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心电图
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胸导联和肢体导联的心电图改变
1
胸导联
胸导联心电图可提供心肌缺血和梗死的信息。
2
肢体导联
肢体导联心电图可用于评估心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情况和心肌缺血。
心电图在临床中的应用
心电图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
诊断心脏疾病
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识别心脏疾病,如心 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连续监测心电图变化,医生可以评估 治疗的效果。
心肌梗死是心肌长时间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组织坏死,严重情况下可危及生 命。
心肌缺血时心电图的改变
心肌缺血时,心电图可能出现以下改变:
1 T波倒置
2 ST段压低
正常的T波变为向下倾斜,可能代表心室复极 异常。
ST段与基线相比较低,可能意味着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时心电图的改变
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可能出现以下改变:
心脏事件风险评估
心电图可以用于评估个体患心脏事件的风险。
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的心 电图改变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定义与区别。了解心电图在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时的 改变,包括ST段抬高和压低的心电图表现,以及Q波的心电图表现。
探索胸导联和肢体导联中心电图的不同改变。深入了解心电图在临床中的应 用及其重要性。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定义与 区别
心肌缺血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供氧不足,是心肌梗死的前驱。
1 ST段抬高
ST段高于基线,可能表示心肌梗死。
2 Q波出现
Q波代表心肌梗死区域,其出现通常与心肌 组织损伤有关。
ST段抬高和压低的心电图表现
ST段抬高
ST段高于基线,可能暗示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ST段压低
ST段与基线相比较低,可能代表心肌缺血。
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检查及结果
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检查及结果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状况在社会上备受瞩目。
心肌缺血是这类病症的一种常见表现。
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经典检查方法之一。
在老年人中使用心电图进行心肌缺血诊断,需要考虑到年龄因素对心电图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少假阳性、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一、评价心电图检查的主要指标1. 心电图记录质量心电图的记录质量对病人的诊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老年人来说,很多因素会影响到记录质量,如肥胖、胸廓变形、肌肉萎缩等,因此医生需要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克服这些困难,确保记录质量的有效性。
2. ST段变化在心肌缺血过程中,ST段出现异常变化是一个普遍现象。
对于老年人来说,不同的性别和年龄阶段存在着不同的ST段基线和检测标准,因此医生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和分析。
3. Q波、T波变化Q波、T波变化集中反映了心肌缺血的程度和严重程度。
在老年人中的心电图检查中,Q波、T波变化需要特别注意,同时还需要对窦性心律和不同导联下的T波进行考虑。
4. 附属指标心率、心律、心电图形态、心电图波幅、肢体导联、胸导联等都是老年人心电图检查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附属指标。
二、常见的心电图结果及意义1. 健康状态在老年人的心电图记录中,如果出现正常的基线、R波、P波、T波等波形,而且不存在心率过快、过慢、心律不齐等异常情况,说明病人没有出现明显的心血管疾病症状,身体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
2. 冠状动脉疾病在老年人中,冠状动脉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病症。
