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实验报告
开放实验报告(实例详解)
开放实验报告明渠恒定流作用下桩基的局部冲刷实验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日期:一、实验背景桥梁是跨越河流、峡谷和海域等天然障碍的重要建筑物,也是线路中断时跨越障碍的重要承载结构。
但是,由于受到桥梁墩台的阻碍作用,河流的过水面积减小,导致桥墩周围的水流结构改变,泥沙状况也发生改变,这就促使桥墩周围产生局部冲刷的情况,桥梁本身的安全与稳定就会受到影响。
本实验根据实际工程背景,选取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银花大桥作为实体研究对象。
银花大桥概况:银花大桥桥梁起点为K0+649,终点桩号为k1+095,桥长446米,桥宽31米,桥轴线与水流方向交角为90°,大桥主体为22、20m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桥梁板。
为增加桥梁的城市美观效果,大桥设置装饰性双塔斜拉索,索塔为空心矩形钢板结构组成的H形索塔,全桥共有72根拉索,拉索布置为平行双索面,每个索面对称分布9根拉索。
为保证拉索美观,索内设计张拉力为240kN。
大桥详情如下图:图1 银花大桥侧面图本实验按照重力相似准则计算出模型尺寸,做出实体模型。
将单根桥墩做成桩基模型,其中外径6cm,壁厚2mm,高50cm。
试验模型分为以下三种:图2 单根桩实体模型正视图图3 单根桩实体模型俯视图图4 两根桩实体模型正视图图5 两根桩实体模型俯视图图6 三根桩实体模型正视图图7 三根桩实体模型俯视图二、实验目的选取桩基冲刷为研究课题,利用多普勒流速测量仪,进行物理模型试验。
冲刷时模型的布置形式分为三种,每种情况进行3个不同水位的冲刷,每次冲刷持续时间为不定。
通过试验现象及试验数据分析,对冲刷时间以及水位对冲刷坑的影响进行分析,测出冲刷坑的尺寸。
三、试验仪器及设备(1)设备准备本次试验在山东交通学院港航水动力实验室的波流水槽内完成。
试验使用开放矩形直线水槽,长64m,宽1.2m,高1.5m,并配有独立的供回水系统。
上游端为进水口,下游端为出水口,以调节水槽中水深。
水槽如图8所示:图8 试验用水槽图9 Vectrino Profiler小威龙剖面流速仪本试验用到的设备主要包括:① Vectrino Profiler小威龙剖面流速仪:是一种高精度三维点式流速仪,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实验室测量,河道测量以及海洋测绘。
开放性实验报告
开放性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机构创新组合与设计开放性实验院系: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专业: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老师:起止时间:2014.12.2-2014.12.192014年12 月16日机构组合创新设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目的1)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理论的认识,熟悉杆组概念,为机构创新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利用若干不同的杆组,拼接各种不同的平面机构,以培养学生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3)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2.要求1)根据所拆杆组,按不同顺序排列杆组,分析可能组合的机构运动方案有哪些,并能用运动简图表示出来。
2)通过实验,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测定方法;转速及回转不匀率的测定方法3)通过比较理论运动曲线与实测运动曲线的差异,并分析起原因,增加对运动速度特别是加速度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一组机构系统创新组合模型(包括4个架)基本配置所含组件如下:1.接头接头分单接头和组合接头两种:单接头有5种形式,组合接头有4种形式。
(1)单接头J1螺纹分左旋和右旋两种。
方头的侧面上,为12×12方通孔。
(2)单接头J2螺纹分左旋和右旋两种。
方头的侧面上,为φ12圆通孔。
(3)单接头J3螺纹全部为右旋,方头的侧面上为12×12方通孔,且螺杆端有一段φ12的过渡杆,根据长度的不同分为6种,即:从短至长适应一到六层的分层需要,便于不同层次联接选择。
(4)单接头J4为L形状,两垂直面上,一面为方通孔,另一面为圆通孔。
(5)单接头J5有一方孔,其两垂直右旋螺杆上有一端带有φ12圆柱,根据圆柱长度不同分为6种,即:从短至长适应一到六层的分层需要,便于不同层次联接选择。
(6)组合接头J1/J7有两种,J1与J7之间可相对旋转。
两种组合接头组合形状一样,但其中一种为一右旋和一左旋螺纹,另一种为两左旋螺纹。
(7)组合接头J6/J4,J6与J4之间可相对旋转。
随机开放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随机开放实验作为一种新的实验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各个领域。
随机开放实验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对象的选择、实验条件的设置以及实验结果的解释都是随机的。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实验偏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本实验旨在探讨随机开放实验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效果。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随机开放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探讨随机开放实验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效果。
3. 分析随机开放实验的优点和局限性。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50名自愿参与实验的大学生,其中男生25名,女生25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
2. 实验材料:随机生成50个数字,每个数字代表一个实验对象,数字1-25代表男生,26-50代表女生。
3. 实验过程:(1)将50名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人。
(2)对两组实验对象进行心理测试,包括智力测试、性格测试和情绪测试。
(3)对两组实验对象进行干预,干预措施包括:一组进行心理辅导,另一组进行普通讲座。
(4)在干预结束后,再次对两组实验对象进行心理测试。
4. 数据收集:记录两组实验对象在心理测试中的得分,并进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1. 实验对象的基本情况:男生和女生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2. 心理测试结果:两组实验对象在智力测试、性格测试和情绪测试中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
3. 干预效果:经过干预后,两组实验对象在心理测试中的得分有显著差异,心理辅导组的得分高于普通讲座组。
五、实验分析1. 随机开放实验的优点:(1)消除实验偏差:随机开放实验可以消除实验偏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提高实验效率:随机开放实验可以节省实验资源,提高实验效率。
(3)拓展研究领域:随机开放实验可以拓展心理学领域的应用范围。
2. 随机开放实验的局限性:(1)实验对象的选择:随机开放实验需要大量实验对象,这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困难。
(2)实验条件的设置:随机开放实验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这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难以实现。
