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用电工程课程设计综述

合集下载

供用电课程设计摘要

供用电课程设计摘要

供用电课程设计摘要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供用电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力传输的基本规律,熟悉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进行电路的分析和设计,能够运用电力传输和分配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力传输的基本规律,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力传输的基本规律,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讲授法,能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知识;通过讨论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通过实验法,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能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指导;多媒体资料能够提供丰富的图像和声音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实验设备能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作业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试主要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的评估方法包括课堂讨论、作业批改、考试评分等,评估标准应明确,以便学生能够清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包括教学进度、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等。

教学进度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本科生课程设计题目:课程: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扬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1.题目2.原始资料2.1 课题原始资料本建筑层数为16层,建筑高度为63米。

属一类高层建筑。

使用功能:地下一层为设备用房、汽车库及人防,1~4层为商铺及办公室,5~16层为办公室等。

2.2 供电条件(1)供电部门110/10kV变电所位于工程附近1.5km处,10kV母线短路电流为20kA,根据需要可提供给用户1路或2路10kV专线供电。

(2)采用高供高计,要求月平均功率因数不少于0.95。

不同电价负荷,计量分开。

如学校用电统一执行居民电价,公共建筑执行商业照明电价、非工业动力电价,工业企业生产用电统一执行大工业电价、职工生活用电执行居民电价。

(3)供电部门要求用户变电所高压计量柜在进线主开关柜之前,且第一柜为隔离柜。

2.3 其他资料当地最热月的日最高气温平均值为38℃,年最热月地下0.8m处最高温度平均值为25℃。

当地年雷暴日数为35天。

当地地质平坦,海拔高度为100m,土壤为普通粘土。

3.具体任务及技术要求本次课程设计共1.5周时间,具体任务与日程安排如下:第1周周一:熟悉资料及设计任务,负荷计算与无功补偿、变压器选择。

周二:供配电系统一次接线设计,设计绘制变电所高压侧主接线图。

周三:设计绘制变电所低压侧主接线图。

周四:设计绘制变电所低压侧主接线图。

周五:设计绘制变电所电气平面布置图。

第2周周一:短路电流计算,高低压电器及电线电缆选择计算。

周二:编制设计报告正文(设计说明书、计算书)电子版。

周三:整理打印设计报告,交设计成果。

要求根据设计任务及工程实际情况,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独立完成10kV变电所的电气设计(变电所出线部分设计分工合作完成)。

设计深度应达到初步设计要求,制图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4.实物内容及要求课程设计报告文本内容包括:1.封面;2.任务书;3.目录;4.正文;5.致谢;6.参考文献;7.附录(课程设计有关图纸)。

供电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供电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图1 供电电源图
2 负荷计算与无功补偿
2.1 负荷计算
本例中,楼层与店铺的照明、空调均用单位指标法中的单位面积功率法计算。其有功功率的计算公式为 ;其他设备均采用需要系数法其有功功率的计算公式为 。
由有功功率求无功功率的公式为 ,进而由 或 求得视在功率。而计算电流由 或 求得。
对于一组用电设备,可结合具体情况对其有功和无功计算负荷计入一个同时系数 。
此时变压器的负荷率约为60%,使用效率最高。
5.1 高压系统电气主接线设计
计算电流/A
地下室照明
WL1
27
1
0.9
27.0
13.1
30.0
45.6
楼层照明
WL2
162
1
0.9
162.0
78.5
180.0
273.6
百货大楼空调
WL3
180
1
0.8
180.0
135.0
225.0
342.0
店铺照明
WL4
156
1
0.9
156.0
75.6
173.3
263.5
百货大楼冰箱
WL5
260
本次设计首先分析了本次供用电工程课程设计的设计要求。进行了负荷计算、变电所选址与结构、变压器类型、变电所主接线、短路计算、设备选择校验、电缆选择。证明了完成设计任务要求,满足设计的技术参数要求。
关键词:百货大楼;供用电;校验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electricity is the major energy and power of modern production. Power is easy to convert from other forms of energy, but also easy to convert to other forms of energy supply; the distribution of power transmission is simple and economic, and easy to control, regulation and measurement, there is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the process of automation. Therefore, the power in modern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the life of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y in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More and play a role in the modern life of the electric power supply more important. A store building is very important for a department store, it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to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store.