心肌缺血是这类疾病的重要表现之一。
心电图检查中,如果出现ST段下降、T波倒置、Q波增宽等异常特征,就需要考虑到可能存在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
3. 心肌梗死4. 心律失常在老年人的心电图检查中,如果出现心律不齐的情况,如心率过快、过慢、早搏、房颤等,就需要认真分析原因,并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老年人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检查需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性别、记录质量等因素,以克服假阳性、假阴性的影响,确保准确的结果分析。
心肌缺血心电图(最新课件)
10
心律失常(arrhythmias)
心律失常的概念 心律失常的心肌电生理 心律失常的分类 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期前收缩 异位性心动过速 扑动与颤动 传导异常 逸搏与逸搏心律
2020-11-19
11
心律失常的概念:
正常人的心脏起搏点位于窦房结,并按正常 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如果心脏激动的 起源异常或/和传导异常,称为心律失常。
3.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 ⑴窦性P波;⑵P-R间期≥0.12s;⑶同导联P-P间期差>0.12s,与呼吸有或无关。
2020-11-19
14
4.窦性停搏(sinus arrest): ⑴窦性P波; ⑵规则的P-P间距中突然出现 P波脱落,形成长P-P,且 与正常P-P不成倍数关系; ⑶窦性停搏后常出现逸搏或逸 搏心律。
4
暂时性ST段抬高、T波高耸及对应导联ST段下移。 变异型心绞痛:
2020-11-19
5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 心肌梗塞的基本图形及机制 心肌梗塞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 心肌梗塞的不典型图形改变 心肌梗塞的鉴别诊断
2020-11-19
6
心肌梗塞的基本图形及机制:
在临床上心律失常多引起心跳的频率异常或/ 和节律异常,但亦可仅有心电图表现如ⅠºA-VB、 束支阻滞等。
2020-11-19
12
窦性心律(sinus rhythm):
1.规律出现的窦性P波(PⅠ、Ⅱ、aVF、V4-6直立;PaVR倒置) 2.频率60~100次/分。 3.P-R间期≥0.12s。 4.同导联P-P间期差
心外膜下损伤:相应导联ST段抬高, 对侧导联相反改变。
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检查及结果
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检查及结果老年人群中心肌缺血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通常伴随着冠心病的发作。
心电图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对心脏电活动的记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肌是否缺血,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一、心电图检查的原理和方法心电图检查是通过将电极贴在患者身上,记录心脏的电信号,然后将这些信号转化为图形显示在纸上或屏幕上。
心电图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心脏的电活动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心脏病变,以及心脏各部位的电活动是否协调。
在心肌缺血的情况下,心电图检查通常会呈现出一些特征性的改变,如ST段的抬高或压低、T波的倒置等。
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来说,心电图检查是一种简便、快捷且无创伤的检查方法,能够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心脏状况,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二、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特征1. ST段的改变ST段是心电图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心肌出现缺血时,ST段往往会出现改变。
通常情况下,ST段呈水平线或微弯曲状态,被认为是正常范围。
但是当心肌发生缺血时,ST段会发生抬高或压低,这是因为心肌缺氧和代谢产物的积聚导致心肌细胞电活动异常所致。
T波是心电图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心室的复极过程。
当心肌出现缺血时,T 波通常会出现倒置或变宽,这是因为心肌细胞复极过程发生异常所致。
