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心理学家的重要理论

合集下载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强调个体的行为是对环境刺激的响应,并通过学习来形成。

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的行为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并且可以通过外部刺激和奖惩来改变。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和伯福斯·斯金纳。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个体的行为是通过与环境的刺激之间的关联而形成的。

学习是行为主义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其中包括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

经典条件作用指的是通过将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有条件的刺激相结合,使得中性刺激本身能够引起类似有条件刺激的反应。

操作条件作用则是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增强或者削弱特定行为的发生频率。

二、认知理论认知理论是心理学中的另一重要理论,它关注个体的思维、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认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的思维和行为是由个体对信息的处理和解释所驱动的。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和瑞曼·江斯。

根据认知理论,个体的思维和行为是由认知过程所驱动的。

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个体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和编码来理解和解释世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和行动。

认知理论强调了个体的主动参预和自我调节的重要性。

三、发展理论发展理论是心理学中关于人类发展过程的理论,它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发展轨迹和变化。

发展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的发展是一个连续而有序的过程,涉及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和美国心理学家厄里克·埃里克森。

根据发展理论,个体的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阶段和任务来实现的。

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埃里克森则提出了人类生命周期的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和危机需要解决。

四、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是心理学中强调个体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理论,它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能力。

现代心理学的五大理论解读

现代心理学的五大理论解读

现代心理学的五大理论解读现代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和理论体系。

在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重要的理论被提出并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现代心理学中的五大理论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20世纪初期心理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强调外部刺激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类行为是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而心理过程并不是研究的重点。

著名的行为主义者包括帕维洛夫、华生和斯金纳等。

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类行为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形成的,通过刺激-反应的机制来解释个体的行为。

行为主义者强调通过条件反射和习得来改变和塑造个体的行为。

例如,帕维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实验证明了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斯金纳提出的操作条件作用则强调了奖励和惩罚对行为的影响。

### 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心理学理论,强调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过程。

认知理论认为,人类行为受到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认知加工和解释的影响,个体在接收信息后会进行主观的加工和理解,从而影响行为和情绪。

认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个体的认知结构和心理模式对行为和情绪起着重要作用。

认知理论强调了思维、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在个体行为中的重要性。

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有皮亚杰、维果茨基和班杰明等。

### 3.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延伸,强调了社会因素对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结构和心理过程是在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因素对个体的认知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是在社会互动和交往中塑造和发展的。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了社会认知、社会学习和社会情境对个体行为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著名的社会认知心理学家有班杰明、阿斯利和巴德拉等。

### 4. 发展心理学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关注个体从出生到成年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过程。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心理学中最早出现的理论之一,它强调个体的行为是在环境刺激下形成的,并通过学习和条件反射来进行塑造和改变。

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沃森和斯金纳。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人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个体的行为可以通过正向或负向的强化来加强或削弱。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和解释行为,忽略了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

二、认知理论认知理论是对行为主义理论的一种反思和补充,它关注个体的思维过程和内部心理活动。

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其对外界刺激的认知和解释所决定的。

个体通过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来处理和理解信息。

认知理论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自我调节能力,认为人的思维和心理过程对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三、发展阶段理论发展阶段理论是关于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经历特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发展阶段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

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出生到成年,个体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等。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个体在不同阶段会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和挑战。

四、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自我实现和个体的自由意志。

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

根据人本主义理论,个体是积极主动的,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满足。

个体的行为和决策是基于其内在的需求和价值观。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能力,认为个体的内在需求和价值观对行为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五、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提出的,它关注个体的无意识心理过程和潜意识的影响。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心理问题源于无意识冲突和潜意识的压抑。

根据精神分析理论,个体的心理过程受到潜意识的影响,个体通过梦境、自由联想和分析来揭示和解决潜意识中的冲突。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的学科,涵盖了广泛而深刻的领域。

在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浮现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这些理论匡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和机制。

本文将介绍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和生物心理学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20世纪初心理学的主流理论之一,其核心观点是人的行为是在环境刺激下形成的。

行为主义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可观察到的行为,而忽视了内心的思维和感受。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巴甫洛夫、华生和斯金纳等。

他们通过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等实验研究了动物和人类的行为,提出了刺激-反应的模型。

二、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强调人类思维和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家关注人类如何感知、记忆、思量和解决问题。

