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滇人版信息技术第1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认识计算机》教案
滇人版信息技术第1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认识计算机》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计算机》是滇人版信息技术第1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历程、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分类等。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计算机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会使用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如开关机、使用鼠标等。
但学生对计算机的本质、发展历程、计算机的组成等知识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内在结构和工作原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和分类。
3.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计算机的组成和分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计算机的知识。
2.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内部结构。
3.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准备计算机的组成和分类的相关PPT课件。
3.准备学生分组讨论的问题和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历程、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分类等知识。
在呈现过程中,注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计算机的组成部件,了解各部分的作用和功能。
然后,让学生根据计算机的分类,将计算机分为不同的类别。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分类。
讨论结束后,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精选15篇)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精选壹五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及其关系2、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份及其作用3、知道存储器的分类、内存RAM与ROM的区别及其作用。
4、了解软件的分类知道常见的软件的类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机的结构和主要部件了解计算机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2、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其作用并归纳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教学难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三、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设备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师生问答法、讲授法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前先给学生提出谜语:不会说话会计算,不会想来却有脑,少了电源就睡觉,没有鼠标受不了。
谜底:计算机。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认识计算机。
二)讲授新课1、展示计算机设备学生观察计算机,认识各部件,说一说他们的名称及作用,教师及时更正、补充。
(出示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音箱)2、出示幻灯片,展示计算机各个设备,让学生连线组成一台能够正常工作的计算机。
放大扫描仪,让学生认识,并说明其作用。
引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3、出示幻灯片,展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概念,并简单说明。
4、让学生把自己所拿的设备加以区分,在幻灯片上加以标注,明确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外部设备,出示幻灯片,明确哪些属于外部设备。
6、了解神秘的主机拆开主机,展示内部图。
出示主板、CPU、光驱、内存条、硬盘,结合幻灯片,可以观察实物找出主机内的位置,也可以先看主机内部,认识名称及作用,说到内存条与硬盘时加以区别并引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并联系生活认识U盘、光盘、移动硬盘、软盘。
认识计算机(第一课时)
课题:认识计算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了解常见的计算机输入和输出设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物观察,聆听了解计算机的各组成的名称和作用。
(2)尝试让学生学会总结。
(由于本课概念较多)3.情感与价值观:感受计算机的新奇,激发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4.行为与创新:能主动规范地使用计算机,爱护计算机。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教学难点:规范地使用计算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一、认识计算机师: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学习什么是信息。
我们知道了计算机是一种信息处理工作。
那么谁能来说说它的外形?你们都在哪见过它?(指名回答)师:出示图片。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把计算机从外形上分为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和掌上计算机三类。
二、计算机的组成。
目前,我们见到的大多数都是台式计算机,这节课我们就以台式计算机为例,一起来了解计算机。
教师依次出示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器和音箱的图片。
(常见的计算机一般由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器、音箱等部分组成)师:这些看得见、摸的着的设备,我们统称为硬件。
从功能与作用的角度来看,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这几个部分。
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名称师CPU,它是计算机的“心脏”。
相当于人的大脑,几乎所有的数据都要送到CPU中进行处理,然后再由CPU发出处理结果。
我们通常又称它为微处理器。
存储器:存储器是用于存储信息的计算机设备。
分为内存储器与外存储器两种。
内存相当于人的大脑皮层,存取速度非常快。
外存相当于我们常见的书本,存取速度比较慢,但容量大,可以扩充,使用方便(包括软盘、硬盘、光盘、U 盘等)输入设备:这是将外界的信息传入计算机的设备。
我们一般是通过眼睛看,耳朵听,手触摸,鼻子闻等途径向大脑输入信息。
计算机中的输入设备就相当于人的眼、耳、口、鼻、手等器官。
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话筒、扫描仪等。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说课一等奖
教师向学生布置好学习问题让学生带着老师留的问题学习。
主要问题:
1.你见过哪些和电脑有关的设备?
2.电脑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
1、独立探索 先让学生看教师准备的介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音像资料或者演示课件,要求他们 记住其中自己知道的物品。
(四)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兴趣,初步形成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能够规范地使用计算机,并注意爱护部分设备的作用。
难点:正确开机和关机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该年级的学生均处于少年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接受的比较快,可塑性大。对于城市的孩子,他们日常生活中对电脑的接触较多,有一定的基础,但学生之间的计算机水平存在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认识计算机
课时
2课时
学段学科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教材版本
龙教版
作者
郭芳智
学校
红岩小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掌握正确的开机和关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教学课件的辅助下,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形式,学习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相关知识,开展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活动,最终达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四、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 你都见过什么样的电脑?(笔记本、掌上电脑) 电脑都能干什么? (二)搭建支架,创设学习环境
师:电脑有这么种,能够做这么多事,那谁知道,世界上第一台电脑是由哪国人发 明的?是哪一年发明的?