3. 心律失常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心肌缺血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等。
这些心律失常的表现也会在心电图上得到反映,进一步提示医生患者的心肌缺血可能存在严重问题。
三、心电图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心电图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来说,尤其重要。
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心肌缺血的迹象,指导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心电图检查还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评估治疗效果,预测患者的预后。
在心电图检查中,如果发现了ST段的改变、T波的倒置等心肌缺血的特征性改变,医生往往会进一步进行心肌酶学检查、超声心动图等其他检查,以帮助确认诊断和进一步评估患者的心脏状况。
心电图课件11-心肌缺血、梗死-PPT文档
V5
24h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cute inferior wall infarction
V1 Ⅰ
V2 Ⅱ
Ⅲ
V3
aVF
V5
C. 心肌梗死发生后3w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cute anterior wall infarction
Ⅰ
V1
Ⅱ
V2
Ⅲ V3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h
V2、 V3、 V4、 V5发生改变
异性心绞痛) 2)弓背向下型(静止不变见于心包炎)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二、心肌损伤 myocardial injury
①
②
随着缺血时间进一步延长,缺血程度进一步 加重,而出现心肌损伤,在心电图上出现相应的 改变。
心电图特征主要为ST段的偏移。
心内膜面或对侧心肌损伤时,面向损伤区导 联的S-T段平直压低①;心外膜面心肌损伤时, 面向损伤区导联的S-T段抬高②。
前间隔梗死:V1-V3出现坏死型Q波
V1
V2
V3
心肌梗死的定位 localiza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前侧壁梗死:V5-V6、Ⅰ、(Ⅱ)出现坏死型Q波
Ⅰ
Ⅱ
V5
V6
心肌梗死的定位 localiza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广泛前壁梗死:V1-V6、I、aVL出现坏死型Q波
冠状循环
窦房结支
右冠状动脉 右室前支 右房支 右缘支
(前面观)
左房支 左旋动脉 左室间隔支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左缘支
左室前支
冠状循环
左旋支
房室结支 左室后支 室间隔支
(后面观)
心肌缺血心电图分析(详细参考)
心肌缺血心电图(一)——急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诊断标准急性心肌缺血时的心电图改变包括:一过性ST段偏移、一过性T波改变、一过性QT间期改变、J 波和J波电交替、Wellen’s综合征、一过性U波改变及一过性心律失常。
一、一过性ST段偏移及T波改变ST段偏移是损伤电流引起。
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静息期和平台期(分别对应于心电图TQ段和ST段),缺血区与非缺血区之间存在电压梯度,形成损伤电流。
1、ST段偏移的正常范围(1)年龄≥40岁男性,J点处ST段抬高正常值在V2、V3<0.2mV,其余导联<0.1mV;(2)年龄<40岁男性,J点处ST段抬高正常值在V2、V3<0.25mV;(3)女性J点处ST段抬高正常值在V2、V3<0.15mV,其余导联<0.1mV;(4)V3R、V4R导联J点处ST段抬高正常值<0.05mV,年龄低于30岁男性<0.1mV;(5)V7-V9导联ST段抬高正常值<0.05mV;(6)V2、V3导联J点处ST段压低正常值<-0.05mV,其余导联<-0.1mV。
2、急性心肌缺血的ST-T诊断标准连续两个导联新发的从J点开始的ST段抬高或ST-T改变:(1)ST段抬高:SV2-V3:男性≥40岁——≥2mm,<40岁——≥2.5mm,女性各年龄段——≥1.5mm 其他导联:≥1mm急性期ST段的抬高呈多态性,常为斜型向上或弓背向上型,可与直立T波的升肢融合成单项曲线、墓碑样改变。
图1 ST段抬高的多态性(2)ST-T改变:V2-V3:ST段压低≥0.5mm,其他导联≥1mm;T波在R波为主或R/S>1的导联倒置≥1mm(3)ST段下移:ST段下移多提示相对稳定的心内膜下心肌急性缺血。
当斑块不稳定而致管腔狭窄在短时间内加重,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出现痉挛,此时由于冠脉分支间没有侧支循环形成,急性冠脉供血不足多引起透壁性心肌缺血,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幅度常达0.10mV以上,部分患者伴有QRS波增宽和T波高尖。
