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居住区内公共空间建设
社区公共空间建设
![社区公共空间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c64ef271daef5ef7bb0d3c9a.png)
社区公共空间建设所谓公共空间,狭义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室内空间。
它包括街道,广场,公园,体育场地等。
根据居民的生活需求,在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节日等各类活动。
以前,在中国人的公共空间里,主导的人物是领袖,干部和群众,压倒一切的活动内容是宣誓,口号和报告。
那时候的公共空间,其实只是“公家空间”。
改革开放以后,在公园,街道等“公共空间里”群众的自发性活动开始回归,而且花样繁多。
进入新世纪,中国各个城市中规模宏大的广场遍地开花,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人缺乏公共空间的遗憾,但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却从虚拟网络中抽出最稚嫩的枝丫。
广义是指公共空间不仅仅只是个地理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进入空间的人们,以及展现在空间之上的广泛参与,交流与互动。
随着中国房地产事的业飞速发展:自1978 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惊人的增长速度,城市建设水平以及城市人口也一直保持着持续走高的趋势。
1988 年房地产改革后,住宅商品化推行,使得住宅脱离公有制资源的范畴,跻身商品市场,且自1994 年7月15 日“住房公积金”政策出台之后,不动产的买卖更加自由,市场也更加开阔。
而这一系列政策与改变造就了自此之后的房地产“黄金20 年”,这些变化深深的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
由于经济繁荣,国民收入大幅提高,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也经历了“生存-生活-生态”的变化过程。
城市居民對于居住区的环境要求由早期的居住环境逐渐发展为对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的需求。
同时,由于科技进步,社会多元化发展以及社会老龄化发展,城市居民对于个人价值的表现方式具有不同的需求,这也导致了不同的居民群体对于不同公共空间的需求差异。
市场化经济之后,居民的贫富差距拉大,对于住房的需求也呈多元化发展,住房投资,租赁以及时段性度假等需求也逐渐作为居民的购房目的陆续登场,而具有不同居住目的的居民,对于社区内公共空间的需求也有很大差距。
居住区的公共交流空间研究
![居住区的公共交流空间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03341d976eeaeaad1f330dd.png)
人们 只要有 条件 就要 买房 , 甚至借钱贷款也要买房 。
一
无独有偶 ,9 3年 , 合 国开发 计划署 在 印度北 部接 近克 18 联 什 米 尔 的 一 个 落 后 村 庄 , 进 一 项 名 为 “ 全 饮 水 ” 慈 善 计 推 安 的 交流是 人们 的生 活需 求 划 。在联合国志愿者到来之 前 , 个落后 的印度村 庄村 民的所 这 随 着房 地产 建设 事 业 的 日益 发 展 , 们 的 购 房 心 态 也 越 来 有 用 水 , 人 均来 自位 于村 子 西 部 的 一 口 “ 水 井 ” 苦 。联 合 国 的 志 愿 越 成熟 。上 世 纪 九 十 年 代 伊 始 , 着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完 善 和 土 者到来后 , 随 不辞辛 劳 , 为每家每户装上了管道输 送清洁 自来水 的 地 制度 的 改 革 , 别 是 福 利 分 房 制 度 的取 消 , 市 居 民对 住 房 的 水管 , 特 城 一拧龙 头 , 就可 以方 便安 全地 用水 。志愿 者们 完成 了任 需 求 由 以前 单 纯 等 待 国家 单 位 分 配 , 自己 对 房 子 的位 置 、 小 、 务 , 大 满怀 成就 与骄傲 , 民们则满怀感激 。大家都认 为这个贫穷 村 户型、 设施等没有 自主选 择权 , 只能被 动接 受 , 向 自己选 择 。 落后 的村庄从此可 以享 用到清 洁方便 的 自来水 , 转 生活 品质将得 开 始 时人 们 还是 解 决 “ 得 下 ” 问 题 , 要 解 决 面 积 扩 大 , 到 改 善 。 住 的 首 住 得 宽敞一些 , 而发展 到 逐渐 地对 楼盘 的便 利交 通、 继 房屋 的质 年后 , 志愿者们对这个村庄进行 了回访 , 看到的情景却 出 量、 楼栋的外观 、 户型的组织 、 内设 备 的配套等相 关生 活条件 乎意料 , 民们依然拎着各 式的水桶 , 户 村 谈笑 风生地 排着 队在 “ 苦 的舒适 和方便 的关注。时至今 日, 们购 房时除 了对 以上基本 水井” 人 打水 。等到 了村 民家 中一看 , 发现前 面安 装的水龙 头因为 条件的要求 , 更加关注 与住宅相 配套 的周边环境 、 观 、 建 配 很 少 使 用 已经 生 锈 , 法 打 开 了 , 愿 者 们 大 为 困 惑 。 景 公 无 志 置 等 相关 硬 件 条 件 , 逐 步 更 加 关 注 空 气 质 量 、 化 氛 围 、 群 也 文 人 经 过 与 村 民的 沟 通 询 问 , 愿 者 们 了解 到 了 村 民之 所 以不 志 素 质 、 来 发 展 等 隐 形 软 件 环 境 。在 自己住 所 的周 围 , 无 谈 话 使用水龙头 的原 因。原来 , 未 有 自从有 了 自来水管 , 村民在家里毫 不 聊 天 的 对 象 , 流 切 磋 的 好 友 , 起 晨 练 的 广 场 , 后 遛 弯 的小 费 力 就 可 以用 水 、 交 早 饭 做饭 、 衣 , 们 到 家庭 以外 的机 会 大 大 减 少 , 洗 人 径. 奕者对垒 的树 阴, 票友 亮嗓 的水 滨 ……, 都是 人们选 择房 屋 村 民们感觉 陷入 了 “ 世 隔绝 ” 与 的状 态。他 们 以前 都 到 “ 水 苦 时考虑的因素 。 井” 打水 , 那 里 聊 天 , 在 了解 各 种 信 息 , 台 成 了村 民 们 公 共 社 交 井 我 国的城 市住宅 的大量性建设与大力发展是在新 中国成立 和 人 际 交 流 的 场 所 , 而 , 户 水 龙 头 中断 了原 来 的 交 流 , 是 , 然 人 于 以 后 , 国初 期 , 建 人们 从 “ 须 沟 ” 的棚 户 区搬 进 住 宅 小 区 、 龙 式 工 他们放弃 了便利的 自来 水 , 新 回到井 台 , 笑风 生 , 流信息 重 谈 交 人新村 , 又到后来 的筒子楼 、 机关大院 , 到分户分室 的单元楼 , 与 心 情 。 再 直到九十年代福利分房制 度取消 , 人们 可 以 自行 购买 真正属 于 由此可见 , 共交往是人们 生活中的必需 活动 , 公 我们在进行 自己的房子 , 中国人逐步实现 了“ 楼上 楼下 , 电灯 电话 ” 的梦想 。 居 住 区和 住 宅 设 计 时 , 充 分 考 虑 为 公 共 活 动 和 交 流 留 有 足 够 要 但是人们却感到失落 , 开始怀念胡 同、 筒子楼和大 院的生活 。 的空 间 。 以 前 住 在 胡 同里 、 杂 院 里 、 子 楼 、 关 部 队 的 大 院 里 的 大 筒 机 其 实 这 些 做 法 在 其 他 国 家 已 有 先 例 , 洲 的 很 多 国 家 普 通 欧 人们 , 邻里之 间来 往密 切 , 帮互 助。借 颗葱 , 碗 醋 , 互 倒 照看 孩 住 宅 的面 积 都 不 大 , 们 都 喜欢 到 城 市 广 场 或 博 物 馆 展 览 馆 去 , 人 子, 照应 门户 ; 茶余饭后 , 聚在胡 同口大院里 , 息乘凉 , 棋打 休 下 在 酒 吧流 连 , 咖 啡 馆 消 磨 时 光 , 那 里 可 以接 触 到 世 界 各 国 各 在 在 牌, 聊天逗乐 , 孩童嬉戏 ; ……人们沉 浸在 美好 的邻 里关系 中 , 那 种 各 样 的人 , 时 得 到 丰 富 的信 息 。 因 而 , 些 广 场 被 称 为 “ 同 那 城 些 人 们 聊 天 、 憩 、 集 的 地 方 , 像 是 大 家公 用 的 “ 厅 ” 游 聚 就 客 。
浅谈居住环境中的公共空间设计
![浅谈居住环境中的公共空间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96fa4a1d1f34693daef3e89.png)
美术学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public space designJ2 J J218.7分类号 学号 密级10722公开题 目 (中、英文 ) 浅谈居住环境中的公共空间设计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学科门类 提交论文日期 专业名称 学校代码 成绩评定设计方向浅谈居住区环境中的公共空间设计摘要空间活动有三个方面的类型,即必要空间、自发性空间和社会性空间,空间就是从这些活动的不同类型而区分成不同的区域,这些区域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