第1课认识计算机 教案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B版
课题
认识计算机
单元
一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三
学习
目标
(1)初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知道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2)能从观察中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硬件,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的事实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3)体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以及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生活的意识。
教师归纳:信息:以文字、符号、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形式出现。
凡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都属于信息。
计算机是存储和处理信息的工具。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二、计算机的组成:
通过自学教材第2页,看看那些是日常生活中见过的。
教师巡视
教师讲解并总结,列出要点
一台计算机硬件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音响等部分组成。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要,还配有其他的外部设备,如:音箱、打印机、扫描仪、话筒、摄像头等。
三、计算机的发展
你们见过哪些类型的计算机?
教师出示PPT课件,放各种计算机类型的图片(笔记本、台式计算机、掌上电脑.....)。
四、计算机的应用
通过自学教材第4页,想想那些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
教师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并总结
计算机主要用于学习,娱乐,网络交流,银行自主柜员机等,用途很广泛。
五、使用计算机的注意事项
学生总结
计算机给日常生活中带来的方便
板书
认识计算机
个人计算机的一般组成
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音响
重点
学生能从外观上看出计算机各组成部分,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
难点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11篇)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最新11篇)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篇一第一课认识计算机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认识计算机的组成。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算机是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知道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名称及主要用途,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目前,它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
你家里有计算机吗?你知道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二、教学新课:1、计算机的外观:从外观上看,计算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和打印机。
看一看,电脑桌上的电脑有几个部分。
教师教学每一部分的名称,学生对照机器进行观察记忆。
2、计算机硬件:我们把计算机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称为计算机的硬件。
主机是计算机的核心,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心脏,英文缩写CPU,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内存储器是负责存储信息,相当于计算机内部的存储中心。
显示器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能把我们输入计算机的信息及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显示出来。
键盘和鼠标是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利用它们可以向计算机输入信息,指挥计算机工作。
打印机也是计算机的一种输出设备,可以把计算机输出的结果打印在纸上。
3、计算机软件:仅有硬件计算机是无法工作的,还必须要有相应的软件。
计算机软件有很多种。
如同学们玩的游戏软件,帮助我们学习的教学软件……计算机软件是高科技的知识产品,受法律保护,我们不能随便复制别人的软件作品。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它们共同决定了计算机的工作能力。
三、巩固: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对照计算机说出各部分名称,和各部分的主要用途。
四、作业;完成练习题1-4 。
【小学信息技术小结】转眼又过了一个学期,回顾这一学期,本人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从多方面进行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
有辛勤的跟云,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足与遗憾,先总结如下:一、教学方面1、备课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
认识计算机教案
认识计算机教案《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教科书选材:内蒙古自治区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起点版四年级上册教学题目:第一单元初步知识与基本操作第1课认识计算机教学范围:书中第6页—第11页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知道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并能够准确说出计算机的组成部分的名称。
2、学会如何正确的开机、关机的方法。
3、认识Windows的基本界面,知道图标、桌面、任务栏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以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使学生在探索-成功-激情的学习循序中,自主探索能力与协作学习方法得到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并指导学生如何上好计算机课。
2、能够规范地使用计算机,并注意爱护它。
3、培训学生了解正确开关机的重要性,进一步培养并养成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
2、学会正确的开机、关机。
3、对Windows的桌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难点:1、准备说出计算机的组成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图标、桌面、任务栏等概念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教学课时:1课时(40分钟)教学准备:投影仪、PPT、台式计算机教学方法:观察体验学习、合作讨论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启发引导学习。
教学地点:本校三楼微机室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提前二分钟组织学生进入微机室并坐到各自的计算机面前。
2、上课铃响前,在投影仪上演示(或展示)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游戏、动画等,以此方法来激发同学们对电脑的学习兴趣。
二、激趣导入:上课。
同学好!欢迎大家来上计算机课!今天的计算机课由我和大家来一块学习。
计算机呢,俗称电脑,它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出现大大促进了人类的文明程度,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现今,它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例如:在交通、通信、银行、医疗等许多方面。
计算机已经成为了高科技的代名词,可以说,作为现代青年,你不会电脑,你就是一个不合格的社会接班人,一个现代的文盲,那么作为咱们刚刚接触电脑的同学来说,教不会你们用电脑,那我就是个不合格的老师。
认识计算机教案