供用电工程课程设计

供用电工程课程设计

1 电力负荷及计算1.1电力负荷计算的内容和目的计算负荷又称需要负荷或最大负荷。

计算负荷是一个假想的持续性的负荷其热效应与同一时间内实际变动负荷所产生的最大热效应相等。

在配电设计中,通常采用30分钟的最大平均负荷作为按发热条件选择电器或导体的依据。

尖峰电流指单台或多台用电设备持续1秒左右的最大负荷电流。

一般取启动电流上午周期分量作为计算电压损失、电压波动和电压下降以及选择电器和保护元件等的依据。

在校验瞬动元件时,还应考虑启动电流的非周期分量。

平均负荷为一段时间内用电设备所消耗的电能与该段时间之比。

常选用最大负荷班(即有代表性的一昼夜内电能消耗量最多的一个班)的平均负荷,有时也计算年平均负荷。

平均负荷用来计算最大负荷和电能消耗量。

1.2负荷的确定本设计是为某纺织厂设计一座高压配电所,该纺织厂主要生产化纤产品,大部分车间为三班制,少数车间为两班或一班制。

该厂有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

二级负荷也属于重要负荷,供电变压器可由一台或者两台变压器。

当只有一台变压器的时候可采用高压联络线由邻近的单位取得备用电源以满足二级负荷的要求,工厂不致中断供电。

只有当负荷较小或者当地供电条件困难时,二级负荷可由一回路10kV 及以上的专用架空线路供电。

这是考虑架空线发生故障时易于发现且易于检查和修复。

当采用电缆线路时,必须采用两根电缆并列供电,每根电缆应能承受全部二级负荷。

该纺织厂中锻工车间、纺纱车间、软水站是二级负荷,其余均为三级负荷。

工厂负荷计算及无功补偿(1).有功计算负荷:e d c P K P •= (1-1) (2).无功计算负荷:c Q =c P φtan (1-2) (3).视在功率负荷:c S =φcos cP (1-3) (4).计算负荷: Nc c U S I 3=(1-4)而在NO.1车间里的合计中:...21++=c c c P P P...21++=c c c Q Q Qc S =22c c Q P + (1-5)因为变压器上有功率损耗,所以计算高压配电线路的计算负荷总c P '应该是该线路所供车间变电所低压侧计算负荷总c P 加上变压器的功率损耗。

供电课设总结

供电课设总结

供电课设总结一、引言本次供电课程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中,学生们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完成了许多有意义的任务。

本文将对整个课程设计的背景、目的、内容、方法、结果和结论进行总结。

二、课程设计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于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供电课程设计作为电力系统相关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电力系统的组成、运行和管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与方法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电线路、继电保护等方面的实践操作和实验。

学生们通过分组合作,完成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模拟发电厂的模型搭建、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等。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同时,教师们通过现场指导和答疑,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课程设计结果与结论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们对于电力系统的组成、运行和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的实践技能和操作方法。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观察、分析和总结,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分组合作中,学生们也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的成功实施得益于教师的精心指导和学生的认真参与。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们发现了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的不足之处,也发现了自己在实践操作方面的欠缺之处。

因此,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本次供电课程设计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继续加强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挑战。

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的背景与意义供配电工程作为电气工程专业中的重要学科,是电气工程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供配电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认知,能够掌握其相关知识和技能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设计旨在根据现代社会对优秀工程师的需求,结合供配电工程的实际需求,制定课程标准,提高学生对供配电工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优秀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本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使学生掌握普通配电系统和变电站的设计与施工原理。

2.让学生掌握低压配电系统、中压配电系统和高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原理。

3.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保护及联锁的原理与应用。

4.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中的电缆线路、保护器及电表的应用与操作原理。

5.帮助学生理解电气故障的原理、处理方法、以及保证供电质量的必要性。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1.普通配电系统和变电站的设计与选址。

