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霉菌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

木霉菌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
木霉菌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

木霉菌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

摘要:木霉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害防治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木霉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够杀伤多种重要的植物病原菌,作用机制多种多样。除了从自然界分离筛选之外,木霉菌的诱变育种改良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以及基因操作技术已有效地应用于木霉菌的改造。木霉菌的大量生产技术以及菌剂的制备技术也有较大发展,已经有10多种商品化制剂。木霉菌的筛选技术是需要重视的研究领域,而其发展则离不开对生态学和作用机制的详细了解。木霉菌具有广阔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关键词:木霉菌;;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1前言

木霉菌(Trichoderma spp.) 属于半知菌类的丝孢纲,丛梗孢目,丛梗孢科,广泛存在于土壤、根围、叶围、种子和球茎等生态环境中1932年,Weindling发现木素木霉(Trichodermalignorum) 可以寄生于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建议将该菌用于土传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木霉菌生防研究工作从此开始。由于木霉菌的广泛适应性、广谱性及多机制性,一直是植病生防学家研究的重点对象。由于生物技术的发展,木霉菌已由单一地从自然界分离筛选达到有目的地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改造以获得新型菌株的程度,如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引入已成功地研制出商品制剂F-Stop。截止到1997年,国内外已经登记的木霉菌制剂多达11种,其中包括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harzianum)5个,多孢木霉菌(Trichodermapolysporum) 1个,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viride)2个,其他木霉菌(Trichoderma spp. ) 3个,多数用于植物土壤传播病害的防治,如Sclerotinia,Phytophthora,Rhizoctonia,Pythium,Fusarium,Verticillium等。

2木霉菌的分类

由于木霉菌株的形态特征复杂,又缺乏稳定性,木霉菌的种类鉴定长期处于混乱状态。直到1939年,木霉菌的种类鉴定或是依据Gilman的工作,或是各行其事,没有统一的鉴定标准。1939年,Bisby检查了大量的木霉菌分离物,没有发现稳定的鉴别特征可供参考,因此主张木霉菌(Trichoderma)是一个单种属(monotypicgenus)。他的意见得到许多真菌学家的认可,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凡是产生绿色孢子的木霉菌都定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然而木霉属是

一个单种属的概念并未被Gilman接受。在1957年出版的《Manual of soil fungi》一书中,他仍把木霉属划分为4个种。1966年,Rifai和Webster发现Hypocrea 的不同种产生相似的Trichoderma无性型,不是单种属,因此1969年他们依据对Hypocrea属的分生孢子阶段的研究,对木霉属的种类进行了修订,确定了9个集合种( species aggregates)。从1984年到1991年,Bissett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也对木霉属的分类进行了修订,除了Rifai确定的种以外,又追加了许多种,并将木霉属分为5个组。现将其分类结果列出如下:

第一组:Hypocreanum组,包括https://www.360docs.net/doc/5210223038.html,ctea,也是该组的模式种。

第二组:Longibrachiatum组,T.longibrachiatum是该组的模式种。另外的种是:T.citroviride,T.pseudokoningii和T.parceramosum。

第三组:Saturnisporum组,包括T.saturnisporum,也是该组的模式种。

第四组:Pachybasium组,包括20个种,其中T.hamatum是该组的模式种,另外19个种分别是:T.crassum,T.croceum,T.fasciculatum,T.fertile,T.flavofuscum,T.harzianum,T.longipilis,T.minutisporum,T.oblongisporum,T.piluliferum,T.polysporum,T.pubescens,T.spirale,T.strictipilis,T.strigosum,T.tomentosum,T.yirens,Trichodermaanam. ofHypocreasemiorbis and H.gelatinose.

第五组:Trichoderma组,包括4个种,其中T.viride是该组的模式种,另外3个种是T.aureoviride,T.koningii和T.atroviride。

形态学是木霉菌分类的基础,最近的报道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例如将线粒体DNA以及质粒应用于木霉菌的分类研究,RAPD技术以及核型分析技术也用于木霉菌的分类研究,不过这类技术一般用来进行亚种或菌株的标记与鉴定。

3木霉菌的特点

3. 1广谱性

据报道,木霉菌对多种重要植物病原真菌有作用,如腐霉菌、轮枝菌、镰刀菌、长孺孢菌、交链孢菌、丝核菌、葡萄孢菌等。据不完全统计,木霉菌至少对18属,29种病原真菌表现拮抗活性。木霉菌的防治范围很广泛,主要是用于植物土传真菌病害的防治,有棉花枯黄萎病、猝倒病、立枯病、小麦全蚀病、纹枯病、各种蔬菜的苗期病害等。在植物地上部病害生物防治研究中,木霉菌的应用也受到重视,如蔬菜病害的防治研究,我国已登记的一种木霉菌可湿性粉剂用于

黄瓜和大白菜的霜霉病防治,另一种木霉菌可湿性粉剂( 特立克,绿色木霉菌T.viride) 则用于大棚蔬菜灰霉病及小麦等作物真菌性根病的防治,而田间实际应用表明,它还对黄瓜的霜霉病和白粉病有良好的效果。木霉菌也用于水果和蔬菜储藏期病害的防治,如对柑桔绿霉病。木霉菌对植物和人畜的安全系数很高,还没有发现药害和人畜中毒以及过敏事例,我们用大白鼠进行的绿色木霉菌急性经口毒性测定表明,LD50/kg至少在500g以上,因此实际是无毒的。这些特性有利于同时防治多种植物病害,避开由于防治对象过于单一而造成将来的市场困难,以及因毒性带来的环境与人类健康问题。

3. 2广泛适应性

木霉菌是土壤微生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棉田中木霉菌的存在也很广泛,其群体密度在2100~2400cfu/g土。有人从中共分离到7个集合种,其中哈兹木霉、拟康氏木霉、长枝木霉是棉田中的优势种群。1986年Sivan自田间枯萎病棉株根际分离到35个哈兹木霉菌系,其中的一个菌系T-35可有效抑制棉花枯萎病菌。在温室试验中,将该菌系的泥炭糖蜜制剂(在1∶1的糖蜜和泥炭混合基物上培养的T-35) 施入土中,或制成分生孢子悬浮液进行拌种,可降低枯萎发病率。每公斤土中含哈兹木霉分生孢子2×106~2×107时,可降低土壤枯萎病菌群体数量,抗生菌在土壤中可连续存活3年并可增殖。木霉菌对于一些杀菌剂如溴甲烷、五氯硝基苯、克菌丹、代森锰、瑞毒霉等有天然抗性,其生长及孢子萌发能适应较广的温湿度范围和pH范围。如绿色木霉可在pH4~7.5的培养基上快速生长。这一特性能保证木霉菌在土壤中保持一段时期的高种群水平,而不致于在短期内消失,有利于防病效果的发挥。

3. 3多机制性

木霉菌的作用机制几乎包括了所有可能机制,并因此而受到广泛的关注,也是木霉菌用途广泛,效果突出的重要原因。据报道,木霉菌至少有如下几种作用机制:

a. 抗菌代谢产物的杀菌作用。抗菌代谢产物在目前的植病生防菌的筛选中是第一位的重要指标,产生抗菌代谢产物与否及其产量大小往往决定着一个生防菌株的命运。木霉菌在产生抗菌物质方面具有优势,就其种类而言,仅抗真菌的代谢产物至少在70种以上。多数种类产生的抗生物质不止一种,如哈茨木霉可