认识计算机教案认识计算机教案9篇认识计算机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2个生字,理解关键性词语的意思,如“信息、信息高速路、便捷、网上购物、拍卖、五州四海、电子邮件、羡慕”等。
2.能正确朗读课文。
能读懂本课的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了解电脑网络的意义和用途及有关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
2.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关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了解电脑网络的意义和用途,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使用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小黑板、计算机。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思路及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感受。
小结,过渡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检查学生认识生字情况,(课件1出示词语)比较难理解的通过各种方式理解:1)联系上下文理解2)通过肢体语言理解3)在实际生活中理解2.检查学生初读课文情况,整体感受课文内容3.评价(学生自己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老师评价)4.小结,过渡三、协作学习,解决疑难。
1.默读课文,试着自己读懂课文。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
4.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1.再读课文,老师出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2。
a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b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c请教周围伙伴解决问题,还是解决不了的旁边打上问号,一会儿告诉老师。
)2.学生提出问题(简单的老师随即解决)。
3.师生共同归纳问题。
老师随即打出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为什么电脑网络这个新鲜玩意儿到底是什么呢?网络到底神奇在哪儿?(出示课件3)4.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以一小组为例,重点说明。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指导朗读,充分利用身边的多媒体辅助工具,例如投影仪,可出示课文内容,用各种方式读:例如指名读,评价,赛读;师范读)5.其他小组也可按照这个小组的汇报方法交流,也可有自己的想法。
粤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 认识计算机》教案
粤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计算机》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计算机》是粤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定义、组成、功能和应用领域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今后的信息技术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计算机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不够深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计算机的内部组成和原理难以理解,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来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定义、组成、功能和应用领域。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3.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计算机的内部组成和原理。
2.计算机的功能和应用领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计算机。
3.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4.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机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计算机的外观。
2.准备计算机内部组成和原理的图片或视频,用于讲解。
3.准备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实例,用于展示计算机的功能。
4.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展示计算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计算机的外观。
提问:“你们见过计算机吗?计算机长什么样?”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计算机内部组成和原理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内部结构。
同时,讲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如存储器、处理器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总结计算机的功能和应用领域。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4.巩固(5分钟)通过实例展示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上网、玩游戏、做作业等。
认识计算机教案小学信息技术
认识计算机教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篇:认识计算机教案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2、能够认识计算机的一些硬件设备的名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计算机设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过程与方法:采用实物展示,学生思考,教师讲解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分工。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媒介: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都接触过计算机,计算机的功能确实非常强大,你一定很想知道计算机是由什么组成的,又是靠什么来进行工作的吧?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计算机的组成。
二、新授1、认识计算机从外表上看,一台比较完整的计算机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及音箱、打印机组成。
一般的计算机有了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就可以进行工作了。
请学生分别认识以上设备,并能记住它们的名字。
然后教师提问,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检查。
2、计算机的硬件系统(1)理解什么是硬件系统计算机由很多部件组成,每个部件完成不同的工作。
各个部件协同工作,相互配合,计算机才能完成各种工作,显示出强大的功能。
这些组成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我们就称为“硬件”。
(2)部分计算机硬件及功能列举主机:主机是计算机的“司令部”,人的各种指令输放计算机后,主机负责整理、分析、处理,然后输出。
拆开主机箱,让学生认识对硬盘、光盘、优盘、软盘进行比较讲解。
3、计算机的软件计算机仅仅有硬件还是无法工作的,它的工作需要软件的支持,什么是计算机软件呢?(学生按小组讨论,解决问题)(1)软件的的概念支持计算机进行工作的各种指令,就称为计算机的软件。
计算机要靠软件的支持,才能进行正常工作。
(2)软件的分类系统软件,如Windows7/xp等应用软件,如 Word/Powerpoint/WPS、金山打字等。
打开“金山打字”软件,让学生对软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3)认识键盘常用的计算机键盘上有101个键,为了方便操作,一般将这些键分为四个区:文字键区:这是键盘最常用的区域,也叫主键盘区。
小学三年级《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方案
让学生任意选择一个部件做介绍
师:总结计算机主机里面的部件非常多,书本上为我们重点介绍了计算机的CPU,存储信息的设备内存条和硬盘。当然还有书本上没有介绍的比如说风扇、显卡等等(介绍的同时出示图片,并介绍部件的功用)
师:存储器有内存储器也有外存储器
(2)输入设备
师:说的非常棒。那请同学们再想一想还有哪些设备既是输入设备又是输出设备呢?