2.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与修理。

3.中压配电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与修理。

4.高压配电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与修理。

5.配电房及变电站的电气安装和验收原则及技能。

6.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保护及联锁的原理与应用。

7.电力系统中的电缆线路、保护器及电表的应用与操纵原理。

8.电气故障的原理、处理方法、以及保证供电质量的必要性。

课程设计对学生要求较高,希望学生能够积极配合各种教学活动,认真完成每项教学任务,结合实际电气工程应用,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成为高素质的电气工程技术人才。

四、课程设计的实施方法1.西安交通大学供配电工程研究与实践基地为教学平台。

2.以实践为主线开展教学,结合现代工程实践与案例分析。

3.配合理论课程,进行实验和现场讲解。

4.通过小组讨论、工程实例解析等形式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5.每天进行工程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五、课程设计的评估方法1.通过平时实验、工程实践、案例分析、教材阅读及课堂测试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校供配电课程设计总结

学校供配电课程设计总结

学校供配电课程设计总结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学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供配电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学校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掌握相关设备和设施的名称、功能和结构,了解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维护要求。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学校供配电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估,具备分析和解决供配电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供配电系统设计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供配电系统在学校运行中的重要性,树立安全用电意识,培养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和原理:介绍学校供配电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发电站、变电站、配电站、线路和用电设备等,阐述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

2.供配电设备的结构和功能:详细讲解学校供配电系统中主要设备的结构、功能和性能,如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接触器、保护装置等。

3.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维护:介绍学校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以及日常运行和维护要求,强调安全用电和节能减排。

4.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讨论学校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策略,包括电力质量管理、设备检修、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阐述和举例等方式,传授供配电系统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学校和供配电系统案例,使学生了解供配电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供配电系统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学校供配电系统》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电力工程供配电课程设计

电力工程供配电课程设计

电力工程供配电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力工程供配电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设备,了解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力工程供配电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了解电力工程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熟悉电力系统的保护和控制。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判断供配电系统的问题;能够设计简单的供配电系统,并进行调试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电力工程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电力工程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电力系统的保护和控制。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的定义、电力系统的等级和分类、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

2.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供配电系统的定义、供配电系统的组成、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原理。

3.电力工程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电缆、电线、保护设备等的主要功能和应用。

4.电力系统的保护和控制:电力系统的保护原理、保护设备、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力工程供配电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这些教学资源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力工程供配电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进行评估;作业将根据学生的完成质量、理解程度和创造性进行评估;考试将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电力工程供配电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供厂供电课程设计

供厂供电课程设计

供厂供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供厂供电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理解其在我国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供厂供电系统的运行维护、能效管理和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供厂供电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在供厂供电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供厂供电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电力科学的精神。

2. 引导学生认识到供厂供电系统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树立绿色能源观念。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描述供厂供电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并解释其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供厂供电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正确使用供厂供电设备,进行基本维护和管理。

4. 学生能够关注供厂供电领域的最新发展,了解绿色能源政策和技术。

5.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供厂供电相关项目任务。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教材,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供厂供电系统概述:介绍供厂供电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以及在我国工业中的应用。

2. 供厂供电系统原理:讲解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的基本原理,以及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分析。

3. 供厂供电设备:学习高压开关、变压器、电缆、保护装置等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选型和维护。

4. 运行维护与管理:探讨供厂供电系统的运行维护、能效管理和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 节能减排与环保:分析供厂供电系统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了解绿色能源政策和技术。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供厂供电系统概述及组成第二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原理第三周:供厂供电设备工作原理及选型第四周:供厂供电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第五周:供厂供电系统的能效提升与环保措施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如下:第一章:供厂供电系统概述(教材第一章)第二章:供厂供电系统原理(教材第二章)第三章:供厂供电设备(教材第三章)第四章:运行维护与管理(教材第四章)第五章:节能减排与环保(教材第五章)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报告本文所述为关于“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报告”的文档。

