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变形测量
简述建筑物变形测量方法
简述建筑物变形测量方法1、高层建筑物变形测量的方法一般来说,变形测量可分成垂直(方向)沉降测量、水平(方向)位移测量、建筑物相邻影响及场地沉降测量、建筑场地及建筑物主体倾斜(垂直度)测量。
此外还有滑坡测量、裂缝观测、挠度观测、抗压观测、日照变形观测及风振观测等等。
1.1 垂直位移观测包括地面垂直位移和建筑物垂直位移。
地面垂直位移指地面的沉降或上升,其原因除了地壳本身的运动外,主要是人为造成的。
为了测定地面和建筑物的垂直位移,需要在远离变形区的稳固地点设置水准基点,并以它为依据来测定设置在变形区的监测点的垂直位移。
目前最常采用的是水准测量方法,观测的水准路线应形成闭合线路。
1.2 倾斜观测测定高层建筑物倾斜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直接测定建筑物的倾斜;另一类是通过测量建筑物基础相对沉陷的方法来确定建筑物的倾斜。
1.3 挠度观测对于高层建筑物,由于它们相当高,故在较小的面积上有很多大的集中荷载,从而导致基础与建筑物的沉陷,其中不均匀的沉降将导致建筑物倾斜,局部构件产生弯曲和引起裂缝。
对于房屋类的高层建筑物,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动态观测——振动(摆动)观测。
1.4 裂缝观测当建筑物多处发生裂缝时,应先对裂缝进行编号,然后分别观测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等项目。
对于建筑物上裂缝的位置、走向以及长度的观测,是在裂缝的两端用油漆画线作标志,或在混凝土表面绘制方格坐标,用钢尺丈量。
观测的次數应视裂缝发展情况而定,一般在发生裂缝初期应每天一次,在裂缝有显著发展,暴雨过后必须加测一次;只有当裂缝发展缓慢后,才适当减少观测次数。
2、沉降产生的原因机制及观测精度的确定2.1 沉降产生的原因机制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对地基土要求比较高,不只限于要求地基土有较高的承载力较少的沉降量,更重要的是要对地基土的性状应充分了解和通过勘探进行必要的研究,以便对地基土作出正确的评价,提出基础类型等。
确外界条件(如地下水位、地基土壤温度变化等)是产生建筑物沉降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建筑变形测量规范是指在建筑工程中对建筑物可能发生的变形进行测量和监测的一套规范。
建筑变形测量是建筑工程质量监测的重要环节,能够及时发现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个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的示例,内容仅供参考。
一、总则1. 建筑变形测量应按照建筑工程质量监测要求进行,由专业测量机构或工程监理单位负责实施。
2. 建筑变形测量应在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阶段进行,包括地基处理、主体结构和装饰装修等。
3. 建筑变形测量数据应进行及时记录、分析和汇总,形成测量报告,供工程监理和相关单位参考和使用。
二、测量方法和设备1. 建筑变形测量应采用多种方法和设备进行,包括全站仪、水平仪、位移传感器等。
2. 建筑变形测量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设备,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和校准。
三、测量点设置1. 建筑变形测量点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形式和变形特点进行设置,包括立柱、梁、板、墙等。
2. 建筑变形测量点应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够准确反映建筑物整体的变形情况。
3. 建筑变形测量点应在施工前确定,并进行标识和保护,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测量数据处理1. 建筑变形测量数据应进行定期检查和校核,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建筑变形测量数据应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测量和记录,包括每日、每周、每月等。
3. 建筑变形测量数据应进行分析和比对,与建筑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五、测量报告和监测结果1. 建筑变形测量应及时编制测量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测量数据、测量结果和异常情况分析等。
2. 建筑变形测量报告应提交给工程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并在工程监理和相关单位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调整。
3. 建筑变形测量结果应作为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参考依据,为相关单位提供决策和管理依据。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的实施要求建立了建筑变形测量的标准和规范,能够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测的水平。
建筑变形测量
二级
±0.5
±3.0
三级
±1.5
±10.0
称观测点,一般地设在建筑物内部。并根据测定它们的变化来判断这些建筑 物的沉陷与位移。
三、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一)、概念 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及竣工后,由于自然条件即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大气温度、土壤的物理性质等的变化和建筑物本身的荷重、结构、型式及动荷载 的作用,建筑物产生均匀或不均匀的沉降。 建筑物沉降观测是通过采用相关等级及精度要求的水准仪,通过在建筑物上所设 臵的若干观测点定期观测相对于建筑物附近的水准点的高差随时间的变化量,获 得建筑物实际沉降的变化或变形趋势,并判定沉降是否进入稳定期和是否存在不 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 及沉降速度。 1)沉降观测的目的
变形观测的主要内容: (1)沉降观测(建筑场地沉降观测、基坑回弹观测、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 建筑沉降观测) (2)位移观测(建筑主体倾斜观测、建筑水平位移观测、基坑壁侧向位移观 测、建筑场地滑坡观测、挠度观测) (3)特殊变形观测(裂缝观测、日照变形观测、风振观测等) 3)变形观测的方法
4)建筑物变形观测的精度 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及其适用范围
沉降观测 位移观测 主要适用范围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 差(mm) 特级 ±0.05 观测点坐标中误 差(mm) ±0.3 特高精度要求的特种精密工程的变形测量
(整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
1 总则1.0.1 为了在建筑变形测量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场地的沉降测量、位移测量和特殊变形测量。
1.0.3 建筑变形测量应能确切地反映建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其场地在静荷载或动荷载及环境等因素影响下的变形程度或变形趋势。
1.0.4 建筑变形测量所用仪器设备必须经检定合格。
仪器设备的检定、检验及维护,应符合本规范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5 建筑变形测量除使用本规范规定的各种方法外,亦可采用能满足本规范规定的技术质量要求的其他方法。
1.0.6 建筑变形测量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和代号2.1 术语2.1.1 建筑变形 deformation of building and structure建筑的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其场地受各种作用力而产生的形状或位置变化现象。