生:照相机、U盘、光盘等等
通过师生互动、多媒体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
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完这节课以后相信同学们对计算机都有了自己的认识,下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如何去使用计算机
总结本堂课的知识点,辅助学生进行记忆,让学生提前为下节课做准备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能从外观上看出计算机各组成部分,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并能说出相应的名称,了解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器。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让学生初步认识信息技术课程,激发学生对认识计算机的兴趣。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
讲解法、图解法、提问法
六、教学媒体资源的设计(课前准备)
认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了解计算机的一般硬件组成,记住并能说出各组成部件的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分析来理解新知识,并尝试用类比的方法来思考、 解决问题。
(2)通过教师的讲授、互动的游戏、激烈的比赛反复强化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了解了计算机的强大功能都是人研究和开发出来的。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从二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新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非常兴奋,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接触过计算机所以学生即使是刚开始学习计算机,我个人感觉他们对计算机也不是很陌生,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课堂能认真听讲并且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认识计算机教案
认识计算机教案
教案一:认识计算机
教学目标:
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 了解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3. 掌握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
1. 计算机的定义和作用;
2.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3. 计算机的组成结构:硬件和软件;
4.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输入、处理、输出;
5. 计算机的分类: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和嵌入式计算机;
6.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教学步骤:
1. 师生互动:
- 教师引入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计算机的理解和使用经验;
- 教师展示一台计算机,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计算机的外观和功能。
2. 导入新知:
-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意图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了解计算机的输入、处理和输出过程。
3. 讲解重点:
- 教师重点讲解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以及各类型计算机的特点和用途;
- 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讨论。
4. 练习与巩固:
-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计算机在不同应用领域的作用和优势;
- 学生完成一份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小测验,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与展望: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6. 课后拓展:
- 学生自主搜索和了解计算机的最新发展动态,分享给同学们。
教学资源:
1. PowerPoint演示或白板草图;
2. 计算机和相关设备;
3. 计算机基础知识小测验。
大学计算机开学第一课教案
大学计算机开学第一课教案一、课程目标1.全面了解计算机课程的基本架构,明确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意义。
2.认识计算机的定义,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发展过程和计算机系统的结构。
3.学习二进制系统,掌握位运算符的运用。
4.掌握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设计流程,并实践操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是什么计算机是一种用于信息处理的工具,可以将各种各样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经过处理后得到符合人类需求的结果。
计算机经历了许多的阶段发展,从最初的机械计算到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应用不断发展。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它们协同起来实现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功能。
2. 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是由若干个互相协调工作的部件组成的。
其中,主要包括:输入单元、输出单元、存储器、运算器和控制器等部分。
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特殊功能,它们在整个系统中相互协调工作,形成了计算机最基本的结构。
3. 二进制系统和位运算符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是以数字形式存在,其中以二进制表示是最常见的形式。
二进制系统由0和1两种数字组成,代表着电压高低两个状态。
学习计算机的二进制系统和位运算符是非常重要的。
4. 计算机编程语言计算机编程语言是我们用来实现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语言。
熟练掌握编程语言可以让我们更快捷、更有效地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
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这种方法是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可通过讲解文字内容、图示等方式向学生传输知识。
2. 演示法实际演示计算机各个部件的工作过程,可以直观体验到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实际工作。
3. 练习法通过例题的方式加深对学习内容的了解、掌握和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相应知识。
四、教学评估1. 写作评估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练习,例如编写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体系结构等方面,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2. 测验评估进行定期的测验,以检验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2024版小学信息技术第1课《认识计算机》优秀课件
02 计算机基础知识
2024/1/30
7
计算机发展历程及分类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年)
电子管时代,体积庞大、功耗高、可靠性差。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年)
晶体管时代,体积缩小、功耗降低、可靠性提高。
2024/1/30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年)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体积进一步缩小、功耗进一步降低、可靠性 进一步提高。
2024/1/30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工作原理及应用领域;掌 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2024/1/30
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使用鼠标、键盘 等输入设备;学会打开和 关闭计算机;掌握基本的 文件管理操作。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 趣和爱好,激发探索和创 新精神。