产生12种,康氏木霉可产生9种,绿色木霉可产生10种,钩状木霉可产生7种,长枝木霉可产生3种,多孢木霉可产生2种。这些抗生物质的化学性质各不相同,包括了戊酮、辛酮、类萜、多肽和氨基酸衍生物等几大类。由于抗生物质的种类,化学性质以及作用方式的差异,病原菌往往难以发展抗药性。

b. 重寄生作用。1932年,Wdindling即发现木霉可以寄生于R.solani,R.rolfsii,Phytophthorasp,Pythiumsp和Rhizopuss。当时注意到木霉菌丝可以沿寄主菌丝生长,或缠绕在寄主菌丝上生长,或穿入菌丝内部生长,从而导致寄主菌丝的死亡,木霉菌依靠寄主菌丝作为营养物质生长繁殖。目前已发现木霉菌至少可寄生18个属的29种植物病原真菌。

c. 溶菌作用。木霉菌有时不与寄主菌丝有直接接触,同样可以引起它们的解体。这与木霉菌的B-1,3-葡聚糖苷酶,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等有关。目前有的实验室已开始克隆B-1,3-葡聚糖苷酶和几丁质酶的编码基因,用于改造其他生防菌以获得新型高效菌株。

d. 毒性蛋白。1994年Lin等从一株绿色木霉中分离到一种蛋白质tricholin,是核糖体钝化蛋白,能抑制R.solani生物与繁殖。研究表明,tricholin可导致R.solani的氨基酸吸收与蛋白质合成障碍,减少多聚核糖体的形成,从而减弱菌丝的生长。

e. 竞争作用。二硫化碳消毒土壤是防治Armillariamellea引起的植物根腐病的有效措施,一直以为是二硫化碳对病原菌的直接杀伤是主要原因。后来的分析表明,二硫化碳使土壤对木霉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木霉菌大量繁殖,通过竞争与消解某些营养物质及产生毒性物质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1989年,Sivan等对哈茨木霉的竞争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添加葡萄糖和天门冬酰胺等试验,证明木霉菌的竞争在镰刀菌的防治中有重要作用。

f. 蛋白酶的作用。Elad等于1999年发现蛋白酶活性与木霉菌防治蔬菜灰霉病(Botrytiscinerea) 的能力有关,将蛋白酶与木霉菌的分生孢子混合可以提高防治效果,而蛋白酶的抑制剂则可以降低防治效果。

3. 4其它

木霉菌的营养要求简单,生长速度快,对于将来的工业化生产十分有利。4木霉菌的筛选方法

以平板上木霉菌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为主要的筛选标准和方法,包括重复寄生能力和抗生素产生的测定。一般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技术进行,这种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往往与盆栽试验和大田应用试验的结果不一致,预见性较差。作者发现木霉菌的分生孢子可以为棉花产生的凝集素以及棉花病原菌(枯、黄萎病菌和立枯病菌) 产生的凝集素所特异性凝集,两种凝集反应的程度分别与木霉菌在棉花根际的定殖能力和木霉菌对病原菌的拮抗能力以至防治效果有关,可用来快速筛选有效的木霉菌菌株。但是,应当看到在菌株的筛选技术方面仍存在很多缺陷,导致筛选效率低下,不能获得有效的菌株。发现快速简便而又可靠的筛选技术势在必行,但是筛选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对生态学和木霉菌作用机制的详细了解。5菌株改良技术

由于筛选技术的缺陷或自然界中木霉菌本身的不足,难以得到理想的生防菌株,需要对菌株加以改良。目前的手段主要有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以及转化。

5. 1诱变育种

直到80年代,诱变育种技术才真正用于木霉菌。Papavizas等人1982~1983年以对苯菌灵的敏感性为标记,用紫外线对木霉菌进行了诱变,结果得到了对苯菌灵等MBC类杀菌剂有抗性的菌株,从而用木霉菌和MBC类杀菌剂制成了复合制剂。采用同样的技术与原理,从哈茨木霉和绿色木霉中筛选到高抗MBC杀菌剂的变异株,这些变异株的生长特性、产孢能力、土壤存活能力以及抗菌能力(R.solani) 同亲本菌株相比有明显改善。1984年,Papavizas得到一株苯菌灵抗性菌株T.viride T -1-R9,在美国农业部获专利登记,该菌株对菊花的镰刀菌枯萎病有良好效果。Ahmad和Baker(1987) 用T.harzianum通过亚硝基胍诱变得到了苯菌灵抗性菌株,其中两株的纤维素酶产生能力明显高于野生型菌株,其根际定殖能力显著改善,他们推断纤维素酶活性的提高与木霉菌根际定殖能力的强弱有相关性。

5. 2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Harman等用哈茨木霉进行了原生质体融合试验,融合子的防病效果可与福美双比美。1993年,Harman等将哈茨木霉菌株T 95的赖氨酸和组氨酸缺陷型株系融合,选出比亲本菌株拮抗谱广泛,根际定殖能力强,防病效果好的融合子,并以F-Stop为商品名进行了注明登记。木霉菌的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应用还不多,

但已是成熟的菌株改良技术,是值得重视的。

5. 3转化

木霉菌的遗传转化工作刚刚起步,还没有实质性进展,但有关的转化系统已经建立。1992年,Sivan等对含有不同启动子序列的几种质粒进行了转化绿色木霉和哈茨木霉的试验研究。这些质粒均含有HygB基因( 编码抗潮霉素B的基因) 。PHIB质粒含有Cochliobolusheterostrophus的启动子序列,获得的推断转化子最多。他们同时还对有关转化技术的细节如转化原生质体的再生等进行了详细探讨。1995年Green等利用GUS基因转化哈茨木霉菌用于生态学研究。1998年,Limon等利用amS基因以及木霉菌本身的几丁质酶基因chit33共转化哈茨木霉菌CECT 2413得到了几丁质酶基因超量并结构表达的转化菌株,同野生型菌株相比,该菌株对Rhizoctoniasolani的抑菌活性明显提高。

6制剂与加工

总起来看,木霉菌的制剂与加工技术研究较少,木霉菌的大量培养技术尚处于模仿阶段,一般采用液体或半固体生产方法,以得到大量的菌丝、厚垣孢子或分生孢子。基于活跃的菌丝比分生孢子更为有效的假设,Lewis和Papavizas发展了两种制剂与相应的加工技术。其中一种是,先将麦麸用水打湿,灭菌后接种木霉菌或绿色粘帚霉菌,培养2~3天( 而非传统的2~3周) ,这种制剂可使生防菌在土壤中迅速生长,杀死或钝化土壤中的病原菌,试验证实,菌剂对于Sclerotiumrolfsii,Rhizoctoniasolani和Pythiumultimum引起的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另一种方式中,含有麦麸的蛭石作为培养基使用,接种木霉菌后任其生长,然后予以干燥。这种菌剂至少可存放24周不失效,使用前,用稀酸稀释,培养2天使菌丝呈现活跃生长状态,然后施于土壤中,对R.solani引起的甜菜和棉花立枯病有效,这种制剂的形式与加工方法的优点在于储存和活化过程不必保持无菌条件,但使用不方便,储存期短是其弱点。另外,也有人研究液体深层发酵生产木霉菌厚壁孢子的技术,但目前还不能获得大量的产物。有关木霉菌菌剂的载体也有一些研究工作,如麸皮等营养性物质,旨在刺激木霉菌在土壤中的增殖;有人研究了褐煤和釜馏物作为木霉菌载体的可能性,将木霉菌褐煤和釜馏物混合后接种木霉菌,风干制成颗粒,20℃储存4个月后成活率在90%以上。还研究了几丁质作为添加物对木霉菌以及粘帚霉菌防治棉花枯萎病、黄萎病和立枯病

