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6】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素材(新人教版选修6)
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素材秦始皇长城的地理位置秦始皇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延绵万余里。
与春秋战国时赵、燕、秦的北部长城相比,它不仅向东西两侧延伸,而且也向北扩展了不少。
它的东端辽东是指辽河以东的广大地区,据文献记载,秦始皇长城一直延伸至现朝鲜境内平壤某某江北岸。
秦始皇长城大体可分为东、中、西三段。
它的大致走向是:西起临洮〔今某某岷县〕,沿黄河到河套,从高阙〔内蒙狼某某〕起利用赵国长城,沿阴山经河套地区,包括九原、云中、雁门、代郡。
往东接燕国长城。
沿燕山山脉北支,包括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五郡。
再往东延伸到辽东。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长城大部分均是明代长城,随着岁月的流逝,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种种原因,秦始皇长城仅存少量遗迹。
与明代长城相比,秦始皇长城的位置在明长城的北边,其东段较明长城向北推移五、六百里左右。
二者是不会重合的。
蒙恬秦代名将。
秦统一六国后,奉秦始皇之命,率兵三十万人击败匈奴贵族,收复某某地〔今河套南部地区〕,并以河为塞,某某筑四十四县,迁国内罪人去居住。
他还负责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并修建自九原抵云阳,全长一千八百里的直道,对防止匈奴侵扰作出重要贡献。
胡亥即帝位后,听信赵高谗言,迫使蒙恬服毒自杀。
汉长城汉朝代秦而立,因经常受到北方匈奴侵扰,从汉文帝汉景帝始,就继续修缮长城。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从公元前121年起前后不到十年,便建成了两千多里的河西长城与秦长城相加,汉长城最西至盐泽,全长一万多公里,是修建长城最多最长的封建王朝。
汉代修筑的墙体虽仍多为夯土堆筑或石块垒砌,但比前代高而厚。
汉武帝改进了长城的结构,有的地方不筑长墙,根据险要地形,修筑列城、城障,用烽火相连。
长城沿线附属设施增多,关城、坞堡、障城、亭燧遍布长城沿线,形成完备严密的梯次型军事指挥系统。
武帝以后,昭帝、宣帝还把屯田制度与长城的防御结合起来,成为长城沿线驻军和边民最重要的后勤保障。
汉代长城已不仅仅是阻挡异族进攻之障碍,它被赋予一个新的使命,成为维护丝绸之路安全的守卫者。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十单元世界文化遗产综述单元学习总结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第十单元 世界文化遗产综述
单元学习总结
识网络
重难突破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及原则 1.必要性 (1)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其突出的普遍价值不仅属于其所在的 主权国家,也属于其他国家,既属于当代人,也属于未来的人类,是全人类 共同的财富。我们在利用这些遗产时,就要考虑到如何把它完好地传承给下 一代的问题。
(2)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的价值是依附于遗产本身而存在的,遗 产一旦遭到破坏,其价值也就随之丧失。任何重建、仿造或者复制的东西, 都不具备原有的突出普遍价值。因此,在利用与保护之间,保护应该永远摆 在第一位,在保护的前提下加以利用。这样,才能保证其价值不致丧失,我 们也才能继续加以开发利用,并使之传承给后代。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4课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材料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第4课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明代北京城的营建〔材料一〕(永乐四年秋七月)诏①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分遣大臣采木于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
(永乐十五年春正月)壬子,平江伯陈督漕②,运木赴北京。
……壬申,泰宁侯陈董③建北京,柳开、王通副④之。
……丙申,杂犯死罪以下囚,输作北京赎罪。
(永乐十八年秋七月)丁亥,诏自明年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
(永乐十八年冬)十一月戊辰,以迁都北京诏天下。
……十二月己未,皇太子及皇太孙至北京。
癸亥,北京郊庙宫殿成。
(永乐)十九年春正月甲子朔,奉安五庙神主于太庙。
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
《明史》卷六《成祖本纪二》【注释】①诏:皇帝颁发的命令。
②漕:漕运,旧时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等,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
③董:督,监督。
④副:辅助。
〔材料二〕明永乐四年闰七月,淇国公丘福请建北京宫殿,以备巡幸。
遣工部尚书宋礼诣四川,吏部左侍郎师逵诣湖广、户部侍郎古朴诣江西,督军伐木……泰宁侯陈,北京刑部侍郎张思恭督军民匠作在京诸匠造备砖瓦。
《明永乐实录》(永乐四年秋闰七月)命工部征天下诸色匠作①,在京诸卫及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等布政司②、直隶、凤阳、淮安、扬州、庐州、安庆、徐州、海州选民丁,期明年五月俱赴京听役,率半年更代,人月给米五升。
其征发军之处一应差役及间办银课等项令停止。
命泰宁侯陈、北京刑部侍郎张思恭督军民匠造备砖、瓦,造人③月给米五斗。
《天府广记》【解读】材料一选自《明史·成祖本纪》,反映了朱棣营建北京城和皇宫的大略经过。
这两则材料都相对简单,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
第一,关于北京紫禁城的营建时间北京故宫建筑历史悠久。
关于它的建成日期,史书中有明确记载,即永乐十八年十一月,北京宫殿建成,永乐十九年元旦正式迁都北京,并在三大殿举行了大典。
但对于北京紫禁城的开工日期,史料记载说法不一。
一种认为是在明永乐五年五月开工。
依据是据《明史本纪》,永乐四年七月诏,“明年五月间北京宫殿”。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高中历史知识点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基础解读】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1、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
