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分配的观察报告
浙江余杭高中《基因工程》课堂观察课例 - 副本
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生物课例课堂观察课例: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一、背景任教教师:屠飞燕(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生物老师,教龄四年,专业素养较好,学生非常喜欢她的课。
)内容主题: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模块Ⅰ)观察者:生物组课堂观察合作体二、课前会议: 11月8日(一)屠飞燕老师说课1.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为基因工程的第二课时,学习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
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科技中的热点,该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对这一前沿科技的了解,有助于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为学生的人生规划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本课时内容是在基因工程工具的基础上的深化和应用,是必修教材中的“基因”和“基因重组”知识的深化,是学习“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前景”的基础,与发酵工程也有联系。
基因工程操作的过程是微观而复杂的。
而教材中本节内容的呈现方式主要是通过文字叙述展开的,缺少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情境,使得知识的呈现比较抽象,给阅读和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
教材中有一个基因工程操作示意图,但它的作用意在给学生一个基因工程的整体认识,且因教材叙述四个步骤的过程发散性不够,故也显得作用不够突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学习本节内容前,我们已结束了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知识的学习。
2.学情分析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对生物进行改造,技术要求高,过程复杂,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加上知识的呈现比较抽象,很难体验知识发生的过程。
这对学生获取知识、整理知识及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高三(4)班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学生上课发言积极,敢于提出问题,师生和生生互动比较好,大家在观察时可特别关注下表中的15位同学。
3、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简述基因工程的概念,举例说明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举例说明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举例说出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写出重组DNA的过程。
本节课的难点是“获取目的基因”、“重组DNA”、“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大学生课堂行为观察报告
大学生课堂行为观察报告大学生课堂行为观察报告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课堂行为观察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课堂行为,就是在课堂情境中的社会行为。
大学生的课堂行为是衡量教学活动质量与学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大学生非专业课中的学习行为与非学习行为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本篇观察报告通过对我校部分大学生非专业课行为的观察从数据等方面了解大学生非专业课行为表现、态度并对此现象进行了反思与建议。
【关键词】课堂行为;学习行为;非学习行为【引言】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在课堂中,学生的行为是衡量教师教学活动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
因此,研究学生的课堂行为有助于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真实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对大学课堂的认识,从而正确认识和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虽然课堂行为一直是课堂研究领域的问题之一,但是,在当前的研究中,关注基础教育课堂的多,而对高等教育课堂研究的少;关注教师较多,关注学生较少;放在整个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大环境之下进行的研究多,微观情境特别是课堂情境中的研究少。
尤其是针对大学生这个特殊学生群体的课堂行为,国内的研究更是非常少,而在凤毛麟角的相关研究中,绝大多数是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
因此我们认为真对大学生课堂行为表现的观察研究是很必要的。
根据我们自身上课的经验,认为大学生课堂效率不甚令人满意,尤其是非专业课的公共课的行为表现更是无法令人满意。
但是对于非专业课的课堂表现及行为我们只是根据自身经验做出的答题的认识与判断,并没有进行比较系统,严谨的观察与分析,因此我们无法做出有说服力和可信度的结论。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小组设计一系列的观察记录表格,选取有代表性的课堂,将观察任务分配到六个小组成员当中,小组成员分坐于教室的前,中,后三个位置,对上课学生进行观察。
人教版小学数学《画角》课堂观察报告
人教版小学数学《画角》课堂观察报告我的观察维度是教学结构以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主要结合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各环节时间的分配进行分析评价。
总的来说,这节课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较合理,教师引导及时恰当。
教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重点突出,教师由浅入深、轻松愉悦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本节课主要有以下五个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5 分钟)在课的起始环节,老师的导课简单清晰、清楚利落,在巩固以前学过的口算的同时,通过五角星的特点来引出角,并书写课题,引出新课,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就实实在在的隐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观察信息,引出本节所学(4 分钟)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让学生摆角后为画角做好了铺垫。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2 分钟)画角的方法。
交流----尝试----总结画法。
老师引导学生画角,并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己体验寻求答案,同时老师深入每个小组,参与整个过程,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也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梁老师力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以自主发现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此环节,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角度出发,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
