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能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2、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分析某一地区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难点(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地理问题。

(2)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影响。

三、知识梳理(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的。

这些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二)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1、气候与地貌气候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多的地区,地表径流丰富,容易侵蚀地表,形成沟谷、峡谷等地貌;降水少的地区,风力作用强烈,多形成风蚀地貌。

地貌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地阻挡气流,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势高低会影响气温,一般来说,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气候与水文气候对水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影响河流水量的大小和水位的高低;气温影响河流的结冰期。

水文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湖泊、水库等可以调节局部气候,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3、气候与生物气候对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决定了生物的种类和分布,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有不同的生物群落。

生物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气温;森林可以调节气候,防风固沙。

4、气候与土壤气候对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快,土壤肥力较低。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能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2、难点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地理现象和人类活动。

三、知识链接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

2、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四、学习过程(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这些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水循环:水在各要素间不断地运动和转化,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

例如,海洋中的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通过大气环流输送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一部分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一部分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最终汇入海洋。

(2)岩石圈物质循环:岩石圈中的岩石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发生变质、重熔再生和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

(3)生物循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促进了化学元素在地理环境中的迁移。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例如,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就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生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来实现的。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能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机制。

4、认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二、学习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三、学习难点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机制。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四、知识梳理(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例如,气候会影响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也会反过来影响气候。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比如,一个地区的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导致气候变得干燥,水土流失加剧,河流的含沙量增加等。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比如,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不仅使得中游地区的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还会导致下游河道淤积、洪涝灾害加剧。

(四)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1、气候与其他要素的相互作用(1)气候对地形的影响气候的干湿状况影响外力作用的形式,从而影响地形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多形成河谷、冲积平原等地形;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形成沙丘、戈壁等地形。

(2)气候对水文的影响气候影响河流的流量、水位、结冰期等水文特征。

例如,降水丰富的地区,河流的流量大;气温低的地区,河流有结冰期。

(3)气候对生物的影响气候决定了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例如,热带地区生物种类繁多,寒带地区生物种类相对较少。

(4)气候对土壤的影响气候影响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土壤的性质。

自然环境整体性导学案

自然环境整体性导学案

自然环境整体性导学案【考情解读】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2.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有关地理咨询题。

【重点知识梳理】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开展变化。

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落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落水、径流)太阳能化学能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要紧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淌、转化;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瞧;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土壤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

从多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能够瞧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妨碍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例(1)气候与土壤①严冷气候→微生物分解慢→有机质积存多。

②从枯燥的荒漠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风化壳逐渐加厚。

(2)生物、人类活动与土壤(3)地形与土壤①山区,导致土壤发生垂直分化。

②陡峭山坡,非常难发育深厚土壤;平坦地区,发育深厚土壤。

③阳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但蒸发大,水分比阴坡差。

④迎风坡:水分比背风坡好。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开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局部开展变化着,即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高一年级地理学科导学案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编者:时间:一、课程学习目标————明确方向,学习自主化。

重点难点重点: 了解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形成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学科指导意见基本要求 1.了解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2.理解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

3.了解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

发展要求能对区域资源利用进行环境评价,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会考标准知识条目考试要求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b(理解)2.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b(理解)3.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a(识记)4.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性状的作用b(理解)5.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b(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能量交换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交换过程: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整体性: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编号装订线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影响的表现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的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物质性状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1)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较细;(2)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较粗;(3)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4)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化学组成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气候直接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间接影响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与发育生物最活跃的因素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的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地形稳定因素,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坡度和坡向也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三、基础知识构建————抓牢主干,知识网络化。

导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题: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时:2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2.能解释并绘制自然地理过程示意图,说明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和环境统一的演化过程。

【重难点】1.了解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形成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3.整体性功能。

【学法指导】1.收集信息渠道:教材、资料、地图册2.解决问题方法:图表阅读与运用、对比法、点拨法预习案通读课本内容,勾画要点知识,完成《高考领航》课前预习,用时15分钟。

探究案探究点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教材P85图5.1生物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

