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640070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68.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第1篇】《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意境幽远,它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记忆里,久久不能忘怀。
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
因此我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读,以读解义、以读悟情。
结合注释理解了“三两枝”、“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的意思。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
学生在循序渐进的#39;学习中,体会了诗的情感,进入了诗的意境。
在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此,我想到每堂课只要精心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就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第2篇】《惠崇春江晓景》是苏轼题在宋代画家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一首题画诗。
这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写出了春光的明媚及春天万物勃勃的生机。
全诗语意浅近,诗意深远,含蕴有味,是适合儿童背诵的好诗。
课堂上我注重引导学生由看到读再想,看画面——读古诗——想意境,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然后让学生找出春天的词语来赞美春天就水到渠成了,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学习古诗,让学生在读中悟,留给学生一想象的空间,会让我们收到更多的惊喜!【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第3篇】《惠崇春江晓景》是苏轼题在宋代画家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一首题画诗。
这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写出了春光的明媚及春天万物勃勃的生机。
全诗语意浅近,诗意深远,含蕴有味,是适合儿童背诵的好诗。
课堂上我重视引导学生由看到读再想,看画面——读古诗——想意境,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然后让学生找出春天的词语来赞美春天就水到渠成了,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学习古诗,让学生在读中悟,留给学生一想象的空间,会让我们收到更多的惊喜!。
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
![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e5a63c3e4afe04a1b171deb8.png)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的舅舅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作为生日礼物,我太高兴了。看到同龄的孩子每天骑着自行车,在小区自由地穿行,我早就羡慕了。我也想学会骑自行车。
这个自行车是我最喜欢的紫色,紫色的横杆,紫色的轮胎、紫色的脚踏,漂亮极了。
周六吃过晚饭,爸爸和我便推着我的新自行车来到小区广场。我急不可待地跨上自行车,可是,没骑一分钟,“叭”摔在了地上。我一边摸着我摔痛的腿,一边观察新自行车。哦!原来这辆自行车没有辅助轮,要靠自己的力量来控制车子的平衡。这怎么行?我没骑过没有辅助轮的自行车。算了吧,不学了,摔跤太疼了。正在我打退堂鼓时,爸爸走到我的身边,一边扶我站起来,一边帮我按摸腿,鼓励我:“学骑自行车摔跤很正常。重要的是总结摔跤的原因,找到平衡点,控制好速度。多练一下就行了。”说完爸爸让我重新跨上自行车,他扶着自行车后座。我重拾信心,踩着脚踏板,扶紧车把手,眼看前方,用力蹬着。车子平稳的向前奔去。夏日的暖风拂过我的脸颊,一排排小树向后移去。骑到半圈时,我发现我背后空空的,我没多想,继续向前骑,骑完一圈后,我从车上下来了,发现爸爸这次没扶着我,我心想:他可真坏。我自己会骑自行车了,心里乐开了花。
我先拿出一件毛衣,顿时就愣住了:该怎么洗呀?我使劲回忆着妈妈洗衣服的样子。于是我用水把衣服打湿,然后把洗衣液倒入其中,然后我开始学着妈妈搓衣服,可是搓啊搓,也不见一个泡泡,我就我就把洗衣液倒多一点,可是我万万没想到这一倒,就倒了一大堆,我搓了一会,没搓几下泡泡就把毛衣给掩盖,我决定再试一次,我左思右想,把洗衣液翻来覆去的看,发现后面有说明书,我一看,上面写着多少衣服需要多少洗衣液,我倒出洗衣液,正好,不多不少。
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f9a4168fd0a79563d1e7228.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惠崇春江晚景宋代: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归鸿:归雁。
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依依:不舍之貌。
归人:回家的人。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更待:再等;再过。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学习目标: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简介惠崇。
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8b4b1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f.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第1篇】《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意境幽远,它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记忆里,久久不能忘怀。
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
因此我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读,以读解义、以读悟情。
结合注释理解了“三两枝”、“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的意思。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