开放型实验项目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探究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实验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主要受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植物:小麦、大豆、水稻等。
2. 实验装置:光照培养箱、气体分析仪、温度计、秒表等。
3. 实验试剂:二氧化碳、蒸馏水、无水乙醇、NaOH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选取生长状况良好、大小一致的小麦、大豆、水稻等植物作为实验材料。
2. 设置实验装置:将植物放置在光照培养箱中,调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
3. 实验分组:(1)对照组:设置正常光照、正常二氧化碳浓度和正常温度。
(2)实验组1:降低光照强度,保持正常二氧化碳浓度和正常温度。
(3)实验组2:保持正常光照强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保持正常温度。
(4)实验组3:保持正常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温度。
4. 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光合作用产物。
5.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比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降低光照强度后,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缓,光合作用产物减少。
说明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
2. 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后,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光合作用产物增加。
说明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
3. 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降低温度后,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缓,光合作用产物减少。
说明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
六、实验结论1. 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三个主要因素。
贵州大学南区分析测试中心开放实验报告
面向学生开放实验报告书
学生姓名
:
学院
:
班级
:
学号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件
:
开放实验名称
:
电子显微技术
开放实验类别
:
自主实验
依托项目名称
:
重点实验室名称
:
实验指导教师
:
刘忠伟
开放实验时间
:
贵州大学南区分析测试中心
二○一一年制表
一、开放实验报告正文
(见附件,要严格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编写,但必须注明实验时间及所用实验耗材)
实验原理
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实验数据
实验总结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201年月日
注:双面):年月日
三、开放实验指导教师评语(实验成绩按优、良、中、差4个等次评价)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四、中心审核意见
负责人:(公章)年月日
五、校职能部门审核意见
负责人:(公章)年月日
贵州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组
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
成绩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目的
开放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光照、水分、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学校生物实验室实验器材:1. 种子(如绿豆、玉米等)2. 花盆(每个种子一个)3. 土壤4. 测量尺5. 温度计6. 计时器7. 说明书(了解植物生长所需条件)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种子、花盆、土壤等实验材料准备好。
2. 分组实验:将种子分成若干组,每组设置一个变量,如光照、水分、温度等。
3. 设置对照组:选择一组种子作为对照组,按照正常生长条件进行培养。
4. 设置实验组:对其他组种子进行变量处理,如增加光照、减少水分、调整温度等。
5. 培养过程:将种子种植在花盆中,放入适宜的土壤,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6. 观察记录:定期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株高度、叶片数量、颜色等。
7.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1. 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光照充足的种子组生长速度较快,植株高度较高,叶片数量较多,颜色鲜绿;而光照不足的种子组生长速度较慢,植株高度较低,叶片数量较少,颜色暗淡。
2. 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水分充足的种子组生长速度较快,植株高度较高,叶片数量较多,颜色鲜绿;而水分不足的种子组生长速度较慢,植株高度较低,叶片数量较少,颜色暗淡。
3. 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适宜温度的种子组生长速度较快,植株高度较高,叶片数量较多,颜色鲜绿;而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种子组生长速度较慢,植株高度较低,叶片数量较少,颜色暗淡。
实验结论:1. 光照、水分、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显著影响。
2.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应保证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以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3. 本实验为开放实验,实验结果可能因环境、种子品种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与其他相关研究基本一致,说明光照、水分、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
《旅游专业开放实验项目实验报告:我国主题公园的品牌策略探究2700字》
中国大陆:大陆的正式主题公园最早要数深圳的锦绣中华主题公园群,随后在长三角地带,主题公园开始迅速兴起。中部地区的主题公园指导2000年以后才勉强起步。由于我国的旅游人群整体来看,更多的还是在省内游,跨省旅游的情况一般也都集中在5月和10月两个季节。
对比国内主题公园的发展状况
找出国内主题公园的发展中的问题
分析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四、研究内容
主题公园的定义
主题公园的分类
主题公园的品牌营销策略
中外主题公园品牌策略对比
我国主题公园品牌策略的建议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理论研究法
案例分析法
六、实践内容
主题公园的品牌策略
主题公园之所以是主题公园,最重要的一点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主题,主题公园的主题是其文化内涵的体现,因此在品牌主题的选择上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4] 张玲, 刘德琪. 香港迪斯尼乐园对珠江三角洲主题公园的影响分析[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12(1):3.