2.1.2 建筑变形测量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of building and structure 对建筑的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其场地受各种作用力而产生的形状或位置变化进行观测,并对观测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的工作。
2.1.3 地基 foundation soils,subgrade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1.4 基础 foundation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力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1.5 基坑 foundation pit为进行建筑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
2.1.6 基坑回弹 rebound of foundation pit基坑开挖时由于卸除土的自重而引起坑底土隆起的现象。
2.1.7 沉降 settlement,subsidence建筑地基、基础及地面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竖向移动,包括下沉和上升。
其下沉或上升值称为沉降量。
建筑变形测量收费标准
建筑变形测量收费标准建筑变形测量是指对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和测量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建筑物变形问题,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建筑变形测量收费标准是指针对建筑变形测量服务所制定的收费标准,合理的收费标准不仅可以保障测量服务的质量,还可以维护行业的正常秩序,促进建筑变形测量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基本收费项目。
1. 建筑变形测量初步调查费用,初步调查费用是指对建筑物进行初步的变形测量调查,包括现场勘察、资料收集和初步数据处理等。
初步调查费用是建筑变形测量的基础性收费项目,其收费标准应根据建筑物的规模、结构形式、变形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2. 建筑变形监测费用,建筑变形监测费用是指对建筑物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变形监测,包括监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等。
建筑变形监测费用的收费标准应根据监测频率、监测点位数量、监测数据处理精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3. 建筑变形测量报告费用,建筑变形测量报告费用是指对建筑变形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报告撰写的费用。
建筑变形测量报告费用的收费标准应根据报告的内容、格式、技术难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二、特殊收费项目。
1. 建筑变形监测预警费用,建筑变形监测预警费用是指对建筑物变形监测数据进行预警分析和处理的费用。
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情况时,需要及时进行预警分析和处理,预警费用的收费标准应根据预警处理的复杂程度和紧急程度进行合理确定。
2. 建筑变形监测技术支持费用,建筑变形监测技术支持费用是指对建筑变形监测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的费用。
建筑变形监测技术支持费用的收费标准应根据技术支持的方式、时长、专业水平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三、收费标准制定原则。
1. 公平合理原则,建筑变形测量收费标准应当公平合理,不得存在价格垄断、价格欺诈等不正当行为。
2. 透明公开原则,建筑变形测量收费标准应当透明公开,服务商应当将收费标准向社会公开,并接受监督。
3.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原则,建筑变形测量收费标准应当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建筑物应当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
各种测量限差规范
Ⅰ 级 Ⅱ 级 闭合差″ 合差
中误差
m
mm
仪器 仪器
mm
1/35000
350 3~5
±6
1/60000 ±2.5
4 6 ±5
±8
1/35000
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 1)角度闭合差允许值 wβ=±5,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个别边不 宜短于 100 米, 2)精密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按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 360°的较差应 小于 4″。 3)在附合精密导线两端的 GPS 点上观测时,应联测两个高级方向,若只能观测到一个时, 应增加测回数。 4)导线边应往返观测二个测回,每测回三次读数较差小于 5mm,测回较差小于 3mm,往 返测平均值较差小于 5mm。 5)气象数据每条边在一端测定一次。精密导线按严密方法平差。 6)全站仪分级标准
级别 Ⅰ级仪器 Ⅱ级仪器 Ⅲ级仪器
测角中误差(″) ±1 ±3 ±6
测距中误差(mm) 1+1×10-6.D 3+2×10-6.D 5+5×10-6.D
2 精密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
每 1 千米高差中数
观测次数
线
中误差 mm
附合水
水准
闭合差 mm
准平均
水准尺
偶 然 差 中全 中 误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
读数之差
之差
0.5
0.7
3.0
1.0
三、铺轨基标测量
1 一般规定 1.1 根据铺轨综合设计图,利用调整好的线路中线点或施工控制导线点和施工控制水准点测 设铺轨基标,
1.2 铺轨基标测设时,应首先测设控制基标,后在控制基标间测设加密基标和道岔铺轨基标。 控制基标在直线段每 120 米设置一个。曲线线路除曲线元素点设置控制基标外,还应每 60 米设置一个。加密基标在直线线路每隔 6 米,曲线每隔 5 米设置一个。 1.3 铺轨基标一般设置在线路中线上,或按设计要求可设置在线路中线一侧,道岔铺轨基标 一般设置在直股和曲股的两侧。
建筑物变形测量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建筑物变形测量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建筑物变形测量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们了解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及长期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然而,在进行建筑物变形测量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建筑物变形测量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测量设备的选择问题在进行建筑物变形测量时,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非常关键。
不同的测量任务可能需要不同的测量仪器。
例如,对于小范围的变形测量,可以选用全站仪来进行测量;而对于大范围的变形测量,激光扫描仪可能更为适合。
因此,在选择测量设备时,应根据具体的测量任务来进行选择。
另外,测量设备的精度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测量结果,但相应地也会增加测量成本。