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体积更小、功耗更低、可靠性更高。
8
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功能
计算机硬件系统
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 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 出设备等,是计算机的物理基础。
2024/1/30
计算机软件系统
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是计算 机的灵魂。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 编译程序等,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 游戏软件等。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结构,即“存储程序控制” 原理,根据预先存储的程序,自动 地执行计算或处理任务。
9
计算机硬件设备及配置
中央处理器(CPU)
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程序中 的指令,控制计算机的操作。
内存储器
计算机的“记忆”部分,用于暂时存 储程序和数据,供CPU快速访问。
《认识计算机》教学教案(通用)
《认识计算机》教学教案(通用)教案标题:《认识计算机》课时:2课时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热情。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1.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计算机设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计算机有什么了解?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主题:《认识计算机》。
二、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算盘、机械计算机到现代的电子计算机。
2. 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感受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三、计算机的特点(10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强。
2. 学生理解计算机的特点,并举例说明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5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 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等。
3. 学生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如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
五、计算机的功能(10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主要功能:信息处理、辅助设计、网络通信、多媒体应用等。
2. 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功能,并举例说明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第二课时六、计算机的工作原理(15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输入、处理、存储、输出等基本过程。
2. 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七、计算机的应用领域(15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医疗、金融、交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认识计算机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广东省小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一册(上)》第1课“认识计算机”的内容,主要内容有“信息与计算机”、“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应用”、“使用计算机的注意事项”四部分,是认识信息技术重要的处理信息工具——计算机的常识课,是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担负着引导学生入门的重要任务,对于初次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信息和计算机的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大多数三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对计算机应用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但他们还未形成系统知识,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够科学,不能够按操作规范正确使用计算机,他们迫切地想通过信息技术课来进行学习,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知道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2)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
(3)知道使用计算机的注意事项,能够按操作规范正确使用计算机。
2.过程与方法
能从观察中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硬件,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的事实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2)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遵守机房纪律、爱护计算机和机房设备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3)能够树立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以及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策略
本课的重点是计算机的组成和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了突破重点,教师可以在课堂
中采用演示法和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自己面前的电脑,并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去认识计算机。
在“使用计算机的注意事项”这一环节,教师可设计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感受信息和信息表现的形式”这一环节,我准备了相关的图片,用生活中的事物,以直观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特别对于一部分电脑操作比较熟练的学生,让他们发挥小老师作用,帮教另一部分的学生。
在评价方面,应多给予相应的鼓励与指导,评价时注重个体差异,侧重于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评价,在课后设计“自我反思”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反思学习情况,梳理知识。
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流程设计为:“课前准备——问题导入——新知学习——交流共享——小结拓展”。
(五)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脑室、体现信息呈现方式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图1-4
1.布置任务三
你认为作为学生在机房中应该做什么?什
图1-5
图1-6
图1-7
1.布置任务四:
盘点一下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和总
附件一:计算机使用守则
一、机房守则
1.进入机房后要保持安静,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得擅自交换座位和在室内随意走动,不得代替他人上机操作。
2.要听从老师安排,遇到问题时,立即向老师报告。
3.要保持机房清洁,不得携带任何食品、饮料、雨具、杂物进入机房,禁止私自携带软盘、光盘进入机房。
4.未经教师同意,不得对计算机的程序、文档等进行篡改或删除。
5.不可浏览不良网站,严禁下载任何黑客软件、电脑游戏,传播计算机病毒。
6.离开时,要正常退出应用程序,将键盘、鼠标、耳机、座椅归位,并如实填写好计算机使用情况登记表。
二、正确使用计算机
1.坐姿要正确。
2.使用鼠标和键盘时,双手要放松。
3.每隔30分钟休息一会。
三、不正确使用计算机对身体的影响
1.眼睛疲劳:长时间使用计算机会产生眼睛疲劳,甚至会出现流眼泪、引发近视等问题。
2.身体疲倦: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容易导致身体疲倦,出现腰酸、背痛、颈痛、肩膀痛和手臂酸痛等症状。
3.坐姿不正确,长时间使用计算机,会损害身体健康。
4.造成手部肌腱损伤,造成腕关节的肌腱炎、手指的腱鞘炎以及一系列腕管综合症,导致人手部的长期麻木和疼痛,使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