在这个环节中也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探讨,在课下磨课交流时,老师们提出了几点小建议。
例如,从时间分配来看,这个环节的时间可以稍稍进行延长,这样就会给学生多去思考讨论的时间;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活动的要求可以用课件展示出来,这样学生会更加明确。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13 分钟)让学生经历了明确探索目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班内汇报交流——教师升华讲解——巩固拓展应用的几个重要环节,注重了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渗透与培养。
质疑问难是“互助自学”的体现,它能使学生在“互助”中乐意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知识。
(五)课堂评价及小结(6 分钟)总的来说,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老师把教学的重心落在让学生画角的探索上,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观察报告 调整图形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观察报告调整图形一、观察活动组织伟大学者卢梭曾说:“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信息技术的课堂学习中,就要求教师既能为学生营造出自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又要有一定的秩序和规范,使学习活动能够有序进行,而又能彰显学生的自由学习精神。
本次课堂观察是戴奕雯老师的一节信息技术课——调整图形,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以及培养孩子们的同伴互助都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我们研究小组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来研究,通过课堂是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使学生具有独立的意志,精神的活力,独创的思维,能主动地计划与决定自己的学习以使学科素养与学习能力达到自主、和谐的发展状态。
最终,形成“学生自由精神”课堂教学特质,使我校的课堂教学具有“实活乐”的特征,形成和而不同的教学模式。
二、观察结果分析本次的活动设计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自主活动设计与实施”、“师生互动”、“老师对学生的应对方式”等观察量表,从这些方面进行观察并收集相关数据。
(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自主式绘画资源的开发,是源于我校信息技术单元化教学探索的一项创新之举。
将课件和学习素材整合在一起,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力求创造机会,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活动设计与实施(1)各种教学行为的时间分配在戴老师的这次课中,各种教学行为的时间分配如下:1.教师讲解,约5分钟,占13%;2.学生自主探究,约20分钟,占50%;4、小组讨论,约5分钟,占13%;5、交流互动,约10分钟,占25%。
从这些时间分配的情况中可以看出,其中版主探究和交流互动这两个环节是占了大部分时间,符合新课程的标准,始终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老师的讲解时间只有5分钟,没有过多的语言,始终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首位。
课堂观察报告(附课堂实录)
课堂观察报告( 2013届 )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科学学号:09190113实习生:阮美霞实习学校:金华汤溪高级中学指导教师:唐恒钧麻艳芳完成时间:2012 年 10 月 18 日浙江师范大学制课堂观察报告生物科学阮美霞1授课课题:细胞膜和细胞壁授课科目:生物授课教师:麻艳芳授课时间:2012年10月18日授课班级:高二(2)班一、教学环节、知识结构与教学顺序(一)、课堂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麻老师在教学“细胞膜和细胞壁”这一课时,基本忠实于教材的安排,即先讲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后讲细胞膜的结构组成和各部分成分的功能,再然后讲解生活中实例。
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在做几道练习。
最后讲解不同生物体细胞壁的成分和功能。
表1 《细胞膜和细胞壁》的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教学环节具体内容时间(秒) 时间%导入实验:伊红染液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染液不会溢出细胞,说明有细胞膜。
56 2.6%细胞膜实验:玉米胚染色实验。
说明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性。
304 14.2% 细胞膜的第一种成分:脂质。
0磷脂的结构、排布和功能。
②胆固醇的分布和功能。
451 21%细胞膜的第二种成分:蛋白质。
①蛋白质的分布和功能。
223 10.4%细胞膜的第三种成分:糖类。
①糖类的分布和功能。
164 7.6%小结:细胞膜的成分。
87 4.1% 0实验:人和鼠细胞融合实验。
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②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实例。
337 15.7%细胞壁0植物、真菌、细菌细胞壁的成分。
②细胞壁的功能和特点。
163 7.6%1本课堂观察报告由赵敬言,阮美霞共同完成随堂习题 同学回答随堂练习并讲解共5题。
324 15.1% 布置作业作业本《细胞膜和细胞壁》。
150.7%从上表可以发现以下特点:一是麻老师课堂时间安排非常紧凑,主体内容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占用整节课的的80.6%,导课和随堂习题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其中,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重点,细胞壁则是简单的讲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课堂观察报告
《认识周长》课堂观察分析报告、现场观察的背景及目的2、教学变量控制课时计划40分钟,(实际用时40' 37〃),有8位老师在听课的同时跟随8个四人小组进行观察、记录,基本上可以了解到学生最真实、最全面的反应。
3、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书第五册第41~43页4、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性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过程性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测量计算等手段和方法,探索发现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
2、学生通过商量、交流、互指互说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3、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观察目的(1)借助于课堂教学现场观察技术,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特点,评价得失。
实践反思,促进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专业成长。