因此,在选择测量设备时,需要充分权衡测量精度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解决方案:在选择测量设备时,应根据具体的测量任务来选择合适的仪器。
同时,需要权衡测量精度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以达到经济、实用的测量效果。
二、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建筑物变形测量常常需要在户外进行,而户外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强风、雨水、高温等天气条件会对测量仪器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外,建筑物周围的振动、噪声等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干扰。
解决方案:为了减小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
例如,在测量过程中,可以在仪器周围设置遮挡物,减小风的影响;可以选择适合的天气条件进行测量;对于高温天气,可以采取散热措施,保证测量仪器的稳定性。
同时,在测量前后,可以进行振动测试,以评估环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三、测量数据的处理问题在建筑物变形测量过程中,测量数据的处理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大量的测量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准确的结果。
然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数据缺失、数据噪声等。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数据处理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
首先,应确保测量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尽量避免数据缺失和噪声的产生。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解析
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
5
1下列建筑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应进行变形测量:
强 条
1.2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及其使用范围
变形测量级别
沉降观测
位移观测
主要使用范围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mm)
观测点坐标中误差(mm)Biblioteka 特级0.050.3
特高精度要求的特种精密工程的变形测量
一级
0.15
01
变形控制测量
变形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建筑沉降观测应设置高程基准点;
建筑位移和特殊变形观测应设置平面基准点,必要时应设置高程基准点;
基准点离所测建筑距离较远致使变形测量作业不方便时,宜设置工作基点。
变形测量的基准点应设置在变形区域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应定期复测。宜1-2个月复测一次,点位稳定后宜每季度或每半年复测一次。
STEP1
STEP2
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可选在建筑纵横轴线或边线的延长线上,亦可选在通过建筑重心的轴线延长线上。点位可在建筑基础深度倍的距离范围内
场地地面沉降观测点应在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布设线路之外的地面上均匀布设。可使用平行轴线方格网法、沿建筑四角辐射网法或散点法布设。
3.1.2 建筑场地沉降点位的选择
5.3 建筑施工阶段的观测规定
5.3 建筑施工阶段的观测规定
施工过程中若暂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个2~3个月观测一次。
5.4 沉降观测周期
☞建筑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率大小而定。除有特殊要求外,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1次,直至稳定为止
1.0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精选文档】
5.5建筑沉降观测5.5.1建筑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根据需要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
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2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2高低层建筑、新旧建筑、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3建筑裂缝、后浇带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4对于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应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并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着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6框架结构建筑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7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形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9对于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应设在沿周边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点数不少于4个。
5.5.3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并符合下列规定:1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2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雨水管、窗台线、散热器、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3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形式可按本规范第D.0.1条的规定执行;4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时,观测标志的形式及其埋设,应根据采用的静力水准仪的型号、结构、读数方式以及现场条件确定.标志的规格尺寸设计,应符合仪器安置的要求,5.5.4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本规范第3。
0.5条的规定确定.5.5.5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应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1建筑施工阶段的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普通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2)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高层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不同施工阶段分别进行观测。
测量建筑物变形的方法与技巧
