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监测实施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专业作业指导书裂缝监测实施细则
文件编号:
版本号:
分发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裂缝监测实施细则
1. 检测目的
裂缝监测包括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及变化程度。
2. 检测依据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设备仪器
3.1 裂缝测宽仪DJCK-2,裂缝测宽仪由带刻度线的视频显示屏、显微摄像测量探头、信号传输电缆组成。
3.2 钢卷尺等测距辅助设备。
4. 检测条件
4.1 测量范围:0.02—2.0mm;估读精度:0.01mm;
4.2 使用电压:12VDC(8节充电电池);
5.检测前的准备
5.1 确定检测结构或构件的范围及数量,裂缝监测应根据需要确定,主要或变化较大的裂缝应进行监测;
5.2 裂缝测宽仪使用前应先进行校验:校验标准刻度板上分别有宽度为0.02、0.10、0.20和1.00mm的刻度线。
分别把摄像测量头支脚放在不同宽度的刻度线上,屏幕上读取相应的刻度线宽度。
当误差小于0.02mm时,裂缝测宽仪方可正常使用。
5.3 校验时,误差超过0.02mm时,请将仪器送回厂家校验维修。
5.4 摄像镜头:可用橡皮囊吹或用软毛刷进行清洁;
5.5 用后应及时充电,长期不用每月应充电一次。
5.6 连接测量探头的插头为自锁式插头,插连线时将信号线插头的红点与探头的红点对齐后插入即可,拔下时用手捏住插头根部的螺纹处直接拔出。
切勿左右旋转或用力拉线,以免造成探头内部线路损坏。
6.裂缝监测方法
7.1 裂缝宽度监测:裂缝宽度监测宜在裂缝两侧贴埋标志,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量测,也可用裂缝计、粘贴安装千分表量测或摄影量测等。
7.2 裂缝长度监测宜采用直接量测法。
7.操作步骤
6.1 裂缝宽度测量:用电缆连接显示屏和测量探头,打开电源开关,将测量探头的两支脚放置在裂缝上,在显示屏上可看到被放大的裂缝图像,稍微转动摄像头使裂缝图像与刻度尺垂直,根据裂缝图像所占刻度线长度,读取裂缝宽度值。
6.2 裂缝位置、走向测量:根据现场裂缝实际情况绘制裂缝位置、走向示意图,测量并标注出裂缝距已知轴线、已知点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6.3 裂缝长度测量:确定裂缝的起始点与终点,做上标记,使用钢卷尺直接测量裂缝起始点与终点之间距离作为裂缝长度。
8.现场检测工作的安全措施。
现场检测人员必须穿戴劳保用品,安全帽,进行测试时应注意安全。
9.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9.1 监测分析人员应具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工程测量的综合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及时提供可靠的综合分析报告。
9.2现场量测人员应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监测分析人员应对监测报告的可靠性负责,监测单位应对整个项日监测质量负责。
监测记录和监测技术成果均应有责任人签字,监测技术成果应加盖成果章。
9.3 现场的监测资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使用正式的监测记录表格;
2 监测记录应有相应的工况描述;
3 对监测数据的变化及发展情况的分析和评述应及时。
9.4 外业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应在现场直接记录于观测记录表中。
任何原始记录不得涂改、伪造和转抄。
9.5 观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应分析原因,必要时进行重测。
9.6 监测项目数据分析应结合其他相关项目的监测数据和"然环境条件、施工工况等情况及以往数据进行,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9.7 技术成果应包括写日报表、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报告。
技术成果提供的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并宜用文字阐述与绘制变化曲线或图形相结合的形式表达。
技术成果应按时报送。
9.8 监测数据的处理与信息反馈宜采用专业软件,专业软件的功能和参数应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并宜具备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查询和管理一体化以及监测成果可视化的功能。
9.9 基坑工程监测的观测记录、计算资料和技术成果应进行组卷、归档。
9.10 当日报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当日的天气情况和施工现场的工况;
2 仪器监测项目各监测点的本次测试值、单次变化值、变化速率以及累计值等,必要时绘制有关曲线图;
3 巡视检查的记录;
4 对监测项目应有正常或异常、危险的判断性结论;
5 对达到或超过监测报警值的监测点应有报警标示,并有分析和建议;
6 对巡视检查发现的异常情况应有详细描述,危险情况应有报警标示,并有分析和建议。
9.11 阶段性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该监测阶段相应的工程、气象及周边环境概况;
2 该监测阶段的监测项目及测点的布置图;
3 各项监测数据的整理、统计及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
4 各监测项日监测值的变化分析、评价及发展预测;
5 相关的设计和施工建议。
9.12 总结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概况;
2 监测依据;
3 监测项目;
4 监测点布置;
5 监测设备和监测方法;
6 监测频率;
7 监测报警值;
8 各监测项目全过程的发展变化分析及整体评述;
9 监测工作结论与建议。
9.相关质量记录表格
9.1裂缝监测记录表、巡视监测记录表;
9.2委托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