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和巴尔斯等。

他们通过实验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提出了信息加工模型和发展阶段理论。

认知理论对教育和学习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关注人类的主观体验、自我概念和自我实现的潜力。

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马斯洛、罗杰斯和马耳他等。

他们提出了自我实现的层次理论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强调人类的自我决定和自我发展。

四、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思维和行为是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产物。

社会文化心理学家关注人类的社会化过程、文化差异和社会影响。

社会文化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维果茨基、布鲁纳和珀金斯等。

他们通过研究人类的社会互动和文化背景,提出了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五、生物心理学理论生物心理学理论强调心理活动与生物过程之间的关系。

生物心理学家关注神经系统、遗传因素和荷尔蒙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生物心理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皮亚杰、杜尔和勒内·斯宾塞等。

他们通过研究大脑结构和功能,提出了神经发育理论和进化心理学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涉及到人类思维、情感、认知、学习、发展等方面。

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这些理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本文将介绍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发展理论和人格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心理学的一种重要流派,它强调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影响。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对外界刺激的学习和反应来形成的。

它将心理活动视为可观察的行为,忽略了内在的思维和情感过程。

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Watson和Skinner。

他们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行为的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上。

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临床心理学和行为疗法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强调人类思维和信息处理的过程。

它关注人类如何获取、组织和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

认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基于内在的心理表示和模式的,而不仅仅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Piaget和Vygotsky。

他们的研究主要关注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社会文化因素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认知理论对教育、学习和认知疗法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人类学习和行为的社会性质。

它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学习和模仿过程,以及人际关系和社会认知对行为的影响。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学习的,而不仅仅是通过自身经验的学习。

社会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

他的研究主要关注观察学习和自我效能对行为的影响。

社会认知理论对教育、领导力和社会心理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发展理论发展理论关注人类从出生到成年的心理发展过程。

它研究人类在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发展理论认为,人类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

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

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13、掌握学习——布卢姆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15、发现教学——布鲁纳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37、同化说——奥苏伯尔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考考你:1、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B、苛勒C、奥苏倍尔D、贾德2、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能够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A、晕轮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同化理论D、关系转换理论3、目前教育领域最常用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是()A、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B、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C、加涅的层次累计观点D、奥苏伯尔的知识分类系统4、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5、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教资笔试科目二人物理论汇

教资笔试科目二人物理论汇

教资笔试|科目二人物理论汇总#著名心理学家及理论1.冯特(1)德国心理学家,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心理学之父”。

(2)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华生(1)美国心理学、行动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2)主要观点:个人身心发展动因一外铄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3.科勒(1)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认知学习理论代表人。

(2)主要观点:①完型一顿悟说,实验:黑猩猩取香蕉实验;②学习迁移理论一关系理论,实验:小鸡觅食实验。

4.弗洛伊德(1)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2)主要观点:①潜意识学说:人的心理就像一座冰山,意识只是冰上一角,还有很大一部分在水面下,这就是潜意识;②人格发展阶段学说: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③性欲论:人的一切行为动机,都有性的色彩,都受性本能冲动的支配;④遗忘的原因:动机压抑说;⑤个人身心发展:内发论。

5.马斯洛(1)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

(2)主要观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6.艾宾浩斯(1)德国心理学家、德国实验学习心理学的创始人。

(2)主要观点: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

#著名心理学家及理论7.乌申斯基(1)俄国教育家,“俄国教育心理学之父”。

(2)主要观点:①直观性教学原则②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③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④巩固性教学原则:复习是成功之母8.勒温(1)德裔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之父”(2)主要观点:教师领导方式:集权型、民主型、放任型9.桑代克(1)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开创者。

(2)主要观点:①遗忘的学说一消退说;②联结学习理论:尝试—错误说: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③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

心理学重要理论、心理学家

心理学重要理论、心理学家

普通心理学1、学派创始人内容意义⑴构造心理学:冯特、铁钦那;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⑵行为主义:美国:华生,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是心理学上的第一次革命。

⑶格式塔心理学:德国: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或叫格式塔心理学。

⑷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詹姆士。

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⑸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弗洛伊德;心理学的第二次革命。

2、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学派、时间、代表人物、意义⑴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罗杰斯、马斯洛;心理学第三次革命。