心肌缺血心电图
敏感性:
心绞痛未发作时,约一半的冠心病患者心电 图可以正常。
心绞痛发作时,约 10% 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可 以正常或仅有轻度 ST-T 变化。
特异性: 心电图ST-T改变是非特异性心肌复 极异常的共同表现
非心肌缺血患者:
其他心血管疾病: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炎 以及瓣膜病
脑血管意外、自主神经调节障碍 低钾、高钾等电解质紊乱 药物影响(洋地黄)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高大T波
缺血心肌的复极较正常心肌的复极推迟, 复极由心外膜向心内膜进行,导致出现与 QRS主波方向一致的高大T波。 肢体导联T波>0.5 mv,胸导联>1.0 mv。
“缺血型”改变——T波改变
双肢对称,波形变窄,幅度增高或加深,顶端变锐。 缺血使心肌复极时间延长,特别是3位相延缓,QT间
期延长,T波向量背离缺血区,呈现对称性T波。 缺血发生于心内膜面,T波高而直立; 发生于心外膜面,使外膜面复极延迟并晚于内膜面,
出现对称性T波倒置。
T波对称性高尖直立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T波低平、双向、倒臵
引起心肌复极顺序的逆转: 心内膜复极在先而心外膜复极在后 即出现与正常方向相反的T波。
T波对称性倒臵
心肌缺血: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消耗糖原无 氧代谢,只能维持电活动,不能参与泵血功能。
心肌顿抑:心肌细胞的糖原储备大部分被耗竭,恢 复血供后不能立即恢复收缩功能。
心肌坏死:缺血时间过长心肌发生不可逆性坏死。
心肌缺血:影响心室复极的正常进行,心电图发生 异常改变
心电图: 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检 查方法
外膜面的导联出现ST段压低; (2)心外膜下心肌损伤时,ST向量指向心外膜面导联,引起心外膜面的
导联出现ST段抬高。
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检查及结果
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检查及结果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检查是指通过记录心率及其他与病变有关的生物电信号,从而诊断和管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主要包括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最常用的细节诊断手段,它能够反映心室结构及功能的异常情况,有利于确定发生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可能性和时机。
心肌缺血在心电图上表现为改变的ST段和T段异常。
ST段可能呈现不对称斜坡形态或者持续不对称的陡上升,此时心电图变形的程度可能具有个体差异。
而T段多呈凹陷,甚至产生T波向反向,或者可恢复正常T波形,其变化往往与临床及心功能状态有关。
其中,主要是ST段改变,高ST段指标能够极大降低死亡风险。
心电图上的缺血性变化包括未发作缺血心电图(或者称安静时心电图)的变化,比如T波异常;有发作的缺血心电图(或者称缺血发作时心电图)的变化,一般ST段改变;和缺血性心梗病例的变化,是指发病后的心电图变化,比如ST段改变以及心肌梗死的转折性变化。
这些变化,不同的情况不同,有的只能在缺血发作时心电图上可见,有的只能在安静时心电图上可见,有的则会在安静时和缺血发作时均可见。
最近的研究也显示,心电图也能够检测非ST段改变,这对高危患者的早期筛查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心电图的检查结果中,常见的改变有:①T波异常:T波反转,侧向T波,T波深缺②ST段改变:ST段抬高,不对称斜坡形态,持续不对称斜坡③波形改变:QRS波延伸、串联型,房室传导阻滞、双腔室型阻滞,Brugada型ST段抬高等。
总之,心电图检查是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最为重要的一项细节诊断检查,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可以帮助临床人员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从而仔细观察病情的发展及合理设计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有效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目的。
心肌缺血心电图
脑血管意外
洋地黄作用曲线
如何根据ST-T改变判断心肌缺血
一过性ST-T改变,动态观察
小结
一.心肌缺血影响心室肌复极,出现ST-T的
异常
二.缺血型改变和损伤型改变,内膜与外膜
缺血的不同表现
三.ST-T改变还可见于其它情况,在应用心
电图判断心肌缺血时一定要结合临床, 强调动态改变
思考题
一.
心肌供血减少的心电图改变有那些?