学生在循序渐进的#39;学习中,体会了诗的情感,进入了诗的意境。
在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此,我想到每堂课只要精心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就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第2篇】早春二月,远处的高山上还积着零星的白雪,可是春姑娘已经带着它的孩子春雨来到了人间,大江*到处都是她留下的影子。
你看,江水清澈见底,清得能看到水里的小鱼,小虾,清得像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
*静得像一面打不碎的镜子。
绿得像一块碧绿的翡翠。
你瞧,一群穿着白色礼服的鸭子,像似参加同学聚会。
它们一会儿跟这个打招呼,好像在说多年不见,你还好吗?一会儿用嘴梳理自己的礼服……春天来了,鸭子忙着参加这场春天的聚会。
你看它们玩得多欢啊!你看岸边的桃花开了,它们是那么的红,它又是那么的香,香得让人无法忘怀,它又是多么美啊,风一吹,就仿佛一位姑娘在翩翩起舞,多姿多彩,美丽极了!旁边的竹子换上了新的外衣,一年四季都不脱。
它的身子是那么的挺拔,像大自然的守护神;它又是那么的高,好像顶天立地的擎天柱。
风一吹,竹叶发出“沙沙沙”的声音,仿佛在说我是大自然的卫士,谁都比不过我。
也像在唱一首春天的赞歌。
你再看岸边的芦芽,是那样的嫩,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折断,又是那样的短,但是很尖,尖得像一根钉子倒插地上。
它们好像一位勇敢的男孩在站岗放哨。
一位老爷爷来到岸边,看到河边的蒌蒿,高兴极了,因为他找到美味的晚餐,他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好像在说餐桌上多了一份野菜,太棒了!惠崇看到这美景,于是他摊开画纸,拿起手中的笔,画下了这幅美丽的画,又给它取名叫《春江晚经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a11a5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d.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第1篇】惠崇春江晚景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简||介惠崇。
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
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a3f466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c.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第【1】篇〗《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会读、会写、会用。
2.诵读、背诵两首古诗。
3.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激发学习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反复吟诵,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表现春天情调和表现凄凉情调的乐曲磁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l.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老师也喜欢春天,能向大家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吗2.是啊,春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
正因为春天的美丽,从古到今,有很多诗人赞美春天并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描写春天的古诗。
(喜欢)说说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读课题。
二、学习《惠崇春江晓景》春天令人心旷神怡,你们想知道宋代诗人苏轼是怎样写春天的吗课件展示《惠崇春江晓景》诗。
这首诗就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而写的。
1.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请大家翻开第5课,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出示词语卡片:惠崇蒌蒿河豚。
指名读、齐读。
强调崇是翘舌音。
蒌蒿是一种植物,上面草字头表意,下面表音,这两个字是形声字,并且是上形下声的字。
了解河豚(课件出示河豚资料)。
(3)把词语送回诗中去,老师相信孩子们会读得更好。
2.理解诗意。
(1)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遇到不懂的怎么办呢(2)春天江水温暖,群鸭最先感觉到。
老师和同学都想知道你是从哪句诗知道的。
读出来。
春天江水温暖,我们看得见吗这一句是诗人怎样体会到的呢(变换方式读诗句)(3)多么聪明的一群孩子啊!知道了这么多,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
正是河豚欲上时,欲上时是什么意思指名答。
春天,诗人想到河豚逆江到上游去产卵了。
诗人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巧妙地结合起来,这首诗美吗美丽的画,配上优美的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27bb9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2.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苏轼和惠崇,了解题画诗。
2、通过师生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3、通过学生质疑探究,师生共同解决课堂难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重点通过师生间的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难点通过学生质疑探究,师生共同解决课堂中自然生成的问题,感受春天的美好。
学法质疑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过程设计意图一、猜谜激趣导入:三四月的春光,无限美好。
杨柳依依,桃花朵朵,微风习习,最美人间四月天!让我们猜一个谜语来开启我们今天的课程。
(出示大屏幕)猜猜他是谁?在我国灿若星河的诗歌殿堂里,有这么一位大诗人,他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开创豪放派的风格,他的诗充满了深刻的人生思考,他的散文气势恢宏,变化自如,还有他的书法,他的绘画,无一不达到文学和艺术的巅峰。