⑵认知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用模拟计算机程序建立人的认知模型。

⑶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3、需要层次理论: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68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⑵生理需要在一切需要中是最优先的。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

⑶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的越早,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的越晚。

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较低层次的需要又叫缺失性需要。

高层次需要又叫生长需要。

⑷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自然禀赋的,是生物进化到人类以后出现的特征。

4、情绪理论:⑴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心理学家兰格提出。

詹姆斯认为,情绪是身体变化的知觉,即当外界刺激引起身体上的变化时,我们对这些变化的知觉便是情绪。

兰格强调血液系统的变化和情绪发生的关系。

二人都强调情绪和机体变化的关系。

⑵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坎农认为,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

提出了情绪的中枢理论。

忽视了外因变化的意义,也忽视了大脑皮层对情绪发生的作用。

⑶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

世界著名99位心理学家介绍

世界著名99位心理学家介绍

世界著名99位心理学家介绍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奠基者之一,被誉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无意识、潜意识、心理防御机制等理论,对人类心理的探索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卡尔·荣格(Carl Jung)卡尔·荣格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的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的人istic心理学家,也是人istic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4. 伊万·巴夫理斯特(Ivan Pavlov)伊万·巴夫理斯特是俄罗斯的著名生理心理学家,他通过对狗的条件反射实验发现了条件反射的现象,被誉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

5.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威廉·詹姆斯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之父。

他提出了心理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心理现象的目的在于适应环境。

6. 约翰·华生(John Watson)约翰·华生是美国心理学家,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行为是心理”的观点,认为行为可以通过刺激和反应的关系加以解释。

7.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阿尔伯特·班杜拉是加拿大心理学家,也是认知社会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而产生的。

8. 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菲利普·津巴多是美国心理学家,也是社会心理学家领域的知名学者。

他进行了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揭示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巨大影响。

中国历代杰出心理学家的理论

中国历代杰出心理学家的理论

中国历代杰出心理学家的理论概述中国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引进西方理论到本土理论的建立。

历代杰出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不仅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心理学理论。

先秦时期1.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理论核心:孔子强调“仁爱”与“中庸之道”,他的教育理念强调个性发展和情感的培养。

- 心理学意义:孔子关注人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为后来道德心理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理论核心: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并强调良知良能。

- 心理学意义:孟子对人性的探讨,对个体心理和道德发展有重要的启发。

汉代1. 杨雄(公元53年-公元18年)- 理论核心:杨雄关注言语与心理的关系,提出“言为心声”的观点。

- 心理学意义:这一理论为后来言语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启示。

现代心理学发展1. 陈大齐(1890-1984)- 理论核心:陈大齐是中国心理学奠基人之一,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并翻译了西方心理学著作。

- 心理学意义:他的工作推动了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并为中国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2. 梁漱溟(1893-1988)- 理论核心:梁漱溟提出“乡村建设理论”,强调心理与社会的和谐。

- 心理学意义:他的理论对社区心理服务和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艾思奇(1910-1966)- 理论核心:艾思奇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心理学相结合,提出了心理学的社会主义方向。

- 心理学意义:艾思奇的贡献在于将心理学研究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推动了心理学为社会发展服务。

结论中国历代杰出心理学家的理论不仅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世界心理学贡献了中国智慧。

