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分配的观察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分配的观察报告

宝山区盛桥中学徐蕾蕾

2010年12月28日上午,我们学科组来到了青浦毓秀学校,学校化学组的薛老师面向全体学员展示了他的公开课,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在开课前,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确定了自己所观察的角度,希望能从某一角度来探索和革新听课的有效性。

我们小组选择的观察角度是课堂教学行为或活动的时间分配。主要想通过这一角度的课堂观测,来初步探讨整节课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师采用此种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也就是“有效教学”的问题。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即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学习体验。学习时间是前提,投入一定的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增加学习结果和强化学习体验的基础。而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证。因此,本次我们选择“课堂教学行为的时间分配”这个角度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一课进行了课堂观察和分析。我们把课堂的教学活动划分为五块,即教师讲解(A)、师生交流(B)、学生合作学习(C)、学生独立思考(D)、教师演示(E)五个部分。在薛老师总共51分24秒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用去17分20秒,占总时间的33.7%;“师生交流”用去20分35秒,占总时间的40.0%;“学生合作学习”用去11分45秒,占总时间的22.8%;“学生独立思考”用去44秒,占总时间的1.4%;“教师演示”用去1分20秒,占总时间的1.9%。具体分析如下。

一、各种教学行为的时间分配与分析

表:各种教学行为的时间分配

行为类别时间(分钟)百分比

教师讲解17分20秒33.7%

师生交流20分35秒40.0%

学生合作学习11分45秒22.8%

学生独立思考

44秒 1.4% 教师演示

1分20秒 1.9%

从时间安排上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的几点分析:

1、“师生交流”用去20分35秒,占总时间的40.0%;充分体现了老师扎实的基本功,能够不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课本、课件中的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师生交流中一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活动反馈和方法交流,教师的提问也大多都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问关注点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参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猜测、推理、验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学生合作学习”用去11分45秒,占总时间的22.8%,学生的合作学习包含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和评价,合作结果的呈现方式是的小组汇报的形式,让小组成员之一回答,而不是还以个人回答形式出现,这一安排是比较好的。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来提取已有经验和获得新信息,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能够体现新课程合作学习的理念。

3、“教师讲解”用去了17分20秒,占总时间的33.7%。

教师讲解师生交流

学生合作学习

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演示0

200400

60080010001200

1400教师讲解师生交流学生合作学习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演示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和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装置制取二氧化碳。(2)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地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由此可见,本节课三维目标均以学生探究为主,因此教师在讲解上用去了17分20秒,时间视乎略显的多了一点,这里其实可以把教师的讲解穿插在师生问答中,及时给学生的回答以点拨,既减少了学生的接受性学习,又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有所增多,也可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4、“学生独立思考”用去44秒,占总时间的1.4%;从数据上看,时间的安排显然有些少。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多,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少了,就会使学生容易出现倦怠、厌烦等不稳定情绪,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效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更多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其实现在的学生要比以前更聪明,更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作为教师,更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5、如果把本节课“师生互动”、“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所有时间做一个加和的话,教师把近62.8%的时间花在了上面。应该说本节课教师还是把课堂大部分的时间留给了学生,主要采用一种师生互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其中心环节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薛老师的这节课中也有很多激发学生学习的例子,比如说:在由二氧化碳的一般制取装置向启普发生器过渡的过程中,薛老师就创设了

一个虚拟的夸张的和总理接电话的情景,这一情景的设置不仅巧妙地完成环节上过渡,也使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一次被再度激发,使得学生整节课的学习兴趣始终保持在高位,这样是非常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的。

二、各种教学行为的时间频率转化与分析

根据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行为的转换,我做了一个课堂转换频率的时间图:

从时间的转换频率上看: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转换的次数为30次,而较合理的一节课的转换次数一般在20次左右,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频率转换稍显得多了一点,课堂中提问的教学方式较多,但是给予学生用于独立思考的时间又较少,这样的话,对于学生的思维要求可能就会比较高,而对于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有可能就会出现囫囵吞枣的情况。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则需更多的关注这一方面。

新课标对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这样一种“老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现状,提出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新方式。总体来说,在这堂课中,我们看到了薛老师能够把自己的作用定位在“点拨”上,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组织者”,一定程度上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机会,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地学习、探讨、交流,达到教学目的,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教师 讲授 师生 交流 学生合 作学习 学生独 立思考 教师演 示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