不管是哪一种空间类型,都要依靠一个必要的媒介,给予其生命的活力,最主要的就是人类即居住者。
因此,现代城市建设、小区规划、环境艺术等设计都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上进行设计加工的,它们的存在,都是为人的物质感和精神需求服务的。
通过对自然地加工、利用,结合当地的文化特征,民族风情而生成。
最终营造成为一个具有活力和文化特征的空间,成为人类美好家园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居住环境、公共空间、空间设计І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public space designAbstractThe three aspects of space activities,Space is necessary, spontaneous space and social space,Space is from the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types and differentiate into different areas,The area is not independence,but interrelated.No matter which kind of space type,Depend on a necessary media,Given the life vitality,Most of the human occupant namely,so,Modern city construction、District planning、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is based on a people-oriented design principle of the design process,They exist is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needs,Through the use of natural processing,Combined with loc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Ethnic customs and generation。
论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 张丹丹
![论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 张丹丹](https://img.taocdn.com/s3/m/4806979a852458fb760b56a3.png)
论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张丹丹发表时间:2019-08-26T15:49:35.88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作者:张丹丹郅月山[导读] 对于居民来说,住宅小区公共空间作为日常接触相对频繁的外界环境,作为居民室外主要活动的载体,公共空间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具有专属的景观属性。
河南中核五院研究设计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对于居民来说,住宅小区公共空间作为日常接触相对频繁的外界环境,作为居民室外主要活动的载体,公共空间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具有专属的景观属性。
通过住宅建筑设计的公共空间设计,能够让公共空间设计满足住宅建筑的设计需求。
住宅建筑设计之中对于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视,就能够让住宅建筑设计满足可持续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住宅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一、公共空间的内涵和设计的必要性(一)内涵公共空间指的是居民举办各种活动或者是进行公共性交往的一种开放场所,也指的是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的开放性的空间体,如包含了水系、山林等自然环境、停车场、道路等,可以集中反映出城市文化,并且又能够包含多种社会生活元素,其主要是城市供给人们生活的一个公共空间,其本身也具有共同性。
(二)设计必要性公共空间本身是一个城市的精华与本质的呈现,其本身拥有独特性,不仅仅是可持续发展创造的空间,同时也能够提升城市的软环境质量,是满足社会、自然、人类高层次交流的必然条件。
二、城市住宅建筑中公共空间设计分析(一)创作基础 1.创作背景对于城市住宅建筑的公共空间设计,包含了商业空间、住宅入户门厅、电梯厅等多个空间,其本身具有开放性、公共性、服务性等特点。
作为居民在每一天必须经过的区域,其本身具有较高的使用效率,也成为最主要的使用空间之一。
2.基础分析本次研究所选择的住宅建筑在周边拥有便利的交通,并且配套设施相对成熟。
由于基地本身的形状非常规整,所以也能够满足整个住宅建筑形态的要求。
建筑位于道路的北边,拥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
居住区公共空间初步分析
![居住区公共空间初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acb2c0b14e852458fb5797.png)
四:总结
根据对居住区公共空间分布的分析,以上三个居住区使用者出行状况的分析 可对居住区公共设施布置提出如下建议: 既然合理的公共设施布置能够促进居民采用慢行出行方式进行相应的非 通勤活动,那么可以首先从居住区公共设施的规划布置对慢行出行偏好的影 响入手,对居住区公共设施布置规划模式和规划指标提出改进建议。 现如今,随着机动化交通工具拥有水平的提高,居住区公共设施的规划布置 正从老式居住小区的沿街布置逐步向新式居住小区的成片布置过渡。 而通过研究,居住区公共设施宜采用“大集中、小分散”的布置模式。 “大集中”指集中设置可满足周边居民一站式休闲购物文化活动的文化 体育中心、大型公园、大型商场等, “小分散”则考虑公共设施在街坊内的便利可达,将其与街道、绿地、 河流相结合。
图为深圳四季花城的架空层交往空间
3)、“泛会所” 出现 “泛会所”的概念的倡导者是万科集团。他们认为会所不应该局限于室内的封闭场所,儿童游 戏场、绿化休憩地、散步小径、露天广场、平台花园等等,构成范围外延的大会所。换言之, 住区中处处是会所,会所在各处。 如此,住户的休闲、活动空间,不仅仅局限在室内,而是遍布了整个住区。 深圳万科金色家园,把室内会所延伸扩展到整个住宅社区,在庭院、架空层空中花园等处融合 景观与健康休闲设施,将生活住区的装饰功能设发展为应用功能设备,把装饰功能与应用功能 有机结合。 形成了较好的邻里交流空间:
小区北部将小区一分为二。整个小区以西部的霞湾公园为中心,建筑群体以此为中心布局
混合布置将沿街和成片布置相结合,能综合体现两者的特点。
住 宅
学 校
商住综合
其 他
办公兼 商业
浅议现代城市居住区内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浅议现代城市居住区内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31dccdaa00b52acec7ca0c.png)
很大 问题 。笔者在 20 00年 左右建成 的某小 区 内采访 ,半数 以上居民感 觉小 内供 老人和小
孩活动 的场地不 足.给小 Ⅸ的居民带 来许多不 便。 ( 见图 1 ) 2 1 公共 空间质量参 羞 2
仓捉 量大面 广,规划 师、建筑 师与园林师难 做到精心 营造 , 计注重 空间 式大 于注重空 设 间内涵 ,注重基地 内部方 索的完善性 大于注重
面积有 了很大 的提高 ,然而由于 开发建设时 闻
Of ubl p e 1 s d t i r t p i s oc n r i en i d s i sm u tp c e ol t c s ay
干篇一律 是目前国 内城市公共开 放空间建 设中 的一大弊端 很多城市 的广场都 呈现大 同 小异 的模式 , 些规划者和 开发商甚 至只是照 一 搬照抄 所谓示范 小 的建造 模式 . 没有结台 而 实际 情况.对小 区人群进行 浑^调查 .小 的
舒适 和便利的 居住环境 。
J 刚 舌
建 中 ∞ 共 空 间 的营 造 . 针 对当 g 并 儿 设 ^ 视 角 探 讨 目 住 环 境 白 造 q 计 节 墼 ,H 计理
境建设普漏存 “ ^ 在 缺 性 怀”的问题 行
.