或水平型,下移≥0.1mV
二.ST段抬高(透壁缺血):多为一过性
心肌缺血ECG表现-缺血改变 重点
T波异常:
在QRS主波向上导联T波低平、双相、倒置 偶为T波对称高耸 对称性T波倒置或高耸价值较大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难点
-T波对称性高耸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难点
-T波对称性倒置
广泛导联的ST段下移
V1 I V2
II
V3
III V4 aVR V5 aVL aVF
V6
病例结局
该患者夜间死亡 ! ! 死亡原因---AMI
经验与教训
对于胸痛的病人首先考虑是否心源性
心电图正常不能完全排除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是一过性的
心肌缺血-损伤电流 重点
一.ST段下移(内膜缺血):一般为下斜型
变异性心绞痛
病因: 短暂冠状动脉痉挛 心电图表现: 1、暂时性ST段抬高,伴高耸T波 对应导联的ST段下移
*变异性心绞痛*
ST-T改变原因
心肌缺血影响心室肌复极,出现ST-T的 异常 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心肌梗死 电解质紊乱及药物的影响 正常人
心肌梗死-T波倒置
电解质异常
左室肥厚
心肌缺血心电图-PPT课件
ST段抬高反映心膜外或透壁性缺血
缺血心电图表现
T波改变
T波高耸 反映心内膜下心肌缺血。肢体导联 T波>0.5mV.胸导联>1.0mV。
T波压低 反映心内膜外缺血表现为T波倒置。
QRS-T波夹角增大,室内阻滞
其他:Ptfv1反映左心房受累
心肌缺血心电图
心肌缺血: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消耗 糖原无氧代谢。只能维持电活动,不能参 与泵血功能。
心肌顿抑:心肌细胞糖原储备被大部分耗 竭。恢复血供不能立极恢复收缩功能。
心肌坏死:缺血时间过长,心肌发生不可 逆的损害。
心肌缺血:冠状动脉供血量、左心室负荷和血氧 水平
冠状动脉痉挛 X综合症 主动脉瓣疾病 肥厚性心肌病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70% 左心室 心内膜下心肌
QT间期延长
急性冠动脉供血不足
一过性ST段偏移 一过性T波变化 一过性U波倒置 一过性心律失常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QRS-T夹角增大 如TⅢ>TⅠTV1>TV5 缺血性T波 ST段形态改变及下移 U波倒置 传导阻滞 Ptfv1绝对值变大 QT间期延长
变异性心绞痛
一过性ST段抬高和T波高耸 冠脉痉挛所致 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关
缺血心电图机制
缺血性T波
1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复极由心 内膜向心外膜进行,面向心外膜 导联T波深倒置
2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复极由心外膜向心内膜进行,面向心外膜 导联T波高耸
缺血心电图机制
ST段偏移机制
损伤电流学说
舒张期损伤电流
收缩期损伤电流
去极受阻学说
缺血心电图表现
ST段改变
ST段下移反映心膜下缺血
全科医生培训:心肌缺血与ST-T改变的心电图
全科医生培训:心肌缺血与ST-T改变的心电图
心肌缺血通常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
当心肌某一部分缺血时,将影响到心室复极的正常进行,并可使缺血区相关导联发生ST-T异常改变。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类型取决于缺血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缺血发生部位。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可仅仅表现为ST段改变或者T波改变,也可同时出现ST-T改变。
临床上可发现约一半的冠心病患者未发作心绞痛时,心电图可以正常,而仅于心绞痛发作时记录到ST-T动态改变。
约10%的冠心病患者在心肌缺血发作时心电图可以正常或仅有轻度ST-T变化。
心肌缺血
当典型的心肌缺血发作时,面向缺血部位的导联常显示缺血型ST段压低(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1mV)和(或)T波倒置。
有些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可呈持续性ST改变(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05mV)和
(或)T波低平、负正双向和倒置,而于心绞痛发作时出现ST-T改变加重或伪性改善。
冠心病患者心电图上出现倒置深尖、双肢对称的T波(称之为冠状T波),反映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或有透壁性心肌缺血,这种T波改变亦见于心肌梗死患者。