供配电工程课程是电力工程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作为电力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因此,课程设计报告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工作之一。

一、课程设计的背景供配电工程是电力系统中非常核心和重要的部分,是实现电能输送和分配的关键环节。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供配电工程的知识和技术也不断更新和提升。

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电力系统对人才的需求,课程设计的开展和更新也变得非常重要。

二、课程目标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对供配电工程的深入了解,熟悉电力系统中的配电线路、设备、保护、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电网难题的初步能力。

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电力工程的实际运作,并且掌握基本的电气计算方法和电路设计技能。

三、课程内容1. 供配电工程的基础知识:电力系统的概念、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电力系统中的电网设备、电网保护。

2. 供配电线路设计:配电线路设计的原则、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3. 配电设备的选型:如开关设备、变压器、电缆等常用配电设备的选用、设计、维护方法及其安全措施。

4. 配电自动化控制系统:配电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原理、常用的自动化方案及其实现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本课程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1. 专业电气仿真软件:例如PLC仿真软件和电气绘图软件。

通过仿真软件,可以完成电路设计和仿真,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实际操作和应用。

2. 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建设一个具有较好的实验室环境和丰富的实验设备,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

3. 电力系统实践:实践是学习供配电工程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生将会深入实践中,了解电力工程的实际运行情况,通过参与电力工程实践项目,熟悉不同类型的电力设备和电路。

五、课程评估课程设计评估包括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估和学生的评估两部分。

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估:通过观察和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了解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授课老师的教学水平。

供用电课程设计总结心得

供用电课程设计总结心得

供用电课程设计总结心得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供用电基本概念,掌握电力系统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学习电力传输和分配的基本原理,理解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

3. 掌握电能计量、电费计算的方法以及安全用电常识。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家庭或学校的供用电系统,识别电路元件,绘制简单电路图。

2. 通过实验和案例,学会使用基本的电工工具,进行简单电路的搭建和故障排查。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评估日常生活中的用电行为,提出节能和安全的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供用电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科学的兴趣。

2. 通过讨论供用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能减排的责任感。

3. 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养成安全用电的好习惯。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拓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供用电情况,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对供用电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学习和实践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电力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电能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 章节关联:《电力与生活》第一章第一节2.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与组成:- 教学内容: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及用电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 章节关联:《电力系统及其组成》第二章3. 电路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电路元件的认识。

- 章节关联:《电路基础知识》第三章4. 电能计量与电费计算:- 教学内容:电能表的原理,电费计算的方法。

供用电课程设计

供用电课程设计

供用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供用电基础知识,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使学生了解我国电力系统基本结构,认识常见电器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3. 帮助学生理解电能计量与电费计算的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供用电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设计简单的电路图,进行家庭用电设备的选型与安装。

2. 提高学生进行电能计量与电费计算的准确性,学会分析家庭用电情况,提出节能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电力资源利用和环保问题,树立绿色用电观念。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究、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认识到供用电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相关学科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性较强的学科,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年级,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复杂概念和抽象知识理解能力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供用电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流、电压、电阻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对应教材第1章)- 电流的形成与作用- 电压的定义及其作用- 电阻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电力系统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对应教材第2章)- 我国的电力系统概述- 发电、输电、变电、配电过程介绍- 常见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3. 电能计量与电费计算(对应教材第3章)- 电能表的结构与原理- 电能计量方法与电费计算公式- 家庭用电分析及节能措施4. 家庭电路设计与安全用电(对应教材第4章)- 家庭电路设计原则与步骤- 常见家庭电路故障分析与处理- 安全用电知识及注意事项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电流、电压、电阻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第二周:电力系统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第三周:电能计量与电费计算第四周:家庭电路设计与安全用电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供电课设设计总结

供电课设设计总结

供电课设设计总结引言本文是对供电课设设计的总结和回顾。

供电是电气工程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其设计与规划直接关系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在本次课设中,我们主要关注了供电系统的设计原理、配电线路的布置和电力负荷的计算等内容。