测量建筑物变形的方法与技巧建筑物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和工程的结合体,但是在长时间的使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建筑物会出现一些变形。
这些变形可能会对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造成威胁。
因此,测量建筑物的变形成为了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与技巧。
一、全站仪法全站仪法是当前建筑物变形检测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全站仪的高精度测量功能,通过设置监测点位,定期测量建筑物各个位置的坐标和高程,从而判断建筑物是否发生了变形。
全站仪法具有高精度、无接触、高效率等优点。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准确的处理和分析,以排除误差和干扰因素的影响。
二、激光扫描法激光扫描法是一种非常灵活和高效的建筑物变形测量方法。
该方法利用激光扫描仪测量建筑物表面的点云数据,并通过计算和分析这些点云数据,得出建筑物的形变情况。
激光扫描法具有高精度、全面性、高效率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复杂形状的建筑物或者需要全面了解建筑物变形情况的场景。
但是激光扫描仪的价格较高,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较高。
三、变形传感器技术变形传感器技术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建筑物变形的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在建筑物的关键位置布置传感器,实时监测建筑物的形变情况。
变形传感器技术具有高实时性、高精度和全天候监测等特点,对变形情况的掌握更加及时和准确。
但是由于传感器的数量较多,对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要求较高,因此操作和维护成本也较高。
四、地面测量法地面测量法是一种传统的建筑物变形测量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在地面上布置测量点,利用经纬仪、水准仪、测距仪等测量设备,测量建筑物各个位置的坐标和高程。
地面测量法虽然操作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但是由于受到地形、遮挡物等因素的影响,测量的精度和全面性不如其他方法。
五、图像处理技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图像处理技术在建筑物变形测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方法利用高清相机和图像处理软件,对建筑物的形变进行拍摄和处理。
jgj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3. 1. 1 下列建筑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应进行变形测量:1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
2 软弱地基上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
3 加层、扩建建筑或处理地基上的建筑。
4 受邻近施工影晌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晌的建筑。
5 采用新型基础或新型结构的建筑。
6 大型城市基础设施。
7 体型狭长且地基土变化明显的建筑。
3. 1. 2 建筑在施工期间的变形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各类建筑,应进行沉降观测,宜进行场地沉降观测、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和斜坡位移观测。
2 对基坑工程,应进行基坑及其支护结构变形观测和周边环境变形观测;对一级基坑,应进行基坑回弹观测。
3 对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应进行倾斜观测。
4 当建筑出现裂缝时,应进行裂缝观测。
5 建筑施工需要时,应进行其他类型的变形观测。
3. 1. 3 建筑在使用期间的变形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各类建筑,应进行沉降观测。
2 对高层、超高层建筑及高耸构筑物,应进行水平位移观测、倾斜观测。
3 对超高层建筑,应进行挠度观测、日照变形观测、风振变形观测。
4 对市政桥梁、博览(展览)馆及体育场馆等大跨度建筑,6 应进行挠度观测、风振变形观测。
5 对隧道、涵洞等,应进行收敛变形观测。
6 当建筑出现裂缝时,应进行裂缝观测。
7 当建筑运营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时,应进行周边环境变形观测。
8 对超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异型建筑以及地下公共设施、涵洞、桥隧等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宜进行结构健康监测。
9 建筑运营管理需要时,应进行其他类型的变形观测。
建筑变形测量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实施安全预案,同时应提高观测频率或增加观测内容:1 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
2 变形量或变形速率达到或超出变形预警值。
3 开挖面或周边出现塌陷、滑坡。
4 建筑本身或其周边环境出现异常。
5 由于地震、暴雨、冻融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其他变形异常情况。
3.2.2 中选择适宜的观测精度等级。
7 3.2.2 建筑变形测量的等级、精度指标及其适用范围沉降监测点位移监视~点等级测站高差中误差坐标中误差主要适用范围 (mm) (mm)特等 0.05 0.3 特高精度要求的变形测量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一等 O. 15 1. 0 重要的古建筑、历史建筑的变形测量;重耍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形测量等地基基础设计为甲、乙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重要场地的边坡监视~ ;重要的基坑二等 0.5 3.0 监测;重要管线的变形测量;地下工程施工及运营中的变形测量;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形测量等地基基础设计为乙、丙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一般场地的边坡监视IJ; -般的基坑三等 1. 5 10.0 监测;地表、道路及一般管线的变形测量; 一般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形测量;日照变形测量;风振变形测量等四等 3. 0 20.0 精度要求低的变形测量注: 1 沉降监测点 lJ!~站高差中误差:对水准测量,为其 lJ!~站高差中误差;对静力水准测量、三角离程测量,为相邻沉降监测点间等价的高差中误差;2 位移监测点坐标中误差:指的是监测点相对于基准点或工作基点的坐标中误差、监测点相对于基准线的偏差中误差、建筑上某点相对于其底部对应点的水平位移分量中误差等。
建筑变形测量等级划分
建筑变形测量等级划分建筑变形测量是指对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和测量,以评估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它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建筑物变形问题,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根据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可以将建筑变形测量等级划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一、一级变形测量一级变形测量是对建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变形监测和测量。