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2020最新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全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06页 0008页 0010页 0012页 0014页 0016页 0018页 0020页 0038页 0040页 0042页 0044页 0046页 0048页
专题一 古老的埃及文明 二 炫耀无上威力的法老 一 古希腊的奇迹 三 历史悠久的罗马古城 一 新时代的曙光 三 盛开的文艺复兴之花 一 世界奇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专题五 明清皇家宫殿、园林和陵寝 二 壮丽的皇家宫苑园林 专题六 中国古代社会:人与环境 二 “活的古民居博物馆” 专题七 关注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 二 超凡的技艺 文化的瑰宝 一 罪恶的奴隶贸易见证地 学习与探究之一 埃及金字塔的奥秘 学习与探究之二 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长城
专题一 古老的埃及文明
2020最新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6-世 界文化遗产荟萃电子课本课件【全
册】
பைடு நூலகம்
2020版高中历史 第5章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6课时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第6课时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学考报告】考点一平遥古城的历史、建筑布局及文化内涵(c)1.历史沿革(1)周朝: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在此地修筑了一座土城。
(2)北魏:平遥作为县治所在地,一直延续至今。
(3)明朝初年:大规模的扩建,将土墙改为砖墙,形成现在的规模。
2.建筑布局(1)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是按照传统礼制安排的,方正端庄,中轴对称。
(2)以贯通南北的大街为中轴线,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
3.文化内涵(1)中轴对称的城市建筑反映了当时“神人共治”、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文化内涵。
(2)砖墙瓦顶的四合院,轴线分明,左右对称,反映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中国传统礼制观念。
归纳点拨平遥古城依照“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原则修建,风格古朴,重视防御,工艺和用料均以精良著称。
城池平面呈方形,南侧城墙沿中都河而建,故略显蜿蜒。
要点平遥古城建筑的内涵史料一平遥古城是一座完全按照中国汉民族传统城市规划思想和布局程式修建的县城。
城内建筑功能分明,布局井井有条。
城内古居民宅全是清一色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
史料二平遥古城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思考(1)史料一中平遥古城在规划布局上的特点是什么?(2)史料二体现了平遥古城建筑的什么思想?提示(1)按照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安排,方正端庄、中轴对称。
(2)体现了“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
(2017·浙江湖州高二期末)平遥古城有“龟城”之称,有六道城门,南北门为龟首尾,东西四门象征四足,建筑布局遵从八卦的方位。
这主要体现的是( )A.尊卑有序的封建礼制思想B.“神人共治”的思想C.“三教合一”的文化内涵D.中国古人的风水观念解析材料未看出尊卑有序,故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才能体现“神人共治”的思想,与材料主旨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文庙及左道观、右寺庙体现了“三教合一”的内涵思想,故C 项错误;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安宁、长寿,是有灵气的动物,整个平遥城像一头正欲向南爬行的灵龟,为了不让其爬走,便用一条大绳将灵龟的左后腿拉住,位于一条直线上的下东门和其瓮城门就象征这条被拉直的腿,这些足以看出中国古人注重风水,故D项正确。
选修6考点梳理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考点梳理人教版选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1讲世界文化遗产及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历史遗产(加试)考点一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一、(加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举措及意义(c)1.通过《世界遗产公约》⑴制定:各国在1972年达成协议。
⑵主要内容: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利用国际的援助和合作。
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加以重点保护。
⑶意义:其制定是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确立了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有力地推动了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
2.成立世界遗产委员会,审定《世界遗产名录》,确定《濒危世界遗产清单》,管理世界遗产基金和成立世界遗产中心。
3.2003年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二、(加试)确认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和世界文化遗产登录标准(c)1.确认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
2.登录标准:符合《世界遗产名录》登录的一项或几项标准。