效果的影响,发现在不同的生防菌-病原菌组合中,几丁质对防治效果的影响不尽相同,有时反而会降低防治效果。其他剂型与加工技术也正在发展之中,有的取得成功,如以色列的Trichodex可湿性粉剂以及我国的1.5亿/克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储存和使用都很方便。作者研制的木霉菌制剂特立克可湿性粉剂,用于防治大棚蔬菜灰霉病及小麦等作物的真菌性根部病害,于1997年由山东省民丰实业公司在农业部注册登记,采用液固两相法生产,制剂的分生孢子含量在2.0亿/克以上,较好地解决了储运和使用问题,可以喷雾防治植物地上部病害。

7木霉菌防治植物病害的效果

一般研究均肯定木霉菌的防治效果。以木霉菌防治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为例。1972年,Panteleev用绿色木霉菌处理棉花种子,可使黄萎病病株率从37.8%降至11.7%。1981年,Shadmanova用绿色木霉菌同时防治枯萎病和黄萎病获得成功。1986年,Sivan自田间枯萎病患病棉花植株的根际分离到35个哈茨木霉菌菌株,从中筛选到一个菌株T-35,可以有效地抑制棉花枯萎病菌。在温室试验中,将该菌株的泥炭糠制剂( 在1∶1的米糠和泥炭混合基物上的培养物) 施入土壤中,或者制成分生孢子悬浮液进行拌种,可以降低枯萎病的发病率。每公斤土壤中含有哈茨木霉菌分生孢子达到2×106~2×107时,可以降低土壤中棉花枯萎病菌的群体数量,该抗生菌在土壤中可以连续存活3年并且可以增殖。Canapob(1984) 在室内和田间试验中,将棉花枯萎病菌的燕麦培养物和木霉菌的燕麦培养物同时施入病圃,木霉菌培养物的用量为120kg/ hm2,或者使用工业制剂,用量分别为每公顷5、10和15kg,结果所试验的3个品种的枯萎病发病率在初期和6 月底均比未处理的对照低14%~16%,出苗率高8%~10%,而且提高了籽棉的产量,具有良好的后效作用。Capbincakoba(1984,1985,1989) 曾经将木霉菌的一个菌株与棉花枯萎病菌混合,病菌与拮抗菌的比例为1∶10时效果最好;1∶10和1∶8两种处理,苗期以后的枯萎病发病率分别比对照减少了18%和24%,生长季后期分别减少了16%和22%,根际木霉菌占真菌总群体的30%~50%。用该菌株制成的木霉素生物制剂,活菌数为6×109/g,春季与腐熟的粪肥混合使用,每公顷用15~20kg,第一年可以降低枯萎病的发病率达33%~50%。真菌学研究表明,使用该制剂后,田间棉花植株上分离到的枯萎病菌比例为42.9%~61.7% ,未使用菌剂的棉花植株病菌的分离比例为77.5%~82.5%;处理

棉田的木霉菌数量从3~4片真叶期的2.2万上升到成熟期的4.04万,未处理区则只有0.7~1.5万。白俄罗斯曾经发展了大量生产木素木霉菌的技术,产品在4℃下可以保存一年,制剂的含孢量为7×1010~8×1010/g,防治棉花枯萎病时的用量为30~40g/ m2。因此,木霉菌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效果是肯定的,但是防治效果还处于很低的水平,所谓工业制剂的防治效果也没有超过50%,用量也特别大,实际上是一种菌肥,而不能称其为生物农药;例如木素木霉菌制剂的用量按每亩计算达到了20多公斤,并且制剂的性能也比较差,4℃条件下仅能保存一年。在木霉菌防治其它病害的例子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但是多数商品化的制剂防治效果突出,比较稳定,都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例如防治灰霉病的Tricho,Trichodex 等。木霉菌也可以增加作物产量,例如Trichodermakoningii 7a对小麦根部病害有效,但在病害发生较轻的情况下该菌仍可提高小麦产量。

8木霉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研究与应用的前景

结合工业化生产需要,我们认为木霉菌生防菌株应具有如下特点:

( 1) 生长速度快,产孢量大。这种特性适于工业化生产的要求。现行的木霉菌剂以收获分生孢子为主,产孢量大是获得大量培养物的必需条件。生长速度快,能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 2) 作用谱广泛。防治对象过于单一是生物防治发展的一大障碍,工厂易于接受用途广泛的产品要求木霉菌的防治对象尽可能多。从另一角度来说,能同时防治多种土传病害也能减少防治其他病害的投入,容易为棉农所接受。例如,Lewis等1989年报道的一株木霉菌,只对茄丝核菌造成的棉花猝倒病有效,从而限制了其开发市场的潜力。同样,Locke等1985年报道的一株对苯菌灵有抗性的绿色木霉菌能有效地防治菊花的镰刀菌枯萎病,由于病害的经济意义不大,加上只能防治一种病害,从而不为工业化所接受。

( 3) 作用机制多样性。多种防病机制同时起作用,有利于防治效果的稳定,同时也能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发展,延长生防菌剂的使用寿命。要求至少具有以下4 种机制:a. 重复寄生能力;b.抗生素的抑菌作用;c.溶菌作用;d.竞争作用。

( 4) 在植物根际能大量定殖。木霉菌可为植株根际所促进,在根际能形成较大的群体,并能随根的生长而扩大其分布范围。

( 5) 能作用于植物内部的病原菌。例如,棉花枯萎病是维管束病害,侵入棉

株后病菌处于一种受保护的体内环境,外部因素难以对其产生影响。木霉菌能靠寄生作用穿入病原真菌菌丝内部生长,有可能随侵入菌丝进入棉株内部,抑制棉花枯萎病菌的生长发育,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 6) 不受土壤抑菌作用的干扰。土壤抑菌作用是生防菌在大田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生防菌施入土壤后,或者被消灭,或者处于休眠状态,不能发挥其防病作用。要求木霉菌能克服或避开土壤抑菌作用,能迅速萌发增殖,形成有效群体。

( 7) 分生孢子有强的耐干燥能力。从产品角度出发,耐干燥的分生孢子易于加工和贮存。从防病角度出发,有利于在干燥土壤中存活,一旦条件合适,即能快速发挥作用。

( 8) 对作物生长有促进作用。作物生长状况的改善,有利于抗病性的提高,改善生防菌的防治效果。从生物学和生态学角度来看,从自然界获得这种菌株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对接近于上述理想化菌株的野生型进行改造,使之适合于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作用对象,则是完全可行的,大量的研究报告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9总结

随着公众对环境与健康问题的日益关心,生物防治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受到广泛的重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菌,木霉菌的研究丰富了该领域的知识,增加了人们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了解。多种木霉菌制剂的商品化必将激励研究机构和企业的联合,从而使木霉菌的研究与应用向更深入更广泛的方向发展。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概述