不仅如此,他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他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
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
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他是无与伦比的。
那么,他是谁?(教师介绍苏轼文学常识,回忆学过的苏轼的诗)二、你言我语说诗题大屏幕展示诗的题目《惠崇春江晚景》,学生质疑。
预设问题:1、惠崇是谁?2、惠崇和苏轼是什么关系?三、合作探究,研读全诗1、这首诗都描写了哪些景物2、你能在这些景物前面加上漂亮的修饰词吗?3、你对这首诗还有哪些疑问?预设问题:蒌蒿和芦芽是什么?河豚是一种什么鱼?什么是“欲上时”?为什么说桃花是“三两枝”?4、教师提问:诗中出现的景物惠崇的画中都有吗?(引出难点:惠崇的画中到底有没有画河豚?)5、根据所加的修饰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四、主题探究,总结升华这首诗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小结:这首诗通过描写早春的春江美景,表达苏轼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024年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2024年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c9742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c.png)
二、初读古诗,体会诗意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其意思。
2.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苏轼的名诗名文何其多啊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诗句!再背一背你积累到的
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4
课时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惠崇春江晚景》,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好。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3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惠崇春江晚景》,背诵古诗。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小组齐读、开火车读、自由读古诗。
2.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桃花 鸭 蒌蒿 芦芽 河豚
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学习古诗,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诗歌的意思,了解春天的美好。
3.发挥想象,口述诗意。
4.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4e8ab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a.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第1篇】早春二月,远处的高山上还积着零星的白雪,可是春姑娘已经带着它的孩子春雨来到了人间,大江*到处都是她留下的影子。
你看,江水清澈见底,清得能看到水里的小鱼,小虾,清得像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
*静得像一面打不碎的镜子。
绿得像一块碧绿的翡翠。
你瞧,一群穿着白色礼服的鸭子,像似参加同学聚会。
它们一会儿跟这个打招呼,好像在说多年不见,你还好吗?一会儿用嘴梳理自己的礼服……春天来了,鸭子忙着参加这场春天的聚会。
你看它们玩得多欢啊!你看岸边的桃花开了,它们是那么的红,它又是那么的香,香得让人无法忘怀,它又是多么美啊,风一吹,就仿佛一位姑娘在翩翩起舞,多姿多彩,美丽极了!旁边的竹子换上了新的外衣,一年四季都不脱。
它的身子是那么的挺拔,像大自然的守护神;它又是那么的高,好像顶天立地的擎天柱。
风一吹,竹叶发出“沙沙沙”的声音,仿佛在说我是大自然的卫士,谁都比不过我。
也像在唱一首春天的赞歌。
你再看岸边的芦芽,是那样的嫩,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折断,又是那样的短,但是很尖,尖得像一根钉子倒插地上。
它们好像一位勇敢的男孩在站岗放哨。
一位老爷爷来到岸边,看到河边的蒌蒿,高兴极了,因为他找到美味的晚餐,他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好像在说餐桌上多了一份野菜,太棒了!惠崇看到这美景,于是他摊开画纸,拿起手中的笔,画下了这幅美丽的画,又给它取名叫《春江晚经过》。
站在旁边的苏轼看到这场景便写下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第2篇】在上《惠崇春江晚景》这一首诗时,有个学生提问:“老师,为什么不说春江水暖鱼先知?怎么说鸭先知呢?”我一怔,有点措手不及,解释道:鱼在深水中,水里的温度变化不大,鱼不太敏感,所以,还是鸭先知。
可惜,我在以自己不甚了了的知识来判断学生的问题,使课堂生成半途而废,无果而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b060b9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a.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第1篇】《惠崇春江晚景》是本册教材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中的第一课。
是宋代诗人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所写的题画诗,再现了画中江南的早春景色。
本课的重点是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是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本节课,师生围绕“解诗题”、“知作者”、“读诗文”、“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展开古诗学习,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之前学习诗文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充分表达自身不理解的地方,然后由我带领学生学习第一句,学生利用“找景物”,“想特点”,再将景物和特点串联起来的方法试着理解故事的意思。
教会孩子们理解诗文的方法。
在想象过程中,能及时抓住学生想象中的闪光点,总结出“绘色彩”“用修辞”“借感官”“入情景”等方法。