[5] 孙平, 王兴元. 基于品牌创建模型的主题公园可持续发展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1):5.
[6] 龚映梅. 主题公园原理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
[7] 梁增贤, Liang Zengxian. 粤港澳大湾区主题公园发展报告.
包容性,主题公园的游客往往不是某一个特定的群体,而是要面对不同的年龄,职业,兴趣爱好等等,所以主题公园的品牌主题最好能兼容并包让不同的群体都能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精神文化。
大学生实验室开放项目实验报告
XXX学院(学校)大学生实验室开放项目实验报告项目名称: BIM技术在PC项目中的能耗研究学生姓名:学院班级:指导教师:实验时间:XX二○一三年四月三十日《BIM技术在PC项目中的能耗研究》课题研究实验报告《BIM技术在PC项目中的能耗研究》课题研究是山东协和学院实验室立项审核批准,由XX老师组织开展的实践应用型科研课题,由10名同学共同参与研究学习,经过研究与实践,现已取得部分的成效,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前建筑高能耗发展,新型PC项目快速发展,在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的建筑行业中,需要绿色低碳建筑的支撑。
BIM是建筑信息管理的集成平台,BIM的加入,使建筑行业高效率,低污染的施工,协同工作控制施工的质量、进度、造价及安全。
本实验通过软件建模,模拟施工,对比分析传统施工与PC施工的进度、造价与能耗分析。
1.在我国,建筑业发展快,巨大的建设量同时也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大量因沟通和实施环节信息流失而造成的损失,BIM信息整合重新定义了设计流程,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这一状况。
2.建筑业需要可持续发展,PC建筑由此孕育而生,PC建筑具有安全性好、质量高、建造速度快、环境污染少的优点,BIM的加入能够进行建筑生命周期管理以及节能分析。
3.国家资源规划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在BIM技术成为建筑业大势所趋的今天,目前国内绝大部分设计院建筑设计采用的仍是全2D工程制图,为此,我们应加大BIM在建筑上的应用,实现建筑的信息化分析。
二、实验条件与方法(1)实验材料:01-施工图PC图纸(2)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室机房及自备电脑(3)实验方案:①XX老师对研究方向进行确定,指导学生对项目学习过程中的困惑。
②课题组主要成员积极完成课题组安排的各项工作。
XX、XX等同学进行Revit软件学习,分别建立PC构件与正常构件,后期导入Ecotect进行能耗分析对比。
XX、XX等同学进行GGJ、GCL建模。
XX、XX等同学进行GBQ软件的学习,并对PC构件与正常构件分别组价,得出造价比对。
开放性实验报告
开放性实验报告开放性实验报告引言实验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假设、探索未知、解决问题。
本实验旨在探索某种现象的成因,并通过开放性实验的方式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期得出结论并进一步推广应用。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某种现象的成因,并通过开放性实验的方式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影响该现象的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
实验方法1. 实验准备: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并确保实验环境符合要求。
2. 实验步骤:按照预定的步骤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数据。
3.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寻找规律和关联。
4. 结果验证:通过对实验结果的验证,确定所得结论的可靠性。
实验结果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某种现象的发生,并记录下了相应的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规律和关联。
进一步的实验验证表明,我们的结论是可靠的。
讨论与分析在讨论与分析部分,我们将对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分析,探讨可能的原因和解释。
同时,我们还将与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以验证我们的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某种现象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一结论对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在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可能会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例如增加样本数量、优化实验设计等。
结语通过本次开放性实验,我们不仅得到了有关某种现象的重要信息,还深入了解了实验的重要性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希望本次实验的结果能够对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向。
参考文献[1] 作者1,标题1,期刊名1,年份1。
[2] 作者2,标题2,期刊名2,年份2。
[3] 作者3,标题3,期刊名3,年份3。
无机开放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无机开放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
2. 通过实验,加深对无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天平、烧杯、玻璃棒、滴定管、锥形瓶、量筒、试管、酒精灯、蒸发皿、研钵、滤纸等。
2. 实验试剂:NaOH标准溶液、盐酸标准溶液、KCl固体、CuSO4固体、HCl溶液、NaCl溶液、AgNO3溶液、BaCl2溶液等。
三、实验原理1. 沉淀反应:在溶液中,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固体沉淀。
2. 酸碱滴定:利用酸碱中和反应,通过滴定计算溶液中某物质的含量。
3.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导致物质的氧化和还原。
四、实验步骤1. 沉淀反应实验(1)称取一定量的KCl固体,溶解于少量水中。
(2)向KCl溶液中加入少量CuSO4固体,观察沉淀的形成。
(3)过滤、洗涤沉淀,称量沉淀的质量。
2. 酸碱滴定实验(1)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盐酸溶液,记录消耗的NaOH体积。
(2)根据消耗的NaOH体积和盐酸的浓度,计算盐酸的含量。
3.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1)将CuSO4溶液加入少量HCl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2)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观察沉淀的形成。
(3)向沉淀中加入BaCl2溶液,观察沉淀的变化。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1. 沉淀反应实验(1)KCl固体质量:0.1000g(2)沉淀质量:0.0450g(3)沉淀物质的摩尔质量:74.55g/mol(4)沉淀物质的物质的量:0.000607mol2. 酸碱滴定实验(1)NaOH标准溶液浓度:0.1000mol/L(2)消耗的NaOH体积:25.00mL(3)盐酸的物质的量:0.00250mol(4)盐酸的含量:0.0999g/g3.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1)CuSO4溶液浓度:0.1000mol/L(2)HCl溶液浓度:0.1000mol/L(3)NaCl溶液浓度:0.1000mol/L(4)BaCl2溶液浓度:0.1000mol/L六、实验结论1. 通过沉淀反应实验,我们验证了KCl与CuSO4反应生成CuCl沉淀,并计算出沉淀的物质的量。
光学平台开放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平台的组成及基本原理。