植物病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之一。化学防治是控制植物病害的有效方法,具有见效快、杀菌谱广、成本低、使用简便等优点[1],但化学杀菌剂的长期大量使用会造成土壤、大气等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随着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及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一些化学杀菌剂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被严格限制使用[2]。人们开始寻找一种对人类和环境无害并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新的植物病害防治策略。生物防治高效且无毒、无害、无污染、不产生抗药性,不仅符合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而且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因此,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1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概念及作用机理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微生物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害进行有效防治的技 术与方法[3], 其实质就是利用微生物种间或种内的抗生、竞争、重寄生、溶菌作用,或者通过微生物代谢产物诱导植物抗病性等,来抑制某些病原物的存活和活动。我国植物病理学家陈延熙根据多年实践和国际上生物防治的方向,提出了比较符合自然情况的生防概念[4]。他指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调节寄主植物的微生物环境,使其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或者使其对寄主与病原物的相互作用发生有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的影响,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用于植物病害防治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这些生防微生物控制植物病害的机制主要有:(1)通过占领病原菌在植物上的侵染位点,与病原物竞争水分、营养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2)通过产生代谢产物抑制病原物的生长和代谢;(3)通过寄生在病原菌上,利用病原菌获得营养,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4)诱导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概述 李 凯,袁鹤 (山西舜天农业微生物科学技术研究院,山西阳泉045000) 摘 要:使用化学杀菌剂是控制植物病害的有效方法,但化学杀菌剂存在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药物残 留等问题,因此,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简要介绍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概念、作用机制,概述了生防细菌、生防真菌、生防放线菌的种类以及开发利用情况,并且介绍了植物内生菌在生物防治上的开发应用;探讨了利用生防微生物进行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细菌;真菌;放线菌;植物内生菌中图分类号:S4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81(2012)07-0807-04 Review on 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LI Kai ,YUAN He (Shanxi Shunt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M icrobiology ,Yangquan 045000,China ) Abstract :Though chemical bactericide/fungicid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plant disease,in chemical bacterial and fungicidal agent application there exist problems of environment pollution,ecological balance deseruction and chemical residues,and biology control attrac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In the paper,it introduced principles of plant disease biological control,func-tion mechanism,varieties of biocontrol bacterial,fungus,and actinomyces,and biocontrol application of plant endophytes.Besides,existing problems of biocontrol microbe in plant disease control were discussed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proposed. Key words :plant disease;biological control;bacteria;fungus;actinomyces;endophyte 收稿日期:2012-03-16作者简介:李 凯(1983-),男,内蒙古包头人,硕士,主要从事微生物资源利用研究工作。袁鹤为通讯作者。 doi:10.3969/j.issn.1002-2481.2012.07.30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7):807-810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 807 ··植物病毒检测仪https://www.360docs.net/doc/5210223038.html,/product/954.html

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选择-—产品类型、作用机理、效果介绍

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选择—产品类型、作用机理、效果介绍 张学勤李富强 国内对霉菌毒素、去毒方法研究较晚, 系统性的认识尚未普及。尤其近年国外不同公司的多个产品进入中国, 往往从各自角度介绍自己的产品, 容易造成模糊认识。 1、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历史演进 发达国家在20 世纪70 年代开始重视霉菌毒素对畜禽产业的危害, 特别 关注黄曲霉毒素。经过20 多年时间, 尝试了多种去毒的方法, 包括谷物霉菌毒素检测方法的完善、霉菌抑制剂的研究与应用、发酵法脱毒法、微生物失活霉菌毒素法、物理脱毒法、热失活法、放射性去毒法、氨化灭活法、吸附脱毒法, 等等。最后总结为无机物理吸附去毒法是最经济、最有效、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方法。所以1993 年美国FDA 首次批准 2 个以氢氧化硅铝酸钠钙为成分的霉菌毒素 吸附剂产品上市, 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其中的一个就是当今的辉瑞在市场上销售的"霉卫宝"产品。 2、目前市场上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主要类型 (1)黏土类(HSCAS)吸附剂; (2)酵母细胞壁提取物; (3)酶解毒剂; (4)菌解毒剂; (5)中草药(国产品)。 3、目前市场上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的去毒原理 3.1 黏土类(HSCAS)吸附剂 利用四面体- 八面体- 四面体(T- O- T) 层间多空结构与表面形成的离子极性, 强吸附同样具有离子极性的霉菌毒素, 强大的吸附力来自于超大的表面积与静 电吸附。这种吸附的完全性由两个因素决定, 即黏土种类本身与霉菌毒素种类本身。黏土有几十种, 不同种类的黏土,其对霉菌毒素的吸附能力千差万别。 3.2 酵母细胞壁提取物 利用酵母细胞壁内的葡萄糖甘露聚糖的化学结构与同样属于有机类的霉菌毒素的亲和性,吸附霉菌毒素。类似于肥皂去油污的原理, 为表面亲和吸附。 3.3 酶解去毒剂

生物防治综述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综述 专业年级:10级生物信息学 姓名:佘忠 学号:1 时间:2012.12.11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综述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学院2010级姓名:佘忠 摘要: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害进行有效防治的技术和方法,该文主要介绍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作用机理,如抗菌作用、溶菌作用等,概括了生物防治微生物的种类,细菌、真菌、放线菌、酵母菌;以及结合生物防治的原理和应用现状,讲述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时存在的问题、对策,和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前景展望。关键词: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作用机理,应用现状,微生物防治 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1)是指利用有益生物和生物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害进行有效防治的技术与方法。它的实质就是利用生物种间关系、种内关系,调节有害生物种群密度,即生物群防治生物群【1】。生物防治无毒、无害、无污染、高效,不仅符合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而且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2】。 化学防治是利用各种化学物质及其加工产品控制有害生物危害的防治方法。我国农药的生产和使用量都非常大,这些年来农药产量都在100万t以上。由于长期依赖于农药的使用,许多重要的病虫害都产生了抗药性【3】。此外化学农药虽然具有防效高、速度快、杀虫抗菌谱广、使用简单等特点,成为防治病虫害夺取农业生产丰收的一个主要手段。但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易使土质退化、环境污染、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产生3R问题,即三害(3R,Resistance,Residue,Resurgence)。与传统的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具有不污染环境、对人和其他动物安全、防治作用持久、产品无残留、对病虫的杀伤特异性强,易于同其他植物保护措施协调配合并能节约能源等优点。特别是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意识的增强,对绿色食品需求的增加,以及对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得植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和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热点。 1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作用机理 自然界有益生物对植物病原物可以发生各种作用, 影响病原物的生存和繁殖, 从而控制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对病原物有害的这些生物,一般统称为颉抗生物。颉抗生物的主要作用有抗菌作用,溶菌作用,重寄生作用,竞争作用,交互保护作用,捕食作用。 抗菌作用( antibiosis) , 颉抗生物通过其代谢产物来影响病原物的生存活动, 这种代谢产物称为抗菌物质或抗菌素。绿色木霉(T richodermaviride) 对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的撷颃作用, 产生胶霉毒素( gliotoxin) 和绿胶菌素( viridin) 两种抗菌素。如K84 产生细菌素A84, 井冈霉素是吸水放线菌井冈变种产生的有毒的葡萄糖苷化合物。 溶菌作用( lysis) ,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的溶菌现象是普遍的, 溶菌的发生有自溶性和非自溶性, 生物防治中涉及的溶菌现象属于后一种, 是另一种不同生物所产生的酶的作用而引起的溶菌。 重寄生作用( hyperparasitism) ,是指一种病原物被另一种非病原物寄生。一些寄生性种子植物本身也可以发生病害,这些寄生性种子植物上的病原物也是