考点二古埃及与古希腊罗马的历史遗产一、雄伟的金字塔群1.(加试)埃及金字塔的概念和吉萨金字塔建筑群(b)⑴金字塔脱胎于埃及古老的陵墓“马斯塔巴”。
公元前27世纪法老昭塞尔的“阶梯形金字塔”,是从马斯塔巴向金字塔转型的标志。
⑵金字塔的杰出代表:吉萨金字塔群(包括胡夫、哈佛拉、孟卡拉三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2.(加试)胡夫金字塔主要建筑成就和狮身人面像的艺术成就(b)⑴超凡的金字塔建筑艺术胡夫金字塔。
①历史地位:是埃及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金字塔。
②外部建筑艺术:规模巨大,匀称壮观。
③内部建筑艺术:构造复杂,艺术精美。
④精湛建筑艺术:精确度高,结构精密。
⑵狮身人面像:将人的智慧和狮子的威猛合二为一,世界雕刻史上的珍品。
3.(加试)古埃及金字塔建筑成就的历史意义(c)⑴昭示古代世界文明的高超技术与成就。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素材(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拥有警表示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素材(新人教版选修6)素材世界文化遗产──戈雷岛(英文名称:Island of Gore)属国:塞内加尔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时间:1978 年编号: 434-001功能及作用:奴隶交易地1978 年依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论:戈雷岛濒临塞内加尔海岸,面向达喀尔,自15-19世纪,接踵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是非洲海岸最大的奴隶贸易中心。
岛上隐露的奴隶居住区和装修华美的奴隶贸易场所形成鲜亮的对照,使得戈雷岛的建筑极具特点。
今日,戈雷岛既是人类挖掘研究的考古旧址,也是旅行胜地和自然保护区。
结合国人权会中国代表就除去种族主义的 3 点建议目前新的种族主义正在不停延伸,中方对此深感忧愁,希望国际社会采纳坚决举措完全铲除这一人类社会的毒瘤。
我们建议:第一,西方国家应充足重视种族主义问题,并为除去种族主义采纳确实有效的举措。
西方国家对种族主义危害性的认识以及采纳的举措都远远不够,这是造成目前种族主义泛滥的本源。
本源不铲除,种族主义就不行能消灭。
中方号召西方国家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取出勇气与气魄,为除去种族主义作出应有的贡献。
其次,国际社会应帮助发展中国家除去贫穷,减小贫富差距,同时鼎力倡议种族同样、和睦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
贫富差距、种族不相容是产生种族主义的重要原由。
不论在历史上仍是在现实中,西方国家都在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种族和睦方面负有主要的责任。
国际社会应加大救助发展中国家的力度,同时增强对民族同样与和睦的宣传和教育,截止种族主义延伸的趋向。
最后,结合国应进一步增强对反对种族主义工作的支持。
结合国为除去种族主义采纳了一系列举措,包含建立“有效落实《德班宣言和行动大纲》政府间工作组”、“非洲裔人问题专家工作组”、“五人独立专家小组”和今世形式的种族主义报告员,这些机构或体制为除去种族主义发挥了踊跃的作用,但因为各种原由,其影响和作用遇到了很大限制。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6全册课件【完整版】
0002页 0068页 0119页 0139页 0200页 0279页 0318页 0418页 0479页 0518页 0631页 0696页 0747页 0812页 0904页 0968页
第一单元 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 2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1 雄伟的金字塔群 第三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2 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 2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1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3 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 1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 3 突显皇权的明孝陵 第七单元 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 2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 第八单元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 2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1 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 附录
第一单元 全人类共同的宝贵 财富──世界文化遗产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6全册课件【 完整版】
1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6全册课件【 完整版】
2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 续利用
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6全册课件【
高中历史 5.2《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历史材料与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6
第2课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秦始皇陵的修建1.秦始皇陵的修建过程〔材料一〕(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
……至平原津①而病。
……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②。
……行从直道至某某,发丧。
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
九月,葬始皇郦山。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③送诣七十余万人。
穿三泉④,下铜而致椁⑤,宫观百官⑥奇器珍怪,徙臧⑦满之。