2. 熟悉光学平台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
3. 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光学仪器的调整和测量方法。
4. 深入理解光学现象,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实验地点XX大学光学实验室四、实验仪器1. 光学平台2. 平行光管3. 准直镜4. 分光计5. 单色仪6. 光电探测器7. 计算机及数据采集软件五、实验原理光学平台是一种用于进行光学实验的精密仪器,主要由底座、支架、工作台、照明系统等组成。
本实验主要利用光学平台进行以下实验:1. 光的折射实验2. 光的反射实验3. 光的干涉实验4. 光的衍射实验六、实验内容及步骤1. 光的折射实验(1)将平行光管放置于光学平台上,调整使其发出平行光束。
(2)将准直镜放置于光学平台上,调整使其接收平行光束。
(3)将分光计放置于光学平台上,调整使其接收准直镜反射的平行光束。
(4)测量入射光和折射光之间的夹角,计算折射率。
2. 光的反射实验(1)将平行光管放置于光学平台上,调整使其发出平行光束。
(2)将准直镜放置于光学平台上,调整使其接收平行光束。
(3)将分光计放置于光学平台上,调整使其接收准直镜反射的平行光束。
(4)将反射镜放置于光学平台上,调整使其反射平行光束。
(5)测量入射光和反射光之间的夹角,计算反射率。
3. 光的干涉实验(1)将平行光管放置于光学平台上,调整使其发出平行光束。
(2)将分光计放置于光学平台上,调整使其接收平行光束。
(3)将干涉仪放置于光学平台上,调整使其产生干涉条纹。
(4)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计算光波的波长。
4. 光的衍射实验(1)将平行光管放置于光学平台上,调整使其发出平行光束。
(2)将分光计放置于光学平台上,调整使其接收平行光束。
(3)将衍射光栅放置于光学平台上,调整使其产生衍射条纹。
(4)测量衍射条纹的间距,计算光栅常数。
七、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 光的折射实验: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为22°,折射率为1.5。
湖 南 大 学“黑箱探密”1——电学元件判别 开 放 实 验 报 告
答:(1)二极管有单向导通性;电容器可充放电储存电能,通交流阻直流、通高频阻低频;电感器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有阻止电路中电流变化(阻止变大或者变小)的特性。(2)通过欧姆挡的正负极交换测量各元件的电阻值,正反测量阻值发生变化的为二极管,并且电阻很大的为不导通向,电阻较小为导通向,由其可判断出二极管的导通方向;欧姆表正负极交换测量电阻都无穷大,通入可变频电流时其两端的电压随电流频率改变而改变的元件为电容器;欧姆表正负极交换测量电阻都相等且很小,通电流测其两端的电压为零的元件即为电感器了。
答:电阻,阻抗变大。
2、元件特性:二极管有单向导通性;电容器可充放电储存电能,通交流阻直流、通高频阻低频;电感器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有阻止电路中电流变化(阻止变大或者变小)的特性。
3、判断法则: 通过欧姆表的正负极交换测量各元件的电阻值,正反测量阻值发生变化的为二极管,并且电阻很大的为不导通向,电阻较小为导通向,由其可判断出二极管的导通方向;欧姆表正负极交换测量电阻都无穷大,通入可变频电流时其两端的电压随电流频率改变而改变的元件为电容器;欧姆表正负极交换测量电阻都相等且很小,通电流测其两端的电压为零的元件即为电感器了。
2、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能、主要技术指标、用途等;
3、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学会使用电学软件与实验相结合的能力。
实验原理 1 实验总体:分别用多用电表的电流档、电压档、欧姆档与黑箱内的电学元件相连接,根据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对连接后多用电表反映出来的信息,再综合考虑各元件的独特性质判断出黑箱内电学元件的名称和连接方式。(注:有时还需要用到信号发生器产生交变电流来配合判别电容器)
开放性实验报告
课题名称:抗痉挛药物5,5-二苯乙内酰脲的合成参与人:朱琳领、袁淋、曾祥飞、袁志光、周泉泉指导老师:熊飞一、实验介绍:5,5-二苯基乙内酰脲即苯妥英是一种抗癫痫药。
英文名Phenytoin。
中文别名大伦丁、地伦丁、二苯妥英、二苯乙内酰脲、或奇非宁。
适用于治疗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颞叶癫痫)、单纯部分性发作(局限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
也可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
在医药方面有着很大的应用。
本实验由苯甲醛反应制备得到5,5-二苯基乙内酰脲,原料简单易得,合成路线共分三步:第一步:安息香缩合反应。
本反应拟采用VB1作为催化剂替代传统的氰化物,降低试剂的毒性、同时我们还使用了微波法合成安息香。
第二步:安息香的氧化反应,文献报道氧化可用多种方法进行,我们采用了三种方法进行,并做了相互比较。
第三步:5,5-二苯乙内酰尿的的制备,这个反应由安息香的氧化产物与尿素合环制备,条件简单。
二、实验具体流程:实验流程1辅酶法合成安息香芳香醛在辅酶的作用下,分子间发生缩合生成二芳基乙醇酮(安息香),称为安息香缩合反应。
安息香缩合在化学工业和药物合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如抗癫痫药物二苯基乙内酰脲以及二苯基乙二酮、二苯基乙二酮肟、乙酸安息香等制备都用到此反应。
本实验作为本课题---抗癫痫药物二苯基乙二苯基乙内酰脲合成的第一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安息香缩合反应已有相当长的历史,,经典的安息香合成以氰化钠或氰化钾为催化剂,虽然产率较高,但合成产物的毒性很大,易造成环境污染,损害人体健康。
近年来,有关安息香缩合反应及应用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催化剂等报道较多,这些研究对提高安息香缩合产率、扩大其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实验主要采用的是维生素B1催化法来合成。
由于VB1催化反应产率低且不稳定,重复性差,在实际合成中几经挫折,并对实验的不断改进最终合成产物。
我们经过多次试验探讨, 在实验中采用维生素B1作为反应催化剂, 通过控制反应体系的pH 和反应温度,,并且改变产物的先后加入顺序。
开放创新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我校特开展了开放创新实验活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开放式的实验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
二、实验目的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2. 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3. 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4.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以“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为主题,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制作和测试一套能够有效识别和分类垃圾的智能系统。
四、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阶段(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垃圾分类回收的背景、现状和国内外相关技术;(2)分析垃圾分类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实验目标;(3)分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分配任务;(4)购买实验所需材料,准备实验工具。
2. 实验实施阶段(1)设计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包括传感器、识别模块、控制模块、执行模块等;(2)编写程序,实现垃圾识别和分类功能;(3)搭建实验平台,连接传感器、识别模块、控制模块和执行模块;(4)测试实验系统,验证其功能和稳定性。
3. 实验总结阶段(1)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成果;(3)展示实验作品,分享创新心得。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成功设计并制作了一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该系统能够有效识别和分类垃圾,实现垃圾的自动化回收。