这些理论结合了西方科学方法和中华传统文化,展现了中国心理学独特的风貌。

心理学各种理论代表人物

心理学各种理论代表人物
现正确与发现错误同样重要) 3.以人为学科中心的课程计划(简称 MACOS 课程计划)->倡导「核心课程」 4. 教学理论四(七)原则【冻结顺真程玉露】:动机(好奇、好胜)、结构(具体抽象)、
顺序(螺旋式)、增强、过程技能(如何发现)、预备、收录(心智最真实的教材) 5.螺旋式课程(Spiral Curriculum):教材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动作表征到符号表征等
循序渐进,使每一阶段的学习自成一个圆周,以后难度渐次升高,围渐次扩大,终而学到完整 的知识。 6. 就认知发展论而言,经发现而获得的知识是:逻辑、数学 7. 认知是过程而非结果。学生发展受社会影响。 1.有意) 3.提倡「阐释法」(讲解式教学):提供前导组织❖呈现学习材料(讲解为主;讨 论为副)讲解时遵守的规则(渐进分化、统整调合、产生意义学习 1.可能发展区(ZPD) 2.鹰架作用(Scaffolding):适时的辅导是教学的不二法门。 3.强调社会文化与语言对认知发展的影响。有「心理学之莫扎特」称号。 4. 教育的宗旨在发展幼儿的人格 5. 学校在发挥学生的潜能。活动中学生是真正的参与者 6. 教学安排以学生成熟度为基础 7. 认知发展论:社会文化是影响认知发展的要素❖认知思维与语言发展关系密切儿童自我中 心语言,调和其思维与行动,有助发展 ◎影响学习结果的三个条件- 1.学习阶层:讯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反应、语文联结、多重辨别、
布鲁纳(Bruner) 奥贝尔(Ausubel) 维果斯基(Vygotsky)
盖聂(Gagne)
3.道德自律期/后习俗道德期(依据自己的良心与价值观从事道德判断) (5)社会法制 (6)普遍伦理 1.认知表征发展三阶段:动作表征、形象(图像)表征、符号(象征)表征 2.发现学习:直觉思维与学习情境的结构是主要条件,强调认知是一种过程,而非一种结果。(发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发展及其变化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关注人类从出生到成年的各个阶段,以及这些阶段中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交变化。

在发展心理学中,有五个主要的理论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它们是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生物生态理论和心理动力学理论。

第二个理论是认知发展理论,这个理论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是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发展的。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构建知识来学习和发展。

他分阶段地描述了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同阶段,从无能为力和依赖外界刺激的阶段到能够进行假设和逻辑推理的阶段。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对其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第三个理论是社会学习理论,这个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德拉维提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们周围的人来学习和发展。

根据这个理论,儿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来学习,并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来选择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儿童与他人的互动对其发展的重要性,并认为通过模仿和社会机制,儿童可以学习和掌握新的行为和技能。

第四个理论是生物生态理论,这个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乔治·赖科弗斯基提出。

生物生态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造成的,包括个体的遗传、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外部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根据这个理论,儿童的发展是通过不断适应和交互作用来实现的,他们的发展受到家庭、学校、社区和文化等各种环境的影响。

生物生态理论强调了儿童的全面发展以及他们与环境的互动对发展的重要性。

最后一个理论是心理动力学理论,这个理论由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

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是由个体内心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冲突和互动所驱动的。

根据这个理论,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心理冲突,他们会通过与父母和其他重要人物的关系来解决这些冲突。

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儿童童年经历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认为儿童的早期经历会对其后续的人格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大重要理论,它强调个体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并且可以通过刺激和反应的关系来解释。

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远远大于遗传因素,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训练和塑造来改变的。

二、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他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人的思维和知觉对于行为的影响,个体通过不断的观察、思考和理解来建立对世界的认知模型。

认知发展理论对于儿童的学习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的,他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学习的。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于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从中获得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社会学习理论对于社会化和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四、发展阶段理论发展阶段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爱德华·沃尔波提出的,他认为人的发展是经历一系列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任务。

发展阶段理论强调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和能力的差异,对于理解个体的发展轨迹和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大流派,它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追求。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自主和自由的,个体具有自我决定的能力,他们的行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人本主义理论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分别是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发展阶段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

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释了人的发展和行为,并对于教育、社会化和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些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不仅为我们理解人的行为和发展提供了框架,也为我们提供了改善个体和社会的方法和策略。

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

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

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它涉及广泛的领域和理论。

在心理学中,有一些重要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和实践中,对我们深入了解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个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强调个体的行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响应。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学习和条件反射形成的。

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Watson和Skinner。

他们认为,通过对环境刺激的控制,可以改变和塑造人类的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在教育和临床心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行为疗法就是一种基于行为主义理论的治疗方法。

二、认知理论认知理论是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关注人类思维和信息处理过程。

认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通过感知、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等认知过程来完成的。

这个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Piaget和美国计算机科学家Newell和Simon。

他们的研究揭示了人类思维的发展规律和信息处理的模式。

认知理论在教育、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是受社会因素影响的,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学习和形成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社会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他的研究揭示了人类学习和行为塑造的社会因素。

社会认知理论在社会心理学和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发展心理学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和成长过程。

它关注人类在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发展心理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Piaget和美国心理学家Erikson。