本文将对设计过程中的思考、方法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设计原理在供电系统的设计中,我们需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原理:1.电力传输原理:电力从发电厂传输到各个用电终端时,损耗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在供电系统设计中需要合理选择导线材料、降低电阻和电感等电损耗。

2.电压稳定原理:供电系统需要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电压,以保证各个用电设备正常运行。

在设计中,需要合理选择变压器和稳压器的容量,并考虑电源调节和电压补偿等问题。

3.电力负荷计算原理:供电系统的设计需要根据用户的用电需求和电力负荷进行合理规划。

电力负荷计算涉及到用电设备的类型、规模和功率等因素。

设计过程需求分析首先,我们对供电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和调查。

我们了解到该供电系统主要用于一座新建小区的电力供应,需要满足每户住房的用电需求,并设有公共区域如道路照明、绿化灯等。

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小区居民主要使用的电器设备,以及公共区域的用电设备情况。

系统设计在系统设计阶段,我们综合考虑了供电原理和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了供电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布置。

我们首先确定了发电厂到小区的主干线路,然后设计了配电室和配电线路的布局。

我们还考虑了与外部电网的连接和安全保护等问题。

电力负荷计算我们使用了标准的电力负荷计算方法,结合用户需求和用电设备的功率需求,计算了整个供电系统的总电力负荷。

我们还进行了负荷分析,确定了不同时间段的负荷峰值和谷值,并对结果进行了合理分配和规划。

设备选型根据我们的设计需求和计算结果,我们进行了设备选型。

我们选择合适的变压器、稳压器和配电柜等设备,并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了电缆的材料和规格。

我们还确保所选设备能够满足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

设计结果经过系统设计和计算,我们得到了一套满足小区用电需求的供电系统方案。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总结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总结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总结一、设计目的和意义供电技术课程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掌握供电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设计内容和方法本次供电技术课程设计的主题是设计一个办公楼的供电系统。

设计的内容包括供电系统的主接线图设计、变压器选型、电缆选型、电气设备选型等。

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论计算和实际应用。

在理论计算方面,学生需要根据办公楼的用电负荷计算所需的电力容量,然后根据电力容量选择合适的变压器容量。

同时,还需要根据电缆的长度和电流容量选择合适的电缆类型和规格。

此外,还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气设备,如开关柜、断路器等。

在实际应用方面,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供电系统的布置和安装。

他们需要进行现场勘察,测量电压和电流等参数,然后根据测量结果进行供电系统的设计和布置。

在布置和安装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安全问题,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

三、设计过程和结果在设计过程中,我首先进行了供电系统的主接线图设计。

根据办公楼的用电负荷计算,我选择了合适的变压器容量,并选择了相应的电缆类型和规格。

然后,我根据主接线图设计了供电系统的布置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勘察和测量。

根据测量结果,我对供电系统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并选择了合适的电气设备。

最终,我完成了办公楼供电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通过实际测试,供电系统能够满足办公楼的用电需求,并且运行稳定可靠。

同时,我还撰写了一份详细的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思路、设计方案、实施过程和测试结果等内容。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时间有限,我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其次,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我在现场勘察和测量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差。

最后,我在电气设备选型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可以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加强对供电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研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供用电课程设计

供用电课程设计

供用电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供用电的基本原理、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方式、电力供应和使用的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电力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电力设备的安装与维护、电力供应与使用的管理和监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用电观念,关注电力供应与使用的安全,积极参与电力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学生将能够:1.描述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方式。

2.解释供用电的基本原理。

3.分析与设计电力系统。

4.安装与维护电力设备。

5.管理和监控电力供应与使用。

6.树立正确的用电观念。

7.关注电力供应与使用的安全。

8.积极参与电力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1.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方式:介绍电力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配电网等,并解释它们的运行原理和相互作用。

2.供用电的基本原理:讲解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的基本过程,以及供用电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3.电力系统分析与设计:教授如何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以及如何进行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4.电力设备的安装与维护:介绍电力设备的安装流程和维护方法,包括电缆敷设、开关设备安装、变压器维护等。