完成活动题:探究点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完成活动题:探究点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完成活动题:训练案【巩固训练】1.近年来,珊瑚礁的缔造者——珊瑚大量死亡。

据研究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此现象说明了地理环境具有A.整体性 B.地域差异性 C.独特性 D.复杂性2.下列叙述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征的是A.大量使用煤、石油最终导致海平面上升 B.森林砍伐后,木材蓄积量减少 C.围海造田,使海洋面积缩小 D.工厂排放污水,使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增加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我国南方景观不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少 B.化学风化为主,物理风化较弱C.植被茂密高大 D.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4.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②风蚀严重③降水集中,多暴雨④植被破坏严重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5.大面积地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②造成臭氧层空洞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④许多物种灭绝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6.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图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的特点。

(2)图中A、B、C、D四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4.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A.土地肥力下降 流失加剧 从左至右为:
B.洪水灾害增多

C.河道淤塞加快
D.水土
不是。土壤是陆地表面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的,具有一 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沙漠表层的沙子 是不具备肥力的,不能生长植物,所以不是土壤。
思考二:影响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哪些?试举例简要说明?
影响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它们是土壤有机质 的制作者和分解者,是土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最活跃因素。如温带草原地区草类 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
【探究活动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思考一:读下图并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 说一说自然地理环境应主要包括哪些要素?
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包括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生物(植被)等要素。
读自然环境要素相互关系图和材料一,并结合有关知识思考下列 问题。
材料一:据史料记载:黄土高原在汉代时,一派草肥水美、 山清水秀的景色。但自唐代以后,由于大兴土木、连年战争, 再加上近代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的影响,森林植被被大量砍伐, 对黄土高原环境及黄河下游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思考二:分析黄土高原植被的破坏对黄土高原环境的影响?
黄土高原植被的破坏对黄土高原环境的影响,表现在由于人类破坏植被,植被覆盖率 下降,导致黄土高原流水侵蚀,水土流失加剧,进而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形成沟谷地 貌;而且由于水土流失,地表水下渗减少。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缺乏;加上植被的减 少,大气湿度减少,气候趋于干旱;植被的破坏,使动物失去了栖息地,生物多样性 减少。
5℃
28℃ 450 150 1500 毫米 毫米 毫米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导学案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定位】课程标准: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能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

3.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并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依纲梳理夯基础】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和等;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和的整体。

1.表现1: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的演化。

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

3.表现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我的问题是:【合作探究】根据所学知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分析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整体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高考试题】(2009年高考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

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

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课时精练】1.埃及尼罗河阿斯旺大坝的建成导致尼罗河下游地区地下水减少,土壤盐碱化越来越严重,肥力日趋下降,三角洲海岸后退,沙丁鱼产量锐减。

这说明了地理环境特征具有()A.整体性 B.差异性 C. 非地带性 D.地带性2.下列现象不能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将会因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并导致整个生态环境失调 B.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使地壳中的碳元素减少,导致大气中的CO2气体增多,气体增多,引起全球气温升高C.长江中上游山区林木被大量砍伐,造成长江含沙量大增,下游河道变浅,洪水发生频率增高D.太阳活动与地球气候的变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如许多地区降水量与太阳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3~4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课标解析1、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举例说明某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3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4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二、基础梳理:(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环境由、、、、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相互、相互,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2、地理要素通过、和等过程进行着和。

3 、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

生物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作用。

4、地球早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和氨。

一般认为,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的作用。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如、等。

2、生产功能(1)概念: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

(2)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和,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及。

光合作用通过和的交换,将、、、、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出。

(3)平衡功能是指个自然地理要素通过和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的能力。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一个要素的演化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自然地理要素具有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是的重要表现形式。

2、在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中,受人类直接影响相对较小的是 ,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是和。