主要针对大型建筑物、重要基础设施和特殊工程进行,如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地铁隧道等。
一级变形测量要求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高灵敏度的测量仪器和设备,能够对建筑物的各个部位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测量,以获取准确的变形数据。
二、二级变形测量二级变形测量是对中小型建筑物进行的变形监测和测量。
主要包括一些住宅楼、商业楼和小型桥梁等。
二级变形测量主要侧重于对建筑物的整体变形情况进行监测,通过设置少量的测点,进行定期的监测和测量,以评估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三、三级变形测量三级变形测量是对建筑物进行常规的变形监测和测量。
主要适用于一些小型建筑物和临时结构物,如单体别墅、临时建筑和广告牌等。
三级变形测量主要通过设置有限的测点,对建筑物的主要部位进行定期的监测和测量,以及时掌握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四、四级变形测量四级变形测量是对建筑物进行日常巡查的变形监测和测量。
主要适用于一些小型建筑物和非重要结构物,如民房、棚户区房屋等。
四级变形测量主要通过目视巡查和简单的测量方法,对建筑物的明显变形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以发现和解决建筑物的安全隐患。
建筑变形测量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和重要性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通过合理选择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可以及时监测和评估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保障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变形测量在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预防和解决建筑物的安全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今后的建筑工程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建筑变形测量,并不断提高测量技术的精准度和可靠性,以保障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建筑变形测量技术方案
建筑变形测量技术方案建筑变形测量技术方案引言:建筑变形测量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成为关注的焦点。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进行定期的监测和测量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有效的建筑变形测量技术方案,确保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得以准确测量和分析,从而为工程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技术原理建筑物的变形是指建筑结构由于自身荷载、温度、地震等外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
建筑变形测量技术通过对建筑物的不同部位进行测量,得出建筑物整体的变形情况。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采用全站仪、GNSS测量仪、应变测量仪等设备对建筑物进行点测量和全测量。
二、技术方案1. 建立测量控制网建立测量控制网是建筑变形测量的基础步骤。
通过在建筑物周围和内部设置控制点,利用全站仪等设备对控制点进行测量,以建立精确的控制网。
控制网的建立需要遵循一定的准则,如控制点的位置应遍布建筑物各个部位,确保能够全面测量到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2. 建立测量管理系统为了方便数据的整理和管理,建立一个测量管理系统是必要的。
该系统可以用于存储建筑物的测量数据、维护建筑物信息、处理和分析数据等。
在建立测量管理系统时,需要考虑数据的可视化展示、数据的安全性和查询分析的功能。
3. 进行建筑物变形测量通过全站仪等设备对建筑物的控制点进行定期测量,以得到建筑物的位置和形状变化情况。
可以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如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以获取不同时间段的建筑变形数据和变形速度。
4. 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建立的测量管理系统,对采集到的建筑变形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如计算变形量、变形速度等指标,并与事先确定的安全标准进行对比。
5. 根据变形情况进行工程管理决策根据测量和分析得到的建筑变形数据,结合工程管理的需要,制定合理的维护和修复方案。
如果发现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已超出安全范围,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加固,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建筑变形测量名词定义
变形测量相关名词定义一般术语变形测量对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地基或一定范围内岩体及土体的位移沉降倾斜挠度裂缝等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观测点设置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作为变形测量用的固定标志。
观测点位置图绘有各观测点位置及被观测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大比例尺平面图。
基准点在变形测量中作为测量工作基点及观测点依据的稳定可靠的点。
工作基点作为直接测定观测点的较稳定的控制点。
水准基点垂直位移测量中作为测定测区内各级水准点观测点高程依据的基准点。
监测网平面监测网由基准点工作基点组成的平面控制网也称水平位移监测网。
高程监测网由基准点工作基点组成的高程控制网也称垂直位移监测网。
变形监测网为观测建筑物构筑物的变形而建立的专用测量控制网。
滑坡监测网为监测岩体和土体滑动而建立的专用测量控制网。
检测周期对平面或高程监测网进行复测时相邻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
深埋钢管标以钢管制成其底部埋在基岩中或稳定可靠的土层中有保护套管与周围土层隔离的水准点。
深埋双金属标深埋钢管标以钢管制成其底部埋在基岩中或稳定可靠的土层中有保护套管与周围土层隔离的水准点。
位移测量水平位移测量测定变形体的平面位置随时间而产生的位移大小位移方向并提供变形趋势及稳定预报而进行的测量工作。
垂直位移测量测定变形体的高程随时间而产生的位移大小位移方向并提供变形趋势及稳定预报而进行的测量工作。
挠度测量对建筑物构筑物及其构件等受力后随时间产生的弯曲变形而进行的测量工作。
倾斜测量对建筑物构筑物中心线或其墙柱等在不同高度的点对其相应底部点的偏离大小偏离方向而进行的测量工作。
裂缝测量对建筑物的墙柱因受差异沉降或其他外力影响而产生裂缝的宽度长度走向等进行的测量工作。
滑坡测量对滑动的岩体或土体的位移大小位移方向滑坡体周界等定期进行的测量工作。
基坑回弹测量在建筑物构筑物的深基础施工时对基坑坑底土体的隆起范围和隆起量进行的测量工作。
变形区产生变形的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变形体周围受变形影响的范围。