2. 实验分析(1)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了创新思维,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2)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团队合作等科研素养;(3)实验作品在功能、稳定性方面达到了预期效果。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开放创新实验,学生们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科研素养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2.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设计、制作和测试,为我国垃圾分类回收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3. 开放创新实验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贡献力量。
开放性实验报告
嘉兴学院开放性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微胶囊香精的制备专业班级:高材 N 1 0 1 学生姓名:来振阳学号: 201045849334 指导老师:连媛一、实验目的1、了解与掌握原位聚合法制备茉莉香微胶囊。
2、了解与掌握包结络合法制备茉莉香微胶囊。
3、熟悉掌握电镜扫描法、红外光谱法。
二、实验方法方法一:原位聚合法制备方法二:包结络合法三、实验原理原位聚合法制备: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香精微胶囊。
原位聚合法和界面聚合法密切相关,原位聚合法既适合制备水溶性芯材的微胶囊,也适合制备油溶性芯材的微胶囊。
在反应过程中,向分散介质中加入反应单体及其可溶性预聚物,将芯材作为分散相。
在反应开始时,在一定条件下预聚物逐渐聚合,且在芯材的表面生成聚合物薄膜,随着预聚体聚合的尺寸变大,薄膜就沉积在芯材表面。
随着交联聚合和聚合不断进行,芯材的外壳就形成了。
微胶囊化的过程是最后的缩聚反应,在搅拌条件下,向乳化好的微乳液体系中慢慢滴加MF 预聚体,将反应体系的pH值调到5-6之间,此时发生的反应为缩聚反应,因而生成大量的次甲基,预聚物逐渐形成大分子,在芯材的外表面逐渐组沉淀下来,经缩合反应后形成交联网状的高聚物。
此阶段的缩合产物中还存在一些醚键和没有进一步进行缩合聚合的羟甲基。
缩聚反应在35 o C恒温水浴、200r/min的搅拌速率条件下开始的,并向微乳液体系中慢慢滴加MF预聚物,调节体系pH值,并加入聚乙烯醇(PV A)水溶液,可以起到助乳化作用。
由于PV A是中等链长的醇类,醇类分子链分布在油相和界面中,可以使界面张力降低,并能提升界面柔性,这样的微乳液体系比较稳定。
在高速搅拌剪切作用力下,形成微乳液体系,在搅拌速率迅速变小时,微乳液体系的状态不稳定,因此通过适当加入助乳化剂,使微乳液体系保持稳定状态。
缩聚阶段是在酸性环境下反应的,第一个阶段的pH值在5-6之间,在该阶段,由于体系处于弱酸条件,反应较慢,芯材和壁材充分均匀混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开放性实验报告模板(1)
开放性实验报告题目:测量三棱镜材料的折射率院(系):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实验室(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同组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实验日期:题目: 测量三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一、 实验目的:1.了解分光计的基本结构,初步掌握其调节和使用方法。
2.掌握分光计测量角度 的方法。
3.掌握测量玻璃折射率的方法。
二、实验原材料、仪器设备:三棱镜、分光计三、实验原理 1.测量三棱镜的顶角(1)三棱镜的调整。
将三棱镜放在已调整好的分光计载物台上,使三棱镜的三个顶角分别对准载物台下的三个螺丝。
转动载物台,使棱镜的通光面AB 面对准望远镜(图1中T 1位置),用自准直法,调节C 角对应的载物台下的一个螺丝(此时绝对不能再调节望远镜光轴高低调节螺丝)。
使从AB 面反射回来的绿十字像和分划板的交点P 重合。
此时,AB 面垂直于望远镜的光轴。
然后转动载物台使AC 面对准望远镜(图1中T 2位置),调节B 角对应的载物台下的一个螺丝,方法同上,使AC 面垂直于望远镜的光轴。
如此反复数次,使AB 和AC 面同时垂直于望远镜的光轴,即这两个面的法线和分光计的主轴垂直。
(2)用自准直法测量三棱镜的顶角(单次测量)。
将游标盘固定,转动望远镜分别与AB 、AC 面垂直(位置T 1,T 2)。
记录下望远镜在这两位置时左、右游标所示的角度位置θ1、θ´1和θ2、θ´2,则望远镜转过的角度(即为T 1,T 2间的夹角)为 从图中可得三棱镜的顶角为2''|12|-|+|-=12θθθθϕ2|-|+|-|-180︒=-180︒=1212''θθθθϕα2.测量最小偏向角θmin (单次测量):三棱镜如图2所示放置,用钠光灯照亮平行光管的狭缝,光线经三棱镜折射而偏转,用望远镜观察此出射光线,一般这是的偏向角不是最小偏向角。
沿一个方向慢慢转动载物台,同时转动望远镜使狭缝的像总保持在视场中,可观察到出射光线向入射光线方向靠拢(即偏向角在减小)。
饰品创意设计制作与表现开放实验报告书
饰品创意设计制作与表现开放实验报告书实验报告书样例一、实验目的通过饰品创意设计、制作与表现的开放实验,探索饰品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创新方法,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1.创意设计: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力,通过头脑风暴、绘画等方法,提取灵感,设计出独特的饰品原始构思;2.材料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材料,如金属、塑料等,对饰品的质感和外观进行决策;3.制作工艺:学生运用相关工具和技术,按照设计图纸和构思,将饰品原料进行切割、打磨、连接等步骤,制作出完整的饰品;4.表现展示:学生将自己设计制作的饰品进行展示,并分享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
三、实验步骤1.创意设计:学生独立完成首饰创意设计,包括造型、材质和色彩等方面;2.材料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要求和实验室提供的材料,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制作;3.制作工艺:学生按照设计图纸和构思,利用相关工具和技术进行饰品的制作;4.表现展示:学生将自己设计制作的饰品进行展示,并向同学和老师分享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实践操作经验进行实验操作,制作出了多种多样的饰品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在外观上各具特色,而且在材质选择、制作工艺等方面也展现出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巧。
同时,通过对饰品作品的展示和讨论,学生们还相互交流和分享了彼此的设计理念和心得体会,进一步丰富了饰品设计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饰品创意设计、制作与表现实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们不仅能够获得对饰品设计和制作的直观经验,更能够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创作的能力。
因此,饰品创意设计、制作与表现实验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五、结论通过饰品创意设计、制作与表现的开放实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实践经验,更提升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饰品创意设计、制作与表现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创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开放实验报告
开放实验报告开放实验报告引言:开放实验是一种以开放的态度和方法进行的实验研究,其目的是通过共享数据、方法和结果,促进科学研究的透明度和可重复性。
本文将探讨开放实验的概念、优势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开放实验的概念开放实验是指将实验过程、数据和结果公开分享给科学界和公众的实验方法。