同时,将课外古诗引入课堂,使学生感受到题画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通过讲述苏轼的人生经历,感受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使学生树立起热爱生活、细心观察生活的意识。
在边读古诗边想象画面的环节,孩子们不敢跳出诗文,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在引导下,一些孩子敢于表达,但大部分孩子在大胆表达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强。
另外,通过这节课,我意识到孩子们的课外知识储备还有待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重视课外知识的拓展,在课后多布置一些探究性的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积累课外知识的兴趣。
在孩子们逐个表达自身想象的一两处画面后,应再请孩子完整的说说自身想象到的画面,使孩子对想象到的画面有一个整合。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课堂上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呈现出更加精彩的课堂。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第2篇】在上《惠崇春江晚景》这一首诗时,有个学生提问:“老师,为什么不说春江水暖鱼先知?怎么说鸭先知呢?”我一怔,有点措手不及,解释道:鱼在深水中,水里的温度变化不大,鱼不太敏感,所以,还是鸭先知。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eb054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55.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我国标题性器乐曲自身的美及内在的情感表达,感受乐曲优美、迷人的意境,体沃曲幽远、和谐、含蓄、宁静的东方古典美。
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内涵和民族乐器的表现力,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通过以音乐为主线,对同名诗歌、绘画、舞蹈的欣赏,构建起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与互通,了解它们各自特的风情和共同的神韵,加深对包容于音乐中的广阔文化内涵的体验。
3.了解我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鱼咬尾”及“换头合尾”的曲调处理变奏手法。
教学重点:了解民族器乐曲“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民族调式的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简介《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中国古典乐曲,原是一首琵琶曲,名《夕阳箫鼓》,后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
乐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巧妙细腻的器乐组合,形象地描绘了“夕阳”、“渔舟”、“暮鼓”、“花影”等春江迷人的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全曲有十部分组成:引子与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台、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乃归舟、尾声。
二、聆听乐曲1。
听乐曲引子请学生思考: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能听出哪些乐器在演奏?引出课题《春江花月夜》。
2。
琵琶:弹拨乐器,木制,原称“批把”,由演奏方式而得名。
公元四世纪由西域传入内地,在乐队中应用相当广泛。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感受。
3.学生随音乐学唱全曲的主要旋律谱例:江楼钟鼓002(1)聆听感受全曲的主要旋律。
结构特点一:鱼咬尾提示学生注意前乐曲结尾的音与后句开头的音是相同的,乐句间连锁传递,环环相扣,使得旋律流畅,格调平和委婉。
自然引出我国传统音乐创作中的常用手法“鱼咬尾”。
“鱼咬尾”是我国传统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其特点是前句旋律的尾音与后句旋律的首音形成各种形式的重叠。
(2)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唱主要旋律两遍,体会旋律的委婉平静,优美如歌。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推荐(3)篇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ca01cca4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d.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推荐(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第【1】篇〗在上《惠崇春江晚景》这一首诗时,有个学生提问:“老师,为什么不说春江水暖鱼先知?怎么说鸭先知呢?”我一怔,有点措手不及,解释道:鱼在深水中,水里的温度变化不大,鱼不太敏感,因此,还是鸭先知。
可惜,我在以自身不甚了了的知识来判断学生的问题,使课堂生成半途而废,无果而终。
如果我能在表扬这位提问的同学时,也明确提出:对啊,同学们想想春江水暖,到底是鱼先知还是鸭先知呢?诗人苏东坡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样一来就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从一时一地一节课引入了广阔的生活时空及网络天地,从而实现综合性学习。
学生探索的意识与质疑精神也会倍加鼓励,且在年长日久间获得超升。
可见只有开阔视野,才会让师生都生成新的发现,生成新的行动。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千古名句细致逼真地抓住大自然中的节气变化特点,生动形象地勾出广幅江南早春的秀丽景色。
江南水乡冬末初春时节,天气依然比较寒冷,平均气温在10度左右;常有严霜,甚至还有残雪。
在这寒冷的天气里,狗、猫等动物还伏在炉旁、屋檐下时,池塘、溪边,便有三五成群的鸭子在冰冷的水中戏游,时而把头潜入水中,时而又展翅在水中“高唱”。
这种物候迹象,告示人们寒冷的天气即将过去,气温开始逐渐回升,江河溪水中的水温也随之变暖,春天来临了。
我在课下查找了资料,为什么会有“春江水暖鸭先知”呢?鸭子在冷水中欢快地游乐,而又毫无寒意呢?原来鸭子身上长满了浓密的羽毛,羽毛将空气贮存在其中,起到了很好的隔热作用。
冬天我们穿的鸭绒衣。
盖的鸭绒被,感到温暖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鸭子的皮下积蓄着一层厚厚的脂肪,脂肪也能防止体内热量的散发和寒冷的侵袭。