三、课时训练图中若a 1、该图示的含义是 A 、呼吸作用2、如a 在黄土高原,且植被遭到破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易产生荒漠化B 、易使黄土质地变松C 、易产生水土流失D 、易形成酸雨3、生物循环过程能够促使自然界的( )①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 ②能量不断流动转化③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减少 ④二氧化碳和水不断增多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④4、关于生物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改变了大气圈和水圈成分B 、生物促进了环境中物质的迁移运动C 、生物的呼吸作用是其改造环境的根本原因D 、生物促成了土壤的形成5、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①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渗透②陆地环境各要素虽然构成一个整体,但是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④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③6、下列体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A 、我国东南降水多,西北降水少B 、冬季海南岛气候温暖,而黑龙江却江河封冻C 、西北内陆距海远 降水少 内流河多 气候干燥 风力作用强多戈壁、沙漠D 、赤道地区降水多,气候温润;副热带地区降水少,气候炎热;极地地区降水少,气候严寒。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能够说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2、能够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分析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理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树立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观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难点(1)理解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理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三、知识梳理(一)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1、大气与水大气中的水汽通过降水等形式进入水体,水体中的水分通过蒸发进入大气,二者相互转化。

2、大气与岩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与岩石发生化学反应,对岩石进行风化和侵蚀。

3、大气与生物大气为生物提供氧气和二氧化碳,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大气的成分。

4、水与岩石水对岩石进行侵蚀、搬运和沉积等作用,岩石的性质也会影响水的运动和分布。

5、水与生物水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生物的活动也会影响水的质量和循环。

6、岩石与生物岩石为生物提供生存的场所和养分,生物的活动可以改变岩石的性质。

7、土壤与生物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为生物提供生长的基础。

(三)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干旱还导致植被稀少,多为荒漠植被;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多为荒漠土。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进而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和径流量,还可能导致气候变得干燥。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期末复习)高一地理组[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及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学会运用整体性理论分析一些自然现象,指导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①________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②________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③______的改变。

(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对④____________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成土母质与土壤(1)成土母质:指岩石经过⑤________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⑥____________。

(2)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关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1)直接影响: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⑩________和热量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⑪____________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2)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⑫________________、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3.生物与土壤(1)生物是土壤⑬____________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2)不同的⑭____________,所形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也是不同的。

4.地形与土壤1.意义:对我们利用自然资源、修复⑲__________和改善环境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2.二者的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第三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实质就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同时,由于各要素在各地的差异,自然地理环境又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并表现为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单元,这些地域单元在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即地域分异规律。

1.掌握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与表现。

3.结合实例分析某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预习案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2•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途径: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间通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交换。

3 •意义: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形成一个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4•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1)定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能力。

(2)特点:主要依赖于⑧ _________________ 。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2.平衡功能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⑨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章节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总课时4课时第2课时课题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 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2 举例说明某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3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4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并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来解释说明某一区域的环境特征及其成因.情感目标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

学习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以土壤形成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学习难点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形成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法指导自主完成任务一,用红笔勾出疑惑点;独立理解、思考完成任务二的合作探究和任务三的达标检测知识链接黄土高原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黄土分布70%,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厚50—80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

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

东北林区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以中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白桦、椴树、胡桃楸、水曲柳、柞树等。

据近年统计资料,全区共有森林面积6.8亿亩,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37%。

木材蓄积量达32亿立方米,占全国木材总蓄积量的三分之一。

其中黑龙江省有24亿立方米,占全国木材蓄积量的四分之一;吉林省有7亿立方米,辽宁省有1亿立方米。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2、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能够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4、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认识到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难点(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机制。

(2)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问题。

三、知识梳理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2、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大气与水大气中的水汽通过降水等形式进入水体,而水体的蒸发又会增加大气中的水汽含量。

大气的运动影响着水循环的过程,如风能推动海水的流动。

(2)大气与岩石大气中的风、降水等对岩石的风化、侵蚀起着重要作用。

岩石的物理性质也会影响大气的温度和湿度。

(3)大气与生物大气为生物提供了呼吸所需的氧气和生存所必需的气候条件。

生物的活动又会改变大气的成分,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4)水与岩石水对岩石具有侵蚀、溶解等作用,塑造了各种地貌形态。

岩石中的矿物质成分也会影响水的化学性质。

(5)水与生物水是生物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影响水的循环和水质。

(6)岩石与生物岩石为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生长的场所,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也会对岩石产生一定的影响,如生物风化作用。