传统实验往往只公开最终结果,而开放实验则强调透明度和可重复性。
开放实验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开实验设计、数据和分析方法,以及共享实验结果和代码等。
二、开放实验的优势1. 促进科学合作:开放实验鼓励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通过共享数据和方法,科学家可以相互借鉴和验证,从而提高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
2. 增强实验可重复性:通过公开实验过程和数据,其他研究者可以重复实验并验证结果的准确性。
这有助于排除实验误差和偏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开放实验可以避免重复实验和浪费资源。
研究者可以利用已有的开放数据和方法进行新的研究,从而节省时间和成本。
4. 增加科学研究的透明度:开放实验使得科学研究更加透明,公众可以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增加对科学研究的信任和理解。
三、开放实验在不同领域的应用1. 医学研究:开放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通过共享临床试验数据和病例信息,医学界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从而提高医疗水平。
2. 环境科学:开放实验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共享环境监测数据和模型,科学家可以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3. 教育研究:开放实验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方法。
通过共享教学实验和教材设计,教育工作者可以相互学习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计算机科学:开放实验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可以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发展。
通过共享算法和数据集,科学家可以合作研究新的智能系统和算法,从而提高计算机科学的创新能力。
实验室开放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实验日期:2023年4月10日实验地点:生物实验室实验目的:1. 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观察和识别细胞的基本结构。
3. 了解细胞结构的相互关系。
实验原理: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可见光照射样品,通过物镜、目镜和光学系统放大样品的图像,使我们能够观察到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微小结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通过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实验材料:1. 光学显微镜2. 细胞样品(洋葱表皮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等)3. 染色剂(碘液)4. 盖玻片、载玻片、镊子、滴管等实验器材实验步骤:1. 洗净显微镜和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环境干净。
2.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平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碘液。
3. 取适量细胞样品,用镊子轻轻将样品放在碘液上,使样品均匀分布。
4. 盖上盖玻片,用镊子轻轻按压,确保样品与盖玻片紧密贴合。
5. 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平台上,调整物镜和目镜,找到合适的放大倍数。
6. 观察细胞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1. 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细胞呈长方形,细胞壁清晰可见,细胞质内含有大量的淀粉粒。
2. 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细胞呈不规则形状,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结构明显。
3. 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质呈透明状,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有明显的界限。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掌握了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观察到了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是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细胞壁为细胞提供支持和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载体,细胞核则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实验讨论:1. 在观察细胞结构时,放大倍数的选择对观察效果有很大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放大倍数都会影响观察结果。
2. 实验过程中,样品的制备和染色是关键步骤。
样品的均匀分布和适当的染色可以使细胞结构更加清晰。
3. 光学显微镜虽然可以观察到细胞的基本结构,但无法观察到细胞内部更细微的结构。
光学平台开放实验报告
光学平台开放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光学平台开放实验,让学生们对光学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其动手实践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了解光的传播特性和光学现象;2. 掌握光的折射、反射、衍射等基本原理;3. 学习并运用光学器件,进行实验观测;4.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与操作的能力。
2. 实验器材和仪器本次实验使用的器材和仪器如下:1. 白色光源:用于产生光线;2. 平面镜:用于光线的反射;3. 凸透镜:用于光线的折射;4. 衍射光栅:用于产生衍射光谱;5. 白纸:用于观察光学现象;6. 尺子:用于测量光学参数。
3. 实验步骤3.1 光的反射实验1. 将白色光源放置在光学平台上,打开光源电源;2. 用尺子测量光源到平面镜距离为30cm,并将平面镜固定在光学平台上;3. 调整平面镜的角度,使光线正常入射到平面镜上;4. 观察光线经过反射后的方向,并记录实验现象;5. 重复实验步骤3和4,改变入射光的角度,记录不同入射角度下的反射现象。
3.2 光的折射实验1. 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学平台上,与光源保持适当距离;2. 调整光线的入射角度,使其正常入射到凸透镜表面;3. 观察光线经过折射后的方向,并记录实验现象;4. 重复实验步骤2和3,改变入射光的角度,记录不同入射角度下的折射现象。
3.3 光的衍射实验1. 将衍射光栅固定在光学平台上,与光源保持适当距离;2. 打开光源电源,调整光线的入射角度,使其正常入射到衍射光栅上;3. 观察光线经过衍射光栅后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4. 通过移动衍射光栅的位置,改变光线经过衍射光栅的条件,记录不同条件下的衍射现象。
4. 实验结果与分析4.1 光的反射实验结果在光的反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后,会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进行反射。
当改变入射角度时,反射角也相应改变。