另据有关科学资料记载,鸭子是属耐寒动物,气湿在10度以下都不怕寒冷。
当春天江河水刚刚解冻,寒意尚未消尽时,气温开始回升,水温的转变,鸭子先敏锐地感觉到,便迫不及待地潜入水中嬉游。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a4efc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0.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第1篇】夕阳西下,又到了欣赏傍晚春江春景的时候了,真期待啊!傍晚的春江很壮观,有鸭子、桃花、竹子,还有蒌蒿和芦芽等,真是美不胜收啊!春江水清清的,清得像一块透明的玻璃,像一根长长的带子,还像一面没被打磨的镜子;春江水静静的,静得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春江绿绿的,绿得像一潭染料。
春江上的鸭子很多,一只只鸭子穿着一件件白色的羽绒服,漂在绿色的江水上格外耀眼,有些鸭子好似一对姐妹久别重逢,有些鸭子在觅食,还有一些鸭子好像要赶回家似的,在水上游来游去,江面上荡起了层层波纹。
春江岸边开满了野花,长满小草。
桃花妹妹红得像火,粉得像霞,一阵微风吹过,桃花的香味随着风弥漫江岸。
看着桃花妹妹的风姿,感觉面前站着一位婀娜多姿的姑娘。
桃花妹妹旁边是竹子弟弟,竹子弟弟又绿又直又高,绿得像穿了一身绿长袍,直得像根针似的,竹子弟弟长得特别高,风一吹,竹子的叶子沙沙作响,像在唱一首春天的歌。
竹子脚下是蒌蒿,蒌蒿绿得发亮,虽然矮小,但对我们的帮助很大,蒌蒿身穿绿衣裳,头戴绿帽子真可爱。
芦苇伸出了细小的芦芽头,芦芽娇嫩似玉,长在芦苇上,十分短小,芦芽好似根针一样尖,尖尖的像把刀,又像倒放的图钉,还像散落的箭插在地上。
江里偶尔蹦跳出一只河豚,身体是那么健美,游起来是那样欢快,它为了孩子宁可牺牲一切,这令我十分敬佩。
江对面几棵柳树屹立岸边,好似一个个刚强的卫士,柳树绿是本来,但它和美结合,就绿得生辉,美得像西施。
春江上忽隐忽现的小船,那是渔民在辛勤劳作,那一只只小船像一轮轮月牙浮在江面上,加上蓝天白云,岸边绿竹红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第2篇】对古诗的教学,我们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在把握古诗特点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并使古诗教学达到生活化,努力地构建高效课堂。
在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教学上,我依据语文教学的基本思想,结合这首题画诗的基本特点,采取了自读自悟,以读促学的基本理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反思(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6d120e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0.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反思第1篇】讲完《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时,我有以下两点反思。
首先是正讲课时,有个学生提问:“老师,为什么不说春江水暖鱼先知,怎么说鸭先知呢”我当时一怔,有点措手不及,不过表扬了她之后,解释道:鱼在深水中,水里的温度变化不大,鱼不太敏感,所以,还是鸭先知。
如果在表扬这位提问的同学时,也提出:对啊,同学们想想春江水暖,到底是鱼先知还是鸭先知呢,诗人苏东坡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样一来就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从一时一地一节课引入了广阔的生活时空及网络天地,从而实现综合性学习。
学生探索的意识与质疑精神也会倍加鼓励,且在年长日久间获得超升。
可见只有开阔视野,才会让师生都生成新的发现,生成新的行动。
其次,《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意境幽远,它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记忆里,久久不能忘怀。
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
因此我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读,以读解义、以读悟情。
结合注释理解了“三两枝”、“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的意思。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
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体会了诗的情感,进入了诗的意境。
在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此,我想到每堂课只要精心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就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反思第2篇】《惠崇春江晓景》是苏轼题在宋代画家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一首题画诗。
这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写出了春光的明媚及春天万物勃勃的生机。
全诗语意浅近,诗意深远,含蕴有味,是适合儿童背诵的好诗。
课堂上我注重引导学生由看到读再想,看画面——读古诗——想意境,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然后让学生找出春天的词语来赞美春天就水到渠成了,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学习古诗,让学生在读中悟,留给学生一想象的空间,会让我们收到更多的惊喜!【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反思第3篇】在上《惠崇春江晚景》这一首诗时,有个学生提问:“老师,为什么不说春江水暖鱼先知?怎么说鸭先知呢?”我一怔,有点措手不及,解释道:鱼在深水中,水里的温度变化不大,鱼不太敏感,因此,还是鸭先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5e362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7.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带着情感欣赏诗歌,有情地朗读诗歌的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培养学生结合诗歌意境,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的情感,进而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1)制作课件,多媒体的使用。