(2)对教学的时间分配、小组活动、练习配置、语言互动进行专项分析,提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建议,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借助课堂教学的观察,探索“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6主要观察技术的选择。
(1)全息性课堂教学录像。
(2)逐字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程序表(3)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统计。
二、观察结果记录及诊断分析(一)时间分配表1:主要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分布初步结果分析:从表1、表2、表3中可以看出学生是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自发的进行学习和探究的。
通过讨论交流知道周长的含义,在动手实践中学会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进一步建立起周长的表象,发展了空间观念。
整堂课基本上能做到师生共享,共同参与。
教学环节用时分配,情景引入、观察思考、理解周长含义用时10' 29〃,占整节课的25.5%,而测量计算用时29' 21〃,占72.4%。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点少,学生对图形的概念又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学生测量计算,寻求周长不同的计算方法等数学活动中,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课堂教学观察报告
教师课堂教学观察报告一、问题的提出现如今,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
而作为教育的中坚力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我对某中学一位高级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观察,以期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教学环境的评估观察中,我注意到教室环境整洁、宽敞明亮,设施一应俱全,学生间的座位也布置得井然有序。
然而,教室中的随意摆放的杂物稍显杂乱,教具的摆放也可以更加有序。
因此,我建议教师在教学前能事先做好准备,营造一个更加整洁有序的教室环境。
三、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师在课堂上呈现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涵盖了相关知识点。
然而,我发现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有些杂乱,缺乏层次感。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先梳理教学内容的框架,然后按照逻辑有序地进行展开,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四、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清晰流畅,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然而,我注意到教师在面对学生提问时有时过于强调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学生的思考。
因此,我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思维碰撞,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五、教师的教学方法运用观察中,我看到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演示、实践等。
这些方法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与此同时,我也发现教师在某些环节上过多地依赖讲授,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了相对较少的指导。
因此,我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六、学生的参与度评估观察中,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普遍较高,他们能够积极回答问题,与教师互动,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然而,也有个别学生在课堂中表现较为被动和消极。
为了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参与度,我建议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多种小组活动和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七、教师的学生管理能力观察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遵守纪律,保持课堂秩序。
然而,我注意到教师对于学生的时间管理上有时欠缺严格性,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中存在一些时间浪费的行为。
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分配的观察报告
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分配的观察报告宝山区盛桥中学徐蕾蕾2010年12月28日上午,我们学科组来到了青浦毓秀学校,学校化学组的薛老师面向全体学员展示了他的公开课,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在开课前,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确定了自己所观察的角度,希望能从某一角度来探索和革新听课的有效性。
我们小组选择的观察角度是课堂教学行为或活动的时间分配。
主要想通过这一角度的课堂观测,来初步探讨整节课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师采用此种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也就是“有效教学”的问题。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即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学习体验。
学习时间是前提,投入一定的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增加学习结果和强化学习体验的基础。
而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证。
因此,本次我们选择“课堂教学行为的时间分配”这个角度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一课进行了课堂观察和分析。
我们把课堂的教学划分为五块,即讲解(A)、师生交流(B)、学生合作学习(C)、学生独立思考(D)、教师演示(E)五个部分。
在薛老师总共51分24秒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用去17分20秒,占总时间的%;“师生交流”用去20分35秒,占总时间的%;“学生合作学习”用去11分45秒,占总时间的%;“学生独立思考”用去44秒,占总时间的%;“教师演示”用去1分20秒,占总时间的%。
具体分析如下。
一、各种教学行为的时间分配与分析表:各种教学行为的时间分配行为类别时间(分钟)百分比教师讲解17分20秒%师生交流20分35秒%学生合作学习11分45秒%学生独立思考44秒 % 教师演示1分20秒 %从时间安排上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的几点分析:1、“师生交流”用去20分35秒,占总时间的%;充分体现了老师扎实的基本功,能够不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课本、课件中的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一、选择一堂研究课,确定从什么角度观察课堂1. 教与学时间分配。
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第5分钟到20分钟。
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