细菌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_许彦君

■ No.5.2011 摘要:细菌作为重要的生防因子在植物病害防治上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生防细菌研究进展,包括细菌作为生防因子的优势、细菌对植物病害的作用机制、生防细菌定殖、生防细菌鉴定、影响生防细菌效果的环境因素、重要的生防细菌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应用研究及生防细菌菌剂开发,并对未来生防细菌的遗传改造等生物工程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细菌;生物防治;假单胞菌;芽孢杆菌;鉴定Abstract:Bacteria plays a important action as biological control factor on plant diseases.Advance in the bacteria biological con ?trol for plant diseases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with particu ?lar reference to the advantage to control plant diseases,mecha ?nism,colonization,identification,environment factors,applica ?tion of Pseudomonas spp.and Bacillus spp.and development of bacterial agent,with expectation in the future studies on the gene engineering of bacteria.Key words:Bacterial;Biological control;Pseudomonas spp.; Bacillus spp.;Identification 利用生防细菌来防治植物病害成为国内外在生物防治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近年来,利用生防细菌或其代谢产物调控寄主植物根际周围益害微生物的平衡从而达到控病保产的目的,这也是防治土传病害的重要途径(郭荣君等,1998)。大量的研究表明,生防细菌不仅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多种拮抗性或竞争性的代谢产物,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达到阻碍或杀死病原菌的效果,而且 细菌大多对植物具有较好的亲合性,易于定殖(R.Grosch,1999)。 1细菌作为生防因子的优势 生防细菌主要优势有:(1)生防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众多,在植物根际和地上部大量存在;(2)生防细菌对病原菌的作用方式较广,可以通过竞争、拮抗和寄生、诱导植物产生抗性等方式对病原菌产生影响;(3)具有惊人的繁殖速度;(4)多数生防细菌可从植物根际和叶部分离得到,接种后易于在植物上定植,生防效果持久稳定;(5)细菌大多可以人工培养,便于控制,在实践中易于操作(程亮等,2003);(6)其遗传和生化分析简单,容易产生大量的次生代谢物;(7)有些细菌不仅能防治病害而且可以增加作物产量。2生防细菌作用机制 目前认为生防细菌主要是通过对营养和位点的竞争以及产生抗生素的拮抗作用来达到生防效果。主要的作用模式包括:抗生物质的产生;通过产生噬铁素对铁原子的竞争(L.Cindy 等,2002);对位点和营养的竞争(O.G.G.Knox 等,2000);诱导植物抗性机制的表达(L.C.Van Loon 等,1998;杨海莲等,2000);降解病原菌产生的致病物质,如毒素等;分泌细胞壁降解酶,如几丁质酶和?-1,3葡聚糖酶等(J.M.Whipps,2001)。有的拮抗菌株以一种机制为主,有的同时依赖多种机制,但是对不同的病害又可能表现出不同的 收稿日期:2011-10-08*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GA06B101-1-5);黑龙江省“十一五”重点项目(GB06B105) **通讯作者:许艳丽,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植物线虫病害、作物病虫害生物生态控制。E-mail:xyll@https://www.360docs.net/doc/5210223038.html, 细菌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 许彦君1,刘海龙2,刘新晶3,许艳丽4** (1.黑龙江省双城市朝阳乡农业服务中心,黑龙江双城150134;2.黑龙江倍丰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20; 3.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4.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哈尔滨150081) 中图分类号:S47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47(2011)05-0018-06 病虫防治 18

脱霉剂处理霉菌毒素的作用机理

脱霉剂处理霉菌毒素的作用机理 脱霉剂主要是吸附霉菌毒素,它是一个物理过程。有的人会存在这样的疑问:吸附是在体外饲料搅拌的过程中进行?还是在体内消化过程中进行? 脱霉剂主要是吸附霉菌毒素,它是一个物理过程。有的人会存在这样的疑问:吸附是在体外饲料搅拌的过程中进行?还是在体内消化过程中进行?其实两者 都有,前者占20%,后者占80%,只要有游离的霉菌毒素和硅铝酸盐分子同在,那么硅铝酸盐就会对霉菌毒素进行吸附。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处理霉菌毒素的新技术也应运而生,主要是以酶工程为代表。酶的作用是专一性的,它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例如,酯酶可以破坏玉米赤霉烯酮的内酯环,使玉米赤霉烯酮无法与雌激素受体做竞争性结合,而成为无害的代谢物排出体外。氯酶可以脱解呕吐毒素分子中的环氯基团,破坏呕吐毒素使其失去活性。但正是由于酶的专一性特点(一种酶只能处理一种霉菌毒素),这就使酶的使用大大受限。而且,如何保护酶在体内的活性?如何制得更便宜的酶制剂?都是待要研究考虑的问题。所以目前用酶制剂来处理霉菌毒素也是辅助性的作用。当然,养殖户朋友们到兽药店会看到一些主要成分是中草药的脱霉剂。有些人说这种脱霉剂很好,他们认为霉菌毒素就是毒啊,而中草药是解毒的,用上它就对路了!可见我们兽药的知识普及地是多么不够啊!中草药类脱霉剂有两个缺陷:1、中草药对霉菌毒素的解毒原理目前还不清楚,而且霉菌毒素比较稳定,并不容易被破坏;2、一般中草药类的脱霉剂都声称在肝脏能帮助解毒,其实霉菌毒素从肠道转运至肝脏的过程中,就是其破坏的一个过程。为何要等它被吸收之后再做处理?而不在被吸收进血液入肝脏之前就处理它,将霉菌毒素吸附而直接排除体外呢?

二十一种生物防治植物病虫害

二十一种生物防治植物病虫害 二十一种生物防治植物病虫害 二十一种生物防治植物病虫害 一、蓖麻叶。将干蓖麻叶碾成细粉,按一定比例拌入土杂肥撒施到地里,可防治蛴螬、蝼蛄和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的危害。按1公斤蓖麻叶粉加水16-20公斤浸泡,用水壶灌注,可防治葱、韭菜、大蒜、萝卜、白菜的地蛆、菜青虫、食叶甲等。还可将蓖麻叶干粉制成浸出液,撒到厕所、粪坑等处,对于死蚊子幼虫及蝇蛆均有明显效果。 二、桃叶液。取桃叶5公斤,石灰100克,放入3倍清水中浸泡5小时后,把桃叶榨干去渣,即为原液,每公斤原液加清水10公斤,进行喷雾,可防治棉蚜、玉米螟、稻苞虫。也可用桃叶加水煮后过滤,取原液喷洒,能防治稻叶蝉、稻飞虱 三、桑叶合剂。鲜桑叶1公斤,加水5公斤煮沸1小时,过滤即成。加4倍量水喷雾,可防治红蜘蛛。 四、马尾松液。用5公斤马尾松针加开水5公斤,密闭浸泡2小时过滤喷洒,可防治稻叶蝉、稻飞虱。 五、松针加30倍水浸液,可抑制马铃薯发芽。 六、臭椿叶浸出液。臭椿鲜叶1公斤,加水3公斤,浸

泡2天后的浸出液,可直接喷雾防治蔬菜蚜虫、菜青虫等害虫;或将此液加5倍的水,喷雾防治小麦锈病。 七、烟草粉。将烟草磨成细粉,每千克加入3-6公斤草木灰或高陵土混合均匀,在清晨露水未干前喷散,可防治品蚜虫、叶、蟑、潜叶蛾、茶毛虫。 八、艾蒿鲜草液。将其切碎加10倍水煮半小时,冷却后喷洒,可防治棉蚜、红蜘蛛、菜青虫等害虫。 九、茶枯液。每亩用2.5-3公斤茶籽饼加水5-7.5公斤浸泡24-36小时,取过滤液加水50-70公斤,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十、蔬菜液。用辣椒丝(或辣椒面)35克,加水1公斤,煮沸,用冷却滤清液喷雾,防治蚜虫等害虫的效果极佳。将洋葱头捣烂取汁,加一半水稀释喷2-3次,可防治蚜虫。把韭菜捣烂,加6倍水搅拌均匀,用滤液每天喷洒一次,亦可防治蚜虫。 十一、枫杨液。枫杨叶0.5公斤捣烂,加水50公斤,取滤液,防治蚜虫,叶蝉、飞虱、地下害虫等。或采集80-100公斤枫杨鲜叶,捣烂后给菜地或苗圃深施,能防治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 十二、可用柏树、臭椿树叶防治高粱蚜、麦蚜、菜青虫。可取0.5公斤柏树叶或臭椿树叶,加水1.5公斤,浸泡一天,然后加热煮沸30~40分钟,过滤弃渣得原液。原液存放3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作者:吴云锋郝兴安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5期 摘要: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是围绕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该课程在我国的后发优势对教学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课程特点,从教材编写、教学模式与考核机制等方面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实践和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教学改革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S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2(b)-0138-02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是植物病理学的分支学科,是在传统植物病理学的基础上,围绕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按照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传统植物病理学提出的新要求,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1,2]。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自产生、形成以来,始终坚持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与最新科研进展紧密结合。目前,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无公害食品正在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作为无公害防治技术,在病害防治中的作用治愈来愈受到大家的重视。 我国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由于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开展该课程教学的高等院校也有限,相比国外已经形成多样化商品和完整产业链的情况而言,我国该学科急需快速发展。而相对于科研和产业需求,掌握专业知识人才的匮乏成为了制约因素。由于该课程在我国的后发优势,决定了必须以高起点来推动教学的发展。鉴于此,我们结合当前农业生产实际和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的发展前沿,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等环节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1 教材编写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防治学汲取了生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的营养,其科学研究和利用在国内外均有了很大的发展。作为一门课程,生物防治学的内容和体系日趋成熟,并一直被列为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的选修课。但是,之前国内还没有全国统编的病虫害生物防治学教材正式出版,这对本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十分不利[3]。为此,根据教育部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的意见,我们组织了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师范院校的专家教授,编写了全国高等教育和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学》。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学共二十章,分病害生物防治、害虫生物防治两个部分。根据全国高等院校本科生培养计划与生物防治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编写的教材以生防微生物种类、病虫害生物防治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为主要内容,同时兼顾到该门学科新的研究成果和科研动态,将其融入教材的编写当中,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整个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1)突出基本理论知识,强化实践操作与应用环节;(2)提高教材的科学性、严谨性;(3)贯彻小而精的原则。在教材内容的