他们的研究揭示了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发展任务。

发展心理学理论在教育和儿童心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五、人格心理学理论人格心理学理论研究人类个体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

大二心理学理论知识点总结

大二心理学理论知识点总结

大二心理学理论知识点总结心理学作为一门关于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涉及广泛的理论知识。

本文将对大二学习中所了解的心理学理论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通过对可观察行为的研究来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

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巴甫洛夫提出了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认为通过刺激的关联,人类可以形成特定行为的条件反射。

斯金纳则提出了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塑造和操控。

二、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个体如何处理和解释信息,以及人类思维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皮亚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维果茨基则强调社会文化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强调人际互动和文化环境对思维形成的作用。

三、发展心理学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关注人类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中的心理和情感发展。

主要代表人物有爱因斯坦和佛洛伊德。

爱因斯坦提出了生命周期理论,将人类生命周期划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并指出每个阶段都存在着特定的发展任务和危机。

佛洛伊德则以精神分析理论出名,关注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性欲冲突和个性形成。

四、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

代表人物有米尔格拉姆和扎基曼。

米尔格拉姆提出了权威性实验,揭示了个体在权威指令的影响下可能服从不道德或伦理行为。

扎基曼则研究了群体行为和互动,提出了群体流行概念,认为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受到群体行为的影响。

五、人格心理学理论人格心理学理论关注个体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

主要代表人物有福克斯和罗杰斯。

福克斯提出了五因素人格理论,将人格特征划分为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罗杰斯则强调自我概念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认为人类的行为和幸福感取决于个体是否能够实现自我潜力。

总结:以上只是大二学习中接触到的一些心理学理论知识点的概述。

发展心理学重要理论

发展心理学重要理论

发展心理学重要理论在心理学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理论被广泛应用和研究。

这些理论涵盖了人类认知、情感、人格发展和社会心理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几个发展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包括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和巴德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该理论描述了儿童在认知能力上的发展过程。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在感知-运动期,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逐渐形成基本的物体知觉和运动技能。

前操作期,儿童开始发展语言和图像符号的能力,开始使用象征性思维。

具体操作期,儿童逐渐理解逻辑推理和保留长度等概念。

最后,在形式操作期,儿童能够进行抽象的思维和推理。

皮亚杰的理论对认知发展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

2. 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是一位德裔美国心理学家,他的社会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发展和成长。

埃里克森的理论提出了八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与之相关的生理和心理挑战。

例如,婴儿期的主要挑战是建立信任与依赖,幼儿期的挑战是自主性,青少年期则是身份与角色认同。

在每个阶段中,个体都需要解决相关的心理冲突,以促进健康的发展。

埃里克森的理论提醒人们重视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强调社会交往和身份建构的重要性。

3. 巴德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巴德拉是一位加拿大心理学家,他的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了人类对他人行为的推理和解释。

巴德拉提出,人们通过对他人的观察和对他们内部心理状态的推理来理解和解释他人的行为。

根据巴德拉的理论,人们使用心理理论来解释他人的行为,其中包括意图、信念和欲望等因素。

这种理论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和解释他人的行为,同时也影响着人们自身的行为。

巴德拉的理论对于理解社会交往和人类行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也为社会认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法。

30个著名心理学理论

30个著名心理学理论

30个著名⼼理学理论1、鸟笼逻辑挂⼀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最显眼的地⽅,过不了⼏天,主⼈⼀定会做出下⾯两个选择之⼀:把鸟笼扔掉,或者买⼀只鸟回来放在鸟笼⾥。

这就是鸟笼逻辑。

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只要有⼈⾛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

'⼈们会问:'那么,你要⼀个鸟笼⼲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选⼀,因为这⽐⽆休⽌的解释要容易得多。

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们绝⼤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

所以可见在⽣活和⼯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破窗效应⼼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个房⼦如果窗户破了,没有⼈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打破;⼀⾯墙,如果出现⼀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糟,不堪⼊⽬的东西。

⼀个很⼲净的地⽅,⼈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

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点⽆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们才会⾃暴⾃弃,让它烂到底。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个⼩缺⼝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在80年代的时候,真是⽆处不抢,⽆⽇不杀,⼤⽩天⾛在马路上也会害怕。