4.2 光的折射实验结果在光的折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光线入射到凸透镜上后,会发生折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实验报告开放性实验报告移动机器人设计与制作(一)姓名:黄家进学号:06144008班级:电气1401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老师:赵勇时间:20XX.10.15--20XX.12.10目录实验一 IO口的输出应用....................................................... (4)一.实验目的....................................................... ......................................................... .. (4)二.实验内容................................................................................................................ .. (4)三.实验器材....................................................... ......................................................... .. (4)四.实验步骤....................................................... ......................................................... .. (4)五.实验程序及电路图....................................................... . (4)1.实验说明:..................................................... ......................................................... .. (4)2.实验程序:..................................................... ......................................................... .. (4)3.实验仿真图:...................................................... ......................................................... (5)实验二 IO口的输入应用....................................................... (5)一.实验目的....................................................... ......................................................... .. (5)二.实验内容....................................................... ......................................................... .. (5)三.实验器材....................................................... ......................................................... .. (5)四.实验步骤....................................................... (5)五.实验程序及电路图....................................................... (6)1.实验说明:..................................................... ......................................................... .. (6)2.实验程序:..................................................... ......................................................... .. (6)3.仿真电路图:..................................................... ......................................................... .6实验三定时器中断实验(Periodic Interrupt Timer)................................................... .. (7)一.实验目的....................................................... (7)二.实验内容....................................................... ......................................................... .. (7)三.实验器材....................................................... ......................................................... .. (7)四.实验步骤....................................................... ......................................................... .. (7)五.实验程序及电路图....................................................... . (7)1.实验说明:..................................................... ......................................................... .. (7)2.实验程序:......................................................... .. (7)3.仿真电路图:..................................................... ......................................................... .8实验四外部中断的应用....................................................... ......................................................... .9一.实验目的....................................................... ......................................................... .. (9)二.实验内容....................................................... ......................................................... .. (9)三.实验器材....................................................... (9)四.实验步骤....................................................... ......................................................... .. (9)五.实验程序及电路图....................................................... . (9)1.实验说明:..................................................... ......................................................... .. (9)2.实验程序:..................................................... ......................................................... .. (9)3.仿真电路图....................................................... ......................................................... .10实验五单片机串口的应用....................................................... . (10)一.实验目的....................................................... ......................................................... (10)二.实验内容....................................................... ......................................................... (10)三.