最新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完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Code for deformation measurementof building and structureJGJ8—2007J719—2007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8 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710号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 8—2007,自2008年3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0.1、3.0.1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7年9月4日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2004]66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外先进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进行了修订。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符号和代号;3.基本规定;4.变形控制测量;5.沉降观测;6.位移观测;7.特殊变形观测;8.数据处理分析;9.成果整理与质量检查验收。
修订的内容是:1.将标准的名称修订为《建筑变形测量规范》;2.增加了第2、7、9章和第4.5、4.8、6.4节及附录C;3.将原第2章作较大的修改后成为目前的第3章;4.将原第3、4章修改并合并为目前的第4章;5.在第4、5、6章中分别增加“一般规定”一节;6.将原第6章中的日照变形观测、风振观测和裂缝观测放人第7章;7.对原第7章作了较大的修改和扩充后成为目前的第8章;8.对有关技术要求和作业方法等作了较为全面的修订;9.设置了强制性条文。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进行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北京东直门内大街177号,邮政编码:100007)本规范参编单位: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深圳市勘察测绘院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长沙市勘测设计研究院重庆市勘测院北京威远图数据开发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王丹陆学智张肇基潘庆林王双龙王百发刘广盈张凤录严小平欧海平戴建清谢征海陈宜金孙焰1 总则1.0.1为了在建筑变形测量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建筑变形测量实施方案
建筑变形测量实施方案一、引言。
建筑物的变形测量是指对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变形进行测量、分析和监测的工作。
建筑物的变形测量对于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建筑物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因此,建筑变形测量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建筑物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测量前准备。
在进行建筑变形测量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确定测量目的,明确测量的目的和范围,确定测量的重点和重要部位。
2.选择测量方法,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
3.确定测量控制点,确定测量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编制测量方案,根据测量目的和要求,编制详细的测量方案,包括测量的时间安排、人员配备、测量方法和步骤等内容。
三、测量实施。
1.测量前检查,在进行测量之前,对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测量控制点设置,根据测量方案确定的控制点位置,进行控制点的设置和标定,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测量数据采集,按照测量方案和要求,对建筑物的变形进行测量数据的采集,确保测量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数据处理分析,对采集到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和趋势,为后续的监测和管理提供依据。
5.测量记录和报告,对测量过程中的数据、方法和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编制测量报告,提供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参考和使用。
四、测量后处理。
1.监测和分析,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进行定期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数据管理,对测量数据进行管理和存档,建立完整的数据档案,为建筑物的维护和管理提供支持。
3.定期检查,定期对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完善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总结,不断完善建筑变形测量实施方案,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五、总结。
建筑变形测量是建筑物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测量实施方案和有效的测量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建筑物的变形问题,保障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建筑变形测量沉降允许值
建筑变形测量沉降的允许值取决于具体的建筑规范和标准。
一般来说,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如下:
对于特级和一级沉降观测,沉降速率≤0.01~0.04mm/d,高程测量误差≤1/10000,相邻高程点的比较观测误差≤1/500。
对于二级和三级沉降观测,沉降速率≤0.05~0.1mm/d,高程测量误差≤1/5000,相邻高程点的比较观测误差≤1/200。
在建筑沉降观测中,通常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观测,并使用合适的沉降观测点进行测量。
观测点的布设应合理,并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基础类型等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规范和标准可能会随着时间和技术的进步而发生变化,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查阅最新的规范和标准,并遵循当地的具体要求。
同时,对于具体的工程项目,可能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决策。
建筑物变形监测与测量方法
建筑物变形监测与测量方法在现代社会中,建筑物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
而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因此,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和测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建筑物变形监测和测量方法,并探讨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一、接触性监测法接触性监测法是指通过与建筑物直接接触来测量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这种方法包括使用测量仪器在建筑物表面进行测量,例如经典的几何测量法和全站仪测量法。
几何测量法是一种传统且常用的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法。