(2)以第一人称改写思妇怀远的片段“白云一片去悠悠……鱼龙潜跃水成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首诗,它是一曲思乡的歌,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有这样一首诗,它是那壶醉人的酒,浸湿了多少断肠人的眼;有这样一首诗,穿越创世清光寥远的长河,流淌在行客孤的心田。
《春江花月夜》就是这样一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倾听来自初唐的这曲千古绝唱。
二、赏析全诗:(一)、整体感受: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朗诵,以此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听读:请大家聆听此诗的朗诵,聆听时注意他朗诵的语速的缓慢急促、语调的激越平缓低沉、停顿与重音。
自读: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全诗,希望能够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齐读:朗读时请注意声音的缓急轻重,诗人抒发了一股怎样的情思?明确:乡愁朗读点评(略)整体概说:《春江花月夜》从春天、长江、花林、明月、夜晚五方面切入,其中以“明月”为诗情的纽带,由此引出种种意象,互相穿织在一起,吟咏诗人拂拭不去的乡愁。
(二)、分片段欣赏:A、景致:全诗融情、景、理于一体,下面请大家找出描绘月景的诗句。
明确:前八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读:(1)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八句诗,尽量读出诗句的意境来。
注意语速快慢、语调的轻重。
简评(略)描述: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这八句诗用自己优美的语句描绘下来。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致?展示:师生皆可。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反思(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e357b6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36.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反思第【1】篇〗讲完《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时,我有以下两点反思。
首先是正讲课时,有个学生提问:“老师,为什么不说春江水暖鱼先知?怎么说鸭先知呢?”我当时一怔,有点措手不及,不过表扬了她之后,解释道:鱼在深水中,水里的温度变化不大,鱼不太敏感,所以,还是鸭先知。
如果在表扬这位提问的同学时,也提出:对啊,同学们想想春江水暖,到底是鱼先知还是鸭先知呢?诗人苏东坡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样一来就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从一时一地一节课引入了广阔的生活时空及网络天地,从而实现综合性学习。
学生探索的意识与质疑精神也会倍加鼓励,且在年长日久间获得超升。
可见只有开阔视野,才会让师生都生成新的发现,生成新的行动。
其次,《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意境幽远,它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记忆里,久久不能忘怀。
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
因此我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读,以读解义、以读悟情。
结合注释理解了“三两枝”、“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的意思。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
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体会了诗的情感,进入了诗的意境。
在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此,我想到每堂课只要精心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就〖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反思第【2】篇〗讲完《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时,我有以下两点反思。
首先是正讲课时,有个学生提问:“老师,为什么不说春江水暖鱼先知,怎么说鸭先知呢”我当时一怔,有点措手不及,不过表扬了她之后,解释道:鱼在深水中,水里的温度变化不大,鱼不太敏感,所以,还是鸭先知。
如果在表扬这位提问的同学时,也提出:对啊,同学们想想春江水暖,到底是鱼先知还是鸭先知呢,诗人苏东坡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样一来就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从一时一地一节课引入了广阔的生活时空及网络天地,从而实现综合性学习。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与反思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653c6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d.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苏轼和惠崇,了解题画诗。
2、通过师生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3、通过学生质疑探究,师生共同解决课堂难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重点通过师生间的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难点通过学生质疑探究,师生共同解决课堂中自然生成的问题,感受春天的美好。
学法质疑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过程设计意图一、猜谜激趣导入:三四月的春光,无限美好。
杨柳依依,桃花朵朵,微风习习,最美人间四月天!让我们猜一个谜语来开启我们今天的课程。
(出示大屏幕)猜猜他是谁?在我国灿若星河的诗歌殿堂里,有这么一位大诗人, 他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开创豪放派的风格,他的诗充满了深刻的人生思考,他的散文气势恢宏,变化自如,还有他的书法,他的绘画,无一不达到文学和艺术的巅峰。