学生的成绩受教师对时间的分配以及学生对时间的运用的影响很大。
在教学中,需要考虑学生是否投入注意,而且还要考虑学生解决问题、回答理解性问题、记笔记等所需要的时间量。
要有惜时如金的观念,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
作为教师,要珍惜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工作质量。
2. 课堂组织管理。
学生实际上是否利用他们的学习机会,这一问题部分地取决于教师如何良好地进行课堂组织和管理。
课堂秩序观点的中心是一个工作体系,它包括组织学生进行工作的活动和为常规事务限定学生行动的规则和程序。
对一个班级来说,这个工作体系最重要的特点是行动的规划,它限定了特殊的时间顺序以及学生的路径。
教师在管理上的作用能引导和制约学生的思想、言行的产生。
我们在观察中发现,当教师严格控制学生的行为时,他们一般会奋起反抗;激励或表扬会间接地破坏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当教师恰当地向学生传达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时,学生将改变其问题行为。
3. 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的内容和秩序都直接影响质量,还有作业的设计、问题的设计,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给予刺激物和反馈以确保成功和改正错误。
适时安排自学讨论,要注意效果,做到实而不死、活而不乱,以免学生处于失控状态;精心提问,问题不过易过难,既具有思考价值,引导学生思维处在“最近发展区”,又要紧扣重点关键发问,纠正串问和以齐答如流衡量教学效果的倾向,并注意培养学生自疑、解疑能力;讲究语言艺术,要提炼语言,不拖泥带水,速度适中、表达明白,要讲在“点”子上,即重点难点处,揭示规律处,重在引导点化,不要全盘授予;精心设计板书,要提纲挈领,克服冗长繁琐,对实在需要大量板书的内容要提前写在黑板上。
教师通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给学生解释他们将要学习什么,安排有指导的实践,监控过程、提供反馈,帮助学生理解和完成工作等等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堂观察报告
课堂观察报告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观察点:教师提问有效性观察人:慧霞观察小结许晓青教师以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其中贯穿语言文字的训练,从问题的水平来看,该教师理解性的问题占69.2%,提问技巧较单一,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没有应用性的问题。
直问就是直截了当地问,问的主旨即在直接的答案。
曲问是一种迂回问法,即所谓问在此而意在彼。
这种问法运用得好,会有很强的激发作用。
有时虚提一问,无须正面答复,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探索。
有时问题和答案都很简单,但释疑之后却又引起更深的疑问。
在本环节中,教师的直问占100%,无曲问。
宽问,又叫概括问或笼统问,是指提问的容较宽较概括而言的。
窄问,又叫具体问,是指提问的容较窄较具体而言的。
宽问居高临下,窄问具体生动,各有各的效用。
单问,就是集中提一个问题,然后集中释疑。
有时一堂课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单问组成,提问既成为线索,又显出层次。
本环节教学中,教师以“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贯穿始终,构成清晰的线索。
重问,就是重叠提问,又叫连续问,即在短时间屡次提问。
提问艺术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局部,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讲课中不时出现的发人深省的问号,往往被看成是智慧和创造的象征,它会使教学之间、师生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
适时的教学等待是增强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使学生反响长度增加,答复时间延长,答题正确率提高,增强学生自信心,创造性思维活动更加活泼,思维结果更为完善。
在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提问后未作停顿的次数是10次,占76.9%。
教师应当多留一点时间,让学生有时间整理自己的思维,组织自己的语言。
在学生答复方式上,选择个人答复的问题数为11个,两个问题选择齐声答复,在观察时间段,教师没有选择让学生讨论后代表答复这种方式。
学生答复方式比拟单一,应根据问题的不同类型,采用多种方式答复下列问题。
理答是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与表现给予的明确、有效的评价,其实质是教学信息的反响。
课堂观察报告
课堂观察报告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教育实习专刊课堂观察报告20年XX学校实习队组编课堂观察报告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金玮豪一、【背景】(一)任课教师:王秋萍(二)教学内容:机械工业出版的《汽车概论》一书中项目二任务一“汽车的标志”第一课时。
(三)观察维度:教师提问有效性、课堂文化、教学行为时间分配。
二、【前期准备】(一)理论知识的学习正式课堂观察之前,我对课堂观察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学习,对究竟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的意义是什么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日常观察。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首先,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的本质在于追求更合理的教学实践。
教师在教学中,对某一教学现象,如: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努力追求其合理性,并实施在自己教学活动中,得以验证,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鉴赏。
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教学实践上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教师间教学研究氛围的形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二)课时、课型的选择按照正常的课程进度,我选择了汽车概论项目二任务一汽车的标志的认识这节课。
(三)研讨教材本课时是“汽车标志”的第1课时,该课程是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而了解汽车标志的认识也是学对汽车的品牌的认识,对汽车的兴趣和认知有了充分的体现。
因此,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生必须予以重视。
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教师讲授时应将汽车的代表的国家标志按照发源地一一讲解。
(四)分析学情本章内容趣味性比较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微观又不直观,这些因素对于中职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另外,中职学生在经历了高考的失败之后,精神状态都比较萎靡,所以普遍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不高。
课堂观察观察报告
《给予是快乐的》课堂观察报告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组和乐课堂教学环节分配的是否合理总结报告:报告人:肖海花高彬彬我们学校实施和乐课堂五趣课道以来,深受老师们的欢迎,孩子们的喜爱。
因为和乐课堂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的五趣课道分为“引入激趣→探究生趣→展示享趣→反馈引趣→练习得趣”五个环节,时间分配为“3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7分钟”。