地铁更不⽤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危。

我虽然没有被抢过,但是有位教授被⼈在光天化⽇之下,敲了⼀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涯,使我多少年来谈虎变⾊,不敢只⾝去纽约开会。

最近纽约的市容和市誉提升了不少,令我颇为吃惊,⼀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复⽣,向上提升。

因此,当我出去开会,碰到⼀位犯罪学家时,⽴刻向他讨教,原来纽约市⽤的就是过去书本上讲的破窗效应的理论,先改善犯罪的环境,使⼈们不易犯罪,再慢慢缉凶捕盗,回归秩序。

教育心理学家代表著作以及理论

教育心理学家代表著作以及理论

1.默顿(美1910-2003)提出功能是客观的,即可能是正向促进,也可能是负向阻碍。

教育的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2.勒图尔诺(法)“生物起源说”,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3.孟禄(美1869-1947)心理起源说,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4.保罗·朗格朗(5.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还有著作《演说术原理》。

非常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对教育现象进行的一种科学研究而非经验观察.6.柏拉图(古希腊)认为人是肉体是灵魂的影子,灵魂才是人的本质。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使“灵魂转向”,提倡“寓学习于游戏”。

灵魂是由理性、认识、情感三部分组成的。

他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劳动者。

著作《理想国》。

7.苏格拉底(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

产婆术(西方启发式教学的由来).苏格拉底以其雄辩以及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8.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他认为,心脏是思维的器官,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痕迹衰退说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9.培根(英1561-1626)“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把教育学做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10.夸美纽斯(捷克1592—1670)著作《大教学论》的出版,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以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

提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其为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应估计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注意儿童的个性特征,有目的地去发展儿童的才能。

他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提出“泛智教育”.11.洛克(英1632-1704)著作《教育漫话》提出“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绅士教育.文化传递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与爱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求知需要、⑥审美需要、⑦自我实现的需要这7层次。

1.2.3为缺失需要,4.5.6.7为c成长需要。

缺失需要使我们得以生存,成长需要使我们能够更好的生活。

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会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

评价:①较为完备的需要理论。

②机械性强。

③比较强调生理基础,自我实现途径脱离社会实践,难实现。

④带有假设性,没有办法论证。

L智力结构的有关理论,尤其是多元智力理论;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智力包括两个因素,一个是一般因素(g因素),另一个是特殊因素(s因素)。

g因素是人的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是所有智力活动所普遍共有的因素;s因素只与特定的智力活动有关,是保证人们完成某些特定的作业或活动所必须的。

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1ford)认为,智力活动可以区分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物,这三个维度的各个成分可以组成为一个三维结构模型。

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型态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提出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流体智力是以神经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不受教育的影响,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

其特征为对不熟悉的食物,能迅速准确的反应来判断其彼此之间的关系;晶体智力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

受后天因素较大,主要表现为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认知能力。

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结构理论斯腾伯格(Sternberg)认为,大多数的智力理论是不完全的,它们只是从某个特定的角度解释智力。

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3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和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

成功智力:1、分析性智力2创造性智力3实践性智力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重点复习)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相继提出①语言智力、②逻辑——数学智力、③视觉——空间智力、④音乐智力、⑤运动智力、⑥人际交往智力、⑦自我认知(反省)智力、⑧自然观察智力、⑨存在智力,这几种智力。

这一理论被称为多元智力理论。

其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

而现代社会是需要各种人才的时代,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促进每个人各种智力的全面发展,让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张扬。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

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

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

遵循现实原则。

(3)、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

是道德化的自我。

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

遵循道德原则。

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基本观点及其评价)(一)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

(1)图式。

动作或心理运算的结构,它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心理模式,图式既可以十分简单,也可以十分复杂。

(2)同化。

是将新的客体或事件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去。

同化类似于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

(3)顺应。

为适应新的情境而改变已有图式的过程,皮亚杰称之为顺应。

(4)平衡。

在已有的理解和新的经验之间恢复均衡的过程,称为平衡。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思维)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大致地对应一定的年龄范围,并以行为的质变为特征,他将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0- 2 岁)。