5.电力供应与使用的管理和监控:讲解电力供应与使用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如电力需求管理、电力质量监控、电能计费等。

6.用电安全:强调用电安全的重要性,介绍用电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措施,如触电防护、电气火灾预防等。

以上内容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详细讲解,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和补充。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传授电力系统的组成、运行原理和供用电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电力系统分析、设计和管理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学校供配电课程设计总结

学校供配电课程设计总结

学校供配电课程设计总结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学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理解电力传输和分配的基本过程。

2. 使学生了解供配电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包括变压器、配电柜、电缆等。

3. 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中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概念,并学会计算相关的电气参数。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供配电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进行简单电路的计算和设备选型。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供配电设备的能力,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仪器进行简单故障排查。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等形式,共同完成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供配电工程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电力相关知识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电力安全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关注电力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倡导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电气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对实际操作和工程实践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学校供配电系统概述: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电力传输与分配的基本原理。

- 教材章节:第一章 供配电系统概述2. 供配电主要设备及其功能:详细介绍变压器、配电柜、电缆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 供配电设备及其功能3. 电气参数计算:讲解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概念,并进行相关计算。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气参数计算4. 供配电系统设计:学习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步骤,进行简单电路的设计与优化。

- 教材章节:第四章 供配电系统设计5. 故障分析与排查:分析供配电系统常见故障,教授故障排查方法,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工厂供用电课程设计

工厂供用电课程设计

工厂供用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工厂供用电的基本概念,掌握工厂用电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使学生掌握电力供应的基本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3. 帮助学生了解工厂供用电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工厂供用电系统问题的能力,能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 让学生学会使用相关仪器和设备进行工厂供用电系统的监测和维护;3. 提高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厂供用电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节能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合理使用电力资源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关注工厂供用电领域的国家政策和行业标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设计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工厂供用电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节能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工厂供用电系统概述- 工厂用电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工厂供用电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2. 电力供应基本参数- 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电力质量的评价标准3. 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发电机、变压器、配电设备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电缆、线路的构成及特点4. 工厂供用电系统监测与维护- 常用监测设备的使用方法- 供用电系统的维护与故障处理5. 节能与环保- 工厂供用电系统的节能措施- 环保政策与行业标准在供用电系统中的应用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课程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对应教材的章节内容。

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各部分的教学安排和进度,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

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工厂供用电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由2孝况供用电工程课程设计通用机器厂供用电设计院、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姓名:__________指导教师:桂友超专业:电气工程及其白动化班级:电气本1104班学号:11401240430课程设计任务书主要内容:对中小型工厂的供配电系统进行设计,采用10kV供电电源,在金工车间东侧1020m处有一座10kV配电所,先用1km的架空线路,后改为电缆线路至本厂变电所,将6- 10kV的高压降为一般低压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然后由低压配电线路将电能分送给各用电设备。

其它各项设计,均应根据本厂用电负荷的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到工厂生产的发展,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进行设计。

参考资料:[1] 刘介才.工厂供电[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4-48[2] 王健明,苏文成.供电技术[M] .西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 何仰赞,温增银.电力系统分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4] 张桂香.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 7工文,许慧中.供配电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设计要求 (1)2工厂负荷计算及配电系统的确定 (1)2.1工厂实际情况的介绍 (1)2.2工厂负荷计算和无功补偿计算 (3)2.3主要车间配电系统的确定 (5)3电气设备选择与电器校验 (7)3.1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7)3.2电器校验 (8)4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 (12)4.1继电保护的选择、整定及计算 (12)4.2防雷与接地 (12)5变电所平面布置设计及设计图样 (13)5.1变配电所平面布置设计 (13)5.2设计图样 (14)结论 (15)参考文献 (16)1设计要求(1) 根据本厂所能取得的电源及本厂用电负荷的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到工厂生产的发展,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确定变电所的位置与型式。