令匠作机弩矢⑧,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以人鱼膏⑨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
”皆令从死,死者甚众。
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⑩即泄。
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树草木以象山。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材料二〕使丞相斯将天下刑人徒隶七十二万人作陵。
凿以章程,三十七岁,锢水泉绝之,塞以文石,致其丹漆,深极不可入。
奏之曰:“丞相斯昧死言:臣所将隶徒七十二万人治骊山者已深已极,凿之不入,烧之不然。
叩之空空,如下天状。
”制曰:“凿之不入,烧之不然,其旁行三百丈乃止。
”──卫宏《汉旧仪》〔材料三〕至此,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陵墓经过了三十七八年的修建,终于创造出一个旷古未有的奇迹。
一部修陵史清楚地表明,它跨越了战国秦到统一秦这两个风雨激变的时代。
其本身又经过了四个阶段,即:初创期──从嬴政初即秦王位到统一战争全面展开的前夕,即公元前246年左右~前231年;持续期──十年统一战争中,即公元前230年~前221年;高峰期──从秦帝国建立到秦始皇死葬郦山,即公元前221年~前209年;结尾期──秦二世统治时复土后到工程被迫停止,即公元前209年~前208年冬。
从以上时间进程可以看出,第一阶段延时最长,前后达十四五年;第四阶段时间最短,前后不及两年。
再从工程量上看,以第三阶段为最大,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是秦帝国政治势力、经济实力和组织管理才能高度发挥的集中表现。
高中历史选修六课
(一)条件:
1、经济: (1)独特地理位置(山地多耕地少、港湾岛屿 众多)
(2)商业、航海发达; 2、政治: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的城邦政体 3、文化: (1)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较高的公民素质 (2)东西方文明交流,奠定了牢固基础
二)确立过程内容:
1、君主制: 2、前8-前7世纪,贵族制; 3、前6世纪,民主制; (1)前594年,梭伦改革,基础和开始; 梭伦改革(1)背景:①集体领导的贵族制,为政体进一步向民 主制方向演化准备了条件②前7世纪末,贵族与平民尖锐对立; (2)内容:①废除债务奴隶制,确立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 权利②新司法机关:民众法庭,平民成为司法主人③新选举法:
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制,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
则④财产等级制,赋予等级公民不同权利义务,打破贵族强调 出身的世袭原则;
(3)意义:是伟大的历史创举,为民主政体的制度基础与社会 基础。
(2)前509年,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 克里斯提尼改革(1)内容:陶片放逐法 (2)意义: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制 (3)前5世纪,伯里克利改革,进一步完善;
(三)雅典民主特点及体现:
1、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至 2、体现:三个机构及其职能 (1)公民大会 (2)五百人议事会 (3)民众法庭 (4)其他行政军事机关上
项目 地位 职能
公民大会
五百人议 事会 民众法庭
成员组成
(四)雅典民主政治评价 积极: 政治:①当时先进;②对后世影响深远; 经济:促进希腊经济的发展; 文化:促进希腊文化繁荣昌盛; 消极:少数人民主,不是现代意义民主 1、民主主体局限:限于本邦男性公民,移民、女性、奴 隶除外; 2、存在一定弊端:出现滥用、误用权利问题,如处死苏 格拉底; 3、适用范围局限:仅适用于小国寡民和生产力水平低下 4、阶级本质局限: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的工具;
历史选修6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
历史选修6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是选修6的重要内容,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历史选修6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选修6知识点: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世界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公约》(《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
《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帕特里莫尼托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
线索说明:⑴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它所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代替的财富,是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
世界遗产包括地球进化形成的自然遗产和人类生存而产生的文化遗产,以及同时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民间口头形式传播下来的无形文化遗产,它与上述有形物质遗产共同构成了世界遗产的四种基本形态。
由于文化景观这一类遗产与文化遗产、双重遗产有直接关联,登录标准又运用文化遗产和双重遗产的条件,故不单独列入类型。
⑵了解《世界遗产公约》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关于“主要内容”需掌握四个要点:①确立了在人类生存环境里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思想的指导原则②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以利用国际援助与合作③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共同财富,加以重点保护。
保护的原则是“真实性和完整性”。
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提供经费与技术援助。
⑶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