在 当 居住E的建 设中 . “ 前 人性化 ”出觋 的 频率非常 高 越来越 多的住 宅楼盘打 出 “ 人
区 内公共空 间以及公共 场地设施 的营建还存 在
对 共 问 计 行 探 讨 . # 措施。
前 存 的 问题 提 m
健 :
文* 怀
E规
设 计
*空 间. ^ 本 , ^
居住社区公共设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谢静
![居住社区公共设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谢静](https://img.taocdn.com/s3/m/9d52643bee06eff9aef807a5.png)
作者单位:武汉和创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武汉,430071) 收稿日期:2006-12-08
至保安与电子警戒装置构成的边缘界线(图
建筑学报
5 0
对自己社区的自豪感,增加不同背景的人 群进行社会交往的机会, 使不同居民, 尤其 是处于底层的弱势群体得到一定的自由感, 是培养居民社区认同感及社区意识,实现 社区整合的重要因素。 但是, 有些居住社区 的公共空间(如会所等)通过高额收费或严格 管理等手段只为少数“精英人士”开放, 是 非大众性、 非共享性场所, 比如武汉市的某 社区会所。该会所只有会员才能在里面消 费, 而要成为会员, 则每年都要交相当一笔 费用。这里已成为举行高级商务会谈的场 所和消费者身份的象征,这就失去了社区 公共设施的意义了,它不但没有促进社区 内不同居民的交往与社区整合,反而加剧 了社会隔阂。 上述几个方面造成了居住社区与外界 一定程度的隔绝。有形或无形的“围城” 以 及居民的互不往来形成了人们行为上的隔 绝和心理上的隔绝,这容易引发居民(尤其 是老年人)的社交孤独感,也容易引发人们 的自我膨胀感。人们逐渐习惯于以自我为 中心, 而不去关心他人的生活, 不去关心社 区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和 归属感,这必然导致居住社区的外部环境 及公共设施冷落, 并且互为因果, 进一步加 重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缺失,最终导致“家 园”沦落为“住家” 。而无论大中城市,家 —社区环境始终是人生活的最基本环境, 对维系人们的健康身心、对培养儿童的快 乐天性等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 居住社区的 公共设施设计应使居民感到舒心和愉悦, 使其便于使用,并且乐于使用。
常来说,居民使用某一公共空间的频率与 其距离公共空间的距离远近成反比,服务 半径过大, 自然会降低居民的使用频率, 不 利于强化社区关系。 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提出了类 似的观点, 他指出:大多数人每次步行的活 动半径通常为 400-500m,根据不同情况, 人们可能看清别人和活动过程的距离在 20-100m 的范围之内。在实际工作中,这 两个因素对于集中的程度有重大影响。如 果希望从家中或者只走上500m就可以看见 别人和活动,并且步行就能到达最重要的 服务设施,就必须精心地将各种活动和设 施集中安排。只要空间和设施的布局稍有 分散,或者距离略大,就会令人索然无味, 不可能有丰富的感受。 20 世纪 90 年代,面对低密度郊区化的 过度蔓延, 美国建筑师卡斯罗普提出了 “以 公共交通为导向发展” 的社区模式, 简称为 TOD模式:是指半径长度为步行距离的, 由 商店、 住宅与办公组成的混合社区, 服务设 施围绕公交车站设置, 形成社区中心, 步行 系统由中心通往社区各处,公交支持社区 内人们的出行,以降低居民对小汽车的依 赖性。 该模式从城市规划的宏观角度, 对居 住区的规模、 布局与交通方式进行探讨, 明 确提出了以步行和公交为主要交通方式的
城市居住区公共设施存在的问题分析-城市规划论文-土木建筑论文
![城市居住区公共设施存在的问题分析-城市规划论文-土木建筑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bd3040c172ded630b1cb6f9.png)
城市居住区公共设施存在的问题分析-城市规划论文-土木建筑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城市居住区公共设施的现状居住区公共设施是居住区公共空间构成的重心, 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居住区公共设施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城市文明程度提高以及文化品质上升的体现, 同时也体现了城市居住区的品味,为居民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趣味。
从城市形象塑造的角度看, 居住区公共设施设计对城市竞争力、影响力的作用巨大。
[1]因此,成功的设计可以让城市具有强烈的地域感和认知感, 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加大了城市的影响力, 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兴起。
在国外,对城市居住区公共设施进行设计研究的历史由来已久。
但在我国是在近现代,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才开始慢慢发展起来的。
虽然起步相比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较晚一些,但与他们一样是走工业化道路,设计中追求的是设计的实效性,以及现代科技材料在设计中的应用。
目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经济也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随之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突出。
人们对居住区公共设施设计的要求不仅仅局限在设计的形式和功能上,更重要的是看设计是否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
如今,现代居住区公共设施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不合理的设计结构以及功能上的不健全,模式化设计造成的设计雷同以及设计材料的滥用等等,均造成了视觉上的污染和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导致了部分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2 城市居住区公共设施存在的问题以辽宁省鞍山市为例,作为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其经济发达程度及城市化水平均为中等,是可作调查研究的典型城市。
同时,选取城市的三个典型居住区进行调研,即绿色智慧城、鞍钢花园、永缙学府,它们均建于2000 年左右,公共设施的建设基本满足人们生活的要求,比较准确反映我国绝大多数居住区的公共设施水平。
随着城市的发展,目前城市居住区的公共设施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但是仍旧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现有的城市居住区公共设施缺乏监管、维护,公共设施遭到损坏得不到修缮,无障碍公共设施不完善,缺少人性化、先进的公共设施,居住区公共设施的数量严重不足等问题。
城市住宅建筑中公共空间设计分析
![城市住宅建筑中公共空间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98791e7f1922791788e84f.png)
城市住宅建筑中公共空间设计分析摘要:城市住宅,作为城市居住区的主体,居住区的建设,实际上就是为了满足广大居民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针对住宅建筑设计的公共空间设计,就需要基于居民的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这样才可以满足实际的参与度要求。
通过住宅建筑设计的公共空间设计,能够让公共空间设计满足住宅建筑的设计需求。
住宅建筑设计之中对于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视,就能够让住宅建筑设计满足可持续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公共空间1 公共空间设计的必要性及内涵1.1 公共空间的内涵住宅建筑设计中公共空间是居民进行各种自由活动或者是公共性相互交往的具有较强开放性的场所,像居住小区内的停车场、道路、游乐场、绿化、游泳池等不仅集中体现城市文化而又能体现多种不同的社会生活元素,最重要的是能给居民的生活提供一个舒适的公共空间。