该阶段儿童的智慧是一种实践智力, 能协调动作与感知觉的关系, 但没有表象、思维和语言, 动作结构没有内化。

b. 前运算阶段(2- 7 岁)。

该阶段儿童的实物动作还不具备运算性质, 动作不能反向进行。

c. 具体运算阶段(7- 11 岁)。

该阶段儿童的实物动作内化为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的具体运算, 即儿童只能联系具体事物或熟悉的经验进行逻辑思维, 思维的内容和形式不可分。

d. 形式运算阶段(11- 14、15岁)。

该阶段儿童的动作协调内化为形式运算, 思维内容和形式相区分。

儿童能运用符号系统去处理各种抽象的事物和关系。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观点及其评价)埃里克森构造了一个庞大的人格的毕生发展理论,即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以自我渐成为中心,把个体从摇篮到坟墓的人格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面临着一个核心的心理社会危机。

(1)信任感对不信任感:婴儿前期(0―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婴儿后期(2―4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3)主动感对内疚感:幼儿期(4―7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4)勤奋感对自卑感:童年期(7―1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青少年期(12―18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18―25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质。

(7)繁衍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25―50岁):这个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

(8)自我整合对绝对失望感:成年后期(50岁以后):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

试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①人格的发展是自我与社会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各个阶段心理危机的产生和危机的解决都与环境作用密切相关。

因此,在人格发展的问题上,不但要重视自我教育的作用,而且还应特别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对个体的教育作用。

②人格的发展在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任务,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格发展特点,引导个体向着对立发展过程的积极方向发展。

③人格的发展虽然在各个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从总体上看,各个阶段的人格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连续作用过程。

科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划分。

(基本观点及其评价)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最典型的是“汉斯买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

将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阶段1: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水平二:习俗水平(阶段3:寻求认可(好孩子)取向阶段阶段4:遵守法规(法律和秩序)取向阶段)水平三:后习俗水平(阶段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阶段6:普遍原则取向阶段)教育启示:①教师对儿童道德思维和行为水平的预期应符合儿童的年龄。

②教师在上课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两难问题,一帮助学生发展道德推理。

③教师应注意文化和性别对道德推理的影响。

柯尔伯格的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是最全面的道德发展理论。

不足:(1)科尔伯格的观点过于狭隘;成人的道德决定一般反映了其对真正的、实际性的问进行的考虑。

(2)个体在要求做出道德决定和采取道德行动的情景中的反应,反映了他们所处的文化背景。

(3)他使用的研究个体品德的道德两难问题,对他的多数研究对象来说,可能没有具体意义;而且他的抽样限于男性,从而忽视了女性具有明显差异的道德推理形式。

奥苏伯尔关于学习的划分:(1)按学习进行的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2)按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关系: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意义学习包括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加涅:①言语信息。

②智慧技能。

③认知策略。

④动作技能。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详见教育教学理论P104)经典性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经典条件反射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经典性条件作用规律:习得、消退、泛化、分化斯金纳提出了以操作性条件反射为核心的学习理论。

操作学习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过程,其中,强化是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重要手段,强化物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强化物,另一种是负强化物,无论是正强化物还是负强化物,它们的结果都是增加反应概率。

Y、强化对学习的意义学生的行为是受行为结果影响的,若要学生作出合乎需要的行为反应,必须形成某种相倚关系,即在行为后有一种强化性的后果;倘若一种行为得不到强化,它就会消失。

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学生行为的管理等的系统安排与控制。

编制程序的5个原则:①小步子。

②积极反应。

③及时强化。

④自定步调。

⑤低错误率。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

答: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建立联系的基本条件是强化过程。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是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某种条件反射。

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十分强调强化的作用,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化。

它们的不同点在于:(1)经典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十分明确,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不明确,一般认为是机体自身的一些因素促使机体操作动作的。

(2)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而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达到目的。

(3)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刺激引起非条件反应,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非条件反应不是由强化刺激引起的,相反非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奠基者和捍卫者,他相信巴甫洛夫条件作用模式适于用来建立人类行为的科学,如果将这种模式加以扩展,可以解释各种类型的学习和个性特征,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

经典性条件作用能较有效地解释有机体是如何学会在两个刺激间进行联系,从而使一个刺激取代另一个刺激并与条件反应建立起联结的。

但经典性条件作用无法解释有机体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主动做出某种随意反应的学习现象,如小学生为了取得老师的表扬而努力学习。

桑代克与苛勒关于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实质桑代克:实质,他认为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直接的,并不需要中介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