就张老师的这节课来看,她采用谈话引入,时间为1分50秒,探究生趣时间为12分25秒,展示享趣和反馈引趣两个环节为12分20秒8分25秒,练习得趣为7分10秒。
基本符合五趣课道的时间分配。
教师讲解、总结与评价为4分34秒,板书41秒;学生自主学习8分45秒,师生互动15分35秒。
整节课结束,孩子们自学的时间是充分的,教师的适时点拨对孩子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是要在孩子思考的地方留下想象的空白,另外建议张老师在提问中问题指向性更明确一些。
教师理答总结报告报告人:时春霞周慧贤苗亚丽经过观察统计,得出结果是教师在课堂上理答次数58次,不理答0次,理答错误和重复理答各3次,比如:在学生回答帮助同学跌倒,教师就没有给以及时的纠正。
从我们观察来看,教师丰富性语言激励占整个理答总量的48.3%,简单鼓励的占理答总量的17.2%。
另外在其他理答中,教师采用了12次追问。
根据观察分析,教师理答有效度高,激励性语言丰富,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本节课上教师理答语言针对性较强,导向、指向明确,学生很容易从教室的语言中找到方向。
建议在简单称赞时,可配以眼神、动作、神态等。
另外在今后的课堂上要注意理答方式中,追问的转移,还有一点就是导向性要更加明确。
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观察报告报告人:赵德平赵丽萍我和赵丽萍老师观察的是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观察方法是课堂观察记录与课后抽查相结合,由10名学生参与随机调查。
课堂上,学生听课情绪较好,约95%的学生听课都很投入。
学校排课情况汇报稿件
学校排课情况汇报稿件尊敬的领导:我校自开学以来,根据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合理安排了各班级的课程排课情况。
现将我校排课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课程设置合理。
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科特点,我校合理设置了各类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兴趣课等,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
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特点,灵活调整课程设置,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二、课程安排合理。
在排课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负荷,科学合理地安排了每天的课程表。
合理的课程安排不仅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有效地避免了学生的学习疲劳和压力过大的情况。
三、教师配备合理。
为了保证课程的质量和教学效果,我校合理配备了各类教师资源,包括学科教师、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等。
并且,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和教学经验,合理安排了教师的授课时间和课程安排,确保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课程管理规范。
在课程管理方面,我校建立了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包括课程评估、课程监督和课程反馈等。
通过规范的课程管理,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课程改进措施。
在课程排课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创新,不断改进课程设置和课程安排。
通过不断的改进措施,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综上所述,我校在课程排课方面,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设置了课程内容和课程安排,确保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们也将继续改进课程设置和课程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
谨此汇报。
此致。
敬礼。
跳绳课堂观察报告
一年级数学组课堂观察系列报告●“课堂观察活动”课前会议记录一、课堂授课教师陈述:教材分析1、本课时安排的跳绳情境目的是学习“8”和“9”的加减法,情境图所呈现的内容是:学习"8"和“9”的加减法,在图中数量的信息是多方面的:有4个男生和4 个女生;有1个戴帽子的和7个没戴帽子的;有3个穿裙子的和5个穿裤子的,等等。
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观察这幅图时,要提醒学生充分注意其中的数量信息。
“9”的加减法是通过“涂一涂”呈现的,通过大象在9个正方形中的涂色过程,引出“9”的加减法。
2、教学建议: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图中的数量信息,并请他们列出相关的加法算式。
对一组不同的算式,也可请他们进行整理,从而让他们知道“8”的加法算式有哪些。
其次,利用图中数量信息,让学生提出相关的减法问题。
学生如果有困难的话,教师可以先做一个示范,然后组织大家先讨论再提出问题。
在板书减法的算式时,应与加法相对应,以便学生体会加减法的关系。
再次,安排同桌的两个学生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记录算式,解决“9”的加减法问题。
最后补充生活中的其他情境问题,以供巩固练习之用。
3、学习目标:(1)在跳绳的情境中,学习有关“8”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画一画这个活动中,学习有关“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3)通过看图和涂色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良好学习习惯。
(4)能跟据提供的情境发现数学信息以及列出不同的算式。
4、本课的重难点是正确计算“8、9的加减法”,以及体会减法的含义。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意义,会计算0~7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学的过程中,应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图中的数量信息,并请他们列出相关的加法算式。
利用图中数量信息,让学生提出相关的减法问题,学生如果有困难的话,教师可以先做一个示范。
在校重点时间安排情况汇报
在校重点时间安排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是XX学校高三(1)班的班主任,现向各位领导汇报我班学生在校重点时间安排情况。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们班学生的学习态度非常端正,他们对待学习非常认真,每天都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校学习。
在校时间安排上,我们班学生非常合理地安排了各科目的学习时间,保证了每个科目都有足够的学习时间。
早晨自习课时,学生们会集中精力完成前一天的作业,温习当天的课程内容,确保了每天的学习任务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完成。
而在晚自习课时,学生们会根据当天的学习情况和个人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晚自习时间内有所收获。
此外,我们班学生在课外时间安排上也非常合理。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个人特长,参加不同的课外活动,比如文学社、科技创新社、艺术团等。
这些课外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总的来说,我们班学生在校重点时间安排情况良好,他们能够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保证每个科目都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在课外时间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相信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学校争光。
谢谢各位领导的关注和支持!