它使用传统的几何测量仪器,如经纬仪和测量尺,通过测量建筑物不同点之间的距离、高度和角度等参数来判断建筑物是否发生变形。
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一般建筑物的变形监测。
然而,几何测量法需要人工参与,工作效率较低,而且在测量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
全站仪测量法是近年来较为常用的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法之一。
它利用全站仪仪器可以同时测量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角度和距离,从而准确测量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全站仪测量法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适用于大型和复杂建筑物的变形监测。
但是,全站仪仪器价格较高,需要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分析数据。
二、非接触性监测法非接触性监测法是指通过无需与建筑物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建筑物变形的监测和测量。
这种方法包括使用遥感技术和无人机技术进行监测。
遥感技术是一种动态监测建筑物变形的有效方法。
通过利用卫星、飞机和无人机等遥感技术获取建筑物的影像数据,并利用图像处理和解译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遥感技术具有全面、实时的特点,适用于大范围和复杂环境下的建筑物变形监测。
然而,由于遥感技术自身的局限性,如分辨率较低,不能实现高精度测量等,因此在一些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工程项目中,遥感技术可能不太适用。
无人机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法。
无人机搭载的摄像设备可以获取建筑物的高清影像数据,并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算法实现建筑物变形的测量和监测。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word
5.5建筑沉降观测5.5.1建筑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根据需要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2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2高低层建筑、新旧建筑、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3建筑裂缝、后浇带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4对于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应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并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着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6框架结构建筑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7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形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9对于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应设在沿周边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点数不少于4个。
5.5.3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并符合下列规定:1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2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雨水管、窗台线、散热器、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3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形式可按本规范第D.0.1条的规定执行;4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时,观测标志的形式及其埋设,应根据采用的静力水准仪的型号、结构、读数方式以及现场条件确定。
标志的规格尺寸设计,应符合仪器安置的要求,5.5.4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本规范第3.0.5条的规定确定。
5.5.5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应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1建筑施工阶段的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普通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2)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引言: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形。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建筑变形的测量和监测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建筑变形的测量规范和方法,以帮助工程师和监理人员对建筑物的变形进行准确测量和及时处理。
一、建筑变形的概念与分类建筑变形是指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荷载、温度、地基沉降等原因,发生的尺寸、形状、位置变化。
一般可以分为整体变形和局部变形两类。
整体变形包括整体水平位移、整体竖直位移和整体扭曲变形;局部变形包括结构构件的变形等。
二、建筑变形测量的目的与要求建筑变形的测量目的是为了评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监测结构的健康状态,并提供及时的维护和修复措施。
建筑变形测量的要求包括测量的准确性、灵敏度、可靠性、实时性等。
三、建筑变形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 测量基准的建立建筑变形测量需要建立测量基准,以便对建筑物的变形进行准确测量。
常用的基准包括平面基准、高程基准和控制点基准等。
2. 测量仪器与设备的选择建筑变形的测量需要借助专业的仪器和设备。
常用的仪器包括全站仪、自动水准仪、测斜仪等,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
3. 变形测量的方法常见的建筑变形测量方法有:全站仪法、自动水准仪法、测斜仪法、平面位移测量法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四、建筑变形测量的过程与步骤1. 前期准备在进行建筑变形测量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确定测量目的、制定测量计划、选择测量仪器和设备、设置控制点等。
2. 测量过程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按照预定的测量计划和要求进行操作。
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3. 数据分析与处理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包括数据的计算、整理与汇总,并进行变形的评估和判断。