1.2 公共空间设计的必要性公共空间是城市的缩影和城市本质的集中体现,其自身独特性不仅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还能不断提高城市建设质量,也是自然和社会以及人类相互交流的必备前提。
首先是公共空间的宜居性,公共空间是广大居民生活的公共场所,要考虑宜居性带给居民生活的实际体验感受。
住宅建筑的公共空间是由绿化带、广场、住宅等不同的方面构成,其建筑设计的多元化会有效提高城市宜居性的居住舒适程度,在人口不断增加的今天,建筑设计师面对的就是如何有效平衡建筑建设成本和公共空间的宜居性。
其次就是提高城市住宅质量的途径,公共空间是也城市建设的形象,公共空间能提升城市建设的质量和城市自身功能。
对公共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能不断完善健全城市功能,加强提升广大居民公共空间使用的便捷性。
2 城市住宅建筑中公共空间设计分析2.1 住宅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住宅建筑楼层的公共空间是居民住户彼此联系的关键场所,也是回家的毕竟之地。
一般楼层公共空间的设计包括楼梯、走廊、和居民入户空间,在住宅建筑楼层设计公共空间的标准都是为满足居民之间的交往提供服务。
浅议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
![浅议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967f51b4431b90d6c85c78d.png)
郑连 军 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辽宁 丹东 11 8003
摘 要 居住 生存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三原主题 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日益成熟的今天 对居住区
必须做到规划 建筑 景观同步进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
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 居住不单体现居住的功能 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 人们不但关为活动 决定 这种行为活动是发展变 化的 于是就导致了空间功能的含混 多义 例如街道上交 通与日常 生活相混杂 私人生活与公共空间交融 廊空间 中交易市场 人际交往 日常生活 茶馆 酒楼等诸多功 能容纳于其中 在同一空间内功能多样并 存 功能的复杂 性意味着它们之间联系的多样性 彼此之间并非完全独立 体现了空间的广泛适应 性 最大限度的将人的行为活动融 合其中 具有浓郁的人情味
3 强化读者监督意识和参政 使读者的监督行为得以 实施 减少管理薄弱环节的负面 影响 读者参政是读者通 过变换角色的表现形式 来实现对图书馆的管理和监督 从 管理学上讲 社会不存在不受任 何管理和监督的任何组织 和个人 图书馆作为一个组织机 构 除来自上级主管部门
的管理和监督外 还应有来自它的服务对象的管理和监督 这恰恰是图书馆管 理中最薄弱的环节 读者参政正是解决 这一问题的最 佳形式之一 从而使已有的监督机制更加完 善
3 空间感受的含蓄性 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及空间功 能的含混多义性为空间承载大 量的 复杂的信息提供了可 能性 因此 人对于这一空间的 感受就不是可以明确描述 的 而相应地表现出的是一种含 蓄性 也可说是模糊性的 特征 从认知活动的主体来 说 人本身是一个复杂变化的 有机系统 具有大量 模糊性思维 很难用精确的语言来表 达 语言本身就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抽象 往往是多义化 含糊不清的 丰富性正 是由此而来 由于空间的模糊性以 及人的认知能力的模糊 性 使得人们对空间的感受成为一 个具有大 量模糊性的 含蓄的机理过程 例如传统民居的 老街空间 常常是在功能上和 地域上没有明确的界限 很 难说它从何处开始 又在何处结束 空间由于是由空灵的 木结构构 架搭出来的 建筑实体似乎消融于其中 而空间 似乎变成超越了物质的精神 意象 传统民居的院落空间是 典型的模糊性空间 它对于住宅来说 是外部空间 对于 城市和衔区来说 又是内部空间 院落空间是内外之间 联 系过渡的空间 院落空间的功能具有广泛的适 应性 如宴 会 典礼 游戏 纳凉等等 院落空间可以认为是一个 半 公共半私密的空间 在院落之内 人体会到的是内外模糊 不定的空间特性 充分体现了模糊性空间的含 蓄性 人感 受到的是物 质与非物质之间的过渡状态 但却是充满复杂 意义的空间
居住区公共空间调研报告
![居住区公共空间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e13506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6.png)
居住区公共空间调研报告居住区公共空间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和人口增长的加剧,居住区公共空间的建设和规划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居住区公共空间的现状,挖掘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1.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向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收集相关的数据和意见。
2. 调研结果2.1 公共花园和绿地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居民对居住区的公共花园和绿地表示满意。
他们认为这些空间能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使居民能够享受户外运动和绿色环境。
然而,也有少数居民认为公共花园和绿地的规划不够合理,面积过小,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
2.2 儿童游乐设施大部分居民对居住区内的儿童游乐设施表示满意。
他们认为这些设施能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游乐环境,满足孩子们的成长需求。
然而,也有部分居民反映,部分儿童游乐设施过于陈旧、破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3 健身设施关于居住区内的健身设施,大部分居民持积极态度。
他们认为这些设施能帮助他们保持健康,提供一个锻炼身体的场所。
然而,也有一些居民认为现有的设施过少,设备老旧,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
另外,一些居民反映,在特定时间段内,部分健身设施的使用人数过多,导致排队等待的情况出现。
3. 改进建议根据调研结果,在居住区公共空间建设和管理方面,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3.1 加大公共花园和绿地的规划和建设力度,使其面积更大、设施更完善,以满足居民的需要。
3.2 对于陈旧、破损的儿童游乐设施,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儿童游乐设施的安全性。
3.3 增加健身设施的数量,更新设备,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避免排队等待的情况。
3.4 在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上,注重人文关怀,根据居民的需求和喜好,提供多样化的设施和服务。
3.5 加强居住区公共空间的管理,定期检查设施的使用情况和安全状况,及时进行维修和管理,使公共空间能够长期可持续地为居民服务。
城市规划公共空间建设方案
![城市规划公共空间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4ee33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18.png)