班主任,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小学语文研修观评课报告
小学语文研修观评课报告小学语文研修观评课报告「篇一」观看本课例时,我重点从“教师的教”这一维度中“课堂时间分配”这一视角进行观察,确定的观察点是:1、各环节时间安排是否合理。
2、有没有浪费时间的无效环节占用课堂时间。
3、每个环节进行是否充分,是否因为时间限制流于形式。
通过观察,本课教师整体时间搭配不合理。
比如,导入环节老师一个课件配合讲故事和学生讲故事用了10分钟时间。
老师讲的故事还新鲜,学生兴趣颇浓,全神贯注倾听。
但是几个学生讲的小故事就纯属浪费时间了。
刘备三顾茅庐、文天祥的故事、韩信的故事等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所以学生听起来乏味,干啥的都有,课堂秩序因此有些乱。
这个环节满可以让孩子点点故事名字即可,节省课堂时间,运用到小组讨论等环节。
小组讨论用了四分半钟,只有百分之五十足有的孩子参与讨论,其他孩子就是旁观者,没有参与课堂学习。
后面“你在生活中有过被误会的经历吗?”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兴趣非常高,但是老师给的时间却短。
应该再延长讨论时间。
班级交流汇报也是极个别孩子参与。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感情升华的部分,孩子投入了极高的热情,是不是应该让多一些孩子参与其中呢!最后,老师让孩子把写上了对被误会的人的道歉的话的纸片贴上黑板,用了好长时间。
我比较怀疑,这个环节的作用。
感觉应该取消这个环节。
总之,这节课,老师做了充足的准备,整体流程比较通畅。
老师无论体态语言还是评价语言都比较准确而又感染力,所以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学习热情比较高涨。
每个小的环节之后,老师都能适时而准确得进行简短的小结或者评价,所以整个课堂有始有终,比较圆满。
略感不足的.就是时间安排上不太合理。
不该有的环节在课堂上,该充分渗入的环节蜻蜓点水一样过去了。
就像导入耗时,讨论不充分等等问题。
老师的课有优点也有不足,我的课堂其实也是有相似的问题。
今后,会努力做足课前工作,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学习每一位老师的有点,改进不足。
在课堂上抓住每一分每一秒,打造高效课堂。
关于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观察报告
关于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观察报告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一)课型类别、教学环节与时间配置本次所开设的课为新授课,就教学环节而言大致都可分为:引入部分——展开研究——总结应用。
(二)观察量表呈现表1:教师提问、对话分析表●量表设计:赵旦盛●观察维度:教师教学—提问--对话表2 :学生回答的类型分析表●量表设计:赵旦盛●观察维度:学生回答—对话–互动结论: 教师提问方式正在转变,推理性问题占30%以上,创造性问题的设计已逐步被教师重视(1)提问具有包容性和启发性。
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恰当的提问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节课中,教师所提推理性问题共16个,占问题总数的39%,相应地学生的回答也不只是停留在机械判断是非上。
反映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只是把教材问题化,即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一问一答,在形式上很热烈,实际上却没能触动学生的思维,而是居高临下的设疑、激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领学生进入学习对象的一系列“矛盾”之中,造成学生心理的“不平衡”,从而激起求知欲。
(2)创造性问题设计已逐步被教师重视,但教师之间还存在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创造性问题所占问题总数的比例20%以上,说明教师已经在重视创造性问题的设计。
创造性问题的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通过创造性问题的提出,为学生创设展示思维过程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思维会非常活跃,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会闪现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表3:教师听答行为情况分析表●量表设计:赵旦盛●观察维度:教师教学--环节—倾听●研究问题:课堂提问技巧水平结论:教师能注意听答,尊重学生,但缺乏鼓励性倾听和反射,未充分关注个体差异。
表4: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分析●量表设计:赵旦盛●观察维度:教师教学--环节;学生学习--倾听/互动/自主●研究问题: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如何?结论:从上表看,师生问答占总课时的50%以上,用于小组合作和学生自学的时间有所增加。
课堂观察报告
教育实习专刊课堂观察报告20 年XX学校实习队组编课堂观察报告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金玮豪一、【背景】(一)任课教师:王秋萍(二)教学内容:机械工业出版的《汽车概论》一书中项目二任务一“汽车的标志”第一课时。
(三)观察维度:教师提问有效性、课堂文化、教学行为时间分配.二、【前期准备】(一)理论知识的学习正式课堂观察之前,我对课堂观察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学习,对究竟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的意义是什么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日常观察。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首先,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的本质在于追求更合理的教学实践。
教师在教学中,对某一教学现象,如: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努力追求其合理性,并实施在自己教学活动中,得以验证,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鉴赏。
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教学实践上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教师间教学研究氛围的形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二)课时、课型的选择按照正常的课程进度,我选择了汽车概论项目二任务一汽车的标志的认识这节课.(三)研讨教材本课时是“汽车标志"的第1课时,该课程是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而了解汽车标志的认识也是学对汽车的品牌的认识,对汽车的兴趣和认知有了充分的体现.因此,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生必须予以重视。
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教师讲授时应将汽车的代表的国家标志按照发源地一一讲解。