木霉菌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

木霉菌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 摘要:木霉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害防治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木霉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够杀伤多种重要的植物病原菌,作用机制多种多样。除了从自然界分离筛选之外,木霉菌的诱变育种改良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以及基因操作技术已有效地应用于木霉菌的改造。木霉菌的大量生产技术以及菌剂的制备技术也有较大发展,已经有10多种商品化制剂。木霉菌的筛选技术是需要重视的研究领域,而其发展则离不开对生态学和作用机制的详细了解。木霉菌具有广阔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关键词:木霉菌;;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1前言 木霉菌(Trichoderma spp.) 属于半知菌类的丝孢纲,丛梗孢目,丛梗孢科,广泛存在于土壤、根围、叶围、种子和球茎等生态环境中1932年,Weindling发现木素木霉(Trichodermalignorum) 可以寄生于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建议将该菌用于土传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木霉菌生防研究工作从此开始。由于木霉菌的广泛适应性、广谱性及多机制性,一直是植病生防学家研究的重点对象。由于生物技术的发展,木霉菌已由单一地从自然界分离筛选达到有目的地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改造以获得新型菌株的程度,如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引入已成功地研制出商品制剂F-Stop。截止到1997年,国内外已经登记的木霉菌制剂多达11种,其中包括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harzianum)5个,多孢木霉菌(Trichodermapolysporum) 1个,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viride)2个,其他木霉菌(Trichoderma spp. ) 3个,多数用于植物土壤传播病害的防治,如Sclerotinia,Phytophthora,Rhizoctonia,Pythium,Fusarium,Verticillium等。 2木霉菌的分类 由于木霉菌株的形态特征复杂,又缺乏稳定性,木霉菌的种类鉴定长期处于混乱状态。直到1939年,木霉菌的种类鉴定或是依据Gilman的工作,或是各行其事,没有统一的鉴定标准。1939年,Bisby检查了大量的木霉菌分离物,没有发现稳定的鉴别特征可供参考,因此主张木霉菌(Trichoderma)是一个单种属(monotypicgenus)。他的意见得到许多真菌学家的认可,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凡是产生绿色孢子的木霉菌都定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然而木霉属是

(整理)黄曲霉素致癌作用机制及预防

黄曲霉素致癌作用机制及预防 概念:化学致癌作用是指化学物质引起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发展成肿瘤的过程。具有这种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致癌物。 原理:化学致癌作用机制分为3个阶段:1.引发阶段:启动阶段是指化学物或其活性代谢物(亲电子剂)与 DNA作用,导致体引发阶段。2.促长阶段:促长阶段是引发细胞增殖成为癌前病变或良性肿瘤的过程。3.进展阶段:进展阶段是从促长阶段产生的细胞群(癌前病变、良性肿瘤)转变成恶性进展阶段。 例子:黄曲霉素具有诱导突变、抑制免疫和致癌作用,对于人类和动物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人类健康受黄曲霉素的危害主要是由于食用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各种坚果,特别在花生、大豆、杏仁和核桃等植物产品中。黄曲霉素1993年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一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目前已经确定黄曲霉素结构有18种,其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主要分子形式含B1、B2、G1、G2,M1、M2等,其中M1、M2主要存在于牛奶中,B1为毒性及致癌性最强的物质。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主要是产品收获后在储存、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由于原料携带就会致使加工后的食品含有黄曲霉,给人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或饲料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动物摄入后造成同样的危害,再链接到人类。 致癌的化学物质可分为启动剂和促进剂,某些物质兼具二者的作用。黄曲霉素中AFB,、AFG,和AF、M,属于促进剂范畴,其致癌的机制主要是基因水平的作用。AFB 可通过与DNA的共价结合抑制DNA的甲基化,从而改变基因表达和细胞分化,并导致癌基因的激活。黄曲霉素相关肝癌中抑癌基因P的高频突变,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外显子7中密码子249由AGG转化为AGT,突变率约为20%之50%。黄曲霉素主要以形成加合物的方式造成DNA损伤,并进一步导致肝癌的发生。 预防黄曲毒素的滋生和污染有多种途径,拿出口杏仁来说,在加工挑选之前,首先必须要保证水分含量在安全水8%以下,水分含量越低越好,才能保证不被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因为出口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一是时间长,仅海运途中有时就需一个月;二是在密闭的集装箱内温度较高,很适宜黄曲霉素的滋生和繁衍。其二在挑选过程中一定要剔除霉变粒、严重的损伤粒和虫蚀粒,避免出口前和货物到达目的地后黄曲霉检测超标。平凉检验检疫局曾经多次经抽样检测黄曲霉毒素超标,通知企业重新加工挑选剔除上述三种仁粒后,经再次抽样检测黄曲霉含量就会降到限量以内。可见三种仁粒是霉源,水分和温度是条件。其它的农产品也有类似共同点,因此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只要在挑选中注意这两个问题,就会解决黄曲霉毒素超标问题。 参考文献:<<黄曲霉素资料选编>>,贵州省卫生防疫站编辑,1978.01 黄曲霉素,时代周报,催悙,2012年第4期 解读黄曲霉素,家庭医药,刘梦琥,2012年第2期 2011222437 2011级麻醉3班吴丹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课程教学大纲教程文件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25 英文名称: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植物保护专业必修 3.课程目的 (1)了解并掌握农业有害生物天敌的主要类群及其应用的基本原理、途径和方法 (2)在生产中开展生物防治,从而实现对环境安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3)了解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趋势,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1.5.学时为32 5. 建议先修课程 微生物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学.吴云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 (2)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吴云锋主编. 校内胶印. 005年 参考书目: (1)Biological and Biotechnological Control of Insect Pests. Rechcigl J E & Rechcigl N A. Lewis Publishers 2000. (2)Biological Control: Measures of Success. Gurr G & Wratten 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0. (3)害虫生物防治(第三版).赵修复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 (4)中国生物防治.包建中,古德祥主编.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5)昆虫病理学.蒲蛰龙主编.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6)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发展.卢良恕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 (7)害虫防治:策略与方法.张宗炳, 曹骥主编.科学出版社.1990年 (8)害虫生物防治的原理与方法(第二版).蒲蛰龙主编.科学出版社.1984年 (9)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单卫星主编.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课并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采用多媒体教学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30%,形式有:实验报告 (2)考试成绩占70%,形式有:考试