城市规划公共空间建设方案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有序布局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交流和增强城市活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合理规划和建设公共空间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公共空间规划与建设,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安全、宜人的环境,促进社交交流与文化传承,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方案1. 多功能公园选址:在城市中心或各个居住区中合理选址建设多个面积适中的公园。
特色设计:公园的设计要注重多功能性,结合城市实际需求,合理设置绿地、健身设施、儿童游乐区、人工湖泊等多个功能区,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和锻炼需求。
绿化与景观:公园内应合理配置植被,注重景观效果,提供多元化的植物景观,同时保留现有的大型树木,提供更多遮荫和休息的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设施与服务:公园内应配置饮水设施、垃圾桶、休息椅等基础设施,同时为残疾人和老年人提供无障碍设施,满足各个年龄层次的需求。
此外,应设置公共卫生间,保持公园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2. 街头露天表演区选址:在市中心或繁华商业街区中选取适宜的场地,设置露天表演区。
设计理念:露天表演区要注重与城市环境的融合,考虑公众观看表演的视野和舒适性。
应设计简洁、大方的舞台,配备适当的灯光和音响设备,以提供良好的演出条件。
多样化的表演:为各类艺术团体提供展示的机会,包括音乐、舞蹈、马戏、戏剧等各种形式的表演,以满足市民多元化的艺术需求,同时增加城市的文化氛围。
交通与安全:在表演区周围设置合理的交通设施,保证观众的顺利进出,同时要确保观众的安全,设立警示标志和安全警戒线。
3. 自行车道与步行街选址:在城市交通繁忙的地区或沿河岸、湖泊等风景区域设置自行车道和步行街。
自行车道设计:自行车道应与机动车道分隔开,设置合理的道路标示和指示牌,确保骑车者的安全。
配备租借站点和停车点,方便市民使用和停放自行车。
住宅区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住宅区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2ed571102020740be1e9bda.png)
住宅区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摘要: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
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如何创造出更加舒适、更加便捷、更加文明健康的人居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住宅区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针对当今现状,提出了设计中的几个常见弊端和一些改进措施,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住宅区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以人为本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区的整体感觉越来越重视,特别对其周围的环境、住宅区的管理等方面。
因此,住宅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关系到整个城市环境和都市景观给人们的感觉。
为了突出城市环境和都市景观的整体美观,就必须对住宅区公共空间进行优化设计与规划,并要根据城市的发展现状对住宅区公共空间进行改进优化,使设计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1 住宅区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1.1 将建筑外部空间作为建筑的附属品作为一个居住小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公共空间是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独立要素而非依附于其周边建筑而存在的附属品。
它不仅仅是一个“景观”,更像是一个“场所”。
在中国传统对于住宅的理解中,对住宅的室外环境就有很高的要求。
如王昀在《空间的界限》里曾经这样解释中国古代的空间观:“中国的审美观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审美对象必须体现‘气’。
‘气’是万物的本源和生命,是艺术的本源。
绘画艺术中的虚实相生,书法艺术中的计白当黑,都是由实所围合的虚空,到所产生的变化所达到的审美感受。
”他将这种基本的审美感受和四合院建筑的形制结合起来研究,认为中国传统建筑本身与自然宇宙间存在着某种同构的关系,即“宇宙模型”。
然而时下很多设计都忽略这种由来已久的精神需求,生硬的用一些西方景观元素来点缀建筑外部空间,这样做的结果无非是为了满足城市规划管理所要求的硬性指标,充其量只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1.2 忽视地域性特征城市的地域环境对于创作过程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住宅小区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
![住宅小区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dd34b11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0.png)
住宅小区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已经经历了30余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千城一面、文脉割裂,使得人们开始对这种城市更新的方式进行反思。
随后,城市更新开始注重对城市居民生活本身的关注,关注品质化的提升与空间的重构。
基于此,以下对住宅小区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住宅小区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分析引言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开始不断的提高,人们对于住宅的需求量也开始在逐年的递增,这就在无形之中提高了设计优化的要求标准。
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保障,同时还需要提高总体设施的质量,要处理好设计工作所存在的各类问题,不断地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优化性的处理,尽可能地减小工程项目的各项资金费用,让各项资金可以得到高效化的应用,使得工程项目的各个施工流程可以进展得更为秩序化,提升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1公共空间概念城市公共空间指的是在城市环境中,存在于实体建筑结构之间的、供城市居民进行日常交往、通勤、休闲等活动的开放性领域以及领域中存在的公共基础设施,其表现出一定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人文属性,并且会因为城市区域的不同,而展现不同的样态,是一个城市最直观的“名片”。
城管部门在规划和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时重点应落实到在不破坏原有建筑以及自然环境的前提下,针对城市街道(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道路以及行人活动区域)、城市绿化带、城市广场和商业区、地下空间(包括地铁、地下通道、地下出口)以及公园、体育场等公共系统进行维护、拆除、重建等一系列施工活动,使得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满足人们的交往需求,便捷人们的现代化日常生活,同时向他人展现良好的城市文明形象。
2住宅小区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原则2.1生态化原则社区公共空间本身是一个动态系统,它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在城市的不断发展中,社区公共空间也在不断发展。