(四)分析学情本章内容趣味性比较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微观又不直观,这些因素对于中职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另外,中职学生在经历了高考的失败之后,精神状态都比较萎靡,所以普遍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不高。
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分配的观察报告
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分配的观察报告学习时间是有效性教学的前提。
而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证。
在本次课堂观察中,我们重点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时间分配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我们把师生的活动划分为三块,即教师讲解部分、师生问答部分和学生活动部分。
在李老师40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用去9分10秒,占总时间的22.7%,“师生问答"用去16分10秒,占总时间的41.0%,“学生活动”用去14分40秒,占总时间的36。
3%.从这样的一个时间分配可以看出,执教者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师生互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上。
她从生活实际引入,重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教师讲解的时间适中,教学活动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和师生间的交流来进行,探究活动(师生问答)的时间占整节课的五分之二,师生问答中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活动反馈和方法交流,这样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参与,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活动时间也比较充足,14分40秒,占总时间三分之一强,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提取已有经验和获得新信息,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学时间分配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步骤,而且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标准.听课过程中和课后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教学时间究竟应该怎样分配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近年来有人把“黄金分割”原理引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指导课堂教学中教学时间的分配,即一节课,教师的主导活动时间和学生独立主体活动时间应采用黄金分割,教师主导活动时间:学生主体活动时间=0.618,老师主导活动时间为40×0.618=24。
72≈25分钟左右,学生的独立主体活动时间为40×(1-0.618)=15.28≈15分钟左右,也就是说,一节课教师要留给学生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思考、练习、讨论等。
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教师不能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有的是表现为老师课上讲得太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太少,使学生容易出现倦怠、厌烦等不稳定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分配的观察报告
宝山区盛桥中学徐蕾蕾
2010年12月28日上午,我们学科组来到了青浦毓秀学校,学校化学组的薛老师面向全体学员展示了他的公开课,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在开课前,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确定了自己所观察的角度,希望能从某一角度来探索和革新听课的有效性。
我们小组选择的观察角度是课堂教学行为或活动的时间分配。
主要想通过这一角度的课堂观测,来初步探讨整节课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师采用此种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也就是“有效教学”的问题。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即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学习体验。
学习时间是前提,投入一定的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增加学习结果和强化学习体验的基础。
而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证。
因此,本次我们选择“课堂教学行为的时间分配”这个角度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一课进行了课堂观察和分析。
我们把课堂的教学活动划分为五块,即教师讲解(A)、师生交流(B)、学生合作学习(C)、学生独立思考(D)、教师演示(E)五个部分。
在薛老师总共51分24秒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用去17分20秒,占总时间的33.7%;“师生交流”用去20分35秒,占总时间的40.0%;“学生合作学习”用去11分45秒,占总时间的22.8%;“学生独立思考”用去44秒,占总时间的1.4%;“教师演示”用去1分20秒,占总时间的1.9%。
具体分析如下。
一、各种教学行为的时间分配与分析
表:各种教学行为的时间分配
行为类别时间(分钟)百分比
教师讲解17分20秒33.7%
师生交流20分35秒40.0%
学生合作学习11分45秒22.8%
学生独立思考
44秒 1.4% 教师演示
1分20秒 1.9%
从时间安排上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的几点分析:
1、“师生交流”用去20分35秒,占总时间的40.0%;充分体现了老师扎实的基本功,能够不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课本、课件中的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师生交流中一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活动反馈和方法交流,教师的提问也大多都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问关注点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参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猜测、推理、验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学生合作学习”用去11分45秒,占总时间的22.8%,学生的合作学习包含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和评价,合作结果的呈现方式是的小组汇报的形式,让小组成员之一回答,而不是还以个人回答形式出现,这一安排是比较好的。