不仅如此,他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他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
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
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他是无与伦比的。
那么,他是谁?(教师介绍苏轼文学常识,回忆学过的苏轼的诗)二、你言我语说诗题大屏幕展示诗的题目《惠崇春江晚景》,学生质疑。
预设问题:1、惠崇是谁?2、惠崇和苏轼是什么关系?三、合作探究,研读全诗1、这首诗都描写了哪些景物2、你能在这些景物前面加上漂亮的修饰词吗?3、你对这首诗还有哪些疑问?预设问题:蒌蒿和芦芽是什么?河豚是一种什么鱼?什么是“欲上时”?为什么说桃花是“三两枝”?4、教师提问:诗中出现的景物惠崇的画中都有吗?(引出难点:惠崇的画中到底有没有画河豚?)5、根据所加的修饰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四、主题探究,总结升华这首诗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小结:这首诗通过描写早春的春江美景,表达苏轼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反思(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93d974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5.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反思第1篇】对古诗的教学,我们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在把握古诗特点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并使古诗教学达到生活化,努力地构建高效课堂。
在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教学上,我依据语文教学的基本思想,结合这首题画诗的基本特点,采取了自读自悟,以读促学的基本理念。
首先让学生把古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再读古诗,读懂诗意,了解苏轼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图上的内容。
在充分解读古诗后,让学生能了解题画诗的特点,从而在学习中让学生能读会背会说。
切实使学生的学习做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第一,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古诗教学的大语文观,在充分地解读文本、解读学生的基础上,要让教学生活化,学生的学习自主化,教师的指导系统化。
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为三个阶段目标,力争实现“三维目标”。
在每一个阶段目标的实现下让学生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读书、表达、分析、理解能力,掌握课堂内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诗的感情与深入探讨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二,在教学策略上,我通过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与积累,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通过学生对古诗的赏析、品读、感悟,进一步培养语感,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魅力四射,让师生在课堂活动中,与诗人达成共鸣。
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认为不论是古诗的教学,还是课文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都离不开学生的体验,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才能做到教就是为了不教,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反思第2篇】《惠崇春江晚景》是本册教材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中的第一课。
是宋代诗人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所写的题画诗,再现了画中江南的早春景色。
本课的重点是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反思(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d8a7b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d.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反思第【1】篇〗对古诗的教学,我们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在把握古诗特点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并使古诗教学达到生活化,努力地构建高效课堂。
在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教学上,我依据语文教学的基本思想,结合这首题画诗的基本特点,采取了自读自悟,以读促学的基本理念。
首先让学生把古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再读古诗,读懂诗意,了解苏轼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图上的内容。
在充分解读古诗后,让学生能了解题画诗的特点,从而在学习中让学生能读会背会说。
切实使学生的学习做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第一,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古诗教学的大语文观,在充分地解读文本、解读学生的基础上,要让教学生活化,学生的学习自主化,教师的指导系统化。
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为三个阶段目标,力争实现“三维目标”。
在每一个阶段目标的实现下让学生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读书、表达、分析、理解能力,掌握课堂内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诗的感情与深入探讨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二,在教学策略上,我通过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与积累,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通过学生对古诗的赏析、品读、感悟,进一步培养语感,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魅力四射,让师生在课堂活动中,与诗人达成共鸣。