(7)土壤与其他要素土壤是由岩石风化的产物在生物等作用下形成的,它是联系其他要素的中心环节。

土壤的性质影响着植物的生长,而植物的生长又会反过来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例如,当森林遭到砍伐,不仅会影响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要素,还可能对河流的水文特征、生物多样性等产生深远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学习目标: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学习难点: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学习过程:一、自然地理环境阅读教材70页图3—3,回答下列问题并完成资料79页填空。

1.自然地理环境中有哪些圈层?2.各圈层间通过哪些循环使彼此间进行联系与作用的?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表现之一——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和变化,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探究问题1: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材料: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水量小于200mm。

主要原因是距海远,且有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水文地貌土壤气候生物生物(植被)思考:那么在这种干旱环境下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的状况如何呢?填关联词:深居内陆————气候—水文___________________植被——————————土壤地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教材70页图3—4左侧小字,联系实际说明整体性的第一个表现。

总结:各要素在长期的演化历史中,彼此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系统表现之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探究问题2: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材料:从有文字记载,黄土高原就属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时期,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众多比较清澈,枯水季流量也较大。

但随着人口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

到明清后,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大大加强。

森林只零星的分布在偏僻的山区。

思考: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使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变化?过度砍伐、开垦、放牧等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加大想一想: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中下游地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表现之三——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1.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1.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1.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物质循环及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2.理解某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3.能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地理现象和评价人类的生产活动。

二、知识网络 三、知识梳理(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 、土壤、地形等。

2.物质与能量交换(1)类型:水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2)意义:进行物质迁移和 ,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生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光合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二)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演变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发展变化的,如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变迁。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滥伐森林会引起生态环境失调(如下图)。

再如,破坏森林与植树种草会引发不同的环境效应。

四、过关检测下图表示岩石圈与水循环的关系。

A、B、C表示三大类岩石,甲、乙、丙、丁为海陆间循环各环节,箭头a、b、c、d为岩石圈与水循环各环节的作用。

1、A、B、C中,其形成与水循环类型有密切关系的组合正确的是①C—海陆间循环②B—海陆间循环③B—陆地内循环④C—陆地内循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若乙为水汽输送,a、b、c、d的含义和下列地理现象成因相符的是①a—四川盆地多夜雨②b—云贵高原多地下河③c—东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气候④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016·福建厦门高一期末)夏季绿洲的最高气温显著低于其毗邻的沙漠、戈壁,水分的蒸发量也明显较小,非常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实质就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同时,由于各要素在各地的差异,自然地理环境又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并表现为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单元,这些地域单元在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即地域分异规律。

◆第八课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凡事都要有个目标,要求不高,认真做,你一定能达标!)1.掌握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与表现。

3.结合实例分析某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预习案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2.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途径: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间通过②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交换。

3.意义: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形成一个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4.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1)定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⑦______________的能力。

(2)特点:主要依赖于⑧____________。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2.平衡功能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⑨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变化性: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⑩____________________,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2.统一性: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1)表现: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⑪______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2)变化:⑫__________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⑬______受人类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预习自测:1.说一说:以气候与地貌的相互影响为例,说明气候与其他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2.试以水循环为例,说明圈层间的物质运动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3.请以植被破坏为例,说明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探究案探究点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2010·锦州模拟)下图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

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2) 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高向低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③地土壤中的腐殖质含量________(高或低)于其他两个自然带,主要原因是什么?(3) 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A.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D.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反思归纳】1.图示反映的是__________过程,而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生物循环的活跃程度随纬度升高而递____;土壤——生物——枯枝落叶——土壤中的物质循环运动,反映了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时刻不停地进行着____________的交换。

2.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主要阐明两点:①自然地理环境五个地理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过程,这种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是整体性的______;②每一要素通过与其他要素的物质能量交换,改变着其他要素的________,对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起着重要作用。

探究点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下图反映了地理要素间的哪一功能?【反思归纳】1.从图中关系不难看出,藏羚羊的存活率、数量与______有关,环境影响藏羚羊的数量,藏羚羊的数量也影响环境,它们之间要达到某种______状态。

2.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立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新功能。