因此,在城市社区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管理和设计人员应当以建设宜居的生态环境为中心,加大精力投入建设适宜的生态绿地,这样可以减少对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影响,并且使社区公共空间更加完整,成为一个整体。
城市居住片区公共空间与城市设计研究
![城市居住片区公共空间与城市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b3b36fa7c1cfad6195fa7e5.png)
城市居住片区公共空间与城市设计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住片区公共空间建设也需要跟上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步伐,做好对城市居住片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城市居住片区空间的相关介绍,并结合杭州市城西片区居民居住公共空间的设计研究实际,探讨了城市居住公共空间以及城市设计的相关方法。
关键字:居住环境;公共空间;城市设计一、研究背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城市人口也急剧增加,大量增加的城市居民促使城市逐渐向着郊区边缘地带扩展,同时,城市住宅区也慢慢向着城市的外围发展。
城市外围地区原有的农居房以及现有的商品房居民楼、高档别墅等建筑物形成了现代城市外围居住片区的新型居住结构。
在这种片区公共居住空间环境下,片区内的居住环境差异比较大,难以形成统一的管理,对片区公共空间的规划管理以及开发状况等,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现有的居住片区公共空间利用状况也不尽人意,不同的居民群体对公共空间的要求状况以及满意程度也都有所不同。
因此,对待城市化发展状况下的居住片区公共空间,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开发,尽量来满足不同居住群体的心理需求以及社会需求,解决不同居民群体对于公共空间的矛盾使用需求,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方便,从而提升片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居住空间状况的改善,促进城市的发展。
二、研究对象本文通过选取杭州城西居住区进行城市居住片区公共空间的研究。
该片区总占地面积为5平方千米,拥有的居住人口大约为15万,该片区西边是湿地,距离周围的旅游集散中心大概有5公里左右,该地区属于杭州城西地带里面比较成熟的居住片区。
在片区不同的发展时期,片区的居住区以及公共空间建设和发展都有所不同,伴随着片区的历史发展步伐,片区逐渐形成了多种住宅类型并存、综合发展的局面。
三、研究内容(一)片区建筑类型受到该片区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城西区建筑类型多种多样,主要的建筑类型有城中村住宅区、普通商品房住宅小区、高档住宅小区以及别墅区等,这些不同住宅建筑类型都是在长期的片区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片区公用空间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建筑类型的需要,尽量满足多数居住人群对居住公共空间的需求,建立一些大众化的公共设施,促进片区居住空间大众化的发展方向。
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4be3d03f12d2af90242e64b.png)
住 区建 设 自建 国以来发展 迅速 , 由解放初期 的解 决基本 生存需求 到现在 的注重生活 品质 , 实现了 由温饱型到小康型 的跨越 】 。 城 市居 住 区从 空 间类型 上可 以分 为住宅 内
第3 0 卷第1 期
2 0 1 4 年1 月
科 技 通 报
B UL L E TI N 0F S CI E NCE AND T EC HN0L 0G Y
V o 1 . 3 O N o . 1
J a n .2 0 1 4
城 市居住 区公 共空 间设计研 究
孙佳媚 , 王一平 , 张 巍 , 周 术
( S c h o o l o f Ar c hi t e c t u r e , Ya n t a i Un i v e r s i t y, Ya n t a i 2 6 4 00 5, Ch i n a)
Ab s t r a c t : Ur b a n c o mm u n i t y i s a i mp o r t a n t a r e a o f r e s i d e n t s’ l i f e, t h e pu b l i c s p a c e o f t h e c o mmu n i t y i s v e r y i mpo ta r n t f o r t h e r e s i d e n t s .Be f o r e t h e d e s i g n o f ur b a n c o mm u n i t y p u b l i c s p a c e, we s ho ul d l e a r n t h e
0 引言
目前我 国城市人 口的 主要居 住 方式 是 以居 住 区为单位 的聚居形态 , 城市居 民的居住 质量在 很大 程度 上 由居 住 区的 品质决 定 。我 国城 市居
浅析旧城改造居住区的建筑公共空间设计
![浅析旧城改造居住区的建筑公共空间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3a787210722192e4536f6b2.png)
、
都会产生重 大影响 , 们对住宅小 区绿化的要求不再 只是 一两块 人 草地 , 四个花坛 , 三 而是要求高标准 、 高质量 , 并要 与周 围环境高度 协 调 和 统 一 。这 对 于重 新 建 设 起 来 的 新 家 园 而 言 , 城 改 造 的 居 旧 民这方面有着更 强烈 的要求 。 相对其 他大型居住社 区空间而 言, 旧城改 造居住小 区空间环 境景观设计 更强调社 区 中的交 流性, 调空间 的利 用率, 调功能 强 强 性空间的综合使 用, 以创造适 合 的室外活 动场地 。将 园林景 观与 生活 、 文化 的紧密连接 , 在空 间组 织上达到 一步一景 , 景随 步移 的 效果。住宅 园林 景观环境 必须 同时兼备观 赏性和实用 性 , 绿地 在 系统中形成 开放性格局 , 布置文化娱乐设施 、 使休闲 、 运动 、 交流等 人性化 的空 间与设施融合在 园林 景观 中, 营造有利 于发展人际关 系的公共空间。 在小区的中心地 带设计大 型的广场, 集聚性广场是居民交往 、 健身 、 聚会 的主要场所 。通过 台阶 、 地、 铺 喷泉等组 织起来 的中心 广场, 与居 民的交往 、 身空 问有 机结合 , 民可在此举 办露 天舞 健 居 会、 打太极拳等各种交往 、 健身活动 。 部分城中村 改造项 目, 将原有的祠堂等古建 筑保 留 , 不但使居 住区增添了特色 , 更使原居 民保留着代代相传的归属凝集 力 , 充分 体现出建筑设计 以人 为本 的精神 。
三 、E 改 造 居 住 小 区老 人J L 的 公 共 活 动 空 间 布 局 设计 i城 t 童
的空 间 。
创造单元之 间的交 往空 间。因邻 里空 间交往是其 他各 种 交往 的基础, 只有邻里之 间有 比较 密切 的亲 和关 系, 稍大空 间层 在 次 内才能有 比较 自然 的接 触 。将楼梯 问延 伸到整 个进深, 并使 上 下联通, 从而形成 同层各户 的多线交往 空 间, 对于两 户的单线 交 相 往 空 间 而 言 , 线 交 往 空 间更 加 自然 、 多 和谐 。 二、 将适量 的单体底层 架空, 空的一部 分作停 车场 、 架 设备 问, 另一部分设计为开放性空间, 以花草 、 配 坐凳 、 游戏 、 身等设施 来 健 作为居 民休憩 等空 间, 空 间联 系着 院落、 草、 品等室 内外 这些 花 小 环 境 , 于 开 拓 居 民 的交 往 氛 围。 易 三 、 当扩大单元入 口门厅或将 单元 出入 口的小 区路局部 扩 适 宽并配置一些必要设施, 如休息凳 、 阅报栏等, 民回家前有 可停 让居 留的空 间, 为居 民交往沟通 、 孩子嬉戏创造条件 。 四、 采用外廊( 游廊) 住宅, 外廊可以是通 道廊 、 休息廊, 局部扩大 设立花池 、 石凳 等设施 。通 过外廊, 创建 出一种 新 的居住 氛 围、 居 住格局, 以增进居 民间的接触机会, 密切邻 里关系, 居 民公共 集 培养 体 的社 区意 识 。 五、 建立规模适宜 的交往空 间。组 团规模 的大小直 接影 响到 邻里交往 的产生, 有助 于邻里交 往达 成的居住 建筑 的组织 布 一个 置形式, 首先应有适 宜 的规模 。一般 以几 幢住宅组 织 围合 成一 个 邻里 院落, 并在邻里 院落 内结合精致的铺地 、 花架 、 椅 、 坐 绿化 布置, 以提供邻里交往 、 老人儿童休 闲和游 戏场地, 里之间既有交 往 使邻 的可能, 又有交往 的场所 。再 由多个 邻里 院落或 围绕组 团 中心 绿 地或通过邻里院落 问的相互 渗透 穿插, 成一个 有机 的丰 富多变 组 的住 宅 组 团空 间 。 二、 旧城改造居住小区的建筑公 共景观布置设计 高质量优美 的 自然环境 、 文环境对人们 的工作 、 人 生活和健康