实验器材....................................................... ......................................................... (10)四.实验步骤....................................................... ......................................................... (11)五.实验程序及电路图....................................................... .. (11)1.实验说明:..................................................... ......................................................... (11)2.实验程序:..................................................... ......................................................... (11)3.仿真电路图:..................................................... .. (1)3实验六流水灯实验....................................................... ......................................................... .. (13)一.实验目的....................................................... ......................................................... (13)二.实验内容................................................................................................................ (13)三.实验器材....................................................... ......................................................... (13)四.实验步骤....................................................... ......................................................... (13)五.实验程序及仿真电路图....................................................... (13)1.实验说明:..................................................... ......................................................... (14)2.实验程序:..................................................... ......................................................... (14)3.仿真电路图:..................................................... .. (1)4六.改进实验....................................................... ......................................................... .151.改进说明:..................................................... ......................................................... (15)2.实验程序:..................................................... ......................................................... (15)3.仿真电路图:..................................................... .. (1)6实验七 51单片机最小系统检测....................................................... . (16)一.实验目的....................................................... ......................................................... (16)二.实验内容....................................................... ......................................................... (16)三.实验器材....................................................... ......................................................... (16)四.实验步骤....................................................... ......................................................... (16)五.实验程序及电路图....................................................... (16)1.实验说明:..................................................... ......................................................... (17)2.实验程序:..................................................... ......................................................... (17)3.仿真电路图:..................................................... .. (1)74实物展示:..................................................... ......................................................... (18)实验八四位数码管秒表计时器....................................................... .. (18)二.实验内容....................................................... ......................................................... (18)三.实验器材....................................................... ......................................................... (18)四.实验步骤....................................................... ......................................................... (18)六.实验程序及电路图....................................................... (18)1.实验说明:..................................................... ......................................................... (18)2.实验程序:..................................................... ......................................................... (18)3.仿真电路图:..................................................... .. (2)14.实物展示:..................................................... ......................................................... (22)个人总结....................................................... ......................................................... (22)实验一 IO口的输出应用一.实验目的通过此次实验学习普通IO口作为输出口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