登录《世界文化名录》的文化遗此,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且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②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④可作为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容易损坏;⑥与其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高考历史选修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选修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结构主要以农业为基础,以手工业为主导,兼有商业和海上贸易。
在农业方面,中国古代发展了广泛的水利工程,如灌溉和治理黄河等。
而手工业则包括纺织业、铁器业、陶瓷业等。
另外,商业方面的发展带动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国与中亚、欧洲建立了紧密的贸易关系。
二、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以君主专制为核心,强调礼法道德的约束和兼容并包的思想。
中国古代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后来又出现了一系列的封建王朝,如秦、汉、唐、宋等。
其中,封建制度规定了君主与诸侯的权力分配和臣民的义务,而科举制度则成为选拔官员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三、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传承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主要表现在文学、哲学、科技等方面。
古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孕育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
宋代的诗词、明清的小说等,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
而哲学方面,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科技的发展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的发明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
四、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中国古代社会有多种宗教信仰,其中最突出的是儒教、道教和佛教。
儒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理性和人伦道德,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道教强调自然和谐,追求修炼身心的境界,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精神追求有着重要影响。
佛教则倡导慈悲与智慧,对中国古代社会带来了宽容与洞察力。
五、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动荡与崛起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时常遭遇战乱和政治动荡。
历史上,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唐朝后期的安史之乱、宋朝的北方侵略等,都给中国古代社会带来了混乱和动荡。
然而,每当社会进入一个混乱时期,总有一股力量能够重新整合社会,崛起为新的王朝。
这种循环不息的历史变迁,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六、中国古代社会与世界的交流与影响中国古代社会与世界的交流与影响早在古代就开始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1--6单元知识表解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与古代的埃及、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这种环境造成了什么结果?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背*大陆,腹地开阔,依托平原大河的形势具有极为显著的不同。
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
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地理环境的复杂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
近海地区的居民,主要依*捕鱼、制盐和经商谋生。
山地的居民,主要从事游牧业。
只有占据了那些谷地平原的居民,才能从事农业。
这种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和狭小的地理空间,从远古起,就使希腊人的商业航海贸易发达起来。
这种地理环境,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的出现。
如果说在大平原地区,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一个专制主义的大帝国,如古代埃及、中国,以及印度,从而将每一个人都纳入某种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体制之下,那么希腊这种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块的山地半岛,就不便于做到这一点。
这就是造成希腊城邦文明的地理根源。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对秦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秦国,农业是经济基础,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这一政策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封建制度的巩固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历代统治者在商品经济逐渐发展的时候,仍然推行此政策,抑制了商品经济和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明朝中期后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进而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同时,重农抑商政策,往往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