城市住区公共空间现状分析
![城市住区公共空间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392ffef90f76c661371afc.png)
1 当前住 区的主要 模式
当前城 市 中的居 住模式是 多样化 的 ,其形式 风格不计
其 数 ,这 些差 异都 是 因为建 造年 代 、居 住者 的生 活水 平 、 文化 背景及 居住地所 处的 区位不 同而导 致的 。但从 住 区建 设 的途径来 看 ,则可 以将其大体 分为正式 住宅 区和非正式 住宅 区两个 大的类别。
为环境艺术设计 。
区文 化的不 和谐 因素 意义重 大 ,势在 必行。而 目前住 区居
民文化生活存在 的问题着 重体现在 以下 几个方面。
一
1 2 4—
中国园艺文摘
2 . 3 . 1 冷漠孤独 住区空 间与外部空 间的隔绝 ,严格 的住
2 0 1 3 年第 1 0 期
品质。伴 随住房 商品化 程度持 续加深 以及房 地产 市场 的逐 步成 熟 ,应 当出台 相应 的管 理规 范 和政 策 ,形 成 更统 一 、 更深入 、更有 力的管理 模式 。并 且对 已经建成 投入 市场 的
一
来 ,住区空 间层次被压缩 为私 人住所和 小区庭 院两个 层
空 间功能 多样性越 来越 低 ,当前住 区空
次 ,传 统 邻 里 空 间则 被 “ 装”进电梯间和走廊里。
2 . 2 . 4 低 功能性
间的 自我隔绝程 度一 再加 深 ,空 间多元化格局被 一再削减 ,
致使空 间结构组 成单一 。单 一空 间功能结 构在很 多住宅小 区 中得 以复制 ,千篇一律 。这使我 们的住 区生活集 体 陷入 “ 缺氧”状态 ,缺乏活力 。
r
的根 源 。
关 键 词 :居 住 区 ;公 共 空 间 ;现 状 ;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居住区内公共空间建设摘要: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是指在城市居住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休闲娱乐,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
公共空间的建设主要在于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和设置。
本文就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做相关研究。
关键词:居住区;公共空间;公共服务设施一.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是指在城市居住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休闲娱乐,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
居住区的公共空间包括有入口、道路、各种场地、植物花卉和休憩设施等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内容及特征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是为区内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业的居民使用或服务的,因此公建的布局要适应儿童、老人、残疾人、学生、职工等居民的不同要求。
同时各公共服务设施又有其自身设置的经济性和要求、方便居民使用等共同特点,从而可将有利经营、互不干扰的有关项目相对集中形成各级公共活动中心。
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购物、教学、文化娱乐、游憩、社交活动等需要,居住区内必须设置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其内容、项目设置必须综合考虑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以及年龄特征等因素,一般而言包含以下内容: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
居住区作为居住单位,其效能发挥有赖于建立一整套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
它相对于城市级的公建配套具有规模小、项目多、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服务范围和对象相对固定等特点。
另外,公建服务设施是确保良好人居环境的必要条件,现代化的人居环境不仅应当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住房,更需要为人们创造舒适、安静、优美的配套设施,提供良好的社区服务和社医管理,满足人们交通、购物、健身、休闲、娱乐以及日益多样化的精神生活需求。
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也就成为美化人居环境,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的必要条件。
三.当前居住区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一)公共空间数量不足随着经济建设节节升高,城市高楼密集,公共空间被“挤”得所剩无几。
公共开放空间数量少,用地不足,原有的公共空间被吞食、占用,失去公共性;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公共空间被视为建筑的附属项目。
(二)公共空间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层次感:城市居住区内空间环境的设计形式单一,缺乏地方特色、可识别性和个性。
2)尺度不当:居住区内公共空间设计的尺度不当,由于设计者对于人的行为和活动需要考虑不足,公共空间往往尺度过大或过小。
3)细节设计缺乏人性考虑:公共场所的营造和公共设施的设计不能尽善尽美。
许多小区内没有设置无障碍通道,水景周边护栏设置不够标准,小区入口和小区外道路有高差等现象处处可见。
4)营造设计上存在欧式化、模仿风、草坪热、大树进城等现象。
(三)公共空间管理不当(1)安全隐患:安全设施不到位.管理问题:据了解,一些小区的物业公司利用小区的公共空间进行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所得收入归物业公司所有。
小区内车行道路上划泊车位线,占去了道路近二分之一宽。
许多小区的水景和园林小品景观得不到有效的维护。
四.提升小区公共空间品质的措施(一)提升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一个公共空间设计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它是否为大多数使用者所肯定,即公共空间的生存依赖于使用者“人”的感受。
如果失去了人性化,无论它被设计得多么豪华漂亮也只能是像雕塑一样供人观赏而无使用价值,因此,在塑造居住区内的公共空间时,设计师应把人作为空间主体,创造人性化的公共空间。
影响公共服务设施人性化设计的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环境因素、人的因素、文化因素以及设施本身的因素。
公共服务设施的人性化表现,说到具体上应当包括安全性、美观性、舒适性、通俗性、材质感、识别性、和谐性、地域性和文化性等,因为人性化的表现因素众多,所以公共服务设施的人性化应当是一个可变因素,地理文化的不同、民族与历史的不同、传统与宗教信仰的不同、使用环境的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都是体现人性化差异的表现因素,我们应当充分分析和利用这些因素来推动我们的公共服务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二)合理规划公共空间的布局避免重复、重叠的建设,某些居住区存在公共空间规划位置不合理的现象,开发商为了多出朝向好、视野好、综合环境好的位置作为住宅开发,在规划设计时很可能将公共空间项目安排在用地条件不好的位置,致使空间位置不合理,交通不方便,不便于人们的休闲。
(三)提高现有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不让公共开放空间仅仅成为景观,能够有效利用起来,尤其例如网球场、露天泳池这样比较特殊的公共场地,避免闲置。