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来提取已有经验和获得新信息,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能够体现新课程合作学习的理念。
3、“教师讲解”用去了17分20秒,占总时间的33.7%。
教师讲解师生交流
学生合作学习
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演示0
200400
60080010001200
1400教师讲解师生交流学生合作学习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演示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和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地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由此可见,本节课三维目标均以学生探究为主,因此教师在讲解上用去了17分20秒,时间视乎略显的多了一点,这里其实可以把教师的讲解穿插在师生问答中,及时给学生的回答以点拨,既减少了学生的接受性学习,又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有所增多,也可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4、“学生独立思考”用去44秒,占总时间的1.4%;从数据上看,时间的安排显然有些少。
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多,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
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少了,就会使学生容易出现倦怠、厌烦等不稳定情绪,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有效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更多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其实现在的学生要比以前更聪明,更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作为教师,更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5、如果把本节课“师生互动”、“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所有时间做一个加和的话,教师把近62.8%的时间花在了上面。
应该说本节课教师还是把课堂大部分的时间留给了学生,主要采用一种师生互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其中心环节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薛老师的这节课中也有很多激发学生学习的例子,比如说:在由二氧化碳的一般制取装置向启普发生器过渡的过程中,薛老师就创设了
一个虚拟的夸张的和总理接电话的情景,这一情景的设置不仅巧妙地完成环节上过渡,也使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一次被再度激发,使得学生整节课的学习兴趣始终保持在高位,这样是非常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的。
二、各种教学行为的时间频率转化与分析
根据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行为的转换,我做了一个课堂转换频率的时间图:
从时间的转换频率上看: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转换的次数为30次,而较合理的一节课的转换次数一般在20次左右,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频率转换稍显得多了一点,课堂中提问的教学方式较多,但是给予学生用于独立思考的时间又较少,这样的话,对于学生的思维要求可能就会比较高,而对于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有可能就会出现囫囵吞枣的情况。
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则需更多的关注这一方面。
新课标对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这样一种“老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现状,提出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新方式。
总体来说,在这堂课中,我们看到了薛老师能够把自己的作用定位在“点拨”上,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组织者”,一定程度上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机会,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地学习、探讨、交流,达到教学目的,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教师 讲授 师生 交流 学生合 作学习 学生独 立思考 教师演 示实验
教学时间分配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标准。
我们一直在思考,化学课堂教学时间究竟应该怎样分配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考虑:
1、从教学目标出发,确定时间分配的重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一定要保证的,保证把主要时间和精力花在实现教学目标上,否则只能得到的结果就是“我讲了很多遍,可是为什么学生一做还是错”。
2、精心做好课前准备,做好课堂预设。
课前对40分钟的时间内每个教学环节和步骤的时间进行统一协调和安排,而且在时间安排上不能分秒算尽,要有机动,预设好可能出现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留有余地。
3、及时抓住教学中的反馈信息。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水平来授课,但每个学生在学习上又会各有差异,因此,教师要抓住课堂中中等生的错误的反馈信息,及时的进行反馈和调控,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对与优秀学生和学困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提高和补救措施,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
这次的实践活动让我们学习掌握了课堂观测的一种方法,在观察中由于初次实践,所以在时间的记录上可能会有所出入,上述分析也只是基于观察结果所得到的结论,可能会有不足之处,我们还是希望能够通过以后的不断实践来进一步掌握好这一技能,从而使自己在专业技能上有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