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经济增长逐步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也有很多的学者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本文将对此方面的文献进行整理,并重点从财政支出、政府投资行为、收入不平等、制度等方面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增长财政支出收入不平等

近年来,中国以较高的发展速度迅猛发展。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发展如此之快,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也越来越受学者的关注。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也多种多样,许多西方经济学家对此都有有研究。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六个:(1)劳动;(2)资本存量的规模;(3)资源配置的规模;(4)规模经济;(5)知识进展;(6)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中国经济学者也有很多投入对影响经济增长因素的研究。本文主要对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予以总结归纳。

一、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财政政策为一国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利用财政政策可以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一项财政政策的实施必然带动着财政支出的变动,因此,一项正确的财政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经济增长理论和宏观公共财政理论的重要研究方向。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极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支出结构与税收结构。而且有关此类的大多数文献都是在假定劳动力供给无弹性的前提下讨论的,导致了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作用的传导机制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数的国内外学者对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国外学者的相关理论

Rebelo(1993)等考察了分类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Angelopoulos etnal(2006)等考察了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Miller and Russek(1997)、Kneller et al(1999)考察了财政支出与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于计量方法、数据选择、解释变量多少等要素的差异,这些学者得出的结论也有很大差别。例如:Miller and

Russek(1997)根据18个OECD国家1966-1990年的数据检验得出,资本所得税、劳动所得税等扭曲性税收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不显著,劳动所得税、资本所得税每上升10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下降0.1-0.2个百分;Kneller et al(1999)根据22个OECD国家1970-1995年的数据,检验发现劳动所得税、资本所得税对经济增长的扭曲作用很大。

2、国内学者的相关理论

严成梁、龚六堂在一个具有内生化劳动选择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考察了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他们认为内生化劳动力供给的两大优点:(1)消费税和劳动所得税不再是一揽子税收,他们可以政府的消费性公共支出也可以通过影响家庭的劳动-休闲选择,进而影响资本的边际回报与经济增长;(2)政府的消费性公共支出也可以通过影响家庭的劳动-休闲选择,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他们的研究是在一个AK经济中内生化劳动选择,进而考察了政府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早在1990年Barro就研究了在AK 经济中引入生产性公共支出与所得税,假定政府通过征收所得税为公共政策融资,结果发现所得税税率与经济增长存在一个倒U型关系。

研究财政支出与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政府公共支出通常可以分为生产性公共支出和消费性公共支出。龚六堂他们运用了1997-2007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生产性公共支出并不一定总能促进经济增长,生产性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他们认为原因可能是生产性公共支出的规模超出了经济的适可范围或生产性公共支出

的使用效率下降。适当下调生产性公共支出,上调消费性公共支出可能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消费税税率越高,经济增长率越高。并推翻了Barro的关于所得税税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的结论。

刘溶沧、马栓友(2002)通过估算我国1985-1999年间资本所得税、劳动所得税、消费税的有效税率,并考察了税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得出理论为税收通过影响投资、劳动供给以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他们认为资产所得税、劳动所得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抑制作用,而消费税对经济增长有微弱的促进作用。

庄子银、邹薇(2003)认为我国在公共支出过程大量“调整成本”的作用使得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总体效应下降,甚至出现负效应。

廖楚晖(2006)考察了我国政府的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我郭晶晶的人均产出与教育投入有显著关系,政府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郭庆旺、贾俊雪(2006)考察了我国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效益。他们认为公共物质资本投资于公共人力资本投资都可以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其中公共物质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而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

二、政府投资行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山东社会科学院张卫国、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任燕燕和招商银行总部侯永建分析了地方政府投资行为与经济长期增长的动态有效性关系。他们把地方政府行为为独立的内生要素而非外生变量加入到经济长期增长动态有效性的考察中。他们通过实证分析,研究成表明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对于经济长期增长的动态有效性有着双重影响。他们得出一方面,地方政府作为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经济主体积极参与经济生活,通过多种方式努力吸引和扩大投资;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地方政府之间还展开竞争,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改善了投资环境,也显著地促进了经济总量的增长。另一方面,他们研究发现1998年以后地

方政府投资支出占GDP比重显著提升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投资对于经济总量的弹性反而减小了。这说明地方政府投资效率仍有待提高。另外,虽然地方政府投资对于经济总量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对于就业增长的影响却不明显。尤其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投资对就业的弹性反而下降了,表明地方政府投资对就业的促进作用较为有限。他们认为,各级政府对于经济的直接干预在改革中英进一步淡化,只有专注于公共管理的职能,中国经济增长的效率才能不断上升,经济增长的长期有效性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另外,暨南大学刘少波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郑可斌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偏好差异的视角考察了伴随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权程度变迁,政府偏好和隐性债务间的内生动态影响过程。他们认为,分权政策的实施强化了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使得地方政府有很高的积极性发展当地经济。

李广杰、花小安等通过研究1986-2004年省级面板数据,他们发现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与财政分权水平、地方经济增长存在着密切关系,分权增长速度越快,地方经济增长越快,隐性债务增长速度也越快。

三、技术选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苗文龙、万杰(2005)通过研究表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投资扩张,然而我国的投资效率在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我国技术选择偏向于资本密集型、未能充分利用转轨经济中产生的剩余劳动力。林毅夫在1994、2001、2004、2005年所作的一系列关于技术选择的文章中讲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所内生决定的,而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应该是经济发展的目标而不是经济发展的手段,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发展中国家没有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多必需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在遵循由自己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发展时,技术变迁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没有必要研发或者引进发达国家最先进的技术。潘士远(2008)认为技术模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