(四)加强小区内公共空间的管理,保证休憩、纳凉等场地的卫生整洁,禁止在区间道路、广场等公共空间上停放车辆。
五.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与营造(一)空间布置的层次性公共空间一定要针对不同人群而设计,人性化公共空间的要求在于对于老人的活动,儿童的活动以及弱势群体的活动均有合适考虑。
在室外活动场地要有足够的座椅等设施,有适当的遮荫和休息处;儿童游戏场的位置应考虑周围车辆和行人,选址应尽量在领域性较强的公共空间中。
(二)公共服务设施人性化设计的因素我们可从以下四个因素: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地域文化、使用人群来分析公共服务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1)自然环境因素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应考虑到周围的自然环境,注意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顺应自然环境,又要有节制的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通过具有人性化设计的公共服务设施这一中介,达到“天人合一”。
公共服务设施的人性化设计还要考虑到气候地域的影响。
比如:北方气候干燥寒冷,因而北方的公共服务设施材料应多采用具有温暖质感的木材,色彩要鲜艳醒目,以调剂漫长冬季中单调的色彩,这些能使人们在漫漫寒冬感受到心理上的温暖和视觉上的春天,使抑郁的心情变得轻松愉快;南方温热多雨,选材要注意防潮防锈,故材料的运用多运用塑料制品或不锈钢材料,色彩上也以亮色调为主。
(2)人文环境因素除了理解设施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对其文化意蕴和民族风情的解读。
人文环境主要从建筑和景观两个方面考虑。
一方面中国地域辽阔,多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如北京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的窑洞、江南水乡的粉墙黛瓦、福建的客家土楼等,在这些不同风格的地区安置公共服务设施时,为了不破坏当地建筑的风格,设计公共服务设施时就必须考虑到整体建筑风格,从中抽取出诸如形态、色彩、文化等隐含的因素,运用到公共服务设施设计中去。
由此看来,建筑形式对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影响还是很大的。
另一方面,公共服务设施与城市景观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公共服务设施参与城市景观构成,是景观规划中的一部分。
城市景观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如城市雕塑、喷泉、景观灯等,那么作为公共服务设施应当与城市景观和谐一致,相辅相成,既要丰富城市景观文化的内涵,又要创造优美的环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服务设施就是城市景观。
总之,公共服务设施在城市空间环境中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公共服务设施应当体现着城市的文化内涵,反映出居民的人文精神。
(3)地域文化因素公共服务设施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它记录了历史,传承了文化。
东方与西方、国家与国家文化存在着差异,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的生活方式也存在着差异。
不同的生活方式体现着不同地域的文化,并表现为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而作为为人们社会生活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自然就会受这些不同生活方式的影响。
公共服务设施在造型和色彩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地域文化差异因素,才能设计出符合各地自身的传统特色的人性化的设施,这样才能使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融为一体,才能体现出人性化并受到人们的喜爱。
(4)人的因素公共服务设施设计应该从研究人的需求开始。
城市中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其服务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供人们欣赏的双重功能,方便着人们和美化着城市。
人是城市环境的主体,因而设计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使用人群的需要。
在使用人群中老人、儿童、青年、残疾人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状况,必须对他们的活动特性加以研究调查后,才能在设施的物质性功能中给予充分满足,以体现“人性化”的设计。
如在人行道上开辟盲道,在入口楼梯两侧开辟轮椅通道,这些都是考虑到残疾人需求的人性化设计。
如何兼顾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如何使他们在使用设施时感到方便、安全、舒适、快捷,是设计师进行人性化设计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三)人性化公共空间的细节设计居住区内的公共空间应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小中见大,在有限的空间里,利用植物、地面高差、铺地分割和设施来创造尺度宜人的空间环境,将公共空间做得丰富和赏心悦目。
(1)道路场地人车分流的方式被证明有效的避免了私家车对居住生活环境的影响,保证了居住小区的安全和安静,但车道上排斥行人成为单纯的交通空间,街道上就缺乏生活气息。
居住区营造充满人的趣味的公共空间,其设计强调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阻止无关车辆的进入,并对街道的线形、宽度、小品等进行精心的设计处理,以降低车速达到人车共存,扩展出形态各异的院落空间,同时结合绿化铺底划分空间,提供人的尺度等作为满足多种功能的居住性公共空间,由此道路空间作为邻里交往临时停车及儿童和老人活动场地,居住区内的公共空间也变成了具有多重功能的空间。
(2)休憩设施要创造良好的公共休憩环境,是必须提供高质量的“坐”的物质条件。
设计时应多利用“边缘效应”,尽量利用阴角空间、袋状椅,使休憩空间的活力和生气在居住区内得以蔓延。
其次要能够提供交往空间,要有尺度亲密和设计舒适的座椅为人们提供方便交往的空间。
(3)活动场地小区内的活动场地主要分为儿童活动场地、老年人活动场地和一般活动场地。
其中儿童活动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场地要安全、游乐设施必备、视线合理、尺度适宜以及具备供父母休息的设施。
而老年人的活动场地则有不同需求,应符合安全、多样,易交往和易识别等特点。
(4)地面铺装人的各种行为和活动均基于地面上,因而地界面是空间中与人们接触最密切的一个界面,其构成材料的质地、硬度、平整度、色调、尺度、外貌、高差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空间信息。
水池边,花池边挡、土墙等提供边界和领域,以丰富休憩空间的形态。
(5)植物配置在居住区公共空间中,树木是整个空间的特征或是将其从空间划分出来的手段。
巧妙地围绕树木、草坪布置休憩、娱乐、活动等设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植物配置应考虑其植物选种、配置形状、管理维护等多方因素。
植物配置的形状和人的心理有紧密联系。
参考文献:[1]曾卓.长沙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人性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2]宋瑾娜.住宅的人性化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j].南方建筑.2001年03期.[3]冯可心.浅谈如何创造居住空间的场所感——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改造研究[j].四川建筑.201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