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认为不论是古诗的教学,还是课文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都离不开学生的体验,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才能做到教就是为了不教,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反思第【2】篇〗《惠崇春江晓景》是苏轼题在宋代画家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一首题画诗。
这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写出了春光的明媚及春天万物勃勃的生机。
全诗语意浅近,诗意深远,含蕴有味,是适合儿童背诵的好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反思(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4122a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b.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反思第1篇】在上《惠崇春江晚景》这一首诗时,有个学生提问:“老师,为什么不说春江水暖鱼先知?怎么说鸭先知呢?”我一怔,有点措手不及,解释道:鱼在深水中,水里的温度变化不大,鱼不太敏感,因此,还是鸭先知。
可惜,我在以自身不甚了了的知识来判断学生的问题,使课堂生成半途而废,无果而终。
如果我能在表扬这位提问的同学时,也明确提出:对啊,同学们想想春江水暖,到底是鱼先知还是鸭先知呢?诗人苏东坡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样一来就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从一时一地一节课引入了广阔的生活时空及网络天地,从而实现综合性学习。
学生探索的意识与质疑精神也会倍加鼓励,且在年长日久间获得超升。
可见只有开阔视野,才会让师生都生成新的发现,生成新的行动。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千古名句细致逼真地抓住大自然中的节气变化特点,生动形象地勾出广幅江南早春的秀丽景色。
江南水乡冬末初春时节,天气依然比较寒冷,平均气温在10度左右;常有严霜,甚至还有残雪。
在这寒冷的天气里,狗、猫等动物还伏在炉旁、屋檐下时,池塘、溪边,便有三五成群的鸭子在冰冷的水中戏游,时而把头潜入水中,时而又展翅在水中“高唱”。
这种物候迹象,告示人们寒冷的天气即将过去,气温开始逐渐回升,江河溪水中的水温也随之变暖,春天来临了。
我在课下查找了资料,为什么会有“春江水暖鸭先知”呢?鸭子在冷水中欢快地游乐,而又毫无寒意呢?原来鸭子身上长满了浓密的羽毛,羽毛将空气贮存在其中,起到了很好的隔热作用。
冬天我们穿的鸭绒衣。
盖的鸭绒被,感到温暖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鸭子的皮下积蓄着一层厚厚的脂肪,脂肪也能防止体内热量的散发和寒冷的侵袭。
另据有关科学资料记载,鸭子是属耐寒动物,气湿在10度以下都不怕寒冷。
当春天江河水刚刚解冻,寒意尚未消尽时,气温开始回升,水温的转变,鸭子先敏锐地感觉到,便迫不及待地潜入水中嬉游。
这一现象经诗人细心地观察,便凝练出了“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佳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
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归鸿:归雁。
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依依:不舍之貌。
归人:回家的人。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
更待:再等;再过。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
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同学展开想象
1、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
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身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俺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教学反思
讲完《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时,我有以下两点反思。
首先是正讲课时,有个学生提问:“老师,为什么不说春江水暖鱼先知,怎么说鸭先知呢?”我当时一怔,有点措手不及,不过表扬了她之后,解释道:鱼在深水中,水里的温度变化不大,鱼不太敏感,所以,还是鸭先知。
如果在表扬这位提问的同学时,也提出:对啊,同学们想想春江水暖,到底是鱼先知还是鸭先知呢,诗人苏东坡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样一来就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从一时一地一节课引入了广阔的生活时空及网络天地,从而实现综合性学习。
学生探索的意识与质疑精神也会倍加鼓励,且在年长日久间获得超升。
可见只有开阔视野,
才会让师生都生成新的发现,生成新的行动。
其次,《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意境幽远,它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记忆里,久久不能忘怀。
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
因此我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读,以读解义、以读悟情。
结合注释理解了“三两枝”、“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的意思。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
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体会了诗的情感,进入了诗的意境。
在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此,我想到每堂课只要精心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就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