变异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痉挛为主要因素)多引起暂时性ST段抬高并常伴有高耸T波和对应导联的ST 段下移,这是急性严重心肌缺血表现,如ST段持续的抬高,提示可能发生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报告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报告
病历号:XXX
姓名:XXX
性别:男
年龄:68岁
主诉:胸痛2小时
现病史:患者于2小时前突感胸痛,疼痛部位在胸骨后,呈剧烈压迫样疼痛,向左肩胛及左上肢放射,伴有气短、乏力等不适症状,为缓解疼痛,自行口服了硝酸甘油1片,效果不佳,于是到本院急诊就诊。
既往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曾行支架置入术。
体格检查:查体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
心电图:ST段压低,T波倒置;V1-V6 导联 ST段呈水平型压低,Ⅱ、Ⅲ、aVF导联ST段呈下斜型压低。
诊断:心肌缺血
治疗:立即给予氧疗、硝酸甘油、阿司匹林、肝素等联合治疗,缓解症状后行冠脉造影。
结论:上述心电图表现提示患者出现心肌缺血,提示患者病情
较为严重,应该尽快给予治疗。
请患者及时向医生咨询,听从医
生建议,定期随访。
正常心电图、心肌缺血、心梗
分期
3、近期(亚急性期) 梗塞后数周至数月 S-T段基本恢复到基线上,Q波持续存在,倒 置T波逐渐变浅,直到恢复直立或趋于恒定 不变(期) 急性心肌梗塞后3-6个月 S-T段及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置、低平, 恒定不变,异常Q波存在或变小、消失。
三、QRS波群: 1、时间: 0.06-0.10s,最宽不超过0.11s。 2、形态和电压: (1)胸导联 V1V2呈rS型,R/S<1, R波不超过1.0mv V5V6以R为主,R/S>1, R不超过2.5mv V3V4呈RS型,R/S=1 V1-V6中R波逐渐升高,S波逐渐变小
(2)肢体导联 Ⅰ、Ⅱ、Ⅲ主波向上, I的R波不超过1.5mv aVR中主波向下,R波小于0.5mV aVL、aVF的QRS波群可为qR、Rs、R、rS 型多变 aVL的R波小于1.2mv aVF的R波小于2.0mv 六个肢体导联的QRS波群振幅之和不小于 0.5mv;六个胸导联的不小于1.0mV (0.8mv)
定位诊断
一般主要根据坏死图形出现的导联判断。 多为左心室(左冠状动脉易阻塞) 前间壁:V1、V2、V3(最常见) 下壁:II、III、aVF 侧壁:I、aVL、V5、V6 前壁:V3、V4、V5 后壁:V7、V8、V9 广泛前壁和侧壁:V1-V5 、I、aVL 后下壁: II、III、aVF、 V7、V8、V9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与正常值
一、P波: 1、形态:钝圆,可有切迹,但双峰距离 <0.04s 2、方向:I、II 、aVF、V4 -V6 直立, aVR倒置,余可直立、低平、双向或倒 置 3、时间:小于等于0.11s(小于0.12s) 4、电压:肢体导联小于0.25mv; 胸导联小于0.20mv 二、P-R间期:0.12-0.20s,不超过0.22s
心肌缺血心电图
特殊表现:
R on T
·插入(间位)性·二联律·多源性
·R on T现象(R on T phenomenon)
房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atrial
contraction) : 典型表现:
1.提前出现的异位P(P’)波, 其形态与窦性P波略有不 同;
2.P’-R间期>0.12s; 3.QRS波群形态与时限一般
4.窦性停搏(sinus arrest): ⑴窦性P波; ⑵规则的P-P间距中突然出现 P波脱落,形成长P-P,且 与正常P-P不成倍数关系; ⑶窦性停搏后常出现逸搏或逸 搏心律。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 ⑴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且不易 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 ⑵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 ⑶慢-快综合征:显著窦缓基础上常出现室上性快 速心律失常(房速,房扑,房颤等)。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Ⅰ型(MorbizⅠ型);文氏现象(Wenckebach phenomenon):
⑴P波规律出现; ⑵P-R逐渐延长,R-R逐渐缩短,直至一个P后脱漏一个QRS; ⑶脱漏之长R-R小于任一短R-R的2倍; ⑷周而复始。 Ⅱ型(MorbizⅡ型): ⑴P波规律发生; ⑵P-R恒定(正常或延长); ⑶部分P后无QRS。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连续出现两次或以上QRS脱漏,例如呈3:1、4:1房室传导者。
3.F波频率250~350次/分; 4.QRS波群形态与时限正常; 5.室律可规则(房室比例固定)或不规则(房室比例不固
定或伴文氏传导); 6.F波大小和间距不同且频率>350次/分,称不纯性
房扑。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机制: 多灶激动或多个小折返激动所致。 心电图表现:
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检查及结果
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检查及结果引言:老年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
心电图检查是一种简单、无创的检查方法,可帮助医生判断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存在以及程度。
本文将介绍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检查及结果。
一、心电图检查方法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检查一般采用12导联心电图记录。
患者在安静状态下行心电图检查,通常采用标准的肢体导联和胸前导联,记录时间为10秒或更长。
二、心电图检查结果1. ST段改变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时,心电图上常出现ST段改变。
正常情况下,ST段在等电位线上,表示心肌没有缺血。
而当心肌缺血时,可见ST段上移或下移。
ST段上移超过0.1mV,表明心肌缺血的程度较重,可能出现心肌梗死。
2. T波改变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时,心电图上的T波形态也会发生改变。
正常情况下,T波呈圆顶或双向对称,代表心肌复极过程。
而当心肌缺血时,T波可变得高大尖锐、低平或倒置。
这些T波改变通常与相应导联的ST段改变相一致。
3. U波改变有些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心电图上可见U波的改变。
U波是一种较小的正向波,它在T波之后出现。
当心肌缺血时,U波可变得更大、更宽或更深,有时还会与T波融合在一起,形成双峰T波。
4. Q波改变当老年冠心病伴有心肌梗死时,心电图上可出现Q波的异常改变。
Q波是一种较深较宽的负波,代表心肌坏死区域。
Q波的出现通常与相应导联的ST段和T波改变一起出现。
5. 心律失常心电图检查中还可发现老年冠心病患者伴有心律失常。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室早和房室传导阻滞等。
这些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缺血引起的电活动改变有关。
6. 其他改变除了以上常见的改变外,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检查还可出现其他一些不典型的异常,如ST段压低或平坦、T波出现双峰、V1导联出现rS波等。
这些异常改变可能提示心肌缺血的存在。
结论: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检查可通过观察ST段、T波、U波和Q波的改变以及心律失常来判断心肌缺血的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波压低 反映心内膜外缺血表现为T波倒置。
QRS-T波夹角增大。
T波伪性改善。
U波改变 倒置
QRS波改变:一过性Q波,室内阻滞
其他:Ptfv1反映左心房受累
QT间期延长
急性冠动脉供血不足
一过性ST段偏移 一过性T波变化 一过性U波倒置 一过性心律失常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QRS-T夹角增大 如TⅢ>TⅠTV1>TV5 缺血性T波 ST段形态改变及下移 U波倒置 传导阻滞 Ptfv1绝对值变大 QT间期延长
变异性心绞痛
一过性ST段抬高和T波高耸 冠脉痉挛所致 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关
冠状动脉痉挛 X综合症 主动脉瓣疾病 肥厚性心肌病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70% 左心室 心内膜下心肌
缺血心电图机制
缺血性T波
1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复极由心 内膜向心外膜进行,面向心外膜 导联T波深倒置
2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复极由心外膜向心内膜进行,面向心外膜 导联T波高耸
心肌缺血心电图
诊断教研室
心肌缺血: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消耗 糖原无氧代谢。只能维持电活动,不能参 与泵血功能。
心肌顿抑:心肌细胞糖原储备被大部分耗 竭。恢复血供不能立极恢复收缩功能。
心肌坏死:缺血时间过长,心肌发生不可 逆的损害。
心肌缺血:冠状动脉供血量、左心室负荷和血氧 水平
缺血心电图机制
ST段偏移机制
损伤电流学说
舒张期损伤电流
收缩期损伤电流
去极受阻学说
缺血心电图表现
ST段改变
ST段下血
缺血心电图表现
T波改变
T波高耸 反映心内膜下心肌缺血。肢体导联 T波>0.5mV.胸导联>1.0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