木霉菌生态学特性研究

2001杨合同,徐砚珂,王加宁,唐文华。木霉菌类生物防治菌的生态学特性。山东植物病理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Pp132-138 木霉菌类生物防治菌的生态学特性 杨合同,徐砚珂,王加宁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济南,250014) 唐文华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北京,100094) 摘要:在多种植物根际能分离到对棉花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木霉菌。本文分离并鉴定的拮抗性木霉菌有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viride),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和康宁木霉菌(Trichoderma koningii)。木霉菌的菌落伸展速度在菌株间差别不明显。木霉菌菌株的产孢能力比较强,多数菌株在每克培养基中的分生孢子产量均在21×108个/克干重以上。木霉菌可以耐受土壤的抑菌作用,加入土壤7天后的回收率均在13.1%以上;木霉菌接种棉花种子后可以进入棉花植株内部,有的可以到达茎的中部。木霉菌显示出明显的根际效应,不同菌株在棉花根际的定殖能力有很大差异。 前言 良好的适应性,多机制性和广谱性是木霉菌在生物防治研究工作中受到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优秀木霉菌类生物防治菌的分离与筛选与样本的来源有很大关系,普遍认为生防菌株应当尽可能来自病害衰退田,或者寄主植物的周围环境,如根表,根际及其生长所在的土壤(Baker et al, 1974; Cook et al, 1983)。木霉菌分布广泛,能够从很多环境如土壤,污水,植物组织等分离得到,但是木霉菌类生防菌株对于植物是否有选择性,则少有研究。本文采集了多种样品进行木霉菌的分离,以棉花为宿主植物,以棉花立枯病菌、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为指示菌株,筛选了木霉菌类生物防治菌,研究了他们的生态学特性,希望为木霉菌的宿主专化性提供证据。 材料与方法 1 生防菌株的分离与筛选 1.1 样品的处理 采集并供分离的植物样品12科近20种的植物,分别是禾本科:小麦、早熟禾;豆科:蚕豆;菊科:泥胡菜;十字花科:播娘蒿;锦葵科:木槿,棉花;百合科:葱、蒜;堇菜科:紫花地丁;蔷薇科:玫瑰、西府海棠;栋科:香椿;忍冬科:锦带花;伞形科:芹菜;大戟科:菠菜,等等。其它样品包括各种食用菌的患病子实体,主要包括木耳、灵芝和各种磨菇。分离时,取植物根际土壤(在实验室内将根系土壤稍风干,轻拍根系,使粘附土壤脱落,然后以灭菌水充分漂洗根上残留的土壤,漂洗液即为根际土样。 1.2 分离方法 木霉菌的分离用PDA培养基(含氯霉素100ppm)。将样品稀释102-105倍,取0.1ml于培养基平板,用灭菌的L形玻璃棒涂匀,置于28℃恒温箱中培养,真菌产孢之前纯化,保存于PDA斜面上。TSM培养基(MgSO4·7H2O 0.2g,K2HPO4 0.9g,KCl 0.15g,NH4NO3 1.0g,葡萄糖3.0g,氯霉素0.25g,玫瑰红0.15g,敌克松60%可湿性粉剂0.3g,PCNB0.2g,琼脂20g)也用于木霉菌的分离(唐文华等,1992)。 1.3 筛选木霉菌生防菌株的指示性状 (1)平板上对目标病原菌的拮抗作用,以抑菌圈的有或无来判断。 (2)平板上对目标病原菌的重复寄生能力。 以上测定所用的指示菌株为:棉花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Rhs-1,本研究室分离保存;

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主要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主要措施 1 天敌昆虫 天敌昆虫是园林植物病虫害最重要的自然控制因子,也是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中应用最多、最广的方法,分为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2大类。捕食性天敌主要有瓢虫、草蛉、食蚜蝇和捕食螨[2]等,可直接杀死蚜虫、叶螨、介壳虫、鳞翅目幼虫等害虫[3]。寄生性天敌昆虫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蝇,它们不直接杀死害虫,而是寄生在害虫体内,导致害虫逐渐死亡,广泛应用的有赤眼蜂、姬小蜂、蚜小蜂等,使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4]和刺蛾[5],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6]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已经可以工厂化生产瓢虫、草蛉、赤眼蜂、蚜茧蜂等天敌昆虫[7]。 2 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防治法是指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1],具有对人畜安全、选择性强、不伤害天敌等优点,可用于微生物防治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和病毒等。 (1)病原微生物杀虫。昆虫病原细菌主要通过消化道侵入虫体内,导致败血症或由于细菌产生的毒素使昆虫死亡[8]。具有杀虫作用的昆虫病原细菌主要来自芽孢杆菌科、假单孢杆菌科和肠杆菌科,其中应用最普遍的为芽孢杆菌科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其制剂可防治松毛虫、枯叶蛾、尺蛾、刺蛾、毒蛾、卷叶蛾、天社蛾、蓑蛾、巢蛾、灯蛾等鳞翅目园林植物害虫[9]。昆虫病原真菌是昆虫病原微生物中的最大类群[10],病原菌以其孢子或菌丝自体壁侵入害虫体内,消耗虫体各种组织和体液最终杀死害虫[8]。目前我国用于防治园林植物害虫的病原真菌主要有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属真菌和虫霉属真菌等[11],尤以白僵菌和绿僵菌应用最广,可有效控制鳞翅目、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等害虫[12]。昆虫病毒具有极强的专一性,一般一种病毒只感染一种昆虫。昆虫病毒杀虫剂对环境的干扰最小,这也是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最大优点。昆虫幼虫感染病毒后,病毒会急剧吞噬消耗虫体组织,导致昆虫消化系统紊乱,食欲丧失,行动迟缓等,最终虫体组织液化死亡[1]。昆虫病毒应用较广的为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和颗粒体病毒(GV),主要用于防治多种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害虫幼虫。由于昆虫病毒是专性寄生物,需要通过活体培养,给大规模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河南省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通过多年的协同攻关,破解了我国昆虫群养和病毒提取等技术难题,在国内首次分离得到高品质的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杀虫剂原药。目前该公司生产的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4种昆虫病毒原药都是国际含量最高的昆虫病毒 [13-14]。 (2)病原微生物杀菌。很多放线菌、真菌和细菌能够通过竞争、拮抗、寄生、溶菌、诱导植物抗性[15]等多种方式控制园林植物病害的发生。常用的生防细菌有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16,17]等,生防真菌主要有哈茨木霉、绿色木霉等木霉菌[18],而放线菌则主要是通过生成抗生素的方式达到快速抑制病原菌的目的,抗生素种类主要有春雷霉素、多效霉素、中生霉素、庆丰霉素[19]等。 3 昆虫病原线虫 昆虫病原线虫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潜能的生物防治因子。昆虫病原线虫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对多种地下害虫和园林植物钻蛀性等隐蔽性害虫具有特定的防治效果,能够主动搜寻寄主害虫,通过释放其体内携带的共生细菌,使寄主害虫患败血症死亡。昆虫病原线虫能够持续侵染和杀死害虫[20],不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且能与多种化学农药和生物制剂混用。园林上常用于防治蛴螬[21]和天牛[22]等地下害虫和蛀干害虫。于2017年和2018年分别在河南省郑州市和济源市公园,使用河南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奈玛”昆虫病原线虫制剂防治为害白蜡树的光肩星天牛、地下害虫蛴螬和国槐上的光肩星天牛,防治效果均达到90%以上。 4 杀虫抗生素