(2) 确定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台数与容量、类型。

(3) 选择变电所主结线方案及高低压设备和进出线。

(4) 确定二次回路方案。

(5) 选择整定继电保护装置。

(6) 确定防密和接地装置。

(7) 绘制设计图样。

2工厂负荷计算及配电系统的确定2.1工厂实际情况的介绍1. 本次设计的机器厂厂区平■面布置如图2.1所示仓库北装配车间-------- 成------------------------------图2.1通用机器厂长区平面图2. 各车间负荷情况见表2-1 o3. 金工车间设备平■面布置如图2.2所示4. 供电电源。

在金工车间东侧1020m处有一座10kV配电所,先用1km的架空线路,后改为电缆线路至本厂变电所,其出口断路器是SN10— 10H型[4],此断路器配备有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和电流速断保护,定时限过电流保护整定的动作时间为1s。

5. 气象资料。

年平均气温为23.2C,年最低气温为2 C,年最热月平■均气温为34.6C6. 地质资料。

本厂所在地区平■均海拔450m。

土壤电阻率为100欧姆/米7. 金工车间设备明细见表2-2。

全厂照明密度为:12W/m.m2.2工厂负荷计算和无功补偿计算根据工艺设计提供的各厂房电力负荷活单,全厂都是三级负荷。

按需要系数法分别计算出各厂房及全厂的计算负荷。

注意,用电设备的总容量P e值不含备用设备容量。

2.2.1金工车间负荷计算1. 金届切削机床组设备容量P e= (7.125X 14+12.8+6.925X 3+9.8X 4+8.7X 2+3.2+1 X 2+9.2X 2+14.3+13.3 X 2+10.125X 2+15.75X 2+63+38.7+20.15+10.5+85.4X 2+8.7X 3+9.3+9.8) kW =653.525kW对丁大批生产的金届冷加工机床电动机,其需要系数:K d=0.18—0.25(取0.25)cos* =0.5, tan© =1.73有功计算负荷:P30=K d P e= (0.25X653.525) kW=163.38kW无功计算负荷:Q30 = P30tan = (163.38X 1.73) kVA=282.65kVA2. 桥式起重机容量P e=P N= (23.2+29.5X 2) kW=82.2kW对丁锅炉房和机加、机修、装配等类车间的吊车,其需要系数:K d=0.1—0.15 (取0.15), tan<*=1.73,coS>=0.5有功计算负荷:P30=K d P e= (0.15X 82.2) kW=12.33kW无功计算负荷:Q30=P30tan = (12.33X 1.73) kVA=21.33kVA3. 金工车间照明车间面积:60X24=1440 (m2)设备容量:P e= (12X 1440) W=17280W=17.28kW对丁生产厂房及办公室、阅览室、实验室照明,其需要系数:K d=0.8—1(取1), tanP=0,cose=1.0 (tan©和cos*的值均为白炽灯照明数据) 有功计算负荷:P30=K d P e= (1X 17.28) kW=17.28kW无功计算负荷:Q30 = P30tan8= (17.28X 0) kVA=0 kVA2.2.2全厂总负荷1. 变压器低压侧:有功计算负荷:P30 2 =0.95寸P30=0.95X ( 163.38+12.33+17.28+100+80+20+20 kW=392.34kW无功计算负荷:Q30 2 =0.97寸Q30=0.97 X (282.65+21.33+110+90+20+15 kVA =522.81kVA 视在计算负荷:S30 2 =、. 392.342 522.812 kVA=653.65kVA 302功率因数:cos 2=P 30 2 /Q302 =392.34/653.65=0.6SL7型变压器届丁低损耗电力变压器,其功率损耗可按简化公式计算。

有功损耗:A P T凶0.015S30(2)= (0.015X 653.65) kW=9.81kW无功损耗::Q T:0.06S302 = (0.06X 653.65) kVA=39.22kVA2. 变压器高压侧:有功计算负荷:P30(= P30(2)+A P T= (392.34+9.81) kW=402.15kW无功计算负荷:Q301 =Q 30 2 + Q T= (522.81+39.22) kVA=562.03kVA视在计算负荷:S301 " ,402.152 562.032 kVA=691.09kVA功率因数:cos 1=P301 /S301 =402.15/691.09=0.583. 无功功率的补偿。