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____的能力;________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探究点三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读“某假想地域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分析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根本因素是什么?(2)图中所示地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体现了(多选)()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3)试简要分析图中所示地区地理环境演变的过程及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反思归纳】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为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______存在的,某一地理要素变化,会引起______要素的改变;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会引起__________环境状况的改变。

2.结合对三幅示意图的分析可知,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从而导致了______的变化;这种地理环境的演变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地形这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导致了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差异性(同一地区不同坡向地理环境差异显著)和复杂性(地理环境的演变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当堂检测:(2011·柳州质检)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回答1~2题。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①B.②C.③D.④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A.⑤B.⑥C.⑦D.⑧读下表,回答3~4题。

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单位:hm2转化来源湿地类型旱地城镇用地工矿用地草地其他河渠489 -7 0 235 18海涂43 -155 2 027 0 17 627 水库坑塘25 657 -33 -211 5 694 926 水田76 -793 -1 053 0 0 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3.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涂D.河渠水库坑塘海涂水田4.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B.水鸟栖息地减少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D.湿地面积减少(2011·南通调研)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的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亿吨尘土。

据此完成5~6题。

5.“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A.植被遭到破坏B.地下水位下降C.降水异常减少D.温室效应加剧6.“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读“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①水土流失加剧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③大气污染严重④洪涝灾害增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引起该地区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上升B.植被破坏C.气候恶化D.围湖造田(2009·天津文综)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9~10题。

9.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10.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严歌苓说,人之间的关系不一定从陌生进展为熟识,从熟识走向陌生,同样是正常进展。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远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牢固,也许前一秒钟还牵手一起经历风雨,后一秒就说散就散,所以,你要懂得善待和珍惜。

人与人相处,讲究个真心,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给予真情,我还你真意,人心是相互的。

两个人在一起,总会有人主动,但主动久了,就会累,会伤心,心伤了就暖不回来了,凡事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多一份忍耐和谦就,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怨气和误解,也少了一些擦肩而过。

做人不要太苛刻,太苛无友,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重在包容。

包容是一种大度,整天笑呵呵的人并不是他没有脾气和烦恼,而是心胸开阔,两个懂得相互包容的人,才能走得越久。

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份真诚,俗语说,你真我便真。

常算计别人的人,总以为自己有多聪明,孰不知被欺骗过的人,就会选择不再相信,千万别拿人性来试人心,否则你会输得体无完肤。

人与人相处不要太较真,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一句话而争辩的面红耳赤,你声音大,我比你嗓门还大,古人说,有理不在声高,很多时候,让人臣服的不是靠嘴,而是靠真诚,无论是朋友亲人爱人都不要太较真了,好好说话,也是一种修养。

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你对我好,我又岂能不知,你谦让与我,我又怎能再得寸进尺,你欣赏我,我就有可能越变越好,你尊重我,我也会用尊重来回报你,你付出爱,必会得到更多的爱。

与人相处,要多一份和善,切忌恶语相向,互相伤害就有可能永远失去彼此,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天平,每个人心中都藏一份柔软,表面再强势的人,内心也是渴求温暖的。

做人要学会谦虚,虚怀若谷。

人人都喜欢和谦虚的人交往,司马懿说:“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这就是胸怀。

有格局的人,心中藏有一片海,必能前路开阔,又何愁无友。

人与人相处,开始让人舒服的也许是你的言语和外表,但后来让人信服的一定是你的内在。

就如那句,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人这一生,遇见相同的人不容易,遇见正确的人更不容易,只有选择了合适的相处方式,带上真诚与人相处,才会走得更长,更远更久。

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份真诚,俗语说,你真我便真。

常算计别人的人,总以为自己有多聪明,孰不知被欺骗过的人,就会选择不再相信,千万别拿人性来试人心,否则你会输得体无完肤。

人与人相处不要太较真,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一句话而争辩的面红耳赤,你声音大,我比你嗓门还大,古人说,有理不在声高,很多时候,让人臣服的不是靠嘴,而是靠真诚,无论是朋友亲人爱人都不要太较真了,好好说话,也是一种修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