•3、移动通信中的几种主要噪声与干扰•多径干扰•由于电波传播的开放性与地理环境的复杂性而引起的多条传播路径之间相互自干扰而引起的噪声干扰。

•多径干扰的强度取决于受干扰的相对值。

•对CDMA 系统尤为严重。

原因:CDMA 采用直接扩频技术,大大提高了待传送的码元速率,降低了码元长度,增大了多径时延引起的相对比例。

•3.1移动通信中的典型多址接入方式•FDMA•以TACS体制为例•可用频段:890~915MHz(上行)•935~960MHz(下行)•采用频率双向双工FDD方式,收/发频段间距45MHz•每个语音信道占用25kHz频带•采用窄带跳频方式•TACS系统可支持的信道数•TDMA•以GSM体制为例•最多可以8个用户共享一载波,用户之间采用不同时隙传送信号。

•CDMA•以IS-95为例•一个基站有64个信道,采用正交的Walsh函数划分信道。

•OFDMA•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典型代表:LTE、WiMax等•4、码分多址CDMA中的地址码•信道地址码•采用Walsh函数•IS-95采用的地址码•选用码长64的正交Walsh函数•最常用的等价构造方法:Hadamard编号方法•WCDMA中的地址码•OVSF码(Orthogonal Variable Spreading Factor,正交可变扩频因子)•是一组长短不一的码,低速率的扩频比大,码组长;高速率的扩频比小,码组短。

WCDMA 中最短码组4位,最长256位。

各长短码组间保持正交性,以免相互干扰。

•7.1、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信道编码的分类•检错码:仅能检测错码。

常用: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CRC等•纠错码:不仅能检测错码,还能自动纠正错误。

常用:BCH码、卷积码、RS码、级联码、Turbo码•纠删码:不仅具有检错纠错的能力,而且当错码超过纠正范围时,可把无法纠错的信息删除•2、线性分组码•线性分组码•以最简单的(7,3)线性分组码为例•输入信息位长k=3,输出码组长n=7,监督位长4•(7,3)线性分组码的编码方程•输入码组•输出码组•信息位•监督位•矩阵形式•6、交织编码••8.1分集接收的基本原理•一、基本概念与分类•分集接收的基本概念•“ 分” :分别接收。

实质上是利用接收信号在结构上和统计特性上的不同特点将其加以区分•“ 集” :集中处理。

实质上是按一定规律和原则进行合并处理••9.1概述•多用户检测的基本思想:把所有用户的信号都当做有用信号而不是干扰信号来处理,可充分利用各用户信号的用户码、幅度、定时和延迟信息,从而大幅度降低多径多址干扰。

•多用户检测技术通过取消小区间干扰来改善性能,增加系统容量,还可有效地缓解远近效应•多用户检测技术MUD•MUD的主要优缺点•优点抑制MAI•消除或减轻远近效应•降低对功控高度精度的要求,可简化功控•弥补扩频码互相关性不理想造成的影响•改善系统性能,提供系统容量,增大小区覆盖范围•缺点大大增加设备的复杂度•增加CDMA系统的处理时延,特别是采用自适应算法时更严重•多用户检测一般需要知道用户的一些信息,需要通过不断地信道估计实现,而估计的精度会直接影响检测器的性能•12.1自适应传输的必要性•传播环境和信道特性两个主要特点:慢时变性与传播环境的差异性。

•一、慢时变性。

慢阴影衰落•指电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大型建筑物和相应障碍物阻挡造成的“阴影”效应而引起的衰落现象。

•慢阴影衰落的统计特性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模型。

•慢平坦衰落•§11.2 功率控制原理•11.2.1 引入功率控制的必要性•克服“阴影”效应带来的慢衰落;•克服由于多径传播、空间选择性衰落而引入的慢平坦衰落(窄带多径干扰);•克服上行链路中“远近”效应;•克服下行链路中“角”效应;•11.2.2 功率控制准则•指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根据信道变化情况以及接收到的信号电平通过反馈信道,按照一定准则控制,调节发射信号电平。

•从原理上看,可以大致分为:功率平衡准则、信噪比平衡准则、混合平衡准则以及误码率平衡准则。

•15.1引言•现代通信网主要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终端机:将待传送的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并送入网内,同时从网上提取所需的信息。

•信道:载荷信息的信号所传送的通道,•变换设施:将简单的点对点的通信组成多点对多点的通信网。

•信令与协议:协调网内、网间运行以达到互通互控的目的。

•12.1.4 蜂窝式网络结构•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提出了蜂窝网概念,使移动通信正式走向商用化。

•移动通信网利用蜂窝小区结构实现了频率的空间复用,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容量。

•真正解决了公用移动通信系统要求容量大与有限的无线频率资源之间的矛盾。

••12.1.5 移动通信的服务质量(QOS)•在移动通信中,QOS的需求对网络规划设计以及网络成本均具有很大影响。

•QOS主要取决于下列四个因素:•业务支撑。

主要通过辅助性服务(信息、供应和收费等)反映出来;•使用便利性;传输的完整性;•适用性。

它是指网络在需要时建立呼叫和维持通信的能力。

•12.2.1 GSM网络结构•GSM是欧洲电信标准委员会ETSI为第二代移动通信制定的,可以国际漫游的泛欧数字式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

•以表格形式给出GSM900第一、第二两阶段以及DCS1800第一、第二两阶段无线接口(空口接口)的主要性能:•12.2.2 GSM/GPRS网络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即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其标准是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从1993开始制订并于1998年完成的。

•GPRS是从GSM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GSM共用频段、共用基站并共享GSM系统与网络中的一些设备和设施。

•GPRS在GSM原有电路交换的话音与数据业务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个平行的分组交换的数据与话音业务的网络平台,拓广了GSM业务的服务范围•16.1移动性管理•移动通信是由动态(移动)的终端通过动态的连接点而构成一个动态的通信链路。

•利用“动态”性满足“移动服务”是实现移动性网络的一项核心技术,即移动性管理。

包含三个部分:•小区选择与位置登记。

它是移动台开机后,首先需要进行的建立过程。

•越区切换。

它是移动台在联机通信状态下,保持不间断、无缝隙通信的一种有效手段。

•小区重新选择与用户漫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