由丁要求工厂变电所高压侧的功率因数不得低丁0.9,而目前只有0.58,因此,需进行无功功率的补偿。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分为改善自然功率因数和安装人工补偿装置两种。

安装人工补偿装置的方法既简单见效乂快,因此,这里采用在低压母线装设电容屏的方法来提高功率因数[5]。

考虑到变压器无功功率补偿损耗远大丁有功功率损耗。

一般A Q t= (4-5) ",因此在低压补偿时,低压侧补偿后的功率略高丁0.9,这里取cos'=0.92。

而补偿前低压侧的功率因数只有0.6,由此可得低压电容屏的容量为:Q C= P 30(2)(tan—an©')= 392.34 ||tan arccos0.6「tan arccos0.92 "J|kVA=355.76kVA取Q C=360kVA。

4. 补偿后变压器容量和功率因数:补偿后变电所低压侧的视在计算负荷:S30(2=J392.342 +(522.81-360 f kVA=424.78kVA主变压器的功率损耗:—' _ _ . _ ' _ _ . - _ ______ _ _ _ __R : 0.015S302 = 0.015 424.78 kW=6.37kW._ ' _ _ _ _ ' . _ _ _ _ ___ _ _ _ ____ _Q T: 0.06S302 = 0.06 424.78 kVA = 25.49kVA变压器高压侧的计算负荷:有功计算负荷:P301 = 392.34 6.37 kW = 398.7kW无功计算负荷:Q301 = 522.81 -360 25.49 kVA =188.3kVA视在计算负荷:S301 = . 398.7 ~188.32 kVA=440.9kVA 30功率因数:cos ' =P ' /S;398.7/440.94 = 0.90430 I 30 1功率因数满足要求。

计算电流:I 301»..= S301/ .3U N =440.94kVA/ .3 10 kV =25.46A全厂变电所负荷计算如表2-3所示。

2.3主要车间配电系统的确定工厂的低压配电线路有放射式、树干式和环行三种基本结线方式。

放射式结线的特点是:其引出线发生故障是互不影响,供电可靠性较高,而且便丁装设自动装置。

但有色金届消耗量较多,采用的开关设备也较多。

放射式结线方式多用丁设备容量大或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设备供电。

而树干式结线的特点正好与放射式结线相反。

很适丁供电给容量较小而分布较均匀的用电设备。

环行结线供电可靠性较高,但其保护装置及整定配合比较复杂[6]。

因此,根据金工车间的具体情况,本系统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组合的结线方式,能满足生产要求。

表2-3全厂变电所负荷计算表配电设计方案1如图2.3所示。

配电设计方案2如图2.4所示方案比较:1 .方案1和方案2对金工车间的供电都是可行且都能达到目的。

2 .方案1和方案2中,方案1中的干线⑤⑥⑧③和方案2中的干线⑤⑥⑦③ 是同样的。

对功率较大的靠近变电所的设备采用放射性供电,放射式线路之间互不影响,因此供电可靠性较高。

3 .方案1中的干线①跨过20多米把设备10、11、12连接,电能损耗大,金届损耗多,这样既不经济,供电也不可靠[7]。

而方案2中,设备1— 9由一干线树干式供电,能减少线路的有色金届消耗量,采用的高压开关数量少,投资少,能弥补以上的缺点。

图2.4金工车间配电方案24. 方案1中的干线②供电范围中,包括功率较大的设备30和29。

由丁其他设备功率小,这样起动电流大,供电不可靠。

方案2中干线②只对13-21、31只对小功率的设备供电,功率平衡,供电可靠性相对提高。

大功率设备30、29直接采用放射式供电。

5. 方案1中,三台桥式起重机用同一干线⑦,采用树干式供电,若有一台起重机出故障,则三台起重机均不能使用,供电可靠性极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