木霉菌新型生物有机肥的研制及应用

木霉菌新型生物有机肥的研制及应用 工作报告 一、项目来源及研究目的 该项目来源于中鼎大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自立项目。木霉菌是一种广泛用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和改善作物生长的丝状真菌。研究表明,木霉对植物病害有生物防治的生防机制主要包括寄生作用、竞争作用、抗生作用、诱导抗性等。另外木霉菌还能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旱能力等作用。目前在国际上已有50多种木霉菌的不同剂型作为生物农药或生物肥料进行了登记。 土传病害是我国目前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在保护地、多年连作地,土传病害常常导致严重减产,甚至毁苗绝收。我公司将木霉菌(菌种由中鼎大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自主筛选,编号(CR-34)厚垣孢子与有机肥复合,制成木霉菌生物有机肥,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一种防病促生的多功能肥料。产品施入田间后,木霉菌能够以有机肥为载体,大量生长繁殖,增加作物根际有益微生物的菌群数量,改善作物根际的微生物菌群结构,起到防治病害的作用,有机肥则为作物提供营养,促进作物生长,因此,木霉菌生物有机肥具有防病增产等多重作用,该产品必然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木霉菌制剂生产是采用液体发酵培养菌丝,再接种于固体培养基培养产分生孢子,即液固两相发酵生产方法。由于固体发酵存在着诸如通气性不好、温度难于控制、营养分布不均而利用不完全等问题,致使固体发酵规模难于扩大,生产成本难于降低,限制了木霉菌的大规模生产与应用。同时,液固两相生产的分生孢子的生活力、抗逆能力等都比厚垣孢子差。 本项技术的特点是采用液体深层发酵产厚垣孢子。其主要优势是发酵周期短,110小时左右,目前国内外的报道都在15天左右;产孢量大,达到了108个厚垣孢子/ml数量级,目前国内外报道都在106-7个/ml数量级;产孢种类单一整齐,全部为厚垣孢子,国内外报道液体发酵同时产生厚垣孢子和芽生孢子。 本技术生产出的厚垣孢子经过制剂加工可以制成防治植物病害的生物农药,也可以制成具有药肥功效的微生物肥料。

霉菌毒素中毒案例

2014-07-28pig333pig333 世界猪业之窗 猪场概述 问题在几个场同时出现,涉及总共15000头母猪。该公司在欧洲南部有几个种猪场,用于生产仔猪和保育,每个场大约有1500-2000头母猪。保育完成后小猪被送往分布在不同地点的800-3000头规模的育肥场进行育肥。猪场的健康状况一般,主要的一些猪传染病(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均为阳性。母猪免疫接种大肠杆菌、猪丹毒、猪细小病毒和蓝耳病疫苗。在保育舍中,仔猪接种猪圆环病毒疫苗。抗生素不作常规添加。母猪料和育肥猪料在两个不同的饲料厂加工。 既往病史和症状 2012年,猪场受胎率出现了问题,当时兽医所做的病历显示,猪的繁殖性能起伏非常大,即使对于一个感染了PRRS的场也超出了可接受的范围。并且出现很多临床症状无法归因到具体的某一个管理、营养或者疾病因素。 并且,有的仔猪和育肥猪的耳尖和尾尖部位出现坏死,腹泻频发,特别是大体重和大日龄的猪,脱肛,生产性能下降,治疗支出增高。

图1:仔猪耳尖和体侧皮肤出现组织坏死(典型葡萄球菌感染) 图2:耳尖组织严重坏死仔猪并引起二次感染 为了对症状进行确认,我们选择对相隔较远的几个场进行研究。几个猪场无论是管理还是卫生都没有什么问题。我们在访问猪场过程中看到的症状比较多变且散发。 ?产仔率波动(表1是其中一个猪场的实际数据); ?有些月份出现流产高峰,有些持续很长时间; ?妊娠母猪没有食欲,采食量不规律的下降,母猪在产后前几周有泌乳障碍; ?新生仔猪乳头和外阴变红; ?断奶仔猪耳尖组织坏死; ?仔猪身上不同部位皮肤溃疡; ?腹泻反复和结膜炎; ?日增重不规律。

木霉菌开发技术

木霉菌液体深层发酵产厚垣孢子技术及产品开发 一、木霉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及生产技术概况 木霉菌(Trichoderma spp.)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粘孢菌类,是一类普遍存在的腐生真菌,是真菌类中最有潜力的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菌株,可用来防治多种植物真菌性病害。常见的木霉属种类有哈茨木霉(T.harzianum)、哈氏木霉(T.hamatum)、多孢木霉(T.polysorum)、康氏木霉(T.koningii)、拟康氏木霉(T. pseudokoningii)、绿色木霉(T.viride)和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等。在众多种类中,绿色木霉(T.viride)和哈茨木霉(T.harzianum)在植病防治防治效果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是目前生产上主要应用的菌株。 木霉菌在其生长周期内可以产生三种繁殖体,包括菌丝体、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木霉菌剂多为它的活分生孢子制剂,已有许多商品化的木霉菌分生孢子制剂问世,如以色列开发的哈茨木霉T39可湿性粉剂Trichodex,美国的Topshield(哈茨木霉T22)等。 木霉菌的分生孢子形成于瓶形小梗上,分生孢子近球形,椭圆形,或短倒卵形,壁光滑或细胞壁上明显而微小粗糙突起,浅色或无色,大小2~5×2.4~4μm。 木霉菌常常形成厚垣孢子,在基内菌丝上产量大,间生,或者在营养菌丝侧枝的尖端端生,圆形或椭圆形,无色至浅黄色或绿色,大小7~12×10~13μm,表面光滑或细胞壁有加厚现象,无性生殖产生,通常有耐不良环境条件的能力。厚垣孢子是木霉菌重要的繁殖体形式。木霉属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存活能力要优于分生孢子,至少能存活20月。 自从木霉的生防效果得到广泛认同以来,许多研究者就对木霉的产孢条件进行了大量的摸索。木霉菌分生孢子的产生条件相对要求较低,在多种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中都能够产生分生孢子。城市垃圾、腐败的咖啡果皮、禽类的粪便以及混以牛粪的咖啡果皮、香蕉叶、甘蔗渣和麦麸等廉价物质都可作为木霉菌的固体培养基来生产分生孢子,且孢子产量都可达109CFU/克左右。国内外研究发现T.harzianum,T.viride,and G.virens等木霉菌株液体培养基中

细谈霉菌毒素对养殖业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细谈霉菌毒素对养殖业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霉菌毒素在动物饲料、饲料原料和人类食品中广泛存在,它是由霉菌在农产品中产生的一系列具有广泛化学结构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污染不仅可造成畜牧业经济损失,部分霉菌毒素还具有致癌性或致畸胎性,且可在动物的肉、蛋、奶中残留,由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我国霉菌毒素污染比较严重,动物采食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可引起一些疾病。因此,饲料霉菌毒素感染已成为饲料工业和畜牧业不可忽视的问题,消除霉菌毒素,对保证动物健康,充分发挥动物的生产潜能降低经济损失有重大意义。而与其他家畜比较,猪的饲养管理最为粗放,因而猪的饲料中毒病,在各种家畜中发病概率最高,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最大。 1 霉菌毒素的产生与分类 对畜禽养殖业危害较大的霉菌毒素主要是由以下四种霉菌属所产生: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AFT、赭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素),镰刀菌属(主要分泌T-2毒素、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等),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300种霉菌毒素被分离和鉴定出来,上述的几种毒素即为现今普遍认识的8种主要毒素。我们通过表1可以清晰看出其产生原因与类别。 表1 主要霉菌毒素的产生原因与类别

2 霉菌毒素的作用机理 霉菌毒素影响广泛,从动物的急性死亡,慢性死亡到生长缓慢和繁殖性能降低。摄入一定量的霉菌毒素可削弱其免疫力,降低动物对传染性疾病的抵抗力,可使动物脏器损伤(如肝脏、肾脏、胃肠道和繁殖器官等),繁殖性能下降,并且在动物性产品中残留,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表2概括了常见几种霉菌毒素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表2 常见霉菌焘素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