4. 结果报告与维护措施根据测量结果,撰写变形测量报告,并提出相应的维护和修复措施,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 DBJ 15-60-2008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5-2001
2.变形控制测量
2.1)一般规定
建筑变形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沉降观测应设置高程基准点;
2建筑位移和特殊变形观测应设置平面基准点,必要时应设置高程基准点;
为了达到基准点稳定的要求,可有两种方法:
一是远离工程建筑物;
二是深埋。
(2)工作点 工作点又称工作基点,它是基准点与变形观测点之间起联系作用的点。工
作埋设在被研究对象附近,要求在观测期间保持点位稳定。 (3)观测点 变形观测点是直接埋设在变形体上的能反映建筑物变形特征的测量点,又
称观测点,一般地设在建筑物内部。并根据测定它们的变化来判断这些建筑 物的沉陷与位移。
H
H ( j1) i
H
( i
j)
式中:i表示观测点点号;j表示观测期数。
(二)沉降观测的几个主要参数和基本概念:
⑴高差的概念
①高差:两个地面点之间的高程差称为高差。
⑵水准点(BM):水准点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由测绘部门,按国家规范埋设和测定 的已知高程的固定点,作为在其附近进行水准测量时的高程依据,叫永久水准点。
JGJ 8 – 2007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 - 2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 2002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5.2)验收依据: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GB 50292-1999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
JGJ 125-1999
1)沉降观测的目的 监测建筑物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沉降),以确保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的安全。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 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2)沉降观测原理 定期地测量观测点相对于稳定的水准点的高差以计算观测点的高程,并将不同
时间所得同一观测点的高程加以比较,从而得出观测点在该时间段内的沉降量:
建筑变形测量
一、变形观测的基本规定
1)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意义和原因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工程建筑物以及其设备的运营过程中,都会产生变形。
这种变形如果超过了规定的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时还会 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工程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必须对它们进 行变形观测。 一般来讲,建筑物变形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一是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壤的物理性 质、大气温度等;另一种是与建筑物本身相联系的原因,即建筑物本身的荷 重、建筑物的结构、型式及动荷载(如风力、震动等)的作用。此外由于勘 测、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管理工作做得不合理,也会引起建筑物的变形。 工程建筑物的变形按其类型来区分,可以分为相对静态变形和实时动态变 形。
4)建筑物变形观测的精度 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及其适用范围
变形测 量等级
特级
沉降观测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 差(mm) ±0.05
一级
±0.15
二级
±0.5
三级
±1.5
位移观测
观测点坐标中误 差(mm)
±0.3
主要适用范围 特高精度要求的特种精密工程的变形测量
±1.0
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重 要的古建筑和特大型市政桥梁等变形测量等
(二)沉降观测高程基准点的布设和测量
1、基准点的布设要求 ⑴建筑沉降观测应设置基准点,当基准点离所测建筑距离较远时还可加设工
作基点。对特级沉降观测的基准点数不应少于4个,其他级别沉降观测的基准 点数不应少于3个,工作基点可根据需要设置。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形成闭合 环或形成由附合路线构成的结点网。
测、建筑场地滑坡观测、挠度观测) (3)特殊变形观测(裂缝观测、日照变形观测、风振观测等) 3)变形观测的方法
至于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方法,要根据建筑物的性质、使用情况、观测精 度、周围的环境以及对观测的要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选定。
垂直位移:水准测量、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等。
水平位移:①对于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宜选用下列经纬仪观测法(如投点 法、测水平角法、前方交会法等);②建筑水平位移观测,当测量地面观测 点在特定方向的位移时可使用视准线、激光准直、测边角等方法; ③挠度观 测:差异沉降法、位移计、挠度计等。
三、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一)、概念
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及竣工后,由于自然条件即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 质、大气温度、土壤的物理性质等的变化和建筑物本身的荷重、结构、型式及动 荷载的作用,建筑物产生均匀或不均匀的沉降。
建筑物沉降观测是通过采用相关等级及精度要求的水准仪,通过在建筑物上所设 置的若干观测点定期观测相对于建筑物附近的水准点的高差随时间的变化量,获 得建筑物实际沉降的变化或变形趋势,并判定沉降是否进入稳定期和是否存在不 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 及沉降速度。
3当基准点离所测建筑距离较远致使变形测量作业不方便时,宜设置工作基 点。
2.2)变形监测网的网点,宜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其布设应 符合下列要求
(1)基准点
基准点为变形观测系统的基本控制点,是测定工作点和变形点的依据。基 准点通常埋设在稳固的基岩上或变形区域以外,尽可能长期保存,稳定不 动。每个工程一般应建立3个基准点。
2)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内容 变形观测的任务是周期性地对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求得其在两个观测周期
间的变化量。如果要求得瞬时变形,则应采用各种自动记录仪器记录其瞬时 位置。
变形观测的主要内容: (1)沉降观测(建筑场地沉降观测、基坑回弹观测、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
建筑沉降观测) (2)位移观测(建筑主体倾斜观测、建筑水平位移观测、基坑壁侧向位移观
±3.0 ±10.0
地基基础设计为甲、乙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 场地滑坡测量;重要管线、大型市政桥梁的 变形测量;地下工程施工及运营中变形测量 等
地基基础设计为乙、丙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 地表、道路及一般管线的变形测量;中小型 市政桥梁的变形测量等
5)部分主要检测和验收依据
5.1)检测依据: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