历史上往往因为政策上的原因、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一定消极影响。
如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
启示:商品经济、农业经济都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任何一方;品经济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不应该认为地禁锢他的发展;当今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发展,商品经济前途广阔,随着现代化步伐加快,他将居于主导地位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相同点是①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②变法都得到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支持;③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④变法者个人的改革的意志坚定,失败后两人的命运基本相同;⑤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新人教版)新版高中历史 第4章 第2课时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提分必备】
第2课时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学考报告】考点一西斯廷小教堂中的著名壁画作品(b)1.代表:最著名的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天花板壁画《创世纪》和祭坛后面墙壁上的《最后的审判》。
2.内容:《创世纪》由九幅取材于《圣经》故事的巨画组成,塑造了343个人物形象,分别表示了宇宙、人类和邪恶的起源,无愧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一座丰碑。
3.特点:场面宏伟、形象生动;以宗教题材为主;反映人文主义色彩。
拓展延伸西斯廷小教堂今为梵蒂冈博物馆的一部分,虽然仅是一个小型礼拜堂,但它却是梵蒂冈城国和天主教世界的权威中枢,来自世界各地的红衣主教就是集会在西斯廷小教堂遴选教皇和召开全球天主教主教会议的。
要点西斯廷小教堂及其壁画史料一史料二米开朗基罗不用助手,独自完成了巨幅西斯廷教堂的天顶壁画《创世纪》……包括九幅描写《圣经》创世纪和挪亚(又译诺亚)故事的画面……还有十二个先知的画像和很多装饰性的人体。
思考(1)史料一中绘画表达了艺术家什么思想感情?(2)史料二体现的主题是什么?提示(1)这幅画完全是人间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表达了艺术家对人的爱,对生活的爱。
(2)歌颂人类的强大力量与崇高品质。
1.下列四幅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绘画中,出自米开朗基罗的是( )答案 D2.拉斐尔称赞说:“米开朗基罗是用着上帝一样杰出的天才创造出这个世界的”,其中的“创造出这个世界”指的是( )A.著名石雕《哀悼基督》B.西斯廷教堂的拱顶画《创世纪》C.签字大厅的巨幅壁画《雅典学院》D.名画《蒙娜丽莎》解析在《创世纪》中,米开朗基罗创作了一系列理想中的英雄,他们强健的体魄和突起的筋肉都向世人表明,这是一个人类能够创造世界的时代。
这幅壁画无愧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一座丰碑。
答案 B考点二圣彼得大教堂的历史、宗教、建筑和艺术等方面成就(b)1.改建目的:为了树立罗马教廷的威信。
2.改建时间:16世纪初开始,到1626年最后竣工。
3.设计者:布拉曼特,在后来的120年里,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贝尔尼尼等都参与了设计方案的修改和教堂的施工。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课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材料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第1课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1.春秋战国时期,长城开始修筑〔材料一〕叶县南有长城,号曰方城①,……〔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索隐》引《地理志》〔材料二〕三十年春,齐桓公率诸侯伐蔡,蔡溃。
遂伐楚……夏,楚王使屈完将兵齐,齐师退次召陵。
桓公矜屈完以其众。
屈完曰:“君以道则可;若不,则楚方城以为城,江、汉以为沟,君安能进乎?”乃与屈完盟而去。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材料三〕故长城在邓州②内乡县东七十五里,南入穰县,北连翼望山③,无土之处累石为固。
楚襄王控霸南土,争强中国,多筑列城于北方,以适华夏,号为方城。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正义》引《括地志》【解读】《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上迄古史传说,下至汉武帝天汉年间,共一百三十篇。
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的一部优秀史学与文学著作,也是一部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对研究先秦与汉代长城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上述资料均是司马迁对楚方城的记载。
方城是我国最早见于史书的长城。
资料表明:1.春秋战国时期,长城开始出现。
2.楚国方城是为了“控霸南土,争强中国”而修,这说明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是长城出现的重要背景之一。
3.方城是楚国重要防御工程,从楚将屈完答复齐桓公“楚方城为城……君安能进乎?”的情况看,方城具有强大的防御能力,而齐桓公“乃与屈完盟而去”,恰恰说明方城在争霸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注释】①方城:公元前7世纪,楚国在今河南境内修筑的数百里长城。
它是我国最早见于史书的长城。
方城也是山名,在河南叶县南,方城县东北,西连伏牛山脉,楚国所筑长城经此山东麓,故名方城。
楚长城正是利用方城山山岭高地再连接河流堤防而构成的。
②邓州:今河南邓州市东北。
③翼望山:位于湍河上游。
2.为抵御北方游牧族修筑的北长城〔材料一〕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